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共19篇)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1

每当我吃着母亲做的米饭,就会想起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里就靠年迈的母亲支撑打理。转眼之间,儿子初中毕业了,母亲因为不想让优秀的儿子断了学习的路,就拼命干活,拼命借钱,一心一意的借儿子念高中。懂事的儿子看到母亲这般辛苦,就咬牙说:“妈,我不上了”。母亲气得发抖,当即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流着泪去上学了。这时的母亲不仅因为儿子的入学而欣喜,更为今后的日子发愁,望着自己已经畸形却被衣服遮盖得天衣无缝的腿,年老的母亲陷入了沉思。

在学校里,儿子依旧刻苦学习,因为他深知学习生活来之不易,他的学习,生活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他住宿,吃饭成了问题。因为学校规定住宿的学生必须每两周上交一袋大米,正当儿子愁苦之际,母亲轻松地说:“没事,妈能行”!

食堂里有个女师傅,专门负责接米的。开学的第二周,母亲提着一个鼓鼓的蛇皮袋,女师傅很欣喜。只见母亲放下袋子后,女师傅打开袋子,脸色立即变了。“你们家长啊,就是爱贪图小便宜,你看你送的米,什么样的都有。”母亲只是站在一边,很紧张。。女师傅看见了说:“行,这次您也长了记性,下次可别为样了!”母亲开心地说了声“谢谢”后离开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依旧如此,女师傅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说:“再一,再二,没再三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人情啊!”这时的母亲扑通跪下,老泪纵横,说:“师傅啊,我给您说实话吧,这米都是我乞讨来的 ,不久前我得了风湿病,没法干活,只得天一亮就去邻村乞讨,晚上再摸黑回来,我没敢让娃知道,怕毁了他的自尊啊”!女师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好大姐啊,以后您别再送米了,我给您免了!

二年后,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可是在毕业仪式上,校长邀他上台,儿子很奇怪,“考高分的有好几个,为什么就邀我上台啊”,更让他奇怪的是,台子中间放着三个鼓鼓的蛇皮袋。这时女师傅扶着他的母亲走上台来。女师傅讲了前因后果,儿子流着泪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这时台下很静很静,此时的无声胜过了所有的赞美的语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2

一、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倾听的教学环境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都会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教师依然将多媒体当作电子课本, 只不过是将书本上的一些内容搬到课件上, 或者是将原本磁带上的歌曲换成了MP3 格式来进行播放。这样, 多媒体的应用只是课堂形式的改变, 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多媒体实际上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声音、画面和操作性强的优势, 可以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欣赏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 声画结合、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会比教师一句句教唱的效果好很多。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音乐中的故事》中, 有对《彼得与狼》的欣赏。这是一个交响童话, 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 讲述了彼得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和邪恶的大灰狼的故事, 最终彼得和小动物们齐心合力战胜了大灰狼。当然, 整个故事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的, 如果教师不提前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 那么学生在欣赏聆听时就会很难理解乐曲的含义。因此, 笔者在讲这一课时, 从网上搜集了彼得与狼的绘本图片, 先一边播放图片, 一边给学生完整讲述了这个故事。在讲述故事时, 我还准备了一些效果音和背景音, 让自己的故事讲述更加声情并茂, 结果学生听得细致入微, 在了解了故事之后, 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彼得的看法, 有的学生认为彼得是个勇敢的孩子, 有的学生认为彼得应该听爷爷的话等等。之后, 我再让学生来安静地欣赏交响乐《彼得与狼》。我所播放的是自己制作的MV, 将故事图片和交响乐曲剪辑在一起播放, 这样, 学生可以明确了解每一段音乐所讲述的情节。通过这种多媒体情境的设置, 学生对于这首乐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明确倾听的目标, 丰富倾听的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上, 所有的学生都在听, 但是总有学生找不到倾听的重点。因此, 在给学生下达倾听任务之前, 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听的是什么, 他们应该着重听哪一方面。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乐曲的主题是什么?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意境等等。另外, 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准备一些倾听内容, 从而加强学生倾听的练习。

小学音乐课上会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乐器, 比如中国传统民乐中的锣、鼓、钹、唢呐、木鱼、横笛;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小号、小提琴、吉他等, 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很多小学都开展了乐器进校园活动, 小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一样乐器。在学习音乐时,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器乐类音乐来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特点和音色。

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情感表达直接关联, 快节奏的音乐通常是紧张的或者欢快的;慢节奏的音乐通常是舒缓的或者哀伤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比如快节奏歌曲中的《吹起羌笛跳锅庄》就十分欢乐, 展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学生之前学过的《聪明的一休》也是表达了一种快乐的情绪。但是如果让学生倾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节奏快的那一段, 就带有明显的紧张感, 这首歌曲中前后慢节奏的部分却透出忧愁。

三、通过有效的语言激励, 来提高学生倾听的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 想让学生安心地聆听音乐, 就必须采用一些激励的办法, 让学生从心底出发、从兴趣出发来倾听。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亲自参与, 是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种参与感是教师为他们带来的。比如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以赞赏,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个微笑、一个赞扬, 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容易, 关键是要恰到好处。笔者在教学中, 从来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比如“这么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 你听得真认真!”“你听出了这首歌曲的秘密, 你可真了不起!”学生尝到了倾听的“甜头”, 久而久之, 就养成了认真倾听的习惯。

总之, 小学音乐课中的倾听非常重要, 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理解力,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文化素养, 以及从音乐中获取美的教育, 在学生的倾听中实现音乐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宁.善于倾听, 感悟音乐: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科普童话, 201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3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个老师方法就是善用体态语言。有时,别人费尽口舌,唾星如雨,却抵不上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

请看下面几组镜头——

(一)

上课铃响过,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一时很难安静下来。王老师站在门口或讲台上。并不出声,而只是用期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学生,教室内很快就安静下来。

学生安静下来以后,王老师在很短时间内环视一周,好像在说:现在老师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这时学生抬头挺胸,用目光回答老师:准备好了。

课堂上,学生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王老师对他不时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这种无声的称赞使学生甲的学习劲头倍增。学生乙精力分散,老是搞小动作,王教师略略严肃地注视他,让他感到不安,停止了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讲。

反思:注视和环视,是教师常用的眼势语。它犹如乐队指挥棒,既强调重点,又照顾到每个乐手,共同地奏出辉煌的乐章。可有些教师一听到教室里吵闹声,看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就会大动肝火,而忽视这种眼势语的作用。在这里,无声的眼势远远胜过有声的言语。

(二)

一天早晨,林林又迟到了。当时,班主任李老师正在上晨会课,见林林又来晚了,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李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回座位,而是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教室门口的林林,就继续上自己的课,再也没有理睬他。林林的脸越来越红,他紧紧地咬着嘴唇,眼泪还是忍不住地掉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林林的妈妈来了。说要接林林去看病。他妈告诉李老师:林林昨夜发了一夜高烧。早晨起来,脸还是烧得红红的。本打算请半天假去医院看病的,可是林林怕缺课,趁妈妈买早饭的时候,悄悄地背着书包就来上学了。李老师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陈白

反思:学生又迟到了。如果老师能够和颜悦色地询问一下迟到的原因,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措施,那么,林林还会委屈地掉泪吗?李老师还会有后面的尴尬吗?即使学生不是因病迟到,教师了解原因后,也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帮助迟到的学生。

老师大瞪的两眼、严厉的表情,只那么一会儿,却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心,而要想彻底治愈这种刺激和损伤,却是十分缓慢、艰难的。爱学生,请收起冷酷的面孔吧,因为它犹如霜雪,会冻坏青青的嫩苗。爱学生,使自己的双眼满含微笑吧,因为这是春天的和风,可以催开含苞欲放的蓓蕾。

(三)

某班语文课上,孙老师面部表情亲切、柔和,上身微向前倾,手掌轻抬,要求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积极踊跃,纷纷举手……

数学课上,张老师挺身直立,表情严肃。提问时,用食指生硬地指点学生回答。被老师指点到的孩子,磨磨蹭蹭地站了起来,小声地、一字一字地回答着……

反思:教师课堂提问,用抬手的手势要求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学生会有一种平等感,他好像在与教师共同商讨问题,容易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伸出食指指点学生起立,则带有强制和命令的色彩,会让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卑下、被审问的感觉,容易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 篇4

那天是毕业典礼,是我们五年级友谊中最终一次相见,这天是“伟大”的一天。依旧清晰地记得那天早晨,依旧熟悉的身影、依旧熟悉的学校、依旧一如既往地步入大门……但全校静悄悄的,那种悲静的氛围我从未有过,静静地、熟练的走进班级,脚步却是那么的浓重,没有人再嬉戏着。今日是毕业的日子,应当开心点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嘛。可话虽如此,事实却难以贴合。

不久大家全来了,但这次相聚却是那么悲伤。教师也来了,但所有人仍然呆呆的站在那儿。五年多么遥远,毕业多么遥远,但今日,他真真实实地来了。欢笑已不能抒发,我的好朋友一步步走来,脚步似拖着千斤铁锁,我看着他们一张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脸庞,五年来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那些调皮的恶作剧,那一次次教师的鼓励与批评,那挥洒的一滴滴汗水,那……瞬间历历在目。我们怔住了,没有人再像往常一样,那股兴奋劲儿全没了,仿佛如同沙尘一般,稍纵即逝。

开始毕业典礼了,教师成了听众,本是多欢乐的一件事,但就是今日,谁也开心不起来。操场上的那一株株花草依旧,绿茵场上的足迹清晰可见,一间间教室满是熟悉的书香。我根本无心在听。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这寂静比平常的欢呼雀跃更令人留恋。

幽幽的哭泣声传来,毕业典礼即将结束,空洞洞的幻想破灭,现实是残酷的的,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离别,悲也罢,喜也好,在今日都将画上一个句号,这寂静无人想打破,这时的喧闹已毫无意义,我们环顾四周,似要记住这一切,那一刻即将到来,也定会到来,放学了,那扇铁门,成了我们无法逾越的大门。

散了,都散了,天空将永远少了那一片稚嫩的欢笑,学校将永远少了那一批活力的身影。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 篇5

听奶奶说爸爸从小就很听话、懂事,长大后也依然没变。“女儿都嫁出去了,有个儿子在身边孝顺我,我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啊!”奶奶逢人便夸。

爸爸凡事都为爷爷奶奶着想。爷爷奶奶睡眠不好,有一次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泡脚机广告,能按摩脚掌上各个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就囔囔着很想买,可是一看一台好几百块钱又把话缩回去了。爸爸看在眼里,明白他们勤俭节俭惯了肯定舍不得,就和妈妈偷偷买了一台回来,然后跟他们说正想买来自我泡,却没想到参加活动抽中奖了,把爷爷奶奶给乐的。

前年,我们家就盖新房子了,房子在设计时爸爸就想好了,并跟妈妈商量着: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爬楼梯不方便,准备在一楼留了一间最大,光线最好的,最舒适的房间给他们。

最让我心有感触的是去年爷爷生病时,爸爸对爷爷无微不至的照顾。爷爷只要人一不舒服,爸爸就带着他四处去求医,住院时因为医院食堂里的饭不好吃,爸爸就每一天起早贪黑的来回跑,熬粥给爷爷喝。有时晚上爷爷想吃什么,可家里又没有时,爸爸二话不说就出去买回来。爷爷病重时,爸爸每一天守在病床前,时不时就要端热水帮爷爷洗澡,用热毛巾给爷爷擦身子,按摩腿,翻身,当爷爷口渴又喝不了水就用棉签沾开水给他涂嘴唇,就这样,爸爸晚上经常都没办法睡觉,有时还要被爷爷骂,他也只是含着泪默默的呆在一旁,因为他明白爷爷难受。至今我只要一听到“孝顺”二字,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一幕幕。

看到爸爸消瘦的身体和日益增加的白发,我心里一震,回想起过去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自认为父母为我们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忙这忙那是天经地义的想法,就感到羞愧无比;更为不认真练琴时还与妈妈大声争吵而深感愧疚。如今,爸爸用无声的语言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使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700字 篇6

――题记

耳边充斥着快乐女生陶醉又疯狂的歌唱,脑里回荡着许嵩悲伤的歌调,突然感觉,好喧闹。“啪”,停电了,世界变得安静,那么静寂,无声的孤独与清醒,在我身边蔓延,突然好想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汨罗江畔,还记得那禹禹独行的屈子吗,那浊世中纵身一跃的悲壮,使多少人在阵阵清波涟漪中明白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悲壮。平静无声中,那无声的一跃比任何解释都明白,有时无声就是最好的解释。屈原在寂寞中与滚滚江水融为一体,用无声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浊世中的一身清白。

徘徊在汨罗江畔,好想对屈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仓皇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丛飞也像那大雁带走了我们的感情。不知道丛飞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断的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是怀着失望和无奈死去的。当受帮助得人没有感恩之心,当他们用一句无情的话刺痛了丛飞的心,丛飞也只是无声而已。他并不怨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不愧于自己,就足够了。无声的表示已是最好的解释。

望着大雁南飞,好想对丛飞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没有一个男人可以站得像她一样高,没有一位帝王可以像她一样骄傲,没有一位女子拥有她的睿智与大度。她深知自己会遭后人唾弃,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一块无字碑,孰是孰非皆有后人评论。那无字碑上的空白,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女子在用无声的行为,表达了她的智慧。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在青草长满的墓冢上,写着一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她用无声诠释了自己高于一切的能力。

站在无字碑前,好想对武则天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徘徊在汨罗江畔,我好像对屈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望着南飞的大雁,我好像对丛飞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站在无字碑前,我好像对武则天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7

新课程实施以来, 一线教学的老师们都认识到了数学教学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课始的导入往往新奇巧妙, 有引人的故事导入, 有精致的课件导入等, 期待着把我们的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学习中, 实践也证实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而, 很多时候课题一出来, 施教者往往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预设的教学程序中, 根本不去考虑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始导入, 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思考一下, 对于今天的知识我已经知道了哪些?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这样做, 既可以稳住学生可能出现的浮躁心情, 也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 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预案, 实施教学过程.可见, 虽然“浪费”了那么一两分钟, 却对整堂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 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在导入处创造悬念, 留有空白, 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既能加深理解、记忆深刻,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堂提问, 留一点思维的空间给学生

“首先是怀疑, 然后是探索, 最后是发现.”有了问题, 才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次次地去探索, 去发现.学问的关键在于“问”.问是深入的阶梯, 长进的桥梁, 觉悟的契机.因此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 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 疏通思考的渠道, 提供思考的时间.学生能质疑问难, 足以显示他认真思考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 心理上可能是“空白”的, 需要教师引导, 让学生从“愤”、“悱”状态中跳出来.而有的教师只注意结果, 忽略了思维过程, 问题一提出, 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 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使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美国有位教育家说过:“在每个问题提出来之后, 至少要等待3秒,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比如: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若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提问也就失去价值.”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一点思维的“空间”, 把握好提问的最近发展区, 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去思考, 去认识, 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作为教师, 课堂提问不但要掌握难易程度, 更要掌握火候,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2至3分钟思维活动空间, 恰当的给学生留点空白,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的质量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也就是给了学生一个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平日教学里, 我们总是埋怨学生表现不够积极, 思维不够活跃, 许多比较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可是, 为什么我们总是赶着学生走我们的路, 不留给他们一点自己思维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地学习与倾诉呢?

三、新课传授, 留一点探索的机会给学生

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应重在引导,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理解、思考和探索, 这样, 学生才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也莫急于讲解, 而是应该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 认真思考, 探索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体验和感受.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探究学习, 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预设和解释, 这是一个发现空白, 填补空白, 探究未知, 发现未知, 发现真理的过程.所以要在探究活动时留白, 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思维空间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教师未曾实说或未曾明说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舍得给学生探索的时间, 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而不是把探索作为过场, 一切以教师包办代替为主.其实, 在很多时候, 学生在解题时有他们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 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 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留一个知识的“缺口”给学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8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用语言解读文本之外,还可充分利用诸如眼神、表情、姿态、手势等各种非语言因素,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契诃夫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形象的段落,班里就有些异样:或窃窃私语,或指指点点。看到外面的鹅毛大雪,我才恍然大悟:今天下雪,我穿着一件高领毛衣,外套一件长及脚踝的厚厚羽绒服,又戴着眼镜。一幅别里科夫的装扮!学生是在看我的“别里科夫”秀呢。

失笑之余,忽有所想:这虽然是无心插柳之事,但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定个型,有什么不好?再扩展开去,如果我们平时语文教学中都能呈现出具体可感的形象,那学生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该得到多么大的开发啊!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有声的语言外,还应该再加入一些非语言手段,诸如:眼神、表情、姿势、行动,包括老师的穿戴等等,肯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上,嘴巴是主要传播工具,其实,眼睛和嘴巴一样,没少“说话”。达·芬奇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眼神的非语言手段,那将让学生获得更多蕴涵丰富的信息。如教师在教学演讲辞单元而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时,可以目光平和而严肃;而教学写景抒情散文时则可以目光中充满联想和意趣。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用信任温和的目光。同时,在目光中,如果加入恰当的微笑,则更容易征服学生的心灵。美国1988年总统教育奖获得者埃斯卡兰就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归结为“爱的微笑”,他认为这是自己多年来征服学生的诀窍。语文老师应学会用微笑把愉快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自然的情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快乐的心境,更好的获得信息。

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表情的非语言手段,可以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发送量;同时,若能细致观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还可从中直接获得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因为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判断其内心情绪的晴雨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表情亲切和蔼,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关系融洽了,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体态也是重要的非语言手段,教师的体态就是教师风度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教师是不是有风度,是不是有个人魅力,就要看这个教师在讲台上的姿势是否协调、自然、雅观,正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先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教学,“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悲痛处,“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爽快处,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于是,先生给后人留下“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深刻印象。梁任公先生这一次的成功,得益于他运用了好的手势,得体恰当的表情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只要综合运用各种非语言手段,就能有效的提高授课的“立体”效果,才能很好的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睛看周围的东西,特别是最后一个疲软的手势……他成功的运用多种非语言手段,在“授业”(教授法语知识)的同时完成了“传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课堂上,非语言手段的运用不仅仅适用于老师,有时让学生“表演”一下也会让他们感悟得更深刻,一回公开课上《祝福》,分析祥林嫂形貌的变化,特别是“眼神”。从“顺着眼”到“眼光没有精神”到“瞪着眼睛”到“直着眼睛”直至最后“间或一轮”,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一回演员。同学们抓住祥林嫂的“眼睛”当堂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他们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切身感受。

但是,非语言手段的运用,也要谨慎。不能“喧宾夺主”。语文课归根结底还是语言的课,非语言手段只是起辅助手段。使用得体,会事半功倍;使用泛滥,会冲淡主题教学。没有人希望讲台上站着一个从头至尾都眉飞色舞,指手划脚的老师。在现今“大语文”的环境下,语文教师苦思冥想地是如何从课本有限的空间内超脱,如何摆脱枯燥的说教程序,我想,适当的运用非语言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乐于动,善于思,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的语文课终究是好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9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无声胜有声高一作文 篇10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想必教育了无数人。只是道理人人都懂,真的能按照道理去做的恐怕不是多数人。

前不久的雅安地震中,有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和沁入心底的温暖。可是,也有些人,利用此事为自己造声名。在微博上就有人复制抄袭在雅安抗震救灾的救援队队员的.微博,假装自己在参加抗震救援。被发现后受到网友的强烈谴责。可见,说的如何好听也不能改变现状,事实就在那里。只说不做只会助长浮夸的风气和浮感的心理状态,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不会被大众所认可,甚至被大众所唾弃。

相反,做得多而低调的人往往更有涵养,更经得起舆论的考验,而他们的行为也更被大众认可,被人尊重。在之前结束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曾感染万千观众。当中的歌手都不是当红发紫的明星,而是一些小有名气却很安静的歌手,但他们的歌声同样深深地使我们感动。就拿其中的黄绮珊和林志炫来说,他们都很早步入歌坛,一直遭遇不顺,但他们没有放弃而坚持至今。

十几年来的汗水可想而知。可镜头前,我们听到的,是他们纯粹的歌声;看到的,是他们纯粹的对音乐的热爱;却从不是自己这些年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不甘等。但他们这样人的作为大众却全都看在眼里,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尊重与热爱。

“无声之做”和“有声之做”孰优孰劣不需我缀言,公道自在人心。只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浮夸也好浮感也罢,这样的风气太多浓重而很多人却不自知,并在不自觉中助长别人也助长自己这样的风气。这不仅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社会。我们的微小之力却不足以改变这种现状,却可以改变自己。而社会上这种风气的改变也要依赖于个人的改变。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他们做过什么;而说过什么,怕是已经忽略不计了。也因为有声的说比无声的做容易很多,有许多人无意间选择了前者。但是沉静下来,怕是每个人都知道该如何做;做远胜于说。但是去看那些令人尊重的人,看看那些比你出色的人,他们无声的做一定比他人多许多。而你,也应该真正行动了;小则关系个人的成长,大则关系社会风气,国家发展。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11

一、批语,可以凸现赏识和激励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教师肯定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被认可的体验,产生“我能行”的感觉,从而在自信中潜能喷涌而出,形成一发不可收的态势。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励”。

教师的赏识和激励往往会使学生信心倍增,由此,自信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后进生的作业,教师在批改时要“另眼相看”,一旦发现学生有“闪光点”就要及时“美言几句”,通过激励性批语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快乐。例如:班上的朱同学,在四年级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受老师的批评,自信心差,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接班以后,第一次作业我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今天你的作业很棒,相信你五年级的学习一定比四年级进步得多。听赵老师(以前的数学老师)说你很聪明,只是态度不够端正,我也发现你有很多优点,如字迹工整,作业及时等等, 今天的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该生看完之后十分激动,争着传给其他同学看。以后每隔几天,就在作业中批上“有进步,继续加油啊!”“今天作业真不敢相信是你写的。”“祝贺你,今天的作业全对了,相信你以后会更好!”等带有赏识和激励价值的批语。不久,这位同学的作业居然越写越好,学习也越来越认真了。这种带有赏识和激励价值的批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像“你的作业真整洁”、“字再写工整一点,你就更优秀了!”、“再细心一点,你会更棒!”、“你的解法很有创造性,真是个数学小天才!”等带有赏识、激励、提示作用,充满人文色彩的数学作业批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批语,可以发挥矫治和提高的功能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然后赋予冷冰冰的“阿拉伯数字”或给个模棱两可的“优、良、中、差”,甚至有些教师只写上一个“阅”字(少数教师对家庭作业的处理方法),充其量多一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热情锐减。这种枯燥乏味的评判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意志、品质、注意力等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很难从分数中体现出来,从而使评价缺乏全面性,失去了矫治和提高的功能。

学生的作业经常会出现,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细心抄错了数字、计算方法出现错误、分析过程出现了问题等等。教师采用批语批改,既可以肯定其中的成绩,也可以指出其不足,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其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更上一层楼。例如:学生把循环小数5.217的循环节写成5.217,我写上批语:“三位以上的循环节是这样写吗?”带有商讨的口气,体现了师生平等。再如对“25×4÷25×4=100÷100=1”这样学生常犯的错误,我会写上:“按运算顺序再算一算,想一想为什么错了?”在这样带有启发性批语的指导下,学生会很认真地查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改正错误。还有在学生粗心的地方写上:“再细心一点!”、“再检查一遍”、“想一想,定义是怎么说的?”这种批语针对性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很容易通过思考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正错误。所以,作业批语的矫治和提高效果非常好。

三、批语,可以拓展沟通和交流的途径

数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较少,偏重于知识传授,往往容易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很大,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默契和交流,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写作业批语可以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强化学习动机。“你准行,老师相信你!”、“不错,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真不简单,这种方法被你想到了。”、“别气馁,下次仔细一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批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期待,学生犹如听到教师在耳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悉心点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嫌弃自己,反而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从字里行间读懂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期盼。

在写批语的同时,我还建议学生把自己当天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作业中,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帮助,作业批语成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数学作业批语使数学作业由单纯的鞏固知识转变成了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举的过程。在与学生进行的无声交流中,激发了其内在动力,点燃了其创新的火花,在真正的意义上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12

空白美学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由来已久。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称:“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也”, “夫隐之为体, 义主文外, 秘响旁通, 伏采潜发, 譬爻象之变互体, 川渎之韫珠玉也。”[1]他强调了中国古代诗歌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含蓄深刻的美。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的诗歌理论, 推崇“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以“味外之旨”为“全美”。更有严羽《沧浪诗话》说得最妙:“盛唐诸公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2]空白艺术在中国文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空白艺术, 绝不仅仅是显示手法简洁的技巧, 它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这种审美过程是建立在特殊的审美心理——“联想”的基础上。没有联想, 空白只能是空白, 它不会构成一种美的意境。[3]美术界最讲究空白艺术, 倘若在一张画纸上画得满满的, 则内行人士一眼就能看出个中深浅, 倘若留下一点空白, 便给了人无限遐想, 艺术便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 而是随着人的思想驰骋, 由此可见, 空白艺术即“隐”的艺术, 在美术界至关重要。同样, 文学作品历来推崇虚实相映, 这里的实指写景, 虚则指空白, “一虚一实, 相互作用, 引成巨大的艺术张力, 在有限的篇幅内海纳百川, 思接千载, 纵横八级”, [4]看似写景, 实则抒情, 寓情于景, 在写景时留下空白, “构筑一个寄情于象、窥象知情的美感结构, 融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于一炉”。[5]285

二、翻译运作的审美平面

翻译是介于原作和译作之间的行为过程。“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映, 或者借用列宁的话说, 就是译者的思想无限地接近其反映的对象——原作。译者必须把原作‘再现’为一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再创作一个与原作类似的完整的艺术作品。从这一观点出发, 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译作与原作在美学层面上的相称”。[6]572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语言修辞的选择应为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美学艺术对等服务。

刘宓庆先生把翻译分为三个层面, 并且认为, 所有译者在进行译作的时候, “无时不是在三个平面从事艰苦而复杂的、绝非靠‘本能’可以完成的思维活动”。[7]96第一项任务 (第一个平面) 是从语言结构析出意义和情态;第二项任务 (第二个平面) 是对“语言结构-语义结构”进行逻辑分析, 以做出既符合文理结构又符合思维逻辑和常理的表述;第三项任务 (第三个平面) 是对译语进行审美加工, 以确保译语的交流效果, 使之与原语相当。[7]97由上述可知, 三个平面在翻译过程中相互依存, 第一平面为语义分析, 是翻译的依据和基础, 第二平面即逻辑平面, 是翻译必不可少的参照, 而第三平面, 即审美平面, 是保证语言交流功效的依据。翻译任务的顺利完成, 离不开这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融通。

文学翻译艺术语言翻译, 不同于一般的文字翻译。文学翻译是所有翻译活动中最令人神往同时又是最富有争议性、最艰难的任务, 因为它是一种综合层级的翻译审美艺术创造。[8]287文学翻译不仅要求在语言表达上准确无误, 而且从美学层次上要求传情恰如其分, 创作及表现手法上符合原作在美学上的要求。

三、文学翻译中的空白美学艺术

空白美学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审美艺术。文学作品常寓意于景,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意象运斤”, 意象蕴于情景之中。通常这种意象又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达, 曾有人说过, 中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寓的含义, 如一张笼罩着宇宙的一张网, 其含义深远, 绝非言语所能表达, 如在翻译中试图解释说明这种蕴意, 不谛于将此网捅破一个小口, 透过此口, 可看到广袤的天空, 但是又无法将所蕴含的意味全部描述, 因此, 不如不捅破。这种说法适用于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翻译。例如被称为“叠词绝唱”的《声声慢》, 有人认为此词应作于南渡以后, 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 丈夫去世, 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亡国之恨, 丧夫之哀, 孀居之苦, 凝集心头, 无法排遣, 因此写下此词。单从语言层面上看, 基本是写景, 而浓郁的感情是在读者了解作者的遭遇后、从词的整体审美层面得出的。翻译时, 要遵循原作的语言特点, 即词的翻译, 语言的限制不允许译者对原作所蕴含的感情作过多的解释, 而我们对原作通过使用叠词表达出来的情感只能借译作的整体感情色彩来传递。在原作中, 作者并未直言“国破”、“家亡”、“夫死”这样的人生剧痛, 这些未在作品中言说的正是我们所说的“空白”。此作为大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读后的感受各不相同。

又如李白的《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 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本诗描述诗人对纪叟离世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 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 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 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吧!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 彼此是难得的知音, 现在死生分离, 是多么悲痛啊![9]

试看下面译文:

Elegy on Master Brewer Ji of Xuancheng

For thirsty souls are you still brewing

Good wine of Old Spring, Master Ji?

In underworld are you not ruing

To lose a connoisseur like me?[10]189

沽酒与酿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触, 然而, 这看似平常的小事, 却是最令人难忘, 最易引起伤感。诗人善于抓住这一点, 并赋予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渲染, 感情真挚自然, 十分感人。[9]但在翻译时却只字未提二者之间浓厚的感情, 这就是文学翻译中的空白艺术, 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给读者。

四、结论

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 它重在传情达意, 胜在审美层次, 因此翻译时须注重美学表现及传达。空白艺术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抒情方法, 在翻译时应尊重原作的特点, 把语言修辞作为传情达意的手段, 把深厚的感情色彩蕴于语言中, 即效仿原作做到寓情寓景, 空白艺术在译作中仍为“空白”, 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任读者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隐秀[M].长沙:岳麓书社, 2004.

[2]宋玮.《道德经》空白美学思想初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 (5) .

[3]张从容.动势.空白.含蓄——鲁迅小说意境美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 1991, (6) .

[4]贾玮品.长天挂彩双葩并放——从美学角度看古诗词曲英译[J].时代文学, 2011, (10) .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5.

[6]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7]刘宓庆.刘宓庆翻译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8]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9]http://baike.baidu.com/view/627176.htm

无声胜有声_四年级作文 篇13

这些天,奶奶又提起了远房亲戚家的那个哥哥。说起那个哥哥,每每浮现在我脑海的是他的笑。他是一个聋哑人,可是他很喜欢画画。那年我去他家做客,他正巧在画画。他画的画很抽象,那时候我也还小,完全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他看到我们来了,立刻站起来笑着欢迎我们。我冲着他叫哥哥,他却不回答,一个劲儿的朝着我笑。后来我才从妈妈那里知道,他听不见我们说话。但是,我相信那一刻他是知道我在叫他的。

至今多年了,从那次之后便没再去过他家做过客了。但他那冲着我一个劲儿笑的模样,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么灿烂的微笑,却来自一个聋哑人,来自一个不幸运的人,来自一个无法用耳朵聆听的,无法用言语描述这个世界的这么一个人。

他的家,可以说是苦难的。他有一个妹妹,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傻了。为此,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在他们那里,他家的房子算是年纪最大的,还是矮矮的平房。但就是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一个人,却笑的如此幸福,如此的具有感染力。就算是当年的那个年幼的我,也被他的笑吸引了。那是多么有魅力的笑呢,那是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呢。

在那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世界里,我不知道他是否也曾害怕过孤单,害怕过寂寞。在看到一个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能听到这个世界里的声音,能对父母交流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也自卑过。但是,展示在那年我面前的那个面带微笑的大男孩形象的哥哥,是已经克服可这些心里障碍的。因为他的画如同他的笑一样,是充满色我相信,有时无声胜有声。哪怕一个笑,也可以感

感悟生活的美文欣赏:无声胜有声 篇14

一切如常。太阳依旧炎热,没有收敛起那张扬的光,众人常说的“高考便下雨”的预言也没有上演。空气中弥散着的,只有炙热、炙热、炙热。

盼望着,盼望着,那等待半个月的高考小长假终是来临。

许是因为升上了高中,高考于我的距离更是近了又近,思考再三,我决定当一回闲人,去考点外走走。

八时许,我来到校门口,今日的鹿鸣路有些不同,它还是那样宽敞气派,却好似被一种不知名的紧张氛围所笼罩,没有了往日的热闹,空气中好似只有尘埃浮动的轻响。我放轻了脚步,不忍扰了这“宁静。”

我悄悄缩进角落,找了个不密的树荫站着。远处的人很多,执枪的武警,拿扇的大爷大妈,身着红衣的老师,换上旗袍的母亲,还有形形色色的学长学姐们。上帝好像早就计划好了似的,在这些人的生命里写下高考的字眼,他们注定在这里相遇,共赴一场等候十二载最后的约。

我看了看表,八时十分。考场外的人益发多起来,孩子们被让进了树荫下,陪考人手中的扇子扇动得更加密集了,那一身身红衣似是聚焦了太阳深处最炙热的能量,积攒着,沉淀着,在等待着那最后一刻,恣意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年纪大些的送考人大都陪孩子坐在路牙上,更多的是站在那里拉着孩子的手叮咛着啥,耳畔传来些许喧嚣,他们刻意压低了声音,我听不清。

八时十三分,我起身将地儿让给一个看起来有些紧张的学姐,她冲我点点头,苍白的脸上努力挤出一个浅淡的微笑。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将自己曝于烈日下。一位身着红衣的壮汉老师,放下凶悍,换上柔情,轻轻摸了摸学生的头,不大的眼睛笑成一条缝儿,他抬起双手,又缓缓落下,摆出深呼吸的姿态。一位上了年纪的太婆,颤巍巍地掏出雪白的手帕为孙女擦掉额头上的汗珠,孙女抢过手帕又为太婆扇起了风。精灵般的小姑娘总想在人群中闲逛,却几次被妈妈伸手阻拦,她嘟嘟小嘴以示不平,却也乖乖安静下来,扶着哥哥的手晃啊晃。她或许还不谙高考是何物,只知这里有哥哥,便开心地在心里开出小花儿来。

八时二十分,校门开放,允许进场。人群慢慢起立,又向着同一个方向移动着。腻歪的母女再一次拥抱,尽心的老师最后一次叮嘱,可爱的父亲向儿子握紧了拳头加油。不苟言笑的特警们侧过身,将通道让给考生们。所有的目光都汇集在考生的身上,当他们回眸间,无数的拇指向他们竖起,无关结果,无关输赢,当他们起身的那一刻,他们便都成了自己的王。

我也跟站起,拍拍身上的尘。低头的那一刻,或许是因为重力的缘故,眼泪从眼角滑落。这一幕幕本没有被上帝禁音,可在我的眼里,便是一出无声的多幕剧。没有言语却胜过语言,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个坚定的抚触,一个留恋的回眸,一个坚毅的眼神,一个高挑的拇指……二十分钟,一千两百次秒针滴答,无数个画面被时光分成一帧帧影像,上帝按下快门,将它们定格在我心中。所有的所有,都彰显着自信与骄傲,昭示着鼓励与助威。与其说高考是全国几百万考生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所所学校的故事,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尽管将其放置于高考这样一个巨大的舞台上,他们放低音量,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可那话语,在一次次肢体摆动间不言自明。

如今已是206月9日晚,夜已至,剧已终,声渐歇,言未尽。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15

一、概述

一直以来, 高中语文教学都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 以教师主动施教, 学生被动受教为主,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满堂灌”。一节课下来, 看上去十分充实, 但学生能接受并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创新教学的口号一直在喊, 从未间断, 但真正能切实践行此道而又成功的寥寥无几。一些教师一边高举创新教学的口号, 另一边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不断比进度、比成绩, 却从未将培养学生主体创新思维能力提上改革日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摒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只是为了教而教, 学生在此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 终堕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境地。不仅损害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实现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目标有百害而无一利。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鉴赏能力, 并提高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教师应致力探究的语文教学, 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孕育创新型人才的“腹地”。由此可见, 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质疑, 作出改变, 打破原有模式当中的理论误区, 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缄默”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解决思路。

二、何为“缄默”

1.“缄默”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在要求

所谓的“先学后教”理念是由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所独创的教学模式, 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模式, 提倡课堂应以“学”为先, 而“教”后之。“缄默”正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一种渗透, 一种深化, 一种发展。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味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 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合理规范, 却极大程度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屈从, 缺少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缄默”正是为了改变传统束缚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而应运而生的。教师的“缄默”是为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体验, 教师有针对性地将课堂的主动权转嫁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为其提供充足的自我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空间, 为其内在潜能的展示提供必要的条件。

2.“缄默”是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的智慧体现

“缄默”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在要求, 也是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的智慧体现。古语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诚然, 教师从古至今都扮演“布道者”的形象, 不断地说, 不断地讲,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更将教师这种话语的霸道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育教学不再是过去那种提倡教师多讲的旧模式, 而要求教师能够积极点拨、言简意赅, 达到“一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就是教师“缄默”的内涵实质。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的“缄默”并不代表教师封口不讲或者是讲得越少越好。在实践“缄默”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存在:一些教师实行“缄默”教学, 一节课下来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看,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疑惑的地方, 让学生重复看, 美其名曰“缄默”。细究不难发现, 这种现象正是犯了“形式主义”, 肤浅地理解“缄默”, 导致课堂教学沦为教师的应景作秀。由此可见, 没有实际意义的“缄默”并不能达到改革语文教学的目的, 真正践行“缄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修养和智慧, 通过恰如其分的“不语”,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缄默”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运用“缄默”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缄默”有助于深化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教材文本内容,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深化, 因此要想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则必须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课本或者是读本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 内容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就像我国的“泼墨山水画”一样, 不仅画艺独绝, 其间的“留白”艺术更令人回味无穷, 增添些许画意。要想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 光靠教师“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讲解是无法达到的, 运用“缄默”, 不仅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像绘画作品一样的艺术, 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化理解教材内容, 促进个性化体验, 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缄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和训练占用了所有课堂时间, 不仅剥夺了学生个性化思考的余地, 更制约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长期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环境下, 个性不断遭受挤压, 最终导致自主性和创造力不断萎缩甚至消失。教师“缄默”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传统课堂教学所缺少而又极其宝贵的“自由”空间, 学生在教师“缄默”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探寻, 积极开放思路, 并在自我个性和文本个性的不断冲撞中产生“创造性”火花, 张扬个性。所以, 教师“缄默”是学生独立自主、自由创造的必备条件。

3.“缄默”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缄默”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传统高中语文课堂, 教师没有“缄默”, 学生被动适应, 纵观整个过程可以发现, 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而运用“缄默”则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的营造。其实, 教师的“缄默”也是一种“语言”, 其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望”, 教师通过“缄默”希望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而学生则在教师“缄默”下不停地思考和发挥, 这两者便形成一种无形的互动, 促使学生更自由地、更深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四、教师“缄默”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缄默”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充分发扬个性, 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那么能否武断地表明教师“缄默”有百利而无一害?其实不然, 如果教师单纯地运用“缄默”, 那么其产生的弊端同样不容小觑。教师单纯为了“缄默”而“缄默”容易使整个教学课堂陷入无序状态。一般而言, 高中学生大多年龄在16岁至18岁, 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情绪较为偏激, 由于涉世未深, 他们想事情看问题往往不够成熟、全面, 容易以偏概全, 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坚持“缄默”, 则容易使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教师若是一味地置之不理、放任不管, 轻则扰乱课堂秩序, 重则致使整个教学状态陷入无序。因此, 教师必须在运用“缄默”过程中适当地“引导”, 做到“缄默”与“引导”相互结合。首先, 教师在“缄默”过程中要积极思考, 善于听取学生的思路和想法,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认识加以归纳和概况, 为恰当的引导做准备。其次, 在归纳和概况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之后, 教师则需要有目的性地针对归纳的具体情况进行点拨, 既要点拨得正确无误, 又要给学生对自我反思的时间, 做到既尊重学生, 又使课堂教学步入“正轨”。再次,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缄默”与“引导”二者的关系。“缄默”与“引导”两者一静一动, 只有真正做到动静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缄默”作用。教师在“缄默”中促进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 并在“缄默”之后, 站在比学生更高的视点, 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具体地分析和评价文本知识, 促使学生正确而恰当地发现自我认识的不足, 最终达到语文高效教学的目的。

五、总结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缄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改革, 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在要求, 是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修养和智慧的体现。“缄默”不仅能够深化教材内容, 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能力, 还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缄默”教学中, 教师必须做到“缄默”与“引导”二者相结合, 只有正确处理好“缄默”与“引导”二者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实现“缄默”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缄默”这种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执教能力和水平, 争取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征顺.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给予教师教学观的改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2]刘桂辉, 杨钦芬.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3]于海英.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学生缄默知识的合理利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4 (9) .

[4]周光岑, 陈明英, 刘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渗透缄默知识理论的初步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2)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16

一、找准症结,有的放矢

学生中的后进生都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是较顽固的、难改的。班主任批评时切忌“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死”。要认真全面分析后进生落后的表现:是成绩差还是纪律差。若是成绩差,是属于底子薄还是学习上主观不努力;若是纪律差,是属于课堂纪律差还是课间纪律,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还是家庭因素造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效果。

二、创设环境,以“境”感染

一切事物总会自然地受到环境的制约。物以类别,人以群分。所以说环境对后进生的熏陶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对后进生正常发展举足轻重。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优良的环境是无声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身处其中,长期受熏陶,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及优良的道德品质。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为本班营造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如在班上四壁张贴名人名言;教室后面搞了两个专栏:一个是“学习园地”,一个是“书法美术展”;课前五分钟“说新闻”、“成语接龙”、“诗歌朗读”等;学生组成“1+1”黄金搭档(学习上或思想上)。这样,便有了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和谐协作的良好环境。

三、关爱学生,以情感化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是架起班主任与学生间感情的桥梁。这也是班主任给学生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后进生平时听到的多是批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尊重和家长及老师的爱。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教师不仅要从学习上,而且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子女怕父母偏爱,学生更忌老师偏爱,瞧不起他们,根据这种情况,我平时多和他们谈心,多接触,多聊天,对后进生我更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及时地帮助他们,适时地表扬他们,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感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前进的动力,扬起前进的风帆。

四、言传身教,以行诱导

学生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本身的素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规范的言行,优秀的品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所教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发展阶段,模仿力极强,即所谓“跟好学好,跟坏学坏。”而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最大,所以,班主任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要学生不旷课,自己就不能耽误学生一节课;你要学生不骂人,自己说话就不能带一个“脏”字。时刻记住:教师的生活细节也是大事,应在方方面面检查自己。因此,为师之道,教师讲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以行示人,以行感人,以行教人,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无言而威,不教而育的效果。

五、发掘“亮点”,以励促进

后进生身上也有闪光点,教师要细心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们虽然文化学科成绩不好,但他们有的劳动积极,有的体育出色,有的热心助人……班主任不能忽视后进生身上的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而应想方设法让他们发光。鼓舞他们的志气,把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班级工作交给他们做,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动员其他学生一起关心、帮助他们,给后进生提供抬头走路的机会,点起他们信心和勇气的火种,激励他们前进,从而带动文化学科成绩不断上升。

我们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孩子也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着的,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关注他们的改变,关注他们的进步吧!

此时无声作文 篇17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它是化解误会的有效手段。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对方的关怀,通过沟通完成了心与心的交流。

我欣赏曹植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试想当曹植受到兄长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何其之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曹植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性命,同时,这也是他俩的一种沟通。

我钦佩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介草民烛之武。不是钦佩他肯放下私人恩怨为国挺身而出的壮举,而是他竟然凭三寸不烂之舌喝退来势汹汹的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些话语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明了,让秦伯明白亡郑的害处而放弃攻郑。

我欣赏冒死进谏的触龙。他用真诚的言语打动了赵太后,说服她送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解了国家燃眉之急。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成为了千古名言。

此时无声作文550字 篇18

五云天北是神州。

在无边的不惑中,我静坐在庭院之中。为什么?心灵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打击,却仍是一无所获?为什么仗义执言,却惨遭流放……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知行的合一,这些我全忍受了下来,可为什么心灵还是没有到达那个最想去的地方?以我的才学,本可考取功名,安度晚年,但我不能!因为我知道,那个答案正藏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去发现……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随从见了我的表现,问我怎么了?我微笑,不语。原来那所谓的合一就在心间。

是非成败转头空。

在无边的惆怅中,我伫立在大江之畔。为什么?身体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打击,却仍是功亏一溃?为什么坚持真理,却罪至杀头……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真理的延续,这些我全忍受了下来,可为什么心灵还是没有到达那个最想去的地方?以我的学识,本可领袖文坛,独具风骚,但我不能!因为我知道,那个真理正藏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去保护……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手下见了我的眼神,问我怎么了?我微笑,不语。原来那所谓的真理就在眼前。

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无边的凄凉中,我行走在刑场之上。为什么?心志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打击,却仍是惨遭杀头?为什么挺身而出,却身受诬陷……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世人的幸福,这些我全忍受了下来,可为什么心灵还是没有到达那个最想去的地方?以我的功劳,本可官拜一品,位列人臣,但我不能!因为我知道,那个幸福正藏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去体会……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家人见了我的神色,问我怎么了?我微笑,不语。原来那所谓的幸福就在身边。

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学生作文 篇19

一、形象型手势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声语言难以形容的抽象的演唱感觉、声音状态和身体内部歌唱器官的形态,通过手势语言更直观更具体的表现出来。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唱跳音时往往会显得很笨拙,没有弹性,实则是喉头有劲,横膈膜工作不积极导致的,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拍皮球的手势给学生演示,声音给横隔膜压力的同时横膈膜会给声音一个反作用力,快速有力的将声音反弹回去,学生想象着拍皮球时的动作及用力的方向,结合歌唱,就能很容易的找到正确的歌唱感觉;学生对主要发声器官声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声带是如何产生声音却并不清楚,教师可以通过食指和中指的紧靠来模仿声带闭合,并告知学生声带闭合才能发出声音,通过教师形象的手势,学生明确了声带的发声原理,有助于在歌唱时正确的使用声带,进行搭气、挡气等歌唱练习。有的学生为了强调“靠前”演唱,就一味的将声音朝前唱,同时也把声音的位置先前移,这样就忽视了后咽壁的打开,使整个腔体不通,此时教师用形象的手势语言,从后脑勺越过头顶向前向下划出一个抛物线,并启发学生,声音的走向就像抛物线一样,学生在明确了“既向后又向前”的道理之后,很快就能做到声音集中靠前、位置统一的效果。

二、提示型手势语言

在师生配合中,由于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常常在演唱时会犯习惯性的错误,这时提示型的手势语言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可以在不打断学生演唱的基础上随时提醒学生调整。例如:学生胸腔共鸣不够,导致声音飘和虚,教师可以用手指一下胸口,提示学生加强胸腔共鸣;学生演唱时有时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演唱时精神状态不佳激情不够,教师可以模仿合唱指挥中渐强的手势——类似双手用力向上托举的动作,以更大幅度,更为夸张的动作表现出来,来提示、调动学生注意演唱时的兴奋度与激情;学生在演唱中气息不稳,教师可以用手依次轻碰喉咙和横膈膜处,来提示学生稳定喉头,控制气息;有的学生在唱高音时,容易越高气息越浅,声音越夹,教师可以用双手的食指从口部位置同时分别向上向下伸展,为的是提示学生越唱高音,气息越深越有向下走的感觉;学生由于羞涩胆怯,不敢放出声音歌唱,声音只有自己听的见,这样不但没有音乐性更谈不上气息、共鸣的支持,非常影响授课效果,教师可以将手指向远方,提示学生将声音送出去,让远方的人也能听得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主动地放出声音,同时也能跳脱出只重视内听而忽视外听的错误习惯。

三、鼓励型手势语言

声乐的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声乐的学习是复杂的难懂的,学生会因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而丧失信心;声乐的学习是漫长的、持续性的,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有所进步,这样既耗时间又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学习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声乐的学习是需要表现欲的,在课堂上学生能否出色地表现音乐表现歌唱技巧与当时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鼓励与赞许,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支持与动力,会让学生更主动地与教师配合教学。例如:学生演唱完毕,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且进步很大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在学生演唱过程中表现的很好,为了不打断学生的演唱并要求他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状态,可以用手比做“OK”或竖起大拇指来进行赞许;在学生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时,教师可以用手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生的头或握紧学生的手来给予安慰与鼓励,无需多言,亲腻的手势已胜过所有语言。

手势语言是一种默契的语言,师生教学合作的时间越长,配合的越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手势语言要求理解的越深刻,越能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手势语言将抽象的声乐概念变得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手势语言的运用能够减少甚至不打断学生的演唱情绪,在演唱中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驾驭歌曲的能力和歌唱的完整性;手势语言还能够在作品处理上给予学生指导,用类似指挥的手势引导学生用情用心去表现作品。可见,在声乐教学的无声语言中,手势语言的运用是最丰富,最广泛的,它的使用意义也不容忽视。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必要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用尽可能精准、形象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述、讲解,更需要“虽不能言传,但可意会”的无声语言作为辅助补充。手势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可以对有声语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单独传递信息,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交流信息,这样既可以弥补有声语言未尽之意,扩充信息量,又可以从视觉上、空间上、感觉上来使复杂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表达一些附着在无声语言上的新的教育思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意图,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法人安全承诺书下一篇:城建集团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