中央军委通知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军委通知(共9篇)

中央军委通知 篇1

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廉洁自律

人民网北京2012年12月27日电(记者姜洁)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

通知要求,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和奢侈享乐行为。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严禁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利用节日之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以及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中央军委通知 篇2

为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2014〕45号) 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财政部

2015 年 5 月 21 日

附件: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2014〕45号) 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绩效目标:

( 一) 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 ( 单位) 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 二) 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四条绩效目标管理是指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绩效目标为对象,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活动。

第五条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是绩效目标管理的主体。

第六条绩效目标管理的对象是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

第二章绩效目标的设定

第七条绩效目标设定是指中央部门或其所属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 编制绩效目标并向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

绩效目标是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不得纳入项目库管理,也不得申请部门预算资金。

第八条按照 “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 的原则,绩效目标由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设定。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在该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之前编制,并按要求随同中央部门项目库提交财政部;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部。

第九条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 量化描述。主要包括:

( 一) 预期产出,是指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

( 二) 预期效果,是指上述产出可能对经济、 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情况,以及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对该项产出和影响的满意程度等。

第十条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

( 一) 产出指标是对预期产出的描述,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等。

( 二) 效益指标是对预期效果的描述,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等。

( 三) 满意度指标是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的认可程度的指标。

第十一条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

( 一) 历史标准,是指同类 指标的历 史数据等;

( 二) 行业标准,是指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等;

( 三) 计划标准,是指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

( 四) 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

( 一)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二) 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

( 三) 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

( 四) 财政部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

( 五) 相关历史 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

( 六) 符合财政部要求的其他依据。

第十三条设定的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一) 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并与相应的预算支出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等紧密相关。

( 二) 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 三) 合理可行。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 四) 相应匹配。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申报表是所设定绩效目标的表现形式。其中,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涉及内容的相关信息,纳入项目文本中,通过提取信息的方式以确定格式 ( 详见附1) 生成;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按照确定格式和内容 ( 详见附2) 填报,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说明中。

第十五条绩效目标设定的方法包括:

( 一)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 。

1. 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 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

2. 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 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 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 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 二)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 绩效目标 的设定。

1. 对部门 ( 单位) 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 ( 单位) 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2. 结合部门 ( 单位)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部门 ( 单位) 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 ( 单位) 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 依据部门 ( 单位) 总体目标,结合部门 ( 单位) 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 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 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第十六条绩效目标设定程序为:

( 一) 基层单位设定绩效目标。申请预算资金的基层单位按照要求设定绩效目标,随同本单位预算提交上级单位; 根据上级单位审核意见, 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逐级上报。

( 二) 中央部门设定绩效目标。中央部门按要求设定本级支出绩效目标,审核、汇总所属单位绩效目标,提交财政部; 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提交财政部。

第三章绩效目标的审核

第十七条绩效目标审核是指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对相关部门或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核实,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相关单位,指导其修改完善绩效目标的过程。

第十八条按照 “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财政部或中央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级次进行审核。根据工作需要,绩效目标可委托第三方予以审核。

第十九条绩效目标审核是部门预算审核的有机组成部分。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及时修改、完善。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项目库,并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

第二十条中央部门对所属单位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

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应对预算部门提交的有关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据此提出资金分配建议。经审核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根据部门预算审核的范围和内容,对中央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经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后的横向分配项目的绩效目标,财政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再审核。

第二十二条绩效目标审核的主要内容:

( 一) 完整性审核。绩效目标的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明确、清晰。

( 二) 相关性审核。绩效目标的设定与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是否相关,是否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了相关联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

( 三) 适当性审核。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之间是否匹配,在既定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 或者要完成既定绩效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

( 四) 可行性审核。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 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并能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综合考虑成本效益, 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

第二十三条对一般性项目,由财政部或中央部门结合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对社会关注程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系重大民生领域或专业技术复杂的重点项目,财政部或中央部门可根据需要将其委托给第三方,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科研院所、 中介机构、社会公众代表等共同参与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 采用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详见附3) 。 其中,对一般性项目,采取定性审核的方式; 对重点项目,采取定性审核和定量审核相结合的方式。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可参考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工具,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五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结果分为 “优”、 “良”、 “中”、 “差”四个等级,作为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

审核结果为 “优”的,直接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审核结果为 “良”的,可与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协商,直接对其绩效目标进行完善后, 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审核结果 为 “中” 的,由相关部门或单位对其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重新报送审核; 审核结果为 “差” 的,不得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

第二十六条绩效目标审核程序如下:

( 一) 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审核。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对下级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给下级单位。下级单位根据审核意见对相关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 重新提交上级单位审核,审核通过后按程序报送财政部。

( 二) 财政部审核。财政部对中央部门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给中央部门。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相关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重新报送财政部审核。财政部根据绩效目标审核情况提出预算安排意见, 随预算资金一并下达中央部门。

第四章绩效目标的批复、调整与应用

第二十七条按照 “谁批复预算,谁批复目标”的原则,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在批复年初部门预算或调整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原则上, 中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由财政部批复; 中央部门所属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二级项目绩效目标,由中央部门或所属单位按预算管理级次批复。

第二十八条绩效目标确定后,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预算调整流程报批。

第二十九条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应按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并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

( 一) 绩效监控。预算执行中,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应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 二) 绩效自评。预算执行结束后,资金使用单位应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分别填写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详见附4) 和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 详见附5) ,形成相应的自评 结果, 作为部门 ( 单位 ) 预、决算的组成内容和以后年度预算申请、安排的重要基础。

( 三) 绩效评价。财政部或中央部门要有针对地选择部分重点项目或部门 ( 单位) ,在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或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对部分重大专项资金或财政政策开展中期绩效评价试点,形成相应的评价结果。

第三十条中央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逐步将有关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予以公开。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具体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此前关于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附1 - 1: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 生成表) ( 略)

附1 - 2: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内容说明 ( 略)

附2 - 1: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 略)

附2 - 2: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填报说明 ( 略)

附3 - 1: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一般性项目) ( 略)

附3 - 2: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 ( 重点项目) ( 略)

附3 - 3: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表填报说明 ( 略)

附4: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 略)

附5: 部门 ( 单位)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 略)

附6: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流程图

中央军委通知 篇3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情况,我部重新修订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本通知有关规定,我部颁布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农〔2011〕333号)即行废止。

附件: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1月6日

附件: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务)部门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条 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全面、系统地衡量资金项目的绩效情况;

(二)有利于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原则。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以及计分权重设计等方面,应当充分体现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

(三)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有利于促进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的行使,与承担相应责任相统一;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在对评价内容确定量化测定分值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管理。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要对所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财政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中央财政绩效评价办法;

(二)统一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

(三)对省级财政(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直属垦区,下同)工作层面进行绩效评价;

(四)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指导。

第六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省级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指导和督促项目县做好绩效评价相关工作;

(四)根据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五)向财政部报送省级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结果;

(六)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

(七)及时向财政部反馈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财政部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的绩效评价:

财政部于每年4月底前对省级财政(务)部门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省级财政(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绩效评价所需材料报财政部。

(二)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

省级财政(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安排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的时间,但最迟应在每年9月30日前,将省级对项目县上一年度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结果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按要求切实组织开展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防止走马观花、弄虚作假等行为。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付文件、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财政部关于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的要求、各地制定的资金整合方案;

(四)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效益的有关文件数据;

(五)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财政部驻当地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以及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 财政部对省级工作层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附1略)。

(一)实施方案制定(主要评价实施方案内容、实施方案报送以及对项目县实施方案审核批复情况);

(二)支农资金整合(主要评价整合资金总规模、省级整合资金规模以及整合资金渠道情况);

(三)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及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

(四)组织保障工作(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与部门密切配合、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

(五)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除上述工作层面的评价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一)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完成程度、完成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二)项目实施效果(主要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他效益情况)。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和量化标准,在本办法框架内由各地参考附2(略)自行确定。

第四章 绩效评价方法与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满分为100分(具体评价量化指标附1略)。根据得分的不同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使用的综合评价,将作为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省份,将予以适当的奖励。

省级财政(务)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第十四条 财政部对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各地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中央军委通知 篇4

关于中央国企2007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

(北京业务总部技术复核部2007年11月14日下发)

北京各业务部门及其他承办中央国企、省属国企业务部门:

为了做好中央企业2007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加强质量监督与控制,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及效果,更好服务于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工作。根据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统一布置,对北京业务总部2007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业务部门认真学习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07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表通知》及相关规定,作好各项目年报财务决算服务咨询工作。

2、2007年财务决算工作由于存在已执行新准则及即将执行新准则企业,因此存在新旧过渡期间不同会计政策及附注披露的问题,特别提请各业务部门密切关注企业执行制度的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审计工作底稿。已经执行新准则或尚未执行新准则的单位分别采用不同审计底稿和会计报表附注。对于合并报表混合型情况,采用会计报表及附注也是新旧准则混合的信息。

3、由于2008年1月1日所有中央国企全面执行新准则,因此今年年审增加对二级以上(含二级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期初数(或合并期初数)申报数进行审计,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4、协助企业作好财务决算的备案工作,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事项的备案:将拟承担财务决算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区分主审和参审)、资质(包括注册会计师人数)、连续审计年限等情况报国资委备案。

(2)、企业合并范围情况备案。提交合并范围情况说明,主要包括企业总户数、所属企业树形结构、与上相比企业总户数、企业级次变化情况及原因;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企业总户数、与上合并范围相比企业总户数变化情况及原因、未纳入合并范围企业总户数及原因等,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合并范围备案包括所有子企业;已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采用比例合并的需要单独备案;

(3)、重大财务事项备案: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消化以前潜亏挂账、重大业务损失、重大资产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包括较大资产损失减值准备财务核销)。

(4)执行新准则备案:在2008年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需要向国资委上报专项报告,内容包括:执行新准则的组织实施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会计核算制度的修订情况、会计核算系统转换准备情况、有关内控制度的完善情款、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测算、执行新准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关工作建议等,并附报管理层的决议、新修订的会计核算办法(或新旧会计准则衔接办法)

(5)、利润分配方案备案:集团及所属重要子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应于财务决算上报前报国资委备案。

(6)、其他有关事项说明。如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账销案存资产损失的销案情况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情况等。

5、作好各项目工作范围的界定,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审计及复核内容。审计工作结果主要是:三级以上(含三级)及重要子公司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管理建议书、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审计报告。对于统一委托项目(华侨城)增加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资产质量调查报告。

复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报表及指标数据进行复核、境外子企业会计制度与政策差异调整的合理性复核、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决算报表项目转换的规范性复核。

6、各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关注审计报告的完整性问题,特别附件要齐全,主要包括会计报表五张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资质证明等材料的齐全。

7、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结果及内部审计结果必须考虑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8、重视对各项目执行中的计划制定工作。今年的年审要求各项目负责人作

好项目预审工作,及时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制定有效审计策略及总体审计计划,控制审计风险。

各项目总体审计计划必须经过三级审核批准后执行,项目正式现场审计前三个工作日,将总体审计计划发给技术复核部审批。

9、各项目事中、事后重大问题的处理及意见,均应同时报技术复核部备案,重大问题需要技术复核部处理的,必须在提交问题的二个工作日给予明确的回复意见。

各业务部门应当参照本通知要求,做好中央国企及各省属国企2007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如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与北京业务总部技术复核部联系。

邮箱:daxincpa@126.com

电话:01082337058;01082330558转8013

中央军委通知 篇5

一、总体要求

按照“坚持稳定规模、确保质量、优化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国家战略导向、按需引进”的原则,2013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调整为1批次,重点引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引才项目上,重点向“青年千人计划”和创业人才项目倾斜;在引才单位上,重点向企业倾斜。

二、申报类型

(一)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含人文社科项目);

(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三)创业人才项目;

(四)“外专千人计划”项目;

(五)“青年千人计划”项目;

(六)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

三、申报条件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含人文社科项目)。海外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岁,在国外著名高校担任教授、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回国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年,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其中,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重点引进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关系、外交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海外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岁,在国外著名高校担任教授、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连续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2个月),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申报主体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

3、创业人才项目。有海外学位,年龄不超过55岁,申报人回国时间不超过6年(其创办的公司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董事长或总经理)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一家企业只能申报一名创业人才)。其拥有的核心技术产品已处于中试产业化阶段),拥有的技术成果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

4、“外专千人计划”项目。申报人应为非华裔外国专家,海外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65岁,在国外著名高校担任教授、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引进后应至少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5、“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属自然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应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回国(来华)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引进后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是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又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申报主体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

6、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人是自然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至少5年,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国际大奖的获得者;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任职的国际著名学者;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顶尖人才。

四、申报程序 用人单位应与申报人签订正式工作合同或达成初步意向,之后分别填写申报书按程序报送。

(一)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短期项目。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达成初步意向后:

1、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创新项目引进的,请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及相关材料,国家、省科技计划引才按程序报省科技厅,其它重大项目引才报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和各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

2、依托其他平台引进的,部门所属科研机构、高校和省属企业、省属金融机构的申报人,请根据实际,分别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分别报送对应的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银监局等牵头主管部门。各牵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

3、地方所属各类用人单位报所在市委组织部,由各市委组织部审核后统一报送。

(二)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创业人才)》及相关材料,按程序报所在市委组织部,各市委组织部把关后报省人社厅。省人社厅初审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

(三)“外专千人计划”项目。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达成初步意向后,填写《“外专千人计划”申报书》及相关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社厅外国专家局。

(四)“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达成初步意向后,填写《“青年千人计划”申报书》及相关材料。各省属单位分别报送对应的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牵头主管部门。各牵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地方所属各类用人单位报所在市委组织部,由各市委组织部审核后统一上报。同时,用人单位通过“青年千人计划评审系统”(http://pingshen.1000plan.org)上传(用户名与密码另行通知)。

(五)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及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报中科院,其他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报科技部汇总;中央驻晋企业报企业集团总部后报国务院国资委汇总;省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按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分别报送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牵头主管部门。牵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办。

中央军委通知 篇6

为认真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请各部门、单位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从9月5日上午8:30开始至中央测评组离开为止,各挂包单位要排好值班表,安排人员深入挂包点和挂包社区,对照测评标准,逐条逐项进行对照,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挂包路段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佩戴“文明城市督导”袖章,在做好卫生保洁的同时,做好行人的文明劝导、机动车、非机动车摆放、清理占道经营等工作。

2、各参评社区要将模拟调查问卷发至每一个住户,做好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调查问卷请于各督导组到创城办领取。

3、交警大队要维护好正常的交通秩序,保障车辆、行人能够遵章通行。

4、城管执法局要做好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周边可视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的治理。

5、区环卫局、爱卫办要确保各测评点及周边可视范围环境的卫生整洁。

6、区交通运输局要做好客运中心的迎评工作,清洗、修缮城区内所有公交站牌,并要求出租车、公交车遵守工作规范,文明服务。

7、区民政局要确保各测评点无行乞、智障、流浪人员。

8、区公安分局要确保创城期间沿街无占卜算命人员。

9、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要确保网吧全部达标,全天有人值守。

10、区金融办负责全区金融系统营业网点电子屏播放创城公益宣传广告。

11、沿街各机关、事业单位门前显著位置要摆放2块创城宣传展牌。

中央军委通知 篇7

一、进一步推进汽车节油

(一) 继续停驶公务车50%。

从2008年9月21日起, 各部门、各单位封存公务车30%, 并将封存车辆牌号于9月20日前分别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其它公务车辆要按照车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的规定停驶20%, 星期一至星期五停开公务车牌号尾数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周末休息日公务车除工作需要外全部停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公务车继续停驶50%。

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的私车, 要自觉执行国务院的通知和北京市的规定, 同样按照牌号尾数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 每周少开一天。

(二) 降低公务车配备标准。

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新公务车。一般公务车排气量要在1.8升 (含) 以下、价格要在1 6万元以内, 机要通信用车排气量要在1.6升 (含) 以下、价格要在12万元以内。

(三) 加快清理处置超编超标车辆和“黄标车”。

各部门、各单位要在10月底前将所有“黄标车”分别移交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统一处置;年底前, 将超编车辆登记造册并提出处置意见分别报两局, 超标车辆分别移交两局处置。对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车辆要及时清退, 并将清退情况分别报两局备案。

(四) 严格车辆使用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公务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建立健全车辆档案, 严格执行公务车“一车一卡”和定点加油制度。除安全、保密、外事等方面的重要公务活动确需使用外, 严格控制使用公务车, 确需使用的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合理调配, 减少单独或重复派车, 短距离出行一般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抓紧研究中央和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公务车改革方案, 积极推进公用车改革。

二、切实抓好节电工作

(五) 抓好空调节电。

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标准, 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 6摄氏度, 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 0摄氏度。各部门、各单位要设置监督员, 加强巡视检查, 确保标准执行到位。改进空调运行管理, 加强维护保养, 按规定时间和标准进行清洗。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尽量少开空调, 倡导每天晚开1小时, 早关1小时。加强空调系统节能诊断和低成本无成本改造, 更换选型过大、效率偏低的空调设备。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空调, 采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运行效率。今明两年, 重点开展信息机房空调系统节电改造。

(六) 抓好照明节电。

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 一般不开灯;夜间尽量减少楼梯间照明及其他公共区域照明。杜绝白昼灯、长明灯, 做到人走灯关、随手关灯。除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外, 办公区和住宅区一律关闭景观照明。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灯、无极灯等先进照明技术。年底前, 各部门、各单位要完成公共区域照明智能控制改造, 安装自动控制开关;2009年6月底前要完成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非节能灯更换工作。

(七) 抓好电梯节电。

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原则上三层以下停开电梯, 装有多部电梯的建筑非高峰时段要减少运行台数, 非工作时间只运行一部电梯。高层建筑电梯要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 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改进电梯的智能控制方式, 合理利用势能回馈发电。

(八) 抓好办公及其他用电设备节。

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电模式, 长时间不使用的要及时关闭, 减少待机能耗。加快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从2008年10月起新购买的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必须达到能效标识2级以上。电开水器要加装分时控制装置, 提高保温性能;对达到或接近使用年限的要更换成保温效果好、具备分时控制功能的新型电开水器。加快实施机关食堂冷库的节能改造。

三、加大节能产品采购力度

(九) 严格采购清单内节能产品。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 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对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国家有能耗限额标准的品目, 应严格按要求采购。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将在各自的政府采购网站上公布节能清单中产品的生产厂商有关信息, 为各部门、各单位采购节能产品提供便利。

(十) 积极推进清单外节能产品的采购。

努力探索清单外节能产品采购方式, 对电梯等清单以外的重点耗能产品, 研究制定节能采购整体设计方案, 为采购人提供专业化的节能采购决策建议。不断拓宽清单外产品节能采购领域, 完善清单外节能产品评标办法和评标细则, 强化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节能和环保产品的扶持力度。

四、认真组织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全民节能行动

(十一) 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要抓紧制定学习、宣传《条例》和人员培训的具体工作方案,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系统学习《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全面掌握基本内容, 负责节能管理工作的同志要带头学习。要采取多种形式, 有计划、分层次对各部门负责节能工作的领导和人员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要组织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征文和《条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营造《条例》实施的良好氛围。

(十二) 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每年6月、9月第一个星期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自行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参加。

(十三) 培养自觉节能习惯。引导干部职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塑料购物袋等用品, 鼓励购买节能环保的用油用电消费品, 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 减少私车使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从节约一滴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做起, 培养自觉节能的良好习惯。

五、加强监督检查

(十四) 强化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监督员制度, 指定专人, 负责节能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节能措施落实到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将会同有关部门, 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 对各部门、各单位节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节能措施落实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对不按规定落实节能措施、节能目标未能完成的进行通报。

(十五) 落实能耗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各部门、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能耗统计, 在单位内部公示能耗情况, 并于每月1 5日前将上月的用水、用电、用气和油耗情况分别报送国管局、中直管理局, 两局按季度汇总并进行通报。能耗总量大、单位能耗高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降低能耗。

中央军委通知 篇8

为加快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制定了《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2013年9月24日

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地)负责编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小Ⅱ型项目)规划;在此基础上,水利部、财政部组织编制全国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重点小Ⅱ型项目)规划,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修订和增补。

重点小Ⅱ型项目包括:

(一)水库完成注册登记,坝高10米及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及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乡镇、村庄、基础设施等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经安全鉴定或安全评价结论为三类坝的小Ⅱ型水库。

(二)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小Ⅱ型病险水库。

未列入重点小Ⅱ型项目的小Ⅱ型病险水库为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一般小Ⅱ型项目)。

第三条 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全国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并参与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利部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小Ⅱ型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并参与项目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一般小Ⅱ型项目建设原则上由各地自筹资金。

第五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的资金补助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专项资金)中安排。

中央专项资金按照“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分年度予以补助,对全面完成小Ⅱ型项目任务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

第六条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实行总额控制。

控制总额=各地纳入规划重点小Ⅱ型项目个数×平均每座水库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原则上按平均每座重点小Ⅱ型项目不超过240万元控制。项目投资额较高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七条 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小Ⅱ型项目补助,先按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95%控制,在各地完成全部纳入规划的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后,再安排剩余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5%。

第八条 中央专项资金奖励,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根据各地小Ⅱ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

第九条 中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下拨。资金拨付到各地财政部门后,各地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一个月内落实到具体实施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并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两个月内将预算下达文件或拨付资金清单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十条 各地将中央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轻重缓急原则。优先考虑病险程度重,垮坝失事后影响范围广、损失大,与水库下游经济社会关系密切,除险加固后效益明显的水库,对遭受洪灾、地震破坏严重以及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影响大的项目要优先安排。

(二)优先安排前期准备充分项目。优先考虑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扎实,且地方积极性高的项目。

第十一条 各地在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中央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省级财政主管部门须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上报结余资金情况,经审批后,结余资金可用于其他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如有不足,由各地自筹资金解决。

第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将中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央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五条 财政部将会同水利部对中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并在目标建设期终了,对各地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总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央专项资金应补助金额和奖励资金进行清算。完成任务的,将兑现全部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并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减或收回中央专项资金补助。

第十六条 对于截留挪用、虚报投资完成骗取中央专项资金等行为,中央财政将相应扣减其年度中央专项资金或停止安排其下一年度中央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负责解释。

中央军委通知 篇9

加强政法工作的通知

【颁布单位】 中共中央

[1990]中发6号

【颁布时间】 1990-04-02

政法部门是执法机关,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捍卫者,必须坚决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自觉地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现在有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政法部门乱罚款和“以罚代刑”的问题相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解决这个问题,除各级党政领导、行政执法机关和政法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保证严格执法外,还要从财政制度上认真解决办案经费和罚没收入彻底脱钩的问题,实行收支两条线。政法部门的所有罚没收入全部上交财政,财政部门根据公安、检察、法院的实际需要,分别编制办案经费预算,给予保证。今后,无论行政执法机关或政法部门办理的案件,凡是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都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连同赃款赃物移送人民法院,由法

院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赃款赃物

随案移送和处理问题的答复

法明传〔1995〕191号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吉高法明传〔1995〕34号《关于赃款赃物、罚没款随卷移送和处理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赃款赃物应当随案移送,由最终结案的单位处理。这是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因此,凡是已提起二审程序的案件,一审法院应当将赃款赃物,包括作为赃款赃物先已扣押在案的财物,随案移送至二审法院,由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依法处理。

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二审刑事判决、裁定书中需要执行的罚金、没收财产刑,依法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执行后的罚没款物应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上缴国库。附: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赃款赃物、罚没款随卷移送和处理问题的请示

(吉高法明传〔1995〕34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于赃款赃物、罚没款随卷移送和处理的问题,我省各地区由于理解上不一致,执行中也不统一。现将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请示如下:

一、赃款赃物的随卷移送和处理问题。

关于赃款赃物的随卷移送问题,过去最高法院已有明确的规定。近年来,有些法院在执行中没有严格掌握,对检察机关交付审判的应随卷移送的赃款赃和而未随卷移送的案件没予退卷;有的一审法院对判决后发生二审程序的案件,赃款赃物也未随卷移送至二审法院;特别是赃款赃物随卷移送后,应由哪级法院上缴国家财政的问题,认识不尽一致。

我们认为:根据有关规定,凡应随卷移送赃款赃物的案件而未移送的,一、二审法院不予受理。一审判决后,发生二审程序的案件赃款赃物应随卷移送至二审法院,因为赃款赃物是案件的重要证据之一。不随卷移送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所移送的赃款赃物应由终审法院统一上缴国家财政部。

二、关于适用财产刑的罚没款是否随卷移送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虽没有明确规定,但我们认为:在执行中,如果案件发生了二审程序,原审判决的罚没款也应随卷移送至二审法院。理由是案件在二审中,对罚没款项的裁决可能会发生变更。应由二审人民法院作了终审决定后,由二审法院确定如何执行。不能不随卷移送,更不能就未生效的一审判决先行执行。

三、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245条的理解和执行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245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中需要执行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有些法院理解为这一条的规定,包括二审判决和裁定后的款项均由原审法院处理和执行。

我们认为:这一条的规定,应该是指未发生二审程序的那部分案件,不包括当事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对这部分案件中需移送的赃款赃物仍应移送二审法院并由终审法院上缴国家财政。

上述意见当否,请批示。

1995年3月3日

湖南省政法委、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财政厅

关于赃款赃物随案移送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4年7月17日 湘政法[1994]20号

为进一步严肃执法,加快办案进度,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赃款赃物随案移送的若干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缴的赃款赃物一律上交财政、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今后发现哪个部门截留挪用,就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哪个领导批准的就追究哪个领导的责任。

二、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坚决废止上交赃款及赃物变价款按比例或变相按比例分配办案经费的做法。今后发现哪里出现这种情况,除批评教育外,对当事者要严肃查处,财政要采取惩罚措施。

三、所有需随案移交的赃物均由办案单位妥善保管,其中需要拍卖的,除易腐、易燃、易爆物资外,均应在人民法院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进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2]48号《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湘政办发[1993]5号《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有关问题的通知》,由各级执法机关会同财政部门委托各级政府指定的拍卖行(公司)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价拍卖。在本级政府尚未指定拍卖公司之前,也可到上级政府指定的拍卖公司委托拍卖。严禁在执法机关内部处理。

四、为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1990]6号文件,规范随案移送赃款赃物的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设立“随案移交赃款及赃物变价款专户”(简称“财政过渡专户”)。公安、检察、法院收缴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作为随案移送的一种具体形式,统一存入“财政过渡专户”,“并凭缴入”财政过渡专户"的银行回执联作为移送赃款的凭证。在“过渡”期间。即在法院判决生效前,由财政负责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动用,并由党委政法委员会负责监督。法院判决生效后,由财政按法院判决处理:将款项缴入国库或者拨付给法院退付给当事人。上级财政部门要负责督促下级财政部门按时支付。

五、各级财政要根据公安、检察、法院的实际需要,保证办案经费,确保办案需要。办案经费补助,由各级财政商党委政法委员会,统一安排,统筹解决。不得因为经费困难而影响查办大案要案。

上一篇:我为学风做建设下一篇:一场篮球赛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