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共4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篇1

教材内容:人教新课标版,第三组12课《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2.通过学习,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难点:1.重点段落的理解。

2.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前准备:1.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ppt

2.学生提前预习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看过,有幸,没看过,遗憾。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听见解放军叔叔响亮有力的口号了吗?对!“为人民服务”,这口号从上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它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这口号也是我们今天课文的题目!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毛泽东,张思德追悼会)

二:预习汇报。

(一)张思德是谁?大家预习过课文,查过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张思德到底是谁。

(二)1、学生简介张思德生平及他是怎么牺牲的。

2、教师相机补充: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警卫战士,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就连他的牺牲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壮举,而我们的主席却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大

家在阅读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生简介毛主席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及目的。

教师相机补充:是的,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毛主席根本没有看稿,条理清晰、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啊,时不时地还有手势和动作呢!

三:读课文,列提纲。

(一)毛主席没有看稿,是否意味着没作准备呢?(不是,肯定有准备)是的,主席才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演讲肯定已深思熟虑。

假如你就是主席,暂时的哦,为了明天演讲成功,围绕“为人民服务”你准备讲哪些内容呢?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好吧,读书,拟提纲,要简单!

(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1、队伍宗旨: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3、不怕批评

4、互相关爱

5、团结人民

(三)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宗旨、生死、批评、团结

(四)教师小结:啊这提纲好,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有了这提纲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提纲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各位主席,有了提纲了,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得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找一段,一起研究研究,哪一段呢。

哈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啊!刚才大家说,这段谈生死问题,那能不能在那儿不停地喊生啊要伟大,死啊别害怕,行吗?不行啊,得以理服人,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引导学生以最经典的第二段为例,看看围绕生死问题,主席是怎么摆事实、讲道理的。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赞誉张思德的死。

2、板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己说了就说了嘛?引用别人的话真没本事?(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请同学们带上情感,配乐吟诵。

4、学生吟诵有关生死名 言。

5、小结:听,这些名言名句,那样震撼人心!这些名言名句,也表达了这些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

(二)对比、比较。

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

1、对比、比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替┄┄的人去死”

3、这句话讲什么?看得明白吗?哈哈,得好好研究,好好看看这

整句话只讲一个字,别瞎猜,哪个?(死)会读书,能给它换个词解释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解释正确一百分,我看把这几个词挪到这里来,怎么样?不行。(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掉脑袋,见鬼,见阎王,咽气,下地狱)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

4、指导朗读:我们也学着主席的样子,加上手势、动作,带着爱憎分明的情感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背

(三)列举事例。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板书:张思德

3、主席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看看吧!

4、张思德短片1:

他跑,风里跑,雨里跑,不停地向前跑,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牛。(停)(师生互动,生喊)

他傻,真是傻二娃,看看是不是真的傻乎乎的?唱歌,干活,烧炭。(停)是不是超傻

他从小是孤儿,是不是没有亲人呢?这抱着的,不是他的儿子,单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啊喊他做“爸爸”;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

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却让把他当亲儿子。

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张思德短片2(牺牲):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认真地听一听他牺牲前的一段话语吧!

7、张思德短片3(门洞对话):

雨在下着,他和孩子一起伸手接雨,心中还念着刚才那句话,什么?(给天底下的人)是的:给天底下的人……这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

五:再读课文其它部分,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一个代表人物,正确对待生死也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还有许多经典名句,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认真自学其他段落,然后我们联系实际写写感受,怎么写呢?(出示文字屏)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愿它伴随你的人生,成为你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

愿它能解决你的问题,指导你的学习生活。

是啊,一句话一辈子啊!

板块

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http://zsd.chinaspirit.net.cn/

摘录网上留言:

1、最近才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好久没流泪了.心中已把他当作了一种心灵之神.老胡。

2、您虽然走了,但是您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以后的每一代人。阳光の女孩。

3、一开始我还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学习张思德,还要看电影,查资料。可是知道了张思德的事迹后,我明白了——他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永远的英雄!-jay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 不怕牺牲

民 不怕批评 服 不怕困难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篇2

一、老课新教, 教学有法

薛法根说:“教师在学生与课堂之间, 应该做一个‘红娘’, 当学生对课文陌生无从学起的时候, 教师应当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把文章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整堂课中林老师始终扮演一个“红娘”的角色, 而不是让人讨厌的“第三者”。

揭示课目之后林老师就告诉学生, 议论文虽然很难学, 但是抓住了窍门就好学了。简单的一句话, 克服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激发了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林老师让学生读第2自然段, 找中心句、提炼关键词, 并告诉学生中心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巧妙的点拨、方法的引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运用同样的方法在林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找出了3、4自然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整篇文章的提纲跃然黑板之上, 这就是林老师教给学生把书读“薄”的方法。

林老师在她的教学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们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 我们教师往往关注写什么, 而忽视是怎么写的, 把阅读和阅读教学混为一谈。林老师在带着学生把书读“厚”的教学设计中, 仍以第2自然段为例, 以“主席为了证明死的意义, 用了哪些方法”这一问题为中心话题, 让学生去寻找、去学习、去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 堪称整堂课的亮点。学生归纳出了引用、举例子、对比的论证方法, 并在林老师的引领下对三种方法适时地进行了引申、拓展。在写什么的教学中语文味的咬文嚼字随处可见。例如:对“死”这个字你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学生说出了几十种与死相近的替代词, 褒的、贬的、严肃的、风趣的, 什么都有。看是简单的说却是林老师的匠心所在, 她让学生体验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认识到了主席对生死理解的鲜明观点。再如:指导朗读“去死”、“而死”这两个词, 我们欣赏到了在林老师的启发下, 学生读出的不仅仅是词语使用的不当, 更读出了两种死的内涵、读出了是非, 读出了观点。在观看张思德生平录像后, 林老师安排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个镜头以及为什么。说后林老师告诉学生, 刚才你们说的过程就是一个举事例的过程。看似水到渠成的教学细节, 却是智慧所在, 在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引领下, 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被林老师精彩地结合在一起。

二、巧用多媒体, 再现历史

有效地将多媒体与文本融为一体, 是本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从课前互动起, 当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林老师说:“同学们辛苦了!”学生的回答是:“林老师辛苦了!”而台下所有教师却是异口同声地说:“为人民服务。”林老师及时地播放了一段江泽民主席阅兵的录像, 学生茅塞顿开, 初步明白了课题的意义。紧接着林老师娓娓而谈讲述了“为人民服务”这句呼喊了几十年的经典口号是来自于毛主席的一篇演讲稿, 一篇追悼张思德同志的演讲稿, 并播放了毛主席演讲时的几幅画面。学生从根本上知道了“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的出处, 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运用“厚”、“薄”读书法带领学生在文本走了一个来回后, 学生掌握了学习议论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对生死这个问题也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从情感上还无法直观形象地认识张思德, 学生渴望了解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此时, 林老师播放的短短两分钟的录像像一场春夜喜雨滋润了学生们探究的心田。跟随电影中那一幅幅真实的镜头走进了一个憨厚朴实、任劳任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 学生在亲眼目睹了那悲壮的一幕后升华了对课题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使整堂课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读写结合, 关注人生

阅读教学不只是“读”的教学, 在林老师的课堂中读写结合不只是简单地从读到写, 也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在深入的读、说、看、议中入其境, 悟其意。在一只眼睛读书中的语言, 一只眼睛读书背后的意思后, 产生了情动而辞发的结果, 学生想写而且有话可写, 还写得精彩。让我们听课的教师不得不拍案叫绝、掌声雷动。正如林老师说的:“教学生一节课, 关注学生一辈子。”从学生笔尖流露的那一句句自我批评的话, 对人生认识的态度, 对生活的感悟不就是林老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体现吗?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篇3

一、修女们来到天津

1848年6月21日,首批来华修女抵达澳门,1852年6月又前往宁波,建立了中国第一所仁慈堂。1862年,修女们建立了天津的仁慈堂。修女们刚来天津时,暂时住在河右岸的邱神父旧宅里,条件非常简陋,全部家当只有5把椅子和两口中国大锅。当地的百姓基于对西方军队侵华的憎恨,对她们并不接受,她们走在街上,常有人在背后指责。

修女们来到天津,先是救助那些倒在路边的危重病人。当时天津霍乱蔓延,每天约有400人死亡。修女们投身救治工作,诊病舍药,门前常常挤满了人,人们还从各处赶来,找她们去看望危重病人。修女们用的西药治疗效果很好,很多人得以痊愈,由此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修女们在当地百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项慈善事业也相继展开,相继成立了法国医院(今妇产科医院)和多个粥棚。白帽子“姑奶奶”被百姓们叫响了。后来又成立了天主教仁慈堂孤儿院,院址在东浮桥西侧小洋货街32号,占地7.8亩,房舍191间。

二、儿童失踪引发的愤怒

仁慈堂的工作是收养孤儿与弃婴。由于华人自动将孤儿或弃婴送来的极少,堂中的主持人常常“奖励”送来孤儿与弃婴的人一些零钱用以鼓励。这给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便有拐子拐了小孩子送到仁慈堂领赏。她们还收留病得垂死的孤儿或弃婴,为了他们的灵魂能获得升天的资格,神父在他们气绝之前施以洗礼,在夜间用天主教的葬礼把他们埋葬在天主堂的坟地。棺材不敷之时,就把两三具尸骸合并装在一个棺材内。

儿童失踪的事越来越多,当父母的人无不提心吊胆。天主堂坟地埋的小孩子日益增多,老百姓当中就开始流行一种谣言,说天主堂的神父与修女经常派人用迷药拐孩子去挖眼剖心。不幸这时候仁慈堂的孤儿又染了瘟疫,有三四名相继死去,被草草掩埋,不料被野狗掏出来吃了,“胸腹皆烂,腑肠外露”。老百姓见了,以为这正是洋人挖眼剖心的证据。

正在此时,天津县知县刘杰捉拿到两个拐子,一个叫张拴,另一个叫郭拐。天津县的民团也捉到一个拐子,叫武兰珍,武兰珍供出是从天主堂的华人司事王三处领到迷魂药。还有一个拐子安三,却是“教民”,在“迷拐”孩子时当场被捕。

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愤怒难当。“(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向法国领事丰大业交涉,要求调查仁慈堂的内部实况,提讯王三。(1870年)6月21日(清同治九年五月廿三)上午,丰大业带着道员、知府、知县到了建筑在黄海楼故址的天主堂提讯王三,与武兰珍对质,证实仁慈堂并无挖眼剖心之事。

三、法国领事丰大业枪击知事随从引发天津教案

下午,崇厚听说天主堂附近发生斗殴,正在派军官去弹压,丰大业却已怒气冲冲地来到三口通商大臣的衙门。丰大业身上挂了两把铳子(长手枪),一进门就对祟厚破口大骂,又拔出铳子放了一响。祟厚吓得躲进了房间。丰大业在客厅里摔茶碗、拍桌子骂个不休,崇厚只得出来,劝他有话好讲。

衙门外这时候已经聚集了很多老百姓。丰大业来时带着“法租界”的所谓“救火队”(fire brigade),实际上是“保卫团”,由租界上有体面或房产的法国人组成。老百姓见了“救火队”,以为丰大业图谋占领通商大臣的衙门,很为愤慨,其后听到枪声,越发怒不可遏。

天津县知事刘杰赶忙来维持秩序。丰大业从衙门走出来,碰到刘杰又放一枪,没打中刘杰,打伤了刘杰的一名随从。

老百姓立刻围住丰大业,将他乱拳打死,他的秘书西蒙与丰大业同时丧命,救火队的队员四散奔逃。

老百姓一不做二不休,转到离通商衙门东边不远的天主堂,杀死两个神父,把天主堂烧了;再到天主堂东边的领事馆,杀死了另一个秘书多玛散及其妻子。最后,到仁慈堂杀死10个修女,放出150名左右孤儿,将仁慈堂付之一炬。另有法国商人夏勒迈松夫妇、3名俄国人、三四十名教民(信教的中国人)被杀。这3名俄国人是被错认了的,老百姓以为他们是法国人。

英国人的4座教堂与美国人的2座教堂同日被毁,老百姓以为这6座教堂也是法国人的。

四、曾国藩办案

天津的洋人紧张起来,他们在英国领事李蔚海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自卫队”,然而老百姓并没有再对他们进攻。4天以后,清廷命令直隶总督曾国藩去天津查办这个案子。

曾国藩一到天津便撤换了天津道、天津知府、天津知县,查了一阵儿,认为仁慈堂的修女“挖眼剖心确非事实,迷拐人口、实难保其必无”。因为,倘若挖眼剖心是事实,“则堂内必有千百无目之人,毁堂之时何无一人见在?”为什么说“迷拐人口、实难保其必无”呢?因为“天津之王三、安三,河间拿获之王三纪,静海现留之刘金玉,供词涉及教堂,在在可疑。”

但是,为了避免刺激洋人,尤其是为了避免刺激法国人,曾国藩把有关迷拐的一节在奏疏中“言之不实不尽”“诚恐有碍和局”。

英、美、法、比、俄、普、西七国驻华外交代表联名对中国抗议,法国代办罗淑亚单独要求将天津知府、天津知县与提督陈国瑞斩首抵命,各国聚集了若干兵船在天津与烟台,实行威胁。

曾国藩答应赔偿教堂损失,惩办杀人凶手,但拒绝以提督、知府、知县三个无辜的人抵命。

罗淑亚一度想使用武力,但法国海军的指挥官没有表示同意。原因是2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除巴黎当局正式训令,不便对中国启衅。罗淑亚因此也软了下去。

曾国藩、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并不因法国局势的变化而改变,一秉原定方针进行。曾国藩一面交涉,一面大捉所谓凶手,分别请旨判刑。被判死刑15人,后又加杀5人,凑足20颗头颅,替法国人出气。被判充军的前后共有25名,知府张光藻与知县刘杰押交刑部,请旨判以终身充军。事后曾国藩对人说,他明知张、刘二人无罪,为敷衍法国人只得牺牲他们。

清廷赔偿教堂损失13万两白银、死亡者抚恤银25.5万两。此外,赔3万两给3个被错杀的俄国人,赔2500两给英国教会、4785.19两给美国教会重建被毁教堂。

天津教案未结,清廷调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国藩留在天津,到津案结束以后才去京城“陛见”。

10月5日与9日,清廷连下两道谕旨,将一干“人犯”分别斩首、充军;10月18日,恭亲王以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的名义,写信给罗淑亚,开出赔偿费的清单。清廷派崇厚为特使,去法国道歉。

清廷如此卑辞厚礼,罗淑亚乐得接受。这时候,法国已被普鲁士战败,拿破仑第三作了威廉第二的俘虏。崇厚到了法国,找不到法国的新元首或一位能代表元首的部长,决定放弃道歉任务,经美国回国。他到美国后,接到清廷谕旨,严令他再去法国。次年11月23日,崇厚终于见到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面递同治的道歉书,向梯也尔表示,希望他认可清廷的惩凶与赔款两项措施。

梯也尔回答说:“法国所要的,并非(中国人的)头颅,而是秩序的维持与条约的信守……在巴黎设一个公使馆,于中国很有好处。”一场大案子,到此总算结束。

为人民服务教案(林莘) 篇4

林莘 《燕子》

一.谈话导入,学习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猜谜语呢,要快、准、狠。一身乌黑的羽毛(才讲了一句)生:(大声说)燕子。

师:不对,继续往下猜哦!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张大嘴巴,成天沙哑哇哇哇。生:(大声说)乌鸦 师:为什么一定是乌鸦呢?

师:(对的)你们都是抓住了特点去猜的,所以就猜对了。下面我们再猜一个,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生:(异口同声)燕子

师:同学们真棒,学会关注事物的特点。你们看,这时燕子飞来了,(出示燕子的图片,“燕”的古体字和简体字)让我们一起来书写,师边书写边说,口字摆中间,身体分两边,四点像燕尾。(生读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猜猜,作者会介绍燕子的什么呢? 生:介绍燕子怎么吃虫的? 生:介绍燕子的生活习性。

生:介绍燕子是什么样的,外貌怎么样的?

师:同学们有说了各种各样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到底写了什么燕子的哪些方面呢 师:《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他呀跟老师很有缘,因为他的祖籍是福建的,但他出生在浙江温州,跟你们呀更有缘。所以他是浙江人。

师:你们猜的有跟作者写的一样吗?

生:有介绍燕子是怎么样的,外貌怎样。是在第一节。

师:不一样的又有哪些呢?分别概括出第二节到第四节的内容,分别是“赶来”,“飞行”,“休息”。作者是围绕这些介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师检查字词,(出示字词)俊俏

谱成了

荡漾

聚拢

凑成了

形成了

增添

生:分类读。

形成了

谱成了

凑成了 俊俏

荡漾

聚拢

增添 沾

师:老师把“沾

掠”放回句子中,你们还会读吗?

(出示句子)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生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写法

师:读了第一节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可爱 生:漂亮(出示第一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如果改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出示)一身____羽毛 一对____翅膀 加上____尾巴

师;还记得关键词吗?(生逐一加进去)。与原来的一样吗?(师生读,对读)(出示)

一身羽毛,一身____羽毛

师:我们要美美的读,读出感情。生有感情地读,强调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 师:这才凑成了--- 生: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我们要学会在句子的关键处加上特点,要学会这样的加一加。师:第几节写燕子赶来了?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燕子的只有一句话,其它的都是写春天的,而题目是燕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出示第二节)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师:读了第二节,你有什么问题呢?联系课题 生:春天与燕子有什么关系? 生:花儿怎么赶集? 生读写春天的句子。三.学习归纳,体会写法

师:有一句话特别难读,(出示)我们来句子变变变。

(数量变多,字体颜色变化)我们用这样加一加的方式,请你读一读,读出你看到的柳丝。(生美美地读,老师指导)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师:看课文第二段,将景物写漂亮的词语找出来、写出春天美的关键词。生读

师:关注你画的关键词。

师:(出示赶集的图片)仔细观察图上的人们在干嘛呢? 生:赶集。

生:人们在赶集,人群密密麻麻的。

师:那么再看看现在有各色鲜艳的花聚拢来,他们呢在干嘛呢?

生(齐读):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师:草,花赶集的时候开心吗?请你们开心地读一读。生读

师:要读出节奏,有长有短(师指导)

师:看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有鲜艳的花),我们一起为这幅美丽的春景图配画吧!(生背,师画)

师:春天太美了,可是没有了这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呢?(出示动画)你们看,飞来了一只只小燕子,一群群小燕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呢?(生说)这个时候的春天就更美咧!

师:假如没有这春景图,只有燕子在飞来飞去,那又怎样呢? 生:缺少生机。生:缺少了动感。

生:小燕子是不能缺少的,它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师: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啊!读着读着,问题都解决了。四.拓展训练,实践写法

师:(出示图片)让我们学着作者这样抓住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吧。____的枫叶 ____的樱桃 ____的谷穗 ____的菊花 生写

上一篇:《氓 》教学设计下一篇:在全县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