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精选9篇)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为例
一、选择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人们比过去更愿意投入一部分金钱去享受一下生活,放松一下心情。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地位、作用是不容小视的。而在整个旅游消费人群中,有一个独特的人群——大学生。大学生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是发展旅游事业的潜在市场。
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竞争是非激烈。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拓更广的市场。很多旅游公司都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学生这个消费群,都在致力于开发迎合大学生兴趣的多类旅游项目。但是,由于这是个新的消费群,很多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对旅游的看法、态度都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旅游现状的调查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对象:
自变量:大学生
因变量:旅游
三、研究方式:能通过问卷的方式
四、专业文献
1、《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徐佳,成长之路,2011年,15期
2、《包头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郭慧、庄元,学理论,2011年,09期
3、《大学生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俞春霞,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4、《青岛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赵书伟、张霈、秦爱民、徐宏兴,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5、《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以秦皇岛地区为例》,张翠晶、赵静,中国商贸,2010年,25期
6、《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调查与行为特征分析》,侯玉君,商场现代化,2010年,31期
7、《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功、黄志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6期
8、《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及开发策略分析》,任曼丽,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中国西部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调查和对策——以宝鸡市为例》,万红莲,特区经济,2008年,12期
10、《哈尔滨市工业旅游大学生市场现状调查分析》,张杰、李竹,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1、《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张爱萍,北京体育
大学,2009年8月18日
12、《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研究》,阳波,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10月8日
13、《对不同学历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调查》,于素梅,山西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14、《浅议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发》,张世聪、张秀敏,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5、《黄岛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在森、姜春燕,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为例
一、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1、对“旅游”概念的澄清:
(1)百科名片将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为旅游。”
(3)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2、对“旅游”概念的界定: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为获得生活文化等各种需要以达到精神上的愉悦感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二、发展测量指标
概念的维度和测量指标:
(1)旅游意向:a、是否喜欢旅游
b、喜欢旅游的原因(旅游目的)
c、不愿旅游的原因
(2)旅游地点:a、景点的类型
b、景点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c、景点离所在地的距离远近
d、景点的门票费用
(3)旅游时间:a、旅游的频率
b、出游的时间选择(周末、寒暑假、国庆五一等假期、任何时
间)
c、游玩的时间天数
(4)旅游的出行形式及出行方式:a、同谁一起出游(独自、家人、同学、恋人、其他)
b、出行选择的形式(随旅行社、自助、班级
或社团组织、其他)
c、交通工具的选择
(5)旅游的消费水平:a、每月的生活费的范围
b、生活费的来源
c、可以接受的旅游费用范围
d、出游过程中更愿意在哪些领域进行消费(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6)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a、导游服务的好坏
b、住宿设施条件是否满意
c、餐饮服务的满意度
d、司机服务的好坏
e、购物情况
f、娱乐活动
g、总体评价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解大学生的旅游现状、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活动,本调查遵循保密原则,请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谢谢配合!
09应用哲学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1年12月7日
说明:请在每题的标号前写上答案,未注明多选题的都默认为单选题。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平时安排的课程量如何?
A、很多 B、多 C、一般 D、少 E、很少
4.你喜欢旅游吗?
A、(很)喜欢 或一般
(1)你喜欢旅游的原因是
A、欣赏风景 B、交际 C、探险求知 D、调节心情 E、其他
B、不喜欢
(2)你不喜欢旅游的原因是
A、费用问题 B、对旅游不感兴趣C、没时间 D、其他
5.你对旅游信息了解的途径是?【多选题】
A、网络B、旅行社推荐C、同学朋友介绍D、报刊杂志E、其他
6.你最感兴趣的旅游类型是什么?
A、自然风光 B、历史文化 C、野营探险D、休闲娱乐 E、其他______________
7.景区的内部环境(如:卫生、设施条件、服务态度等)对你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C、无所谓
8.如果出游,你选择景点的距离范围?
A、所在城市或周边地区 B、省内 C、省外 D、无所谓
9、你生活费的来源有哪些?【可多选】
A、家里给的B、勤工助学C、他人支助 D、贷款 E、其他______________
10.你每月大约剩余多少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1500元 D、1500元以上
11.你可接受的单次旅游费用的范围?
A、200以下 B、200—500 C、500—800 D、800以上
12.你今年旅游了几次?
A、2次以下 B、3—5次 C、6—8次 D、8次以上
13、你一般一年会旅游几次?
A、2次以下 B、3—5次 C、6—8次 D、8次以上
14.你一般会选择在哪个时间段出游?
A、周末 B、寒暑假 C、国庆或五一长假 D、任何时间
15.你最近一次旅游大约玩了几天?
A、一天 B、二到三天 C、四到五天 D、五天到七天 E、七天以上
16.你上一次出去旅游,和谁一起?【多选题】
A、独自 B、家人 C、同学 D、恋人 E、其他
17.你出去旅游的话,乐意同谁一起出游?【可多选】
A、独自 B、家人 C、同学 D、恋人 E、其他
18.旅游时,你大多数会选择何种形式?
A、随旅行社B、自助C、班级或社团组织 D、其他
19.你出游时,最常用何种交通工具?
A、飞机 B、轮船 C、汽车 D、火车 E、无所谓
20. 你出游过程中花销最大的一块是什么?
A、吃 B、住 C、游览景点D、购物 E、娱乐活动
21.你出游时最愿意花钱的一块是什么?
A、吃 B、住 C、游览景点D、购物 E、娱乐活动
22.如果报团旅游,哪个因素是你关注的?多选题】
A、费用 B、导游、司机服务 C、餐饮服务 D、住宿设施条件 E、安全 F、旅游地的吸引力 G、其他___________
23.你最注重导游的哪项素质?
A、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最佳的精神状态
B、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C、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播的知识
D、熟悉导游业务工作
E、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F、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如果选择跟团出游,你注重旅行社哪个方面的服务?
A、旅行社的信誉B、旅行社旅游项目报价
C、旅游项目的种类D、宣传效应好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旅游,调查
深圳经济发达,生活节奏比内地城市快,生活压力大,健身娱乐业成为了深圳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深圳优越的社会环境条件为大学生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深圳市大学生具备了人口、购买力、旅游的欲望、旅游的权利这四个因素,形成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虽然大学生群体的购买能力较弱,但是在人口和出游欲望占有很大优势。所以,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是开拓体育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深圳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城、暨南大学中旅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院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取。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深圳市大专、本科院校、大学城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共600份问卷,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为96.9%。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深圳地区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
从表1看出,知道体育旅游的大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7.7%,听说过体育旅游的和不知道体育旅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3%。说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还不太了解,相关体育企业应当增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旅游宣传的覆盖面。
2.2 深圳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态度分析
在回收的562份有效问卷中,22.1%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态度表示非常喜欢;57.1%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态度表示喜欢。不喜欢及非常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7%。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是很感兴趣的。说明体育旅游市场在大学生群体还是很受欢迎,有发展的潜力。
2.3 深圳地区大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类型分析
调查表明(见表2),深圳地区大学生最喜欢的前五个体育旅游项目是漂流、登山、游泳、骑自行车、钓鱼。从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来看,这五个项目在体育活动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花费相对来说较便宜,项目的安全性比较高。因此,开发者可以根据大学生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去开发。
2.4 深圳地区大学生了解体育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中显示(见表3),大学生了解到体育旅游的途径主要是靠朋友和同学介绍的,占了总人数的38.0%。排在第二的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学生了解外界环境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大学生能够直接快速从互联网上获取体育旅游的信息。从各种媒体了解体育旅游所占的比例较小,证明体育旅游宣传还不到位。
2.5 深圳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消费金额
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花费最多的金额,排在第一的是301~600元,占了24.6%。说明这是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体育旅游价位,符合他们现实情况,这是他们在满足生活必需品之外可承担的费用。其次是100~300元和601~1000元各自占了22.9%,花费在100-300元的大学生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主要是靠勤工俭学所得。值得关注的是花费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少。总体来说,深圳地区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在体育旅游花费上也较高。
2.6 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兴趣,第二位的是时间,第三位的是路程远近。可见,对体育旅游的兴趣是当今大学生非常之重视的,兴趣是产生需要的源泉,只要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感兴趣,其它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化解为最小。从表4中可以看出,费用因素是排在这三位因素之后,这说明费用对大学生的出游影响力比兴趣、时间和距离远近小。表明了当今的体育旅游提供方推出的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
3 结论与建议
(1)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旅游愿望强烈。调查显示,还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听说过体育旅游,说明体育旅游的宣传还不到位。体育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宣传:校园宣传。在以上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同学、朋友介绍的途径了解到体育旅游的。所以体育旅游企业可以在校园内聘请同学做代理,让这些代理向周围的同学推广体育旅游。网络营销。体育旅游企业可把体育旅游信息挂靠在官方的旅游网站上或者在学校的BBS网站上设置一个体育旅游论坛,这无形之中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宣传。
(2)大学生最喜欢体育旅游项目集中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企业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体育旅游产品,经过调查得出,大学生比较喜欢体育旅游项目是漂流、登山、游泳、骑自行车、钓鱼等。应多推出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或者进行体育旅游项目的组合设计,避免单一性。
(3)大学生在体育旅游中花费最多的金额在301-600元之间,证明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因素主要是兴趣、时间和路程远近。对体育旅游提供方而言,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提供大学生喜爱的产品。并且基于大学生的时间、路程因素的考虑,重点开发短途体育旅游项目,相应开发长途体育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黄飞燕,陈道裕.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状况[J].体育学刊,2001.8(5):25-26.
[2]张爱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 研究对象
以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为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与实施、就业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求等四个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4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8%,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5%、33%、32%。根据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访谈提纲,就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名学生和7名教师。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在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方面无法准确和深入描述。评价途径单一,对个人和职业测评了解甚少,基本没有使用过测评工具。(见表1)
2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评估。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仍有57%的学生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比例为2%、28%,13%的学生持不确定的态度。(见表2)
3 学生对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期望不相符,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等情况。具体来说,认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18%、31%、52%;认为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不确定”“不必要”和“根本没关系”的学生占总数的49%。
深入访谈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和调整后,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但在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了解后,二年级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太辛苦”“工资低”“没前途”,对专业的认可度反而会降低;三年级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强化和社会经验的总结后,对专业的认可度又会逐渐上升,并趋向于稳定。
4 学生对职业发展指导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就业信息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需求较高,不同年级对职业发展指导需求有一定差异,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时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5 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前景的认识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就业积极性高,信心饱满,毕业生职业去向明确,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发展,但自主创业能力尚待加强。(见表4)
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如果不喜欢工作以后就跳槽的想法,可能导致将来岗位流失率高;从不同年级的差异来看,有20%的一年级学生对将来专升本的期望较高。此外,学生对岗位的收入待遇、工作性质期望值高;就工作性质而言,希望能从事管理工作,认为服务型、技术型的基层岗位工作“又苦又累”“工资低”,不愿意从事。
三 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1 大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差、主体意识薄弱
尽管就业竞争压力和学校教育使得学生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职业认知,即便做了职业发展规划,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和完善。
2 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念的误区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状况,更是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许多高校把职业指导教育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上,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和质量。因此,高校职业规划指导需要关注学生当前就业及职业的长远发展。
3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支持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招生、就业形势的介绍、国家就业政策法规的阐释等。普遍存在诸如与专业结合度低;理论讲授过多,实践活动少;缺乏评估分析工具,师资专业性不强;课程效果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四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建议
1 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主体意识就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上体现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其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发展的主体意识,改变自身目标缺失、期望过高等状态,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最后,借助相关分析工具和专业老师的帮助,对个人进行合理评价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观,最终达到重视并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2 建设全程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全程化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需要在高职专业类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中渗透职业规划思想教育,通过学生不断丰富准工作环境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差异化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一年级学生处于自我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教育重点要放在正确自我认知、明确职业要求、培养专业情感;二年级学生则处于职业准备阶段,重点是根据岗位标准和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实习、兼职等形式获得工作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准员工”的身份,也是落实职业规划的阶段,重点是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应聘等服务工作,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职员角色的转换。
特色化是指根据旅游行业特色开设专业职业规划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岗位的特殊性,了解行业职业发展通道。
3 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应通过专门机构的设立与多部门、多学科形成合力,并在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逐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设立专门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业信息资料室、开发职业指导交流平台(网站、QQ、咨询电话专线);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规划比赛、模拟应聘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认识与体验;根据专业和学校特点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职业发展指导功能的校外教育平台。
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表明,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增加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本人研究水平,本文仅是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一次浅层次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都有不足,在职业测评工具使用与评估、课程建设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汪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江 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4(2).
[2]稂艳玲,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 效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3(6).
[3]叶红英.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12(5).
学
生
暑
假
旅
游
现
状
和
需
求
调
查
报
告
班级:11级旅游管理一班
小组成员:张建妹、刘丽、闫辉、周翔
关于大学生暑假旅游现状和需求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是在追求温饱,而是如何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乐趣,更加有价值。而旅游便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旅游这个词,现在不会只是富人的业余生活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旅游群体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与独立能力,并且有相对宽松的时间。而我们小组就大学生暑假旅游现状与需求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
我们这次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合肥学院在校学生,及我们小组成员在其他的学校的一些同学朋友,男女生数量相当,主要年级群体为大一学生,也不乏一些高年级的 学长,学姐。我们采取了纸质问卷发放与电子问卷发放的调查方式,共发出60份问卷,实际收回60份有效问卷。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小组主要调查的问题。
(一)大学生暑期出游次数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约80%的同学选择偶尔进行暑期旅游,约13%的同学会经常进行暑期旅游活动。也有7%的同学从不选择暑期旅游。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进行暑期旅行还是抱有很大热情的。
(二)大学生暑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比较偏爱于自然风景区与海滨沙滩。有70%愿意去这种地区进行旅游。这说明了我们大学生更愿意去与自然亲近。其次选择民俗风景区的同学约占20%,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
择了主题公园与风景名胜,占到了40%。但是红色旅游革命区与宗教圣地不怎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只占到了10%左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所占比例
(三)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通过我们的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同学暑期外出旅游一般只有两个目的:1,他们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陶冶自身情操。2,接触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也有小部分同学是为了结交朋友,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旅游是种时尚行为在追逐时尚。
(四)影响大学生暑期出游的原因
从回收的问卷数据分析中,我们得知有80%的同学会被经济问题所困。这也是阻碍当代大学生出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时间问题啦,还有部分同学易受自己的喜好影响。同时旅游同伴也是个很关键的因素,约有35%的同学认为这个因素会影响自己出游。
(五)大学生暑期出游方式与预期花费
这个问题从我们的调查上来看,80%的同学会选择自助出游,很少有同学会选择旅行社跟团出游。同时,由于是学生,大家对费用要求都是越低越好,有90%的同学表示希望花费在1000元以下。而对于出游费用的来源,40%的同学是通过家庭额外支持,54%的同学是通
过自己兼职挣钱或者从平时生活费节省,另外有6%学习较好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的奖学金出游。
(六)大学生出游的时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接近一半的同学的出游时间是1-3天,占了约47%,选择3-7天的同学也占了30%,其次有10%的同学选择了1天以内,有13%的同学选择了7天以上。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3%),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45%,刊广告约占33,旅行社咨询约占
19%
%
6050403020100索绍传
搜介宣
络友视网好电
朋
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亲旅行社咨询
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
(八)学生暑期出游选择的距离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25%的同学选择在自己所处的市区进行短暂的游玩,有53%的同学会选择省内的中途旅游路线,也有22%的同学会进行出省,甚至出国的长距离旅行。可见,由于金钱,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同学的旅行目的地都不会太远。
(九)暑期旅游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作出了如下所示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有90%的同学选择了安全。同时为了旅途的顺利进行,65%的同学会对天气比较关注,也有44%的同学对交通问题较为关注,同时有13%的同学对目的地的文化问题也比较关注。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就大学生暑假旅游需求及现状所调查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暑期出游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大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或是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出来的,所以“穷大学生”基本都是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同时在旅游中的购买力比较弱。
2,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
3、信息来源单一。由于大学生对旅游相关方面的东西没有过刻意关注,以至于当想出游的时候,无法了解到全面可靠的相关信息,从而可能会导致旅途中的一些意外发生。
不过从整体来看,大学生仍是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可或缺的部分,活力蓬勃的年轻大学生们必定会成为旅游市场的宠儿。
小组分工:
调查问卷设计:刘丽(1114011032)张建妹(1114011033)问卷发放及回收:刘丽,张建妹,闫辉,周翔
什么是生态旅游?
长久以来,大众旅游在中国很多地方主宰着地方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生态旅游和传统的大众旅游有很大的不同。它通过限制游客的数量,控制能源和水的消耗,使得文化之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它给游客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使旅游者并不仅以金钱的方式来回报社区。生态旅游通过赋予旅游者自主权,由他们自主决定希望开展一种什么样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致力于使游客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感受当地文化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并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信仰和习俗。
生态旅游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开发的方式之一,以每年30 %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被看作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之一。然而,生态旅游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生态旅游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甚至大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因为大众旅游的地点大多是在人为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而不是发生在环境敏感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而生态旅游恰恰相反。如何发展成功的生态旅游? 综观世界各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发现:对当地居民利益的关注程度以及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和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桂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漓江,阳朔,龙胜,资源这些地区集中了桂林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由于桂林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初级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1)对桂林市内溶洞的大面积开发,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溶洞,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致使石钟乳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溶洞将会过早衰亡。(2)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龙胜核心景区内建造宾馆等与当地风情格格不入的建筑,严重破坏了
景观的自然氛围。(3)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桂林一些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国家5A级景区”的漓江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修建高速公路,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示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原本客容量有限的核心景区,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大桂林区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现代工业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3、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两江四湖,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漓江,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4、文化冲击日益显著。
很多到广西旅游的人,为的是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接触那里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以增长人的知识、陶冶人的精神。但是,随着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商业行为的冲击,西部的特色文化受到削弱甚至湮灭。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冲击了当地传统文化、道德观念,旅游经营者出于利益的驱动可能会弼整传统生活方式,让服饰 歌舞 节庆和手工艺品等带上利益的色彩来迎合游客的需要。
5、景区可进入性差。
桂林有些旅游景区,路途遥远,交通费用高,旅游公路等级低,尤其是骨架公路与景点之问的旅游专线公路,缺乏资金而无法修建,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成本较高。区际、区内交通同样落后,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对旅游景点的覆盖不完备。相当多的景点,还不具备可进人性,景点间跨度大,交通不便。一些品位和质量都很高的景点,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游人无法深入观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开展。
6、资金缺乏、观念落后。
桂林地区多为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薄弱的经济基础奠定了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投资环境差、投资效益低下的现状,从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足,旅游点的景观建设薄弱,绝大多数处于潜在或半开发状态,没有完全形成现实的旅游资源,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社会公众.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普通公民,受封闭的地理区位观制约,观念比较滞后,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发展生态旅游的意识,对旅游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对外宣传不够,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国际国内竞争力。
7、人才匮乏、管理滞后。
桂林旅游专业教育相对落后,旅游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此外.旅游管理效率低,决策随意化,各自为政。旅游市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桂林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一些建议:
1、确立“保护性开发”的主题。
一个生态系统处在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便削弱了这种能力,就要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深入到桂林偏远地区旅游的生态旅游者向往的多是迷人的自然环境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定居地,而这些地区接近原始或自然状态,具有很大的环境敏感性。所以.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开发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筹建旅游设施、筹划旅游线路时,应避免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牢记“保护性开发”的主题,切不可重蹈工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政府应制订合理的价格标准,收取生态环境保护费和资源使用费,统筹规划;建立相应的人工生态
2、科学规划,加强监测。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规划强调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种系统环节,只有规划和监测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护性开发才会落实。要建立环保奖惩制度,健全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首先,旅游地规模设计应与资源的环境容量相适应。重点旅游项目必须先论证评估,后开发建设,不能超过其生态稳定性的阈限,以保持其有完全的更新能力。其次,把握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分析旅游地的空问容量,限制游人数量。对一些热点景点可分时段、分档次出售门票,与此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票价。
3、景点设计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内涵。
桂林尚有许多知名景点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应强调景点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作用。坚持旅游的原汁原味,反对建造大量人造景观。同时,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要和当地居民的利益,考虑到各种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保护好游客的安康。在典型的原生性环境代表地段可设立旅游观光场所;在基础设施不能到达的地方,不应设置主要的旅游地或旅游活动项目,在游客特殊体验的观光游览点要以游客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为准则。
4、吸引资金、重视人才,适当进行形象工程建设
1)拓宽投资渠道,完善资金投人方式和投资机制,建立环境修复资金的补偿机制。2)人
才是生态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管理者、操作者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可调集、招聘或培养生物、农、林、渔、牧、环保等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才,再给予旅游业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素质建设和队伍建设,改善服务质量。
3)提升区域形象。使公众感知、认同地区本身的实力、状况、潜力、风貌、文化、前景等,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加快通往部分著名景点的交通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景区的可进人性。促进西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把发展商业性的旅游业和旅游地生态旅游计划结合起来.帮助旅游地居民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并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去保护它,从而塑造一个重视旅游业、重视人才、思想解放的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形象。
5、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处,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
一、__镇侬家乐乡间旅游发展的近况
20__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中国乡间游主题年,市旅游局围绕这一主题,立足实际情况,依托资源特色,指导__镇转变认识,大力发展乡间旅游.几年来,捅过内部挖潜、外出考查、完膳设施、规范经营等措施,__镇的侬家乐乡间旅讯速发展起来,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初步变成了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等带有乡间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并带动周围十几户农民经营侬家乐.20__年,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日可接待游客300多人,高峰期日营业额可达1万多元,有用地增多了农民收入,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__镇乡间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相比,又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客源不稳订,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低、设施不完膳等.加之乡间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本镇农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镇乡间旅游的飞快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侬家乐经营户认识模糊,对发展乡间游的前璟未抱乐光肽度,只讲当前利益,不讲长远发展.经营上不够主动,也缺伐技巧和营销意识,还亭留在等客上门的阶段.乡间旅游大环境尚未变成,难以在短时期内变成持续的客源流,对侬户的经营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侬家乐经营户缺伐赀金,起点不高,经营模式单一,文化内函挖掘不够,主要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为主.侬户的增收渠道有限,还仅围着锅台转,对乡土文化、乡间民俗等文化内函开发不够,仅限于吃饭、采摘、垂钓,缺少参与性活动,如反映农村生活的露天电影、皮影戏、剪纸、刺绣、陶艺等.游客感性趣的土特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滞后,不能満足柿场的需要.
三是可进入性较差.由于缺伐宣传,吴高公路旅游标识不齐全,柿场需求同经营户需求相脱节.从环境来看,大范围内优美的田园景色同小范围内家庭周边凌乱的环境还不相协调,缺伐应有的冲水厕所,夏天蚊蝇比较多,卫生环境急需改善;四是就柿场对象来看,__目前的客源柿场还很有限,受城市发展历史源因影响,大部分市民很多亲戚都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孰悉,缺伐性趣.
三、__镇乡间旅游发展的尤势
__镇位于__市区南部,镇距市区23公里,辖区内俱集了湿地、鱼池、人工林、优质果园等适应开发侬家乐旅游项目的各种资源,20__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村镇,高糜子湾村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
该镇的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等侬家乐旅游示饭点是集休闲垂钓、餐饮住宿、棋牌娱乐、乡村慑影、卡拉ok、健身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侬家乐示饭点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古朴与现代风阁设计的四合院,格调明快的餐厅可同时容纳百人就餐,100多亩自然水域清波泛起、杨柳依依,一副鱼跃人欢的田园美景,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__镇乡间旅游的投入,促进全市乡间旅游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__镇将进一步加大对乡间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投入,对侬家乐旅游示饭点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侬家休闲游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对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两个较大的侬家乐旅游示饭点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和旅游服务项目.
3、按照国家乡间旅游百千万工程标准,努厉将__镇打慥成为全国乡间旅游1000个示饭乡之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请自治区从建设新农村,推进乡间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适时并落实相关支持侬家乐乡间游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营造侬家乐乡间游发展的良好氛围.任真落实市委、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在各种收费上给予减免,在工商管理、税务登记、卫生健康检察等方面以最低成本价给予优惠.
(二)争取项目赀金支持,完膳基础服务设施项目
捅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赀金,完膳侬户经营接待服务设施,尽快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不断改善经营接待环境.乡间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诀定了乡间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间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赀金投入力度,不断完膳旅游基础设施,使__镇乡间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拓宽视野,使__镇乡间旅游在竞争中
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积极开发以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提昇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多侬户收入的边际效应.
(三)括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大对侬户的宣传引导,鼓励转变生产方式,积极经营乡间旅游项目;二是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__镇侬家乐经营接待户的宣传,积极整合旅游线路,完膳标识指引牌,満足日益增加的自驾车游客需求,真实增多侬户收入.
(四)做好__镇乡间旅游柿场开袥工作
1研究对象
以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与实施、就业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求等四个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 回收问卷284份, 有效问卷279份, 有效率为98%, 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5%、33%、32%。根据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访谈提纲, 就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访谈对象包括20名学生和7名教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 在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方面无法准确和深入描述。评价途径单一, 对个人和职业测评了解甚少, 基本没有使用过测评工具。 (见表1)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评估。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仍有57%的学生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比例为2%、28%, 13%的学生持不确定的态度。 (见表2)
3学生对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
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存在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期望不相符, 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等情况。具体来说, 认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18%、31%、52%;认为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不确定”“不必要”和“根本没关系”的学生占总数的49%。
深入访谈中发现, 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和调整后, 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但在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了解后, 二年级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太辛苦”“工资低”“没前途”, 对专业的认可度反而会降低;三年级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强化和社会经验的总结后, 对专业的认可度又会逐渐上升, 并趋向于稳定。
4学生对职业发展指导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 总体上学生对就业信息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需求较高, 不同年级对职业发展指导需求有一定差异, 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时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5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前景的认识情况
调查表明, 学生就业积极性高, 信心饱满, 毕业生职业去向明确, 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发展, 但自主创业能力尚待加强。 (见表4)
访谈发现, 部分学生存在如果不喜欢工作以后就跳槽的想法, 可能导致将来岗位流失率高;从不同年级的差异来看, 有20%的一年级学生对将来专升本的期望较高。此外, 学生对岗位的收入待遇、工作性质期望值高;就工作性质而言, 希望能从事管理工作, 认为服务型、技术型的基层岗位工作“又苦又累”“工资低”, 不愿意从事。
三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1大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差、主体意识薄弱
尽管就业竞争压力和学校教育使得学生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缺乏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职业认知, 即便做了职业发展规划, 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和完善。
2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念的误区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状况, 更是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致使许多高校把职业指导教育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上, 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和质量。因此, 高校职业规划指导需要关注学生当前就业及职业的长远发展。
3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支持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偏少, 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招生、就业形势的介绍、国家就业政策法规的阐释等。普遍存在诸如与专业结合度低;理论讲授过多, 实践活动少;缺乏评估分析工具, 师资专业性不强;课程效果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建议
1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主体意识就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上体现积极性、主动性。首先, 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其次,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 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发展的主体意识, 改变自身目标缺失、期望过高等状态, 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最后, 借助相关分析工具和专业老师的帮助, 对个人进行合理评价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观, 最终达到重视并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2建设全程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全程化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 需要在高职专业类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中渗透职业规划思想教育, 通过学生不断丰富准工作环境的认识与体验, 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差异化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一年级学生处于自我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 教育重点要放在正确自我认知、明确职业要求、培养专业情感;二年级学生则处于职业准备阶段, 重点是根据岗位标准和要求强化职业技能, 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并通过实习、兼职等形式获得工作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准员工”的身份, 也是落实职业规划的阶段, 重点是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应聘等服务工作, 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职员角色的转换。
特色化是指根据旅游行业特色开设专业职业规划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岗位的特殊性, 了解行业职业发展通道。
3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应通过专门机构的设立与多部门、多学科形成合力, 并在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逐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 设立专门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业信息资料室、开发职业指导交流平台 (网站、QQ、咨询电话专线) ;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活动, 如创业大赛、职业规划比赛、模拟应聘比赛等, 丰富学生的认识与体验;根据专业和学校特点综合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职业发展指导功能的校外教育平台。
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表明,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增加专业认同感, 提升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本人研究水平, 本文仅是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一次浅层次调查, 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都有不足, 在职业测评工具使用与评估、课程建设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汪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3, 34 (2) .
[2]稂艳玲, 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6) .
[3]叶红英.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5) .
关键词:旅游企业 经济管理 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速度随着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不断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的竞争属于产业化的竞争,并且从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以及区域层面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只有真正的做好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提高多层次的竞争掌控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型社会,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旅游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阶段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措施,针对于旅游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旅游企业实现长效、稳定、持续的发展。
1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保证可持续化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旅游业自身业务的质量。很多企业逐渐重视到了旅游企业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旺盛发展。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这种问题,并且正视持续发展的必须性。
第二,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竞争性。经济管理的竞争化,是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特点。旅游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旅游企业要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很多旅游企业都针对于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构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全球化发展。
旅游消费属于一种全球化的异地消费,属于开放的行业,而旅游企业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开拓市场,将旅游市场定位于全球,加强异地跨国合作。通过对于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加强与其他异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为自身旅游业务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多方面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智力化发展。很多企业在开展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智力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对于自身内部管理的优化,逐渐保证了自身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五,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网络化发展。
知识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旅游行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拥有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取良好的优势。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引用和发展,很多企业都逐渐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旅游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并且通过组织先进的网络化营销与管理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2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开展自身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管理过程重视制度与经营上的内容,对于管理与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作为支持。很多旅游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因而在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投入不足,难以真正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带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存在性格、年龄及收入的差异,并有不同的爱好与情趣。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要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要求,并且做好对于不同市场的细化管理。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
第二,做好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旅游企业自身运营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对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限制和规范,约束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运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旅游业市场混乱,直接限制了我国旅游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对于自身内部财会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符合规范,并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相关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并且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旅游企业做好内部成本管理的关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相对于国外旅游行业来说,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较晚,并且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旅游行业市场正处于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旅游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收纳于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并且就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在新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要善于构建企业品牌形象,并且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保证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旅游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文化特点,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主导发展方向,旅游行业作为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中的重要资源。开展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且对于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的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燕红.浅谈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提升[J].商业经济,2013(23).
[2]栗悦,马艺芳.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
[3]宋州.加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酒店管理1班李承娅 熊娟 张璐
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关键词: 温泉特点资源组合性
一、中国旅游业简介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978---1987年,我国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其特征是没有市场化,属于计划配额,求大于供,外事促内事。1978年,入境旅游者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片生机。
1978---1984年,国内接待旅游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如航班严重不正常,有时需要靠空军协助。饭店行业在我国各个行业中是开放最早的,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都是如此,如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等。因此整个旅游界,就其管理水平而言,饭店要好于其他企业。1982年建成了西安宾馆,是西安第一家旅游宾馆。80年代饭店如雨后春笋,饭店投资盲目,导致一度严重过剩。
1987年到现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和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逐渐加重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旅游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其特征是市场逐渐成熟,竞争逐步激烈,供大于求。
1988年以前的10年中,旅游业一直是大幅度增长,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创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1989年**使旅游业出现第一次滑坡,至1992年完全复苏。
1992年以后,入境旅游逐渐成熟,团队旅游增长缓慢,打破卖方市场,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6年,我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27%。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6139.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8%。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安徽、河南、河北、海南、重庆、山西等23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89.7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35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天津、福建、湖南、河北、安徽、重庆、海南、河南等22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534.66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6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陕西、湖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河南、河北、海南、安徽、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75.33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2006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截至2007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接待达到11 568 186人,同比增长3.77%,其中外国人2 396 060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4.10亿美元,其中外国人20.43亿美元。
二、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
1、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八五”时期,重庆旅游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33%,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2.86%,速度已相当快。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开工,使重庆市及其所辖三峡库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三峡旅游骤然升温,使重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旅游行业人士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进取,开发生产与宣传促销相结合,使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4年接待
旅游人数434423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308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
1.85%,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79。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内部行业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以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3、重庆旅游业的政策导向
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形成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主要精品建设项目有:
1、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重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2、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3、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
4、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坑三桥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
三、重庆旅游业典型案例——温泉特点和发展策略
1、温泉特点
a)温泉整体质量高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一般而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主要受到温度、水量和矿物含量等三个因素 的综合影响。重庆温泉资源的平均水温较高,矿物含量高而丰富,出水量大,属典型的优质医疗矿泉。
b)资源利 用历史悠久
重庆温泉资源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早的温泉开发可追溯至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相比之下,比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13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近代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早在
12、l3世纪,铜梁当地人即已发现西温泉。1935年,铜(梁)壁(山)公路通车后,当地人逐渐在温泉出口建池,并依池筑室,供浴后
休息。可见,重庆温泉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在前期利用中,规模较小,且 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并未成为真正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产 品。
c)资源分布密集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温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从全国范围比较而言,重庆属于地热温泉资源相对富集区,地热储藏面积超过 1万km,除潼南县外的各区县都能开发温泉。目前,重庆已勘探发现温泉 40余处,13出水量可达5万㎡,己被开发利用 20余处。其 中,主城区附近温泉分布最为密集。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温泉旅游地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集 中性特点,在邻近地域范围内出现多个温泉旅游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主城区为中心方圆50 km范围内,有14处温泉,其中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以及天赐温泉等 已具相当规模。13本温泉旅游的成功案例说明,如能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则为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增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d)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
一般而言,除医疗健身外,沐浴温泉的附加旅游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低。重庆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重庆温泉资源的吸引力,并为重庆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资源基础。
2、发展策略
2005年11月,重庆市提出“温泉之都”的构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8月,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走访珠海、广州、新加坡和日本,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点的温泉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近1年的酝酿,全面实施打造“温泉之都”的条件已经成熟。接着,重庆出台《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将力争用3年时间,投资113.2亿元,建设东、西、南、北、中“五方十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总体架构。重点打造的“十泉”即东温泉片区的东泉和东方温泉大世界;西温泉片区的天赐温泉和金剑山温泉、贝迪温泉;南温泉片区的南泉和保利温泉别墅;北温泉片区的统景温泉和北泉;中温泉片区的梨树湾温泉和海棠晓月温泉。
这10个项目,年接待规模明年即可达270万人次,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市政府要求,首批重点项目必须在今年内开工建设,第二批建设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建设,避免资源闲置。
在土地供应上,对“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将优先供应周边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促进其做大做强。同时,有温泉资源的地块,将优先作为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给“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企业。
“五方十泉”温泉开发项目,可享受减半征收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其采矿权证按最高年限5年办理,采矿权出让期限则与土地使用期限(商业用地40年)一致。对利于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温泉开发企业,可免收或减半征收地热矿产资源补偿(税)费。纳税在1000万以上的开发企业,还将安排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实施以奖代补。而位
于三峡库区的项目企业,还可申请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议上指出,开发温泉资源,必须抓好战略研究、资源普查、规划制定、项目带动、政策支撑、法规完善以及项目推介等工作。相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牵头制作项目库,搞好项目的策划、整合和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透明度,引进实力、有信誉的开发商投资温泉旅游,避免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情况发生。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泉一策、特事特办的措施,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加以打造。
四、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
1、现有发展水平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重庆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旅游业带动了全市的就业人数。
2、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游人数6400万人次,有望居世界第三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有望居世界第三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C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工作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等。从国人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房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重要政策: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提出六个目标: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12个红色旅游区、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和宣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革命老区发展优势
产业。
在“十一五”规划下,重庆市将会牢牢把握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推进生态旅游而更好地发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山水都市将成为重庆市旅游业崭新的亮点。
【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11-04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06-27
大学生网购现状和问题的调查问卷09-08
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成因研究09-2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10-07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育行为偏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论文06-04
大学生旅游计划10-25
大学生做兼职现状05-27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07-14
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