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共13篇)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1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性,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医院、病人的利益。

2.医院领导思想上重视,把执行计量法摆到议事日程,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计量法。

3.各科室负责人要严格要求,经常认真检查本科各级人员执行、落实计量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纠正。

4.国家规定强检的计量器具,定期与计量局联系进行周期性检查,并建立强检计量器械档案、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维修人员对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器具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6.各科兼职计量员要经常检查本科室计量器具及执行计量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纠正。

7.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专人(计量管理员)负责管理和协调。

8.在上级计量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按照《计量法》的要求和有关的规定,统一管理全院的计量工作。

9.统一建立全院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台账、分户账、分类账,保管好有关的技术档案和检定证书。

10.加强与计量检定部门的业务联系,做好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11.验收和检定合格后的计量器具方可入库,同时由计量管理员建立台账并编制定期检定计划。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2

一、短少类计量异议产生原因的分析及细化分类

通过对投诉案例进行分析发现, 除确因计量设备失准造成的短少异议外, 其他短少异议的产生原因有以下3类。

1.用户的称重设备和供方称重设备在形式、量程、分度值、校准时间、发货及验收的计量方式不同。

(1) 在精度相同的情况下, 因量程和分度值不同会造成称重数据差异较大。

例:某用户验收设备是100t汽车衡, 分度值50kg, 供方称重设备量程是40t, 分度值20kg, 汽车衡和供方称重设备的精度同为贸易Ⅲ级秤2 000d (d为电子秤的实际分度值) , 最大允许误差为:

用户 (汽车衡) :±50kg×3=±150kg

我方:±20kg×3=±60kg

同向误差的情况下:│用户 (汽车衡) -供方│=90kg

反向误差的情况下:│用户 (汽车衡) -供方│=210kg

(2) 供方产品都是单卷过磅数值, 而用户采用汽车衡过磅, 容易产生去皮误差。

(3) 同为单卷过磅时, 由于用户采用的是吊钩秤, 容易受到天车操作和环境的影响。

2.部分成品厂的外发贸易称重数据在上抛至产销系统的过程中, 未能完全实现重量数据从称重终端直接上抛到ERP系统, 部分还需进行人工输入, 容易出现输入错误。

3.目前各成品厂在产品称重下线后并不是直接进入物流公司仓库, 后面还有包装等流程, 标签也是在交库前才会转贴为最终的出厂标签。在上述称重后的流转过程中, 标签粘贴的正确与否和生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密切相关。

因此简单地将用户短少类的投诉统一定性为“计量异议”是不准确的, 应统一称为“量差异议”。“计量异议”与钢铁产品称重所用计量设备的精度直接相关, 而“量差异议”却与钢铁产品称重所经手的操作过程和环境直接相关, 因此在量差异议中增加“验收方式量差异议”分类, 以区别因供方称重设备原因造成的“计量短少”异议。明确界定由计量设备失准引起的短少异议才称为“计量异议”, 能有效避免相关方面对贸易计量称重设备的管理措施、运行计量和设备准确性产生误解。

二、实施过程监控, 设计适用的期间核查方案

1.推进期间核查工作制度。为避免外发钢铁产品出现因计量设备原因引起的量差异议, 公司对外发贸易计量称重设备的管理, 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并将外发贸易计量称重设备列为公司A类设备实施管理。2007年以来, 更加强了对钢铁产品外发称重测量过程的监控力度, 推行期间核查制度, 在试运行两年后正式写入公司修订发布的测量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中, 严格要求各生产厂按期间核查方法对外发贸易称重设备实施过程监控。

2.实施过程监控的具体做法。

(1) 建立一个与产线主要钢铁产品重量相仿的比对卷作为核查标准, 比对卷列入周检计划, 实行周期检定。

(2) 称量系统的操作人员每班班前用核查标准对称量设备进行一组 (3次) 校对, 确认称量设备的精度误差, 校对记录存档。

(3) 生产厂计量管理人员每月对校对记录进行两次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若发现称量设备超出最大允许误差时, 立即停止使用, 并及时通知生产调度部门安排对两次核查间隔期内的产品全部进行复秤以及组织对称重设备进行维修、重新校准。

(4) 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期间核查无缝融入生产过程, 形成全程控制和管理闭环。

外发贸易称重设备期间核查流程见图1。

目前公司外发秤的实际分度值均等于检定分度值 (e) 。根据非自动衡器国家标准GB/T23111-2008, 贸易Ⅲ级秤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应是两倍的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 具体标准见表1。

三、实施期间核查和过程监控的效果

1.直接效果。期间核查和过程监控推广后, 显著降低了公司外发钢铁产品的计量异议数量, 正公差交货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外发贸易称重设备的期间核查成为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保护公司市场形象和实现供需双赢的一项有效措施。根据统计资料, 期间核查实施当年 (2007年) 比2006年出现的计量异议下降了35%, 到2012年, 因计量设备失准引起的外发产品量差异议为零。

2.制度效果。期间核查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了公司各种监视平台, 建立了多级监视机制。公司工艺纪律检查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都按实时更新的外发称重设备台账对期间核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考核。

3.优化管理。在期间核查有效降低计量设备失准造成的量差异议后, 为杜绝称重后数据因人工干扰而产生量差异议, 公司利用自动化生产平台和信息化手段使监督措施程序化, 逐步实现称重数据自动上抛和信息共享。开发期间核查自动控制软件嵌入生产流程, 排除人为干扰, 实现期间核查100%的执行率。各成品厂称重数据自动上抛ERP系统, 在ERP上实现一卷一重, 来源、数据可追溯。发货时根据ERP系统信息进行核验, 校核无误后方能外发。

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检定管理 篇3

关键词 专用测试设备 计量检定管理

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一直没有切实可行的、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方法。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对型号研制及定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因为它不仅是计量检定量值的可追溯性和标准的需要,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检定管理更是型号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伴随着国防军工型号研制任务的发展,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有效计量保证,一直广受重视。

因此,对测试设备进行系统的计量检定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档案”

质量检定机构要对专用测试设备实施系统的计量管理,就要求对每台设备的情况有全面到位的掌握。因此,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档案”是最科学的方法。根据专用测试设备的管理细则要求设备的研发、生产、验收、使用和台帐管理需逐台备案。还有设备使用后,为确保设备在操作现场正常工作和维护而产生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及保养规程”、“设备专用检定细则”等。由于专用测试设备的特殊性,计量管理的内容及要求要有别于通用测试设备,随着各企业对专用测试设备需求的不同,提高管理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变得亟不可待。

二、建立专用测试设备的个性化管理系统

专用测试设备因其自身的特点及服务的对象的针对性,有别于通用测量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需明确型号专用测试设备其使用目的

在型号研发阶段应该了解专用测试设备是为型号研制而专门设计的测试设备。应满足型号测试的要求且方便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

(二)编写专用型号测试设备的计量技术条件规程

(三) 完善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计量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岗位职责;

2、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检定制度及计量监督管理制度;

3、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保养维护及事故处理制度;

4、计量标准的送(受)检率要求为100%;

5、靶场专用型号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

6、编制型号专用测试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及细则

三、建立测试设备的分类管理与标识管理并登记造册

型号专用测试设备完成验收后,由计量部门联合设计部门根据其功能及分类原则,进行上账和分类管理。根据型号专用测试设备其生产用途,计量管理人员应设立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台帐。型号专用测试设备台账内容应包含:名称、序号、仪器的型号、产品的编号及现状、检定的周期、检定的类型、检定的日期、检定的结果、备注等。其中:

产品的现状:包含在用、封存、停用、维修处理等;

检定的类型:包含周期校检、生产与检验共用、一次性检定等;

检定的结果:包含合格、准用、不合格等。

对被检测设备应实行标识管理,使用彩色标识时应和检定原始记录或检定证书相符,需依照下列原则:

“合格证”——绿色 “准用证”——黄色

“封 存”——灰色 “禁 用”——红色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检周期计划和常规的核查管理制度

专用测试设备要实行周期管理,校准周期根据需现场操作使用情况而定,靶场专用测试设备校准周期一般为3个月,专用测试设备配套用的仪器仪表等,安装前应校检合格。安装后,专用测试设备应进行系统全面校检。

五、进行有效的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监督

在专用测试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计量管理机构应依法行使公司计量工作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

(一)型号专用测试设备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状态;

(二)型号专用测试设备校检人员的资资历认证情况;

(三)监事和测量设备的受控状态;

(四)计量记录(资料)的齐全、有效、准确、一致和连续状态;

(五)计量工作环境满足检定规程的程度。

六、结束语

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是军工产品质量保证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型号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调试、试验使用全过程,是对产品各项功能指標、运行稳定精确的把关环节。因此,随着型号研制任务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各种管理方式的加强,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必将更加规范精准,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JB5109-2004装备计量保障通用要求-检测和校准.

水泥厂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篇4

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确保生产、销售、考核的物料计量数据的准确无误,加强计量设施的定检、维护校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与分工:

1、生产技术部计量主管负责全公司计量设备的管理并对部门计量设备的使用、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全厂计量设备台帐》,汇总车间计量设备校核计划,编制《全厂计量设备校核计划》。

2、计量设备的使用部门必须编制《XX车间(部门)计量设备的校核计划》,依据《XX设备的校核操作规程》对自校设备进行定期校核,并填写相关记录,作好计量设备的校核标识。

3、生产车间负责各自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电量、风量、水量以及料位计计量设备的使用管理及计量设备的电气维修;化验室负责质量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地中衡的日常使用、维护,中修及大修。

4、各部门要加强本部门计量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与主机设备同步编制检修计划报生产技术部计量主管审核,严格按照计划检修,保证检修质量。

5、车间所属计量设备所属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生产技术部所属计量设备故由机电车间负责维修,生产技术部负责使用维护、维修的技术指导。使用、维护、维修标准如下:

(1)计量设备卫生及环境卫生清洁,不影响运转和计量准确性。(2)计量设备计量器件外观良好无损伤,不得私自调整传感器,

计量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使用部门配合计量设备检定工作,确保强检计量设备合格有效。

13、计量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监督检查违规处罚按照现场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二、计量设备分类和校核

1、计量设备按计量类型分为:称重设备(地磅、台称、重量传感器、定量给料机、天平等)、流量设备(电表、水表、转子称等)、计数器三类。

2、以校核方式区别可分为两类:自校设备、强检设备。

三、重点计量设备的工作标准:

1、地磅:

①每班对设备及周围卫生进行清理,特殊情况随时清理,设备表面卫生清洁,周围环境卫生达到要求;清理地磅时严禁将物料等垃圾清扫到秤体下面。

②地磅与土建基础不能接触,必须保持不小于2厘米的空隙,需要及时清理落入的泥土或杂物。

③设备下面与基础平面之间的空隙保持清洁干净,不能有杂物、泥土堆积,接触设备的现象。

④上车过磅之前必须先确认零点,如果空磅不是零,确定磅上无与设备无关的东西后,按空秤键校零点。

⑤地磅称重过程中发生突然停电现象,必须停止过磅,让车辆下磅,待上电观察系统正常,零点正确后再重新进行检斤。

物料接壁造成计量不准确。

⑥爱惜系统设备包括秤体、传感器、放大器及计算机系统设备,正确操作,保持设备工作良好的工作条件。

⑦出现堵溜子等问题,严禁踩踏秤体进行作业,平时也不能在秤体上施放与设备工作无关的物品。

⑧经常对设备计量段进行检查,确定除传感器支点外,其他没有与计量段接触的问题,保证计量段活动灵活,变形或恢复变形稳定。

⑨电子皮带秤应随时检查零点,秤体不能与皮带机架子接触或漏料挤塞,检查皮带秤拖辊与输送皮带接触是否良好。

⑩随时对定量给料机或皮带秤进行巡检,不能出现皮带跑偏或物料将皮带挤住等问题,出现皮带跑偏应及时进行调整。

11严禁车间在秤体皮带上私自加皮子,以及在下料口下面私自 ○增加皮子,若需增加必须提前报计量主管批准后实行。

12禁止在秤体上进行电弧焊作业,若必须在秤体上进行电弧焊 ○作业。请注意下列几点:(断开所有线路的连接;电弧焊的地线必须设置在被焊部位附近,并牢固接触在秤体上;切不可以使传感器成为电弧焊回路的一部分)。

13车间对计量设备检修或调整时必须提前通知计量主管,○否则擅自检修调整影响计量准确性将对车间给予处罚。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5

QSP08—200

5第1版 第0次修改

4.3.3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验收后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编号,制作“检测设备信息卡”,填写“检测设备台帐”或“计量器具台帐”。

4.3.4 随机资料及“检测设备信息卡”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建档,设备档案及时移交档案资料室管理。

4.4 使用维护

4.4.1 特种设备使用前应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领取使用登记证。

4.4.2 仪器设备初次使用前,使用人员应经必要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做好清洁、保养工作。4.4.3 站管共用的仪器设备由专管人负责维护保养。

4.4.4 分发到个人的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应建立使用登记台帐,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4.5 外协、分包单位的仪器设备,应确认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技术特性符合要求,且在检定(或校验)有效期内使用。

4.4.6 本组织的仪器设备外协需签订合同且经站长(管理者代表)批准。

4.5 检验、检定或校准

4.5.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编制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及计量器具的检验、检查、检定或校准计划,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4.5.2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检定周期按计量部门或行业部门的标准执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按QTD05《计量器具校准规则》的要求执行。4.5.3 在用计量器具应标有“检定周期”等合格标记。

4.5.4在用仪器设备必须是“完好”或“准用”状态,并标有标记。在用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按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4.5.5 特种设备需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由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合格并按规定做好安全附件的校验工作。

4.6 修理

4.6.1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当事人及时向经营管理科报告。4.6.2 经营管理科负责编制与实施修理计划。

4.6.3 仪器设备修理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性能进行检查或验收,性能恢复到“完好”

QSP08—2005 第1版 第0次修改 共3页 第3页 或“准用”状态时,方可投入检验检测工作。4.6.4 仪器设备的重大修理资料应归入仪器设备档案。4.6.5 计量器具修理后应重新检定或校准。

4.7 报废

4.7.1 仪器设备出现下列情况应报废: 4.7.1.1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

4.7.1.2 超过使用年限或机型陈旧,致使性能下降不能满足检验要求。

4.7.2 仪器设备报废由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单》,经技术负责人组织鉴定,报站长(管理者代表)批准。

4.7.2 检定或校准不合格且无法修复的计量器具作自然报废处理,由经营管理科集中存放并登记备查。

4.8 档案

档案管理按QTD10《技术档案分类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5.支持性文件

5.1 QTD05 计量器具校准规则 5.2 QTD10 技术档案分类及管理办法

6.记录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6

散热器管理

菜单:[分户计量]→[图库管理]→[散热器管理]

功能:编辑散热器类型及对应的参数

1. 点【添加】按扭,弹出对话框如下图示:

在窗口中输入基本信息和散热器的参数,然后添加即可,

2. 删除:删除选中的散热器类型。

3. 点【修改】按扭,弹出对话框如下图示:

输入更改后的基本信息和散热器的参数,点【修改】即可,

管材管径

菜单:[分户计量]→[管材管径]

功能:编辑管材管径的名称和详细参数

管材管径管理器功能介绍:

1. 新建

管材:创建新型的管材,并且可以在右边窗口给定基本参数和标注参数。

管径:创建新规格的管径,可对其公称直径,内径,外径和壁厚的数值输入。

2. 删除

管材:删除选取管材。

管径:删除选取管径。

3. 排序

浅谈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 篇7

关键词:计量,医疗设备,管理

1 引言

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确保设备的安全及测量结果的准确对保障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计量检定可以发现并纠正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保障医疗活动的安全有效。现结合海军总医院的实际情况谈谈计量管理。

2 计量活动科学有序

2.1 领导重视,监督机制完善

计量工作是一项法制性工作,关系到医疗诊治的安全。我院成立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机关及医学工程科相关人员组成的医学计量管理委员会,制订了《海军总医院计量工作制度》。临床科室也对设备计量进行监督,其参与计量的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协助医学工程科(以下简称医工科)开展日常性计量监督和周期检定。医院每年派专人对计量站年度计量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医疗设备受检率的准确可靠。

2.2 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合理

医工科在积极组织、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适度地采取了一些奖惩措施,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海军总医院医学计量站根据各科室年度检定工作的完成情况,依据受检率的高低,同时结合科室对计量、质控工作的配合程度,向院机关写出书面报告,然后由院机关发文对质控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完成差的单位给予批评。

3 医学工程科的主要工作

3.1 加强计量站建设,改善计量条件

为使医学计量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地开展,医工科全体人员既要夯实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比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所有计量检定员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都取得了军事计量检定员证书,计量站每项检测标准都有多人持证上岗。科室对计量站的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视,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计量站设施的改造工作。

3.2 建立健全了各项测量标准及制度

我站目前已建有《二等(克组、毫克组)砝码标准装置》、《血压计检定装置》、《压力表检定装置》、《心、脑电图机检定装置》、《氧流量计检定装置》、《除颤监护仪检定装置》和《医用超声诊断仪器检定装置》等7项测量标准[1]。建有测量标准的技术资料档案、测量标准设备及强检设备的台账,保证了计量数据的真实、安全。同时,建立了《测量标准器具用于外场的制度》、《测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测量器降级、报废制度》、《测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制度》、《计量检定员职责》、《计量站保密制度》、《数据公正性的保证措施》、《医用测量器具的故障、事故分析报告、处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及《证书、报告和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度》等若干制度。

3.3 坚持依法办事,积极开展工作

计量站在计量检定和质控工作中,严格落实周期检定制度,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了对检定合格的医疗设备签发检定合格证书并粘贴绿色合格标志,对检定不合格的设备签发检定结果通知书并粘贴红色禁用标志。为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计量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三个不使用”,即不使用无检定证书的计量器具,不使用有故障的计量器具,不使用过期的计量器具。医工科还将计量检定与传统验收相结合,对设备进行量化检测。对检定不合格的仪器采取了校准维修、降级使用、报废等方法,使设备的使用情况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3.4 培训使用人员,保证使用中的质量安全

对于新购的医疗设备,医工科会对临床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设备的相关内容,并督导其做好设备使用日志。医工科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填写校准记录表、质控记录表。这些措施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和治疗效果都是个很好的保证。

3.5 开发计量管理软件

医工科设计并研发了基于计量室的计量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检定作业指引、参数计算判别、出具检定证书的全计量过程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4 对计量工作的思考

4.1 医学计量覆盖面窄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医学计量虽然建立了一批医学测试标准,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开展的检定测试项目覆盖仍然很低。检定测试能力与现行医学装备配备标准相比,计量、质控覆盖率很低[2]。

4.2 分清主次,不能一把抓

通过这么多年的计量工作,我们发现全院的设备越来越多,而计量站人员配备有限,既要保证所有设备的质量安全,又要顾及人力有限这个现实,不可能每年都全检所有设备。应将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安全性能与安全密切相关的设备按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呼吸机、麻醉机、除颤起搏器、高频电刀、输液泵、压力表等,按风险不同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测和质量控制。

5 对未来开展计量工作的设想

5.1 共享信息资源,提高计量保障水平

由于三级医学计量站建立的计量标准覆盖范围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他计量站的技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医学计量工作。我站要在一定区域内,由上级计量站牵头,与不同的计量站尝试建立互补的计量标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3]。

5.2 继续加强医学计量站建设

搞好计量检定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医学计量业务水平。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医学计量站的建设,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医学计量工作,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培训人员。

6 结语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内外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持续地加以改进,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执行各项措施、修订标准,巩固并改进工作成果,逐步将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朱行行,等.医院计量工作的现状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3):206-207.

[2]吴平凤,蔡东江.医院计量管理的现状浅析[J].医疗装备,2007,20(5):26-27.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监测;维修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当前,机电设备运行监测已经逐渐发展到新的高度,而且机电设备逐步与更为先进的电子技术结合使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全程监测,从而可以全面跟踪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从而可以更为及时的解决机电设备面临的问题,使机电设备通过测试早日投入生产过程当中。当前,我国机电设备检测和维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果。

1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及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监测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机电设备监测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机电监测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机电监测过程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难融合到一起,监测水平有待提高,监测过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方式之下,从而难以满足现代化对机电设备性能测试的要求。现代机电设备多为更为复杂并且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传统的落后的监测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会影响到设备的监测效果和后续的使用效果。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电子监测手段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监测设备自主研发产出率不高,由此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运行和运用。

1.2 机电设备监测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机电设备监测人员是机电设备监测的重要参与者,因此,监测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机电设备监测的效率。当前,我国一些机电设备监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其对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评估和运行报告的产生,如果监测人员不能客观的对机电设备进行监测,将会严重妨碍机电设备水平的发挥,而且难以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的问题,对机电设备的生产和运行将会产生消极作用。

1.3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一些单位对机电设备的维修意识较差,大多为后置的维修服务和管理,缺乏超前的未雨绸缪的意识,这就导致机电设备较易出现问题和事故,对机电设备的寿命产生影响。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急需改善,要逐步使维修管理过渡到设备使用的前期,并做好全程的跟踪管理。除此之外,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水平,因此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投入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运行的效果和使用寿命,这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一种间接损害。

1.4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有待提升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的重要環节,当前,我国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维修的工具和备件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当前高精尖机电设备的要求。除此之外,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对机电设备的了解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对更为复杂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就显得无从着手。因此,一旦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维修管理跟不上进度,就会严重阻碍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水平。

2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及维修管理的对策

2.1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在机电设备监测运行过程中,要逐步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比如电子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以及机电设备测试技术,从而提高监测的水平,对机电设备能够进行全面的监测,从而更易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在监测过程中,要对不同技术进行融合处理,以监测技术采集数据,用电子信号作为传输数据的工具,从而运用编程技术进行自动分析,保证机电设备监测的效率,便于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处理,一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监测系统就会及时发出警报,从而可以有效进行解决并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2 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对不同的机电设备采取不同的维修管理方式,对机电设备的不同部件采取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要具有针对性,防止千篇一律,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做出维修的对策,从而切实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恢复使用并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比如土木工程行业和生产制造业的机电设备就要根据机电设备的效能进行维修管理,要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维修管理,对机电设备要做好事前的预防控制,从而降低机电设备发生问题的概率,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电设备的运行能力,保证机电设备效用水平的发挥和提升。

2.3 提高机电设备监测、维修管理人员技能水平

机电设备监测和维修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机电设备的运行,因此,监测和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机电设备的效能。因此,在实践中,就要切实提高监测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的水平,从而保证机电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要使机电监测和维修管理人员熟悉机电设备的技术指标,保证相关人员可以对机电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察觉并报警相关维修管理人员处理,要使机电监测人员充分掌握相关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机电设备监测结果更贴切,防止故障的未及时发现造成的设备更严重的损坏。要切实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相关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做好机电设备的定期维修,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的良好状态,发挥设备的效用水平。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向前发展,因此,机电设备的检测也要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跟踪观测,并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的效率,从而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充分发挥生产中的作用,保证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针对当前我国机电设备检测和管理的现状,就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机电设备检测水平的提升,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文华.试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策略[J].电源技术应用,2013(6)

[2] 许海云.机电设备针对性维修管理及其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3(1)

[3] 宗斌.浅谈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维修管理[J].机电信息,2012(18)

[4] 朱敬轩.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6)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9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一直是我国的工作重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我国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愈加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但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使用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密切监测环境质量,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在实际的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本文着重探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主要以人力配合环境监测仪器开展一系列的环境监测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监测仪器设备的结合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用到实际的环境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这就意味着在环境监测方面对检测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大,对设备的应用质量与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得以保证。有效的设备管理对环境监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仪器设备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相关仪器设备的监测作用,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10

B/S模式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

摘要:根据对环境监测站的需求分析,采用ASP.NET技术开发了B/S结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及实现.使用该系统,实现了仪器设备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式管理,可明显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作 者:杨官平   YANG Guan-ping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 期 刊: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年,卷(期):, 19(2) 分类号:X830 关键词:环境监测    仪器    设备    管理系统    B/S模式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电力计量;计量装置;装置异常;检测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合资、私营、民营电力企业越来越多,提升了供电领域竞争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改善电力计量装置,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输送优质、合格的电力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企业要树立长远营销战略目标,培养高素质电力计量人才,找准企业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一.电力计量装置作用和发展

电力计量装置是指记录电能使用情况的仪器或设备[1],包括各种型号的电能表,它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没有电力计量装置,就无法进行电力产品的销售和买卖,它作为连接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桥梁,记录了电力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时也收集了用电客户的电能使用量,在缴纳电费时,为核算金额提供了依据,比如电力公司的抄表员需要每月按时到用电客户家抄录电力计算装置数据,即用电量。

电力计量装置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881年,科学家根据“电解原理”制成最大最早的电度表,它标志着电力计量装置的产生;第二阶段,在1888年,科学家研发出感应式电能表,其结构简单且操作安全[2],深受供电企业喜爱;第三阶段,现代社会的全电子式电能表,它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结合体,能帮助供电企业监测电力系统。我国的电力计量装置行业起步较晚,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但是其发展速度快,到现在已经基本能满足国内供电企业需求。

二.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电力计量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引起设备异常,从而影响到电力系统,只有找准了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一)电力计量装置内部零件损坏 电力计量装置主要由电度表、保险丝、互感器等部分构成,其中电度表是最重要的部分,分为三相和单相电度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装置本身质量问题,比如内部零件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内部零件损坏是电力计量装置异常最直接的原因,供电企业在给用电客户安装设备时,一定要确保设备质量,安装前要对设备零件进行专业检测,同时在设备安装以后,企业工作人员要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力计量装置平稳运行,准确计量。

(二)供电系统不稳定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线路的问题,引发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用电客户在使用电能产品时操作不当,导致电力系统短路,从而烧断电力计量装置的保险丝,引发设备异常;其次,电力系统中的设备产生干扰因素,设备自身释放电荷,影响计量装置工作,比如变压器产生的电力谐波。供电企业要提升电力输送的平稳程度,减少对计量装置的干扰,同时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电力计量装置,提升其抗干扰性能。

(三)偷电等不良用电行为 零件损坏、供电系统不稳定性都属于计量装置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说,引起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是存在偷电、窃电等不良用电行为,在我国农村地区,很多人不懂偷电的危害,私自牵拉电路,改变电力计量装置,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无法记录正确的用电量。供电企业要大力打击偷电漏电这些不良用电行为,在农村地区加大用电安全宣传力度,培养人们用电意识,比如,企业可以组织巡查小组,深入社区、农村检查计量装置,举行电力知识讲座,让人们意识到偷电的危险性,自发抵制这种不良行为,同时拓宽监督渠道,鼓励人们举报。

三.電力计量装置监测方法

供电企业要实时检测电力计量装置运转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马上处理,其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检测电力系统电流、电压情况 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说,监测电力计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转,可以通过系统电流、电压判断,当电流、电压数量超过允许范围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检查电力计量装置,查看其是否存在异常。供电企业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电路计量装置人才,详细记录相关电流、电压数据,准确分析装置运转情况,当发生突发状况时,工作人员要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镇定解决。

(二)线路电量使用情况 线路电量使用情况主要是针对“偷电”等不良用电行为,当计量装置记录的用电量过低,则要引起工作人员注意,需要去查看相关用电客户,看是否存在不良用电行为,这要求供电企业详细记录用户信息,根据线路电量使用情况,准确判断电力计量装置是否存在异常。

(三)电力计量装置运行情况 从设备内部运行情况判断计量装置是否异常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判断电力设备开关是否正常,如果设备开关损坏,则会直接导致计量装置数据记录不准确,需要工作人员维修;其次判断电力设备中断路器是否正常,当断路器不能直接恢复运行时,则说明计量装置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需要检测相关零件,这种内部检测方法是计量装置中最常用到的,其方便简单,容易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需要加强对电力计量装置的重视程度,电力计量装置运转情况直接关乎企业经济效益,当电力计量装置被人为破坏时,电力系统也会受到相应损坏,从而影响整个企业运转。企业管理层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电力计量装置的防盗能力,规避人为电力风险和电费风险,确保电力输送过程正常稳定,同时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研发新型电力计量装置,科学检测电力系统内部电流、电压,及时修复线路问题,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电力产品,提升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敏,曾玲燕.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与监测方法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8:106-107.

[2]曾银玲.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分析[J].民营科技,2015,11:33.

作者简介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12

1 目前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发展就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不仅在外观设计上较为落后, 而且在性能、计量精度、质量等方面都无法与先进国家的计量器具相比。特别是现在我国生产的电子仪器仪表在质量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而且生产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也缺乏重视, 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仪器仪表质量都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发, 维修率较高, 无形中增加了维修成本, 给使用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尽管近年来电子仪器仪表的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还无法与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 所以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2 提高我国仪器仪表计量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仪器仪表的计量流程管理水平

电子仪表仪表计算管理中, 需要加强对计量设备的维护管理。首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计量设备, 而且在选型和采购过程中要确保其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还要对其质量进行重点关注。其次还要做好计量设备的入库验收、查验和运输等流程的管理。最后在计量器具投入使用前, 需要做好检定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校正, 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另外针对当前对计量器具使用的需求考虑, 还需要提高计量器具的自动化水平, 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准确的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仪器仪表计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降低故障发生率。

2.2 制定仪器计量维护周期

为了使仪器仪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更好发挥, 则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周期, 这不仅有利于计量器具使用的稳定性, 而且对其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周期, 对仪器仪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定和维护, 能够有效的确保计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护周期的时间设定, 则需要针对计量器具的使用率来进行, 使用率较高的则可以半年即对其进行一次检定和维护, 对于使用率不高的设备, 其维护周期可以适当的延长。在对电子仪器仪表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检定, 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检修的设备, 则需要及时进行上报, 以便于进行检修和更换, 确保电子仪器仪表设备使用上的安全性。

2.3 提高仪器计量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近年来, 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子仪器仪表设备的自动水程度也得以不断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 就对维护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积累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所以需要加强对计量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其能够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提高维护人员的综合水平, 确保电子仪器仪表设备使用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同时维护工作的质量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3 针对电子仪器故障的维修方法

3.1 关于电子仪器故障的分类

电子仪器仪表在进行维修时, 需要对其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同时, 还需要针对仪器在运行过程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致故障的原因, 以更好的掌握电子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 从而更好的提高维修电子仪器的速度。另外, 针对仪器设备检修的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好, 从而为下一次开展维修工作活动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下将电子仪器的故障类型进行分析介绍如下:早发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复合型故障、潜在故障、人为故障等。

3.2 分析电子仪器故障维修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一, 对电子仪器的外观进行检查, 从外观上观察电子仪器的通电情况以及通电瞬阊检查。当电子仪器进行通电以后, 需要检查电子仪器的外观、面板等部位的使用情况, 同时, 将电子仪器的机盖进行拆卸下来, 观察电子仪器内部的各个元件的运行情况, 观察这些元件有无断线, 烧焦等情况, 如果发现什么问题需即刻进行维修, 然后再通电进行观察是否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 从而有效的保障电子仪器的正常使用。

第二, 检查电子仪器的电源情况, 观察检查供电电压的电压值以及电压保险丝等是否正常。

第三, 观察电子信号注入情况,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将标准的信号输入到疑似故障仪器上, 从该仪器的终端器来观察输出的数据是否符合常规, 然后针对故障的部位进行检定、维修, 随后在进行输入测试、调整, 富到输入结果正常为止。

第四, 采用器件替代法来对电子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故障工作, 由于电子仪器属于精密仪器的一种, 因此, 需要采用器件替代法来对电子仪器可疑故障部件进行替换, 观察替换后部件的电子仪器是否运转正常, 故障问题是否消失, 这种器件替代法不仅缩小了检查电子仪器设备的范围, 并且能够及时的查出仪器故障出现闾题的部位, 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仪器检定、维修的效率。

第五, 当电子仪器电路出现故障问题时, 需要对电子仪器疑似故障的线路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利用导线将需要检测的线路两端进行连接起来, 然后开通电源, 即可查验出故障问题所在。

一般采用如下维修方法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

a.直观检查法;b.电阻检查法;c.电压检查法;d.电流检查法;e.替代检查法;f.触击检查法;g.信号注入检查法;h.信号跟踪检查法;i.短路检查法;j.开路检查法;k.对比检查法;l.模拟检查法;m.对号入座检查法;n.在线测量法。

结束语

随着电子仪器仪表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为了使其性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则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加强对电子仪器仪表的计量管理和维修工作, 使电子仪器仪表的各项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确保其计量的精度。

参考文献

[1]刘安春, 窦勇, 陈玲华, 崔保顺.仪器仪表设备故障诊断[J].河南冶金, 2006-4-30.

[2]连学东.李洪全.浅谈常用电子仪表的检测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 2013-8-11.

计量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篇13

为适应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制度的改革,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与实验室管理司于10月24日以质技监[]046号文发布了《产品质量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审准则》)。评审准则于12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工作按照评审准则开展,对环境监测站检测能力、检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评审准则》简介

近10多年以来,计量认证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计量认证工作急需上台阶、上档次。《评审准则》充分吸收了过去成功的经验,以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为基础,不仅涵盖了GB/T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IEC导则25―90)全部内容,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满足了《计量法》对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和《标准化法》对检验机构审查认可(验收)的特殊要求,也参照了ISO/IECl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评审准则》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质检机构提高自身国际竞争能力,也是我国加入WTO的现实需要。

《评审准则》包含有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置、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以及抱怨等13个质量要素,检测/校准机构通过对影响实验室全过程的各种要素(或过程)进行控制来实施质量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从而使实验室的最终成果――报告/校准证书的质量得到有效、可靠的控制。

3环境监测站实施《评审准则》的准备

3.1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了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的,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建立一个有效质量体系,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3.1.1思想准备阶段

环境监测站站长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还要依靠环保局领导的支持,把实施评审准则,建立质量体系列入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还要进行全员培训动员,通过学习,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为建立质量体系充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3.1.2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

质量体系总体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评审准则》要求,结合环境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内容一般包括体系的组织结构、体系要素、质量活动、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和纲目、应该配备的人员和资源等。

(1)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站长组织制订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体系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对站内可以明确质量方向,激励监测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对外表示站领导的决心和承诺。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站长应将与关键质量要素有关的目标及对所做的承诺写成文件。

(2)现状调查、对比、分析。环境监测站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评审准则》的相应条款对本站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确定质量体系的`过程和要素,找出主要差距,做出分析结论,选择性地保留过去质量体系中的精华部分,提出改进措施或处理意见。

(3)确定机构,分配质量职责。环境监测站的部门设置要求每一质量要素要有专人或部门负责,若为四级站,人员较少,部门设置不宜多。落实其质量职责,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同时配备开展监测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源,如人员培训和管理、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校准、物质采购供应以及资金管理等。

有了明确的方针政策,机构现状清楚,职责划分明确,就可以提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质量体系总体方案,供站长决策:①本站质量体系应描述的体系要素及其裁减情况;②本站现行文件的适用情况及修改工作量;③新制定体系文件工作量及文件清单、构成情况(层次、数量);④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及岗位职责清单。 3.1.3质量体系文件化阶段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具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

3.2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2.1领导组织协调,全员参与

环境监测站长要以身作则,充分认识到管理评审是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做好管理评审。要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单靠领导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制订激励措施,使员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以求不断进取。

3.2.2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环境监测站可根据检测项目考虑设立质量监督员,记录并保存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用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如监测过程中使用的现场空白、密码平行样、质控样、加标回收、工作曲线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这些质控数据的数量和合格率进行定期评审,以便改进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3.2.3开展审核和评审活动,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部门和检测工作量设置内审员,按要求编制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在监测站质量负责人组织下,统筹安排质量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不合格的部门、人员,发出不合格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检查,内审结果及时报告站长。站长应及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达到改善和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4小结

上一篇:事业单位面试分享下一篇:银行卡的创意宣传广告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