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地理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共9篇)
为了进一步搞好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按照学校和年级部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高三地理备课组制订了学年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复习目标
主要目标: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图文转换,提取信息;注重整合,突出人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具体目标: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内化,把握教材知识主干,形成双基的系统化、网络化。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地图的能力。
3.训练答题的规范化、高效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重视纠错,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使知识活化。4.加强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5.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复习思路及进度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1.复习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梢,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复习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必须是精讲精练,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同时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难度较小但不易住抓住重点,要求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复习时间安排:2017年8月-----2018年3月底(高三第一学期及寒假补课期间完成)
(二)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复习要求
二轮复习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2.时间安排
4月至5月5日共五周30课时(五周,每周六课时)。
(三)5月6日至高考期间
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投入高考。
1.复习要求
在第三轮复习时,查缺补漏、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建立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心理调整。2.时间安排:5月---6月3日
(以上时间安排未除去节日、校庆活动时间,计划与实际有出入)
四、备考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讲评课,要紧紧的抓住典型的题目讲评,凡是出错率高的题目必须要讲,必须再练习。讲解时要注意从学生出错的根源上剖析透彻,彻底根治。要做到:重点评讲、纠错讲评和辩论式讲评相结合,或者让学生讲题,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2、练到位,学生做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精选习题,注重综合。复习中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变式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训练答题规范,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确解题思路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为此:(1)建立学生疑难点档案,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精选针对性习题,用小型综合题训练能力,对学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实效性。(2)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是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重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作业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补到位,步步为营;落实满分卷制度,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拓展训练。
5、画到位,坚持画好两幅图(中国。世界轮廓图),坚持看图,练好地理学习的基本功。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二)、克服六种不良倾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2)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3)克服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4)克服高原现象。在复习中“模考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5)克服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
(6)克服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杜绝对答案式的讲评。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
五、备考复习中还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1)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2)复习活动包括:
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一、对《考试大纲》不重视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然而在备考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重视《考试大纲》, 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考试大纲》在最后复习阶段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梳理知识, 查漏补缺;可对照《考试大纲》上所列出的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 逐条过目, 回忆梳理一下脑海里对每个知识点已有的印象;二是整合考点, 构建网络;针对《考试大纲》将其中所列各大模块繁杂的、具体的知识内容, 寻找主线, 将它们整合到一起。以上两点, 一个相当于“分析”, 一个相当于“综合”, 这样可使繁杂的知识形成体系, 在体系中对各个知识点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
二、过分强调“多做题”
随着高考复习的深入, 常出现学生埋头做试卷, 老师拼命讲评, 题做得越多, 越做越偏, 越做越难, 知识不等于能力,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后, 还必须通过训练将其上升为能力, 所以复习考试理应做到一定数量的习题, 但是不能沉溺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近年来, 高考试题形式更加灵活, 变化快, 这其实已向“题海战术”发出了挑战。正确的做法应该精选, 精练试题, 善于归纳, 总结和反思, 并提高答题技巧,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另外, 做题不能只停留在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上, 还要注意对错题的自我总结:为什么做错, 是方法不当, 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佳, 或是解题思路不对, 如果发现问题严重, 就应将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在进行复习, 查漏补缺。
三、“讲评课”流于形式
讲评课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仅可以查漏补缺, 还应对考点的知识内容加以深化, 引导学生多角度, 多层次思考, 与学生交流解题技巧、方法、培养并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 提高应试能力, 然而, 现实是我们的不少老师忽略了讲评课的深层次目的和意义。简单认为讲评课就是讲评试题、纠正错误, 从而使得讲评课停留在文字表面, 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讲评课可按照“考情分析——自我纠错——典题剖析——补偿提高”四环节进行。在讲评过程中, 要做到有针对性、准确性、系统性、启发性、拓展性和时效性。积极高效的讲评有利于学生学习薄弱环节的解决,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讲评课应该是高水平的综合复习课。
四、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直以来, 地理课堂的教学和复习中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区, 就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学生如此, 老师更是如此。有些老师或是本着想给学生传授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 或是本着让学生见识所有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习题, 不遗余力, 收集资料, 讲练结合, 殊不知, 这样只会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学生摸不着头脑, 还有不少的老师在讲课时, 或是少有对基本问题、必要规律和基本解法的总结, 或是过多地归纳一些不必要的规律和方法, 一节课下来, 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从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看, 灵活性、新颖性越来越强, 但万变不离其中, 对地理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却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面,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高考试卷中, 基本的常规题大多可占整份试卷的80%, 并且所谓的难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最基本的知识点上。事实上, 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 主要的任务应该是进行一个知识的回归, 而不是把问题复杂化, 过深地挖掘难题。
五、猜题风盛行
猜题主要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容易走入的误区, 由于投机取巧的心理, 不少教师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猜题, 一些考生和家长也常常四处探听消息, 市面上也出现不少高考押题卷之类的资料, 让师生和家长满存侥幸心理,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家都知道, 想要猜中题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如果一味靠猜题的方法, 而放松了对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这样应对高考是很危险的, 所以, 到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 老师和考生都不要寄希望于猜题, 而应回归教科书, 重视知识的全面掌握, 脚踏实地对各个考点进行系统复习, 构建以能力为首位的复习模式, 这才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复习;备课;培养;辅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74-01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大家对高考题难不难的回答莫衷一是也就不足为怪了。年复一年均是如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题稳中有变,但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有备无患考题对他来说永远不难;准备不足,面对考题只能说“难”、“一般性”,或是“说不清”,所以制定本策略。
一、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
(一)紧扣教材,注重“双基”。
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
(二)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功夫。
建立以单元或专题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三)立足能力培养,将其落到实处。
重点要抓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因为读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培养。
我们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每类题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五)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己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知识推理相似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六)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培养。
在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能力的培养,以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二、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改变复习模式。
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将陈旧的复习模式:“罗列知识点→课堂小结→基础训练→总结反馈”逐步转化为“明确学习目标→ 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探究学习→师生共同小结”的复习模式。
(二)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是每节课的核心,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力,教师都应在此狠下功夫。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强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教师的讲解要讲联系,讲本质,概括提炼出规律。重提练、归纳、点拨,加强对方法和能力的指导。使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三、宏观把握,细微入手、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一)备课时写好备课笔记。
每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包含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问题情境、能力的目标要求。知识能力的训练步骤、方法手段、练习检测的内容和作业等。
(二)备课时应考虑内容的前后联系。
高中与初中、中国与世界、地球地图与其它知识的联系,高考题主要是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一轮复习就要联系。
(三)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准确把握训练起点和训练高度。
四、加强习题设计和讲评针对性,优化能力训练全过程
(一)关于练习的侧重点。
训练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
(二)关于练习的设计。
练习要注意典型性的针对性,一要有利于对升学有望学生的训练。二要能带动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对比,既便于巩固知识,又便于多种思维的培养;三要在风格上与高考试题相吻合。练习要设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定时练习三种形式。
(三)关于练习的批改。
及時批改,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典型错题记录,以便总结矫正。
五、研究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潜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课,学会分析题目和学会做题,学会总结。听课时,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老师对题目的分析方法及解题的思路。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勤于动笔,主动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的"题海"中真正自由地邀游;要养成对典型例题进行反思的习惯。
六、抓好落实,克服遗忘
在复习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及时复习。
在课堂上复习某知识点后及时跟踪练习,每节课留下后5分钟让学生回忆当堂学习的要点,作巩固练习。
(二)晚自习让学生先回忆当天或前面学习的内容,再完成深化课堂知识的习题。
(三)要教育学生能向失误学习。
即要学生不断总结学习过程中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失误,从对错误的分析矫正过程中,弄清概念、规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
(四)要让学生对优秀试题、优秀解法随时整理记录。
七、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集体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辅导和解题技巧的辅导。情绪辅导:引导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但在解答一道道题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解题技巧的辅导:(1)教育学生解题认真检查有没有拿全试卷,然后认真阅读试卷要求,以防答题不符合试卷的要求;(2)先易后难;(3)选择题不留空白,填空题尽量不留空白;(4)答完题后反复检查,不到时间不交卷。
个别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进行的,主要包括成绩较好的尖子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说谁超常发挥,谁发挥失常,其实就是心理问题。
高三年级组
为了使本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不断总结近几年高三备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动高三备考工作有序进行,特拟定本计划。
一、奋斗目标
1、尖子生培养有新的突破。
2、一本、二本目标完成有重大突破。
3、三本上线人数完成局、校下达指标。
二、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精密谋划,增强决策科学性
1、明确学科备考目标,注重业务提高。
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不断研究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方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总结阶段备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备考水平、提高教学效益。及时表彰备考过程中做得好的集体和个人,体现教师在备考过程中的集体与个人价值,确立教师在备考中的服务意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新精神,充分提高备考效率。本学期,年级计划在开学之初(确定高考的各项指标)和期中考试之后(前期目标落实情况)分别进行两次高三复习研讨活动;下学期,两次大考后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届时,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导对我们的研讨活动进行指导。
2、明确高三特殊形势,加强综合科合作。
针对高考方案,成立文综和理综备课组,备课组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积极收集整合高考新信息,研究综合科备考策略和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点,制定综合科备考计划,确保综合科成为我校2014高考新的增长点。
3、周密安排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工作。精心设计安排好每一阶段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三,班级之间密切合作。
班级是一个年级的基本构成,年级的优秀需要班级的优秀来实现。我们需要部分极其优秀的班级产生,我们更需要全部班级都成为优秀的集体。班级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3、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实施教师承包责任制。
高三年级组将继续积极推进教师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全体任课教师在高三学习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1)每位任课教师至少要确定10名学生作为帮教对象,详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并且作好记录。
(2)每个月任课教师至少要与帮教对象个别谈话一次,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法上的指导,加强心理疏导,倾注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班主任老师在教师承包责任制推行过程中,应发挥核心作用并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科学管理,实现过程最优化
1、加强教学常规全程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每课时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心确定教学内容,精心编选例题和练习题,严把作业量关。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教师辅导要落实到位。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一定要落实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针对高考要求,确定重点内容,控制适当难度,讨论重点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安排试题组编。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集体备课合作交流,做到既分工又协作,讲求办公效率,要精选资料,安排专人收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倾向性错误,各任课教师要下功夫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广泛收集高考信息,整理并使用好,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备课组订出学期、每个月、乃至每周的详细活动计划,具体措施。每次活动有详细记录,明确解决哪些问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怎么办等。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习惯;小问题赶快解决的习惯;每天、每周、每月复习整理知识的习惯;与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和交流的习惯,充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6、强化年级组的管理
(1)实行年级组值日制度,值日职责:
a、检查早晚自习学生考勤情况,对迟到学生及时教育登记,迟到和缺席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b、督促学生按时进班、午休、晚睡,对未按时回宿舍、晚睡的学生认真进行登记。
c、检查静校、晚寝宿舍纪律,对违反宿舍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将检查情况认真进行登记并时反馈给班主任。(2)严抓几项纪律:
一是男女生之间的不正常交往。科任教师协同班主任进行摸底,发现男女生之间不正常交往的情况,耐心进行教育,必要时通知家长。
二是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使用手机,一方面要求将手机带到学校的学生,星期天晚上按时交给班主任;另一方面,年级组织教师不定期到教室、宿舍进行检查,发现学生不按时交手机者给于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三是对无心学习、不按时交作业、上课睡觉的学生反复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必要时上报学校政教处进行处分或请家长带回家反思。
7、强化班主任管理。
(1)坚持常规管理“七到位”:
早、晚自习管理到位;班级日常工作的督促到位;中午上课前到位;班会课的组织到位;学生作业交送情况的了解、督促到位;课堂纪律及课间秩序的巡视到位;分层辅导的情况了解和督促到位。
(2)坚持班级思想作风建设及学风考风建设不放松。
(3)坚持家校联系,充分了解、交流学生情况。
(4)坚持个别指导、教育和心理调适(每天坚持和学生个别谈心;每次月考后一周内与所有学生个别谈话一次)。
(5)坚持搞好每次月考成绩的分析、比较及下次月考的动员。
(6)坚持经常性地与任课老师交流,加强学科间的协调。
尖子生要在扎实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难度,加快进度,扩充容量。擦边生则把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适当降低难度,重点热点反复讲练,全面挖掘潜力,逐个指导推进。具体安排如下:
(1)优秀生提升
对象:由班主任确定培养对象,统筹负责,分析学生的弱势科目,再将尖子生分配到具体的老师,实行导师责任制,责任到人,抓好落实,对学生实行跟踪,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
(2)擦边生培养
由年级确定擦边生培养名单,班主任根据名单分配到具体的任课老师,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多鼓励,多进行学法辅导,并进行心理辅导,帮一把,争取上一台阶。
(3)后进生转化
要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他们的工作有利于整个年级的稳定,因此高三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并抓好此项工作,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就等于培养一个优秀生”的观点。要根据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坚持正面教育,从心灵上感化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
(4)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切实搞好各类学生的协调会
①班级各学科间定期不定期召开协调会,分析了解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②不定期的经常性的碰头沟通;协调时要把重点放在目标学生身上,任课教师对目标学生要做到六个多一点:即备课时多考虑一点,授课时多注意一点,安排习题时多为目标学生设计一点,批改作业时细致一点,课外辅导时对目标学生多照顾一点,课外谈心多找目标学生谈一点。
③要定期召开目标学生分析会;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方面及时地分类指导,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使目标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竞争能力。
5、注重抓好学生心理疏导
总结讲话稿
我们在这里召开XX届高考总结暨XX届高考备考总结会,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高效、更务实、更创新,更团结、更努力,在新的征程上有新思想、新经验、新理念、新风貌;总结是为鼓劲加油,希望明年有新的突破。
一、XX届高考暨XX届高考备考总结中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
XX届高考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高三工作高效务实并不乏创新的智慧和胆识;高考、备考总结,总体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人心、凝聚力量、提高信心、团结鼓劲的目的。希望每一位教师从心态上、思想情怀上、从情绪情感上都应该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也希望每一届高三的高考、备考总结都能传递正能量、正情感。
二、认真总结XX届高考,做好XX届高考备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XX届高考取得优良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将优点加以传承,力争稳中求新,再创辉煌。
在总结会上,黄祖兴副校长提出全面科学的总结和详细合理的备考计划。邓仕敏书记强调在管理上,年级组管理与学科组管理要平衡,形成合力;对尖子生培养,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抗挫折能力,提前训练;备考要在细节、技巧、执行力上下功夫;调整aa班和a班的规模。李世仁主任提出培优补差,系统性训练,解决好主力军问题,然后深度广度覆盖,并带动全局。蓝坚康老师提出制定科学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全面辅导,重点提高。石蓉莲老师提出了在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以上同志的总结发言中,我有深刻的感触和体会: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彰显特色,锻造精品”。那么,如何彰显特色,锻造精品,如何把我们这所独具民族特色的学校都办成高质量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考整体水平,是当前我们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民族学校的任务。我们要依据现代教育发展理念,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制定适应高考改革形势的新举措,把学校办好做强,满足社会对我们的期盼。
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一是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改革,要求老师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锻造精品课堂。二是要加强科学管理,细化管理过程,突出质量监控和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将管理要求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要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教学行为,大力加强教学工作过程性管理,严格实行管理制度,对不落实的事,要严查和追究不落实的人。四是要加强教学和高考研究。抓质量、促高考,用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加科学创新的思维,要以科学的态度、科研的方法,研究解决影响本校教学质量、高考水平的实际问题。刚才有很多学校和老师在会上交流了许多好的经验、成功的做法,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是要加强高考针对性研究,围绕高考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搜集信息、研究考纲,认真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六是要强化弱势学科研究,形成高考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优秀生、特长生、边缘生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研究后进生转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七是要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撷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八是要正确处理“培优”和“普及提高”的关系。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我们要重视抓好“培优”工作,要使“优生”更优,努力使更多的考生考上“一本”,考上名牌重点大学;同时又要十分重视抓“普及提高”,要使每位学生包括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最终使更多的学生能进入“一本”和“二本”行列。
对于我校XX届高考的成绩,我们不要气馁,不要全盘否定,要客观地分析。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仅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的学校上百年走过的路,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高兴。在座的以及所有为高三工作努力过、奉献过、献过策、流过汗、快乐过、痛苦过的老师们应该得到学校全体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是你们支持着、支撑着,才有我们今天辉煌的事业。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自身的优点和亮点,总结经验,做到稳中求升,不断创新。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集中智慧,备战XX届高考。
应对XX届高考对备考方案进行广泛论证,让群众广泛参与,建立科学的制度,科学创建高效、团结、和谐的高三年级优秀集体。走出去学习名校的经验,年轻教师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改善办学环境;要团结协作;认真总结反思,吸取教训;感悟高考,自我加压,以考取清华、北大为最高奋斗目标,树立信心,负重奋进。继续弘扬务实的拼搏精神,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辛勤耕耘的奉献精神,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关于XX届高考备考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彰显特色,锻造精品”的办学理念。将理念形成校园文化,培育学生,努力沿着精品高中的目标奋勇前进,绝不退缩。
(二)坚持按备考方案的要求指导备考的各个环节,多指导学生学习好的方法,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的空间。备考方案是备考行动的总指南,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实施。
(三)狠抓常规管理,班级管理的“五到”要继续坚持,教学管理的六统一也要坚持,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进行检查监督,让真才实学,为学校教育教学付出劳动的教师得到肯定。
(四)以教研促质量,以教学促精品,以竞赛促精英;培育精品课堂,精品管理,培育锻造精品的意识。
(五)高三教师要有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充分发挥高三老师的领头羊作用,高三老师作为学校的榜样,肩负重任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宽大的情怀,纯正的教育伦理道德。
(六)学校各部门应树立高三优先,服务高
三、为高三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共同支持高三教学教研。
高考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是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高考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高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高考、瞄准高考、研究高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要想方设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的竞争,是备考水平的竞争,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竞争。要健全、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严治校,以人为本,重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
高考决定学校的命运,决定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学校走得更高,飞得更远的发动机。希望老师们把备考方案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把高考备考做得扎实有效。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将实施战略合作来共同打造xx高中,xx高中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从2009年起,安徽省高考开始自主命题。把握好命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考的衔接
1、关于高考改革
2、理想状态中的新课程高考是怎么样的
3.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
4、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5、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
三、2009年高考命题分析 1.试卷命题的思路
(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一是倡导制度创新,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是倡导社会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世纪伟人邓小平、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是倡导民主共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对民主的追求;民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辛亥革命后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此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提醒学生要正确掌握民主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民主体制的建立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等。
四是倡导理性爱国。既要反对西方人妖魔化中国,也要冷静地分析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五是倡导生态文明。六是倡导社会保障。考查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分析了福利国家的意义和困境,倡导建立良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
七是倡导民族团结。
八是倡导和平与发展。考查了20世纪以来人类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政府致力发展中日友好的努力;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九是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述;中、苏、美、英四国的历史经验全面考查了19、20世纪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纷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3)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
(4)着重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基本线索和重要史实。基本线索如每一章的前言,重要史实就是考纲中明确要考而且大事年表中又有记录的事件。
(5)用文明史的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看问题。斗争哲学、冷战思(6)重视人文主义教育,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2.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考什么?
安徽省2010届高考,文综科仍将自主命题。值得我们关注的首先是考试的内容。必修
1、必修
2、必修3必考无疑。选修1中的四个专题(商鞅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选修2中的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3.明确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思路
第一轮: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
第二轮:2010年3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
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为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
第三轮:2010年5月上旬—6月6日,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
复习时执行“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4.适当训练,把握方法,提升能力。5.掌握解释和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6.要正确书写历史概念。
7.与我省乡土历史有关的知识点 8.关注热点
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周年大事;三是长效热点。历史备考每年都会关注长效热点,如近代化、科技发展观、民主进程、统一、国家关系、中 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等,这些热点在今年考题中也有所反映。
(1)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2)谷超豪孙家栋获09国家最高科技奖(3)河南安阳考古确认曹操高陵 可能藏其遗骨
(4)中美联合声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奥巴马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成果丰富。(5)2010年中国进入世博旅游年
(6)热点一:长江流域世纪日全食(7)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8)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意大利(9)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10)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议
(11)2009年11月9日,是象征东西方冷战终结的柏林墙倒塌事件20周年的历史纪念日.(12)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
(1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14)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15)聚焦社会周年纪念大事 科学应对社会热点(16)中蒙建交60周年
(17)胡锦涛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18)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提纲)
一、从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看命题意图、考生答题和教学问题
例.(09年安徽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蒲安臣使团 ;日本:岩仓使节团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安徽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没有介绍蒲安臣使团,选修教材在明治维新的单元中也只是在图片的注解文字中说到这个大型的使节团。命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没有选取原始材料,而是用陈述性的文字介绍基本情况,这样就使考生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可以很快集中精力理解题意,调动储存的知识,思考如何回答问题。试题的文字平实,指向明确,在命题技术上没有纰漏。
该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比较性思维能力。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一直是高考追求的目标,而比较这种理解能力又是历史思维水平较为适中的。考查比较性思维虽然涉及的基础知识面比较宽,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比较容易把握,测量上的伸缩性并不大。此类试题基本上是要求考生理解试题信息,结合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比较性思维,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对比,然后做出自己的结论。因此,考查比较性思维能力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
尽管这道题的答案要求并不高,考查的思维水平也比较一般,但是从整体上看,考生答题的情况并不好,得分率较低,与命题估计的难度值有一定的距离,说明大部分考生的理解力偏弱。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考生的基础知识混
乱,事实性知识知道很多,但概念性知识不清晰,近代化的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时间,但不少考生从大化改新开始叙述日本的近代化。第二,对事实性知识仅仅掌握到知道的层次,理解远远不够,因此不能提炼出特点,比较出差异。如叙述中国近代化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下笔千言,都停留在再现的水平上。第三,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的能力较差,审题能力较弱,题目交待的时间段很明确,材料和问题也都限定了范围,但答非所问,无条理、无要点、逻辑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虽洋洋洒洒,但得分甚低。第四,由于不能理解材料和问题,因此不能把握比较的角度,偏离了主题,有的貌似言之有理,却不符合题意。该题第二问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的延伸,并不是脱离材料要求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差异,设问中非常明确地限定了“这一时期”,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却没有注意到。即使从应试考虑,以这道题反思教学也很有价值。
“第一问就事论事,大部分考生都能应付;第二问要求放大“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假如这第二问变成一道简答题:比较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和学习西方的不同特点,可能大部分考生都不会跑题,而该题的测试结果,大部分考生恰恰都在第二问上败走麦城。究其原因,似乎就是因为比较的角度放在了“近代化”上。这反映出教学“教教材”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它的基本内容出自于教科书,也就是学什么、考什么。但是,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不会原封不动地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因此,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无法对应高考的要求。“教教材”就是按照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不敢打乱教材的结构。现代化已经是被史学界广泛接受的一种史学观念。高中历史教材不是完全按照现代化史观编排的,但是,现代化的历史观念渗透其中。„„明白教材的特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也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新建构知识。
——徐贵亮《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8期)
二、2009年安徽历史卷试题特点
1、总的特点——稳中有变平稳过渡 重大变化
2、试题依据《课标》、《考纲》和教材。
3、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5、反映前沿成果,体现新的史观。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5、富有地方特色。
以选择题第一题(安徽文综,12)为代表,试卷打上了鲜明的安徽烙印,颇为适合安徽考生“口味”,富于地域特色,很有人情味。该题考查历史上安徽的行政区划,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这一基础知识与安徽地方史有机结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三、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建议
1、重视主干知识,全面落实基础。
全面把握《课标》和《考纲》,深刻诠释教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作为选拔性考试,在保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考查主干知识是一贯原则。
强化基本历史概念的诠释 加强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2、适度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历史不回避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考查,安徽卷体现了这一特点。“相对论题”(安徽文综,19)对应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150周年(1859-2009)。“中日近代化题”(安徽文综,35)对应了百日维新开始110周年(1898-2008)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0周年(1868-2008)两大热点。“外贸题”(安徽文综,36)对应了改革开放30周年(1978-2008)这一热点。但是上述试题并没有“单刀直入、就点考点”,每一题都只是“软切”热点,考查角度都较为新颖,基本做到“只有人猜到方向,没有人知道角度”,有效避免了被“押中”的风险。
3、注意边缘知识延伸。对策:
(1)平时注重文史知识积累。(2)课堂对文史知识的拓展。(3)临考前专题讲解和训练。(4)关于选修问题。
“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
“选修内容的考查不低于10%”。
——安徽省高考方案
可能的变化: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5、关注时空定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时代特征。一切历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反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总能看到相应的历史。
借助时、空这个重要的历史要素,很多选择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6、借鉴高考试题,原创试题。原创试题的原则(1)围绕主干知识;(2)精选原始材料;(3)创设多种情境;(4)培养四种能力。
7、训练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
8、适当关注安徽史。
9、发挥集体的力量。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第一,要制定详尽复习计划,强化复习针对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行模块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后期复习进程中,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托,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据此划分知识专题,整理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系列,将每个专题系列的复习时间、内容等制作成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计划,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复习迎考。
第二,回归课本。
查缺补漏依据考纲对所考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让学生按照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做到重述、默写、解释、比较、区分、归纳、分析、理解、掌握。不能以考能力为由忽视了基础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重新学习《考试大纲》,以“考纲”作引领去回归课本,梳理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每个考点包括的内容、每个内容包括的要点、每个要点包括的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
第三,要重视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
近几年地理高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后期复习时学生自己一定要将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模块化,理清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在较深的层次上来同化这些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要建立高效的复习模式,注重复习效果。
地理复习备考中学生需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越是到后期,越不能放松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高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综合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结合区域地图,更需要重点复习。针对这两个复习重点,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需以自主学习为主,将学习时间划分成三部分,自我回顾基础知识,查缺补漏;归纳整理章节复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破重难点;做适量典型题目,检测复习效果,不遗漏任何知识点,确保每一次的复习内容充实,复习效果最佳。
第五,要重视地理图表分析,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后期复习时,对区域地理图表应有足够的重视,重要的(世界的和我国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要通过利用经纬线、河流、区域轮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空间概念的培养,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整理。特别注意世界区域的小比例地图和中国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的空间定位。
第六,积极进入考试角色,进入规范实战训练。
后期复习备考期间,考试会频繁一些,尤其是最后两个月,一些仿真模拟训练较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对于这样的考试,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时间把握、答题规范上,还是从考后分析、补救训练等方面,都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特别做好每次模拟和检测的试卷分析,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建立自我诊断手册(如错题本),紧紧抓住错题不放过,纠错到底,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一定要深刻剖析自己在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高考考场上不再出现。对复习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回避,静心思
考,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或原理、题中需要提取的信息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不能凭感觉随意发挥。只有把平时的测试当高考来对待,才能做到高考时像平时一样沉着冷静,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第七,要牢记答题模板,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 (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科学的语言表述及其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
学霸复习经验分享
关于人文地理部分
人文地理的话有人觉得特别简单,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有的人觉得很难,因为知识点太碎了,很难拿满分。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有道理的。对于人文地理,第一条建议就是看书,因为许多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尤其是必修三的那些例子就是你做的题目的基本答案了,因为它在课本上已经给你回答了一些问题,我们的题目就是课本的变式训练,所以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记熟了。第二条建议,找一本笔记本,我觉得地理的知识点特别碎,不逊于语文和英语。这本笔记本记什么呢?第一呢,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些很小的你不会的知识点。第二呢,你在做
题的时候碰到的错的知识点,选择题的话你可以变成填空题,不需抄题,只需要把你不会的那个小小的选项用自己的话写下就可以。第三呢,老师总结的自己总结的答题技巧和模板,这个很重要!给大家的第三条建议呢,就是如果你上面两条建议做起来比较吃力,那么大家可以加入我的学团,在学团里,我用必修三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些答题模板和技巧,帮助大家做好一些细小知识点的笔记。
关于自然地理部分
相比起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没有那么多技巧和模板,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每一道题每一步的做法,不能落下每一个步骤的理解,否则你整道题的理解是不连贯、不完整的,这样最然你这道题会了,那么下一道题你还是考虑不完整,做不出来。自然地理的每一个小步骤都代表这一块知识点,你不能理解,说明这个知识点你掌握的不好,那么就拿出书来,认认真真看看这一部分。其实自然地理的题型也是有限的,就拿地球来说,无非就是侧视图、俯视图、变形图这几种图,只要你花时间把每一种图上的每一条线看明白,下一次考到这个图,你还
用花时间看吗?多节约时间。至于考什么,大体就是考区时、地方时、经纬线、晨昏线、日出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二分二至、最短航线等等这些问题,每一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算法,只要细下心来研究好每一种题的不同做法,那么你再做这样的题就如鱼得水了。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做题、总结。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
略
一、试题特点
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适中,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又如全国Ⅰ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再如全国Ⅰ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党史、国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如全国Ⅱ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全国Ⅱ卷第30题,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了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再如全国Ⅲ卷第46题,创设的情境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积累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历史试题注重对优秀和先进文化的弘扬,如全国Ⅱ卷第47题叙述了孔子弟子颜回的生平及其安贫乐道、尊师重教的高尚品格,饱含了儒家文化中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又如全国Ⅲ卷第30题叙述了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的“紫石英事件”,否定了近代以来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再如全国Ⅱ卷第31题涉及恢复高考后的教育发展情况,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典型试题,都有助于学生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全国Ⅰ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Ⅱ卷第34题考查美国政体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Ⅰ卷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创新性体现在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如全国Ⅱ卷第42题以钟表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较好地考查了信息整合、提炼概括和阐述论证的能力。
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
本年度高考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全国Ⅰ卷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6.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后的考查内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修订,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全国Ⅰ卷第26题,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又如全国Ⅲ卷第27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备考方略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高考复习进入年后阶段,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离高考只剩三个多月了,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年后的大二轮如何复习了!在这关键期,如何合理高效地复习?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宝贵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鲤鱼跃龙门为人生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大方略,科学备考,引领您的二轮复习走向成功!
方略一 通史时序,抓特征
全国卷的高考考纲和试题编排,都是按照通史时序编排,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自身整体性,将同时期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安排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讲授。其实,政治是历史的骨架、经济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这种分割模式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破坏了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弱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不成知识间的铺垫关系,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二轮复习首先要抓通史时序,要抓通史阶段特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建立在通史之上的内在逻辑,这是适应当今高考的必由之路。
本书以通史为主线,必修部分从古至今、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每一讲首先抓通史时序,以时间为轴,融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使学生易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同时,从综述到分述,高度概括阶段特征。这样形成一个通史的基本框架,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明确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一提一条线,一串一大片,从而提高二轮复习效率。
方略二 整合教材,抓基础
注重基础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咬定基础不放松,一定会旗开得胜。最后的复习,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放松对基础的巩固。基础知识来于教材,要做到无论提及哪一个知识点,都能准确说出其所属的册、章、节、目,复述相关的结构、纵横的网络。
首先,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进行“地毯式”阅读。阅读时应有整体意识,要宏观把握。阅读时应有细节意识,要精读教材,知微见著,进行精细化处理。例如,标题的再现、细化、深化,课前提示相关内容,正文、注释、插图、引文等。阅读时应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读书,以问题统领教材知识。要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要按历史逻辑思路设想问题,确保概念内涵的准确性与外延的完整性。
其次,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整合教材。即按照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顺序推进。将中国近现代史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理解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历程。
特别提醒同学们,无论如何阅读教材,都要注意方略一提到的时序性。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必要元素。新课程下的高考尽管不再直接考查时间的记忆,但仍然注重考查运用时间背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略三 有的放矢,抓重点
二轮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力求在最后三个月获得最大大收获。
一要关注知识结构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例如,针对人文精神要关注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形成的不同特质;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要从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市场经济体
制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建立等)三个阶段去把握它的发展过程;针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要把握两大转折点,一是秦朝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二是民国初年,由君主制到共和制,由官僚政治到民主政治。
二要辨别易错易混点。例如,书法艺术要抓住如下几个易错点: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汉字;书法常用的五种字体;草书出现的时间;不同时期书法的特征等。
三要强化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将几年的高考试题归类,总结出高频考点,然后对高频考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如宗法制、宋明理学、中体西用、辛亥革命、人文精神、新航路开辟、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极格局等。
四要关注历史研究的新动向。例如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置于与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解读、社会治理和乡村社会的管理问题、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化模式的演变、能源战略与新能源的开发问题等。
五要关注社会热点。一是从历史角度进行现实思考,关注周年热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如今年是戊戌变法100周年,我们要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二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关注社会热点。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再如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
方略四 熟悉史法,抓活用
考查史法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常态,特别是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上这样的题比以往多了一些,所以我们对史法要活学活用。例如,对史料应清楚什么是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学会将史料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加以理解,放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进行解读,使所获取的历史信息要符合材料原意,还要考虑史料的时间、背景和作者(立场、动机、倾向)等因素,剥离史料中的主观因素;对史实应清楚如何发现史实,叙述史实,迁移史实;对史观要能较熟练地使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同时能够在唯物史观的总统领下,科学地分析历史现象,以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史论必须明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形成“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孤证不立”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对史识要能够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合理的评判,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表达;要从相同点中提取规律性认识,从不同点中提取积极因素(认识),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推导出对一般性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历史启示,从发展趋势中提炼出认识;要熟悉历史研究的步骤即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方略五 精练习题,抓拓展
精选各地模拟试题进行综合训练是考前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再就是往年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练习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高考真题上经常涉及的而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要向教材外拓展,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
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古代史上经常考到的税收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经济结构变动问题。本书的每个单元最后,提供了大量的课外拓展知识。
在最后的阶段,每天至少练12道选择题和1道大题,注意时间控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可采取专项突击训练。练习提取信息的速度、准确度,练习解题的策略方法,练成解答试题的技术能手;练习对试题的感觉,提高应变能力。
另外,还要多给自己一些思考和“反刍”的时间,通过练习,由题判断考点,并确定专题所在、节目所在,以此训练构建微观知识网络的能力。通过练习,破除平常复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拓展解题思路,达到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效果。
方略六 回归错题,抓反思
将失误减少到最低就是胜利,所以我们要经常通过反思来降低失误率,而反思的有效方法就是回归错题。
反思错题,要对错题分析,找出错在哪里,并认真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不简单的总结为马虎,要分析的细致一些,如审题不细致、思维不缜密、迁移能力不够、信息提炼不全、方法不适用、解题不规范等。要对错题归类整理。勤翻看错题本,对以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清点、补正,防止再次出错。
方略七 得分有道,抓技巧
考前复习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运用。要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审题方法与技巧。选择题要求“四审四思四习惯”。
四审题干,明确题目要求:一审时间空间,明确考查的范围;二审设问词,明确考查的方向;三审题干关键字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四审指示代词,审准代词的含义。
四思选项,确定最后答案。一思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三思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四思是否是最佳选项。
四个习惯,提高正确率。一是标注题干和题肢的关键信息,二是耐心、细致地把整道题目读完,三是“自信做题”,四是不随意修改答案。
非选择题答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读三找三界定”。
材料要“三读”:第一遍要“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要“细读”,结合材料出处,完整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内涵,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要“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组织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进行作答;三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二是题型类别和思路。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套路、思路。平时要积累题型及套路。例如,“变化”类: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三是呈现什么趋势,出现什么新情况等。组织答案时常用到的句式有“由„„到„„”,“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
方略八 颗粒归仓,抓规范
高考考试时间有限,改卷过程仓促,只有规范答题,才能快速准确地抓住分数。解答过程中应先答会做的,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放弃,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审题要细,答题要快,修改要慎重。谨记遇到会做的题要仔细,遇到麻烦的题要冷静。
答题要规范化。
一要简洁:使用学科语言,注意行文的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写在前面。
二要完整:建议先列出提纲,避免答题的随意性,导致答偏或漏答。三要发散:敢于突发奇想,大胆发散思维。四要综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五要拓展:视野要开阔,注意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
六要工整: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不经思考不答题。不经检查不交卷。
一、基础过关
1. 某城市有学校700所,其中大学20所,中学200所,小学480所.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
中抽取一个容量为70的样本,进行某项调查,则应抽取中学数为________.
2. 具有A、B、C三种性质的总体,其容量为63,将A、B、C三种性质的个体按1∶2∶4的比例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如果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1,则A、B、C三种元素分别抽取________.
3. 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
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抽取学生数分别为________.
4. 某城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家庭共计2 000家,其中农民家庭1 800户,工人家庭
100户.现要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调查家庭收入情况,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用到下列抽样方法________.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5. 某地区有小学150所,中学75所,大学25所.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校中抽
取30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视力调查,应从小学中抽取________所学校,从中学中抽取________所学校.
6. 某学校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3∶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
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________名学生.
7. 某学校高一年级有x个学生,高二年级有y个学生,高三年级有z个学生,采用分层抽
样抽取一个容量为45人的样本,高一年级被抽取20人,高三年级被抽取10人,高二年级共有300人,则此学校共有高中学生多少人?
8. 某工厂有3条生产同一产品的流水线,每天生产的产品件数分别是3 000件,4 000件,000件.若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50件产品的样本,应该如何抽样?
二、能力提升
9. 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从他们
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最适合抽样本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系统抽样;
③先从中年人中剔除1人,再用分层抽样;
④先从老年人中剔除1人,再用分层抽样.
10.某工厂生产A、B、C、D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2∶3∶5∶1.现用分
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种型号有16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n为-1-
________.
11.一批产品有一级品100个,二级品60个,三级品40个,分别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从这批产品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三、探究与拓展
12.某单位有技师18人,技术员12人,工程师6人,需要从这些人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都不用剔除个体;如果样本容量增加1,则在采用系统抽样时,需要在总体中剔除1个个体,求样本容量n.答案
1. 20 2.3、6、12 3.30,45,154.①②③5.18 9 6.15
7. 解 高二年级被抽取45-20-10=15(人),151被抽取的比例为=,30020
∴x=400,z=200.∴此学校共有高中学生900人.
8. 解 总体中的个体数N=3 000+4 000+8 000=15 000,样本容量n=150,抽样比例为
n15011=1条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3 000×30(件)N***0
1产品,在第2条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4 000×=40(件)产品,在第3条流水100
1线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8 000×80(件)产品.这里因为每条流水线所生产的产品100
数都较多,所以,在每条流水线的产品中抽取样品时,宜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9. ④10.88
11.解(1)系统抽样方法:将200个产品编号1,2,…,200,再将编号分为20段,每段10
个编号,第一段为1~10号,…,第20段为191~200号.在第1段用抽签法从中抽取1个,如抽取了6号,再按预先给定规则,通常可用加间隔数10,第二段取16号,第三段取26号…,第20段取196号,这样可得到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2)分层抽样方法:因为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20∶200=1∶10,所以一、二、111三级品中分别抽取的个体数目依次是100×,60×10,6,4.将一级品的101010
100个产品按00,01,02,…,99编号,将二级品的60个产品按00,01,02,…,59编号,将三级品的40个产品按00,01,02,…,39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抽取10个,6个,4个.这样可得容量为20的一个样本.
3612.解 因为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时不用剔除个体,所以n是366的约n
【2018届地理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试题09-24
2024届高三英语高考复习备考计划12-10
高考地理备考方法建议06-18
高考地理总复习计划有哪些10-10
高考地理十大专题复习11-10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提纲11-30
高考地理的复习技巧01-01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资料11-12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一12-02
高考地理复习的七种方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