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简介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孔繁森简介(精选9篇)

孔繁森简介 篇1

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

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孔繁森事迹 篇2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思考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齐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状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理解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孔繁森》教学反思 篇3

《孔繁森》一课,通过描述孔繁森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本次我执教的是孔繁森第一课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初读课文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初读课文时对汉语拼音进行加强,纠错,经过两周的时间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在拼音教学的巩固中花了很多时间,故在后部分教学时时间较紧,是这次课的最不足之处,但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带而过,发现问题就要解决,教师教孩子不是教哪一学段想这一学段,而是只要孩子在你手中一天,你的每一个教学呈现是否会为他今后的学习起到作用,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示也是好的。所以对教学前半部分的时间花费是必须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通过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本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在教学中我采取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这样学生不必去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回忆了课文内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这一课来说体会孔繁森优秀的品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中: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孔繁森。如“孤儿”“请求”“恳求”等

《孔繁森》观后感 篇4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当我观看完电影《孔繁森》后,感触颇深。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山,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孔繁森》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校党支部一起看了电影《孔繁森》。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入党做准备所必须学习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现今我们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无私奉献。

二、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

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

虽然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好好教书育人!

观《孔繁森》有感作文 篇6

《孔繁森》这部电影朴实感人,情真意切。故事里的人和事都让我非常感动,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当我看到孔繁森的种种事迹,我不得不怀疑古人的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孔繁森为了国家、为了阿里,他全然不顾家人的需要和劝阻,依然奔赴环境恶劣的阿里工作。试问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无私奉献,舍己为“民”的人民公仆又有多少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繁荣富强起来,又何谈家的幸福美满呢?在这方面,我看到了孔繁森的无私,他把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关怀全都奉献给了祖国和阿里的人们,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气魄啊!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当我看到他把别人送的礼物送回时,当我看到他把自己的.生活费作为工资发给小学教师时,当我看到他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为她取暖时,当我看到在发生雪灾他仍然战斗在抗灾第一线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自私和某些国家干部私饱中囊,于国于民而不顾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想起因收同学礼物而选她当班干部,为了先抢到开水而和同学争吵,为了自己舒适在公汽上不给老人让座,学校分配劳动偷懒这些事时,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再想想有些国家干部,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不要说为国为民做点事,反而肆无忌惮地利用职权之便为虎作猖,谋取私利。对上阿谀奉承,图个官运通达;对下冷言恶语,欺压百姓,一副“老爷”架势。官场之上,官官相为,就算做了违法的事,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一个也不会少;可当百姓需要的时候,一个也看不见。想到这些,我便感到非常的气愤和懊恼。为什么我们身边不能多一些像孔繁森那样的“好人”、“好领导”,少一些坏官污吏呢?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应该会更加和谐昌盛吧!

走进孔繁森的精神世界 篇7

来源:光明日报 朱岩 我有话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和山东省聊城地委编辑的《孔繁森札记》一书,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孔繁森札记》是从孔繁森生前写下的工作笔记、文章、诗稿及书信中精心选编而成的。全书始终贯穿了一条红线,这就是理想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植根于群众之中的力量,展示了孔繁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三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敬仰之情阅读这本书,再一次走进孔繁森的精神世界。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孔繁森精神的根本所在。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和基础。孔繁森从青年时代起,就以雷锋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走上领导岗位后,他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自觉锤炼自己,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孔繁森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我1965年入党以来,参加工作以来,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改变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我们党处于困难时期,自己都坚信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精神不振,得过且过;有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胸无主见;有的思想跟不上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甚至办了一些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跌进个人主义的泥坑。这些情况的出现,说到底是由于缺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才能担当起历史重任,无愧于人民的重托。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绝对来不得半点懈怠的。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孔繁森精神的核心。孔繁森把“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把“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工作胜任、能为他人解决点实际困难和痛苦”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视百姓如父母,舍小家顾大家,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决定,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各级领导都应懂得,党的威信,领导干部的威信,绝不是倚仗某种权力建立的,而是看究竟为人民实际做了些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同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行得通的。背离人民的利益,失去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任何权力都是脆弱的和不可靠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把孔繁森视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看看自己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是否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很多,领导干部更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在实践中锻炼党性,增长才干,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干部。

孔繁森精神的闪光之处,在于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高尚品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对孔繁森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我们经常讲,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加强党性修养,要转变工作作风,这些话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公正廉洁、勤政为民。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环境比以往复杂得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很多,这就更加需要祛除私欲,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像孔繁森那样视名利淡如水,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公正无私的领导干部。

孔繁森精神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孔繁森到阿里担任地委书记以后,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有勇于创新敢担风险的精神”。他深感“阿里经济落后,除历史原因外,主要是观念落后,应该把改革开放作为地区全部工作的主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不断探索适合当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有关阿里教育、卫生、旅游、机构的一系列改革建议。虽然他不幸殉职离开了我们,未能实现他的“十二点建议”,但他的精神永远留给了我们。相比之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虽身处优越的条件,但自觉不自觉地奉行一种庸俗的人生哲学,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讲原则、明哲保身、搞“好人主义”;好大喜功,沽名钓誉;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样的精神状态害己害人害事业,必须坚决摒弃。

影片孔繁森观后感 篇8

整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孔繁森要去上任的地方阿里,是一个海拔高,地广人稀的地方。孔繁森的家人希望他能调回山东老家。美丽的阿里风光令孔繁森的心情热腾起来,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到任后,发现这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医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经过他的奔波,款项终于下来了。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起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

说实在的,在整个儿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宁愿把孔繁森看成一个平常人,而不愿把他当作一个官员。因为,平常人所能具有的同情心、怜悯心,他都具有。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达到也不容易。陈希同、王宝森之流能县有吗?他们在挥霍人民的血汗的时候何曾感到心痛?在腐败之风已经严重损害党的威信的时候,教育、启发那些官员们具备平常人的同情心和理解力,比讲各种空洞的大话更为迫切,也更为有用。

言归正传。孔繁森,包括其他援藏干部,他们能远离妻自儿女,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这就相当不容易。曾有人认为,他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去西藏“镀镀金”,回去便能官升一级。我要说,能够“镀金”“镀”到这个程度,也已经是很可贵的了。我们都是人,都有人的七情六欲,还能要求什么呢?何况,我们看到,孔繁森,他的确是在为阿里的贫穷而操心,在为阿里人民的冷暖而奔波。为了帮老人御寒,他把曲珍的脚捂在自己怀里;为了使孤儿不致流离失所,他收养了一对藏民的孩子;为了指挥阿里人民救灾,他顾不得重病住院的妻子,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有一段是这样的,很让人感动。

大雪铺地,一只黑色的帐篷在风中颤抖。

孔繁森进门,一缕阳光射进屋里。

孔:老人家,老人家,大妈。一只水壶冒着微弱的热气。

藏族老太太认出来是孔书记,扔掉怀中的小羊,从床上滚下,爬过去,倒在孔繁森的怀里,大声呜咽起来。

孔抱着老太太,慢慢地蹲下。

铜制的酥油灯,微微跳动的火苗。

孔站起,一张空荡荡的床。老太太的哭诉声。

孔坐在空床上,抽泣起来,地上,那双又脏又破的解放鞋再一次提醒人们:那个生病的藏族老太太曲珍已经去世。

老太太伏在孔膝上哭泣。

那只小羊羔站在地上,抖动身体,叫了一声:“咩。”

孔背起老太太,走出帐篷。

厚厚的积雪,趟雪的脚,背上的老太太。

孔将老太太扶坐到马上,脱下皮大衣,给她披上。

老太太抽泣着,从脖子上摘下一串佛珠,挂在孔的脖子上。

老太太说这佛珠是她姐姐留着他的。

此时的场面非常感人,亦如当孔繁森的女儿打电话来说孔的妻子病重的那段一样,煽人泪水无声。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 篇9

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在人生的选择中,他的精神境界,一次次得到华升。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勢,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下留下他的足迹。风雪中,他把自己的毛衣脱给了藏族老妈妈。三个藏族孤儿,900毫升鲜血。他向人民奉献的是比血还浓的情感,是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可是,他却在一场车祸中殉职,人们万分悲痛,杜记住了孔繁森这个名字。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新的时代,我们坐在干净宽敞的教室里,不愁吃穿,但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共产党员用鲜血和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做新世纪有用之才,用优异的成绩和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我们的恩情。了《孔繁森的英雄事迹》,我深深被感动了。

星期二的晚上,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读完以后,我很受感动。

孔繁森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两次到西-藏工作。历时十年,在那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1992年,西-藏发生了地震,孔繁森赶到灾区,察看灾情、收养孤儿。他用自己的钱精心抚育孤儿,给灾民治病,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钱和衣服。老人们都称他是“活菩萨”。

孔繁森这种一心为人民的精神感动了我。他对待藏族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藏族儿童,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他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藏族人民身上。他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我长大后也要做孔繁森这样的人。一心为人民。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事,深受感动和教育。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到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工作,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自治区领导征求孔繁森的意见时,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领导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像这样的工作调动,孔繁森经历过多次。每一次,他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他不像有的干部,为了有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老要组织调动工作,从条件艰苦的农村调入城市,从福利待遇差的单位调到待遇好的单位。我想:“这些人应该学习孔繁森,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服从组织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对。

自从孔繁森进藏工作。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发展当地教育事业,提高生活水平。冒着严寒,跋山涉水跑遍了全地区一百零六个乡中的九八个,全市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乡、村办小学。在风雪中,他把自己的毛衣脱给一位藏族的老阿妈……

孔繁森工作非常繁忙,生活却十分节俭。平时他常吃白饭配榨菜,下乡途中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许多衣服都打着补丁,平时连块香皂也舍不得买。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在藏族工作期间,还收养三个孤儿,担负起养育责任。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并用献血的营养费都用于生活补贴。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孔繁森是个勤政廉洁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我自己也是一名班干部,却没有以身作则,平时很少去关心班上的同学,我的所作所为与孔繁森相比是多么渺小啊!

今天,我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并永远记住了他。他是清贫的,同时也是最富有的,他拥有人世间最美的心灵,最丰富的感情,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上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妈妈,感谢您400字小学四年级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