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论文(推荐9篇)
我们知道以往的数学教育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对教学模式理解与运用的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型,也就是过多地注重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数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够,使数学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迫使学生疲于应付“八股”式的教学,逐渐产生了“数学难学”与“枯燥乏味”的`感觉。在笔者多年的民族数学教学实践中,深为这种认识所困惑,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数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后,会对后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地摸索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也就是将鲜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恰当的方法。
1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如下错误认识
1.1 “计划经济”遗留的思维惯性
相当一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什么都不用愁,他们从一入校就认为进了大学门,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以后的前途国家会考虑的。所以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警惕性,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大脑里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大学生思维的烙印。
1.2 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数学专业是基础科学之一,表面看上去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生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数学的学习,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学好数学没有什么用,反正自己最后还是回去教中小学,在中小学用不到那么多的诸如微积分、向量空间之类的高等代数的知识,所以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数学。
1.3 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中学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内容少、课时多,有时会出现老师一节课只讲一个例题的现象。总体上来看教学容量不大,而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向自学能力提高方向培养的转折点,所以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并且中学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更紧密一些,但难以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直接衔接,加之学生初学伊始一般会用中学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数学的课程,往往会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使不少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就对数学专业产生了畏惧情绪。
1.4 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传播很慢,在具体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对课本中部分章节内容的删减,所以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毕业后要回到当地去,如果做中学教师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高等数学内容,因而不深入地学习,只学一点皮毛而已,还有部分藏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数学基础不好,只要数学考试过关就行,从而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2 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阿伯特爱因斯坦(AlberEinstein)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2 吃透定义是根本
教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和自身发展应用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内在动力的关键,通过再现数学思想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也使他们有探索的“愉悦”,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不再累赘。至于吃透定义对藏族大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定义”就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3 温故而知新,自我去总结
大学数学的教学容量是不大的,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可以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对数学概念及思维的掌握及诸如英语等课程的巩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前面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去总结,善于温故而知新,尤其《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知识点有很多是有联系的。学生的思维总是体验每一次总结之后得到升华,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体验掌握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例如:在学完求极限的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诸如“利用连续性”、“倒数法”、“约简分式法”、“有理化法”、“设变量法”、“罗比塔法”等方法求极限。
以上针对藏族大学生提高他们数学素养的方法,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独立发挥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用多种策略,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以上的这些探究也好,策略也罢,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藏族大学生自身的勤奋,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之余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做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树立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这将会帮助他们根除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误区。同时,还应激发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树立到更好的大学再继续深造的信心;到更大的城市谋求发展的壮志,使他们自己能够真正意识到具备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雪芬,胡觉亮.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我校开设“数学与科学进步”课的具体做法[J].大学数学,(1).
[2]朱士信.如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大学数学,(3).
[3]李医民,王学弟,丁丹平,等.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J].大学数学,2003(4).
[4]樊晓明,王志刚.数学实验与数学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5]陈少云.对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策略
数学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具备的数学修养, 它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数学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其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复杂性是社会复杂性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而藏族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更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知道以往的数学教育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常出现对教学模式理解与运用的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型, 也就是过多地注重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而对学生数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够, 使数学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迫使学生疲于应付“八股”式的教学, 逐渐产生了“数学难学”与“枯燥乏味”的感觉。在笔者多年的民族数学教学实践中, 深为这种认识所困惑, 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数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后, 会对后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地摸索并结合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 也就是将鲜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了解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寻求恰当的方法。
1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藏族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如下错误认识
1.1 “计划经济”遗留的思维惯性
相当一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 什么都不用愁, 他们从一入校就认为进了大学门, 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 以后的前途国家会考虑的。所以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警惕性, 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 大脑里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大学生思维的烙印。
1.2 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数学专业是基础科学之一, 表面看上去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生活,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数学的学习,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 学好数学没有什么用, 反正自己最后还是回去教中小学, 在中小学用不到那么多的诸如微积分、向量空间之类的高等代数的知识, 所以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数学。
1.3 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中学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内容少、课时多, 有时会出现老师一节课只讲一个例题的现象。总体上来看教学容量不大, 而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向自学能力提高方向培养的转折点, 所以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 并且中学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更紧密一些, 但难以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直接衔接, 加之学生初学伊始一般会用中学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数学的课程, 往往会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使不少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 就对数学专业产生了畏惧情绪。
1.4 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 该地区经济不发达, 信息传播很慢, 在具体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对课本中部分章节内容的删减, 所以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毕业后要回到当地去, 如果做中学教师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高等数学内容, 因而不深入地学习, 只学一点皮毛而已, 还有部分藏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 数学基础不好, 只要数学考试过关就行, 从而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2 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阿伯特·爱因斯坦 (AlberEinstein) 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2 吃透定义是根本
教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和自身发展应用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内在动力的关键, 通过再现数学思想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 也使他们有探索的“愉悦”, 这样的例子很多, 本文不再累赘。至于吃透定义对藏族大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定义”就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3 温故而知新, 自我去总结
大学数学的教学容量是不大的, 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可以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 对数学概念及思维的掌握及诸如英语等课程的巩固, 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前面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去总结, 善于温故而知新, 尤其《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知识点有很多是有联系的。学生的思维总是体验每一次总结之后得到升华, 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体验掌握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例如:在学完求极限的过程之后, 可以让学生总结诸如“利用连续性”、“倒数法”、“约简分式法”、“有理化法”、“设变量法”、“罗比塔法”等方法求极限。
以上针对藏族大学生提高他们数学素养的方法, 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独立发挥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用多种策略, 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 以上的这些探究也好, 策略也罢, 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藏族大学生自身的勤奋, 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之余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做人意识, 树立竞争意识, 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树立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这将会帮助他们根除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误区。同时, 还应激发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 要树立到更好的大学再继续深造的信心;到更大的城市谋求发展的壮志, 使他们自己能够真正意识到具备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雪芬, 胡觉亮.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我校开设“数学与科学进步”课的具体做法[J].大学数学, 2006 (1) .
[2]朱士信.如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大学数学, 2003 (3) .
[3]李医民, 王学弟, 丁丹平, 等.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J].大学数学, 2003 (4) .
[4]樊晓明, 王志刚.数学实验与数学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0) .
[5]陈少云.对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1) .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育的技巧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死板的知识。因为学习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其他各种学习素养的养成。但在大多数学校都极其重视学校的升学率,有的甚至直接把学科成绩与高考奖金挂钩。这就使得教师只能牢牢地盯着每一位学生,把教学的结果——考试成绩看作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念和目标发生了偏离,忽视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理论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呢?这里浅谈两种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学习为中心、问题为先导、活动为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学生在每周四前确定所讲课题。课题在班内公开拍卖,教师标出此课题可获得的加分,有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竞标,充当讲课活动的讲课人,讲课成功,该学生就可以获得此课堂的加分。可供选择的课题有:(1)教师讲课过程中,感到有价值又需要总结的知识点,标为课题;(2)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考虑到中下等学生未必当堂领会的知识点,当场标为课题悬赏;(3)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登记,如果是共性的(3人以上)可以申请为课题;(4)优等生的学习经验、体会、总结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申请为课题,如果有学生学习、听课(3人以上),则此课题立项。
每周四确定课题后,讲课学生需在周四晚自习把讲课教案交教师当面审查,如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进行修改或撤项。一般来讲,例题的选取应符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水平,力求简单、通俗、易懂,要给学生留出有针对性的作业,留足检查、讲解的时间,争取把问题彻底弄懂。
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类比是联想的典型表现形式,它表现为由此及彼再及彼的思维拓展运动。学生通过类比思维可以将以前所学过的数学公式、定理和新的知识进行研究性的对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通过类比和联想从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即将学习的高中数学知识上,这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新的高中数学知识。
实践表明,利用类比来进行联想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启迪思维,锻炼科学的思考方法,养成严谨的推理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范围,加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等比数列的时候,我就用等差数列来进行类比。我们知道,等差数列是高中生最早接触到的最简单的数列,但它也是最基础的数列,能为学生建立最初的数学模型。等差数列的规律是,从数字的第二项开始,后面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有规律的常数的数列。这个数列具有代表性,揭示了数列的基本特征。解题时,我先将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书写到黑板上,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组数列,并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模型去感知新的数列,发现从第二项开始,后面每一项与前面一项的比值是一组固定常数的数列。其相同点在于后项与前项发生关系产生新的常數,并且这个数是固定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关系是差,后者的关系是比。
利用类比联想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旧有知识快速接受新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在学生进行广泛联想和类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拓展思维习惯,帮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得到的不再仅仅是考试的能力,更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习者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不容辩驳,也不容质疑,就算在教师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只要是教师说出的答案,学生就会无条件地接受并记在笔记里。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如此,而是在长期的师生教学中形成的思维惯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现象,教师讲完课之后,就布置作业给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生硬地分离开来。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必要的互动关系,因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孤立而盲目、散漫而无章法。
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就像是拥有多条路径的城池,虽然我们在经验里认为路途有远近之分,坦途与坎坷之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应该由教师来决定哪条路是捷径,是简便方法,哪条路是最正确的道路。因为正如上文所言,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到达那个城堡,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结果,而是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作为学习个体的学生的个性差异所带来的思维习惯的不同与解题思路的不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掌舵;在思维锻炼上下功夫,拓展学生多向性的思维,建立灵敏的反应能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各种尝试。
参考文献:
[1]彭亮.高中数学指导[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内容摘要:本文从:“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我们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 1
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 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我注意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并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二、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修改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可以让我们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评价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准确化,如“你解答得真巧妙,真令教师和同学钦佩。”“你这种解法真是巧妙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等等,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还注意坚持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我注意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要求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记录学生的成长,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
3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样记载了学生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我再注意实施再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重拾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成长。
三、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 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包括数和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因此,在评价的目标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在进行数学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数学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注重学生数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我注意开放地、多角度、多层次地来系统认识和整理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与方法、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
同时,我还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数的认识和计算及让动手实践等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解答方法真巧妙,你还能找到更巧妙的解法吗”,“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4一定能行。”“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这样通过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改变,都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该进一步开发,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
参考文献赵甲明.论寓德育于科学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J].大学数学,2003(1)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G07083)
课题负责人:程超、张树志(语文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与有关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在国内,巢宗祺、顾云虎等科研人员已经根据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概念基本澄清,兰瑞平、李良品等教学人员也已经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但多停留在概念的理解或对内涵某一个方面的阐释,未能多角度地阐释概念,尤其未能阐释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操作性强的策略。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学校把是否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教导处每一学期也都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定为语文教研组教学核心工作之一。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课题正是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各种原因,从而提出地域色彩鲜明的解决策略,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有关中学生语文素养理论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经验的学习研究,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课题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有经验借鉴。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自己对语文素养的看法和需求,然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语文活动。
3、座谈分析法。通过教师座谈,分析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存在的问题;阶段总结,分析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4、个别指导法。分类指导,个别加强,着眼于提高,关键在于坚持。
5、专题讲座法。就学生关注的语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解决问题。一事一议,着眼于解决共性问题。
6、网络分享法。建立学校教育网站、课题组网页、文学社网页,教师共享研究成果,学生展示个性语文素养。
7、反思比较法。不断反思,纵向、横向多角度进行比较,寻求最合适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
8、经验推广法。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开展有成效,在校内、校际推广,在推广中进一步改进、提高。
四、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一)、初步研究阶段,确定本课题研究策略
1、加强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课题组要求课题研究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定于每二个星期集中学习一个小时。
2、按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制定研究计划,小结研究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各年级备课组组长和组员,通过研讨会共同制定该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好课题研讨课课程表。每学期从第十一周开始上课题研讨课。
3、结合学校“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上好课题研讨课。根据课题组的研讨课课程表,上课教师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上课教师要提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个人的博客上,课题组老师提前阅读,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备课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议,人人发言,做好记录。评完后,评课教师还在博客上对这节课进行网络评课。
4、利用宽带网络,开通“常坟中学教育”、“大河湾文学社”等网页,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另外很多教师还开通个人博客,既能及时保存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实现互动、交流。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收集,尽可能让材料保留活动的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6、鼓励教师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我们鼓励教师向相关报刊、网络平台投稿,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怀远县首届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比赛、怀远县首届教学能手评选、蚌埠市第四届“教坛新星”评选、蚌埠市2008年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蚌埠市2008年语文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二)、深入研究阶段,细化本课题研究内容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秀,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与学校、社会、家庭、大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我校自申报课题开始,就积极加快学校硬件的建设,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学校现在已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1口、计算机网络教室3口、图书室藏书12万册、教师学生阅览室各1口。
2、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老师精神饱满,以相信、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朗读、背诵、默写、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大力继承。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我们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而传授,而是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写字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通常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我校在课题研究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做得尤为扎实。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大河湾文学社,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浪花》杂志,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了“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相应指导。当然也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我们开展了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调查研究了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初步摸索总结出一些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二)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1、方丽老师获蚌埠市第四届“教坛新星”称号。
2、方丽、孙腾云、廖海燕老师获怀远县首届“教学能手”称号。
3、已发表文章
(1)董玉辉校长等人发表在教育教学刊物上的文章7篇。
(2)发表在教育网页科研平台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47篇。其中程超老师的《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青年语文教师骨干化进程的途径》分别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和 “教师培训”栏目全文采用。
4、获奖论文或教学设计28人次。
5、开通个人博客教师共计有28人。教师开通个人博客,组建常坟中学语文教师博客群,加强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三)、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1、作文辅导讲座为文学社会员开辟了第二课堂。
2、已经编辑文学社刊《浪花》3期,第四期正在统稿之中。收录学生文学作品98篇,活动图片36幅。
3、语文比赛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演讲活动,获校级奖励62人次,获县级奖励8人次,获市级奖励2人次; “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奖165人次;硬笔书法比赛,获奖81人次;诗文朗诵比赛,获奖64人次;文章书写比赛,获奖84人次。获奖作品均已装订成册。
4、学生作品小丛书编辑成6册。初一学生作品集《多彩的天空》,初二学生作品集《放飞的心情》,初三学生作品集《我们的中学生活》,高一学生作品集《青春的旋律》,高二学生作品集《花季·雨季》,高三学生作品集《蜗角情怀》。
5、“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稿汇编1册。
6、语文综合活动课学生作品汇编若干册。
六、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起点低,所以我们在努力;因为我们在努力,所以我们会前进。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硕果,2009年4月,课题终成雏形。我们在反思过程中,感觉还有不少遗憾,概括起来主要是下面两点:
1、总是想把所有有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囊括进来,因而课题研究铺得过开,不能有针对性地深入钻研某一项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活动。
2、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参与研究的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有的还是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因此积累的先进理论不够。还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七、下一步努力方向
1、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课题研究成果效益。
屏边一中 民族中学 朱世福
自云南省2012年国培计划初中数学远程培训开班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宋乃庆教授的《“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张广祥教授的《教师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罗增儒教授的《数学解题案例分析》和《案例分析与教师发展》等专题,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从教育学、哲学、生理学、艺术学等角度对教师素养的诠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我感到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但要有深厚的基本功,而且更重要的是高尚的人格素养和魅力,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合格的教师。下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能力高。
对于“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对这个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什么是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第二,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专业素养? 第一、什么是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
我认为:教师素养包括师德素养、文化素养、追求素养、智慧素养。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用学了多少数学知识来衡量,应该从以下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师德的角度来看,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因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在不断地、潜移默化地铸就着学生,只有教师要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和热情,才会把自己的全部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
给学生。
其次,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应该较好地掌握所教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作为教师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夯实知识的教师。
再次,从能力的角度看,应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做一个能教出数学味道、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
最后,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应该有正确的数学态度、数学哲学,对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的思想方法有足够的了解,热爱数学并能够不断学习和思考。
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来说,专业素养以两方面为其核心,一是良好的数学专业基本功;二是以从师任教基本功为主体的教学能力。简单说,数学专业素养就是专业的能力和品质。
1.教师的专业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史、数学应用知识、新的数学分支等。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有兴趣,而是越学害怕,感到数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求知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事实证明将数学与应用结合起来传授知识效果是良好的。要能做
到这一点惟有博览群书,才能提高专业知识。首先,数学教师要多读书。除了研读教材和教参以外,还要看看有利于自己专业素养发展的书籍,只有不断的读书研究,才是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必有之路。其次,数学教师应读哪些书。一要研读教材;二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三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四要读一些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五要读至少一至两种专业性的数学期刊;六要博览群书。
2.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当前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转变,尤其不能和数学学科等具体的学科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思想观念停留在“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层面,不能很好地将“教育理论”物化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师缺少合作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能力等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成分。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尤其缺乏对相应领域有关内容的及时学习和基本把握,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需要利用信息收集整理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束手无策,对于本应该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一些现代新知识无法应付。
第二,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专业能力的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组成: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如果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对相应数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欠缺,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么,数学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将理想课程、实施课程,通过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获得的课程,作为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3.课程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板书的能力、反馈调控的能力等,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依据“异位”的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学反思还有很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譬如填写每堂课的教后反思、撰写教学日记、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等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其次,如何提高数学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每位教师都具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和机遇,而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基本形
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就在于知识能力结构的合理与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与否,以及专业指导渠道和信息渠道的多少,同行之间切磋、交流的频度和机会的多少。为此,提高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就是:
1.及时调整和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尤其是要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数学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和提炼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不断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心态和能力。
2.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及时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奥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时与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从中吸收不少成功经验和教训,在通过自己主动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借助于各种途径向专家学习,每一次我们聆听许多专家的报告或者外出学习会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联系。自我参加云南省2012年国培计划初中数学远程培训以来,通过课程学习、在线交流,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论坛,给我一个非常好的研修的平台,我们将困惑的问题发到网上就会有许多老师进行交流,最终可以获得一些解决办法,还可以广交朋友。
3.发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先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再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为实践而反思”来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改善教学行动,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4.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而不是立足于高深莫测的,华而不实的理论。作为教师要立足本职工作,实现科学研究与实际教学的“零距离”,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积累教学体验、专业经验、专业案例和专业知识,进而升华为教学能力和专业智慧。只有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经过优选的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实践结果做出总结与反思,及时地提纯和升华,才能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5.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渠道。校本研究的核心工作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管理。“校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再次,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对数学教师来说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以外,还必须要有责任感、专业精神。
1.提高数学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转变数学教育观念,对待学生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引导探索,鼓励创新,尊重个体,发挥个性。数学教师不仅要通晓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能力,而且还应掌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关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
2.加强实践,提高信心。
3.加强团队精神,构建和谐环境。教师的专业精神,只有在和谐自由、积极合作的环境中,才能自然产生,并继续提升的。因而同事间的和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同事之间能相互关心、协助,自然会造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工作环境,才能形成专业的团队精神。
4.积极进修,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1.激发兴趣, 奠基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长期培养。 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小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从多个角度发现语文问题, 集思广益, 战胜阅读中的困难。 让学生多读、深思, 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成就感, 奠基语文素养。
1.1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质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语文认知上产生冲突, 使学生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欲望。问题应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挑战性。对学生有极强的诱惑力, 刺激学生大脑皮层, 促使神经兴奋, 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探究文本, 自主学习。 扎实语文基础, 提高语文技能,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学《太阳》一课时,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广袤的宇宙动画, 让学生感悟宇宙的浩瀚, 体会宇宙的神秘, 继而产生探究宇宙秘密的欲望。 在欣赏宇宙之后, 教师让他们对着太阳质疑:“你们想知道太阳多大么?对太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质疑, 个个兴趣盎然, 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然后通过自读课本, 找到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 调动学生自主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质疑导入为新课作了恰当的铺垫,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1.2积累古诗, 诱导动机。 古诗是祖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语言精练, 意境悠长, 让人荡气回肠。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含义, 在读中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教师为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 可以在每天早自习时抽出十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古诗背诵, 一周举行一次比赛, 看谁古诗背得最多, 感情最饱满, 也可以指导学生分类背诵, 增强学习动机, 拓展积累。 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 道出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时, 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后,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飘逸洒脱, 让小学生从生活中悟情。 让学生小组讨论:“李白对汪伦充满感激之情的原因。 假如你就是大诗人李白, 你会怎么说, 又会怎么做? ”让学生表演李白被贬, 受到汪伦热情款待, 体会知遇之恩。 学生想象力丰富, 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从而感知友情无价。 然后引导学生积累杨万里的《宿新寺徐公店》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 拓宽古诗积累, 让学生强烈地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 奠基语文素养。
2.养成习惯, 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养成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主线。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的确, 古今中外各国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 所以, 好习惯是人走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会受益终生。
2.1自主探究, 构建知识。 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也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 习惯养不好, 终生受其累。 ”诚然, 小学生的语文习惯主要包括正确的写字习惯, 即书写要端正、整洁、规范;要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分清平翘舌读音;能认真读书的习惯, 会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 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师生共同研究;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把学到的好词好句积累到日记本上, 经常翻阅。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才能开发自身的巨大潜能。 为了今后成长和终身幸福,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在理解课文时, 让学生有层次地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例如:《丑小鸭》的教学, 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品词析句, 体会丑小鸭“被欺负”时的心情升华主题。 第3自然段, 抓住“咬、啄、讨厌”等词语体会丑小鸭被欺负。 学生在讨论时, 认为“孤单、钻出、离开”也能体现丑小鸭被欺负, 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学生。 长此以往, 学生会养成抓住关键词理解词语的习惯,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完成语文习惯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2.2品读赏析, 锤炼语言。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品读。 品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内涵, 使学生辨别是非, 完善人格, 锤炼语言。 “三分诗, 七分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 学生反复品读, 能读得神采飞扬, 酣畅淋漓、兴致勃勃。在读中能使优美词句飘入耳中留于心田, 永生难忘, 语言优美, 想象丰富。 例如: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大榕树奇美的文字。 初读时, 让学生抓住 “不可计数”、“垂”、“卧”等词体会榕树的形体美;细读时, 让学生理解“一簇”、“颤动”“生命”等词语, 感悟榕树的内在美;品读时, 让学生大声朗读, 丰富联想, 升华榕树的意境美。 品读,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养成良好的品读习惯, 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总之, 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拓展阅读, 诵读经典, 文化健身。 让学生扎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 让学生凭借丰富的语文素养, 放飞梦想。
参考文献
[1]陶立林.快乐阅读,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J].考试周刊, 2016 (10) :35.
[2]冯秀珍.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 2012 (36) :21.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教师对数学思想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几乎不涉及数学思想的考试,所以教师们对数学思想停留在口头上。数学基本思想是一种隐性的东西,这些体现的是数学素养。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虽然数学基本思想已经成熟,但是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思想初出茅庐,需要教师分析、研究、尝试、探求的空间很大。以前的教学是按照知识确定教学思路的,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提升。其核心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当我们的视角转向数学基本思想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如何抽象、推理、建模和应用了。要落实到这些点上,我们就要聚焦过程,聚焦学生,聚焦如何将思想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这是一个需要探究、值得探究、必须探究的领域。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呢?
数学思想的准则包括两条:一是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思维的差异。这样数学思想归纳为:抽象、推理、模型。
在新修订的课标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模型的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这样的基本思想,笔者认为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浸润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想,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
首先,逐渐抽象。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主题图,主题图的情境很多是生活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的表象容易被学生关注,而内部的规律性的问题不会被学生意识到。所以教师在处理这类型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逐步感受到生活中隐含的规律。课堂教学中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回答,一般离不开情境图的具体情境,会有具体、直观的方式描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掉具体的情境化的东西,保留事物必要的元素,用简洁的语言或者符号去表示,这样就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其次,归纳推理。在实现了具体到抽象的过度之后,教师要有推理的意识,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意识,不仅仅猜想结果,而且要进行不同层次的验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学生有建立在这种经验基础上的相对抽象的经验,教师的作用是在这样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直观经验的局限性,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归纳的思想不仅重要,而且是必须掌握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从具体的特例中像非本质的广泛中推广,要归纳出更一般化的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广泛地运用在其他方面。
第三,模型应用。情境图中的是一种生活现象,但是可以通过抽象和推理变成数学上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数学模型,而要真正地成为学生意识中可以自由、灵活应用的模型,还需要对模型应用的条件、范围和方向等做进一步的研究。模型建立的初期,缺乏变式,学生只是机械地运用,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指导,不断反思,体会阶段性的成果,也感受阶段性的局限性,感悟模型思想的规律性、必要性和简洁性,促进学生的模型思想的建立,整体认识数学模型。
淡化模式,凸显思想。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蕴含教师对课程标准下教材的理解,蕴含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看不到什么模式,也看不到什么程序,课堂中更多的是有合作,课堂上很多时候是我来说,别人来补充,没有固定的程序,没有程序化的语言,都是鲜活的生成。这才是生命的火花,这才是真实的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习得的数学思想,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再发现”的数学思想。这个是数学的教育领域而言。真正的思想一定是朴实、自然,提法不那么刁钻和华丽;思想的形成需要氛围,对思想的追求不能太过刻意,要注意营造有助于思想生长的情景和环境。对思想的泛化的处理,搞出五花八门的思想类型,可能是无用功。
数学基本思想本身反映了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以它为目标,有可能使那些可以普遍迁移的,如兴趣、好奇心、洞察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养成成为现实。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课程目标,使得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发现习得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在探究过程中领悟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来龙去脉及用途。关注数学基本思想,有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教学状态;有助于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转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提供重要的支撑。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评估数学教学质量的深层标准,也是区分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关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在现行的实验教材中比比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切实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我国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除了需要注重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了解学科内容的内涵以及精髓。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144-01
1.引言
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满堂灌,忽略了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以及培养,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学生技能素养的培养。不可否认,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积极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目前教育的实质现状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手段,通过培养学生和的核心素养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只有在兴趣的指导之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接受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地将个人的学习兴趣与现有的数学学习相结合。小学数学老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课本教材的深入分析来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重点以及难点,以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化的设计,保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老师还需要对自身课堂讲授之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保障教学的层次化以及科学化,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以及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首先需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创造来突破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重点以及障碍。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后,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一定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还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堂之中的提问式教学相结合,其中提问式教学能够保障学生思维方向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小学数学老师需要结合目前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问题的有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计算以及数据分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另外在后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引导,积极地展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各项收获。不可否认,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4.采用科学评价标准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老师首先需要积极地突破传统的评价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现代化的评价机制以及评价模式,保障教学评价标准与现有教学大纲之?g的紧密配合,让学生能够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之下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主动接受老师的引导以及熏陶。首先小学数学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地利用评价体系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另外学生能够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明白自身前进的方向以及个人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从而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突破以及改进。其次,在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保证标准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因此科学评价标准的设置必须要以因材施教以及层次化的教学为核心,通过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技术分析设置多元化且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机制,保障学生能够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最后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将鼓励和惩罚相结合,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还需要对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提出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之中有效地改进个人的不足。当然,对于老师个人来说也可以结合最终的评价标准以及结果来了解在实践教学之中的问题以及矛盾,了解学生对各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看法。
5.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实践教学时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精髓以及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
参考文献:
【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藏族的名字09-22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06-25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11-05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09-12
藏族的民俗文化05-28
藏族历史11-03
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10-27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11-02
中华民族民俗藏族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