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管部岗位职责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管部岗位职责(共2篇)

行管部岗位职责 篇1

2009年是公司搬迁后正式投入全面生产的第一年,是公司抓住一切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的一年。行管部作为公司的后勤管理部门,以公司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生产,通过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为公司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基础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一年来,行管部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行管部的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相关工作达到了优质、高效,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做到了员工人事档案、培训档案、公章管理等工作的清晰明确,严格规范;做到了收、发文件的准确及时,并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从不拖拉;做到了办公耗材的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日常行政业务结算和报销等工作的正常有序。行管部在接人待物、人事管理、优化办公环境、保证办公秩序等方面做到了尽职尽责,为公司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窗口作用。

二、加强服务,树立良好风气

1、变被动为主动。对公司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力求考虑在前、服务在前。特别是行管部分管的库房、采购、车辆、办公耗材的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等日常工作,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完成有记录,做到了积极主动。日常工作及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基 本做到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当日事当日清。在协助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上也坚持做到了积极热情,不越位。

2、在创新与工作作风上有所突破。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做到工作有新举措,推动行管部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切实转变行管部的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认真履行职责

1.狠抓办公环境、办公秩序的规范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和办公环境等员工自律方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员工行为礼仪、办公区域清洁卫生进行抽查,营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秩序。

2.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行管部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保持行管部高效运转,就必须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及时“充电”,做到基本知识笃学、本职业务知识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不断补充各等方面的知识和深入钻研行政管部业务知识。3.安全保卫工作。全年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出现;每月定期巡查全公司的消防设施的配给及使用情况,切实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4.顺利的完成了四川省创新型企业申报和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的项目申报工作。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人员需求,在确保人员编制完全控制在标准编制内,本着网上搜、报纸上招、内部推荐等方法,协助各部门完成人员招聘工作。2.对于新员工,定期与其面谈,发现问题随时沟通,深入的了解,帮助他解决思想上的难题,通过岗前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训等等手段,让员工喜欢公司的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的前景、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考核,肯定优点,更毫不保留的指出欠失,使员工在企业中顺利的渡过实习期。完成了公司人事档案信息的建立完善、公司员工劳动报酬的监督发放、公司人员进出的人事管理等工作;并按时完成员工月考勤记录、月工资报表的上报工作。

3.耐心接待接受员工的疑问并不失原则性的给予解答及配合处理。4.培训工作:

A.09年新员工招聘共计181人次,解聘123 人次。

B.完成新员工岗前培训140人次.其中,管理岗位9人;激光车间50人;玻璃球车间63人;机修车间3人;检测室5人;行政后勤8人;销售后勤3人。

C.员工在岗培训共计198人次。其中,市场部11 人次,行管部17人次,质检部20人次,生产技术部150人次。外培6人次,内培192人次。

D.全员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

五、完善办公设施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及档案管理工作

1.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复印机等各种办公设施均是公司财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更好的提高办公设施的使用率,保护公司财产不受损失,行管部对办公设施的申请、审批、采购、领用、配置等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办公设施的醒目处贴上设施编号、等 内容的标签,以便于管理;设立办公设施登记台账,对公司所有办公设施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清查,严禁设施被盗、被挪用、被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为统一限量,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制定了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对办公用品的申请、购买、保管、领用等各个环节均作了规定;其收发存一目了然。

3.在档案管理方面,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公司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工作;并指导各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重点加强公司产品、基本建设、技术安全、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六、库房管理工作

物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变革物资管理模式。全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和管理职能统一纳入物资保障部门统一管理(主要原材料采购89批次,合格率为99.99%); 二是周转材料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生产所需周转材料由物资保障部门进行统一配置,加快了周转、提高了利用率,克服了重复购置和无序流动。三是抓紧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期将废旧材料清理变现。

七、后勤服务管理

1.全年员工工资做到了按时按月准时发放。2.全年员工工资原则上做到了无差错。

3.按月完成劳资统计报表,并上报相关统计机构。4.按月按时为员工如数申报缴纳社会保险(包含综合保险)以及为员工申报公积金。

5.确保了全年无一例因社保和公积金而引发的劳资纠纷。

八、宣传工作

1.在公司形象宣传方面,积极在《激光产品世界》、《慧聪消防网》、谷歌等行业内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共计11次。

2.据网站后台流量分析显示:09年全年网站访问人数为4789人(08年为563人);访问人次为7348人次((08年为675人次)浏览网页数为30818页(08年为2166页)。

3.下半年为方便客户搜索公司产品,专门重新定制了二氧化碳激光器网页,提高了企业形象、为扩大了公司知名度打下了基础。

九、财务管理工作

1.财务风险控制绩效明显。一是实施紧缩开支的财务政策,管理费、非生产性支出明显下降;进一步深化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2.合理运用财务理财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保障作用,09年向银行贷款3次,保证了产品技术改造所需资金。

3.继续加强了税收政策工作的关注以及财务信息化道路的建设。

十、行管部2010年工作纲要

2009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管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管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根据本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管部计划从下几个方面开展2010的工作:

1、努力提高行管部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公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作好员工日常工作信息的采集,完成日常行政招聘与配置;

3、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4、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5.应严格加强考勤管理,制定员工缺勤处置办法。6.整理公司现行规章制度,重新编制、修订员工手册。

7.进一步完善、补充、规范和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改变缺失现状,做到遇到问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留后患和盲点。

8.加快库房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库房管理制度,做到物资科学化管理,职责分工明确。

行管部

行管部岗位职责 篇2

一、立足本职, 高质高效, 当好校务管理员

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当前, 高职院校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建设时期,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工作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服务好, 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当好学校校务管理员, 首先必须明确所属岗位的重要作用, 明确岗位职责与要求, 知岗才能上岗, 知岗才能爱岗。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每一位校务管理员都服务于学校校务的某几个环节或某几项资源, 都代表着学校的根本利益和管理水平。无论是内部管理, 还是合作交流, 无论是硬件, 还是软件, 校务管理员的办事规范、办事能力、办事效率、办事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每一位校务管理员都应认识到岗位价值, 主动提升自我, 积极改进工作, 要对照岗位要求和自身找差距, 对照岗位现状和规划找差距, 从业务上充实自我, 从理念上完善自我, 从方法上创新自我, 从目标上突破自我, 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科学管理出效益, 出特色, 蕴文化, 育人才。

二、倾注教学, 尽心尽力, 当好教学服务员

高校行政管理中, 应该坚持教学优先、科研为重、教育为本的原则, 摒弃行政本位的传统观念, 积极发挥行政管理为教学一线服务和保障的功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和核心, 就是为师生服务,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教师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行为中要树立以教师为本、服务至上的思想, 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要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站在学校发展的大局, 主动帮助教学一线打造品牌、创造特色, 突显教学一线的重要位置, 满足教学一线的建设需求。通过更新观念理念, 创新方式方法, 不断为教学、育人、科研等工作拓展出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条件, 创造出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要多用服务的眼光去审视管理, 多从服务的角度去创新管理, 使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使服务更加便捷化、透明化, 变权力型管理为主动型服务。变单向型文件为互助型文化, 以达到管理为服务、服务促管理的目的。

三、全程育人, 可亲可敬, 当好学生辅导员

良好的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即我们常说的管理育人。对于学生来说,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将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隐性教材, 或成为他们讨论的焦点, 或成为他们默化的样板。在课堂学习之余, 学生们需要更多的人性关怀, 更多的心理指导, 更多的生活乐趣, 更多的能力培养, 以及更多的社会熏陶, 而这些正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适时辅导。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 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交往相对较多, 处理繁杂问题的能力较强, 加上其管理经历、经验和资源本来就是学生们稀缺的宝贵财富。行政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辅导既可能在为学生服务之时, 也可能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之中;既可以是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 也可以直接成为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 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学校行政管理的部分工作任务之中, 用真挚情感去引导学生, 用理性思维去影响学生。

四、推进改革, 不折不扣, 当好发展调研员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但改革并不是邯郸学步, 更不是标新立异, 必须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必须建立灵活的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 使改革真正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符合师生的整体诉求。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学校的资源、管理着学校的公共事务, 其工作人员也是学校改革及相关制度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同时还是沟通学校、师生之间的桥梁。所以, 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 行政管理人员代表着学校集体与师生个人的双重利益, 应站在更高的高度面对改革、面对发展。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 集思广益, 为改革发展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 又要积极主动地为师生提供好相关咨询、解答好各种疑问, 还要密切关注、监督好改革的成果, 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使改革成为一个联合、联动的过程, 成为一项成熟、成功的工程。

五、深入市场, 知己知彼, 当好校企联络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之路。行政管理人员因工作性质的原因, 往往比普通教师有更多接触和了解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企业的机会, 更易了解到企业和学校各自的所需与所能, 也往往更能敏锐地发现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从而为学校各专业实行产学结合、开展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既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资源带到学校, 成为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又可以利用企业良好的生产条件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推进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横向合作与交流, 共同开展技术革新,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和教学优势, 为行业企业在岗人员开展各类培养和培训。既可以大幅提高学校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 又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和企业一道共同订单培养企业所需的岗位员工。

六、优化环境, 自觉自愿, 当好职教宣传员

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院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与生源减少的矛盾, 呈现出高职院校招生市场“粥少僧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 更需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好各种高职教育宣传活动, 让高职教育为更多的人所接受。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工作便利以及人脉资源优势加强相关宣传, 积极通过各类就业创业典型宣传, 各类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宣传, 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三下乡”、社区服务等等, 为高等职业教育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 营造出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七、拓宽出口, 献计献力, 当好就业推介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最终环节, “出口畅, 进口旺”才会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大学毕业生稳定就业是高职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目前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还普遍面临着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认知不高、人才供需信息渠道不畅、高职学生及家长择业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 制约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行管人员作为学校的一员, 既要清醒意识到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又要充分认识到各类社会资源的潜在价值, 为学校的就业工作献计献力。既要主动利用学生辅导和管理的时机,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转变就业观念;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为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供给牵线搭桥, 选择专业对口或有较好信誉的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尽可能地为学生会择业、可就业、能创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志伟, 王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3) .

[2]谢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包身工鉴赏下一篇:民生银行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