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共11篇)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1

1、遵照国家和广州地区颁发的规范,标准,规定,以及设计要求结合工地现场和本公司实际情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规定搞好安全防范措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讲效益必须讲安全,抓生产首先必须抓安全。

2、对负责施工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期等负有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和专业,工种熟悉图纸,统一归纳问题,做好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会审纪要的整理签证工作。

3、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负责各项专业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4、负责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编制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人力、物力计划和机具、用具、设备计划。

5、负责对工程材料,构件等的数量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和检验工作,以及钢筋开料、砼,砂浆试配工作。

6、负责单位工程的测量定位,找平放线工作,负责技术复核,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内评,编写施工日志,上报施工进度,负责整理和向资料员提供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总结及竣工图。

7、参加质量检查活动和技术会议,以及各阶段工程验收工作,负责处理质量事故,对重大质量事故做到及时上报,协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8、编制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有关人员按计划达到施工目标。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信誉和经济利益。

9、督促施工材料、设备按时进场,并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0、按照项目制定的《成品保护措施》规定,做好施工过程的成品保护工作。合理调配生产要素,严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11、坚持跟班作业和旁站监督制度,及时协调工种间和工序间的配合交接关系,监督班组做好自检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纠正违章作业,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2

关键词:部门预算,原则,问题,建议

0引言

部门预算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 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部门预算由政府的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编制, 反映各个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实行部门预算, 也是政府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部门预算已在全国各基层预算单位全面推行, 它严格了预算管理, 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较好地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弊端, 成为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部门预算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 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 是对传统预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对沿用多年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变革。近年来, 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立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 细化了预算, 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 但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部门预算编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笔者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初步探讨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并提出建议。

1部门预算的定义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 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 部门预算应该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支状况的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它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部分, 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利用情况, 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历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 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探讨论证, 统筹合理安排资金, 提升单位管理水平, 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 提升资金利用效益, 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2单位预算编制的原则

单位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单位预算的编制原则是单位预算编制的前提, 要编制好单位的预算, 必须制定好相应的编制原则。单位预算的编制原则一般是:

1) 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

2) 必须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

3) 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 不得遗漏。

4) 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单位的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 按批准部门认可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得来, 不允许估算。

5) 统一性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

6) 年度性原则。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按财政年度进行编制。

3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 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关注却较少, 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预算表和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预算表中, 对项目支出的信息仅反映投资总额和资金安排情况, 未反映项目内容和简要的实施计划, 无法全面了解项目全面的情况。更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这样的预算往往与实际有很大差异, 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结果不切实际。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 即根据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以及下一年度政府的施政计划, 结合财力可能, 区分轻重缓急, 重新测算安排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但预算单位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老办法, 抱着预算宁做大不做小的心态, 通过各种非正常的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预算的最大化。预算的科学编制仅仅是形式, 没有落到实处。

3) 部门预算编制存在时间差, 存在预算下达时间晚的问题。业务工作计划与财政财务预算在编制时间上不协调。目前编制部门预算“一上”的时间在八月, 而各部门、各单位往往要到年底甚至下年年初才研究来年业务计划, 许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还不能确定来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业务工作计划与财务预算这种脱节增加了预算编制的主观随意程度。我国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程序, 时间跨度从头一年的9月“一上”起, 至次年3月的“二下”止。我国的预算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预算编制的年度为公历年制, 而实际的预算执行则采用了跨历年制。

4) 预算管理缺乏控制机制, 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 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 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严重脱节, 相关人员随意增改项目内容, 提高费用标准, 扩大支出范围。在预算期结束后, 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与考核,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1) 建立权威的定额标准体系, 真正实施零基预算方法, 由传统的“基数增量法”转变为“零基预算法”。做好零基预算制度只能从定编、定额、定标准做起,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在预算定额中, 又要区别标准商品和服务支出定额和非标准商品和服务支出定额。对标准商品和服务支出定额, 可按行政机关、不同情况的事业单位等类别分类确定、合理取舍, 以使公用经费的配备更适合不同人员规模、不同级别、不同设施配备单位的实际经费需要。对非标准商品和服务支出, 要按照部门职责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合理的预算定额, 使财政资金能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加强业务工作计划与财政财务预算在编制时间上的协调。首先做好业务工作计划与财务预算的衔接。预算实际上是业务工作计划在财务上的反映, 应与业务工作计划一致。各预算单位应适应预算编制时间, 提早考虑本单位下年度需承担的主要业务工作,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 也有利于提高业务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所以, 我们要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将预算编制开始时间提前到上一年的9月份, 预算编制周期延长了二个月, 使预算编制可以从部门预算开始, 相对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准确, 按规定时间完成预算上报和批复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切实建立部门预算的标准周期预算编制制度, 尽可能做到预算年度开始时就正式下达部门预算, 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

3) 加强预算监督, 推行绩效预算模式①加强预算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它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②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一方面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 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 做到对资金使用监督有制度约束, 有人力保障, 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是对资金使用效益, 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如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 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 在目前对多数项目资金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下, 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只有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 才能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管理。整个预算的过程 (编制过程、执行过程、总结过程) 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难以得到保证的, 因此, 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预算监督机制, 来保证整个预算过程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钜巍.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师, 2012 (3) .

[2]陈燕燕.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探讨[J].网络财富, 2010 (12) .

[3]卢火昆.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研究, 2009 (12) .

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探析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工作成效;不良问题

一、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不良问题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据算编审工作无论是在工作成效,还是在工作质量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良问题,一些报表的数据信息准确性不高,报表内容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能将决算编审工作的意义全面发挥。

(一)编制环境存在问题。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不能得到良好的环境保障,对于决算编审工作成效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事业单位部门对于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明确性的认知,不能领会决算编审工作具有的价值。在一些事业单位眼中认为,决算编审工作落实并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报表制作常常只是应付,不良工作心态对决算编审工作成效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还需要注重的是事业单位决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决算工作的相关规范标准缺乏深刻的认知。很多决算工作人员在没有对众多款项进行清理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必定会对决算编审工作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报表的可靠性、准确性下降[1]。

(二)报表编制缺乏统一性的标准。事业单位部门据算报表最为基本的就是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很多事业单位部门的决算工作人员对此内容都采取了忽略的态度,甚至在一些事业单位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人为更改决算数据的行为存在。导致这种不良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满足部门自身的某种目的,恶意的对众多决算数据进行调整,抛弃了决算编审工作的实际需求,报表不能真实、全面的表示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态。也存在着这种不良情况,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等费用超出了我国法律规定的标准,就会将超出的份额归纳到其它项目支出中区,从而掩饰事业单位的不良财务运行状况。

(三)行政监管力度不足。对于决算报告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事业单位部门自身法律意识不强,与相关部门行政监管力度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事业单位决算部门必须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报表的编制,并且定期的对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检验。但是现阶段,相关部门行政监管工作落实较为被动,只是在领导要求之下才进行监管工作的落实,而且监管力度较差,工作落实只是趋于形式。

二、提升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工作成效

(一)提升重视程度,转变工作观念。事业单位对于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要严格的对待。单位的领导人员需要对该项工作高度负责,并且给予一定的支持,积极的创建有利于开展决算编审工作的环境,并且加强监督力度,要求工作人员应用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的实际落实,保障报表编制质量,一定要避免弄虚作假不良情况发生。我国政府部门需要为众多的事业单位创建榜样,应用带头效应提升决算工作质量。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眼光不能只是放在预算工作方面,对于决算也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决算编审工作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注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保障决算编审工作成效奠定良好基础。定期的开展学习会议,不仅需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还需要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对于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相关法律法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得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岗位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2]。

(三)落实统一性的标准。我国财政部门对于决算编审工作需要落实统一性的标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报表的基本设置进行统一,其中包含报表的规格、形式,要注重这些基本设置的适应性。还需要落实决算编制考核制度,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决算编制质量进行审核,要严格的禁止事业单位部门私自确定考核标准,或者是对决算编审工作进行简化的不良情况存在。

(四)注重决算编审结果分析。决算编审结果是事业单位部门财务状况的真实系诶咋后,能够为我国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数据保障。决算报表包含的内容众多,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的信息,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控制情况,各项事务的开资等等。从决算编审结果中可以找寻事业单位财务运行存在的不良问题,以便于相关领导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从而提升事业单位部门对于财务运行的控制力度,避免对国家资金造成不良损害。财务部门必须要对决算编审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抑制事业单位部门对国家资金进行窃取。只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决算编审结果具有的价值,才能将决算编审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全面展现,为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消除不良腐败风气的滋生[3]。

三、结语

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对于国家资金应用成效,事业单位部门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需要积极的找寻决算编审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从源头进行治理,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行政监督力度,落实统一性的标准,并且更深层次的挖掘决算编审结果具有的价值,保障决算编审工作成效,促进我国决算编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浅谈部门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8):87-89.

[2]申永振.浅谈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121.

[3]施晓娟.事业单位资产处理中的会计处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134.

简单施工单位质检员岗位职责 篇4

二、主持质检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合同条款、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熟练运用各种质量检测器材,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三、协助乙方质检部门做好详细的质量技术方案的编制及实施工作,并参与跟踪检查,提出整改意见。

四、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工作,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五、熟悉工程施工程序,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参与现场指导施工及技术交底工作。

六、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前质量技术交底工作,能处理施工现场中出现的一般质量问题,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并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各分部分项对施工程序、技术规范、监理指令的执行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消除质量隐患。

七、配合工程部做好质量报表、工序交接自检工作,协助乙方做好施工工序报检工作,并做好报检记录。

八、配合工地完成测量、试验工作,对已完工的各分部分项进行检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禁止自检不合格的工程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并对自检不合格的项目提出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

九、负责工程照片的摄制,相关手续及自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填制相应表格,为报检和竣工验收资料提供依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研究 篇5

关键词:部门预算,绩效预算,零基预算,参与式财政,预算管理

一、部门预算概述

部门预算改革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它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 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一) 部门预算的定义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编制, 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职能的需要, 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二) 部门预算的内容

1. 编制范围:

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收支, 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收支, 还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收支;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 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支。

2. 编制程序:部门预算是汇总预算, 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审核、汇总形成的。

3. 基本框架: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构成, 两类预算之下又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二、部门预算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门预算, 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应当看到, 部门预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等特点, 由于时间、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部门预算改革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阻力和问题。笔者分别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 部门预算在编制中的问题

1. 部门预算的时间缺陷。

部门预算的时间缺陷主要表现在编制和审批时间较短, 预算年度不合理。一方面, 各地预算现行编制时间是从每年11月前后布置预算编制工作到次年3月人代会讨论预算草案, 预算编制的时间非常短, 只有3-4个月, 而人大预算审查多数都在会议期间匆忙审查, 最多只有十几天的时间, 很难逐项审议。另一方面, 我国实行历年制预算, 现行预算执行与历年制预算年度存在时间差, 各地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人代会的审批执行, 滞后于编制时间3个月左右。这样, 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的审批日, 造成每年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预算, 或者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

2. 部门收入来源不准确。

一方面, 编制时对非税收入预计不准确, 财政性资金中的预算外资金规模仍较大, 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并没有用预算的形式将其制度化和法制化, 大大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造成了行政的低效率、政府财政职能“越位”的潜在性, 易滋生腐败现象。另一方面, 往年结余纳入预算不完整。政策规定要求纳入预算编制的, 但是往往结余却挂在单位的账上, 不考虑历年累计结余和当年可形成的新增结余, 并使之完全地上报给预算部门, 结果造成部门实际超预算支出以及预算与决算相脱节的问题。

3. 缺乏合理的定额标准。

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存在基数法的痕迹。现行的定额不是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估算出来的, 而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 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定额, 由于不是根据各部门实际需要计算出来的, 没有充分考虑到影响预算收支规模以及其他变动的诸多因素, 因此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 不能反映出各部门需要和实际耗用的真实水平, 缺乏科学合理性, 部门之间缺乏公平、公正。

(二) 部门预算在执行中的问题

1. 收支未脱钩。

财政专管员对于部门预算的审核只重视预算内拨款的部分, 而对非税收入部分基本不审核, 对于进入专户的资金, 财政专管员更是不予重视;同时涉及资金承担问题, 可能会通过随意安排项目来承担费用。

2. 岁尾突击花钱, 执行缓慢。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大部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仅为总预算的六成, 其中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仅为四成, 不到总进度的一半, 执行进度缓慢。财政部门警告说, 如果年底前不能完成预算进度, 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支出时, 就要压缩资金规模。虽然财政部门一再强调, 要避免出现违规开支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 但是如何在短期内花掉这一大笔钱, 又能严格按照规范的支付程序支付资金, 确实是对我国现有财政预算体系的一次考验。

(三) 部门预算在监督中的问题

1. 监督机制难以发挥实效。

首先, 由于审查时间较短、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监督审查程序不清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一直比较弱化, 使具有法律意义的监督流于形式, 难以保证预算审查的质量。其次,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部门预算, 但每年的人代会, 政府向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仍比较简单, 预算详细内容是作为机密对待的, 只在人代会上发给代表, 各部门预算案仅仅为部门、财政、人大所获悉, 社会公众难以获得有关信息, 这与国际上推行的“参与式预算”差距还很大, 透明度与公开度也较差, 使得社会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

2. 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

缺乏绩效考评机制。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如何, 当年部门决算与当年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 尚未有人对此进行详细地审核和比较分析。同时, 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机制。

三、部门预算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部门预算改革尽管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但却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模式的必由之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模式和政府预算制度经验, 结合上述部门预算产生的具体问题, 笔者认为, 应当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 即建立以部门预算为主导的预算编制体系, 完善公开、透明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评价体制。笔者仍然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 针对预算编制问题的建议

1. 改变预算编制周期。针对预算时间缺陷这个问题, 财政

部曾在人大常委会上提出, 建议授权财政部门按上年支出数的1/4左右预拨1-3月项目支出资金。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从国际来看, 国家的财政年度不一定采取历年制。比如美国的财政年度是从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英国和日本的财政年度都是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我国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对财政年度做出一些调整, 可以根据人大的工作特点, 将预算年度的起始日调到人大会议后, 经全国人大通过新的预算年度执行时间, 以适应现实情况的需要。

2. 管理好预算外资金, 实行综合预算。

坚持综合预算, 统编预算收支, 是确保预算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改变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有效手段。对于非税收入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做到应收尽收, 应罚尽罚, 按管理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按预算规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对于支出则根据综合财务以及项目发展的轻重缓急, 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统筹安排, 严格实行收支脱钩;加快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清费立税, 规范政府的收入行为, 减少预算外资金的规模。

3. 建立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 推行零基预算。

部门要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编制收入预算, 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支出标准的预算定额, 加强预算编制的调查论证, 对所有预算单位项目有效地排列轻重缓急, 安排支出。通过对部门预算单位实际开支水平的定性分析、定量对比, 特别是对于低标准和无标准的支出项目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在兼顾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起部门分类准确、档次划分相当、支出水平趋同、支出项目详尽、定额量化科学的支出标准体系。

4. 建立项目库, 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机制。

一是合理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但要对内容做出明确性, 而且要制定定量标准。既要考虑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大小, 也要考虑列入项目支出的内容不至于细碎, 增加预算执行的难度。二是要细分项目类型, 建立合理的项目排序规则。三是加强项目支出的论证审核, 避免执行追加。对每年都需安排的补充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 一定要编入年初部门预算, 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追加。预算单位要利用预算编制周期延长的有利条件, 建立健全项目审核资料, 加强考察论证, 从而为预算编制、审查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 针对预算执行问题的建议

1. 建立预算编制与执行“回头看”制度。

建立预算编制与执行“回头看”制度, 严肃预算的权威性, 从而实现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严格执行“两上两下”部门预算编制程序的基础上, 主管部门审核批复的部门预算细目应与基层预算单位上报的预算细目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年终决算再按批复的部门预算细目逐一落实预算执行情况, 将基层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形成链接, 改变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与预算的执行相游离的局面, 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结果三个环节中形成以预算编制为核心的系统运行状态。

2. 推行配套改革制度。

部门预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合理的分配到各项事业和各个部门当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资金分散沉淀等问题, 减少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大为提高。政府采购制度是通过公开招标、竞标等方式实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 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部门预算是预算的编制问题, 而国库集中收支和政府采购是预算的执行问题。这三项都是构建政府财政支出体系的核心制度。只有当支出部门、政府采购部门和国库部门共同承担政府预算的执行任务,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弊端, 实现政府“花钱”与“办事”的统一。

(三) 针对预算监督问题的建议

1. 修改《预算法》。

现行的《预算法》制定于1994年,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 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增长了约10倍。由于中国没有建立透明的预算公示制度, 对预算执行和修改的监督力度也较微弱。就现行的《预算法》分析, 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仅有3条, 且都仅限于追究行政责任。《预算法》修改及关于部门预算编制的新依据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在《预算法》修订中, 一要加强人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控制权、修正权, 明确人大就预算问题的听证权、质询权和公开辩论权;二要修订与财政预算管理直接相冲突的法律和规章, 凡是涉及到财政预算安排支出的有关规定, 都应与预算法一致。

2. 建立公开、透明的参与式预算。

通过广泛宣传、信息发布和邀请社区群众参与, 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 交给公众讨论, 并由公众决定, 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 这样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了腐败, 同时唤醒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平台。同时, 要加大人大对预算监督的力度, 通过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广泛介入, 对政府的预算进行审议、批评、修改, 并最终在实行的过程中再进行监督。

3.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现在我国的预算绩效评价监督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应抓紧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明确绩效评价的范围、对象和内容,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库, 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引入绩效预算思想, 将“产出”及“结果”的绩效考核指标作为主要参照指标, 与部门获取的预算额建立联系。

“绩效”要求政府每笔支出, 必须符合绩、预算、效三要素的要求。“绩”指请求财政拨款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目标或计划, 即业绩指标。这些目标应当尽量量化或指标化, 以便编制预算并考核效果。“预算”指完成业绩所需的款额或公共劳务成本。“效”指业绩的考核与预算 (成本) 挂钩方式。通常对于绩效的考核由审计部门或委托社会公证机构来进行, 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拨款。绩效预算的关键是设定绩效指标。

四、结束语

我国传统预算管理的弊端, 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强烈的参政议政的民主要求, 更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因此, 1999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拉开了我国预算制度改革序幕, 经过几年的实践, 强化了预算约束机制, 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对控制人员、机构和支出的膨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并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 预算制度建设将以部门预算为主要编制方法、以参与式为监督机制、以绩效预算为发展方向。总之, 预算制度是政府职能的载体, 它是开放的和发展的, 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涂红星.黄石市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院报, 2008 (1) .

[2]黄云生, 樊成充.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J].开发研究, 2008 (12) .

[3]陈吉凤, 江其玟.部门预算改革初探[J].经济师, 2009 (12) .

[4]游晓梅.基于事业单位视角对部门预算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 2009 (3) .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6

金某系市某局内部一科室负责人,该科室具有对外代表单位办理业务、收取款项的权利,且另立地点办公,因业务该部门收受应上交单位的国有款项40万元,后金某指示有关人员不予上交,单位也未曾发现。2011年春节前,为给大家置办福利,金某与该科室三名副职商议将该款项发放给科室全体人员,后该科室包括金某在内的36名人员每人分得1万元,剩余款项由金某和三名副职均分。本案中金某应构成何罪,产生分歧。

[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金某应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和贪污罪,金某和三名副职集体研究决定将国有36万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且科室内部每名人员均有所得,而不是被金某与其他三名副职私自独吞,符合私分国有资产罪特征,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金某和其他三名副职对剩余的四万元私自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金某只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37万元,而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首先,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不适格,金某只是某局内部一部门的负责人,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系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而非上述主体的内部部门;其次,金某恶意私分的款项不属于其支配、负责范围内的款项,该笔款项是应上交单位的款项。最后,金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国有财产按照自己意志私自处理,即使自己未得,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构成贪污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金某只贪污罪,贪污数额应定为1万元,对于私分的36万,因金某不具备贪污的主客观要件而不构成贪污罪,因不具备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特征而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故金某只贪污了1万元。

[评析]

笔者赞成第一种观点

首先,从犯罪主体上看。法律本身并未排除单位部门不能成为犯罪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载体。私分国有资产罪虽然是单位犯罪,但是处罚的是直接责任人员,同时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对责任人员规定的很清楚,即以单位集体名义私分给个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显然金某符合这一主体特征,虽然他只是部门负责人,但具有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权力。

其次,从本案的特征上看。金某和其他三名副职的行为符合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特征。他们采取部门领导集体商议、全体人员集体私分的方式侵吞国有资产,私分给部门全体人员可以理解为集体私分;部门人员虽不知情欠款来源,但是知道是单位名义给自己发放的福利,且数额较大,因此应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剩余四万由部门领导私自占有应为贪污罪。

最后,从单位犯罪的特征上看。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单位犯罪,通常认为,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单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单位的内设机构不是独立地进行活动,但在本案中,该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收受业务资金的权力,如果不将其视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无论是将其作为所在单位的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都有不妥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主张单位的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规定:“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主要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在以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因此,本案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即对金某私分36万元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定罪。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7

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应设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

总承包单位负责汇总整理各分承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资料,分承包单位应各自负责对分承包范围内的施工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各承包单位应对其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挡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应按本规程要求在竣工前将施工资料整理汇总完毕并移交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8

1.主动接受、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及检验检测,对提出的问题及时完成整改。

2.保证在用设备依法登记、检验合格,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章作业。

3.定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规范、技能培训、教育培训记录存档备查。

4.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演练、做好演练记录。

5.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状况检查计划,督促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维保单位定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6.落实隐患整改资金,及时对存在隐患的特种设备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应当停止使用,并办理停用手续。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预算管理;问题;强化措施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作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能够有效的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进行反映,作为重要的財务管理手段,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问题

1.预算编制没有考虑事业单位最终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共事务,通过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从而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年度目标要与最终目标保持一致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对预算进行编制过程中,往往是是以财务部门预算编制手册作为依据,套用具体的编制步骤进行编制,对编制的预算能够实现年度工作目标和最终目标则不做考虑,这就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会与年度工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相矛盾的地方,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2.部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觉得资金来源稳定,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不完善,而且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当前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3.部门预算中对预算本身和预算的执行都缺乏约束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对部分预算缺乏约束力。现行会计科目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显现出来,需要重新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设置。需要通过对明细科目来进行细化,针对预算改革的新要求增设相关会计科目,以此来增强对预算本身和执行的约束力。

4.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无法对预算进行全过程及全方位的监管,这就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用途改变及随意扩大资金支出范围等问题。同时,还缺乏外部监督评价机制,这就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当前事业单位缺乏动态的预算绩效评价,不仅不申报绩效目标,而且也不进行事前绩效评估,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管理,预算评价结果也没有与员工激励制度有效结合起来。

二、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

1.明确目标,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年度工作目标和最终目标,并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最终目标来编制具体的事业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使其与最终目标保持一致,能够更好的对事业单位的投入的产出与效果进行反映。同时,还要具体化年度工作目标,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解和落实,然后层层进行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

首先要节约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资金,加强对专门的资金、项目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和资金实际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打击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单位或者个人。此外,要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建立公平科学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激励事业单位增强自身成本意识,提高部门预算管理透明度,包括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也要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将决策过程和运行结果告知广大群众。

3.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与会计核算信息的协调

在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会计报表中加入执行情况分析表,切实建立部门预算下达时间准确周期以及具体项目和数据的对照。详细制定相关会计报表,使报表能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事业预算单位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况。细化基本支出明细表,以清楚地体现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支出情况。细化会计人员情况表,让预算报表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人员实际情况,为更好地把握财政定员定额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按支出经济合理的分类,使报表内容更加真实具体,更好地反映出事业预算单位的真实财务收支状况。实行电算化的单位在会计报表系统中设置自动取数功能,未实行电算化的单位也要采用手工操作进行对比,对差异较大的做出分析说明。

4.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为了能够更好的深化预算管理,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需要严格依照上级批复的预算进行执行,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对内部监控机制进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都需要参与到预算执行监管工作中来,以此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要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评价,考核项目资金,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真正做到事前计划、事中监督及事后控制的全方位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并取得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因此需要针对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在重视预算程序管理的同时,还要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做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以最小的经济支出获取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敏.我国财政预算改革及其对财政审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5(08).

[2]黄宁.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7).

施工单位部门职责 篇10

(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责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是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或其派出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具备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 主要是以精神产品生产和各种劳务形式, 向社会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的服务, 其费用开支来源主要依靠国家预算拨款。当然经过改制后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也会实现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 事业单位按照预算从国库取得相应的资金, 譬如财政拨款和财务核拨的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另外一方面事业单位又按照预算的要求支付各项费用, 比如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等。此外, 有些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组织经营盈利能力, 如此就构成了相应的财务会计核算。

(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分类以及财会部门的人员配备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主管会计单位, 它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相关的经费, 并发生预算组织管理。即在其手下还有所属的会计单位。第二种是二级会计单位, 它向主管会计单位或者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 其之下也有相应的所属会计单位。第三种是指基层会计单位, 它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 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 因此其本身就处于基层单位, 故而没有其他的所属的会计单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财务负责人、出纳、制单等岗位。而关于人员的配备则是设置会计机构, 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可划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 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及人员配备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部门职能划分存在模糊的界限

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职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职能划分界限模糊以及职能划分不明确甚至出现矛盾、交叉的现象。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这样的现象, 其原因在于领导说了算, 单位的财会部门职能仅仅是核算, 显得较为单一而无权利。同时, 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处理的相对影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职能结构的重心都体现在会计计量和核算上, 对于整个单位的管理作用影响不大。虽然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逐渐走向健全和得到完善。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会计内部职能对单位的管理作用仍旧微乎其微。而相比之下, 企业的内部职能就显得比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的得多, 并且对管理的正向促进作用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为缺乏

财务会计人员是整个财会部门内部职责得以实现的核心因素, 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内部控制上, 如何实现内部职责划分的有效分工以及管理效果, 都跟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责任心以及创新意识息息相关。在现实中, 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以上重要的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或是制定相关的专人对此进行管理, 而是混合在整个财会部门之中。而财会部门则是重视相应的会计核算, 从而忽视这些管理, 如此相应的工作就会增加部门领导的工作量。而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 领导层就会增加相应的工作人员, 从而造成了整个财会部门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关键是相关的财务人员也会产生得过且过、责任心下降、缺乏创新能力的不良现象, 如此整个财会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下降。

(三) 行政事业单位相应会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务工作中, 许多单位都设立了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 包括成本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以及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很多时候仅仅是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或者外部监督机构的检查而设立的。甚至对于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有时候也是形同虚设, 因为相关人员在审批过程中都会因人而异, 而不是以制度审批。而一些单位更有甚者直接跳过会计管理制度, 使得内部会计简单职能失效。此外, 有些事业单位也常常会受到上级意志的干扰,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相应的监督职能无法有效的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能划分及人员配备合理化的相关措施

(一) 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职责的职能界限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人员应当根据我国的会计法和相关法规设计符合本单位的财会部门, 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应该对单位里传统的财会部门进行改造升级, 明确财会部门的职责, 并根据相关的职责进行岗位设置, 配备相关的人员。这包括财务预算部门、财务会计核算部门、资金管理部门、成本控制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责要明确到各个部门的机构负责人。例如就预算部门而言, 财务预算必须要单位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编制, 最后把整个单位各部门的职责统一起来, 达到合理划分的效果。而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则是更加注重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内部资金的高效使用。其二, 对各个职能部门分为重要部门和非重要部门, 以求达到人员的优化配备。所谓的重要部门就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部门, 其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 是其他部门所不具备, 但其运行却离不开非重要部门。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应当做到职能规范明确, 责任到位。

(二) 增加财会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内部职责能够得以贯彻实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但由于事业单位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单位, 相对情况下竞争压力较小于企业, 容易造成办事呆板, 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显得较为消极不主动。所以新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宣传和考核力度,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在相应的范围内提倡单位同事的创新意识。

(三) 加强内部监督提高财会部门人员配备的合理化

加强内部监督是提高会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有效途径, 而提高会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则是单位实现财会内部职责有效划分和人员合理配备的重要措施。加强内部监督的关键有两点。其一,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 并且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事后评价和考核, 尤其是针对内部职责的执行情况和人员配备上是否达到单位的要求。其二, 提高事业单位核心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 包括逻辑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专业能力, 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 改变单位职责划分失效的情况,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财会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化研究[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11) .

[2]覃士珍.对财务管理内部职责划分及人员配备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03) .

征稽部门单位总结 篇11

一、~年工作回顾和总结

~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和街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们交通事业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也是 “大吨小标”吨位恢复和清欠堵漏的会战年。一年来,我们面临种种挑战,战胜重重困难,审时度势,调整思路,突出重点,抢前抓早,真抓实干,带领全系统职工~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截止12月10日,我处共征收养路费xxx万元,占年计划xxx%,超进度计划xxx万元,同比增长xxx万元。

(一)培植费源 注意一个“准”字 旨在夯实基础

准确的车辆底数是我们制定政策措施和做好征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摸清底数,把握动态。各所内业人员从源头抓起,准确掌握车辆基础数据。定期与交警车管部门核对车辆台帐,准确掌握车辆底数和运行规律,应征车辆真实可靠,辖区内车辆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同时,对辖区有车单位和个人的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进行认真核实登记,健全了征费基础数据,为领导决策和征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大吨小标,及时更正。按照国家八部委及省交通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年是进一步清理“大吨小标”车辆的一年,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年初市处下发了“关于对‘大吨小标’载货类汽车更改吨位及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对“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的时间、依据以及办理恢复吨位的相关手续作了详细说明和部署,各所将“通知”张贴在征费大厅等显要位置或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通知”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我处顺利恢复“大吨小标”车辆提供了保障。我处从2月份开始就组织征管人员做好“大吨小标”车辆恢复的准备工作,对微机内载货车辆逐一核实,需要恢复吨位的车辆,在征收3月份养路费时按照发改委《载货类汽车质量参数调整更正表》予以更正。据11月初统计的数字,我市已更正大吨小标车辆3,552台,26,398吨。仅此一项使我处增收一千万元以上。

(二)征稽管理,突出一个“严”字,旨在强化管理

管理是征稽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是严把车辆变动关。对新落籍、转入、转出、报停等车辆严密手续;对呆死、报废车辆及特批处理业务严格把关;杜绝随意操作、无单操作等问题,从根本上控制人情车、人情费的发生。

二是加强对落籍农场的地方车辆的管理。从年初开始,我处加大了对落籍农场或转籍到农场的地方车辆清理的力度,由于海伦、红光农场在利益驱动下,以少核吨位、包缴征收等政策为诱饵,将海伦所管辖的通达公司的104台大型货车吸引到上述两个农场缴费,致使海伦所这部分车辆微机内漏征达3个月,漏征金额在50万元以上,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为此,市处向省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作了详细汇报,得到省局支持后,多次找农垦绥化管局交通局交涉,最后这部分车辆于4月份开始又陆续重新回海伦所交费。

三是积极清理漏征车辆及超期报停车辆。我们主要采取上门催缴、电话催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积极清缴欠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吨位漏征率,使国家规费应收尽收。肇东所为了做好漏征车及超报车的清欠工作,专门成立了清欠小组,指定2名同志具体负责,每月漏征车及超报车统计表出来之后,这2名同志既会同征收、稽查等人员逐台车查找,先易后难,先单位后个体,重点查找当月漏征车,使该所当月漏征车的清欠率达到80%以上;绥化所通过与法院合作,清理漏费车及超报车取得显著效果。目前,该所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追缴的养路费就达27万余元,已在执行中的漏费车辆近百万元。绥棱所利用电视台等媒体将漏征车辆予以公开暴光,促使部分漏征车车主到该所主动接受处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在清理漏征车的工作中,青冈、兰西、明水、安达、庆安、望奎等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参战,一同与征稽人员查扣漏征车,使清欠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是加大了对农用车的征缴力度。我们针对农用车分散清理难度大的特点,对农用车一律按发动机型号征收,采取包缴8个月的做法一次性征收,使农用车得到有效的管理。

五是稽查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各所注重稽查工作的基础建设,改变了那种“稽查只是上路检车”的片面认识和“轻基础工作重路检路查”的工作思路,组织稽查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上路稽查时应运用的各种法律文书和注意事项,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正确处理公正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努力做到“在征稽中服务,在服务中征稽”新的征稽模式。安达所在稽查工作中管理严格、程序规范,查扣的每台车都签发《扣留证》,由征管人员统一处理,使人情车、人情费得到有效控制。3月份以后,为了配合载货类汽车恢复吨位,稽查人员加大了对“大吨小标”车辆的稽查力度,使部分心存侥幸的车主不得不及时到所里恢复吨位,促进了“大吨小标”车辆的恢复。此外,稽查人员还把漏征车、工程车、小公共汽车、作为重点进行清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处机关各职能科室定期对各所征收工作,财务管理、行政执法、安全保卫等项工作开展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市处印制的《整改意见书》上,以便下次检查时核实整改成效,真正发挥检查的监督作用。

(三)百日会战 体现一个“干”字 旨在堵漏增收。

继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会议及全省交通征稽工作会议之后,我处于4月18日召开了科所长会议,认真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会上处长王振权提出了“一个围绕”、“二个强

在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通报全处,把各种物的不安全隐患和人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促进了安全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现在我们正在扎实地开展以建设务实交通、法制交通、高效交通、和谐交通、廉政交通、学习型交通为主要内容的“打造新作风、建设新交通、树立新形象”的活动,我们将与其他兄弟部门共同努力,真正使交通厅党组强调的“负责、认真、务实、守纪”八个字入心入脑,并上升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行动。

纵观~年的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标准化处所建设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深化;辖区内无费车、待查漏征车、超报车的清理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对广大职工的廉政教育、依法行政教育还应加强。

~年,我们将在省局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奋勇拼搏,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和谐的交通征稽队伍,为全面开创交通征稽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年工作设想和安排

1、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密制度,严格稽查,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内业人员服务热情,优质高效;外业人员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为征稽工作提供可靠的思想和智力支持。

2、实现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的转变。从单一的抓任务向征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以外业管理为主转向内外协调,夯实内部基础工作的转变;从注重硬件管理向软硬件共同提高方面转变。工作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3、强化标准化处所建设。我们要在今年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做到省局提出的“三个结合”。重点是:内业加强源头管理,外业加强路面稽查,票证管理科学规范,财务管理精确严密,审计监督及时有效。

4、加强调研。不断研究微机征费程序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避免各种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

5、做好费源增长点的挖掘。继续做好“大吨小标”车辆的吨位恢复工作;加大漏征车的清欠力度;加强对农用车、工程车、营运的小公共汽车,以及帐外车的管理;进一步做好落籍农场、外省区车辆的清剿工作,按省局要求,加强对农垦车辆的监督检查,准确掌握车辆底数和运行规律及时纠正违规征费问题。尽量降低因车辆外流而造成的费源损失。

上一篇:高一有关于成长的作文700字下一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