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语文老师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作文语文老师(通用15篇)

初一作文语文老师 篇1

李老师的脸圆圆的,有一头黄色的短发,走起路来从从容容毫不慌忙。她虽然年龄有些老了,可是她的视力依然很好,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李老师上课时十分幽默,总是把名人的诗句改了以后说给我们听,来使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无地自容,也使我们得到放松。我们李老师的自创名言可多了,如:人生自古谁无老?、子不教父之过,徒不教师之错、我在台上讲,他在台下笑……除了她上课时幽默,她下课更有趣呢!

下课时,老师会同我们一起打篮球、谈心得等,如果我们班有谁犯了错误,她不会去打骂学生,而是去和学生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要是谁说她和蔼可亲,那可不是胡说的。李老师就像我们自己的奶奶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自己的听写成绩不好,正低着头觉得没脸见她,这时她走过来对我说:“别怕一些失误何惧也,只要下次努力些。”听了这句话,我仿佛又有了自信,就如同雄鹰一样有了无限的活力。因为李老师的和蔼,同学们常常把她赞为李奶奶,意为着她像我们的奶奶一样慈祥……

谈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篇2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地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区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我的初一语文老师作文 篇3

当我第一次见到宋时,我正沉浸在想象之中。我走进第二位女老师,——,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宋。她那两个嵌在方脸里的大而明亮的眼睛,还有她美丽的头发,在她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了高一(3)的第一堂课。

虽然宋先生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他比我们的班主任好。

这是一场无线电练习赛,陈先生因为没有把它当成我们的表演而推迟了。因为我们班是最后一个上场的,是宋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比赛场地,叫我们不要紧张,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是我们的自信让我们班获得了第四名。

宋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上课不听的时候,她的眼神一扫而空,里面包含着批评,让你感到羞愧。当你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目光还是落在你身上,但其中包含着关怀。

写语文初一老师的作文 篇4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她是何老师。何老师很年轻。她有一条长长的黑色披肩,身材苗条。何老师从来不化妆,衣着朴素。听别的老师说,何老师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人,文章很精彩,上学期还是八年级语文年级的头!

何老师教我们语文一周了,我发现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当她给我们讲课时,她脸上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她同学讲笑话,何老师都会笑。当她的同学在课堂上讲得精彩时,何老师会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何老师笑的时候嘴角微微翘起,却不露齿。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点点露齿一笑”!

我相信,在笑呵呵的何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一定能够快乐的学习成长。

初一作文我的语文老师 篇5

她很温柔,对我们说话总是和和气气的,其他个别老师喜欢大吼,她却不一样。她爱笑,我们也爱看她笑。她笑的时候,空气都变得快乐了起来。

看,她又在笑了。眼睛一弯,嘴巴一抿,一个微笑绽放在我眼前,是那么文雅。那笑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我们心田,像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来,那样温暖美好。

她也爱让我们笑,上课的时候说话总是十分诙谐幽默。那天作文课,刘老师在走廊里踱来踱去,突然停下来,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写作文要从字里行间里面透露出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你在作文里面写几百个“老师我爱您”我也还是不会喜欢你。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会写作文。”全班听了,哄堂大笑,大家都笑趴在桌子上了,而老师呢,却一本正经地望着我们,把手背在背后,站得直直的,两眼看着我们,自己却没有笑。虽然你会说她古板,但她那些俏皮的话,只有你真正听到了,才会发现她的话富有道理,幽默诙谐。

她和我们相处就像朋友之间一样亲密,下课了她会和我们谈心,上课时还会开展很多有趣的活动,在她的课上,我们总能快乐地学习,并能轻松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她不打骂我们,当有同学不认真学习的时候,她会用一句话来劝导,那些话并不辛辣,不苛刻,而是富有哲理。那天,我因为偷懒,所以老师要求完成的任务我也就潦草地完成了。老师看见了,对我委婉地说:“如果你游戏人生,你的人生将会是一场戏,我听后,马上重新拿起作业,认认真真思考起来。老师见了,把眉头舒展开来,微笑着走开了。

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6

【关键词】 语文 学习 习惯 综合 素质

夸美纽斯曾说:“要去形成或培养一个人的品性和习惯,一定要在他尚未定型、柔弱的时候去形成。”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大门,一切有待塑造。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是这样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第一阶段为初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训练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的行为规范,诸如工整书写的习惯、大声朗读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经常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的习惯等;第二阶段为初一下学期,主要训练学生智能方面的习惯,诸如课内做笔记、课外主动阅读、读书摘记、写生活随笔或写周记的习惯。

一、工整书写的习惯

2009年中考,桂林市的中考改卷采用无纸化阅卷,这对书写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字如其人,从字的书写,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做人态度。语文版的初一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中有“写字——楷书与行楷”,第四单元中有“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由此我按教材来上好写字课,严格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还须做到“八个字”;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均要求用正规的硬笔书写纸来练习。在练好基本笔画后,才让学生练习正楷字;在练习正楷字有一定基础时才引导写行楷字,以提高书写速度;有机会时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硬笔书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成就感。

二、大声朗读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一阶段要特别注重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在早读课或每节语文课的开始5分钟,老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分男女声朗读、个人领读等;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利于老师开展课文教学,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自习或班会课上,可以多组织诗歌朗诵小组比赛活动,各小组每周评比一次朗诵之星,在比赛之中让学生找到成就感。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初一上学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老师要布置相应的预习题,让学生知道该查哪些生字词的注音和词义,该思考哪些预习题,课上用3分钟进行字音词义的抢答比赛:课后布置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只有形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勤思考、勤举手、勤做笔记的习惯

初一年级,老师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上课要勤思考、勤举手、勤做笔记,老师精讲,匀出时间给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探究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确课文重点难点,“学贵有疑,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不疑则不进。”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开启学生智力,营造创新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举手质疑精神;除此,还应培养学生快速记笔记的好习惯,以便于课后复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五、课外阅读和边读边摘抄的习惯

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待于平时扎实的读书基础;老师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一边阅读,一边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比较厚的课外阅读摘抄本,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初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尚不能自觉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对这种智能性的习惯,往往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比如可以采用家长签名和家长留言等方式来加以强化督促。

六、写好周记的习惯

中学课程科目多,天天写日记很难坚持,初一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写周记的目的是让学生勤练笔,勤写出自己的学习生活心得。初一年级上学期周记要求写350字以上,初一年级下学期周记要求写500字以上,班上设立作文角,把每周写得好的周记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也让同学们有成就感。有机会找一些写得优秀的周记推荐到有关的报刊上发表。

经过初一年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渐走上正轨,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的语文老师初一作文400字 篇7

老师姓付,名孝有,个子不高,小脑袋,和小头爸爸的样子相差无几,只是眼睛老眯着(深度近视),由于腿短,显得上衣很大,年龄不详。人是很敬爱的,水平也还可以,只是我没多大的感觉(初一时我不爱学语文)。他对我还是关怀备至的,所以很是想念!

记得付老师上课很认真,黑板上老是要写满的,字也洒脱,我们也就必须记下来,然后还得背下来。上孔乙己那节课时摇头晃脑、悠扬顿挫、栩栩如生的情态留在了每个同学的脑里,文章总结的到位而不乱,黑板上字的布局是我认为较好的,他那焦急的疏导的神情历历在目,他那和蔼的口气令人难以忘怀,但凡对我这样捣蛋的学生自然教训也很凶些,粉笔头常点在我的.脑上、身上。由于他教导有方,大多同学有些出息,在家务农的没有几个,说来是一启蒙老师吧。另外据说他是爱写些文字,或许还有些书稿,但我是未见,前些时问及他儿,说大概一火烧了,别的记处也无可考查了,不免有些惋惜。

由于几个同学都念及老师,前几日相跟着专程去了他的老家,老家是在一整齐的小村,空气相当清新,绕弯便是他的家了,见着师母一说,甚是高兴,她不仅健在而且身体健康,家也是二楼六间,家中物件样也不缺,唯有老师不在。

毕业三十多年了,没见着过我的初一的语文老师了,伤感的泪流了多次!常问老师:你怎走的这么早呢?

我初一的语文老师的作文800字 篇8

我初一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敬爱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小学、初中的语文老师不是温柔美丽的女老师,就是充满书卷气的男老师。张老师的到来就打破了我对语文老师的狭隘的认识。他是一位“豪气冲天”的中年汉子。一开始,我对他上课时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有所不解,但时间一长,我就渐渐喜欢上了他的那种独特的教学方式。

张老师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他却似乎懂得我们青少年的心理。他那活泼有趣的语言常常逗得我们哄堂大笑。在讲“亭亭玉立”这个词时,他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个词只能用于修饰女性,他就拿班上一个男生举例子:“XX男同学真是亭亭玉立。”同学们都禁不住捂着嘴小声地笑了起来。他为了让课堂气氛更热烈些,又假装一本正经地说:“男生不能用亭亭玉立来形容,只能说是瘦得像个芦柴棒儿。”这次全班同学都忍不住了,笑得前俯后仰。他看着笑得喘不过气来的我们,也得意地笑了。张老师记性不好,这是他自己说的。一学年下来,他还是常常将各人的名字张冠李戴,我们常常一边笑一边纠正他。时间长了,我们才发现原来张老师并非真记不住名字,他这样做只是为活跃气氛,让我们开心。原来大大咧咧的张老师对学生也有细腻的一面。

张老师为人正直,喜欢实话实说,嫉恶如仇。在讲香港政权回归时,无意中扯到了越南与中国的南海之争。他把中国比作爷爷,越南比作孙子,气氛地评论:“哪有孙子向爷爷要地的道理。”可见张老师爱国情感之深厚。当我们参加德育之旅的一行人路过横店的香港街.广东街,导游向我们介绍广场的维多利亚女王像历史时,张老师却号召我们向女王像吐痰。他义愤填膺地说:“就是他们夺走了我们中国的码头,无情地欺辱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把她供养在这里?我们要鄙视他们,向他们吐痰!”他不顾导游的一脸尴尬,带头向女王像“呸”了一口。让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不禁对这位平时嘻嘻哈哈的老师肃然起敬。

“张老师吼一吼,教学楼也要抖三抖。”张老师的嗓门之高,实属罕见。他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自己大嗓门的故事:有一次,他在上课时,隔壁班的一个同学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众人疑惑不解,只以为那个同学得了神经病。殊不知,是张老师独特的大嗓门富有穿透力,让那个同学听到了哩!

张老师教学注意方法,从不死搬硬套。他很少教我们一些“死”的知识,总是为我们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他要求我们扎实基础,因为这样才能做到“死去活来”。他告诉我们做阅读理解要紧扣语境,做到“以文解文”,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子的一知半解“自作多情”胡乱答题,乱抒发感情。

从佛教的观点,老师与学生是从累世深刻的缘分来的。我想,我能有缘遇到张老师那样的老师是幸运的。他不仅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还教给我够我受用一生的做人的道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能遇到几位能启发我们的老师,是不容易的,需要深厚的宿缘。”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能给人启发的良师。我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他的教诲之恩。

语文老师“减负”途径 篇9

一、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解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话其实质就是解放语文老师,或者可以说是给语文老师“减负”,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老师的教学及生活质量的目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本领,养成自学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这实际上是和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不谋而合。语文学习最关键的是要训练学生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学不得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 的做法会让所有的语文老师永远没有轻松的可能,永远走不出繁杂的教学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自改作文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语文老师减负途径

(一)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转变教师“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为“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学生懂得想问题才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某些内容上是必需的,如果整堂课都是这样,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厌烦。语文到底怎样学?学什么?其实每篇文章都有这些内容:题目、作者、写作背景、层次结构、中心思想、主题、写作特点等。如果我们的学生懂得问问题,学习也就容易了。比如,文章的题目怎么解?有什么含义?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表达了什么主题?文章结构有何特点等等。培养学生学语文的问题意识也是训练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

2.依据不同体裁设计学法指导

体裁不同学习方法也会不同。初中语文版的课文设计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每个单元体裁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每篇文章不必面面具讲,只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即可。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包含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文要掌握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交给学生寻找论点或者归纳论点的方法,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写作这样的文章。老师把例文讲透了,并有意识地教给类似体裁的学习方法,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自学了。这样做既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也是逐步把语文老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3.通过科学管理强化学法指导

对于中学生来讲, 建立科学的学习管理制度,是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课堂学习常规。包括课前预习、上课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环节,要严格要求。二是建立课外学习常规。每日、每周都要定时、定事、定方法,完成一定的课外学习任务。如,把看课外书、摘名言、写读书心得、记日记、完成户外观摩活动,纳入常规制度。三是信息反馈制度。每半月或一月,以班级举行一次学法经验交流或课外学习信息汇报会,使其互相启发。

(二)教会学生自改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与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老也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从某方面说语文老师是“偷懒”了,但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说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修改文章,可通过三种方法实现:一是改正文章里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不通顺的语句,把文章改“通”;二是通过“增”“删”“改”把文章“改好”;三是从“大处着眼”,考虑文章的立意、题材等几个大的方面,看是否和文题吻合,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改是为了不需要改。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放手让学生作文,改文,提高自身作文素质,是深值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1.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的主动性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地学习。其次创设情境,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新发现、新认识、新体会。再次注意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创造成功学习的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学有所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同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触及个人,触及每天、每时生活中的变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从而激发求知兴趣。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要的老师。学生应该必备《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通过查字典会获得识音、辨形、释义的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汉语知识,给学生讲一点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自学语文一个重要途径。

3.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理解、练习的开始。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拟定的自学提纲进行预习,要确立预习应达到的目标,然后初读课文1-2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生词,写出预习心得。其次,教师在学生细读课文前应科学地设疑,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把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学习方法传授,“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开拓其思维,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老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李祖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J].云南教育 2002,(32).

[2]张景瑞.我的语文学习“秘诀”[J].语文天地.1999,(20).

[3]仝根章.语文学习方法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一语文老师教学反思总结 篇10

一,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

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三,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 )。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

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初一作文语文老师 篇11

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2.学习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以事写人的技巧。

3.培养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魏巍,当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1920年6月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 10 久到达延安。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他们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今天我们所学的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正是这样一位老师。

同学们也许不止一次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请同学们在阅读本文时比较一下,你的写法与作者的写法有哪什么不同,我们能从中学到怎样的技巧。想想魏巍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老师关爱我与我爱老师的内容,并将文中所写之事编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 10 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课堂探究:

1.请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作精炼概括: 学生充分讨论后归结: 回忆

我——依恋——蔡老师 思念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⑥老师排解小纠纷(校内)⑦我梦里寻师。(校外)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前五件事从面上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由于题目是我的老师,/ 10 故略写;后两件事从点上写蔡老师对我的关心及我对蔡老师的怀念,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所以详写。

详与略恰当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更能突出中心。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

通过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贯穿起来的。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能打乱,因为这七件事是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来安排的,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且师生感情是一步步加深的。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 10 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通过回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2.本文表达的中心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详略方面的安排。希望同学们从写人的角度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老师。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的品格。2.理解积累本文的语言。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 10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写的对象。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理解人物要与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

㈡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本课可通过理解语言的方式,理解人物: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课堂探究:6 / 10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2.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温柔,热爱学生。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热情、慈爱。如: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公正。如: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调皮、机灵。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天真活泼。如:“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 10 聪明、好学、尊敬师长。如: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梦里导师等。

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再作分析:

明确: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 10 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2.学习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要注意借鉴魏巍在《我的老师》中的写作技巧。

总结固趣: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学习本文,我们既要理解蔡老师的品格,也要学习我的“尊师好学”。魏巍非常善于通过小事描写人物,我们在/ 10 写人的记叙文中,要注意学习借鉴这一手法。

布置作业:

预习《再塑生命的人》,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文

做本色语文老师 篇12

一周来寝食难安,就为了这次赛讲。我不是一个有勇气参与的人,感谢信任我的领导和同事,让我有机会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舞台来挑战自己!

从备课到讲课,可以说走过了一个艰辛的旅程。讲《吆喝》对于我又是一个挑战。我偏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善于“吆喝”的人。我喜欢唯美的文章,如《观舞记》;我喜欢情感浓厚的文章,如《春酒》。无论是作为一名赛讲者,还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知道我别无选择!

我像一个无奈的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硬着头皮去读《吆喝》。为了更深入地上好这节课,我反复阅读教参,从网上阅读很多相关的资料。当渐渐走进文本的时候,我喜欢上了《吆喝》!它就像一幅老北京的风俗画卷,平实的文字里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定位目标,安排课堂教学环节,一路纠结走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不足。

我经常用一句话同我的学生共勉,那就是:做最优秀的自己!

终于轮到我讲了,在与三中的孩子们共同走进《吆喝》的时候,我惊异于孩子们扎实的语文功底,良好的学习习惯。许是问题的设计层次合理,许是我还算是放得开,理思路——品吆喝——悟情感——试牛刀,高潮迭起!我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人需要适度地挑战自己!尽管我知道自己依然有许多不足,不够大胆,不够机智,不够灵活……

两天来听过的每一节课都深深感动着我。我喜欢各位参赛老师的或从容,或优雅,或严谨,或风趣……领导专家的每一次点评都深深感动着我,他们或高屋建瓴,或深入浅出,或妙语连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聆听教诲,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智者有言:语文就要静下心来品味!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智者有言: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做一个幸福的人!我的感言:做本色的语文老师!毋庸置疑,课改需要创新!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大胆地突破自己!我想就像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根一样,一个人也有自己的本色。一个语文老师也一样,我们自己的本色不能丢!语文的本色不能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改革和创新中如何彰显语文的魅力,老师自身的魅力!我们要上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语文课堂!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设法去彰显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从教上语文的那一刻起就爱上了语文!我会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路上摸索前行……

听完课回家已是万家灯火阑珊时,万千感念,欲语,泪已千行……

感谢这次大赛的组织者,我真的学习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感谢我们二中的领导和同事给予我的支持,让我更加自信的挑战自己!感谢我的家人这一周来默默的付出,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你们辛苦了!

老师初一作文 篇13

三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而我的初中生涯也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时我的回忆如同潮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思绪万千。在初中的学习中,陪伴了我三年,承载着我三年初中生活的学校和老师们显得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学校是我学习成长的见证者,老师是我快乐学习的领路人。他们让我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我如何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初中生活无疑是忙碌的,特别是初三的我们不仅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身上更是载负了父母的期望和自我实现梦想的强烈渴望。它们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严严实实的覆盖着我们,让我们一度心有迷茫,而老师仿佛是我们冲破重重阻碍的阳光一般,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青春从此摆脱迷茫走向辉煌。他们担当着我们心灵的导师,帮助我们舒缓心情;他们扮演着我们学习的引导者,帮助我们答疑解惑;他们作为我们生活的陪伴者,帮助我们学会自理自立,日夜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

老师们和我们一道送走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黄昏,迎来了一个个更加光辉灿烂的黎明。虽然每一位老师在我的记忆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风格,但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与感恩。他们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在诠释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无数的关爱笼罩着整个校园,也笼罩在我们心头,温暖并充实了我的整个初中生活。

学校仿佛是一片田野,而老师们则是辛勤的园丁,他们让这里的每一束花朵都沁人心脾,让纯真盛开在我们每个人辽阔的心田。

再多的话语,再多的词汇都表达不完我心中的感恩,愿这精神纽带永远的传承下去,让优良的校风伴我一生,美好的记忆永留心底吧!

再见了,城东!

老师初一作文 篇14

“菁菁花丛,劳劳园丁,莘莘学子,感恩师情。”多么优美动人的诗句啊。我不得不感谢那些为我们日夜操劳、费心费力的老师们。在课堂上那双严厉的眼睛;在课间那双温柔的手;放学后陪我们一起解决难题的画面,无一不深深烙印在我们心头。您的一举一动,我们都非常注重,因为在心里,我们早已叫您“妈妈”了。班上有一个人没有到,您总会细细地询问原因,同学们的名字,您总会一笔一画地记在心底里;我们的心情不愉快,也总是您来关心我们,安慰我们………您就像慈母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忽视了您自己和您的家人。能做出这一切的一切的人心有多宽,爱有多广啊!

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们懂您,您有一颗博大的心,它包容着育人的信念,爱生的理念。在这颗正直的心中,容不得半点污秽之物。您那深邃的眼神,盛满了您对我们所有的期望,请您相信,我们是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

亲爱的语文老师 篇15

语文课是我小学、中学最喜欢的课程,没有之一。喜欢语文,一是成绩相比其他课程突出,二是得到语文老师的鼓励比较多。

在我的小学、中学,语文老师通常也是班主任。因此,除了授课外,语文老师还是德育、纪律和情感的导师。

小学的钟老师是一位“右派”出身的知识分子,常年穿一件洗得很旧的烟灰色中山装。钟老师那一代的老教师虽然生活窘迫,但都很注意仪表。我最早见识“假领子”就是在钟老师那里。“假领子”是物质匮乏时代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发明,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迫不得已的生活智慧。“假领子”其实是个误读,“假衬衣”更准确些。这个单品,没袖子,没有前后襟,只有完整的领子和领子下面一尺见方的保留。“假领子”不能单穿,配中山装穿,领口最多能开到两粒扣子,再往下就露馅儿了。钟老师从没露过馅儿。

钟老师人很温和,即使我们调皮得很过分,他也不会声色俱厉地教训我们。他对作文的要求是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虽然当时的教学大纲上有字数的要求,但钟老师要求并不严格,只要意思写到位了就好。他鼓励课外阅读,如果从同学的作文里看到些课本上没有的新词,会画上红线并打钩。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喜用新词争胜,这就难免堆砌和误用,甚至闹出笑话。钟老师的批阅是画线但不打钩,就是说我注意到你用了新词,但并不欣赏。这大概也相当于穿了“假领子”,不过我穿露馅儿了。

中学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姓章,他酷爱二胡,常坐在家门口咿咿呀呀。在娱乐生活不甚丰沛的年代,“二胡老师”成了校园一景。同学簇拥在他身边得到的音乐启蒙要远多于上音乐课。

我不记得章老师是不是一位演讲爱好者,但他确实重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当年的教学大纲里没有演讲课,也就是说演讲能力与考试成绩不挂钩。他为了调动大家的热情,组织了校际演讲比赛。我人生中第一次获奖,就是在那次比赛上。得了第一名,赢回个硬皮笔记本。从此播下种子,隐约觉得将来会吃上“开口饭”。至今依然感恩章老师当年能组织这种在很多人看来“无用”的比赛。

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姓周。我转学到他班里没多久即获重视,他推荐我参加比赛、参加小记者班,等等。我虽然成绩中下,他却授权我帮助一位成绩下下的同学。后来才明白,帮助同学是假,借机培养我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是真。临近毕业,心思已不在学习上的我,成绩全面下降,只有语文保持稳定。中考时,我做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决定:只考语文一门,其他功课弃考。周老师听闻,摇头叹息,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提醒我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要负责。

作文是我的强项,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时最轻松。周老师欣赏我的创造力,常常给我高分。只有一次给了不及格,还约谈了我。记得是一篇看图作文,内容是一位老干部送别押赴刑场枪决的儿子。我编了一篇不错的故事,满以为可以得到高分。周老师开门见山:“故事编得不错,知道问题出在哪吗?”我摇摇头,一脸无辜。周老师又问:“你和某某某同学关系怎么样?”我还没作答脸就开始发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将与我交恶的一位同学的名字包装给了那个死刑犯,自以为聪明,没想到被周老师一眼识破。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老师。教学大纲可能千篇一律,但教学方法可以千差万别。身兼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有更多机会观察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发现、一次点拨、一回鼓励都可能点石成金。

从小学到中学,我都算不上好学生,但我总能从这几位老师那里得到“我是好学生”的肯定。这在当时算是麻痹,现在看其实是老师在给“响鼓”自省、自觉的机会。

上一篇:家风家训的学生作文下一篇:企业防火科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