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词解释(精选5篇)
品酒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解释:
ACCESSIBLE(已可饮用)——已经可以品尝的酒;适饮期的酒;不需储藏的新酒,成熟的老酒和比预期早熟的酒。
ACETIC ACID(醋酸)——所有酒都含有轻微而不易察觉的醋酸(约0.03%-0.06%)。如果比例超过0.1%,酸味会变得明显,就有如指甲油般的味道。
ACID,ACIDITY(酸度)——酒酸,是造成葡萄酒(特别是白酒)的结构及厚度的重要因素。若与丹宁等其他元素不平衡,会造成瑕疵。通常以 Tart或 Sour来形容酸度过高的酒。甜酒的酸度会比不甜酒略高。
AFTERTASTE(余韵,回甘)——指入喉后的回甘。这回甘与酒停留在你口中的香味将有所不同,有辛辣的感受,余韵越长表示越好, 是欣赏葡萄酒最后的一个愉快的项目。
AGE/AGED(陈年/成熟)——经陈年的白酒通常由青绿转变为金黄色。波尔多红酒由紫转深红,布根地由紫变砖红。实际颜色转变视葡萄品种而定。
AGGRESSIVE(浓烈)——指酒内含浓烈的丹宁,非常干涩,尚需陈年。
ALCOHOLIC(酒精的酒精味)——1.平衡不佳而生成酒精的味道。浓烈的酒精味会把应有的果香覆盖,生成炽热的感受。
2.法令规完酒内的酒精浓度必需注明,一般而言,餐酒不得超过14%,然而亦有例外,如某些金芬黛的酒精度会比较高。
ALMOND(杏仁)——带有些微甘味,意大利白酒通常会出现这种味道。
American Oak(美国橡木)——用美国橡木桶陈酿的苏维翁,梅洛及金芬黛会有浓烈的香草,时萝(九层塔)及杉木味。
ANISE(大茴香)——些微的甘草香,大部份的西班牙红酒会有这种味道。
APPLE(苹果)——1.丰富的苹果香味,你可以在有轻微橡木味的莎当妮中品尝得到。
2.清新的苹果味是薏丝琳白酒的味道。
3.尚未成熟的葡萄酿制的白酒有青苹果味。
4.酸苹果味表示酒已开始氧化。
APRICOT(杏子)——杏味通常会在甜白酒中出现,红酒中偶尔也会出现。
AROMA(香味)——指酒闻起来的味道。品酒的第二步骤。有些人用Aroma代表新酒的香味,bouquet则是代表已陈年成熟的香味。
ASTRINGENT(干涩,收敛性)——葡萄单宁会使口腔黏膜收??,生成干涩的感受,通常会出现在尚未成熟的高级红酒中。
ATTACK(第一感受)——技术上的术语,酒入口后的第一印象。香槟酒要注意的第一感受是气泡的粗细,而红酒则是丹宁。
AUSTERE(干涩,微酸)——可以有两种解释,(1)干涩,通常会出现在较年轻的酒中,(2)微酸,如出现在夏布利中。
BACKBONE(主轴)——指酒的主骨干。果味太重而欠缺丹宁及应有的酸度会被称为没有主轴,而不利陈年。
BACKWARD(落后)——形容一瓶酒与他过去或其他同期酒相比欠缺应该有的表现,亦可解作延迟成熟的酒。
BALANCED(均衡性)——所有果香,丹宁,酒酸,酒精浓度都能适当的均衡表现。
BANANA(香蕉)——一种特别的香味,通常出现在薄酒莱的酒中。
BARNYARD(泥土味)——红酒常常有些微泥土味,但很多酒评家用Barnyard来形容布根地的酒,而将Earthy用在波尔多上。
BEAUJOLAIS-LIKE(薄酒莱式)——淡而有清新的果香,特别是樱桃味,几乎感受不到丹宁的酒。适合年轻时享用。
BERRY(莓果,酱果)——樱桃,葡萄都属于酱果类。很多红酒,尤其是波尔多红酒,都有莓果味,只是浓淡有异而已。仙飞玳酿成的红酒便有强烈的莓果味。
BIG(强劲)——形容丹宁和酸度十分强劲和平均,可以陈年很久的酒。但过度强劲的酒,有失去平衡之虑。
BITTER(苦味)——单宁会使酒有轻微的苦味,过苦的酒则可能已变坏。意大利酒和不甜白酒偶而会有带苦的余韵。
BLACK CHERRY(黑樱桃)——是在梅洛,比诺瓦等红酒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香味。
BLACK COFFEE(黑咖啡)——通常在已成熟的加州苏维翁葡萄中会发现这一种辛辣的香味。
BLACK FRUIT(黑果类)——综合了黑樱桃、黑莓、梅子及其他类似的香味,常会出现在质量优良的红酒中。
BLACK PEPPER(黑胡椒)——是一种芬芳的特殊香味,在气候较热的红酒产区所产的酒中差不多都可以查找这种香味。
BLACKBERRY(黑莓)——是红酒中一种常见的香味。
BLACKCURRANT(黑加仑子)——是在波尔多红酒中常见的果味之一。
BLUEBERRY(蓝莓)——是另一种不太常见的香味,但会在佛朗葡萄所酿制的酒中可以找得到。
Body(结构)——酒的丹宁,酸度和酒精结合的感受。用低,中和强劲来形容。
BOUQUET(香味)——常用于已成熟的酒,请见Aroma,现在一般酒评家很少严格区分两者的差异。要严格区分的话,Bouquet属于醒酒后复合的香气。
BOXWOOD(黄杨木)——灌木的一种,但闻起来像猫尿的味道,通常出现在某些白苏维翁??。
BRAMBLE FRUIT(莓果类)——莓子类及桑椹的总称,是金芬黛一定有的味道。
BRASS(黄铜色)——用来形容甜白酒或陈年白酒的颜色。
BREATHE/BREATHING(醒酒)——刚开瓶的酒因长期与硫磺及木塞接触而生成霉味,需要一段时间呼吸空气来化去这种味道。
BRIGHT(透明,适当的酸度)——用来形容极为清澈的色泽,或高而不过份的酒酸。
BRILLIANT(清澈透亮)——酒显现异常的透明清亮感并非一定是赞美词,可能是严重过滤的后果。
BROWN SUGAR(砂糖香)——不太甜,但令人感到愉悦的焦糖口味。
BURNT MATCH(焦火柴味)——是一种闻起来像刚熄灭的火柴味,可能酒内硫酸稍高。
BUTTER,BUTTERY(奶油味)——浓郁的奶油香,在莎当妮的酒??常会发现这一种味道。一般白酒在经过乳酸发酵程序后也会生成这种香味。
CANDIED,CANDIED FRUIT(冰糖味,糖果味)——用比诺瓦酿成的白酒常有的一种香味。
CANTALOUPE(香瓜味)——用白比诺酿成的白酒常有的一种香味。
CARAMEL(焦糖香味)——橡木陈年余留的香味。但如在发酵过程中使用人工加糖亦可能会有这种味道。
CASSIS(黑醋粟)——法国黑加仑子酒味,波尔多红酒常有的味道。
CAT SPRAY(猫尿,猫蚤水味)——有点像麝香味,并非负面的形容词。白苏维翁酿的酒常有这种味道。
CEDAR(杉木味)——成熟苏维翁红酒生成的味道。
CHERRY-BERRY(樱桃子味)——上等的红酒都带有这种黑莓果味。
CHESTNUT(栗子味)——白酒常有的味道。特别是布根地白酒和莎当妮。
CHEWY,CHUNKY(软黏感)——用来形容组织浑圆的酒。喝起来有点??的感受。亦可解释为含有浓郁的单宁。
CHILE PEPPER(辣胡椒味)——一种浓烈的药草味,特别出现在纽西兰的白苏维翁所酿的酒上。
CHOCOLATE,DARK-CHOCOLATE(巧克力)——黑巧克力味,不甜但很香。是一级红酒常有的香味。
CIGAR BOX(雪茄盒味)——杉木加上烟草味,常被用来形容波尔多红酒,陈年后的西班牙红酒亦有这种味道。
CITRUS(柑橘香)——一般白酒都有,微甜又带些刺鼻香。
CLEAN(清爽)——没有厌恶或不明的气味。
CLOAKED(包封的)——用来形容丹宁被果香包封着。
CLOSED(不明显的、闭塞的)——不明显的,仍在陈睡的酒,表示该酒尚有陈年的潜力。
CLOUDINESS, CLOUDY(混浊)——形容清澈度,以现今的酿酒技术,很少混浊的酒,除非该酒已变坏。但很老的布根地好酒偶而会有点浊。
CLOVES(丁香)——一种辛辣的香气,西班牙利奥哈红酒会有这种味道。
CLOYING(过甜)——酒酸不足而生成过甜的现象。
COARSE(涩)——因为新酒含有较强的丹宁,入口易收??口腔黏膜而引起干涩的感受,适宜陈年的新酒都会涩。好酒涩而顺,通用酒涩而干。
COCONUT(椰子味)——美国橡木常有的一种味道。
COMPLEX(复杂)——多种味道杂陈。通常是赞美词,好酒复杂度高,但口感复杂的酒不一定就是好酒。
CONSISTENT(协调的)——香味,口感和余韵都满一致的。
CORKED,CORKY(木塞味,已变坏)——不当或过久的保存,通常用来表示该酒已变坏。
COTTON CANDY(棉花糖)——薄酒莱式的酒生成的味道。
CREAMY(绵密柔顺)——与buttery意思相近。
CRISP(活泼青脆的)——清新,有些刺口果酸。赞美词。形容白酒居多。
DELICATE(细致优雅)——形容该酒复杂但有其独有的特色。r>
DEMI-SEC(微-中甜)——sec 法文意思是干,但用在酒上指的是微甜,特别是香槟酒。
DEPTH(深度)——指酒复杂和有浓缩的香气。
DIESEL(柴油味)——德国白酒常有的味道。不是负面形容词。我们通常会用矿石味来形容红酒的这种香味。
DILL(时萝)——药草味,经美国橡木桶陈年的加州苏维翁常有的一种香味。
DIRTY,DIRTY SOCKS(臭袜味)——如其名,一种不雅的味道。可能来自不洁的木桶或木塞。
Dominant(过份)——某种香味太浓烈,超越其他香味。非赞美词。
DRY(不甜)——不甜的意思,和法文 sec 同义, 用在白酒上,千万不能因字译而误以为干。
DRYING OUT(褪味)——指酒的高峰期已过,果香已不再,只剩下丹宁和酒精。
DUMB(潜在力)——尚须陈年的酒。
EARTHY(泥土味)——不是负面形容词,指有一些泥土味的感受,勃根地酒常有这种形容词,但不宜太重。
EASY(简单)——容易入口,没有特色的日常餐酒。
EMPTY(空洞)——没有主轴的酒,与 HOLLOW 同义。
ESTATE BOTTLED(酒庄装瓶)——在欧洲,法令规定特许酒必需在酒庄装瓶。新世界酒厂也会在酒标上有此注明,以表示在酒庄装瓶或酿酒葡萄来自本属葡萄园,以提高消费者信心。
EUCALYPTUS(油加利味)——一种辛香如油加利树菜的味道,一级的加州和智利苏维翁常带有的香味。
FADING(衰退)——指酒已过了高峰期,失去颜色、果味和和特色。
FAT(肥厚)——指酒入口,有丰满带点油腻的感受,视乎形容甚么样的酒,对苏玳白酒而言,是赞美词,对其他酒可不一定。
FINISH(回味)——余韵,酒下喉之后残留的感受,判断酒的良劣重要条件之一。与AFTERTASTE同意思
FLAT,FLABBY(平淡)——酒的酸度不足或没有果香,表示该酒结构不佳。
FLESHY(太油)——柔顺但丹宁低,形容通用佐餐酒居多。
FLORAL,FLOWERY(花香)——很多白酒都有这种香味。但不宜过浓。某些西班牙及意大利系葡萄酒亦有花香。
FOREST FLOOR(湿草味)——清晨带露水的叶香,清新舒畅。
FORWARD(直接)——直接的味道。中性形容词。亦可指已完全成熟的酒。
FRAGILE(完全成熟)——表示该酒已达颠峰期,不能再陈年,必须要尽快饮用方能欣赏该酒的最佳状态。
FRAGRANT(馥郁的)——表示丰富的香味。
FRESH(新鲜)——有多种意义,用在老酒,指该酒没有混浊不明的味道。用在白酒、香槟酒或薄酒莱式红酒指香气简洁清新。
FRUIT BOMB(过重果味)——过重果味的酒如薄酒莱。好喝但嫌单调。
FRUIT,FRUITY(水果味)——表示该酒有充份的果味,但没有特定某一种味道。用在顶级红酒并非赞美词。通常好酒都能分辨香气。
FULL,FULL-BODIED(厚度十足)——丹宁,酒酸及酒精浓度控制非常好。强劲有潜力。
GARNET(深石榴红色)——形容该酒的色泽。
GOLD(金黄色)——形容该酒的色泽。甜白酒经陈年后会变金黄色。特别是顶级的苏玳。
GRAPEFRUIT(柚子味)——白苏维翁和德国白酒常有的香味。
GRAPEY(葡萄味)——一般普通酒,具有简单的葡萄味,无深度。
GRASSY,HAY(草味)——青草味,带些许腥。负面形容词。白苏维翁常有。
GREEN OLIVE(绿橄榄味)——苏维翁的一种味道。接近黑加仑子味。
GREEN BEAS(豌豆味)——一般用来形容白酒的香味。
GREEN PEPPERS(青椒味)——形容稍为刺鼻的青草味。
GREEN(草青味)——青色植物味的统称。
GRIP(坚实)——组织精密,口感厚稠,用来形容波特酒和特别强劲的红葡萄酒。
HARD(坚实)——形容高丹宁和酸度的年轻红酒。
HARMONIOUS(协调)——各方面非常平均,完美的酒。
HARSH(粗旷)——形容酒有强劲的丹宁和酒精。
HAZELNUT(榛实果味)——意大利红酒常带不明显的榛实果味。有点苦,很特别。
英语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形状相同, 但词义却相差甚远的词。严格来说, 同形异义词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完全同形异义词, 即读音, 词形完全相同, 但意义不同的词汇。如下表所示。
第二类是同形异音异义词, 指的是拼写相同, 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汇。如下表所示。
对于完全同形异义词, 其读音完全相同, 不具备重音随意义的改变而改变的情况, 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而对于同形异音异义词, 其拼写相同, 但很多词具备类似于record的重音会随意义和词性改变的现象。对于不同词性对应的重音位置, 可以通过经典音位学和重音的基本理论来进行探讨。
2 英语词重音
英语是一种典型的重音语言, 20世纪90年代起, 西方学者成功地把优选论和重音结合起来, 取得一系列成果。如Kager根据Hayes的研究将重音语言的属性归纳为:1) 主峰属性:重音语言的典型特征是, 形态或句法成分 (如词干, 词, 短语等) 都有一个单一的韵律峰;2) 分界属性:重音趋于靠近组构成分 (如短语, 词, 词干等) 的边缘微循环部分;3) 节奏属性:重音语言明显趋于重轻音节搭配的节奏模式。节奏交替体现在, 避免出现相邻的重读音节或者避免延长非重读音节;4) 音量敏感性:重音通常置于具有内在突显性的成分上, 如重音的趋向就是被长元音 (而不是短元音) , 双元音 (而不是单元音) 和闭音节 (而不是开音节) 所吸纳。
2.1 动词的重音规则
动词的重音规则。
形容词的重音规则。
动词和形容词的重音分布受同一个规则的支配, 具有相同的模式及其重音规则可以解读为:
1) 对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是一个短元音+一个辅音, 或只有一个短元音的形式, 那么单词的重音一般指派给倒数第二个音节。
2) 同样是对于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是一个长元音+一个辅音, 或一个双元音+一个辅音, 或只有一个长元音, 或只有一个双元音, 那么单词的重音一般指派给词尾音节。
3) 如果词尾是一个短元音+至少两个辅音的形式, 那么单词的重音也一般落在词尾音节上。
这跟音位学里面的重音理论不谋而合。音段是生成音位学里面的基本概念。生成音位学家把音段定意为, 组成语符的元音和辅音。音段分为强音丛和弱音丛。强音丛是指一个元音核心后面跟着两个以上的辅音。弱音丛是指一个简单元音核心后面没有辅音, 或只有一个辅音。生成音位学从前缀, 后缀, 动词和名词等角度展示了单词重音的规则, 这跟从词性方面分类的重音规律是一致的, 如下:
1) 单词的重音规则
a.V→[1stress]/x___Co]“]”代表末尾例如:decide console
b.V→[1stress]/x___Co W]“]”代表末尾例如:consider abandon
“V”代表元音, ”→”表示得到, ”[1stress]”表示一级重音, “___”代表位置, ”Co”代表任何数目的的辅音 (consonant) , “W”表示弱音丛, ”affix”表示后缀, ”/”表示在下列情况下, ”X”表示在该词内任何音段。
2) 动词的重音规则
a.V→[1stress]/___ (V) Co1]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 例如edit[‘edit], consider[kən’sidə]。
b.V→[1stress]/. (+tense) Co]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强音丛则落下, 不再前移, 例如maintain[mein’tein], devote[di’vəut]。
c.V→[1stress]/___Co2]这条规则旨在说明含有两个辅音以上的音节, 即可视为可接收重音落点的强音丛。例如collapse[kə’læps], lament[lə’ment]。
2.2 名词和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名词的重音规则。
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名词和派生词的主要重音规则大致相同, 重音指派的规则如下:
1) 对同形异义词而言,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一个短元音+一个辅音或只有一个短元音, 那么重音指派给倒数第三个音节。
2)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含有一个长元音, 那么无论该音节有没有辅音, 重音都指派给这个音节。
3) 如果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是一个短元音+至少二个辅音, 那么重音也指派给这个音节。
承接上述动词的重音规则, 下面将着重分析名词和派生词的重音规则。
这个规则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规则:
a.V→[1stress]/___Co[V-tense]Co1+V–tense]Co1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遇到含有短元音的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例如America[ə’merikə], cinema[‘sinimə]。
b.V→[1stress]/___Co[V-tense]Co]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如果该音节含有长元音, 则重音指派给这个音节。例如aroma[ə’rəumə], anecdotal[ænek’dəutəul]。
我们从这些规则, 可以观察出重音与强弱音丛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重音一般落在强音丛上。即重音一般会指派给含有两个辅音的音丛。但也有一些特例, 如两个弱音丛, 相当于一个重音, 重音遇到两个弱音丛也会落下来。
3 优选论视角下的英语同形异义词重音
3.1 英语词重音的制约条件的确定
优选论最先是由Prince和Smolensky提出。关于优选论的具体操作过程, 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其中成果最丰厚的当属Kager, Kager于1999年出版的Optimality Theory, 于2001年由外研社在国内出版。根据我们上文提到的Hayes的关于重音语言的四个普遍性属性研究, 可以大致得到这些涉及重音的制约条件。
1) FT-BIN音步有两个音节或莫拉构成。FT-BIN的作用是限制一个轻音节构成的音步。换言之, 重音不可能出现在一个轻音节构成的音步上面。
2) NONFINALITY重音靠近组构成分的边缘位置。
3) *CLASH不能出现相邻重音。根据Halle和Vergnaud的理论, 1.每个音步必须有重音, 音步可分为左重音步和右重音步, 即不可能出现相邻重音。
以上这些都是关于重音的一些合格性准则, 即是在英语里面的重音的普遍现象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英语词重音的制约条件。
优选论评价器除了有触发变化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外, 还有与此冲突的标记性制约条件。标记性制约条件本质上是要求输出项保持其原有的词汇基本形式的属性, 从则使输入项和输出项具有一定相似性。
3.2 英语同形异义词重音的优选论分析
1) 同形异义词中的单音节词
英语中的同形异义词有很大一部分是单音节词, 例如board, mouse等, 并且绝大部分属于完全同形异义词, 单音节词仅由一个音节构成, 所有的单音节词都是重读的。
2) 同形异义词中的双音节词
英语同形异义词中绝大部分是双音节词。这一现象在词源学上的理据是两种。第一种是音变汇合的结果。英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吸收了很多外来词汇, 这些词汇的不同读音与英语的语音汇合。第二种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差别越来越大, 以致人们逐渐把它们视为由一个词分化成两个或多个意义不同的词。而这些词多是不带词缀的双音节词, 所以同形异义词中以双音节词居多。
下面几个具有双重词性的同形异义词最具有启发性。如作为动词, produce (生产) , project (投射) , object (反对) , refuse (拒绝) 重音均在第二个音节上。而作为名词, 它们的重音都在第一个音节上 (意思分别是项目、客体、垃圾、农产品) 。
首先produce作为一个双音节词, 其读音方案有如下几种: (1) .[‘prodjus] (2) .[p’rɔdjus] (3) .[prɔ’djus] (4) .[prɔdju’s]。
其次, 分别从两种不同词性的角度分析produce的重音指派规律。
1) produce作动词用时, 其重音只能落在第二个音节上面。因为根据经典音位学动词重音的基本规律, 动词词尾如果有短元音, 则需要前移。Produce词尾是由长元音和辅音构成的组合, 所以重音不需前移。从制约动词重音的条件上面分析, produce只能符合V→[1stress]/. (+tense) Co]这条规则。因为这条规则意指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出发, 遇到强音丛则落下, 不再前移, 则重音指派给这个音节。根据优选原则, 排除了 (2) .[p’rɔdjus]。那么根据FT-BIN, NONFINALITY和*CLASH这三个忠实性制约条件之前, 排除掉了 (1) .[‘prodjus]和 (4) .[prɔdju’s]。进而得出了其最优的输出项[prɔ’djus]。
2) produce作名词用时, 其重音只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面。因为根据经典音位学名词重音基本位置, 重音从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而produce只有两个音节, 重音只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面。从制约名词重音的条件上面分析, produce只能符合V→[1stress]/___Co[V-tense]Co1+V–tense]Co1这条规则, 因为这条规则意指重音从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出发, 遇到含有短元音的弱音丛, 就继续前移。根据优选原则, 就排除了 (3) .[prɔ’djus]。那么根据FT-BIN, NONFINALITY和*CLASH这三个忠实性制约条件之前, 排除掉了 (1) .[‘prodjus]和 (4) .[prɔdju’s]。进而得出了其最优的输出项[p’rɔdjus]。
4 结束语
英语同形异义词的重音特征基本与英语重音指派的一般规则是一致的。不管是双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 都可以结合优选论和生成音位学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解释。优选论的阐释力已逐步得到了认可, 而优选论在音位学方面的阐释力则更加强大。该文将优选论与生成音位学的重音理论结合, 探究同形异义词之一语言现象的潜在规律, 改变了之前的过多的句法研究和音位研究。
摘要:同形异义词即形态完全相同, 但读音和意义不同的词汇。英语有很多这样的词汇。有不少词即可以做动词, 也可以作名词, 但其读音也随着词性的改变而改变。该文根据生成音位学和英语重音指派的基本规律, 用优选论的评估器, 试图阐释出同形异义词的重音落点规律。
关键词:英语同形异义词,优选论,生成音位学,重音指派
参考文献
[1]王茂林.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3) .
[2]陈虎.自然语言的重音分布及其语义解释—西方研究综述[J].现代外语, 2003 (1) .
[3]端木三.重音、信息和语言的分类[J].语言科学, 2007.
[4]焦芳, 杨箫华.英语同形异义词的动因分析[J].牡丹江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4) .
[5]王丹, 杨玉芳.自然语言中焦点与重音关系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7) .
[6]许希明.英语重音指派与元音变异的认知研究[D].宁波:渐江宁波大学, 2007.
[7]许曦明, 杨成虎.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重山峻岭。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暂且。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白。
【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云中】古郡名,在现在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拟】打算。
【舴艋舟】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翻,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沙场】战场。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正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的进行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与个体的社,同时,他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等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方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育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1)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2)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集合。
(3)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4)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5)室外活动组织。(6)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成。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组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进行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人员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化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体,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启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敏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放映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纤细的轨迹、时间、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i额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者相反情绪体检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气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语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这对行为较难预测,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方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多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指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成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成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对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对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伍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符。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符。98.伍:指二列或者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制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是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和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缓解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要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改变,其二体育课的重要。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用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用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他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利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证据法学:是指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有关法律规范的学科。(专门研究证据法现象及其规律的法学学科)
2、证据法:是指规定如何收集和运用证据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相关事实的法律规范。
3、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4、诉讼证据:是诉讼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或者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真实材料。
5、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6、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7、证据材料:凡是未经查证的各种证据形式都称为证据材料。
8、证据规则:是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表现。
9、证据制度:具体包括证据的形式、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提供、质证、证据的审查判断等内容。
10、证明:是指执法和司法中的证明。就“过程”而言,证明是指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的心证形成过程。就“结果”而言就是指证明对象得到证实或者确信要证明事实为真实的状态,也就是指运用证据确认案件真伪。
11、证明对象:又称为证据标的、证据客体、待证事实,是指证明主体证明活动所指向的客体,此客体即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实的案件事实。
12、证明责任:包含两重含义,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前者是指事实主张者对其主张的事实负责提供证明的责任;后者是指在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13、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指证明主体为了实现其证明目的,在证据的质和量上应达到的程度,是对证明对象的范围和证明所达到的程度的界定。
14、免证事实:是指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即可以认定的事实。(三种情形:显著的事实、人民法院职务上所已知的事实、当事人之间无争执的事实。)
15、证人:知道案件情况并提供证言的人。在我国,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应如实地提供证言,如果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不同于见证人。
16、污点证人:污点证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证人,他是犯罪活动的参与者,有犯罪污点,他可以为国家公诉机关作证,以换取免受刑事追诉或减轻、从轻指控的待遇。污点证人是指犯罪活动的参与者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与国家追诉机关合作,作为控方证人,指证其他犯罪人犯罪事实的人。污点证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证人,与一般证人的区别在于,他是犯罪活动的参与者,有犯罪污点,不是清白的人,其行为已具有刑法上犯罪的构成要件。
17、鉴定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或个人的指派或者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科学意见的人。
18、本证: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可分为本证与反证。本证是指当事人一方主张某种事实,提出能证明该事实存在的证据。
19、反证: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可分为本证与反证。对方当事人为否定或推翻主张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而提出相反的事实证据,以证明事实的不存在,谓之反证。20、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
21、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22、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客观事实的证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如合同的原件。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是按民事诉讼证据来源加以区分的。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证明,原始证据要比派生证据更可靠些。
23、派生证据:也称传闻证据、传来证据,就是从原始证据中派生出来的证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材料”。
24、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即经过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故又称为非第一来源的证据或派生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是理论上对证据材料的一种分类。区别的标准不是是否变更意思表示,而是其来源。
25、言词证据:是指以人的语言陈述形式表现证据事实的各种证据,是实物证据的对称,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
26、实物证据:凡表现为一定实物的证据叫实物证据。实物证据多以物品或痕迹等实在物为其存在状态和表现形式。法定证据种类中,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视 听资料等都属于实物证据。
27、控诉证据:是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或者是能够从重或加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处罚的证据。
28、辩护证据:证据分类的一种。控诉证据的对称。按照证据在控诉和辩护职能上所起证明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凡是证明没有发生犯罪事实,以及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都属于辩护证据。
29、豁免规则:又称特权规则,是指负有作证义务的证人在遇有特殊情形时,法律赋予其免除作证义务的权利。
30、诉讼证明:指诉讼主体依照法律的程序和要求,运用证据和已知事实,阐明系争事实及论证诉讼主张,以期查明、认定案件事实,得以说服特定主体,证实或证伪特定的命题的活动。
31、证明主体:是指在诉讼中有权利和义务依法运用证据确定或阐明案件事实的机关与个人。
32、推定:是根据某一事实的存在而作出的与之相关的另一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假定,这种推定与证据问题息息相关,它可以免除主张推定事实的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把证明不存在推定事实的证明责任转移于对方当事人。
33、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
34、司法认知:又称为审判上的认知,由西方诉讼程序中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需证明的古老格言演变发展而来,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于应当适用的法律或某种待认定的事实存在与否或其真实性,无须凭借任何证据,不待当事人举证即可予以认
知,作为判决的依据。
35、证明责任倒置:是指在某些法律有规定的特殊案件中,部分要件事实证明责任的分配不适应一般原则,而是适应与一般原则相反的分配规则来配置证明责任。即免除主张事实一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而由否认其主张存在的相对一方当事人从相反的方向承担证明责任。
36、表见证明:是指法院利用一般生活经验法则就一再重复出现的典型事项,由一定客观存在的事实推断某一待证事实的证据提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