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精选12篇)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1

读大学前,我完全不知道数控是什么,现在已经热爱上了这个专业,并决心毕生投入到这专业当中,这是个极大的转变。勤奋好学的我,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优秀大学生自我鉴定。

我大学三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基本操作,不仅理论课程上能够完成合格通过,而且能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应用在数控机床上,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身为体育委员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我乐观向上,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兴趣十分广泛,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2

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数控加工的中级技能型人才,但当前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数控专业技能水平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数控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师资队伍培养

职校老师在于他有无专业技能或其他方面的特长,在于他能否根据企业的需要,把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就业谋生最需要的能力训练出来。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采用下面的措施,激发教师学技能,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一)重奖技能竞赛获奖教师

为了提高学校师生技能水平,进一步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技能训练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参加一项技能竞赛,并出台了《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重奖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教师和指导学生比赛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也加大分数占有的份额,并在年终考核方面也给予体现,有一定加分,体现学校对技能水平提高的信心和决心。

(二)鼓励教师挂职进修

学校制定了《教师进修相关规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考研读研、自考、培训、函授和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努力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提高学历层次。对数控专业教师,不但要求达至规定的学历,还要求加强数控技能训练,拿到技术等级证书,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教学要创新提高,就必须对教材、教法、学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全校教师都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共享,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运用

(一)以实际操作为教学核心———突出数控技能培养

在数控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把数控机床原理、金属加工等内容都讲授过,再让学生学数控机床的操作,学生可能早被这些复杂的内容吓住了,根本没有兴趣学数控技能。实际上不同系统的数控机床,所用的代码功能含义有所不同,编程方式也不一样,再加上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并非每一个都用上的,根据怎么做就怎么学的原则,总结归纳出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基本步骤,即准备刀具、对刀、分析图纸、编程、加工等五个步骤。通过实际加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要的技能水平。

(二)以企业管理为模式——进行实际生产教学

数控车间生产管理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组织管理是数控设备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实训时,一般安排两三个学生在同一台数控机床实习,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选一个上手比较快、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为小组长全面负责,当然小组长还担负教一些领悟比较慢同学的任务,以促使大家共同提高。同时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数控机床操作规程》《数控机床保养制度》等,做到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保养制度化,这样避免了违章操作或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确保机床正常运行。

(三)以定岗定量为目标———尝试生产性实习

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实训场所,还可以放到企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尝试“生产实习”,适量接受企业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直接为企业生产产品,把学校的实训车间变为生产车间。另外,我们与联办企业约定,在生产旺季时选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到企业“顶岗生产”既为企业解决职工不足的难题,又使学生通过实际生产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技术,迅速掌握操作技能。

四、学生评价方法改革

(一)过程考核

以成绩作为标尺的评价机制,已把大多数职校生送入“失败”的行列,再以这样的方法评价职校生,只能生产更多、更失败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针对这一点,我们设定了新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结合数控操作培训教学方法,把数控技能知识点细化。如看懂零件图、能进行工艺分析、能正确进行数学处理、能正确编程并输入机床等,由于把数控技能各知识点进行细化分解,学生每掌握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得到分数奖励,每提高一步,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控的兴趣和信心。

(二)替代学分评价

进入职校的学生,若按普高的评价,他连数学、英语都学不好,是个学困生。但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在校期间取得了钳工中级、计算机初级、绘图员、数控车工中级等证书,实际上他获得了这多么的证书,能谋生能就业,许多企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校采用替代学分制,即用钳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计算机初级、绘图员等证书所得的学分来代替他的数学、英语的学分,或者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得奖的学分来替代学生成绩不好的科目的学分,只要学生能修完毕业前规定的总学分就能毕业。用学生的优势来替代学生的劣势,扬长避短,树立起他们能学好知识,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信心,让他们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学校,以成功者的心态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3

关键词: 数控专业 技能衔接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针对自身对职业教育和相关专业的理解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没有考虑到中职院校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注重中职与高职存在的差异,由此产生的现象有:高职院校的优质生源有所减少,中职院校的专业化发展不强,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危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专业化衔接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据我国提出的2010-2020年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为适应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需要有进一步的优化,笔者将就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对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问题做出多方面原因分析:专业课程重复、技能培养层次不一致等,建议在下一步的教学规划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做出具体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对就业意识的培养,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解决中职与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衔接的问题。

1.中职、高职院校衔接的问题和原因

1.1中职、高职院校衔接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上的衔接问题,很多数控专业学生只有中职教育的学习经历,并没有升学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高一层的专业教育经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认为:数控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在完成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在招生人数上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招收学生包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院校的学生,其中中职院校的招生人数比例设置得较低,所以一些中职院校的专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再学习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较少,相应的教育衔接问题越来越明显。

其次是中职、高职院校在对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重复,还有在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复,表现为课程内容相似度较大,在中职学过的一些知识在高职课堂上重复出现;另外在一些资格证书方面,数控专业学生通常在高职院校中需要考取数控加工证,但一些中职院校组织学生进行证件考试。由此可以看出中职与高职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衔接问题,两个类型的教育单位之间互相不了解,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上有较大的重复性。中职与高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所做的工作内容较混乱,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较大的限制。

1.2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强,难以吸引优秀的生源,这是影响数控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高职院校的生源存在学习能力较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现象;现在社会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处于第一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通常认为是低一层次的教学,社会大众也没有转换观念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一水平位置。

另外,未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范围较宽泛,针对性不强,学生难以培养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没有完善的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尚有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三方面。

2.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分析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院校中的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及院校的资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影响数控专业学生在中职与高职之间的教育衔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依据现有数控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中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职业能力定位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尽可能地倾向实践、就业的方向;学校方面要事先对数控中专业学生的岗位群进行分析,了解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将岗位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课程、教学培养相结合,对中职、高职的数控专业学生有不同的教学定位: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学生面向的岗位主要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其中前两种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为:从事数控车床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床加工及数控车床、数控铣削床的基本维护工作;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对数控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机床维护与维修及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后,面对的岗位有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员、数字化检验员、生产管理员等;其中前两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后两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从事零件检验与质量控制、调度、计划、生产现场的管理。根据院校与岗位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职业能力的定位要做到明确、清晰,增强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以上对中职、高职数控专业的岗位群及工作内容可以看出,中职与高职的数控专业学生具有相似的工作岗位群,工作内容较相似,但在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进行同一工作岗位的职能培训,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有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因为中职与高职的教学层次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专业化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有不同之处。

3.结语

中职、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衔接问题的改善方法要从日常教学做起,不能在临毕业之前做集中强化训练,否则只能达到浅显的效果,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专业技术能力。中职、高职的岗位群对应的社会需求不同,岗位任务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对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向操作、技术工人方向靠拢,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操作、工艺和技术员等,根据各自不同的定位,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中职教育培训看做高职教学的基础,高职是中职的专业延伸,在过程中逐步实现中职、高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曹仕平.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衔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数控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评价 篇4

人往往都是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逐渐成长,在学校的生活总是多姿态彩,刻苦的学习,丰富的开展活动,营造了充实的生活;同时,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过程,便让我从一个懵懂的高中生蜕变成一个满怀壮志的大学生,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 大学是技能培才的摇篮,身处其中,我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对于人生观,社会观也有了更好的锤炼。在这三年里,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大提高。

技能方面熟悉的掌握vb程序/能使用autocad二维制图和pro/e三维制图等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 autocad 数控编程/工程力学/机械cad/cam 模具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塑料成型加工工艺/冲压与塑料/冷冲压与模具设计等,

学习上,我勤奋认真,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知识,还常在图书馆阅读课外书,开阔视野;生活中,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待人真诚,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活动、竞赛;

工作中,积极主动,能够坚持不懈,尤其能与同学友好合作,我认真负责,既做好本份工作,又敢于创新,同时善于团结集体,共同完成工作。 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我将不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的人生。

我为人正直、勤奋踏实、认真仔细、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敢于挑战、诚实守信、坚韧执着、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我性格开朗、幽默,为人友善热情,能和周围同学、朋友、导师和睦相处。富有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敬业精神与创业精神, 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非常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班、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作为班、系主要学生干部,积极配合和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数控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5

数控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读大学前,我完全不知道数控是什么,现在已经热爱上了这个专业,并决心毕生投入到这专业当中,这是个极大的转变.勤奋好学的我,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优秀大学生自我鉴定.我大学三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基本操作,不仅理论课程上能够完成合格通过,而且能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应用在数控机床上,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身为体育委员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我乐观向上,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兴趣十分广泛,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人生满希望,前路由我创!”如今毕业在即,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在将来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数控专业个人自我评价 篇6

我大学三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基本操作,不仅理论课程上能够完成合格通过,而且能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应用在数控机床上,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身为***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我乐观向上,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兴趣十分广泛,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7

关键词:数控机床,实训,安全,7S管理

数控机床具有高速、高效、高自动化和低劳动强度的特点, 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人才需求很大。各地中高职学校纷纷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一些有远见的职业学校加大了对数控设备的投入, 直接购买生产型数控机床, 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 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不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数控机床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却比较高, 操作者一旦操作失误, 不但可能对昂贵的机床造成损伤, 甚至还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在中职学校从事了多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工作, 在实训教学中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在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控加工过程中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安全教育知识“洗脑”, 确保实训学生人身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 对于任一学校来说再也没有比学生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事情了。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从实训指导老师到实训学生, 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牢记安全常规。实训教师要时时讲安全、处处说安全, 要让实训学生把安全操作规程挂在嘴上, 记在心里。每天实训前的小会, 不但要布置实训任务, 更重要的是强调安全操作。在实训过程实训教师要严密监督学生,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合理使用劳动保护工具, 督促学生实训工作时一定要精神集中, 离开设备时停机关灯, 切断电源。发现安全隐患或不规范的操作, 实训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 批评教育, 立即整改, 让学生快速养成安全习惯。对于那些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 把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的轻视心理要坚决摒弃;对于那些“不以为然、不过如此、自以为是”的麻痹心理要及时提醒;对于有些学生实训过程中爱耍小聪明, 明知不该去做的事, 也要去做, 或者自己欺骗自己“下不为例”而屡屡再犯, “凭经验办事”的侥幸心理要严厉批评。同时实训指导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实训学生的情绪心理, 以防学生不良的情绪引发安全事故。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经常对学生灌输这些安全知识及理念, 坚决纠正学生实训时的不良心理及习惯, 那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基本就有保障了。

二、规范各种操作, 杜绝机床事故隐患

数控机床结构精密, 价格昂贵, 一旦出现机床事故, 维修起来相当麻烦。但是如果实训过程养成文明生产、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1. 文明生产

文明生产是工厂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好坏, 影响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寿命, 影响操作工人技能水平的发挥。所以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工厂的后备人才, 从开始学习基本操作技能时, 就要重视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2. 规范操机程序

开机前, 应检查机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 各传动手柄、变速手柄位置是否正确, 以防开机时因突然撞击而损坏机床。主轴启动开始切削前, 要关好防护罩门, 程序正常运行中禁止开启防护罩门, 机床在正常运行时不允许开电器柜的门, 禁止按“急停”“复位”按钮。不得随意更改控制系统内机床出厂时设定的参数。不允许在卡盘上及床身导轨上敲击或校直工件, 床面上不准放置工具或工件。装夹较重的零件时, 应该用木板保护床面, 放学时如工件不卸下, 应用千斤顶支撑。认真填写数控机床的工作日志, 做好交接班工作, 消除事故隐患。

零件加工前, 一定要让学生首先检查机床的正常运行情况。例如, 利用单程序段进给倍率或机械锁住等, 且在机床不装工件和刀具时, 检查机床的正确运行。程序输入后, 应认真核对代码、指令、地址、数值、正负号、小数点及语法, 有图形模拟功能的, 应在锁住机床的状态下, 进行图形模拟, 确定程序无误后才可以进行加工, 否则如果使用了不正确的数据, 机床可能误动作, 有可能引起零件的损坏、机床本体的损坏或使操作者受伤。

加工过程中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禁止用手或其他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他运动部位;严禁在主轴旋转时进行刀具或工件的安装、拆卸;自动加工过程中, 严禁打开机床防护门;加工镁合金工件时, 应让学生戴防护面罩, 及时清理加工中产生的切屑。

3. 程序编制科学合理

编程时实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工艺, 尽可能地使每次所编程序简单、实用、科学、合理, 甚至是对于经常性出现的程序段还要给它设定一个固定的模式。例如, 数控车中进刀退刀模式的设定, 每把车刀从换刀点以G0模式运动到进刀点, 进刀点应在X、Z两个方向离工件有一定距离, 太远太近都不行, 太远会增加G01进给的空行程, 造成加工效率低;太近会增加安全隐患。进刀时 (从起刀点到加工开始点) 必须以G1方式进刀, 退刀时必须以G1方式退到退刀点 (退刀点距离工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后再以G0方式运动。同时对于每一次的换刀点设定也要模块化。换刀点的设定关系到加工的效率和安全问题。换刀点设得太远, 刀具从换刀点运动到进刀点的时间就会加长, 降低了效率。若太近, 在换刀时就可能会和工件发生干涉, 造成刀具、工件及机床的损坏。因此, 自己设定换刀点, 该点就可能被设得或远或近, 所以我根据刀具及工件的实际情况用子程序把换刀点固定下来, 换刀时只需将刀具回到退刀点, 然后调用子程序即可, 这样事故发生率就大大降低了。

在使用刀具补偿时, 要让学生仔细检查补偿方向和补偿量。另外, 还要格外注意机床所采用的单位制, 否则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比如进给功能F, 单位有mm/min和mm/r两种, 两者相差近千倍, 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事故。还有转速单位r/min和m/min以及长度单位in和mm等, 编程时都需要特别小心。

三、融入企业文化理念, 提高学生安全自觉性

在数控实训中借鉴现代企业7S管理理念,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培养, 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7S”一词来源于日文Seir (i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素养) 注音的第一个字母和英文Safety (安全) 、Save (节约) 的第一个字母, 共7个S, 简称为“7S”。7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扩展而来, 是现代团队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 以期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品质的目的管理模式。

整理的目的使生产现场无杂物,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防止物品混放差错造成事故;整顿的目的是使生产现场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使用、管理便捷, 提高工作效率;清扫的目的是为了营造洁净的生产现场环境,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员工处于良好的工作氛围。清洁就是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保持现场物品清洁, 同时保持员工的着装清洁。清洁是保洁工作的表现,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养成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的行为。素养就是养成遵章守纪习惯和立足岗位自我改善的意识, 提高员工自身素质。节约就是合理利用原材料, 节能降耗, 落实岗位成本指标, 降低工时, 提高劳动效率。安全就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注重职业卫生安全, 全员参与, 重视预防, 降低劳动强度, 改善工作环境。

人造环境, 环境育人。长期按制度办事就会变成习惯, 长期的习惯就会变成文化, 长期的文化又会变成人的素养。数控实训教学中实行7S管理方法, 营造了企业化教学情境, 规范了学生行为, 培养了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保障了师生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这不仅是实训基地管理的需要, 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养成良好习惯, 实现学习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崔兆华.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2]高枫, 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张德红, 刘军.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8

关键词: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3-0247-02

一、问题提出

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他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即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

学习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可达到的水平的一种自知自觉或者信念。也就是说,学习效能感是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较好地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次研究通过了解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为学校的培养提供参考,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德语系、英文学院、东方语言文学学院、西方语言文学学院2008级、2009级外语专业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对象信息分别为:俄语系60人、德语系60人、英文学院60人、东方语言文学学院60人、西方语言文学学院60人;男48人,女252人,2008级150人,2009级150人,生源地农村38人,生源地乡镇86人,生源地城市176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问卷由30个选项构成,一般自我效能感10个,基本能力感10个,控制感10个,答案的设置上也采用Likert5点式(即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以1-5分进行统计,要求被试对题目中所表述的情况与自己实际情况符合程度进行判断。

(2)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

我们还对周围同学进行了观察,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个别访谈。

(3)文献法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文献,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综合采用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问卷和《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问卷,其内部一致性系CronbachA=0.87,重测信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p<0.001)。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5.7%。

该问卷参照《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将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基本的能力感,控制感;其中,基本的能力感又包括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目标的达成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感,自我确信。控制感又分为自我怀疑,易受干扰,不良环境感受,无能力感,努力感。根据《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边玉芳)中的描述,Scharzer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题目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征:主语应该是“我”(I),应该有“能够”(can或者be able to)等动词,明确成功基于个人的能力,所以整个问卷,我们都使用第一人称,以体现其主观信念。

三、研究结果

1、一般自我效能感

经过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各题平均分统计如表1所示。

分项均值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无能为力感(Q10)、自我怀疑(Q3)二项的平均得分最低,而在良好结果信念(Q1)、努力(Q6)二项得分最高,由于3是中间值,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均值都大于3,所以总体上看,外语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强,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上的一个体现,必然受到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常是一般自我效能越强的学生,其学习效能感也较强,反之,就较弱。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的程度,成功体验,以及自身的努力程度,如,在问到“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解决问题(Q1)”这个问题时。

从统计可以看出,自身努力程度可以外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的能力。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部强化和替代强化的影响,而且也受内部强化的制约。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建立“自我激励,自我强化,自我评价”的机制,让学生有“底气”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试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强与否,不是很确定,如在问到“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事(Q3)”这个问题时,自信能够坚持理想并达成目标的人只占不到5%,而不确定的人数占了将近一半。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同学们对自己仍然不是很自信,在对待自己理想和未来目标这个问题上,仍有一些迷茫和困惑。

2、控制感

通过对控制感各个要素的分析,其总体平均得分为3.711,标准差为0.163,总体上看,各项得分的差异不大。

学习控制感主要体现在,行为主体对学习行为的控制上,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学生将付出多大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时能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时,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学生会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或完全放弃;而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我常常是自学为主,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Q24)”这个问题上,外语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也将为他们学习的进步奏响“前奏曲”。

四、讨论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低的效能信息源。班杜拉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Agent),特别强调人所具有的动因作用(Agency),即人的能动性。因此,他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成他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影响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为什么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及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个体学习成败归因

(1)来自学生学习成败的归因方式;学生在失败时,更倾向于从努力程度,环境条件,应对策略等可控制的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加倍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成功。

(2)来自自身的理想和兴趣;理想和兴趣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引和激励作用,学生对外语专业有浓厚的兴趣,那他的努力感、目标感、自我确信就会很强。

(3)来自自我责任感和学习基础;大学生经过高考严格筛选,其自身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再加上自我激励、自我努力,使其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进而有了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2、家庭情况及父母的期望

(1)来自家庭情况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所以他们坚信,只有学习才是实现自我梦想,完善自我的重要或者说是唯一途径,因此即使是偶尔学业成绩不理想,也不会成为阻碍他们为学习而奋斗的因素。

(2)“父母供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为的是让我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他们,再说,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是我们对2008级英语专业赵同学的采访实录,也是大学生的心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期望是他们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的影响

(1)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2)来自周围同学的影响。周围同学奋发学习、学风浓厚、竞争此起彼伏,这是学生的目标成就感、努力感和自我确信就发挥了作用,这就促使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

此外,教师期望值的高低,学习评价方式,目标与任务的设置是否恰当和学生的生理状态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产生影响。

五、结论

第一,总体上看外语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其学习效能感也越强。

第二,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

第三,学习控制感主要体现在行为主体对学习行为的控制上,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学生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时能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学生会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或完全放弃;而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

第四,分享均值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无能为力感、自我怀疑二项的平均得分最低,而在良好结果信念、努力二项得分最高。

参考文献:

[1]A. BANDURA.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殊领域的? [J].心理科学,2006,(5).

[3]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5).

[4]高建江.班杜拉论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J].心理科学,1992,(6).

数控专业中专生毕业鉴定 篇9

人往往都是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逐渐成长,在学校的生活总是多姿态彩,刻苦的学习,丰富的开展活动,营造了充实的生活;同时,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过程,便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蜕变成一个满怀壮志的中专生,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中专是技能培才的摇篮,身处其中,我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对于人生观,社会观也有了更好的锤炼.在这三年里,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大提高.技能方面熟悉的掌握 了数控编程、机械制图、车工、钳工、焊工、autocad制图等等。

学习上,我勤奋认真,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知识,还常在图书馆阅读课外书,开阔视野;生活中,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待人真诚,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活动、竞赛;工作中,积极主动,能够坚持不懈,尤其能与同学友好合作,我认真负责,既做好本份工作,又敢于创新,同时善于团结集体,共同完成工作。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我将不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的人生。

我为人正直、勤奋踏实、认真仔细、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敢于挑战、诚实守信、坚韧执着、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我性格开朗、幽默,为人友善热情,能和周围同学、朋友、导师和睦相处。富有

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敬业精神与创业精神,做为新世纪的中专生,我非常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班、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作为班长,积极配合和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数控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篇10

一、学生学业评价目的和功能

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业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学生学业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4.评价过程发展性的原则。关注学生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增长的知识,具备的能力,获得的进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1.学业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在平时取得的进步,帮助其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2.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本着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选择地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如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也可采用

陈述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评语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取得的成绩等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3.采用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分别运用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

四、学生学业评价基本内容

学生学业评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素养模块、专业素养模块、情感态度模块三个模块,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核心,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一)文化素养模块

文化素养模块包括文化课知识和能力。文化课知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基础课知识,学业评价主要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拓展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式,做事习惯,从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能以一种理性,分析,客观的方式去深入,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二)专业素养模块

1.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是指学生在所学专业(工种)所覆盖的典型职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这一内容有利于加强技术型人才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其在社会生产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学业评价主要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

2.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各专业(工种)生产或服务技术为主的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得,是将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或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是学校专业学业的重心所在。学业评价主要从专业技能熟练程度、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拓展与创新、训练现场安全规范及文明操作、专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价。

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学实习主要在校内实习场所进行,使学生获得生产的感性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并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生产实习通常是安排学生在校内实习工场或校外生产、服务现场实习,使他们获得实际工作的锻炼。学业评价主要从应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能力,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水平,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协调、管理能力,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模块

情感态度模块包括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个性特长两个内容。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自我约束和交流合作,学业评价主要从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及爱好、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个性特长注意学生的自我发挥,展现个人的风采,以竞赛获奖情况、技能资格证书为主要评价内容。

五、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呈现和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11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是指个体在做某件事之前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件事的把握程度与自信程度。这种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实践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热情。本次实验调查以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不同年级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下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普通的调查问卷法对300名学生发放标准化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为270份。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使用我校护理学专业教授译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化表,这个表的测信度为0.8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本次调查只有一个维度的内容,一共十个项目。对被调查测试者的评定使用四个等级方法,采用计分方式进行评价:完全正确是4分,多数正确是3分,有点正确是2分,完全不正确是1分,满分为40分,总的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2.2 统计学分析 将270份有效的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输入专业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涉及到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的为40分,最低的为13分,平均分数在20—30分之间,根据评分标准,这次调查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属于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分)

[\&\&\&\&\&\&\&\&\&\&\&\&][年级

自我效能感][一年级(1)

25.92±5.68][二年级(2)

25.45±5.21][三年级(3)

26.51±4.83][P

<0.05][事后多重比较

3>1>2]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采用的是多组间单一因素方差分析与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结果,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自我效能感低

13(14.94)

15(18.07)

7(7.21)][自我效能感一般

65(80.2)

60(72.3)

70(66.7)][自我效能感高

9(11.1)

8(9.6)

20(19.0)][P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了变化,数据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与三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二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大学生生活与本专业的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心与新鲜感,比较有自信心,因此自我的效能感水平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的逐渐深入,护理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学习热情降低,自信心也随之降低,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逐渐降低,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熟,学生到了三年级时又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认知感。

3.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检验结果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检验结果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上面我们的调查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护理学生占本年级的14.94%,二年级护理学生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占据整个年级的18.07%,高于一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但到了三年级时,情况又有了好转自我效能感低比例降低仅为7.21%。调查还能够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男女之间自我效能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更能经受住各种打击与磨难,性格更为坚毅[1]。

3.3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可以得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减轻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多使用鼓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给他们提供多种反复尝试的机会,正确科学地加以引导,用一种发展与客观的眼光看待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归因方法,让他们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在遇到困难与失败时,总是抱怨环境或者是他人,应该多找自身的原因,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找办法克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自我效能感[2]。

自我效能感在现在教育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属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水平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树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与失败时不要放弃,对自己充满信心,去除自卑悲观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3]。

参考文献:

[1]刘印.不同年级护理专业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50-251.

[2]王小娟.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3(8):83-84.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 篇12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转化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即意味着现代的学生应具有以下特点:是属于职业型、岗位型, 而不是学科型的;是技艺型, 而不是理论型的;是应用型, 而不是学术型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车轮下,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教育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引路者, 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育的对象——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发展, 教育才有可能有实效、有成效。目前本院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学生层次也较为复杂, 在管理模式上还处于一个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的磨合期。然而, 在现代高等学校教育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这就意味着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主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我校而言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 特别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来呢?这是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女生, 样本总数500人。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逻辑分析法。

2 讨论与分析

2.1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讨论

(1)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小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 从中选取德智兼优, 能力突出的学生组建自我管理小组, 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与培训相关内容。 (2) 加强管理方法指导。教师点拨, 学生参与实践, 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能力。 (3)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自治作用, 特别是在准备活动中、教学比赛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2.2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操作策略讨论

(1) 自我管理实践。构建“三级参与”的自我管理模式, 首先确立学校体育学生干部委员会, 制订体育教师参与的具体要求、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使之成为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和自觉行动, 全体学生按岗位参与班内管理;实验班普遍设立以班内活动为对象的自我管理岗位, 每个学生均按个人特长及管理需要进入相应岗位, 参与班级管理, 并接受管理伙伴的评价;学校全体体育学生干部参与学校体育管理:将学校里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三项工作, 按内容分项, 统统交给学生自我管理小组去管理, 定期量化考核, 按周公布, 按月小结, 学期终了评出优秀班集体、优秀体育学干、自我管理能力优秀干部等。

(2) 自我管理的操作效果。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方法上采用“看管型”、“保姆型”等模式,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包办代替, 学生仅当的执行者, 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一味采用说教式、灌输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平等民主的气氛, 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提高, 使学生始终于依附、被动的状态, 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确立具体的操作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学生对现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不满意。 (2) 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满意。 (3) 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学科渗透和能力培养不满意。 (4) 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不满意。 (5) 学生缺少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 认为自己不需要“自我管理”。 (6) 学生缺少自我管理展示平台, 认为自己不明确“自我管理”。

3.2 建议

(1) 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要求每个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鼓励。在很多时候, 虽然教师已经决定让学生去处理班级中的某些事情,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仍然会“不放心”地加以“指点”, 将事情的关键所在“指”给学生, 这样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应当充分地相信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鼓励, 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从一些小事做起, 独立地完成。

(2) 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律性。学生只有对某项事物具有内在的探求动力、进行充分的感情投入、参与积极的情境体验, 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与掌握该项事物的规律, 也就是说, 学生需要自主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合适的材料、自主地进行过程评价、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想像、创造等一系列活动, 才有可能驾驭学习过程, 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3) 精心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机构。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应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层层推进, 层层落实。而精心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机构首先要在学生干部产生上改变学生干部“终身制”为“轮换制”, 在班级管理上依靠全员自主参与, 人人选择责任岗位, 实行岗位自主承诺。其次, 应做到有的放矢地给予学生做决定的权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 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

(4) 教师应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自主管理不是完全不受干扰、自我封闭、自发的管理过程, 而是和其他各种管理方式一样, 时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联系, 这些环境包括师长、同伴、家人、亲朋、学习环境等, 整个管理过程在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对环境的依赖性和与环境的互动性, 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促使其最终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也根据环境要求和环境所提供的条件进行自我调控。

上一篇:讲诚信初中优秀作文下一篇: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