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小结(精选7篇)
工 作 小 结
为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卫生工作的支援,本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原则,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解决医疗中的疑难问题,使农牧民就近得到经济、方便、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健康的、持续发展。2009年我院被确定为被支援的乡镇卫生院,由奇台县人民医院10人来到我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援工作。
今年三月被下派的工作人来到我院进行支援工作。院领导非常重视,给她们解决吃饭和休息等生活问题,让他们可以安心在我院工作
支援人员对我院的具体工作如下:
1、奇台县人民医院下派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的五官科骨干医生骆军威到我院开展支援工作,时间为一年,重点以开展五官科为主。
2、奇台县人民医院下派身体健康、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能够指导乡镇医务人员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工作的医师高燕在我院做带教,以此加强我院的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的工作水平。
3、奇台县人民医院下派身体健康、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能够指导农村护理人员开展规范操作工作的护师李金荣在我院做带教,以此带动了我院的护理工作。
4、奇台县人民医院医师高燕在我院每月一次的村级例会上,给我卫生院的医师和村医讲内科基础知识,以此加强我院的内科工作水平。造福患者。
5、按照奇台县卫生局的工作要求,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院就在5月31号,6月1号两天在医院组织了这项工作。奇台县人民医院五官科骨干医生骆军威、奇台县人民医院内科医师高燕、奇台县人民医院护师李金荣也积极投身到流感防控工作中。
①内科医师高燕主要就儿童健康知识咨询、消化内科保健知识咨询做了细心的解释。
②护师李金荣帮助散发宣传单。
③五官科骨干医生骆军威向家长讲解了儿童预防弱视、近视的保健常识,还帮助散发宣传单。
通过对口支援和相互协作,提高了我院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以及填补了我院多年来不能治疗牙病的空白。
奇台县西北湾乡卫生院
1 工作实践
1.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措施
1.1.1 领导重视, 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由医务部、人事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其中医务部负责协调、处理日常有关事务;人事科负责审核下乡人员资格等问题;科教科、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等科分别负责业务讲座、物资捐赠等工作。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 各司其责, 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为保障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2 注重管理, 健全制度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了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以及以重点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明确派驻医师责任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如《千名医师帮扶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方案》、《医师帮扶基层医院的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发放外派工作人员奖金和福利待遇的规定》等制度措施, 为支援项目顺利实施供了制度保障。
1.1.3 共同协商, 签订协议
院领导、医务部主任多次率队并组织专家到受援医院相关科室深入调研, 结合受援医院现状与需求, 共同充分协商, 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 明确年度具体帮扶目标和任务。同时为了帮扶任务的落实, 我院还与派驻医师签订医师责任书, 明确下派驻师对口支援任务和责任, 作为派驻医师考核的依据。
1.1.4 加强督查, 注重实效
我院严格按照对口支援协议书、下乡医师责任书上的工作分解任务目标, 明确可操作、能考核的量化指标。通过他人监督与自我总结相结合、与受援医院共同监督考核等方式, 以确保对口支援工作落于实处。派驻的医疗队长定期向医务部上报其工作量统计表, 医疗队员在结束帮扶时提交书面总结。受援单位对派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反馈我院, 作为医务人员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考评的重要内容。
1.2 科学实施, 创新对口支援模式
1.2.1 结合需求, 组派医疗队
在调研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下乡医师具有高年主治医师资格, 每批至少选派1名副主任医师, 派驻医务人员连续工作至少6个月”的要求组派医疗队。并且在派驻医务人员中选配政治和业务综合素质好, 有一定组织工作能力, 作风正派的党员或业务骨干担任正副队长, 有条件的队还建立临时党小组, 建立受援医院和带队队长的双重管理制度, 以此加强派驻医务人员的管理, 保证帮扶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下乡前动员大会, 明确下乡工作的纪律和任务, 进一步提高了下乡医师努力工作的自觉性。自项目实施以来, 共选派医务人员193人, 其中高年资主治医师153人, 占79%, 副高以上医师40人, 占21%。
1.2.2 主动培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将培训班办到受援医院。针对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少、经费缺乏、外出学习机会少的特点, 我院大胆创新, 开展了“送培训下乡”活动, 将培训班送到了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家门口。自2010年以来, 我院分别在建阳市和松溪县举办了《福建省面向农村慢性心衰的规范治疗暨南平地区心血管疾病新进展新技术普及提高班》、《基层内科医师临床医疗培训班》、《县级医院常见病诊疗规范与新进展培训班》等培训班, 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900人次, 新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受到了受援医院及附近基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二是派驻医疗队员主动融入受援医院日常医疗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等临床带教形式, 为基层医院医生传授临床经验, 并抓住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这个重点, 借助我院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业务技术优势, 以及病员广、病种多、临床实践机会丰富等便利条件, 重点解决知识的更新和技术水平的再提高等问题, 切实提高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规范受援医院的诊疗行为。三是将受援医院骨干请上来进修。根据受援医院的学科发展和适宜技术推广情况, 实行免费、优先接收受援医院的医技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近年来, 我院每年承担受援医院及其他医院260余名医技人员进修学习任务。为了保证骨干医师培训质量, 我院结合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带教, 重点培训临床思维、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1.2.3 因地制宜, 加强技术指导
结合受援医院的实际与需求, 充分发挥我院大型综合性医院技术和管理优势, 采取传、帮、带等多种形式, 开展技术指导。一是派驻医务人员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参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逐步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二是利用门诊、病房查房、示范手术、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传授临床经验, 提高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 根据受援医院的条件, 指导其开展适宜新技术、新项目和手术。
1.2.4 突出重点, 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受援医院学科建设, 是提高受援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 针对受援医院部分科室发展滞后, 一些农村重点疾病医疗保障病种不能开展诊疗、满足不了当地诊疗需求的情况, 进行重点扶持[1]。如已在松溪县医院设立专科门诊和颈腰椎疾病专科, 在政和县医院建立血液透析室、纤维支气管镜室, 影像科开展血管造影技术, 在松溪县医院建立了重症医学科等新科室。另一方面,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3所受援医院实际及当地病人需求, 重点突出, 有步骤的加强重点学科培育, 明确了包括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等重点学科, 落实目标责任制, 开展科室对科室的帮扶措施, 为受援医院科室培养了一批人才, 提升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1.2.5 资源共享, 建立派驻医师联动机制
建阳市立医院、政和县医院、松溪县医院等3所受援医院之间距离较近, 有着有效开展相互联动、配合支援的地域优势。我院常年派驻的3支医疗队近30人 (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 , 由3位队长统筹协调, 根据医务人员自己的专业特长, 集中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形成合力, 在受援医院及周边县医院之间, 建立更加方便、灵活的派驻医师联动机制, 实现所支援区域内相关医院全覆盖和医疗资源共享。同时根据受援医院和每支医疗队的工作需要, 我院及时派遣有关专家前往会诊、开展大型手术以及技术指导。
1.2.6 深入乡镇, 开展下乡巡回医疗和健康宣教
派驻医务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 深入受援县的边远乡镇开展巡回义诊活动, 配合当地卫生院的同志, 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 同时, 开展卫生宣教活动, 为当地群众普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如派驻医务人员走访了20多个行政村, 与乡村医生交流, 编写了《农村常见病的诊治》及《乡村医生临床工作系列讲座》, 完成《乡村两级医疗卫生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深受当地医护人员及老百姓的好评, 帮扶事迹得到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1.2.7 力所能及, 提供经费和设备支持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以实物或经费的形式帮助受援医院改善硬件设施、设备。自项目实施以来, 向受援医院赠送我院部分更新换代、质量较好的医疗设备, 如监护仪、呼吸机、乳腺检查仪等, 提高了受援医院的硬件条件。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直接影响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2.1 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合理利用
由于受援医院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 主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危急患者的救治, 以及疑难疾病接治转诊。而根据现行政策, 组派到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基本上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 其专业性、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受援医院的工作需要不甚匹配。同时, 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 无法开展专科性较强疾病的诊治和手术, 派驻医务人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而合理利用[2]。
2.2 造成支援医院人员紧张
支援医院虽有固定的人员编制, 但承担医疗任务繁重, 每年组派多支医疗队常驻受援医院工作, 造成医院自身人员紧张。同时还要承担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援疆、援宁、援外等诸多支援任务, 给医院造成一定的压力。
3 对策建议
3.1 探索建立长效的对口支援机制
探索建立长效的对口支援关系, 以利于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医院的薄弱环节, 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援助, 形成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更多的医疗队员去支援医院, 确保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3.2 加强对受援医院的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医院对医院、科室对科室、派下去、请上来等多种形式, 重点加强受援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 在做好诊疗服务的同时, 有计划地为受援医院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的卫生技术人才队伍, 使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能够就近解决。
3.3 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要求派驻医务人员通过技术支援与管理指导相结合, 既要亲自诊疗患者, 又要带动所支援科室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结合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信息网报查询系统, 实时动态掌握派驻医师在岗、工作量情况, 确保受援医院的支援效果。
3.4 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对口支援
在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之间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关系, 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继续教育等活动, 鼓励有条件的支援医院开设远程专家门诊[3]。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回顾[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9 (1) :15-17.
[2]夏锡仪, 万树平, 奚剑波, 等.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0 (2) :35-36.
关键词:建设项目 档案 对口支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央决定“一省帮一重灾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中央统筹协调下,我国迅速启动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机制,组织东中部地区省市支援受灾地区。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对口支援模式,第一是援疆、援藏这样的对边疆地区对口支援模式,第二是以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建设项目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对口支援模式,第三是以对口支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代表的对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模式。在各项对口支援任务中,涉及各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都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于众多重大对口支援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和做好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是当前各级档案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工作特点
(一)投资建设模式特殊
1.对口支援资金主要来自援建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分为两种援建模式:一种是“交钥匙”项目,是指由援建方全程负责援建项目的施工管理,直至项目完工并完整交付给受援方使用的项目。这类项目一般由援建方组建队伍实施,包括项目代建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等。另一种是“交支票”项目,是指由受援方组建队伍实施,援建方按照工程量给予资金补助的项目。对于参与援建的大多数单位而言,异地援建都面临着对项目建设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熟悉、原有供应链不适用、建设文化理解困难、前后方工作协调不便等风险,项目沟通、进度推进、质量成本控制等也更为困难。
2.援建项目由援建方政府财政拨款负责投资,但项目的使用需求及进度目标由受援方的使用单位提出。项目的规模、功能、标准及投资控制目标则由援建方和使用方沟通确定。尽管双方的总体目标一致,但在投资、进度、规模、标准等层次上必然会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期望值,这就对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类型多样、数量庞大、分布地域广
相对于一般的社会投资项目,援建项目所设置的往往都是事关受援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急需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具有建设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投资控制严等特点,这对于对口援建项目管理能力是严峻的考验。
大型援建项目一般包括安居房、学校、医院、公共文化设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多种类型的工程,数量往往多达几十乃至上百个,并分散分布在地域广阔的各个乡镇当中。这一特点使得项目管理跨度加大,在人力资源调配,成本、进度、质量控制、项目沟通协调、档案管理等方面困难重重。
二、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对项目科学决策、建设管理、运行使用、维修抢险、改建扩建、维护权益、投资监管等各項活动具有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价值。但是由于援建项目具有特殊的投资建设模式及自身建设特点,使得援建项目档案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援建方还未将援建项目档案工作列入援建工作计划和管理程序,援建机构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尚待完善;援建方与受援方的档案部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对援建项目档案的业务指导尚未有序开展;援建项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交钥匙”项目由援建方投资并负责建设,完工后由受援方单位使用;“交支票”项目由受援方负责建设,援建方则按需进行投资。这就使得援建项目档案管理同时涉及援建方档案部门和受援方档案部门,这样很容易造成双方对于援建项目档案管理职责分工不明、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机制不顺等问题,并将在档案归属流向方面产生争议,影响着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由于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建设工期紧,绝大多数项目参建单位都是临时组建项目班子,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在项目建设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很多单位没有配备相应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各单位在项目档案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影响着援建项目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三)由于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存在分布分散、建设环境相对较差、参建单位众多、异地施工等实际情况和不利因素,使得相关各方对援建项目档案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影响着援建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措施
对援建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是各方档案部门服务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职责。做好援建项目档案工作需要援建方与受援方档案部门共同努力。在新时期对口支援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中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确保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分类监管,协调配合
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是对口支援工作的组成部分,要纳入援建机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计划和管理程序。援建方与受援方档案部门都要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办公室、前方指挥部及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及时介入,对援建项目档案工作开展调研,掌握援建项目情况,建立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机制,避免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成为“两不管”的盲点,要变“两不管”为“两都管”。同时援建方与受援方档案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业务对接机制。
1.援建方档案部门对“交钥匙”项目要做到:一是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所属援建项目档案的宏观管理,制定办法,出台制度,使援建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统筹协调援建项目档案工作,采取协商制发文件、召开相关会议的方式提出援建项目档案工作要求,明确各援建工作机构(包括对口支援办公室、前方指挥部)项目档案管理职责、移交程序与归档时限,使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求承担援建任务的各单位将项目档案管理纳入援建工作议事日程、工作程序、考核范围,使援建项目档案工作与援建项目建设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开展。
2.受援方档案部门对“交支票”项目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及时制定具体措施,落实项目档案管理登记、服务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指导,保障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3.援建方档案部门与受援方档案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业务对接机制,形成监督指导工作合力,联合进行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指导、检查,共同推动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纵深向前、协调发展。
(二)同步指导,分类培训
援建方档案部门要对对口支援办公室、前方指挥部和“交钥匙”项目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对档案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援建项目档案工作需求,援建方档案部门可以采取当面指导、电话联系、发送邮件等多种方式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各援建工作指挥机构建立档案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援建项目档案工作。
另一方面,援建方档案部门可选派业务骨干深入援建现场,以集中培训的形式讲授援建项目档案工作要求,分类开展项目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一是以前方指挥部为对象,举办专题培训,向各援建工作指挥机构专兼职档案人员讲解项目档案管理方法与要求,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二是以援建项目代建单位及参建单位领导和档案人员为培训对象,举办培训班,使相关领导重视支持项目档案工作,使档案人员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能力,掌握项目档案编制方法、程序与要求。
(三)联合检查,依法验收
在做好援建项目档案业务指导的同时,援建方及受援方档案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援建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受援方档案部门要认真组织项目档案验收。
1.援建方档案部门积极协调各援建工作指挥机构将所属援建项目档案管理列入援建项目综合性检查或专项工作中,对“交钥匙”项目档案工作进行覆盖式检查,监督各援建项目代建单位及参建单位认真做好项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与移交工作,坚持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跟踪。
2.受援方档案部门应联合援建方档案部门对“交支票”项目开展专项检查,促进援建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确保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3.受援方档案部门要及时了解援建项目建设情况,掌握项目竣工期限,依法组织援建项目进行档案专项验收,保证援建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四)合理处置,按时移交
援建项目档案既是援建工作的历史记录,也是支撑援建项目运行使用、资产管理、检修维护和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对项目档案归属和流向、归档时间、套数和移交程序要事先加以明确和规范。
1.对于通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的“交钥匙”项目,援建方及受援方档案部门可按照“项目前期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原件和正本由援建方留存,副本或复制件移交给受援方;项目施工、监理、设备以及竣工验收档案的原件和正本由受援方留存,援建方可留存副本或复制件”的原则,解决援建项目档案的归属问题,保证援建项目档案的合理流向。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套数和移交程序,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援建项目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
2.对于通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的“交支票”项目,受援方档案部门负责援建项目档案的完整归档;援建方只形成援建项目资金管理档案,由援建方投资相关主管机构档案部门负责管理。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总体要求,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2010-2012年工作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64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规范和落实我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逐步形成层级分明、富有针对性的对口支援全覆盖框架体系,并使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特制定《四川省2011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城乡广大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
对口支援工作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二)分级实施。省卫生厅制定三级医院对口支援部分市州和县(市、区)医院、内地二甲综合医院支援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州)和县(市、区)卫生局制定建立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方案并组织实施;省、市(州)、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城市内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注重实效。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以取得实效为根本目的,杜绝形式主义。对口支援工作3年为一个周期,受援医院要在诊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有明显改进并被考核合格。
(四)相互衔接。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要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院年度目标考核、医院评优创先、医院等级评审和复查、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合力推进,逐步形成对口支援工作长效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市(州)、县(区)医院。
1.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关系原则不变,维持一定的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文件要求,项目县总数变更为37所。
2.区域经济条件较好,已具备一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县级区、市医院(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除外)和成都市的县医院暂不列入受援范围。
3.原为受援方但新近通过三级医院评审的医院,不再作为受援对象。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州医院除外。
4.18个地震重灾县中,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江油市人民医院属于地震重灾县医院,但2010年度已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故暂不纳入对口支援体系。其余16个县市医院由于外省对口支援工作已经结束,故纳入受援体系。5.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具体对口支援关系见附件。
(二)二甲医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由全省94个二甲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全省民族地区59个县的291个中心卫生院(共60个民族地区县,其中金口河区没有中心卫生院),每个二甲医院向对口支援的每个中心卫生院每年至少派驻1名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确定有支援任务的二甲医院要主动与受援民族县卫生局联系,共同确定支援的中心卫生院,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上报受援地区市州卫生局审核后,2011年4月10日前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方案。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制定,相关市(州)卫生局审核汇总后,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省卫生厅备案。
(四)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案。由省、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关市(州)卫生局审核汇总所辖地区方案后,于2010年4月10日前报省卫生厅备案。
四、工作内容和方式
(一)人员派驻。支援医院应当选派以高年资主治医师(护师、技师)和副主任医师(护师、技师)为主的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下派人员要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对口支援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主治医师下派时间一般为6个月,副主任医师和中央在川单位下派人员下派时间一般为3个月。
(二)临床诊疗。派驻医务人员要参加受援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要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
(三)技术支援。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要确定具体的技术协作项目,重点是要帮助受援医院独立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建设一批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和科室带头人。
(四)进修培训。支援单位要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和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每年帮助受援医院选拔医务人员到本院或其他机构接受培训,强化理论基础,掌握适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每年接收进修人员数量应不少于支援单位下派人员数量的1/2。原则上进修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其中,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中,执行卫生部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工作要求,全年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430人,人员培训方案我厅另行下发。
(五)巡回医疗。受援医院及其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支援医务人员和当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和流动医疗工作,积极参加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扩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面。
(六)远程会诊。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网络、视频等形式开展远程会诊、培训,丰富对口支援工作的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七)管理输出。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可以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医院管理岗位工作,有条件的可以任职,把支援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输出到受援医院,同时也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沟通协调。核心工作是科学制定和完善医院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及推动各项制度执行落实等方面。
(八)实物捐赠。支援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支援期内以实物或经费支持的方式,帮助受援医院改善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以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服务条件和诊疗能力,方便当地群众看病就医。
(九)推进医改。支援医院要帮助受援单位认真领会国家和省上有关医改政策,推动受援医院完成各项医院改革任务。按照国家医改文件精神,30万人口以上但没有二甲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县(犍为县、华蓥市、开江县、蓬溪县、汉源县、盐源县、会东县、越西县、屏山县),对口支援的三级医院要全力在软硬件方面予以帮扶,确保本年度二甲创建合格。
(十)妇幼保健。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产科、儿科、护理等技术骨干对受援县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促进基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改善受援县妇幼保健专业综合救治水平。
(十一)中医中药。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加强对我省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薄弱的地区的帮扶,大力推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十二)重点学科。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对有关专科医院进行重点倾斜扶持,着力建设有关重点学科如精神科、肿瘤、口腔和职业病防治,积极打造相关区域专业医疗中心。其中,精神科重点学科建设主要向地震灾区县医院精神专科倾斜。
(十三)其他形式。除上述形式外,支援与受援医院还可以从医院管理、技术进步、科研教育等方面持积极探索对口支援的其他形式,不断创新,推进工作。
五、工作管理
对口支援管理工作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本方案的要求严格管理,并纳入到医院等级评审与复查工作中。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相关医院要加强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监督管理,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医改重要工作措施,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支援和受援医院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为该项工作的管理责任部门,各单位要成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二)签订工作协议。
对口支援双方要签定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协议书参考文本见附表2),确定年度执行计划,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省卫生厅安排的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任务,由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协议后报省卫生厅备案;市(州)和县卫生局安排的对口支援任务,由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协议后,报相应的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城市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协议后,报相应的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卫生厅备案。
(三)加强日常监管。
支援医院所在地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支援医院的管理,每年组织一次协议执行情况督查考核,监督支援医院落实对口支援协议。受援医院所在地的市(州)和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日常监管,组织受援医院和支援医院进行年度考核和终末考核,考核结果要及时通报支援医院所在地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受援医院有义务配合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对下派援助医务人员要提供安全、便利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关心、照顾下派人员。二是要加强派驻人员的管理,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年度工作量、医德医风、连续工作时间(以病历文书记录为依据)、病员群众反映、科室负责人意见、单位负责人意见等,并反馈支援单位。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监督管理工作。我厅将通过抽查、暗访、电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全省各地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情况。如因受援医院原因使援助工作流于形式的,主管部门必须追究受援医院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取消对该受援医院5年内所有援助及国家和省的经费支持与项目、医院等级评审资格等。若因支援、受援双方达成默契,致使下派医务人员擅自脱岗并对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瞒报、谎报者,一经查实,直接取消双方医院等级并进行全省通报批评。
(四)目标考核。
年度对口支援工作结束时,受援市(州)、县(区)医院能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对口支援工作协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部完成。
2.新开展的适宜新技术不得少于10项。
3.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对口支援工作满意度每年均达到90%以上。
4.2011年6—7月,市(州)、县(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四川省医院评审标准》,组织对所辖受援医院进行年度考评。受援医院分值每年增加50分以上。
人员下派时间,上半年为3月上旬—同年9月下旬;下半年为9月下旬—次年3月中旬。
支援医院要会同受援医院向各自所在地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半年和全年总结、考核结果和工作信息表(见附表3)。
今年10月10日前和次年4月10日前,支援医院所在地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督查、考核情况汇总上报至省卫生厅。
部省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情况按照上述要求同时报省卫生厅和受援医院所在地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
附表:1.四川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安排部署表 2.四川省对口支援协议书(参考文本)
连江县城乡学校对口支援交流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教人[2006]42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榕教人[2006]27号)精神,落实城镇支持农村,优质校帮扶薄弱校,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双方平等协商,就甲、乙双方教师对口交流达成如下协议:
1、互派教师。双方有组织、有计划地互派教师到对方任教。负责为互派的教师提供工作、生活的方便和条件,保障互派教师安心工作。
2、定期互访。每学期由双方组织人员互相访问,商讨阶段合作事宜、总结合作经验、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
3、名师“手拉手”。确定由甲方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与乙方学校的骨干教师建立“手拉手”关系,手拉手教师不定期开展互相听课、公开课教学、教研等交流活动。
4、互动教研。积极开展两校之间的教师互动式教研活动。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 1
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促进两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5、甲方组织学校优秀教师到乙方学校进行理念宣传及学术讲座。双方学校选派校行政人员交流管理经验,通过相互的参与式管理实践,共同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
6、信息共享。相互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最新信息相互及时传递给对方,并通过网络等手段开展沙龙式的交流与探讨。
7、8、……
未尽事宜及具体执行条款在双方进一步协商基础上补充签定相关协议。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存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朱阳关中心小学与漂池小学形成对口支援校,将以对口支援为契机,为加强与对口支援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我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特制定本对口支援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量力支持,互相学习,加强交流,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农村小学办学效益,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对口支援工作目标:
1、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上有明显变化。
2、教育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3、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
5、校园文化品味不断提升。
三、坚持不懈,注重实效。
1、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对口支援工作,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
2、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支援学校学习学校先进,科学的教学管理经验。
3、支援学校要经常开展“二交流”活动,即领导之间交流管理经验,教师之间交流教改经验。
四、组织领导
组 长:苗帅军 副组长:祝向辉 薛会霞
成 员:郭军波 张当卢 赵刚峰 邱学江 秦剑涛 何爱芳 周润叶 李秋粉 陈小五 叶静贤
五、研究专题
1、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教学
3、英语日常口语培养
六、教师帮扶名单
叶静贤------吕新芬 张海亮-----崔晓鹏 何爱芳----董富国 周润叶---杨永谦
七、保障措施
1、结对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互协商,明确对口支援的时间、人员、项目、内容、具体实施办法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此项工作,使受援学校真正达到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并按时进行工作总结。
2、结对学校之间选派负责人员双向交流管理经验每学年不少于2次,总结、改进“校对校”对口支援工作。
3、采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加强对受援学校教师的培养,加快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对教师定期互相听课、议课,共同进步。
4、结对学校间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1)双方可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1次,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必须有双方校级领导的参加。
(2)双方的课堂教学可向对方全面开放,双方学校可选派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支援学校送教每学年不少于2次。
(3)双方开展的公开课、专题讲座等重要教学研究活动,可邀请对方相关人员参加。
(4)两校要及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介绍学校的成功经验。开展教科研协作,鼓励结对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县、市级以上课题,共享实验项目成果。
(5)每学期至少共同组织一次同题考试,共同对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共同探究和交流教学改进措施。
(6)充分利用两校的德育资源,每学至少联合开展一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以师生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形式,帮助受援学校的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7)互相观摩、交流其他各种活动。
5、结对学校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共同使用图书、音像、教学资料及实验设施,双方相互提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相互开放社会实践基地和教育基地,为师生学习、实践服务。
6、结对学校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专门档案,由专人负责收集、记录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及其成果,尤其要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总结、改进和推广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7、对口支援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按考勤、考核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学结束后写出个人总结报告。
8、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将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在此项活动中,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并加以宣传、推广。学校要及时报送信息。
9、学校要将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
10、支援学校每学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进行理念宣传或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
结对学校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协作、共谋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结合两校情况将对口支援工作共同谋划、统一部署,真正形成两校同体、管理同谋、计划同盘、资源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为我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八、具体活动安排:
1、十月份我校与张家小学联合搞一次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以提升我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十一月份开展以两校的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活动,探讨课题研究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传、帮、带活动。
3、十二月份在张家小学举行一次少先队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共同提高,不断完善自我。
4、元月份在两校内各选出2—3名师德典型教师参加“师德演讲”活动,提升两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 构建合理完善的对口支援组织工作体系
对口支援工作主要是以大型公立医院为主.因而肩负较重的责任.肩负着援疆、援藏及国家医疗队等多项任务,目前对6家医院实施对口援助,上海市区卫生服务站对口援助10家,另有2家战略合作单位。在对口援助工作中,我们将工作重心主要放于技术支援、人才培育基规章制度的构建上,严格依照“请上来培养、走下去支援、全方位指导、互动式交流”等流程逐步实施.在深度贯彻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的同时,切实协助受援单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另由于国内一流的原创医学中心的启用.为援助工作带来了较好的效益.促进了对口援助工作效率与治疗的显著提高,我院2014年全面累计排除执行对口支援工作人员达55人次[1]。
1.1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与完善规章制度章程
为协助对口援助工作的开展,我院特设对口支援办公室(挂靠医务部),分别由主管院领导、医务部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及专职秘书职务,负责对日常工作进行协调运作。另由医务部、质控办、院感办及人力资源部等合计10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办公室成员,各司其职,分管职能范围的对口援助工作的宏观调控,共同协商探讨,为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出切实可行的全年规划及工作章程,明确工作内容与后勤支持方式.从而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制定《新华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各类工作台账,对整个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促使达到科学、与规范的相关要求,保证政策落地,职称明确分工.以合理完善的支持手段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提高便利。
1.2 培训进修实行“导师制”
人才培养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理论殷实的教师指导带教。全面重视对口援助带我的人才进修培养.促使其医疗技术、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11全年我院累计接受受援单位进修学习人员合计38人次,相较于2013年呈大幅度上涨,累计增长为62.0%。
1.3 建立对口支援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严格的下派管理与评价体系.对下派人员给予忠告及提醒.要求其严格依照受援医院的相关规则制度,按照受援医院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服从工作与生活安排。另对口援助下派人员均由对口支援管理办公室统一评选安排.所有下派人员不可私自调整或行调换对口援助医院。对所有下派人员实行对口支援考核制,要求所有下派原因应按时对下派动态报表进行反馈.如延期未上报者对个人当月绩效进行扣减.如下派优秀给予相应的鼓励机制,我院在派驻专业人员的同时.均设定了“督导团”,由我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对受援医院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评估.找出对口援助医院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通过开展讲座与人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来切实的接军受援医院所存在的问题。由院领导、医务部主任、职能部负责人等组成的考核队伍定期对下派人员进行考核.实行现场工作督导,了解人员工作重难点,并听取受援医院相关意见。
1.4 依托远程医疗,提高对口支援效率与质量
远程医疗的开展为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口支援工作内容。通过依托远程医疗平台,以远程医疗体系为对口援助框架.将极大的节省对口支援工作成本.也增进了对口支援工作质量的提高。
1.5 听取意见,及时沟通,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
定期开展座谈会,邀请受援单位、进修人员及挂职学习人员参加交流,深度了解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及带教方式等方面的相关意见及建议,相互分享进修学习感受与体验,在联络友情的同时,找寻对口援助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向.为后续对口援助工作提供更为高效的可行路径。
2 对口支援工作体会
对口援助工作相对繁重,但在援助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偏远地区基层医院对于优质医院资源的渴望与需求,但受环境、经济等方面影响.某些条件近期仍无法达成,另从对口援助工作中深刻感受到各临床科室及专家为对口支援工作所作出的努力与无私奉献。
2.1 分类实施、突出对口支援重点
在不同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时,必须明确分类实施的目的性.以突出援助工作重点为己任,对于援疆、援藏等政府指令性援助工作,需定期指派医疗人员驻守:对其它援助及协助单位.可选择采取接受人员进修学习、远程会议.及组织专家短期进修业务指导及短期培训等方式,贯彻落实对口援助工作精神。
2.2 强化沟通、规范管理.明确对口支援工作意义,全面升华支援工作层次
依据“调研、培训→制定支援计划→实施支援计划→检查、评估实施情况→总结提升”的PDCA循环流程来切实执行对口援助工作,加强协作,规范管理。
2.3 互利双赢、配合医院学科建设和医院评审
良好的沟通与友好的互动,能进一步提高对口援助工作实效性,达到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如在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时,在准备的相关材料中,其中就有一项重点内容为科室3年内参加对口支援、学科辐射能力等。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不仅是政府指令性要求,在支援基础医院业务的同时也为申报重点专科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此外,对口援助下派人员通过基层医院业务工作,其业务水平及独立处事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提高。通过开展对口援助,在一定程度也扩大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影响力及知名度,起到了护理双赢效果。另在新一轮的评审中.对口支援同样属重要的核心评审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口援助,工作不仅协助了基层医院业务开展水平的提高,也为医院等级评审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思考与讨论
深度了解对口支援医院及受援单位各方面实际情况,明确工作思路与方向,用心、用力、用情来促进对口支援达到最高成效[2]。
3.1 重视进修人员学习生活,确保学习效果
受援单位安排骨干人员学习时,为其提供免费住宿,不收取任何进修费用。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及理论水平殷实的教师带队施教,对进修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注重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的培养。另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相关意见及建议,并经综合后进行相应改进,为提高对口支援培训质量、规范我院进修生管理提供可行的新思路和借鉴方法,促使更多的对口援助单位学院来我院进行培训学习。
3.2 调动对口援助工作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对口援助工作并非强制性指令,其也体脱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益性涵盖诸多方面,但针对基础地区的医疗卫生对口援助工作就属于其中一点。为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我院特组织专人开展“坚持公益性、提高积极性专题座谈会”。为充分调动对口援助工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院分别从政策引导、物质及精神鼓励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关办法,为落实对口援助奠定基础,在以对口援助工作为载体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我院的文化建设。
从实践来看,我院下派对口援助医务人员均属科室精英骨干,医院及科室为对口援助工作作出了较大奉献与付出,涵盖门诊量、手术例数及业务收入等诸多因素条件。如以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对口援助工作对锻炼医务队伍,全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意义非凡,所奉献与付出短期内均可以通过医院内部宏观调控进行调节与弥补,另也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相关优惠于激励措施,如职称晋升.收治补助等,进而增进对口援助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3 做好服务、消除派驻专家后顾之忧
我院2014年已出台《新华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其中针对对口援助工作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假期及晋升考核等方面均作了详细规定,其中若存在缺陷处,均通过实践工作来摸索完善,以为下派人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对于下派医疗人员而言,尤其是长期驻守人员,远离熟悉的医疗氛围及生活环境,相对做了很多付出。因而医院应切实的对其生活和工作情况予以高度关切,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下派医务人员消除后顾之忧,更好的在基层援助工作做出更多成效。在所有对口援助医务人员下派前,由科室主任及院领导为其讲解相关政策及注意事项,在突出工作重点的同时,确保对口援助工作的质量。此外,在节假日期间,以医院名义寄出贺卡及慰问心,安抚慰问下派人员情绪,让在基层的医疗人员亦呢个感受医院的关怀与温暖,强化其归属感。在整个对口援助工作结束后,应听取相关工作建议与意见,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
4 成效
新华医院援滇医疗队医疗队的工作得到了新华医院与受援医院各级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两年来,通过与各对口援助医院的密切沟通与良性互动,为基础医院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与良好的学习进修环境,为受援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了切实的帮助。在医院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四方面开展工作,全面落实推荐对口援助工作的开展.经过受援双方的相互努力,对口援助工作取了满意成绩与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陕西省子长县召开全国县医院改革发展现场会,我院作为对口支援唯一基层单位代表在大会上作题为《真帮实扶,真抓实干,坚决完成省际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各项任务》的大会发言交流;成立了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转换研究基地;云南省龙陵县人民医院在我院对口帮扶下,通过了综合性医院评审,成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医院各项事业发展。2012年我院荣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充分体现了转型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1]魏后凯,邬晓霞.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10):30-48.
[2]周斌.三级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研究,中国医院,2010,(1):57-59.
【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小结】推荐阅读:
对口支援活动总结12-04
医院对口支援个人总结06-09
对口支援自我鉴定范文05-28
对口帮扶工作10-13
药师对口帮扶工作计划10-12
对口帮扶汇报05-28
对口帮扶服务方案06-06
对口高考怎么报名10-24
对口升学高考数学11-15
对口帮扶活动简报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