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3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整理和复习3(推荐12篇)

整理和复习3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 教学重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索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12题

读题,明白实践内容和要求,教师指导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和记录,课堂上交流个人设计的这份午餐菜单是什么?如何从各方面考虑的?根据市场情况,花费了多少人民币?

二、完成13题

提早一周布置学生到当地电信局去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并记录整理下来。

课堂上教师组织先交流学生收集整理的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弄明各标准的确切意义,讨论根据制定标准计算出书上表中三位同学应付的电话费。

三、评价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如实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补充练习

1、填空

①6分钟做12个零件,每分钟做()个零件,每个零件需要做()分钟。

②54.8连续减去()个5.48后得5.48

2、简便计算

4.2×99+4.2 17.8÷(1.78×2)

5.6÷2.7 25.4×13-254×0.3 136.9-(52.3+36.9)12.5×3.2×25

整理和复习3 篇2

一、精心设计, 形成体系

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前应反复阅读大纲和教材, 弄清重点章节, 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 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整理与复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已学过内容的条条框框化地重复, 而应该将本章节重要知识点进行概括与深化, 归纳全章的内容, 沟通本章与前面各章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针对每一章节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 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 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 找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 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 这样, 在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症下药。

二、串联知识, 发展思维

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选取一些能贯穿全章及其他章节的例题, 通过加强辅导, 开阔学生思路, 使学生能够举一返三, 触类旁通, 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努力探索的创新精神,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为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

1. 查漏补缺, 讲练结合。

整理与复习课时,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 可以一笔带过,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如对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易错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 习题要“精”, 方法要“活”, 时间要“足”,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 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 精讲多练,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2. 一题多解, 开阔思路。

一题多解的训练, 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通过相互的交流, 能使学生在吸取别人方法的同时, 认识自己的不足, 极大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开阔解题思路, 培养勇于探索解题新方法, 发现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习惯。

3. 一题多变, 活学活用。

通过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 能覆盖较多的知识面, 便于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所学知识由浅到深贯穿起来, 并不断深化, 使学生不仅能将整章知识融会贯通, 活学活用, 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学法, 提高素质

1. 提倡自主探究, 切忌被动接受。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复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当学生遇到有困惑的问题时, 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 舍得花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并相互受到启迪。

2. 在复习中应多设计一些巧妙、新颖且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实践。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和疑点来设计, 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及互评等方法, 加深理解, 填缺补差, 完善知识体系。

3. 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 要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的部分上, 真正做到学生缺什么, 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五字法 篇3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一个“实”字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小数四则计算的复习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妈妈去买糖,每千克5.8元的白糖买了3千克;又买了红糖1.5千克,花去7.2元。第一问:“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呢?”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列出了算式。第二问:“你们能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相同。”生2:“我有补充,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4.2×O.3。”两位学生的回答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在这个阶段上的同步发展。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

整理和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所要整理、沟通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做到细而精;二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并结合学生的整理,取其精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抓住一切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师生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温故”而“知新”。

三、精选例题,扩充引申,突出一个“升”字

整理和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例如,对“工程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将例题扩展成行程问题、水管问题、工程问题的外延。

四、精选习题。拓展提高.达到一个“活”字

在复习课中应精选习题,重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包括变式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等,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计算时可安排以下两个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50-0.92(2)O.45×12(3)O.14×0.11.

(4)225÷1.5(5)14÷3.5

2.在口里填入+、一、×、÷,使6口1.3、1.3口6.6口0.3、0.3口6的计算结果最大。

第1题的5道小题在计算难度上并不高,但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虽可以判断出结果,但通过积与因数、商与除的关系等规律却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真正宗旨所在。

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认识数学世界。

例如,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可练习这一道题:

某食堂运进一批大米,原计划每天食用60千克,可食用30天。结果4天食用了16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批大米可食用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1)假设这批大米可食用x天,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60×30/x=160/4

x=45

(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60÷4)x=60×30

x=45

(3)用算术方法解答:

(60×30)÷(160÷40)=45(天)

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沟通了正、反比例意义的内在联系,还弄清了用比例知识解答与算术方法解答的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营造氛围,主动构建。体现一个“动”字

整理和复习的宗旨是: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关注差生,面向全体;系统整理,构建网络;突出应用,灵活解题。要达到有序整理,高效复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复习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复习有创新。

在复习中,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激励表扬。教师要善待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树立自信心。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4

罗免中心小学——夏丽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会计算。

2.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熟练解答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都学会了哪些有关“比”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二、复习知识点

1、你能把比的知识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吗?

2、你认为哪个知识点比较重要,为什么?

3、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的吗?说说看。

三、知识应用 1.填空。(P55 6)

(1)8:10= =40÷()=()(填小数)。

(2)学校电脑小组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3)20kg:0.2t的比值是()。2.P56 8 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今年我12岁,爸爸38岁。爸爸一年的工资是36000元,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000元。

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信息?会用比来表示这些信息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3.化简比并求比值。(1)(P55 5)

24:36 0.75:1(2)P56 9 某仓库里储存了150t大米、60t面粉和15t杂粮,求这个仓库里储存的大米、面粉和杂粮的比。并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1500本图书,按3:7分配给五、六年级。

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本图书?(2)P56 7 王大爷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3)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按1:50的比混合配制而成的。现在有30g碘,可以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千克?(4)P56 10 搅拌混泥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共20t,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三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吨?(5)P56 11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整理和复习3 篇5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决问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Ⅹ=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

三.总结

整理和复习3 篇6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1)和差关系。(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l)学生试做。(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错例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整理和复习3 篇7

那么, 在平时的“整理与复习”课上, 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能力, 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呢?

一、加强数学习惯培养, 注重渗透学生的建构意识

教师要改变就题练题的整理复习教学方式, 自己在思想观念上要具有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系统的意识,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的水平上。如果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那么又从何谈起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呢?

因此, 在平时的整理复习教学中,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意识。

二、重视学生自主梳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 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不断梳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显得很重要。建构能力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三、重视知识间的联系, 引导建构知识网络

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很容易忘记, 因为装在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在整理知识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成一片, 学一片, 懂一面, 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往往在新授时注重情境的创设, 注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却把“整理与复习”课上成了千篇一律的练习课。因此, 不妨对原有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的练习内容进行灵活大胆的改造, 让“整理与复习”课成为学生爱上的课, 让学过的知识成为学生脑海中永久的储存。

1. 设计“综合性”练习, 沟通知识间联系与区别。

只有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通过综合应用, 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学生才算从深层次上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在整理与复习课上, 练习的安排更要凸显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这种类型的练习, 往往只能了解学生一些支离破碎的数学知识, 学生知道的很多数学观念, 以及观念之间的联系却不能有效地检测出来。因此,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增加主观性题目, 尤其需要增加让学生给出实例、推理这类题目的比例,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对数学理解的情况。

2. 设计“人文性”练习, 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 在平时的教学和整理、复习中, 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 缺乏人文性, 易使学生滋生厌倦感, 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设计“开放性”练习,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 那就是任何数学题都具有完整的结构, 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总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数学。而现实生活中, 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针对这种情况,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 教师应当适当改造封闭性练习, 用具有开放结构、富有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取代教材中的部分封闭性练习, 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设计“动态性”练习, 在活动中感知、感悟、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和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 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形成过程。以往的整理与复习课上, 往往只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认为在练习设计时, 应根据教学材料特点, 适时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如:我们可以将“一个长方形花坛, 长20米, 宽15米, 绿化面积占75%, 求绿化面积是多少?”这样虽然能检测知识点, 但相对来说显得枯燥、乏味、静态的练习设计为动态的具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如: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空地, 长20米, 宽15米, 学校准备对这块空地进行绿化, 要求使绿化面积占花坛总面积的75%, 正在征集花坛设计方案, 如果你的方案被采用, 你的名字将被刻在小花坛的石碑上。请你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自己所学的知识, 先写出一个设计方案, 再画出一个设计图, 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

整理和复习3 篇8

[关键词]三角形 复习方法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1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三角形知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复习三角形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构建。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圆以外所有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已经具有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还会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老师带来一组漂亮的图片,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三角形或者都和三角形有关。

师:看来三角形不但实用而且很美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通过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美丽和实用,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师:请拿出你的课本找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开始阅读。(出示课件:谁用响亮的声音把它读给同学们听听?)

自主复习提示:①课本中把三角形分为哪几部分来学习的?每个部分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②关于三角形,课本中有哪些公式?是用什么数学方法怎样推导出来的?③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咱们开始阅读吧!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正,谁先把你的阅读收获说给同学们听听?

生说……生评……

师:大家收获真不少,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把这些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地展现出来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的作品展现一下?(实物投影)同学们整理的都很棒,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整理的知识进行了汇总。(课件演示)你在复习时,觉得哪个知识点有困惑,说出来咱们共同探讨一下。解决不了的老师来帮忙。

师:回忆一下,面积的推导公式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推导出来的。

师:很棒!(课件演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边看教师边解释)感觉如何?

生2:转化可以把新知识的探究与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联系起来,事情就简单化了。(板书:转化法)

师(指着网络图中三角形内角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生3:测量,然后相加。

生4:剪拼。就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师:这种方法很好,咱们共同回忆一下。(课件演示剪拼过程)其实这种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我们给它起名叫剪拼法。(板书:剪拼法)

师:剪拼法和转化法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了吗?老师想挑战你们一把,敢应战吗?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下面的问题怎么解决?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又是什么?测试一下就知道你是否真正理解了。

1.下面每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你能想个办法让它稳定吗?

3.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内角和吗?

5.有一块长6米,宽2.5米的黄布,要做成三角形小旗,可以做成多少面?

6.三角形在咱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播放课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三角形的用途,在音乐中欣赏三角形的美感)

师:三角形的作用很多很大,希望长大后的你,能用三角形发明更多的东西,让它散发出无限的力量。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师:回忆一下,咱们这节课复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咱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的?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以致用,并用这种方法对其他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评析】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再从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图形的拼组及作用深入复习三角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了解并喜欢三角形。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小组汇报中大家取长补短,回忆知识。教师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全面带动学生去整理,在此过程中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摆小棒,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能让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9

玉碗镇完小:曾广桢

教学目标:

1.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3.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什么?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

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解决和圆有关的问题。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圆这个单元的知识。(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新知

1.梳理知识。(1)复习圆的特征。

①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②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③画圆的工具是圆规,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④完成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2)复习圆的周长。

①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叫做圆的周长。

②圆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

③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3)复习圆的面积。

①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②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

③圆环面积计算公式:S=π(R2-r2)。

2.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学生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2)交流解题思路。

第一个问题是已知直径求面积,要先求出半径,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第二个问题要用周长除以每个人需要的宽度来求能做多少人;第三个问题是求环形的面积。

(3)学生独立解答。(4)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七”第1~10题。(1)第1题是已知半径求周长。(2)第2题是已知直径求面积。

(3)第3题先求出做一个圆形铁环需要的贴条长度,也就是铁环的周长,再计算最多可以做多少个铁环,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保留整数。

(4)第4题是求圆的面积,这个圆的半径是(8÷2+1)=5米。

(5)第5题是和半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问题。第(1)小题是求圆的周长的一半;第(2)小题是求半圆的面积,要先分别求出扩建前后的面积,再相减。

(6)第6题是一组和圆的知识有关的判断题。

(7)第7题是和圆的周长有关,由于压路机前轮侧面是圆形,它转动一圈前进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它每分转动6周,前进的路程就是周长的6倍。

(8)第8题是讨论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半圆的周长是2.57d,因此可以用(128.5÷2.57)求圆的直径。

(9)第9题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个组合图形可以看成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

(10)第10题是求组合图形的周长,这个组合图形可以看成圆的周长加两条直道的长度。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百分数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理清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分析、思考、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进一步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或小黑板、“收获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4÷20=

11.2-9.8=

1.5×0.04=

43÷0.01=

0.8×125=

3.8﹪+4.2﹪=

80﹪-30.6﹪

学生汇报:90﹪、100﹪、86﹪、98﹪„„。利用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引入新课,这节课就一起来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梳理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百分数已经不再陌生,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并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在“收获卡”上。

(二)展示成果:谁愿意把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图给大家展示?

(三)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意义(读法、写法);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某农场去年产小麦20吨,今年增产二成,今年产小麦多少千克?

2、一种商品, 先提价20%, 再降价20%后,现价和原价相等吗?为什么?

3、某种商品,原定价为20元,甲、乙、丙、丁三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促销。

甲店:打九折出售。

乙店:降价9%出售。

丙店:买够百元打八折。

(1)明明买一件商品花了18.2元,他是在()商店买的。

(2)兰兰买了10件这种商品用了160元,小兰是在()商店买的。

(3)如果买的多,到()商店去买最便宜。

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组交流:

(1)百分数、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2)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超过能100%?

(二)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完成教材“整理和复习”第2题(师生共同回忆转化方法,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巩固)

(三)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的(多几或少几)百分之几

1.你还知道哪些常用的百分率?这些百分率表示什么意义?

李师傅某天生产的零件经过检验合格率100%。他这一天生产的产品中有不合格的吗?他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还能提高吗?

2、练习:

①一批产品共200个,经检测有196个合格,求这批产品合格率。

②一批产品共200个,经检测有4个不合格,求这批产品合格率。

③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有196个合格,4个不合格,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学生解答后对比:这三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计算,而后面的题目不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一起来谈谈你的收获吧?

浅谈小学数学整理复习 篇11

【关键词】学生乐学;归纳方法;照顾差异;重点复习

小学数学12册后期的总复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整理和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内容有些“枯燥”,毕业复习时学生会越感无味,复习效果的好坏,复习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复习的兴趣有关。为把好小学数学最后一关,我结合自己任教小学毕业班数学的点滴体会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变被动学习为乐学

到了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1)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社会和电视的一些影响,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开始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

(2)认为所复习的内容都是新授时已学会的知识,不必再听。

(3)认为自己笨,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便得过且过,无心学习。

(4)不明确学习目的,认为自己是为别人读书,抱着读成什么算什么的态度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消除不良思想,树立温故而知新的思想,克服得过且过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努力学习。

怎样使学生乐学呢?“乐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感到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尝试等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神情,不敢说出自己在解题上的见解,怕说错了会遭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所以,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二、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管教学时间多么紧,当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把纪律放在首位,多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保证同学们有一个不受别人影响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能好好听课,同时把这些闹、笑、捣乱课堂学生的精力引到学习上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有计划、有重点地复习

1.结合实际制定总复习计划

合理的总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制定的计划要有重、难点及侧重点,并要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如:基础差的,可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解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基础好的: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简算,稍复杂的应用题,有关几何知识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及有关应用题等。

2.抓住复习重点,突出难点

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难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3.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需注重让学生多练习什么。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抓关键,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都进行。

4.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如:对比复习题。

第一组:

(1)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6吨,还剩多少吨?

(2)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6,还剩多少吨?

第二组:

(1)小红家养鸡30只,是养的鸭的5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2)小红家养鸡30只,养的鸭是鸡的5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

复习阶段,常会出现差生觉得太难,接受不了,优生觉得太简单,无心听课,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复习时即要重视差生的辅导与训练,又要培养优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如:应用题可以进行选条件与问题的搭配、编应用、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看图列式计算可以通过口述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图意再列式的方法复习。学生对简单的例题容易掌握,但对于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的掌握就不会是很好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一定难度的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同时注意应用题的一题多解,让学生选出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如:

白兔和灰兔共有280只,白兔只数是灰兔的3/4,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

我们可以用六种方法来解答:如利用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知识、分数乘法知识、分数乘法知识、比例知识来解答,这样的训练,差生至少也能学会其中的一、两种解题方法,优生则学会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方法去解题。

五、让学生学会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复习时,总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

按顺序排列数的大小,按理说,学生应会按顺序正确排列了,可总是有部分学生由于理不清顺序,或把某个数重复排列或漏排了,造成排列错误,对于这类题,老师要注意归纳并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方法:把这些数都横向对应化为小数,注意让这些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进行比较,比较出结果后,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标上序号,再按要求按顺序号找出对应的原数排列。

总之,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的复习达到更好的目的,学生才能得到系统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国宏主编.《小学数学基本功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整理与复习”课堂教学的探讨 篇12

一、“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意义

1、整理。

其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其基本方式有:先理后练、边理边练、以练促理、自主整理等。注重知识的梳理, 引导学生对知识从纵向、横向进行归类、梳理, 沟通其内在联系, 将分散学习的单个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网。做到依纲扣本理网络, 有的放矢促统一。

2、复习。

其基本程序为:再现—识记—应用。其基本过程有:针对练习、例题精解、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复习目标要明确, 选择例题要精细, 习题的训练要灵活, 分类推进促发展, 练习错误矫正要及时。练习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 做到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为此, 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 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整理与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复习课教学一般可设计如下三个环节:

三、“整整理理与与复复习习”课的实施过程

1.回顾交流、了解情况。

“回顾交流”是指上课伊始, 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并进行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了解情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复习方案, 使复习更具实效, 更具针对性。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 在教学到一定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 融会贯通,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 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 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综合训练、拓展提高。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 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 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单元易混易错的概念或知识, 设计以判断、选择、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 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这是复习课中最基本的练习, 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所以课前应精心预设习题,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 综合性练习:练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 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

(4) 实践性练习:要求习题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价值, 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当然, 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 只是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 另外, 练习中也应相机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策咯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 应把握好四个基本策略:

1.复习梳理, 以学生为主。

整理复习教学应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 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自主进行整理。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 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

2.巩固知识, 以练习为主。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 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 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 还应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牢固掌握。这样, 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练习时, 教师应该慎重地思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不能盲目乱练, 避免复习低效现象。

首先,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 要避免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

其次,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 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查漏补缺, 以平时为主。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所以, 在复习前摸清学生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整理与复习课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 平时摘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整理与复习之前, 先回顾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与问题, 再针对学生缺漏与重难点进行训练。这样, 找准重点、难点, 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4.拓展提高, 以思维为主。

上一篇:电场易错题物理下一篇: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