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励志美文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励志美文(精选7篇)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励志美文 篇1

当然,你的准备是多方面的,除了专业技能外,其他的辅助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实现。适当的时候也要充充电,不要舍不得那半个月的工资,这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如果你现在不学会“舍”,以后将永远也“得”不到。

有时候,你之所以发展得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你没有准备好,导致机遇与你擦肩而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再怎么不合理,再怎么不公平,但是发展机遇是时时都会面临的,只看你有没有准备好。(励志文章 www.lz13.cn)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令人刮目相看的真本事,说不定明天就有人请你做某世界500强的总裁也不一定呢。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励志美文 篇2

吴巨友,1982年生,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2010年获得果树学 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期间,曾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学系做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做植物细胞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后。2012年回国,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梨生殖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吃水果吗?在众多水果中,你对梨可有偏爱?你在吃梨的时候,除了觉得它们好吃或者不好吃之外,可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你可知道,专门有人在为给我们提供口感更好的梨而不懈地钻研着?这次“我与大家面对面”的采访,我们就带大家来走近这样一位专家,他就是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80后博导———吴巨友教授。

刚一见到吴教授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好像是邻家的叔叔,亲切地问我们从哪里来。吴教授带领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地点———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他研究的领域。他说“:其实园艺学主要研究的都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如果树、花卉、茶叶等,而我们这个中心专门研究梨,有一千多个品种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吃到营养更加丰富、口味更好的梨,也让种梨的果农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好奇吴教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专业,以及他是怎样做到这么年轻就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吴教授听了我们的问题,耐心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吴教授小时候家在农村,家里兄弟两个,都很调皮。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爱玩爱闹,经常去河里捉鱼、捉虾,或者打纸牌、拍洋画,玩打仗游戏。和村里其他孩子稍有不同的是,吴教授小时候非常爱看书。而受条件限制,家里和学校都几乎找不到什么课外书读,于是,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被他翻来覆去地读烂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里面讲的是一个美国小孩到中国留学,怎样跟班里的同学相处的故事。他说,那本书他看了不止五遍。虽然至今不知道那本书的名字,但他还记得里面的许多细节。那时候的他还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到美国留学。

那时,家里唯一的一本名著是《三国演义》。吴教授父亲觉得孩子看课外书会耽误学习,就不许他看,但吴教授还是在假期的时候偷偷地把这本书看了两遍,感觉非常过瘾。吴教授说,在他当时天真的思维里面,对东吴一方尤其感兴趣,因为国号里有个“吴”字,和自己的姓是一样的。

2000年9月,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刚进大学时的吴教授,还比较腼腆。在全班的第一次班会上,同学们都能流利地介绍自己的情况,有的同学还出言幽默、妙语如珠,吴教授感到很惊讶。吴教授说,宿舍里“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是校广播站的广播员,特别能侃,经常在宿舍一说就是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耳濡目染之下,吴教授的口才也跟着突飞猛进了。

为了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吴教授还参加了学校生活部的管理委员会。如果同学们对学校的一些生活服务有什么问题和意见,比如说饭不好吃了之类的,就反映到他们这边,他们负责跟学校的后勤部门沟通。吴教授说,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从学习到工作的转折期,学习当然是最主要的,但为了避免成为人们口中的“书呆子”,参加学生会或者其他社团的活动还是非常必要的。吴教授同时还强调,因为学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所以他在原则上每次只参加一个社团。

在学习和社团工作之余,吴教授便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里。他终于得以接触大量的书籍,心里非常欢喜,经常在图书馆里一泡就是大半天。他看的书既多又杂,除小说之外,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历史书籍,如《林肯传》《拿破仑传》《世界简史》《中国哲学简史》,等等。谈到这里,吴教授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富兰克林传》,因为富兰克林既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发明家,他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本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志存高远,活在当下”,让我们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这个道理。

这样的大学生活,吴教授虽然过得很充实,但他对自己的未来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打算。直到大三时,他才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将来要读博士。目标渐渐清晰,做事“一根筋”的吴教授,很快投身到中国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老师门下,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吴教授感慨地说:“其实我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在整整六年时间里,吴教授没有发表过任何研究成果。虽然吴教授一直在努力做工作,但在如今论文、专著说明一切的学术氛围中,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吴教授说,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讲,最重要的特质不是聪明,而是勤奋刻苦,耐得住寂寞。他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在那六年中没有被浮躁的情绪所左右,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将研究做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下半年,吴教授连续在世界知名期刊发表了三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凭着这一骄人的成果,吴教授在2011年年初得以到美国加州大学做博士后。如果没有长达六年的扎实积累,吴教授就没有后来的重要成果,更没有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做研究的机会。因此,吴教授说,一个人一生有很多的机遇,但抓住机遇的,往往是那些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并努力工作的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

对于自己在英国和美国分别留学一年的经历,吴教授说,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让他感觉受益良多。他认为从事科研的人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到国外去看看,这对个人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扩散都很有帮助。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吴教授跟随诺贝尔奖得主的高徒———植物育性领域的顶尖专家之一Julian Schroeder教授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为他自己科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询问吴教授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与在国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吴教授说,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国外的同事们十分注意工作和休息并重。在欧洲,如英国、法国这些国家,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休息权,到了休息时间一定要休息。上午十点,他们要喝个休息茶;下午三点,要喝个下午茶;然后五点钟准时下班,绝不拖拉。在美国,每到周六周日,外国同事们都会相约到美丽的海滩上去聚会,他们在那里聊天、烧烤、打排球,业余生活过得既充实又精彩。但一旦到了工作时间,外国同事便很忌讳谈工作以外的事,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因此能够高效地工作,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这种公私分明,将工作和娱乐心态弄得泾渭分明的本事,的确是国人所不及的。

我们又问吴教授对国内外中学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吴教授开玩笑说,他觉得中国的学生到国外去读大学还是比较“悲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前紧后松”,从小学阶段开始,便狠抓孩子的学习,把孩子逼得很紧,学生每天会有很多学习任务,这种状态会一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学生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于是只顾着玩,不学习,因为打游戏荒废学业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国外的教育模式是“前松后紧”型,外国孩子在初高中时过得都很高兴,而一旦进入大学之后,便会面临繁多的学业,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因此,国内的学生选择到国外去读书,就要一直延续自己“一刻也不得放松”的学习生活,所以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说,他们是比较“悲惨”的。但从实际出发,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模式还是很值得中国的大学学习的。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是“对小学生太狠,对大学生不够狠”,导致虽然看起来教育者们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相对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吴教授在一起谈话,好像同自己的叔叔甚至大哥哥聊天一样的亲切,没有压力。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告别的时候,吴教授对我们说:“农大在浦口有一个农场,等到梨子丰收的季节,欢迎你们去参观一下!”我们笑着对吴教授表示感谢,期待着能与他再次相遇!

小记者采访感言

周倩如(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吴教授谦虚的态度,以及他在做学问时表现出的坚忍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学习这些品质,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跟我们说的一句话非常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终究创造辉煌。”

高铁防水: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篇3

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

新建快速客运专线要求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况且70%以上线路为桥梁和隧道,高铁建设比普通铁路建设对包括防水在内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高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内集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防水行业龙头企业和首家上市公司,东方雨虹像以往参与奥运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样,未雨绸缪,提前进入角色。

借力国家高铁建设

为了解决新建客运专线防水技术及应用难题,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之初,东方雨虹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2005年,公司专门组织了一支包括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专家、教授级高工、知名大学毕业的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硕士数十人的高速铁路专项防水系统研发团队进行重点攻关。

事实上,从毛主席纪念堂的防水工程算起,东方雨虹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建筑防水企业,12年里先后承接了包括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中华世纪坛、国家体育场主场馆等28项奥运场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址等经典建筑以及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北京环线、京沪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南京地铁、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合武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2000多项国家重大建筑和重点工程的防水工程建设。

东方雨虹集团公司技术总监田凤兰教授向《小康•财智》记者介绍,他们这个团队是国内最早系统研发高铁防水项目的科研团队,也是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防水科研团队之一。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试验,他们发现按照快速客运专线要求的客车速度目标值,将机车速度在原有每小时100公里的基础上提高1~3倍后,高速度带来的动荷载对铁路防水层形成的剪切力将裂变式增长,普通的防水层很快就会被强大的剪切力剥离,从而丧失防水功能,造成对桥梁主体及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破坏。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东方雨虹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了国内最为专业的铁路道桥防水材料。

从高铁专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新工法,东方雨虹已经为高铁项目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500米和5000公里

2008年1月,凭借机械化防水卷材试铺中的出色表现,东方雨虹正式中标郑西客运专线防水工程。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6月,东方雨虹就已经以国内最优的方案中标合武铁路客运专线防水工程。

自此之后,东方雨虹奏响了大规模进军我国高铁建设领域嘹亮的进行曲,先后中标京津城际、武广、哈大、太中银、福厦、温福、沪汉蓉、京沪等40余条快速客运专线的防水工程。

从中标数量看,在同行业企业中占据了较大份额,成为我国高铁建设最主要的防水材料供应商和防水工程施工单位之一。

高铁项目新增收入达50亿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对《小康•财智》记者说,在高铁建设中,桥梁、桥面、隧道、涵洞等都需要做防水,全国高铁防水工程估计每年有40亿元到50亿元的市场份额。2007年我国高铁刚开始兴建,公司高铁订单还不多,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5%,2008年突飞猛进,占到了30%,2009年占了20%,2010年占30%。近两年,高铁订单成为公司业绩支撑的重要来源。预计明后两年,公司高铁订单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348班学生代表关钰静,我讲话的主题是《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生活中,常有感叹生不逢时的人,他们总是抱怨着生活的不公,机遇的擦肩而过,他们在碌碌无为的人生中等待幸运女神的降临,最终一事无成。因为他们不知道,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要靠自己争取创造,而不是守株待兔。

做好准备,才能得到机遇的眷顾。机遇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只有一场甘霖过后,它才能够破土而出。全球快餐品牌麦当劳在进驻中国以前,曾潜心做了五年的市场调查,最终才决定落户中国大地,如果没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那么麦当劳也许不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布神州大地,它又怎么能拥有广大的客源,巨大的竞争力以及今日辉煌的局面呢?

做好准备,才能牢牢抓住机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被厉兵秣马的吴王夫差打败后,勾践沦为阶下囚,为夫差驾车为奴,他身穿布衣,不吃荤菜,时刻不忘会稽的耻辱。整顿兵马,囤田积粮,十年磨剑,一朝试锋!而这时命运女神巧然降临,夫差领兵征伐齐国,让勾践得到了机会,于是便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佳话。

做好准备,才能充分利用机遇。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可回顾他的一生,却是艰难困苦。在困境中他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罚扬善故事集》等经典之作。

回归我们的生活轨迹,那一次次的考试正是展现自我的舞台。有的人时刻准备着,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而有的人总是感叹时光匆匆,考试时总是不尽人意。三年备战,决战高考,只有自己做足充分准备,才能无所畏惧,抓住高考的机遇。

感叹生不逢时,错失良机的人,从现在起,积蓄自己的力量吧!相信总有一天“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青春的舞台上,带着机遇的翅膀,迎风飞扬。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篇5

18世纪,印刷厂大多是手工小作坊,作坊主往往同时也是印刷工人。当时有个叫安德鲁·布来福特的人,手里有一份让所有印刷商眼红的合同——他包揽了所有印制宾夕法尼亚州政府文件和宣传品的活。虽然布来德福特的印刷厂秩序混乱,印刷质量也不行,但因为有了这些合同,他感觉高枕无忧。

有一次,一位宾州政府官员要在大会上宣读一篇重要的致词,要求布来德福特印制发言稿。布来德福特又和从前一样,把文件马马虎虎排版、草草地印刷出来。

另一名年轻的印刷商注意到布来德福特的这一弱点,知道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年轻人找来官员的致辞原稿,费尽心思地把版式设计得美观大方,又严谨地依照原稿一遍遍核对印刷品,然后把自己印制的内容精确、样式美观的致辞送到每一位官员手里,同时附上自己对官员致辞的见解,还给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人都发一份,且在致辞后面附上一句话:感谢他们对宾州的关心。

可想而知,第二年,宾州政府就和这年轻人签定了印刷合同。这个年轻人就是本杰明·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懂得等待时机,更懂得如何利用它。再往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从印刷工人成长为作家、科学家、外交家、发明家和音乐家,并参与起草《独立宣言》。但他去世后,墓碑上只简单地刻着:“富兰克林,印刷工人”几个字。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共) 篇6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千金“还复而来”,不能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来的神奇,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而却没来看到誉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坚辛万苦。如:众人所知的杨利伟为什么他能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中国航天员的选拔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赢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机会。他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天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每次的训练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杨利伟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光荣地选为“神舟”五号航天飞行员。所以我们想要成功,想抓住机遇,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会沉着地应和一声,踩着它的节拍,旋转而去,千万不要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悠忽之间,从你身边姗姗飘过,而你去无能为力。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有人把科学家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试想,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上千种材料不能作灯丝,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能发现适合做灯丝的钨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方换来玄德“三顾茅庐”,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非也,其实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的头脑早已做好把握机遇的准备。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做“守株待兔”的人。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勤奋努力。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获得成功吧!

机遇准备

我喜欢李嘉诚的一句话: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最要紧的是充实自己,机遇来的时候才能有能力去抓住它。假如一个人一直都是马马虎虎地过日子,机遇就是跑到你面前来,你也没有机会。

在我看来,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便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在机遇来临前他一直是全心全意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只有在大脑极度疲惫之时他才会进入昏睡状态。认真时他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直到有一天机遇来临了——他梦到了苯分子像蛇一样扭动着,头咬着尾巴盘成一个圆圈。这便证明了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若凯库勒是一个懒惰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即使梦到了,我想他也不会在意,只会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梦。

机遇其实无处不在,只有你做好了准备,在机遇来临时你才能伸出手将它给抓住。听过魏敏芝的故事吗?我觉得在明导张艺谋说出“谁愿意当演员”这句话时,一个改变未来的机遇便出现在了这群孩子的面前。也许魏敏芝并不是那群孩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但她能够脱颖而出便是因为她抓住了机遇。我坚信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坚信她是一个勇敢的人,坚信她在心态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想要改变未来的心不会变。

在机遇来临时,只要你做好了准备,不管是知识上的准备还是心态上的准备,我相信你肯定能够抓住无数机遇中的其中一个。

同样的,还是魏敏芝的故事,但这次我们不看魏敏芝,看看其余的那些孩子。为什么当能成为演员这个大好的机遇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无法抓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魏敏芝只是唱着断断续续的歌就被名导张艺谋挑走做了演员,为什么……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么。在机遇来临前他们只是马马虎虎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在机遇来临时他们还是懵懵懂懂一如既往的过着日子。所以他们没有改变人生,他们错过了这次机遇,也许在未来他们依旧在平淡的活着。在我看来,他们不仅没有做好抓住机遇的充分准备,更是连发现机遇的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吧,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一个改变未来的机遇,在错过后他们才发现,他们才后悔莫及。

抓住机遇,魏敏芝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错过机遇,那群孩子继续在平淡的生活。

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上,机遇它无处不在,只有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假如你只是马马虎虎的过着日子,那你与机遇终将只是擦身而过。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作文 篇7

“上课一定要积极举手”这是我上课前都会对自己说的,伴随着上课铃声,张老师两三步跨上了讲台,便开始讲课了,老师让大家阅读课文,读完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大家读完之后,老师便问:“合上书,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顿时,班级里鸦雀无声,仿佛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听的十分清楚,我低下头向周围看了看,有的同学在摆弄笔,有的在座位发呆,感觉老师说的话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在班级有几个活跃分子,大胆地举手,从表情中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张老师向四周望了望,看见只有几个同学举手,从表情中流露出了一丝失望。“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习是自己的事!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下。”这时,我下意识的甩甩胳膊,心跳加速。“怕什么,不就是概括内容吗?”我暗暗的鼓励自己,但内心又十分的矛盾,既想要老师看到并让我回答问题,又不想让老师看到我举手。终于,张老师还是让我站起来了,我吞吞吐吐地回答了问题,声音很小,但老师还是可以听见,在安静的教室里,我十分尴尬,感觉已经过了一个世纪,我才概括完内容,张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概括的还不错,继续努力哟!”坐下后我才发现,其实回答问题并不是十分的困难。

上一篇: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下一篇:镇社区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