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春晚农民工代表旭日阳刚以汪峰一首《春天里》感动了全中国。“农民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我们根据辖区内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XX-20xx年度农民工检查数据分析

XX-20xx年度,xx区劳动大队按照市发文件精神,组织多次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行动,并将农民工工资维权贯穿落实在日常巡查中,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权益。两年来我大队共主动巡查网格内用人单位565户,涉及劳动者xxxx人次,其中农民工3255人。下达调查询问书xxx份,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12份,督促用人单位补签、新签劳动合同xxxx份,两年来共接待咨询201起,成功调解简单劳资纠纷xxx起,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和押金共计114万元,有效地维护了辖区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主要经验做法

xx区农民工工资检查服务工作以追求服务手段多样化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转变执法理念,通过实施“四大转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了农民工工资检查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转变监管手段,夯实基础。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劳动保障工作人力少、任务重、难度大的矛盾显现出来,很多时候是疲于应付。为此,大队从完善监管手段出发,变突击应对为常态监控,利用网格化、书面审查、分类监管等手段,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日常巡察、举报专查、专项检查和劳动年检等手段,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保险缴纳、工资支付等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用人单位随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二是转变服务态度,提升水平。对接待来访咨询、投诉人员,xx区人社局注重超前思维,拓宽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劳动大队建立了“心理疏导室”,在主动做好劳资双方情绪稳定工作的同时,探索“心理疏导法”积极调解劳资纠纷。变被动受理为主动热情服务,按照相关办事流程及时处置,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投诉举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定期召开执法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研讨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对外来农民工维权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20xx年1月xx日中午,xx劳动大队接到江苏淮安来镇江某服装厂打工的女职工刘某等8人投诉,反应自己在辖区某服装厂打工,临近过年已买好车票急着回家,但工资被被老板克扣,请求劳动部门帮助维权,接到投诉后大队立即启用外乡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当即立案并及时安排上门进行调查,约谈服装厂老板袁某,教育老板要自己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双方约定,以及不及时支付工资的严重性,责令其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经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当天下午袁某就到银行取现支付了拖欠职工的工资34580元,使外乡的农民工于次日安心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1.1 就业情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86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8.12%,其中就地转移就业28.66 万人,向外输出就业69.20 万人。转移就业情况良好,并向省内转移。

1.2 年龄状况

全市转移就业的97.86 万农民工中,16 至30 岁的有24.47 万人,占25.01%;31 至40 岁的有37.59 万人,占38.41%;41 至55 岁的有25.01 万人,占25.56%;55 岁以上的有10.79 万人,占11.02%。新一代农民工已成为就业大军的主体。

1.3 文化结构

初中未毕业及以下的有16.06 万人,占16.41%;初中毕业的有53.58 万人,占54.75%;高中毕业的24.48 万人,占25.02%;大专及以上的有3.74 万人,占3.82%。文化结构比以前有大幅提高。

1.4 职业类型

从全市农民工从事的职业类型统计结果分析:建筑维修类占37.64%;机械加工类占11.21%;电子装配类占10.95%;针织缝纫类占16.87%;商贸服务类占13.96%;其他各业占9.37%。

1.5 就业形式

就地转移就业。四种形式:一是离乡不离土,本人在区、县内或市区务工,承包地由家人或亲戚耕种;二是离土不离乡,本人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承包地出租或转让他人耕种;三是离土又离乡,完全放弃承包地经营,常年在城里经商或务工;四是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耕种,随农事季节出行,亦工亦农。

向外输出就业的。一代农民工主要是通过亲帮亲、邻串邻、老带新等几种形式出去,他们是以亲情、乡情为纽带,自发组织起来,在外形成了一种相互信任、依靠的务工关系。二代农民工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组织、校企合作、劳动力市场等形式出去的,比自发组织出去的更加有序和规范,形成了向外输出—跟踪管理—维权救助一条龙服务。

1.6 新特征

新一代农民工就业的动因由单纯挣钱的“经济型”转变为幸福稳定的“生活型”,他们更倾向于在就地就近选择就业,方便照顾父母和子女。他们在选择工作岗位上更看重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等,更倾向于选择较体面、较安全、有技能提升的岗位。

2 农民工转移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沿海失业返乡农民工增多矛盾突出

由于沿海企业裁员,已有一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但矛盾突出,主要有社会保险缺失、债权债务纠纷复杂、土地承包纠纷增多等。此外,老一代农民工返乡,有的因病返乡、有的致残返乡,返乡后体弱多病,生活困难,增加了基层的养老低保工作量和维稳压力。

2.2 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自贡市一半以上农民工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仍然偏低,难以满足企业的一些中、高级技术岗位,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的实际需求。

2.3 农民工转移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部份农民工对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缺乏充分考虑和自我定位,外出务工不知干什么为好。有的颠沛流离于他乡,有的空手而归,也有少数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2.4 品牌培训补助资金标准低

近几年来,品牌培训补助资金标准低于其他部门的培训标准,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使培训的时间较短,农民工不可能系统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与当前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 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多渠道吸纳就业

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建设、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上,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归雁经济”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农民工返乡就业。

3.2 及时查处维权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继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二是日常监察突出服务和维权的双重作用,专项整治彰显监察执法的工作力度。三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工作制度。

3.3 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公经济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第三产业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商业、搬运、家政、托老、助残等社区服务业,最大可能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3.4 切实做好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

各用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切实保证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 用于职工技能培训。

3.5 围绕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一是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以村、镇的产业优势为纽带,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发展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岗位。二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优质生猪、优良畜禽、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重要的劳动力群体在新时代呈现新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其转移就业情况对该群体非常重要。本文以四川省自贡市为样本分析了农民工的总体情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转移就业,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一、201 5年以来南宁市劳动保障维权案件办理情况

2015年1-9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处理案件737件,涉及农民工等劳动者人数1.57万人,追回工资待遇15139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9.84%、58.59%、48.92%。

2015年1-9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参与处置因讨薪引发的突发群体事件228件,涉及人数1.49万人,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0.7%、106.94%。

据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案件情况的总体分析,2015年1-9月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占比高。约占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总量的70%,同比2014年64.5%略有上升,仍是劳动监察和突发事件的重点。

二是群体性案件更突出。案件总数、涉案人数、涉案金额同比往年明显增长,其中:涉案人数、涉案金额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8.59%、48.92%,群体性事件涉案人数是去年同期的2倍,超过去年全年数。

三是向常态化转变。2015年以来,因讨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再主要出现在春节前和重大节庆日,而向日常频发转变。

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持续下行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涉及建设领域的房地产业以及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建设受到影响,工程项目的工程款结算支付和结算纠纷明显增加,导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例如:2015年2月12日上午,南宁市某房地产项目发生人员爬塔吊讨薪聚集事件,该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广西A房地产公司,总承包单位为广西B建筑工程公司,从业的农民工主要为涉及土建和水电工程的广西C劳务分包公司和南宁市D劳务公司两家劳务分包单位派遣。2015年以来,该项目存在工程款拖欠问题,导致劳务公司无力支付1800多名工人的工资,涉及金额3400多万元。据了解,该房地产项目属于利用农业银行贷款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受经济结构调整、2014年国家收缩银根等影响,该公司与银行的贷款发放合作出现问题,银行方面涉房地产项目贷款额度用尽,A房地产公司因此出现资金紧张,导致项目建设推进出现困难;A房地产公司虽通过各种途径试图筹集资金,但仍未能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由此引发工人采取过激行为,形成讨薪群体事件。

(二)建设领域的违法分包、违法垫资施工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虽然建设领域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建设领域的违法分包、违法垫资施工行为,但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建设领域的违法分包、违法垫资施工行为仍是行业内承揽工程的“潜规则”。特别是201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后,南宁市有关部门虽组织开展专项政策宣传,并组织人员就建筑项目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但由于转包和违法分包具有隐秘性的特点,执法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受建筑工程项目长期以来形成的施工企业或劳务公司、包工头甚至施工队组违法分包、违法垫资影响,一旦出现工程纠纷和工程结算问题,就常常演化为讨薪群体事件。

例如:2015年1月,南宁市某小区一期工程发生项目纠纷事件。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某杂志社,该杂志社通过融资引进了南宁市E房地产投资公司作为代建单位,施工单位为广西F集团有限公司,劳务分包单位为南宁市G建筑劳务公司。代建单位E与施工单位F合同约定:住宅楼及办公楼主体框架封顶前无进度款支付,由F公司垫资(无息);住宅楼及办公楼主体全面封顶后,F公司向E公司提交已完成工程款计量支付申请报告,E公司收到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确认,并确认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工程造价的85%给F公司。但在该小区一期工程主体已封顶、双方确认工程造价,并明确E公司按约定应支付2940万元给F公司的情况下,E公司却只支付了520万元,进而导致F公司无力支付G公司的劳务费用,多次引发欠薪群体事件。

(三)农民工以聚集讨薪作为工程结算纠纷的解决方式

目前,施工单位或劳务公司对建筑行业用工管理仍然采取粗放型的方式:在工程结算的时候,施工单位和劳务公司一般只与包工头进行结算,将所有民工工资款项支付给包工头,再由包工头负责支付给工人,施工单位及劳务公司对农民工工资具体支付明细及资料既不掌握也不索取。

由于施工企业和劳务公司在日常施工劳动管理中的“一包了之”,一旦施工企业与包工头发生工程结算纠纷,包工头往往采取隐匿工资核算材料或直接给工人虚开工资欠条的方式,以“拖欠农民工工资”理由要挟施工企业与劳务公司解决。目前,此类以被欠薪为由来解决工程结算纠纷的农民工讨薪群体事件已占讨薪案件的绝大多数,如包工头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还煽动工人采取过激行为,导致矛盾激化。

(四)少数不法分子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由恶意讨薪

2015年1月,南宁市某开发区连续发生两起(某通信科技园项目和某百货仓库项目)农民工恶意讨薪事件。包工头李某、白某等18名外来农民工在建筑企业同意支付工人应得工资的情况下,无理要求企业支付超出应得工资十多倍的费用,并数次到项目部采取拉电闸等过激方式阻挠建筑企业施工。在110出警后,此群农民工还对出警民警采取谩骂侮辱的方式制造事端。

nlc202309040352

李某、白某等人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由,动辄采取上访、暴力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以违法手段讨要所谓工资,属于明显的恶意讨薪行为。

三、南宁市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为有效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南宁市通过采取系列工作措施,及时、快速、稳妥地处理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一)加强“重点监控”与“日常排查”,形成高压管控态势

依托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的劳动用工管控体系,对市区范围内新增223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同时,通过发放自查表和开展日常巡查对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企业基本信息、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等基本情况,将责任落实到网格责任人。对可能发生较大数额的工资拖欠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企业,及时发出预警,积极督促和协调企业采取措施解决;对曾经出现过欠薪行为的企业和拖欠行为多发、频发的领域、行业进行重点监控;密切关注新闻媒体和网络的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事件发酵扩大;对因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快速、稳妥处置。2015年1-9月,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日常巡查检查用人单位3.36万户,涉及劳动者38.49万人。

(二)实施“两网管理”和“统一指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依托南宁市在全区率先组建的市劳动保障维权指挥中心、各县(区)、开发区维权中心,以及“两网化”管理的基层网格投诉受理点、全部配备移动终端设备执法人员,联同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5702362”和“12333”人社综合服务热线,全市建成“统一指挥、三级联动”的维权服务网络。市指挥中心根据案件情况,统一调配各网格执法人员快速介入、迅速处理;执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报告案件进展或寻求指挥中心支持,实现劳动维权“多点受理、统一分派、分片查处”。同时,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要求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人员进行24小时备勤,全天候受理农民工欠薪维权的举报、投诉,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欠薪群体事件,为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起到保驾护航作用。2015年1-9月,市指挥中心接听来电5999人次,向各县、城区(开发区)维权中心发出维权任务114件,已回复112件,回复率98.2%。目前,南宁市劳动者“一个电话能报案、在家门口就维权”,极大地方便了劳动者维权,使违法案件的处理更加快捷。

(三)推进“部门联动”和“司法衔接”,增强讨薪追欠威力

一是通过加强建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建设领域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形成清欠工作合力,重点加强对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查处力度,一旦出现因欠薪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能够多管齐下对违法企业进行依法处理和追责,形成高压态势,督促和指导企业主动担负起用工主体的责任,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二是在2014年年底,按照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精神,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四部门联合出台《南宁市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的查处办法》,细化明确四部门在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办理时限,畅通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对接的工作渠道,形成工作合力。2015年1-9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将28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19件,形成了南宁市合力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强大声势。

四、有关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建设领域工程项目违法分包、转包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讨薪事件高发

从管理上看,建设领域施工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屡禁不止,由此引发各类工程结算纠纷不断,是当前引发南宁建设领域农民工讨薪群体事件频发的主要根源。从实践看,许多农民工讨薪群体事件的实际问题即为工程款结算纠纷,甚至出现包工头在发生纠纷后“一逃了之”的犯罪行为。建议建设主管部门等应进一步加大对建设领域工程项目违法分包、转包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遏制建设领域因违法分包、转包行为导致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加强对农民工讨薪案件的客观报道,从舆论上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

由于农民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得不深入,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农民工一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未能通过正常渠道向劳动保障维权部门投诉反映,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过激行为维权;再加上少数不良包工头为了解决项目结算纠纷等问题,鼓动农民工采取非理性行为讨薪,给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建议宣传部门协调新闻媒体在报道相关讨薪突发事件时,加强与劳动维权、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农民工维权案件进行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宣传报道;同时,加大对网络舆情的关注与及时跟进,及时抑制事件的负面影响,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

(作者简介:吴新华,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陈涛,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科长)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

某区是某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区委直属党委(工委)24个,其中,8个街道党工委,1个直属机关党工委,15个系统党委。全区共有基层党支部(总支)508个,党员8810人。

一、农村党建工作

某区现有1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38人,总户数3,890户。共有15个党支部,党员274人,其中“两委会”班子成员102人,村党支部成员51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都市村庄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和社会稳定三大任务,以创建“五个好”基层组织为目标,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都市村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了全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

我们从新形势下城区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落实了区委、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各行政村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区构筑了区委宏观指导,区委组织部重点督导,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具体实施,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各村党支部积极落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二是明确了区委书记、区农村工作局党委书记、各村党支部书记抓“三级联创”工作的三级责任人职责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村级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等各项制度,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责任、措施、工作的“四到位”,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教育,强化培训,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订了全区农村干部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学习方式上讲求多样性。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参观先进单位、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政策理论学习的形式。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我们根据任务的不同,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近几年主要以“城中村”改造和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重点内容对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大政方方针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论述,开展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和艰苦创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三是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实效性。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实际、实用”的原则,先后组织农村“两委会”干部参加了城市规划法、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立项及审批实务等各方面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专题讲座,使大家在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程。

通过以“三级联创”为切入点的一系列党建载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村各项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干部队伍整齐,关系协调;经济逐年稳步递增,15个村经济总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基层干部以优良的为民服务行动,主动为民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以“五个好”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局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局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作风集中整顿、“论团结”、“论勤政”、“论廉政”和“创佳争先评差”等学习教育和研讨活动,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局党委组织优势。一是健全完善包村制度。重新制定了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成立了驻村督导组,对“两委会”矛盾突出的村先后进行了两次集中整建,较好地扭转了后进村的面貌。二是培养典型,抓点带面。在北沙坡村和南关村开展“三级联创”试点工作,帮助该村先后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17项制度。同时,召开全区农村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区村级各项事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创新制度,扩大民主,积极探索都市农村党建工作新途径

一是切实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着眼于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我筑工地,据统计,我区目前现有施工工地54个,外来农民工5千余人。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动,有助于农民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寻找并发挥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我区精神文明办公室通过指导全区各

街道建立文明市民总校和社区文明市民分校开展教育活动把农民工纳入文明市民教育范畴,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今年6月中旬,我区长乐坊街道办事处邀请市委讲师团

对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文明、道德、遵法讲座,发放《文明市民教育读本》3000余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文明市民学校组织的360余次各类讲座、授课中,参与活动的建筑工地农民工达1000余人次。

2、关心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长期以来,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艺演出、纳凉晚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教育农民工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区柏树林、长乐坊街道党工委通过为骡马市等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举办了“夏日电影专场”、“走近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情献给农民工”等文艺晚会,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政策宣传和教育管理工作。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驻地单位、农民工代表同台演出,同唱革命歌曲,不仅教育了农民工,而且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

三、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基层组织建设在我区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城市劳务市场中建立党组织尚属空白。目前,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托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等组织载体进行,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权益保障无法实现专门化和集中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仅限于“搭车”之列,这就影响了社会及用工单位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党员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或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专门负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应是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中党员数量极少,而且比较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原因,加之许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用工单位负责人功利观念较强,主观上不愿意成立党组织,给在这一群体中建立党组织设置了重重障碍。

2、农民工党员身份无法确认和证明,存在着农民工不愿暴露身份问题。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党组织在这一群体中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治舆论宣传和社会氛围,从而使农民工群体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农民工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思想意识淡薄,政治上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恶性循环。二是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来看,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挣钱,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根本顾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和政治上的进步。三是受现行党员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如何证明农民工党员的身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

3、许多农民工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员权利与义务无法履行,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人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另一方面是流动党员的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党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力,无法正常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输出地党组织由于距离远,对流出的党员疏于管理,输入地党组织怕增加负担,不愿意接收,致使许多农民工党员处于游离状态,作用难以发挥。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基层党组织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宣传力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农民工所在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要经常深入这一群体,与其沟通交流,促膝谈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其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促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法。针对农民工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中组部明确农民工输入地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建立农民工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与农民工所在企业或社区党支部的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有关农民工及党员的有关情况,确保农民工党员全部接转组织关系,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从而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改革创新党员身份认定的方法与手段。农民工党员身份的不确认,很难使他们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确认农民工党员身份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由农民工输出地党组织签发的《党员证》。《党员证》作用在于:一是方便党组织认定党员身份;二是方便党员凭此证在工作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建议中组部在全国尽快建立并实行《党员证》制度,使农民工党员凭《党员证》接受工作所在地党组织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从而形成“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3、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支持力度。鉴于目前各地对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含糊,工作任务难以落实,社会氛围不浓厚等现状,建议中组部在调查研究,摸清状况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有关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加强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的双向联系,解决部分党员不愿意暴露身份和找不到党组织的问题,进一步明晰这项工作承载主体、输出与输入地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以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左右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

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报告 篇5

一、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挂帅确保行动顺利开展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专项行动开展。乡综治维稳办、社保办、财政所、信访办,各村党支部密切配合,确保打击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二、提高认识,做好企业拉网式排查整治工作

自1月5日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对辖区内茶业公司、颐养中心、果蔬基地、公司、村飞机场建设工程、新村建设等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排查出3家企业共拖欠151名农民工工资共计48万元。其中村园招商引资项目拖欠52名农民工工资11万元;新村建设项目拖欠32名农民工工资21万元;茶业公司拖欠63名农民工工资16万元。由于涉及工人众多、金额巨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立即采取措施,制定方案,要求这三家责任单位在期限内自筹资金,在年前完成拖欠工资支付。并督促各企业务必建立健全“四项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

三、周密布置,上下联动做好农民工稳控工作

对拖欠工资的企业明确稳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采集催讨工资的农民工动态并及时上报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积极采取稳控措施,尽量将涉稳人员稳控在村一级。乡信访办、综治维稳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有不稳定因素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6

班级:姓名:学号:

上个学期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次课外作业,在暑假进行一次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的调查”这个主题,而这次实践调查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广东东莞沙田镇一家大型出口玩具厂,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工业化程度高,大小工厂众多,聚集了大量的农民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同时,我本人也在这里进行暑期工活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为期一个半月。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就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特有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农民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解决他们的问题有助于社会更好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该工业镇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农民工仍然面临着工资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一、沙田镇农民工进城务工基本情况

1、多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与克扣问题。如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薪预留金的规定》,要求建筑中标的工程项目,首先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按工程造价中工资总额的20%收取农民工工薪预留金,如果建设单位或建筑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则直接从预留金中支付。

2、农民工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为帮助农民工提高维权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全县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民工务工前法律培训,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借助新闻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如民田镇政府不但组织当地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还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待遇普遍偏低。多数农民工的工作单位没有提供加班补贴、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另外,单位为农民工购买保险的比重较低。根据去年的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100名不同职业的农民工中,仅有13.2%的农民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其中有8.2%的农民工是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仅有14.3%的农民工购买了医疗保险,其中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的仅占

7.3%;仅有5.5%的农民工购买了失业保险,其中由单位或单位出资一部分购买的仅占4.4%。

2、农民工工资克扣、拖欠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政府部门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据调查,很多在建筑工地当苦工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老板在春节前

会先押工人几个月的工作,春节后才把上年的工资结清,据了解,多数农民工工资历来是1个月压1个月发放的。全市给个体打工的农民工中,有60%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克扣或拖欠过工资现象。

3、依然存在农民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现象。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用人单位农民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或签定了损害自己利益的合同。我调查的30名农民工中有20%的人员没有和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其中6%的人竟不知道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4、部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是已婚的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多数农民工把孩子放在乡下由双方父母或妻子监护,但由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都落在乡下父母或妻子身上,造成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精力严重不足。对于跟着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也由于城市高昂的择校费被挡在校门之外。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子女学习成绩较差者居多,还有个别孩子十四五岁就辍学在家。

5、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主要渠道是靠定居在本地的亲属、朋友和同样是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通过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和家乡政府组织等途径找工作的农民工很少。据调查,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找工作的原因是存在乱收费现象,有些甚至交了钱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制定科学的转移规划,使增加农民收入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引导和管理,做好跟踪服务,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运用好劳动力资源,有效地统筹社会和谐发展。

2、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和各种形式对农民工进行法律培训,让他们自觉的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生活和劳动。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避免误入歧途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加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要充分发挥本地职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素质。

4、提高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全面搜集和及时反馈各地务工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劳务信息,使农民“外流”由自发松散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促进劳动力资源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综上所述,农民工进城务工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仍然要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同时这更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捷径,也是我们建设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也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保证。还是以我们家乡为例,这些年,我们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外打工的那些人基本上都盖上了楼房,现在在村子里面已经鲜见瓦房了。生活上的改观更是显而易见,吃、喝、穿、都比以前上档次了。以前上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现在人们隔三岔五的就上街消遣。所以我们更应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次的实践活动收获很多,在整个活动调查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同时整个过程虽然是艰辛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多实践,关心的身边的人或事。之所以说这次活动是格外有意义的是: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不容易,我会好好努力学习,让父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刚察县农民专业组织情况报告 篇7

1 发展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统计, 到2008年底, 全县共有14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其中专业协会9个, 协会成员总数646人, 专业合作社5个, 合作社成员总数125人。已登记注册14个, 成员总数771人, 占全县总人数2.8%, 带动农户5042户, 占总户数的86.87%。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层次不断提高, 行业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牧户数量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程序日益规范, 知名度不断提高。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连接农牧民和企业、市场, 开展合作与服务, 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 生产资料由合作组织统一购买, 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 减少了交易费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受到了农民的真诚欢迎。

(2) 推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农民自愿组织起来, 通过规模经营, 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大生产,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3) 提高了农牧民和农牧业组织化程度,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农牧民组织起来, 提升了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 解决了日益突出的高度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 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4) 提高了农牧民素质, 培养了新型农牧民。农牧户成员通过共同制定和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了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养成了农民的集体观念, 同时学到了技术, 提高了农民素质。

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 推动了基层民主管理。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成员互相之间的合作和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 锻炼和提高了农牧户成员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 推动了基层民主管理。

(5) 扩大就业领域,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不仅扩大了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市场营销业等产业, 而且推动了邮电通信、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通过“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实施, 农牧民掌握了一定的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 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 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开辟了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这些有利条件为协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发展中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 刚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 经济实力、经营规模、覆盖面积、管理水平、加工能力、运输手段、交易方式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 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近几年,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参与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深受农牧民朋友欢迎, 其发展势头很好, 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短, 资金不充足, 基础设备薄弱, 配套设施不完善。

(2) 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 专业合作组织间缺乏有效的联合, 和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

(3) 管理制度不规范, 经营管理水平低。

(4) 自身综合实力不强, 整体水平不高, 发展规模小, 带动能力弱。

(5) 农户自身的合作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对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6) 产业范围狭窄, 服务领域局限。

4 今后发展思路

农牧民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 有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的愿望, 但是,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正确引导才是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旬邑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 篇8

关键词: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3—03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旬邑县是咸阳市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和焦点都在农村。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查找农民增收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探索农村增收的新思路。近期我们深入全县部分乡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调查、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农民的收入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8.47万,其中农业人口20.38万人,耕地面积41万亩,粮食年平均产量10万吨,2010年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比2000年的1324元增长229.9%(年均增幅12.7%),比2005年的1737元增长151.5%(年均递增20.3%),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净增额多出2218元,年均递增速度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是旬邑县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之一。

苹果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止2010年底,全县苹果实际栽植面积50万亩,年产苹果50.5万吨,产值13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3200元,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苹果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

畜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在“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全县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21.6万头,羊存栏9.8万只,大家畜存栏4.3万头,家禽存栏4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4.6%、14.5%、3%、4.5%和8.9%。各类畜产品产量为:肉类总产1.6万吨,猪牛羊肉1.53万吨,奶类产量7623吨,禽蛋产量540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3.7%、28%、1.7%、8.9%。全县畜牧业产值4.4亿元元,占农业总产值18.9%。

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各地劳务市场的发展完善,农民自发进城务工从事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全县上下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帮助群众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出台了补贴交通费、培训费和岗前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多人,常年稳定在外务工人员达到5万人,劳务输出给农民直接创经济效益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386元增加到近1000元,劳务收入在当前群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以粮食为主的其它产业稳步发展。全县2010年粮食面积34.4万亩,总产11.7万吨,其中地膜玉米17.8万亩,全县粮食人均占有412公斤;烤烟种植面积2万亩,产值3874万元等,发展稳定。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已发展到31个,产业覆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花卉、手工艺品、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物流等多个类型,涉及到的6.3万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200元以上。马栏洋芋、底庙大葱、清塬土鸡蛋、小宁奶牛、富村剪纸等已成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

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增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民收入增长。从“多予”看,一是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倾斜力度加大,社会反哺能力增强。2005年全县支农资金3440万元,2010年则迅速增加到16047万元;二是开始实施了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种子补贴、地膜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转移收入。三是各级政府的农村信贷、贴息、扶贫、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支农力度也逐步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加强。2005年按照省市安排,开始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年300元/人给予救助,保障人数从2007年3413人增加至2010年的21960人。

从“少取”看,主要的政策是税费逐年减少。2003年全县特产税2022万元,人均81.8元,2004年降到336万,人均13.6元,从2005年起全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特产税,实现了零税负。同时从2002年开始的税费改革后,基本上取消了集体提留和摊派,仅这一项减轻农民负担每年人均65.72元。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旬邑县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来抓,先后引进了通达果汁、旬邑“水氏”乳业等24家知名企业,建成冷藏库18个,总储量达11万吨,纸箱厂2个,发泡网厂5个,套袋厂8个。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等形式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通过订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等形式收购、加工农产品,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旬邑县农民收入连续十年来呈线性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2.4%。但实事求是地讲,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市、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旬邑县人均纯收入4368元,低于全市平均收入水平688元,低于全国水平1551元。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阻碍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旬邑县已初步形成了“稳粮、优果、扩畜、强劳务”四大主导产业,但是大部分农业生产处于初级生产阶段,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一是加工不足。目前,高档次、深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发展缓慢,造成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对农民稳定生产和稳步增收极为不利。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农民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习惯的影响,当前难以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各类专业组织发展不充分,难以形成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如畜牧养殖多为“一家一户”的家庭模式,规模非常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加之以散养方式为主,增收潜力未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少,即便仅有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使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想当然做出相关的经营决定,导致经常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增收。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县耕地少且水利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服务跟不上,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少,农产品价格低,生产成本大,经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有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旬邑县苹果面积已达到50万亩,而通过认证的绿色基地面积只有20万亩,有机苹果面积仅有不足10000亩。

nlc202309011515

(二)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旬邑属旱作农业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县份,冰雹、霜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周期性发生趋势,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发展受自然制约严重,加之政策性农业保险滞后,部分高效农业发展受阻,一些成熟果实收获受损,很难保障农业稳定增收,农民持续增收。如近年来,全县连续五年遭受冰雹灾害,经济损失严重,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由于市场预测防范能力弱,容易使农业及农村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子的加快,许多农民主攻“非粮”产业,但因市场和信息等各种因素影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少数农户损失严重,甚至负债经营。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

农资的涨价,冲抵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利润,虽然受国家保护价收购政策的牵制,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而且涨幅过速。据对农民家庭抽样调查,2010年,农民购买化肥价格比上年上涨了26.6%,农用薄膜价格上涨了24.2%,当年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支出比上年增长25.3%,高于家庭经营收入和纯收入增速,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农产品生产的利润增长空间受到影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民增收质量

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其中文盲占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到2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劳动者文化程度与其收入水平呈正比,由于接受教育层次低,造成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致富能力有限,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的困难较大,对生态循环农业、节本增效农业等所知甚少,加大了高科技含量农业生产项目的推广难度,无法形成现实的经济效益。

(五)劳务输出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民非农性收入的增加

一是由于劳动力务工技能培训跟不上,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形成不了能占有市场的劳务品牌,外出务工的人员大多数属于体力型劳动力,“吃身体、吃青春”,工资性收入低。据调查,全县农民工80%从事脏、累、苦的建筑、搬运、维修、建材生产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平均月收入在9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由于城镇化进程较慢,农村二三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空间狭小,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三是劳务输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力日渐明显。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大量劳力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技术力量缺乏和部分耕地撂荒,劳务输出与农业主导产业之间“一头重、一头轻、一头热、一头凉”的问题普遍存在。

(六)农村土地制度呆板,束缚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土地制度是农村根本的经济制度,但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土地的集中。由于我国目前在相关的土地法律上缺少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的具体规定,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集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土地问题成为制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因素,基层反映,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中,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经常为个别农户的不配合而导致土地调整困难,规模化经营无法实施;在种植小区和新村建设中,个别群众常以土地联产承包到户“长久不变”而处处阻挠,土地置换困难,矛盾凸现,影响生产发展。

三、对策建议

旬邑县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旬邑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充裕,产业调整空间大,加之优越的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挖掘农村潜力,扩大劳务输出,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继续做大“果业”文章,实现苹果产业化。果业生产要以建设绿色苹果出口基地和加工专用基地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继续扩大栽植面积,推广新近技术,提高作务水平的同时,重点发展有机苹果、艺术苹果、礼品苹果,提高苹果产业的综合产出效益,把果业建成全县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产业。同时在原有果汁厂、果蔬脆片加工厂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再引资、再开发,引进专业性的苹果加工、销售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苹果附加值,使苹果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

二要下势做长“畜牧短腿”,实现畜牧规模化。目前旬邑县畜牧产业发展可以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数量少、专业技术人员缺、养殖风险大、年产值低、发展尚处于不规范发展层次,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实现很好的转化。实现畜牧业“短腿”变“长腿”,要以养殖专业村为重点,以小区建设为依托,以良种扩繁为主攻方向,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要求,突出发展高产优质奶畜、肉牛羊和猪鸡等,大幅提高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三要稳定以地膜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面积。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粮食生产单产20%以上,保证全县人均占有粮食在426公斤以上。坚持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烤烟、中药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出面引导,倾斜项目资金,放手农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成一批特色种养专业林,使马栏洋芋、清塬土鸡蛋、底庙烤烟、大葱、富村剪纸、店子河西甜瓜等成为知名品牌,带动群众收入快速增长。

四要发展壮大朝阳产业,实现旅游带动大增收。随着马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唐家民居、石门山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武银高速彬旬引线建设和咸旬高速、西平铁路彬长矿区集运线的规划,旬邑的旅游前景更加广阔。要不断壮大发展红色旅游、田园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包装推介旬邑苹果、洋芋、剪纸、刺绣等地方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果、购农产品,形成旅游、销售一体化,增加群众收入。

五要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农民增收。大龙头企业承担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增收的任务,龙头企业办的好不好,关系到大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要按照“突出重点、多元投入、择优扶强、管理创新”的思路,在巩固提高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采取引企、引资等多种方式,创办一批有规模、有档次的新型龙头企业,开发水果饮料、果酒、果醋、果酱、液态奶、冷却肉等一系列产品,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合同、契约和订单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

nlc202309011515

(二)挖掘农村内在潜力,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保护、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个体经济,在税收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做到“在政策上放宽、经营上放开、管理上放活”。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盘活小城镇和乡村的非农建设用地,废弃的宅基地复垦置换等办法解决他们的用地问题,允许和鼓励干部带薪创业,以干部创业带动全民创业。要充分利用旬邑资源优势,建设高规模的专业型市场,形成商贸集约经营优势,走专业化道路,增加一批在经商、贩运、种养、服务等方面的个体私营户,让更多农民从中获利。

二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要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制度创新和体制机构改革、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等诸方面落实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要加快县城发展。要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带动功能。 二要建设中心镇区。以建设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提高农村人口居住集中化程度,带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系。要加快集市专业市场建设和中心镇农贸市场建设,抓好镇区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四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放开户口迁移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镇建房、开店、办厂、务工经商,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额。五要改变重城轻乡的投入机制,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探索以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为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农村能人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向组织化、规范化迈进。鼓励农民按照“自愿、互惠、自主、灵活”的原则,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广泛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从而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

四要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土地流转就是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具体操作中,大胆探索将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作股,设置土地承包经营权股,发展以村组为单位的农业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实行规模化经营,股东按其所占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总股数参与收益分配。也可以以置换、租赁等形式规范流转,这样一方面便于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部分农民脱离土地,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做好农村外部文章,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就地转移劳动力。要引导劳动力就地转移,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在城镇建设、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水保治理等用工量较大的工程中有计划的安排当地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二要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扩大输出规模,实现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的目的。要积极主动与劳务输出地对接,做到按需输出、上门服务。发展规范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三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劳动力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培育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全力打响旬邑木工、缝纫、建筑等劳务品牌,实现务工形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四要建设劳务基地。要通过政府运作,加强与省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经常性联系和沟通,与主要输出地建立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和劳务输出联系点,建立一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保证每年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6万人以上。同时要建立健全各级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形成运转高效的劳务创收服务网络。

五要整合培训资源。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教育部门“人人技能工程”、农业部门“阳光工程”、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劳动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全县的农民培训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其它部门协助配合,整合扶贫、农业、科技、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资金,实施有计划。分批次的集中培训。

(四)建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创造外部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完善农业信贷政策。按照“当地存款的60%用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全面推行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信用担保,加强依法收贷,改善农村贷款环境,完善小额信贷政策,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周期。

二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逐步构建政府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民积极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力争尽早摘掉全国贫困县帽子。

三要推行农村政策性保险。抓好奶牛、苹果产业保险,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与保险,探索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步伐,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四要加大财政投入。坚持做到县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营性收入增长幅度,县上每年列支一定额度信贷贴息,用于支持四大主导产业及农民增收工程,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工作。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五要控制农资价格。必须大力支持农资生产企业,坚决打击囤积惜售、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等扰乱农资市场的行为,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有效控制农资价格。

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越来越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不可缺少的重要群体和建设力量。但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先天的弱势地位,其劳动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在用人单位特别是雇主用人行为不规范和追求超额利润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我市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市,农村富裕劳动力充裕,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人数较多;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成了一个数量庞大、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而无需多少知识和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便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要场所。今年以来,我市近百起举报投诉案件中,铸钢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和建筑企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占了近六成,由此引发的上访和集体上访不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进程,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已成了刻不容缓、影响全局的问题。

一、农民工工资发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生产经营行业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比较突出

农民工工资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工在辛勤工作之后,不能保证按时、足额地拿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除了拖欠工资报酬以外,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一些企业每月扣留员工20%~30%的工资作为“风险抵押金”,要求工作满几年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全部扣除。实际上多数农民工都拿不到“抵押金”,企业主会想一切办法迫使他们“主动”提前离厂。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其加班工资不但不能真正按加班工资计算,而且其工资也常常不能正常足额领取。

(二)在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当前,建筑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之一,广大农民工进入建筑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由于建筑领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拖欠工程款以及劳务用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当前一些地区建筑业企业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常发生劳务用工层层转包,发包给一些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农民工工资由班组长代替农民工领取工资,这些都造成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根源。

二、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我们目前已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对生产经营行业建立了月工资制度

为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能够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我们劳动保障局要求生产经营行业必需建立月工资制度。首先用人单位按照工资支付周期,为农民工编制工资支付表,并让农民工按照工资表上的项目领取工资。工资支付表应当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农民工姓名、支付时间以及支付项目和金额、应发金额、扣除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等内容,除此之外,加班工资金额也要在工资表中明确体现。与工资支付表相对应,用人单位还必须建立与农民工双向的上岗考勤制度,以免可能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建立用工工资档案制度,以书面形式记录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对伪造、变造、隐匿、销毁农民工出勤记录和工资支付表的,劳动监察大队将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从而确保了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

(二)对建筑行业建立了欠薪保障金制度,推行了《农民工计酬手册》制度

为减少和避免建筑行业发生拖欠、克扣工资行为,我们劳动保障局会同建设局、建工局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兴化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业企业的监管,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劳务分包行为和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建筑企业在工程报建时,一律按工程造价5%标准,作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银行专户,由我们劳动保障局监督,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每个建筑企业在申请开发、建设工程项目时,都得凭借我们劳动保障局已存保障金证明资料,才能到其他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建设单位在申请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时,也得出具市劳动保障局、建设局核实认定施工企业已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方可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今年1至9月份,我市累计征收建筑企业欠薪保证金708.6695万元,有效地制约了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今年今年7月份,针对农民工讨薪过程中举证难的问题,我们和建设局、总工会联合推行了省建设厅监制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计酬手册》制度,发放到每位建筑民工手中。该《手册》记载有劳动关系、民工出勤、劳动报酬、工资兑付、劳动培训等情况,既可以作为民工维权时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发放的有效凭证,也可以作为行政检查、信访投诉、劳动仲裁的依据。

(三)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

为规范各类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更大程度地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期间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对于建筑领域用工行为,我们要求所有建筑企业开工时必须同农民工签订专用劳动合同,并将农民工花名册报送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备案;编制农民工工资表,按月上报劳动保障部门,逾期未报送者,视为“拖欠”,予以处罚。同时,禁止将建筑工程发包给无用工资格的个人、组织及“包工头”,凡因无用工资格的个人、组织及“包工头”承包建筑工程造成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由上一级具有用工资格的发包方承担连带责任。对于生产经营类企业,通过认真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和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1至9月份,我市共为500多名农民工追回工资近300万元。

三、解决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定期分组深入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把建筑企业、服务业、制造业、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对存在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以及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的企业,不但要加大处罚力度在经济上进行制裁,还要通过媒体依法向社会曝光。同时,进一步畅通举报和投诉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随时受理农民工的投诉和举报。

(二)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通过在闹市街头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到建筑工地、企业和社区进行法制讲座,在人力资源市场对求职者发放维权手册、对用人单位发放用工须知,结合日常监察工作对企业业主和农民工进行面对面地宣传讲解等方法和途径,将劳动监察的关口前移,不断提高求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增强用人单位守法经营、依法用工的观念,努力实现事前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三)加强协作,合力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上一篇:江苏高考阅卷分析语文下一篇:广东省高考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