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推荐10篇)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篇1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奖罚对应,结合公司目前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生产在岗所有职工。

三、遵循原则

1、取之违章,用之治理;

2、功过各论,奖罚分明。

四、安全资金来源

1、安全督查科月度各类安全监管罚款(违章、隐患等);

2、其他职能科室月度监管考核罚款。

五、安全资金返还

执行《流动红旗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安全督查科每月对安全生产各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对月度考核评比优胜的单位,给予每人不少于500元的奖励。

六、管理规定

1、财务科对各职能科室业务监管考核的罚款,建立专项基金账户,并严格按会计管理中“收入、支出”记账模式,进行每月统计。

2、各职能科室负责每月26前将月度考核罚款金额明细报送财务科,财务科根据罚款明细进行安全资金账户统计汇总。

3、安全督查科负责每月28日前将流动红旗考核评比结果报送财务科,由财务科实施考核兑现。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篇2

一、凤阳县“十二五”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情况及成效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

“十二五”时期,凤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总投入579879.02万元,其中:农民补贴、补偿类支出117632.3万元,农业生产发展类支出96897.86万元,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类支出37611.1万元,农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类支出302542.85万元,扶贫开发类支出2992.33万元,其他类支出22202.58万元。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调度,做好资金保障。在保证工资和运转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金,保障民生工程及各项支农项目资金的供给和有效运用,为全县 “三农”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大财力支持,兑现惠农补贴政策。为及时足额兑现各级惠农补贴政策,凤阳县财政采取一个漏斗支付,由财政“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3.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和《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通过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补贴,为规模种粮大户提供服务,培育新型种粮农民。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引导示范性投入。对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水产、畜牧养殖大户,中央、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十类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近四年来共奖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632.74万元,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4.着力创新发展,培育新型主体。印发《凤阳县2014年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给予新认定的家庭农场每户一次性奖补0.5万元;对获得国家、省、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对新受让流转土地50亩以上,合同期限5年以上的单个业主,每亩一次性给予100元奖励;对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水产、畜牧养殖大户,中央、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农村能源等十类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自2012年起,凤阳县财政部门周密安排,组织农委、农机等部门,科学谋划与申报,连续四年获得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累计达3069万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6.加强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凤阳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评奖励办法》,对验收合格的小水库、塘坝、河、沟、渠道、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闸新建、加固、堤防加固、农田和中小灌区改造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奖补。2012年兑现奖补资金1895.8万元,2013年兑现奖补资金2100.5万元,2014年兑现奖补1858.42万元,2015年兑现水利奖补资金2436.77万元。

7.加大生态投入,促进森林增长。按照《凤阳县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奖补办法》和《凤阳县“四十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财政资金奖补暂行办法》规定,对林业合作组织、造林经营管理、林产品质量安全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财政奖补。2013年以来,总计投入森林增长工程资金8239.67万元,其中:2013年投入1867万元,2014年投入2856.2万元,2015年投入3516.47万元。

8.整合支农资金,确保“三农”投入。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前提,以支农项目资金为基础,以粮食生产为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努力推进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带动农口部门和社会资金投入,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好事。近三年来,共整合资金91093.4万元,确保了“三农”投入,促进了产业提升,推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成效显著

1.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近年来,凤阳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十连丰”。2014年,全县种植面积198.8万亩、总产73.1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5.27%、2.74%。

2.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一是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现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33座,5000方以上当家塘坝8766面。全县蓄水工程总库容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3亿立方米。已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147处,329台套2.92千瓦。二是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6.7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三是农业生产水平改善。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标准良田与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实施,有效灌溉面积87.9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4.74万亩。四是农村交通建设惠及千家万户。全县通村公路里程已达6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3.发展方式转变明显。一是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8.96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6.1%,其中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达40.5%。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县规模经营大户达1834户,50亩以上种粮大户1290户。认定家庭农场376家,其中20个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2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7家、市级7家。三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势头较好。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03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认定、认证, 9家企业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家企业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四是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18家、县级47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15家、5000万元以上22家。

nlc202309031606

4.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和高效产业。特别是在《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的政策激励下,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已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千亩蓝莓园初步形成,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蓝莓育苗和生产基地。

5.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凤阳县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2014年,农村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8080元,比2010年增长40.28%。全县21个贫困村、3.42万贫困人口中,有10%以上实现了脱贫。

二、当前财政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待财政强化支持。近年来,虽然通过一系列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实施,对68.13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整理,但还有近6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

(二)农民应用科技水平低,需加大财力培育。全县34.5万农村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农技推广队伍已经断档,缺兵少将现象逐渐显现。

(三)农民合作组织管理能力弱,带动力不强。据调查,全县合作社大多数农产品为自产自销,种植品种单一,97%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能力普遍较弱,人、财、物管理不严谨,不规范,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对财政支农项目支持认识不足,项目编制和支出管理不够严格,带动能力不强。

(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全县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存在着起步晚、规模小、资金薄弱等问题。大部分企业主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等认识不足,新产品开发受资金和知识限制,农产品只能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削弱了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财政支农项目规划、编制、执行等方面的管理需要。

(五)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县级配套难落实。中央、省、市下达许多支农投资项目,大部分规定县级财政要安排配套资金。从目前情况看,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造成项目资金缺口,形成了一些“半拉子”工程。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广开渠道增加支农投入

1.继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建立与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保证农业投资有正常稳定的来源,确保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

2.调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使用方向。针对财政支农资金投人不合理的状况,调整和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性投入。改变财政投人方式,减少政府直接办项目,加大对农民和社会办项目的补助。根据自身财力,确定财政支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分期分批投入,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效益。

3.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十三五”时期,应鼓励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鼓励金融资本向农村倾斜。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外资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业投资格局。

4.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现有农业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在资金分配方面,应考虑县、乡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进一步放权给县、乡两级财政,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农业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安全。

5.逐步建立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补贴制度。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增加农业科研等方面支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财政支出“科教兴农”的投人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投入。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效、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1.开展融资风险基金补偿,财政将部分财政资金以基金形式存入银行,银行放大数倍资金,以无抵押或弱抵押方式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放贷,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和“贷款难”问题。

2.贷款贴息,解决“贷款贵”问题。财政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贷款利息予以补贴,降低贷款成本。

3.开展农业保险,解决农业“风险高”问题。由财政对自然灾害、疫病等农业保险予以保费补贴,使农民灾后恢复生产有保障。

4.投资基金,解决企业“实力弱”。 按照“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风险可控”的思路,搭建大型农业项目融资平台。由财政参与出资设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单位或组织。加大二次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业务,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行为,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农村聚集,努力实现财政和金融支农政策两轮驱动。

(三)拓展财政支农领域

1.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提高国家粮食收储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扎实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后续管护。

3.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和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培育农业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4.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

(四)加强支农资金管理

1.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的财政人员应提高管理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加强对财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nlc202309031606

2.改变过去“人向我要钱”为“我送钱到户”,减少财政支出环节,加快支出进度。补贴类资金通过财政“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部门预算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3.把“统筹、改革、监管”作为工作主线,按照“用好、用活、管严”的要求,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强县”提供财力和制度保障。

(五)创新财政理念,完善支农机制

1.创新杠杆引导机制,做好农业发展的“孵化器”。突破财政单一支持,综合运用支农政策工具,引入公私合作等模式,完成农村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用“政府购买”方式,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用“奖补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实施农村环境治理。

2.创新保障调控机制,做好农民收入的“倍增器”。将财政扶贫作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抓手,实行科学识别,精准扶贫;信息统计,动态监测;农民参与,立体监督,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3.创新整合统筹机制,做好支农资金的“粘合剂”。进一步推动支农管理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预算编制环节的资金整合,从源头解决资金集中投放、管理、监督的问题。

4.切实转换投入方式,做好财力保障的“服务器”。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充分发挥基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实施主体作用。

(六)完善政策措施,统筹服务“三农”

1.支持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开掘农业产业体系的深度。一是打“资源牌”。围绕凤阳县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水产、生猪、牛羊、蓝莓、葡萄、油茶、万寿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支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建设。二是打“区域牌”。围绕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铺的蓝莓、葡萄产业园区,官塘的万寿菊和红心的油茶等农业主体功能区,集约产地资源,形成区域品牌。三是打“园区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协调,科学安排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建设一批规模集中连片、主导品种明确、发展模式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

2.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现代科技引领的高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和储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力度,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推进社会化服务,整合服务渠道,构建服务网络。

3.支持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支撑的强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支持耕地质量建设,防治和修复土壤污染;支持农村清洁工程,发展循环农业;支持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区(场)建设,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4.支持推进综合扶贫和收入倍增,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健全扶贫开发体系。由输血保障型扶贫向造血发展型扶贫转变,由点上推进型扶贫向面上综合型扶贫转变,由投入带动型扶贫向绩效考核型扶贫转变。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支持探索适宜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推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引导其规范组织形式,健全内部管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七)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支农效益

1.实施财政监督前置。从预算源头抓起,进一步提高农业财政预算编制水平,加强财政支农预算收支管理。

2.强化支农项目监管。建立常态化、多元化项目监管机制,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监管作用,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加强对支农项目组织实施、资金拨付、绩效考评等各环节的公开公示及监管工作,把检查验收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把工程招标与审计监督相结合,把项目管理与资金监管相结合,努力构建手续严密、操作规范、监管有力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长久效益。

3.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要认真执行新《会计法》,项目建设要配备财务核算机构和合格的财会人员。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使支农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来路清、去向明,投资形成的资产账务全、管理严。

4.建立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财政资金申请报告格式 篇3

第一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条件

1.1项目概况

1.2项目法人概况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主要建设条件

1.5项目结论

第二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1 建设规模

2.2产品方案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产品市场总量预测及国内生产力布局

3.2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市场风险

3.3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第四章 产品及工艺技术

4.1产品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4.2工艺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4.3主要设备选型及购置方案

第五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5.1 土建工程

5.2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5.3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方案

5.4环境保护、节能措施

5.5生产安全设施

5.6消防设施

5.7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案

5.8建设期和进度安排

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6.1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2总投资估算

6.3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

第七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7.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28

7.2财务评价

7.3不确定性分析

7.4社会效益分析

第八章 目前项目进展

8.1项目的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8.2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8.3项目的实施进度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篇4

(一)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批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是否明确专人负责;

2)各项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

3)是否对已完成项目按规定组织验收;

3.项目成果和效益

4.存在问题

5.工作建议

(二)资金使用情况(此部分为重点)

1.制度建设情况。

1)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2)项目单位是否建立了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是否具体、明确;

2.制度执行情况。

资金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农业部相关类别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3.资金分配情况。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是否合理到位:

1)是否存在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

2)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情况。包括:用于支付基建工程款;用于弥补人员经费或用于其它活动;用于对外借款;用于对外投资;用于出国;擅自调整预算;项目管理单位计提管理费(如有依据需注明);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其它截留财政资金挪作它用等情况;

3)是否存在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的情况;

4)是否存在扩大财政开支范围的情况,包括向非预算单位拨付财政资金、其它扩大财政资金支出范围等情况;

4.资金拨付情况。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文件规定的资金使用单位:

1)是否存在转移项目资金的情况,包括虚假合同转移项目资金等情况;

2)是否存在是否以拨代支的情况,包括虚报项目完成额等情况;

5.资金监管情况。

是否采用资金运行全程监控等管理手段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是否建立了资金使用和监管的责任机制,如何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

1)项目单位资金使用审批手续是否符合《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的有关规定;

2)是否将项目资金转至非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核算;

3)项目资金是否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

4)是否存在虚列支出、重复列支、提前列支的情况;

5)是否有在往来款中列支的情况;

6)是否存在公款私存的情况;

7)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办理定期储蓄的情况;

8)是否存在原始凭证等附件不齐全、不规范的情况;

9)是否存在违反现金管理条例,支付大额现金的情况;

10)是否存在账务处理不正确的情况;

6.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是否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项目目标。

二、检查结果

(一)检查结论

(二)检查出的问题及原因

(三)整改措施

财政存量资金自查报告(范例) 篇5

根据区财政局《关于开展 20xx 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即安排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对我局责任范围内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的总体情况

20xx ,我区水利方面下达及使用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有 3 项,分别为强台风“尤特”救灾复产省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20xx 年白蚁防治及灌溉实验省级专项资金 7万元、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174 万元,共计 197 万元。其中强台风“尤特”救灾复产省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有 6 万元用于惠阳区沙田镇鹤山村下楼陂头重建工程、14 万元用于平潭镇坑塘口水库溢洪道维修加固工程;20xx 年白蚁防治及灌溉实验省级专项资金 7 万元全部用于惠阳区永良堤围 20xx 省级专项补助白蚁防治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174 万元全部用于我区 2008 年12 月底完成的水利体制改革中社保人员所欠保费的缴纳。

上述各专项资金的拨付及管理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且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拨付制度: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复核签证→项目法人审核→主管单位审核→区财政局审核后直接拨付合同单位,工程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区财政局全程监督资金运作,从而确保了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本次自查自纠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对于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我局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纪检组长、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计财股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则由工程技术骨干人员和会计、财务人员组成。二是明确工作原则和分工。根据《通知》要求,局领导明确指示自查工作人员要如实、完整上报本单位自查工作情况,做到一查到底,不留死角;同时,为提高自查效率,要求工作人员合理分工,按时上报自查成果。三是落实责任到人。自查工作人员将自查工作的报告、报表完成后,由局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审核并签字,再报组长签字,确实把好自查成果质量关。

通过自查工作的主要做法,我局本次自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xx 我局所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较少,自查过程较简单,自查成果达到《通知》要求。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和措施

经对我局责任范围内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自查,各项目资金的拨付及管理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且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拨付制度,自查过程中无发现资金违法违规使用问题。

四、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及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我局在此次自查工作中未发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但通过开展自查工作,我局深深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我区水利工程实际,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及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优化建设任务时间比较紧迫的水利项目的资金申请程序;二是建议上级部门考虑我区近年整治淡水河的资金压力,在专项资金安排上适当倾斜,以减轻我区财政压力;三是建议省级专项资金可以延期使用或转移使用,若工程因故变更或无法实施,导致资金有闲置现象,则可以申请转移至其他工程使用。

篇二

一、健全制度,形成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20xx 年市政府出台《滁州市市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定了财政资金的清理收回机制,凡《办法》中规定不再使用的资金一律收回总预算。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和市政府要求,制定了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的实施方案,研究设计了滁州市直预算单位 20xx 年结转结余情况和清理处置情况统计表,建立了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二、明确任务,全面准确摸清结转结余资金家底

市财政局要求清理工作做到“五结合”,即结转结余资金清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相结合、与全面清理往来款项相结合、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与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相结合、与厘清财政拨款(补助)结转结余和其他结转结余相结合,目前,我市预算单位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已收回资金 1.36 亿元,收回资金全部由预算统筹安排。

三、强化调度,切实提高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

深入到预算单位,积极宣传财政政策,使各预算单位积极配合清理工作。市财政局对清理工作采取预算单位自查和财政部门核查相结合,并对科室核查情况和进度实行周通报制度,截止目前,财政核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市直 205 个预算单位已全部核查完

毕,核查率达 100%。

四、规范管理,全面开展财政往来款清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和省厅规定,定期清理本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和财政暂付款、暂存款,20xx 年末市直结转结余资金较上年减少 15.2%,财政暂付款较上年减少 10%,财政暂存款余额较上年减少 37.5%,清理结果符合财政部规定和要求。20xx 年我们将继续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在 2013 年基础上压缩 15%,财政暂付款压缩 30%,财政暂存款只减不增。

篇三

为了贯彻落实全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镇积极按照“摸清存量、分类处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原则,由财政分局精心组织、各站所通力配合,努力确保财政存量资金清查盘活高质量完成。

本次清查主要是对实有资金账户结转结余进行清理,按计划分 2013 、2014 两个时间段分别清理,并依据形成原因按收回、原用途留用、整合、上缴等不同的方式作出相应处理。

乡财政分局与各股站所密切协作,摸清底数,做好分类统计,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通过大家的日夜奋战,共同努力同时借助此次清查,使我镇的财务工作走向了规范,资金使用有了方向,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提升。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篇6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

为进一步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沙洋县财政局后港分局一直致力于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开展各项关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更广、更严、更有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监管程序

1、成立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领导。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后港镇的实际情况,分局成立了局长负责,成员包括各行业和村会计在内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使监管延伸到基层,认真落实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加强乡镇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管理。

2、以加强资金监管为主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结合上级的规章制度和分局的实际情况,沙洋县财政局后港分局制定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和监管流程,财政资金的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确保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建立台账,强化分类监管

分局按上级规定,将所有财政拨出的资金都纳入了监管范围。包括村转移支付,村农业税附加返还(含村干部报酬)、以钱养事及综治经费、良种补贴资金等以及其他各项专项资金,并建立了台账,实行分类监管。通过进一步梳理各类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分局对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认真审核,对容易发生变化的补助对象加强抽查,对经建、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都开展定期的专项检查。

三、抓好重点环节,确保信息通达

1、做好与沙洋县财政局的交接工作,及时获得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制度办法、拨款文件等,分局全面掌握了下达到乡镇各类资金的政策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开展监管。

2、注重反馈,分局及时的将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向上反馈,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3、实现公开公示,按照预算公开的要求,分局重点公开公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督促和配合村委会公开公示到人、到户、到项目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紧抓抽查巡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

分局通过加强抽查巡查环节,细化了抽查巡查内容和工作要求,要求做到补贴资金抽查比例不低于30%,项目资金抽查比例要达到100%,并形成工作臺账的硬性规定。

一是掌握总体情况,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搜集和掌握投资拨款渠道、管理程序、实施办法、银行账户等资料,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基本情况,知己知彼,从源头上摸清专项资金底子。

二是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有目的扩大检查范围。专项资金之间,会存在相互转移、挪用、填补缺口等问题。因此,检查时,对其他专项资金也同时进行检查,并注意不同专项资金之间的往来关系,通过扩大检查范围,深入到用款单位及个户明察暗访,询问核实,会有意外的线索被发现。突出重点检查,必须做到每检查一个环节,每审查一个项目或现场就必须查清、查实,发现问题,一查到底。

三是重视调查研究,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检查。既要抓好账面检查更要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既要按检查规范运作又要突破常规,善于运用专业分析判断。在随机抽样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增加重点抽查检查力度,以捕捉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和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深入知情群众中询问调查,查看项目实施情况,测评内部监督控制的有效程序,核实资金支付或兑现情况,核查原始管理手续和有关资料。从而发现那些虚列虚报,重复投资,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的问题,发现那些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胡花滥支,损失浪费问题,以及有关人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案件线索。

四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检查效果。专项检查不仅要发现和查处违纪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查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找出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真实依据。因此,要增强检查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敢于碰硬,提高检查质量,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对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财政法规予以处理;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案件应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和查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问题和案件查深、查透、处理到位。

提高检查效果,重在落实检查报告、意见和处理处罚决定。坚持实事求是,检查报告引用定性和处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文号及其条款的具体内容,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规正确,定性和处理恰当,避免超出检查范围发表评价意见,给被查单位一个“明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划清责任,加大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如实报告,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公开披露和公示检查结果,实行阳光财政;对检查处理处罚决定的落实应跟踪检查,及时掌握情况,确保落实,未落实的,必要时应果断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篇7

防控项目名称:榕山镇主干街道人行采板工程(绿化轩至热电厂门口)廉政风险防控

防控评估单位:榕山镇纪委

重大项目名称:榕山镇主干街道人行采板工程 项目实施单位:榕山镇人民政府

项目概况:榕山镇主干街道人行采板工程,总长度约600米,约4000平方。从榕山绿化轩门口至热电厂门口处铺人行采板。该项目涉及少数拆迁补偿等。

招投标情况:该工程项目于XX年3月18日在榕山镇人民政府实行公开招投标,该工程项目预算价或控制价:板铺装44-45元/平方、路沿石28-35.35元/米、花带石20-24.5元/米。参加招投标公司有7家(四川省广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榕山宏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市恒发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县

1.在项目决策环节: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决策理论不健全,决策责任难以落实,决策监督机制薄弱,决策民主参与度低。造成项目决策阶段的经济技术论证不实,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科学性不足,一些单位的建设项目为了符合审批权限,高估冒算,人为的错项、漏项,或化整为零进行报批,甚至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再补上可研报告,造成了一些建设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出现“钓鱼”工程、“胡子”工程等。

2.在行政审批环节:还存在审批部门庞杂、审批范围重叠、标准不明确、程序不完备、收费过滥、监督机制缺乏等现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流程长,环节多,从项目立项到建成移交,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管理,一些相关部门和人员还缺乏自觉将行政审批权置于监督之下的意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现象还时有发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恶化了投资环境。

3.在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环节: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把关不严、非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安置工作不透明、长期拖欠和挤占挪用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单位与评估机构串通,抬高或压低评估价格;有的拆迁单位虚设项目,重复计算工程量。

4.在招投标环节:招标人(业主)方面:或化整为零、或规避招标,将整体项目拆分为几个小工程,使单项工程规模低于法定招标规模标准,直接发包;以保密工程、工艺特殊、技术复杂等名义,变公开招标为邀请招标;定向发包,虚假招标,招标前与投标人谈妥条件,基本内定后才开始招投标;设立特定条件,为意向投标人量身定做倾向性条

款。在设备材料采购时,容易发生领导干部或采购人员指定供应商的问题。投标人方面:投标人之间串标、围标,相约轮流坐庄,梯次报价,骗取中标;无资质或资质较低的企业,通过挂靠高资质的企业,借取其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参与投标。招标代理机构方面:一些招标代理机构与政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招标人或投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客观上成了某一方利益代言人,为自身利益违规操作,给招投标双方出谋划策。评委专家方面:一些“专家”与中介机构关系密切,在评标时多次被选作评委,“听命”于中介机构。

5.在施工管理方面,因一些总包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有限,对总承包工程派驻的管理人员少,在工程建设中绝大多数的施工队都是通过各方面关系介绍进场施工。中标单位这种以包代管做法,对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建设工程层层分包转包或违法分包。一些施工单位自身质量意识薄弱,为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利润,给予监理单位或项目部门一定好处,要求放松项目监管,不按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操作,致使施工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问题,造成质量隐患。工程设计变更、签证方面,由于受进度要求、项目方案变化及施工措施调整等影响,可能出现施工单位与项目部门负责人及监理方、设计方串通,巧借变更设计增加项目、虚列项目、变更或虚增工程量,共同编造虚假签证。

6.在资金拨付环节,主要是未按合同约定的程序支付工程款,一些业主为获得好处或出于其他考虑,截留或挪用建设资金,为工程质量、工程款项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防控措施:1.加强项目决策环节管理,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推行重大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

2.加强项目审批环节管理,建立依法公开透明审批机制。加强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巩固集中一站式审批、现场审批、联合审批成果,推行“阳光”审批、限时审批、超时问责,及时公布审批结果,严禁违规审批和利用项目审批权搞权钱交易。

3.加强招标投标环节管理,建立公平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招标投标活动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对招投标重要操作环节的监督。

4.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按规定应该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统一进场、集中交易。坚持业主评委与专家评委分离评标,积极推行异地远程评标和电子化招投标,全程监督评标开标过程,及时公示评标结果。对专家评委进行动态管理,实施从业诚信承诺、责任追究制,探索实行经济处罚、资格限制等评委失信惩戒办法。进一步清理、整顿招标代理机构,实现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

5.加强对土地审批、出让和征地拆迁环节管理,建立科学评估和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规划用地审批和监管制度,推动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管理等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禁止违规批地、违法占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或违规变更土地容积率。认真执行土地市场交易和招拍挂制度,严格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严格协议出让范围。实行评估机构选用招标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出让评估、征地拆迁补偿等办法及操作规程,推行评估和补偿结果公示、责任追究、诉求接待处理等制度。

6.加强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管理,建立公开招标、择优选用机制。

推行公开或网上招标采购。建立政府、企业、施工单位联合监督机制,规范采购方式、性价比核实、合同签订、付款和结算方式;对大宗物资采购实行专项监察,严格采购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综合评审和采购后的质量监管,实行施工单位采购审核和采购失范责任追究制。

7.加强质量监理环节管理,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工程质量监理,强化工程监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和专业监督作用,建立全过程监理公开机制。实行工程监理招投标和公示制度,推行监理职责、监理办事程序及时限、投诉方式与内容、安全质量监测、工程进度、监督检查结果等事项的公开。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清理检查,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涉农资金检查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管好用好财政惠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财政涉农、惠农资金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按照市、县统一部署,我们集中力量对20**年的财政涉农资金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机构,落实责任

按照市、县要求,我乡庚即成立了乡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乡财政涉农资金清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财政所,由负责具体办公,其余同志各司其职,搞好各自分工的清理工作,乡政府办公室负责通知相关人员,其余乡干部协助配合清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认真自查

我们通过指标核对、查看账务、翻阅发票等认真细致的工作,主要对涉农补助、救灾救济、项目建设等进行自查,共清理涉农、惠农资金到位922.58万元,支出694.3万元,在县财政未报账228.28万元。

20**年退耕还林补助38.34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66.03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20**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3.28万元大平台还没有审批支付;救灾救济补助资金19万元,一卡通到户11.4万元、银行转账7.6万元;危房改造补助到户170万元,其中 移民资金45万元工程已经完工,还未验收报账;一事一议资金10.93万元,已到各村帐户并按要求支付划款;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10万元,按要求和实施方案用于龙池的新村建设;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万元,按文件要求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用于中坝新村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自纠、账务清理,我乡涉农惠农资金账务清晰,涉农、惠农资金管理基本合理规范,资金严格按要求到项目,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资金报账缓慢不及时,现在还没有报账支付的资金228.28万元,部分项目资金一年甚至几年才报账领款,造成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二是部分项目建设缓慢;三是惠农支出时间未达到上级财政的要求;四是由于的特殊地理环境,突发事情时有发生,加之贫困户较多,在救济支出上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支付,造成资金补助到位后不是一次支付,有开“流水席”的现象。

四、整改措施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篇8

一、本区域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的总体情况

20xx年省级专项资金下达到我区的指标金额为xx64.4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03万元,区级配套资金87.18万元。各级资金均已到位。目前使用或拨付省级专项资金1653.6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03万元、区级配套资金87.18万元。使用或拨付资金909.34万元。目前,结余97.53万元,结转资金为646.79万元。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主要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一般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申报和分配资金,财政部门负责及时拨付资金。

二、自查自纠的主要做法

主要采取账务检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财政管理部门负责自查资金拨付、使用、结余或结转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自查发现,存在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过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项目申报单位进展缓慢。如旅游扶贫专项资金400万元,该项目申报单位-茂名百越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园(冼太夫人故里景区)尚未申请竣工验收。 农业类的资金,由于主管部门农林水和海洋渔业局于21底才成立,业务方面同电白方面有些仍然需要衔接。还因为企业自身申请进度的原因,导致专项资金支出进度过慢。大学生村官补助资金、种粮直补资金等专项资金均是主管部门做方案,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拨付到个人。

四、整改意见和措施

财政资金分配的思考 篇9

【关键词】财政资金分配;思考

自罗尔斯1971年出版《正义论》以来,分配正义便一直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涌现出一大批重要著作,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罗尔斯认为,我们应该理解社会是自由平等的公民走在一起进行公平合作的体系,规范这个体系的原则,必须得到自由平等的公民的合理同意。在此前提下,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便是对社会中最弱势的人最为有利。这是他有名的“差异原则”。这意味着,社会合作不是零和游戏,不是一群自利者在市场拚命为自己争得最多利益,而是有公正感的公民,虽然重视自己的自由和利益,但也愿意放下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的种种差异,在平等条件下进行互惠合作。罗尔斯认为,自由社会理应是个合作的共同体,公民之间愿意承担彼此的命运。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他们选举产生的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国家预算过程中,人民是委托人和受益人,政府是受托人和执行人,人大及其常设机构作为人民的代表机构代表人民对政府预算行使监督权。正如有学者所言“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首先要让它看得见;要让它看得见,它就得有一个统一的、受监督的预算”。

预算监督权是现代各国立法机关普遍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力,是立法机关财政权的核心权能。预算法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人大与政府权力的配置与制衡,预算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力。按照预算监督权的行使主体,可将我国的预算监督分为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其中立法(人大)监督是效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监督,其实质是立法权监督制约行政权,权力机关监督制约行政机关的财政行为。

根据宪法、立法法、预算法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等规定,我国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监督权包括年度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报告、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的审查权、批准权,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权,财政和税收事项的立法保留权及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有关预算、决算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和地方性法规、决议的撤销权等。

在这一预算信托过程中,纳税人作为信托资金(即财政资金)的缴纳者、来源者,既是预算信托的委托人,也是预算信托的受益人,是预算信托实施结果的最终承担者。预算法作为规范预算行为的特别信托法,其目的和任务当然也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制度设计来规范国家预算行为、调整各预算主体间的预算权益关系,使民众的信托利益和公共需要最大化实现。

我国《预算法》仅规定:预算草案由行政机关负责编制,由人大审批。未对人大是否享有预算草案的修正权做出规定,制约了人大预算监督作用的发挥。依据现行《预算法》规定,人大只享有对预算的概括性批准权,而无法对其具体项目分别进行表决,更无权对具体项目进行调整。目前各地立法对于预算修正案提出的主体、条件、效力等规定却不尽相同,迫切需要由作为上位法的《预算法》明确赋予人大预算修正权,并就预算修正权的行使进行统一安排。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立法普遍规定:议会在预算审批过程中有质询、调查、修正权和否决权。

目前国际上关于审计机构的设置一般以外部审计模式为主,即审计机构对国会负责,以保持其对行政体系的独立性。为了促进人大预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我国可尝试设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预算的合法性以及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独立于政府的审计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预算审计监督的公正性。

我国人大常委会每年要结合审议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批上年度财政决算。但目前审计监督属于政府内部监督性质,审计机关对于政府具有隶属性,审计机关的报告要经过政府批准后,再向人大报告,可能影响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真实性,进而影响人大决算监督的效果。我国政府部门还较为普遍地存在预算外资金、制度外“小金库”,仍有数量巨大的资金如巨额财政超收收入、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隐性举债形成的资金、各地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等,没有纳入预算,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应把好决算审查关,使人大有效行使决算监督权。

财政局返还资金报告 篇10

债资金、国债转贷资金、基建资金;第二类是专项项目资金,如粮食风险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为切实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特对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五强溪电站库区移民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我县上级转移支付的财政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为规避财政风险,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从2004年开始,县会计核算中心将财政局5个业务股室的10项财政专项资金,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分户核算,专款专用,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实行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具体负责资金的账户管理以及资金收付核算工作,并向用款单位及相关业务股室反馈收支进度情况;各单位和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专项资金的执行管理,即负责收入的征集、专项资金计划的申报、项目的实施、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评价和检查及财务管理工作。财政监督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一改革措施加强了内部牵制,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会计核算中心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项资金实行开票、经办、审核、审批、记账等职责严格分离;坚持支出先报批、后经办,经严格审核后,再审批付款,最后交会计人员制单、记账;坚持专项资金凭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及专户存款情况,审核拨付资金;坚持把好票据签章关,严格票据销号,对已开完的票据及时销号,防止票据丢失、挪用公款,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二是支农专项资金实行使用公示制,直达农户,提高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仅使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共财政的温暖,而且有力保证了专款专用。三是规范了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随着财政各项改革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2005年以来,我县财政部门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之间有机联系,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原理,创建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的内部运行机制。本着“先试点,后推开,分步实施“的原则筹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首先,将义教工程及社会保障两块专项资金纳入国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试点,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两年来,省下达我县教育“两免一补“专项资金585万元,其中,免教科书342万元,免杂费210万元,县财政安排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3万元,已全部足额发放到位。目前,所有专项资金都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拨付程序欠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拨付环节多、时间长,影响当年项目正常实施,使项目难以发挥如期效益。调查中发现,目前有些财政专项资金还存在过渡户。拨付资金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影响当年资金项目的实施,也给会计核算带来诸多麻烦,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如扶贫资金拨付要经过县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项目实施单位等5个环节,有的则经过7个环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当年预算安排资金应于当年完成,由于资金拨付手续繁杂,程序多,时间长,加之部分专项资金计划下达较晚,致使很多项目当年不能实施,影响经济建设的进程。

2、“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的现象比较普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具体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没有完整地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造成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只管建设,不讲效益,不注重项目后期管理的现象;在检查审计过程中,只要求违规单位“下不为例”,而没有作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

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相对弱化,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过于分散。因项目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往往在项目的安排上出现交叉、重复,造成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同一项目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形不成合力,既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又降低了资

金使用效率。在调查中发现,仅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一项资金就涉及财政局的2个股室管理,农业股管理现金补助,经建股管理粮食补助,多头管理极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部分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洒胡椒面”、“小、散、乱”,难以形成合力,致使政策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这一现象在涉农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中表现较为突出,“十五”时期以来,政府新增财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在大幅度增加,但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相对财政总支出、相对“三农”面广量大的实际、相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仍然是十分有限。

4、管理约束机制欠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真空,给腐败提供了温床。一是专项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部分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脱节。由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管理在项目主管部门,资金拨付在财政部门,部门之间缺乏一套可操作的协调、沟通程序。造成有的项目还没批复,资金却已到位,有的项目已经开工,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客观上形成了专项资金闲置和紧缺并存的现象。三是项目开、竣工手续欠完善,有的项目主管部门拨付资金,只凭一纸计划指标分配文件列支就完成了一个收支过程,没有明确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如果实际用款的乡镇级财政和部门放任不管,专项资金就全程游离于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之外,很容易成为腐败的温床。大部分乡镇和部分单位建设项目没有竣工审批报告。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节约资金,少花钱、多办事;二是项目建设单位为降低成本,有意压低工程造价,按照低于国家定额标准,给付施工方工程款,致使工程款决算无法通过正规的竣工审计。

5、挤占挪用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乡镇和部门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一是各乡镇增收渠道较窄,随着农业税、特产税和各项规费的取消,乡镇增收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收入来获取税收分成,而招商引资是有地域性的,我县除麻溪铺、筲箕湾、凉水井、官庄和五强溪五个工业强镇和及少数有矿产资源的乡镇外,其余大部分乡镇很难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收入。二是随着财政预算透明度越来越高,向上级讨要工作经费的口子越来越窄,所能讨要的不是专项资金就是项目资金,形成了争取项目及专项资金越多,挤占、挪用现象越严重。三是上级各部门对乡镇检查工作较多,接待开支大,而县财政每年下拨的工作经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乡镇经济支出的实际需要,仅仅只能维持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检查支出,为此,乡镇为解决正常运转经费和干部福利待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挤占、挪用各类项目资金的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通过改革国库资金拨付方式,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形式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取消专项资金过渡户,实现专项资金支出“直通车”,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体现“阳光财政”的社会功能。

2、建立财政投资综合评审体系,规范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财政监督要走出事后集中检查的套路,把重心转移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要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既是内部审计,也是财政职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其他部门的工作所不能替代的。建议要成立由人大、政协、财政、审计、项目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该项目库管理。根据各类专项资金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

3、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有效开展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设立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还可以由专家和社会来评定。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明显的,节约资金的单位可给予奖励;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的应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

上一篇:大专毕业的个人自我鉴定下一篇:电子邮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