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精选8篇)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1

晋州职教中心----郭士超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学生情况、结合我们职教中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状况,贯彻领导提出的“几年内,我校打造河北省最好的职业学校”精神,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我将以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为基本点,狠抓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这个时代的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几年内,我校打造河北省最好的职业学校”精神,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任务与安排:

三月:《极限配合》章节训练、讲解、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四月:向企业借用常用机械零件实物,让学生观摩绘制,同时结合高考的相关的一些考题,加强学生专业实物的认识,提高想象能力,加强绘图练习,提高学生高考意识和实践意识。

五月:技能训练,充分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过程以学生训练和教师讲授穿插进行,努力探究杜郎口教学模式和职教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和结合的路子,把改之后的“晋州杜郎口教学模式”穿插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爱听,喜欢听,听得进去,能学会,有自信感。

六月:加强练习补画三视图,拿往届联考试题训练等,准备期末考试。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职教中心的这次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个人业务,使自己受益、学生受益、老师领导学校都受益。努力创建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绘图技法,制图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自信的完成任务,迎接各项考试。

三、具体工作: ①加强学习机械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学习,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结合学校专业实际情况,以学校贯彻和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为契机,努力提高业务。

②课堂教学活动。

杜郎口教学模式一定先从形式上放到课题当中去,如果遇到困难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搞定,实在不行就向同事、领导请教。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专业课讲授在加上杜郎口教学模式得运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上专业课,应该注意课堂纪律。

我觉得邓小平说的好,”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与发展是并行的”,学校这次教学大改革,是郭校长和各位领导做出的英明之举。绝对是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一定会结合教改之东风,努力提高个人业务,发展自己、发展学校。,我的这个计划的大方向是和教学改革靠拢的,在实施过程中肯定有这方面或者是那方面的不足,发现有问题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再商量和修订。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软件工程,教学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于信息产业、工程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高校与之对应相关专业也在进行持续的改革建设、寻求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其内涵是培养出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本文从该计划出发,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建设现存的问题和一些改革思路。

1 软件工程专业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相关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通常是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需要的是工程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而从目前高校的实际培养情况来看,达到这些要求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在大一、大二阶段专业认知度还不够,主动学习能力较低,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是靠个人素质,缺乏引导。这部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各专业课教学彼此孤立,未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上各个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所导致的。

其次,软件工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待进一步加强,综合工程素质亟待提高,无法满足社会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专业教学上前3年基本上还是沿袭老的大学教学套路。虽然近年来高校与企业(主要是各实习基地)的联系日趋紧密,但并没有完整、系统化地将相关企业的优秀资源引入到软件工程日常的专业教学上来。

2 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通过借鉴“卓越工程师计划”中21世纪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的专业现状与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在未来几年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可设计如下:修改培养计划以建立、完善合理的“3+1”培养模式,以课程组为单位完成本专业相应课程体系的相关建设。使得学生通过校内3年课程学习和1年在企业学习、实训,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综合达标以适应社会需求。

3 改革相关内容与措施

3.1 培养方案的修订

(1)参照如图1软件工程专业现有的必修课程结构图(课程名下是课程总学时和实践学时),可看出除灰色的课程设计实践课外,主干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践学时都偏少,远未达到一般目前优秀培训机构相关软件技能课程1:1的水平,后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适当增加。

(2)本专业在第七学期主要开设了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技术两门专业必修课,且未列出选修课程也大都是应用性技能课程。所以如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完全可以将这些课程交给企业,让学生在工程实习项目中完成。

(3)此外,前期专业所制定的相关选修课部分,由于都是非核心专业课程,从内容选取上可能会有部分需要补充和修订,该工作在未来几年应该作为常态工作,在专业负责系部的范围内固定时间加以讨论共同制定。

3.2 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

从专业建设上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应该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后阶段的主要教学建设重点应逐步将现有教学课程组确定化,通过教研活动讨论,将培养计划按课程确定到各个课程组负责,在课程组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课程大纲的完善和修订。

3.3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这部分严格说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及大纲的情况下,在大二、大三的某些注重实践的核心课程中建立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尝试。若效果理想,可再逐渐扩大到其他专业实践课程,并同步修改课程实验大纲。

3.4 专业实习实训的完善

软件工程专业应积极推动本专业大四毕业生在就业前,到相关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其目标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进入专业相关企业工作,希望在学校、企业间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实习实训机制。例如:在2012年湖北经济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就已经进行了类似的尝试,通过与相关IT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助武汉市政府资助的武汉高校IT专业助推计划,已经直接使得4名软件工程应届毕业生顺利实习并与企业直接签约。

4 结语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专业,经过国内数10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多有效的经验供高校借鉴,但在具体的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改进,从而才能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3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结合该学科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对防治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努力推动纺织工程专业的深入健康开展。“卓越计划”是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是推动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的序幕和开篇。在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中涌现出了很多问题,也产生了不少的经验与建议,据此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阐述。

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企业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明确三方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以健全完善的考评考核体系等,不断提升企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整体质量。

强化学生的心理准备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考评机制

为推动企业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践教学的整体特点,有条不紊地实施与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实践教学具有典型的特殊性,企业是讲求生产质量和工作秩序的,学生在企业中参与社会实践,必须尊重企业的相关制度,必须遵守企业的生产标准和流程。企业生产的严谨性与纪律性等,与学校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明确自身的定位,不断转变角色,不断认识自我,使得学生自己符合企业的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企业合理有序的生产是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建设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从这方面来讲,尤其需要教师和学校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更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来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发现自身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必须着重打造科学完善合理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来推动企业实践教学的深入有序开展,提升企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一方面,企业导师要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来为学生布置实际实践作业,并通过日检查、周检查等机制来检查学生的实习心得,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实践教学的经验表明,企业导师的专业性、知识性、导向性作用非常明显,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引领下,较快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学生匹配一定的教学导师,教师导师要深入企业,要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要了解纺织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科学全面的教学指导。同时,作为指导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成果及困难,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变化,关注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以及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适应等。

结合企业实践教学特色来完善评价标准

在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企业实践教学是重要的补充,是重要的内容,更是重要的机制。为了提升企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计划来完善评价标准,落实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体系需要尽可能地合理且全面,要涵盖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包括专业学习、心理成长、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同时也需要包括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得学生全面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在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运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结果评价的方式,变更为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过程评价。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科学评价方式的支撑,需要健全评价方式的辅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评价水平,才能真正衡量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建议

“卓越计划”的合理实施,能够全面推动企业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能够全面提升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实践教学中,必须匹配科学的实施对策,必须改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落实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全面科学的教学实践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卓越计划”的基础,尤其对于纺织工程专业而言,这类专业涉及行业、岗位众多,但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仅仅能够接触一到两个岗位,这本身限制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过早地局限自身的发展。基于此,在开展企业实践教学中,必须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必须运用科學的轮岗制,让学生全面接触纺织工程专业的各个工种,以便学生了解自身的发展方向。

努力丰富企业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卓越计划”的开展还依赖于完善科学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优化本身能够推动企业实践教学的有序全面开展,本身能够提升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通过直接的上岗实习来参与实践,还需要借助于培训会、碰头会,通过工作周记、日记等多种内容的呈现来完整全面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深入推动企业文化及企业价值的渗透。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4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大专水平的工程造价、合同与预算等方面的现代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

要求具备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产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编制有关工程定额;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造价人才。

工程造价的核心即是工程概预算,随着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工作岗位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概预算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待提高。为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建筑预算领域岗位培训认证, 分为土建、安装、装饰、市政、园林造价师。

二、学习形式、层次及学制

学习形式:脱产

层次:大专

学制:3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本计划共开设29门课程,总计1908学时。

本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房屋构造、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建筑工程装饰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预算、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广联达预算软件、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5

机械专业部2017-2018学年上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机械专业部主要有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两个方向,在我校2017-2018学年上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指引下制定本计划,本专业部2017-2018学年上期工作的重点是:根据特色院校建设工作,对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和建设规划,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机制,巩固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推动大邑县数控技术应用研发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加强实训室和学生实训管理,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做好学生省市技能大赛备赛、参赛工作。

二、教学常规

1、主抓教学“六认真”,严查教学的基本要求。

2、推动专业部学风建设。

3、加大高考升学班的作业量,并督查教师批改质量和作业布置质量。

4、师德方面,加强教师师德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让老师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5、加强教学督查,杜绝上课随意性。

6、课堂教学注重适应性、趣味性、由浅入深性。

三、加强教研活动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高效性。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教研活动要活跃。就是要把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的正常化、制度化。活动的范围要普遍化。要使每位任课教师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对专业主题教研会研讨的考核,促进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的有序、有效开展。

2、带领组员自我挑战,努力钻研新教学大纲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让更多同志迅速成为业务骨干。

3、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将资料整理成册。

四、抓好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技能

本学期有两项重要的活动,一是成都市技能竞赛工作,二是四川省技能竞赛。我部要以此活动为抓手,建立竞赛训练体系,切实搞好训练,尽量争取参见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成绩。

五、其他工作

完成好学校各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六、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第二周 集体学习本期工作计划 第四周 专业定位和发展讨论 第六周 现代学徒制阶段性总结 第八周 省市技能竞赛前期训练小结 第十周 期中考试研讨 第十二周 研究公开课、微课的教法 第十四周 市技能竞赛赛前专题会 第十六周 校本教材开发专题会

第十八周 师生技能竞赛总结,期末技能考试研讨 第二十周 校企合作总结教研总结

总之,本学期本部教学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我校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奋斗。

机械专业部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计划 篇6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建立全面、系统的认识。

2、熟悉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与计划,了解矿井的生产和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3、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二、实习内容

1、开拓部分实习。通过参观,报告及阅读有关资料了解矿井的开拓布置及全矿井的生产系统。

2、回采工艺与巷道布置实习。通过参与工作,熟悉操作方法,了解和分析整个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循环作业的安排及采煤方法的各参数;了解区、队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掌握采区的巷道布置,各生产系统,巷道维护,采煤机械化及安全技术措施,收集采区及工艺资料。

3、运输、通风、排水及经济部分实习。通过参观、阅读资料,了解各个部分系统、设备及工艺情况(指系统和设备能力是否合理)。

三、实习地点

根据实习的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安排在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国投新集公司等单位实习。

四、实习计划安排

1、开拓部分实习(2周)

①听取生产矿井技术人员的矿井生产发展情况介绍。

②参观矿井工业广场。

③下井参观井底车场及硐室布置,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布置。④熟悉矿井地质资料。

2、回采工艺与巷道布置实习(6周)

① 采煤工作面工艺以及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编制。

② 掘进工作面工艺以及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编制。

3、矿井通风与安全实习(3周)

① 矿井通风系统及采区通风方式。

② 矿井瓦斯治理及水、火的防治。

4、矿井机电设备实习(2周)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7

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国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决策, 为推进重大战略的落实, 促进我国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发展, 中央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创新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落实党中央政策, 2010年, 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会议, 联合有关部门、行业协 (学) 会,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来, 高等工程教育学校按专业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行业规范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012年, 重庆科技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同时冶金工程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2 冶金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势

2.1 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冶金工程专业是2004年在整合原专科炼铁专业、炼钢专业, 加强冶金物理化学基础、传输原理基础、金属学基础, 并拓宽了冶金工程设计基础上开设的。2010年, 冶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专业发轫于办学初期的1951年, 历经中专、大专而本科, 专业名称也由炼钢、炼铁而冶金工程。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 该专业始终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主体和核心, 一代又一代的冶金人前赴后继, 精心耕耘, 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大冶金企业, 在冶金行业产生了良好的声誉, 形成了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冶金教育文化, 成为重庆科技学院行业依托的重要支撑。

2.2 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公共教学平台 (不分专业方向) 第一、二学年行业订单培养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教学平台 (分专业方向) 第三、四学年专业理论平台 (第三学年) 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平台 (第四学年) 基础实践平台从计划经济年代的行业办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行业办学, 冶金工程专业始终紧紧围绕冶金行业对从事钢铁冶炼、有色技术冶炼的工艺制订、设备操作与产品质量控制的人才需求, 培养满足生产一线岗位操作需要、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标的人才, 在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扎根基层, 下得去、留得住、上得来,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3 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依托行业、融入行业是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稳定的、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持续动力。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教师的科研基地都在冶金生产企业, 而冶金生产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订单培养基地、问题解决支撑平台则都在学校, 由此, 学校与企业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有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来, 冶金工程专业在30多个冶金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与40多个冶金企业签署了就业基地协议, 为冶金企业培训在职员工数万人, 该专业80%以上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都来自于产学研合作。

2.4 双师型师资结构突出

冶金工程专业所在的冶金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24人, 70%以上的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历, 熟悉企业工程实践。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长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最近六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中, 由冶金工程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全国金奖、银奖等好成绩。

3 冶金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路和构架初步设想

3.1 人才培养采用“2+1+1”模式

将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构建起“2+1+1”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的“2”代表两年的基础平台教育 (包括公共基础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 ;第一个“1”代表一年的专业理论教育;第二个“1”代表一年的专业实践教育 (图1所示) 。

3.2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冶金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是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的选用以及企业教师的聘用、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毕业论文 (设计) 的指导等各个环节, 冶金企业都全过程深度参与 (图2所示) 。例如,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冶金企业专家就提出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从基层干起的精神, 树立大局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精神等建议。又如, 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中, 企业专家提出要注重钢铁冶炼工艺、金属材料制备、控制与计算机间的有机融合, 由单一的钢铁冶金工艺知识培养向复合型能力的培养转变。

3.3 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整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超过专业总学时的35%;体现在教学实践中, 大大增加金工实习、校内实验和冶金企业生产实习的比重, 充实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教育。其次, 要加强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近年来, 该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和世界网络炼钢大赛, 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 一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成果申报专利3项, 发表论文30余篇, 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再次, 要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要真题真做, 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初步效果

4.1 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转变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教师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都会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不能再象过去照本宣科, 以理论对理论, 不能再象过去一次考试定成绩。在知识结构的要求上, 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 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师的构成上, 不仅要有学校教师, 还要聘请企业中在实践领域工作、掌握最新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专家授课, 以保证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方法上, 要采用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在评价标准上, 既要重视期末考试评价, 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的评价。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 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走向企业实践, 主动走进学生。一部分教师还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验教学项目, 结合自己创新研究成果, 开设了V-Ti铁水纯净度实验、磁钢Al-Ni-Co冶炼成型、高磷铁矿的脱磷实验、ANAYS对钢的凝固过程有限元仿真等创新实验项目, 利用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的优势资源, 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内外人才培养平台

在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 冶金工程专业联合冶金企业分阶段建成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以过程控制、计算机模拟和企业现场操作系统为手段, 结合冶金企业现场工艺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校内冶金工艺实验实训平台。在此平台上, 学生可以融入生产环境, 开展创新活动、系统工程训练、有教师指导的科研活动和技术研发。同时也能够将教师和企业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项目, 在这个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加强, 为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冶金工程师创造条件。

这种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共建模式, 构建了一批集人才培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一体的校企创新实践平台, 对校企双方也是有利的。我校与重庆钢铁 (集团) 公司和四川德胜集团川钢公司合作, 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和技术中心等校企协作平台, 平均每年针对重钢和德胜进行科技攻关近10项, 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达30项, 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有近120人参与, 每年在实验室、研究所担任科研助手的学生近20人, 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舞台。

4.3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两年来的探索,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工程意识和问题意识明显增强。首届卓越班 (2010级冶金工程试点班) 部分学生已经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工作, 他们与2009级本科生一道, 开展毕业设计的选题, 预备实验等锻炼, 进行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二是卓越班学生进实验室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冶金工程的综合实验阶段, 学生的实践主动性明显增强, 不少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探索, 形成思路, 做成产品, 申报专利。三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赛的学生明显增多, 成绩大幅提升。与非卓越班的学生相比, 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在各类大赛的优胜者中都有卓越班学生的身影。

总之, 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体, 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增强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成绩获得了冶金行业专家的肯定, 初步达到了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

摘要: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定位、行业背景、师资结构、实践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冶金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特殊优势;论述了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思路与构架。

关键词:钢铁冶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德才, 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4) .

[2]白晶, 王晓方.谈高等学校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 2002 (2) .

[3]惠晓丽, 吉莉, 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 2010 (3) .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校企共建

作者简介:王煊(1978-),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增科(1983-),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28-02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2010年6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订大会在天津市召开,国家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完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标是教育培养出大量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较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最终能够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人才强国之路,对加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全面提高高校各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1]

1.培养工程师的特点

(1)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培养。

(2)工程师的培养必须按照相应的社会标准和行业标准。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

2.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

“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各类型工程师;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师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通过实施“卓越计划”,达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促进工程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制订出具有较高水平、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保证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3.培养工程师的基本原则

遵循“行业引导、校企共建、分类实行”等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工程师的现状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的逐步改善、专业建设的大量投入和校企之间合作的频繁增加,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专业毕业生,满足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各层次、各类型企业和项目的大量需求。但从总体上看,对于建设行业的工程师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招生扩大而相应配套措施、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以后不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开展相应的技术工作,导致建设行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整体偏低。[2]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科学,对工程技术则不够重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科院校都培养工程师,只有我们不重视培养工程师。因为在我国,人们普遍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观念,认为科学家很伟大,工程师是低一级的。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懂得科学就什么都能做,只要懂了科学,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慢慢地,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风气——重科学、轻技术。

2.培养模式上的缺陷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工程类人才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重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我国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等问题。总之,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培养传承型人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缺失

高等教育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师资队伍业务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工程师的关键因素。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发展至今,师资队伍始终是限制专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缺失。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大相径庭,一部分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工程等工程类专业背景,另一部分则是工程经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等经济管理专业背景,在知识结构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另外,应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变人才引进的标准,多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最好是有着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负责人。

三、“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以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为核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工程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决策和并能够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分为了四大系列的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法律类课程四大课程体系。[3]根据“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在这四大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必须是技术类课程,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必须向技术类课程倾斜,比如对技术类课程的数量、课时等相关内容的设置进行完善。

2.加强“校企共建”模式

“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并随时与建筑行业的用人需求相挂钩,突显应用型的特点,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高校制订的培养方案中应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共建”模式要更多地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去;在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也可以在企业完成,最后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另外,还要逐步建立和利用各种平台(包括中外合作平台、实践平台、科研平台等),使这些平台能够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一个操作性强和实际应用价值大的学习场所,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比较深入和具体的实践工作内容,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让学生、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工程技术难题的研究与创新中去,使学生最终获得系统的、专业的和实用的工程知识与能力。

“卓越计划”下除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高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另外,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例如,高校与建设企业可以共同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的机制,为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创造条件和政策。当然,为了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工程实践,高校也可以在日常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强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晋升职称的规定中要求教师必需有在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或者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优先考虑等鼓励政策,或者给以其他方面奖励。[4]

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操作中,高等学校应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国内外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项目的决策、项目咨询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具备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项目监理师基本素质的、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的不断完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建设行业和施工企业的欢迎,所以,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社会要求同步。因此,改革教学思路,加速方法革新,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的内容,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应用全新的教学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总之,各高校应尽快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形成一整套既适应经济需要又适应行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教学体系、知识层次和培养制度,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张海英.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张光斗院士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3]帅传敏,付晓灵,宫培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5).

[4]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上一篇:关于美丽的校园英语作文下一篇:沿途导游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