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团校培训心得(精选7篇)
还记得我的初衷:追求遥远的梦想,过着朴素的生活。偶尔也会问自己当什么都不去管,什么都不去思考不去有所追求的时候,自己会真的轻松快乐吗?其实不然,当有一天我们真的放下一切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份不舍,一份真情。作为一名新生干部,我有着满腔热忱,但更懂得责任的重大。通过此次干部培训,我不仅仅受益,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悟。
作为学生干部,生活变忙碌了,脚步变紧凑了,吃饭的时间缩短了,和室友玩乐的机会少了,逛街、散步、听音乐的时间少了。不变的人群,相同的环境,生活确有了微妙的变化。偶尔也会怀念简单轻松的时光,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委屈,但却是充实的,有得必有失,我不后悔。终于能够体会那份无悔的执着了,我也记住了,即使有困难有委屈,用微笑来化解,因为梦想还在,因为团队还在,因为大家都还在。
此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丈高楼平地起,知识就是平地,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工作。也是保证工作激情的基础所在。当今正是知识竞争的年代,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素质。学生干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成绩一塌糊涂能够真正让人信服进而起到带头作用吗?另外,现在在学生干部中存在有一些人,只是顾着学习,把工作晾在一边,到最后一走了之。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能否把学习和工作安排妥当是衡量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二、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是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学生干部就是要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服务,就要肩负着一份责任,既然扛上了肩就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既然选择了当学生干部,理所当然地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这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有些学生干部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热情了,总想把工作推诿给他人,拈轻怕重,捞个证书了事,因而就影响到总体工作计划的运行。你为同学服务了,让他们知道你是真心诚意的,也反过来为你服务,体谅你,和你沟通,你的工作也因此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你也实现了锻炼能力的初衷,可以达到这样的双赢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这主要是要有博大的胸怀。身为一个学生干部,经
常要和同学共处,勿怕别人超越自己;自己有缺点就要有自知之明,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就要虚心听取而不要心怀不悦。学生干部之间取长补短,一个团体才有每个人发挥的地方,才能发挥团体的最大作用。
四、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具体来说,首先主要是策划能力。要做到这一
点首先要善于思考。学生干部是协助学校管理好学生的助手,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才能干得更好,这样才能控制、改进和创新。其次是协调能力。这如同润滑剂一样可使你和领导、老师、同事及学生关系更融洽。要善于真心地微笑,因为这样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个臭皮匠总胜过一个诸葛亮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怕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细微之处总关情啊!然而责任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责任心的干部绝对不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作为干部,就得事事先人一步,要能及时发现每个人
身上的闪光点。时光荏苒,从大一进来叫到现在成为师兄,感慨太多,心情也太多。
既然担起了这个担子,我就不会轻言放弃,不是好强,而是割舍不下。或许今天的我们还不够成熟,或许此刻的我们还不够能力,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年轻作为资
本,跌倒了我们会自己再爬起来,委屈了我们会擦干眼泪然后笑得更灿烂。我坚信护
这次培训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 这是香港最早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教育机构, 一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在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技开发等范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是香港最具综合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培训期间, 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课学习。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以承担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为重任, 多年来致力于栽培既能谙熟中医理论, 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师, 为香港培育了一批有学养、有医德、有使命感的中医人才。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专业知识课, 同时还旁听了《温病学》、《内经》等基础学课, 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学术讲座。在这一个月的培训生活中, 我的感受很多, 收获也很大, 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培训。
一、教学师资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师多由内地中医药大学毕业, 有比较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 同时多数人又有国外受教育的经历, 因而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且多数人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 故能很好的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化的香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也能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观点等知识引入传统的中医药, 更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
二、教学课程方面
《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是两门综合性的课程, 为临床学科。基于香港的历史背景, 跌打为其传统强项, 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而骨伤、推拿在这里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由两个老师分上, 虽有少许偏重, 但都倾向于骨伤, 对传统推拿手法有讲述, 但是对与正骨类手法有联系的知识进行重点关注, 突出了中医的“因地制宜”特色。《针灸治疗学》的讲授紧扣医师执照考试大纲进行, 因地处香港, 针灸传统刺灸法的水针疗法禁止使用, 放血疗法等均很少大范围使用, 多用到毫针、灸法、电针。由于受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岭南学派的影响比较大, 且地域、气候基本相同, 我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 了解了一些特色的疗法, 如:腹针疗法、靳三针等, 同时对香港本地的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有了初步了解。此外, 其他基础学科如《温病学》、《内经》的旁听学习, 也加强了我对香港本地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的了解, 进一步认识了香港与内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异同, 有助于本校港澳学生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方面
虽然一直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 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真正实施这一点。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的一个月中, 我见证了其有机的结合, 收获颇丰。从第一天涂丰博士“批判式”教学方式的展示到后来的日常教育, 学生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每次展示的主题都是老师预定, 但是在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均有学生自主观点的体现, 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且会在其他同学讲授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课程中, 每个学生都必须讲授, 老师会最后指正或点评, 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给出评分。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一种领路人的角色, 以前学过的内容只是提及, 绝不啰嗦, 重点在自己领域里的新内容。今后, 我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堂方面
香港的大学课堂是比较自由的, 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授, 向其提问;可以当场使用现代化电子工具查阅老师讲授的内容, 予以反驳或疑问。最有特色的是语言的多样性, 每一趟课, 都是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集合。其实这种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老师的课堂有吸引力、凝聚力, 内容要有精确率, 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以及要有语言的及时使用能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内经》讨论课堂, 虽然是研究生的课堂,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大学学历均与医学无关, 课堂全程由学生掌控。老师的理念是既然是讨论课, 就无关对错, 只是认识的探讨。这种讨论课对老师知识面的广度与宽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非专业的知识。通过这次讨论课, 我真正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 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 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五、学习氛围方面
相对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里的图书馆、食堂、教室, 乃至校园里休息的长凳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或学习, 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对比, 我认为内地教育培养的学生比较缺乏活力。相比较内地学生的含蓄, 香港学生显得自信和自然, 在课堂上体现得较为充分。这也许跟香港学生一直以来的教育背景分不开, 希望以后能把这种氛围融入到内地的教育中。
六、科研方面
因为大多数老师有比较深厚的科研背景, 因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科研也是卓有成就的, 学院拥有本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 研究实力雄厚。学院已经建立了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实验室, 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研究水准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准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 另有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香港的中医药指南的制定就是由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完成, 其思维为在既有指南的基础上, 集合文献证据和数据挖掘支持, 香港本地中医师的意见共同完成。在针灸方面, 本院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对痛症的治疗和针灸疗效临床验证等方面, 很遗憾最近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中医药学院的实验室也是规模比较完善的, 具备神经电生理、蛋白组、代谢组等高等实验设备和技术, 期间还请到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进行了“针灸治疗机理的探讨及其临床”学术讲座, 每月均有学术论坛, 也有对外的国医大师经验分享等。
七、教师风范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教师衣着得体, 态度和蔼,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赏识学生。心理学家曾说过,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 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 技能去影响学生, 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 言传身教, 良好的情绪与健康, 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老师们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方面都为学生树立了楷模。
八、社区服务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社区服务, 《骨伤推拿学》的老师们将社区的老人请进课堂, 让学生自主给老人诊断、诊查、治疗, 老师在旁指导、勘误, 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临床之前熟练了临床的流程, 同时也让社区的老人得到了帮助, 可谓一举多得。同时, 《针灸治疗学》课程的老师们联合狮子会的服务人员, 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社区义诊活动。老师联合学生走进社区, 不但为社区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医学上的帮助, 同时还制作了一些针灸、推拿等保健方面的小册子, 这既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 使之深入民心, 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处理中医针灸常见病的病种, 学有所用, 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与信心。
九、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 细心周到地接待和安排我们的工作与住宿, 带我们熟悉校区, 参观中医药学院的中药陈列馆、中医药博物馆、浸会善衡学院等, 还贴心的为我们介绍周边可以体会的民俗地点, 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浸会中医药人的热情。
十、结语
培训所给予我的远不止这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 时间过的真快, 刚到学校时候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转眼间就要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短, 我在这里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 还交到了很多朋友, 认识了这里的同行, 开阔了眼界。离开这里的学校, 离开这里的朋友与老师, 有着不舍, 更多的是我们都应当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 兢兢业业地工作, 去用我们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面对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 尽最大的努力把技能和业务学得更扎实。
摘要: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 互通有无, 能更好地促进本职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在教学师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课堂、学习氛围、科研及生活方面总结了学习中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同时也希望将所学用于以后的工作, 尽最大的努力扎实技能和业务。
在我国学子到前苏联留学的众多学校中,一个学校153人并不算多,然而,只要在老一辈留学人员中提到苏联中央团校,却是响当当的一个名字。
为什么呢?因为这不仅是前所未有的团干部集体出国留学,还因为从苏联中央团校中走出来了一个日后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及一批担任国家和各地的重要职务的人员。以下就是他们中的一些:
一期的田曾佩回国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二期的陈民选担任解放军体育学院政委;三期的周文华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李彦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四期的钱其琛担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汪家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吴木担任北京市委党校校长;五期的李立功担任山西省委书记,……。
虽然这些人担任重要职务并不完全归功于苏联中央团校,但是他们在苏联中央团校刻苦攻读马列主义理论,毕竟打下了很重要的烙印,在他们的一生中是应该记下这一笔的。
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是前苏联第一流的党校性质的学校,主要讲授联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跟苏共中央党校的课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团校根据兄弟国家团干部的需要,加设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团队报刊建设的课程;还增加了苏联历史、地理、宪法、俄罗斯文学、俄文等课程。讲课的人都是苏联一流的教授和学者,水平相当高。例如讲哲学的是柯罗尼斯基教授,他博学多才,讲课深入浅出,曾到北京大学讲过哲学课,颇受欢迎。
苏联中央团校座落在莫斯科市郊维希良基镇,环境优美,校舍宽大,设备齐全,除培训苏联共青团州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外,还设立了外国留学生部,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吸收东欧和中国、朝鲜、蒙古、越南等十六个国家的几百名留学生学习,并分别设立了这些国家文字的书库,便于学员学习阅读。
2002年11月14日,我国留学苏联中央团校校友会在北京举行了活动,老校友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以下是他们在苏联留学时的一些往事,读后让人意犹未尽。
难以忘怀的岁月
文/陈模
1953年,我从《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被团中央派往苏联中央团校学习。
苏联中央团校培训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每天除上午听四小时课程外,学校还强调每个留学生必须阅读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
留学的团干部中,多数人只学习过“干部必读”的六本书。由于工作忙,许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理论,有的人还未养成读理论书与独立思考的习惯。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尽管时间较短,我们都认真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有的书甚至读过两三遍。我们在国内从来没有系统地读过这么多的书。
读这些书,当时我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受益,待到后来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不管造反派怎样将我们当“走资派”来批斗;在“文革”结束后一些年头里,不管社会上怎样刮起“马列主义过时论”的歪风,我们这些人始终没有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因为我们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
记得当时,有一位在中央党校工作的老同志访苏时说,我国的青年团干部没有必要到苏联团校来学习,在国内哪个党校都能学到马列主义。
不错,在国内的党校里可以学到马列主义理论。但是,苏联毕竟有几十年的理论积累,他们有一套正规的教学制度。全面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少在国内学习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在苏联团校不仅学习苏联历史、地理、宪法、文学知识,团校还拿出许多时间,让我们参观苏联的工厂、集体农庄、学校和养老院,观摩莫斯科、列宁格勒及许多地方的革命遗址、博物馆;拜谒莫斯科的列宁故居、彼得堡、芬兰湾列宁的草棚写作处,访问一些团的基层组织,接触城乡的男女老少,进行广泛的交谈,这对我们了解苏联是大有帮助的。与此同时,苏联团校还常让我们到莫斯科观看话剧、歌剧、芭蕾舞、电影,参观美术馆、画廊。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后,苏联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我们亲身体会到苏联教师、团干部以至普通工人、农民、青年和儿童对中国革命的敬佩之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可以这样说,我们留学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苏联人民的友谊之中,这种深厚的传统的友谊,也是国际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苏联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理论教育照本宣科,缺乏联系实际,教条主义味道严重,在许多问题上思想僵化。由于斯大林长期以来重工轻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至于党的机构官僚主义化,部分干部腐化,个人迷信后果严重,我们虽然所知不多,但毕竟有些体会。这一切,如果不是留学一年,是难以了解的。
苏联共青团、少先队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创造的不少先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在苏联中央团校,我们听了共青团、少先队的课,考察了工厂、集体农庄、学校、团的工作,参观了一些少年宫、夏令营,还到《共青真理报》、《少先队报》参观、实习,这一切对我们都是新鲜的、有益的,学习与不学习大不一样。
回国以后,不少理论知识都用上了。马石江同志曾在北京中央团校担任过教育长,给学员讲过马列主义课。他1955年末学习回国后,就以苏联中央团校为榜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中央团校设立了青少年工作研究室,开展了许多研究与编著工作,出版了不少书。不少团干部学成回到本省、市团委后,推广了苏联共青团培养、树立、学习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经验,鼓舞了青年的干劲。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在厂矿、基建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了先进班、组、队、岗、的制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青年突击队”本是苏联共青团的一个创造,而今“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我国的厂矿基地。
我曾在《共青真理报》、《少先队报》参观过、实践,回国后在《中国青年报》工作,在宣传、学习先进人物、先进单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宣传开展“群众文化”、“群众体育”活动上,也借鉴了苏联共青团的工作经验。我们二期的苏联翻译维克多,在我们回国不久,也调到北京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当新闻专员,他时常向我提供宣传苏联共青团成就的稿子,我也向他提供我国共青团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的文章,促进了两国共青团信息工作的传递。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忆上述的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时,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列宁、仰慕苏联的心情去留学,所学、所得、所闻终身难忘。
陈模:原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现任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中央团校校友会会长。
编/何松
人间真情 友谊永恒
文/王闻新
1954年9月至1955年9月,我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现在对他(她)们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他(她)们的专业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负责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在我们留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传道、授业、解惑”桥梁,帮助我们在异国他乡顺利生活、完成学业的苏联团校女翻译——库尔巴科娃·瓦连季娜·安德列夫娜(中国同学都称她为“瓦莉娅”),让我至今难忘!
1954年我25岁,在我刚结婚三个月时,被派往苏联中央团校学习。当时我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因工作需要,自1951年起团市委许多同志都业余学习俄语,经常在苏联俱乐部、友谊宫和苏联专家及其亲属及苏联侨民青年团举办跳舞晚会,开展友好活动。因为有此基础,我到苏联中央团校后,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舞文娱晚会。
喜欢跳华尔兹舞的我,在晚会上结识了团校少先队辅导员班的苏联阿塞拜疆族的名叫娜荷切娃·莎莉娅(简称“莎莉娅”)的女辅导员。莎莉娅以结识了我这个爱跳华尔兹舞,并能用俄语和她会话交流的中国留学生深为自豪,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我。从开始把我作为她的专职舞伴,到单独邀我陪她看电影,去莫斯科逛街,给我买领带、围巾、香水等小礼品,直到给我写求爱情书。
我感到问题严重,明确告诉她我已经结婚,并把我和爱人的结婚照片给她看。为了不影响学习,避免不良影响,我有意疏远她,强调我学习紧张,多次谢绝她约我看电影和跳舞。不料,莎莉娅因为我的冷淡,居然生病了没上课,影响了学习和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向党支部书记、班长徐净武同志做了汇报,并建议通过校方或辅导员班的领导、老师协助解决好莎莉娅的问题。徐净武同志说:“这类问题不能轻易向校方领导反映,应当慎重对待。我们既要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又要考虑维护两国人民的友谊,顾及莎莉娅的痴情,防止伤害她的感情和名誉。”徐净武同志还说:“你已向党支部汇报了,就不要再顾虑怕犯错误而急躁、生硬的处理,要逐步淡化,软着陆……”
在我为早日摆脱莎莉娅的痴情而焦虑困惑时,不料一件突发的意外事件,帮助我走出了困境。
一天早晨,我突然从脖颈到脸都浮肿起来。校医查不出原因,更无法治疗了,翻译瓦莉娅就陪我去莫斯科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到了医院后,照片子、化验血、尿……折腾了一天,还是难以确诊,无法对症下药,医院决定让我住院观察。瓦莉娅像我的大姐姐一样,耐心地安慰我安心住院,又上街给我买了水果和可口的晚餐、饮料等,天黑了她才回团校。瓦莉娅临走还说明天一早她就来医院,嘱咐我一定不要着急上火……
第二天一早,医院刚上班,瓦莉娅就和莎莉娅一同来到我住院的病床前。
莎莉娅把一束鲜花和水果罐头放在我的床头柜上,看见我的脸浮肿得变了形,眼睛只剩一条缝,她焦急难过地流着泪说:“这是怎么了,你得的是什么病啊?”说完,她擦干了泪水,重新化妆。这时,我闻到她刚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和香水味,立即感到浮肿的脖子和脸发热奇痒。莎莉娅把这种情况转告医生后,医院立刻化验了莎莉娅曾送给我的同样的雪花膏和香水,很快查出了我是擦这种雪花膏和香水,发生了皮肤过敏的化学反映,造成浮肿。
通过这次浮肿的意外事件,莎莉娅向瓦莉娅讲了她向我求爱的事,我也借机请瓦莉娅帮助摆脱莎莉娅的痴情。瓦莉娅同情理解我,赞成我的态度,劝说莎莉娅克服不切实际的痴情,维持异国朋友的关系。为此,瓦莉娅还请辅导员班的老师开导她。当莎莉娅坚持再约我看电影、跳舞或外出单独活动时,我就邀请瓦莉娅也借故陪同去,充当“第三者”。就这样,瓦莉娅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没有给中国留学生和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住院治疗浮肿和帮助解决莎莉娅痴情之事,瓦莉娅对我的家庭和个人情况都更加了解和关心了。我对她也更加熟悉和亲切了,把她作为异国大姐看待。
苏联中央团校的学科多、作业多,学习任务重。中国同学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同学,都起早贪黑、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学习,争取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因此,在节假日一般都不愿意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瓦莉娅针对这种情况,多次动员我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她对我说:“多参加校外活动是学习俄语,深入了解苏联社会实际的好机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得能偿失的。”
由于瓦莉娅的开导,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月革命节、元旦等节假日,我除积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外,还积极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分散小型活动,创造一些用俄语讲话、唱歌、朗诵诗歌、交谈等同苏联人民接触的机会,确实对我的俄语学习、对了解苏联社会和人民都很有益处。我还根据瓦莉娅的建议,去莫斯科大剧院等影剧院观看《天鹅湖》、《樱桃园》、《泪泉》等著名芭蕾舞、歌舞、话剧,对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艺术受益匪浅。
岁月如梭,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1955年9月,我们毕业回国的时间到了。临行前,我与瓦莉娅约定时常通信。她还建议彼此要交替轮流用中俄文写信、回信,以此互相帮助提高中俄文水平,巩固发展我们的友谊。
为此,瓦莉娅还和我打手击掌,以表决心。可惜,我和瓦莉娅之间约定的通信,后来由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而中断。
经过20年的漫长岁月,1979年我的错案平反后,调回哈尔滨市任区委书记,市体委党组书记、主任。在我即将退居二线时,1989年1月,中农企业集团北方进出口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聘任我出任总经理。
当时“北方公司”刚建立半年,严重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我这个年逾花甲的外贸外行,所以勇于挑起这副重担,是因为我知道,“北方公司”以经营对苏联易货贸易为主,企业要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找到有实力、有信誉的苏联合作伙伴。在我的潜意识里,瓦莉娅是能帮我们做到这些的。在出任总经理之后,我把千方百计找到瓦莉娅,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友谊,认定是公司创效增收的关键环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我就从李一同志处得到了瓦莉娅的信息和通讯地址。我高兴之余又担心:经过漫长中苏关系破裂的隔绝岁月,当年的友谊是否早已荡然无存了?瓦莉娅的健康、思想和能力以及“北方公司”的困境等情况,她能够帮助我们吗?我用什么酬谢她呢?
带着这些困惑,1989年2月初,我给瓦莉娅寄出了三十多年断绝联系后的第一封信。四十多天之后,我收到了日夜盼望的瓦莉娅从莫斯科给我的回信。她首先祝贺中苏两国关系缓和给我们带来了恢复友谊的生机,接着简介了她30多年的工作生活变化概况,对我从事对苏联外贸工作表示由衷的高兴和祝贺。她热切欢迎我重返莫斯科,愿意帮助我结识苏联的贸易合作伙伴,帮助我开展工作……。
瓦莉娅热情洋溢的回信,解除了我的焦虑,增强了我的信心。不久,她介绍苏联贸易伙伴向“北方公司”发出了邀请。1989年5月23日,经过几个多小时的飞行,我终于跨越了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千山万水和三十多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隔绝。在莫斯科机场上,瓦莉娅和我又紧紧地握手拥抱在一起了。
瓦莉娅大我一岁,当时她已61岁,患有心脏病。她不但在深夜亲自去接机,而且直到帮助贸易伙伴把我们代表团安排到宾馆住好,她才放心回家。三十多年的隔绝,还是一见如故的真情令我感动!
瓦莉娅还主动给我当翻译,洽谈时她有意回避“北方公司”当时的困境,强调介绍北方公司是中国著名农民企业家入股创办的有实力有发展的股份制外贸公司。她还着重渲染介绍我这个总经理、代表团长是50年代苏联中央团校留学的高材生,是中国现任外交部长钱其琛的老同学、好朋友。介绍我为人忠厚正直、讲信誉的品德等。由于瓦莉娅的介绍,提高了总经理的人格魅力和“北方公司”的知名度、可信度,从而顺利地签订了互补性强,效益好的贸易合同。特别是由于苏方同意逆差先过货,解决了我们缺乏资金的困难,使公司一举扭亏为盈。
1989年5月瓦莉娅给我第一次出访苏联当翻译,我决定按照当时聘用俄语翻译费的标准,付给她报酬金时,她坚决不收,并批评我说:“我给你当翻译并没有事先讲报酬,是我自愿帮你工作的。我们都是老共产党员,又是老朋友,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利益,我为什么不该尽点义务做点贡献呢?”当我又强调因她年高体弱,需要买些保健品补养身体,以利今后再多帮助我们工作,劝她一定收下报酬金时,她认真地说:“王总,你一定要我收下这些钱保养身体的话,那今后你别花钱雇我这个老太婆了,年轻体壮的翻译有的是……。”瓦莉娅真诚无私的奉献情怀,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无法再坚持以金钱去回报她。
五十年代苏联中央团校培植的中苏人民友谊之花,在改革开放年代结出的北方公司丰硕之果,将永载两国人民友谊史册。
1996年4月26日,瓦莉娅去逝不久,李一给我来信说:“闻新同志:我们对瓦莉娅的去逝,都十分悲痛。她是一个从心底、从骨子里热爱中国的好朋友。她在一生的最后岁月里,把中国朋友当成亲人,这点你是最清楚,体会最深的……”
是的,自1989年我和瓦莉娅在莫斯科重逢,到她去逝的几年间,为了北方公司的事业我们并肩战斗,经常在一起谈工作、谈个人,书信频繁。七年间,光瓦莉娅给我写的书信就多达70余封,280多页。她还把自己的工作笔记、日记、剪报等宝贵资料主动送给李一和我看。体现了她对中国朋友的真诚友好,肝胆相照,亲密无间。
1994深秋,瓦莉娅克服许多困难,为购买来中国的机票,她甚至变卖了珍贵的列宁勋章,终于实现了她一生最后一次的中国之行。
1994年11月18日午后1时,当我和李一同志在北京机场和瓦莉娅一见面,她就认真动情的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了。我是和中国朋友诀别来了,这次莲娜陪我来,一是照顾我,二是让她认识我的中国朋友,好继承两国人民的友谊。
我陪同瓦莉娅最后一次中国之行的全程,目睹了各地各期留苏同学对瓦莉娅母女热诚欢迎款待的友好真情,说明瓦莉娅的中国情缘深厚绵长。瓦莉娅为表达对中国的赤诚热爱,感谢中国朋友对她的深情厚意和她对两国人民友好事业贡献终身的感情,主动向我们提供有益的情况和建议。她应邀在北京、西安召开的有留苏同学、教授、学者参加的座谈会上,对人们关心的苏联解体后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前途命运,对叶利钦等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新领导人的政治背景和主张,以及对解体后苏联共产党、苏联社会的现状、动态、前景等问题,都毫不保留地作了详实介绍。
1997年4月25日,我怀着中国朋友对瓦莉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的深情,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第二天,4月26日,即瓦莉娅逝世一周年之际,我随同瓦莉娅的大姐、女儿、女婿、儿子以及克拉拉(也曾是中央团校的翻译)等瓦莉娅的亲属和朋友一同到瓦莉娅和她母亲合葬的墓地,悼念她逝世一周年。
我在瓦莉娅的墓碑前,献上了白色鲜菊花编织的花圈,点燃了从中国带去的高香,焚烧了我给她最后一封她没能看见的信,宣读了行前在北京我和徐净武等同志共同研究过的代表留苏同学的中国朋友的悼词。最后,我还按照瓦莉娅生前遗愿,在她墓前朗读了高尔基的《海燕》。当我朗读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时,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瓦莉娅的大姐、女儿和克拉拉等亲友,都被我万里迢迢到莫斯科来沉痛祭奠瓦莉娅的举动和情景而深深打动。80多岁已失明的瓦莉娅大姐用一支手抚摸着我的脸,另一支手抚摸着瓦莉娅的墓碑流着泪说:“亲爱的瓦莉娅妹妹,你去逝前还叨念的中国朋友王闻新亲自来莫斯科追悼你来了。你听见他给你朗读《海燕》了吧?你没有白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好一场,中国朋友也热爱你,想念你啊!……
瓦莉娅的生前好友克拉拉对我说:“你专程来悼念瓦莉娅,出乎我们预料,这是对瓦莉娅一生热爱中国最好的回报。”
追悼会后,莲娜留我在她家住,并请假陪我和克拉拉一同去参观莫斯科的“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把她母亲生活工作的像册给我看。告诉我,她母亲在临终前把记有中国朋友电话和通讯处的本子作为重要的遗产交给她,再三嘱咐她要保持和中国朋友的联系。
这使我想起苏联作家伊·爱伦堡说的:“从一粒细砂看世界,从一朵鲜花展望天堂。让友好的手握住无限的宇宙,让友好的瞬间拥抱永恒。”是的,瓦莉娅临终前,把中国朋友的通讯处作为宝贵的遗产交给女儿,就是一粒细砂,一朵鲜花,就是握住无限宇宙的手,就是拥抱永恒的友谊。
王闻新:原苏联中央团校中国班四期学员。
事实上,创新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够胆大心细。通过这次听课,我意识到我一定要学会一种创新的选择,创新的精神。qc99分享,欢迎阅读!
开学至今,我院举办了团校培训,作为一名班干,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的课程是由开学典礼和讲座专题两个部分组成的,而讲座专题分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及价值体系”,“知行合一,和而不同”,“改革开放三十年”,“开拓创新,做新时期的优秀
共青团员”,“学习干部执行能力的提升”这五个方面,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
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学典礼中,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
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老师主讲的有关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和价值体系的内容。老师讲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了这个问题。第一点,学生干部是什么,他说,学生干部是一座桥梁,一面镜子,一扇窗户,一面旗帜???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我觉得我们这些班干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先是学生,职责是学知识,学做人,再担
任一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学习。第二点老师讲了关于学生干部的认识定位的知识。我清楚地明白: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常的学习和学生工作中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放松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处事都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日常@.范.文.库’整理~生活~本文由.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中,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起到我们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点,老师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定位从工作任务,工作分类,工作形象,工作艺术这四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许多,就像老师所说,要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我们一定要在做好人的同时做好学问。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管理学院的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关于“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问题。老师讲课幽默,声音优美,吸引了我们所有同学的注意力。她以自身的经历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如何
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颇有趣味。
这次团课的第三讲是由***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而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事情。尽管内容有些乏味,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是吹进了我们学生的耳朵,让我们深切感受着国家这么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叹不已。
这次团校的第四讲是关于开拓创新的问题,这个话题也是我们大家较为关注的。随着社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观念也逐步向创新观念转变。老师在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创新事例,让我深深的感叹:创新真的必不可少啊。接着老师讲了创新的特征: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2.观念具有高度的流畅性;3.思维具有灵活性;4.认识具有新颖性;5.智商在中学以上;6.人格特征明显。老师还在讲授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整个教室,气氛飞扬。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学到一种创新的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一种创新的精神。
首先,这次团课让我明白了团的意义,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团员应有的光荣。记得在自己初二的时候老师动员大家加入共青团,当时大家都是一种积极却迷茫的态度,只是从书上或者与身边的人交谈中得到一些共青团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很片面的。
其次,团课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像我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团员应该努力团结大家,创造良好的大学
文化氛围。
再次,团课让我明白了一名合格的团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修养。除了积极工作外,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观察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了几个方面要点,知道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
第一,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源泉。马克思理论是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理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第二,在学习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共青团应该始终走在工作的前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并且团结广大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汇报群众的意见。
第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作为一名团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
基础。只有那些热爱国家,努力工作,团结集体的人才能真正取得大家的尊敬。我作为共青团员在加强修养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创新品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结合国情大胆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参加了本次物流工程学院团校课程让我从思想上对共青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作为团员时刻准备着接受党的任务。我们还应不断在工作中打好基础,高标准要求自己。作为党的后备军,我们时刻准备为党诸如新鲜的血液,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近两周,我院举办了第十二期团校培训,作为一名班干,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短期的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课程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在简短的培训期间,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
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刘本文老师讲的有关《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6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实现的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战略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 老师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关于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价值体系和强健体魄的内容。老师讲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这些班干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先是学生,职责是学知识,学做人,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学习。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最后,我们要有强健的体魄,生活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之上的。
这次团校的第三讲是由黄兴国老师 讲的有关干部的职责和意识培养的问题。一名学生干部,想要得到其他同
学的期许与信任,首先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和人格魅力。我们要明确干部的职责和培养干部的意识,团委学生会都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团体,一切工作的运转不是一个人所能肩负的,需要每一个人去承担,所以合理分工,团队精神极其重要。
这次团课的第四讲是由我们自己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对院上班上的团委干部等的一些意见或建议,这次讨论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气氛很活跃,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希望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的灿烂天地。
通过短暂的丰富的学习,我们的确获益非浅,特别对于我本人来说,不论是平常的学习上,还是团训学习,其实我们时刻都面对新的挑战,这就促使我必须更加的加倍努力通过点滴累积,一步一个脚印的认真实干,争取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想这一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参加培训,为我们的
2011年3月19号下午,河职院第五期业余团校正式开班,开班仪式也圆满落下帷幕。而我做为第五期2班的其中一员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无比的自豪。下午陈海明副处长发表了讲话,让我感受匪浅,认识到了坐在这里的目的,明确了自己的地位。
紧接着,我们2班班主任谢新苑老师发表了讲话。帮我们认识到了共青团这个词的含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轻人的队伍,他肩负着重任,为中国共产党输送人才,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从唐宋开始,“青年”一词已经开始出现,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促进了青年一词的广泛应用,而且流传至今。共青团,是共产主义,青年,团体。在此过程谢新苑老师讲得比较清楚,我们对此的了解也比较清晰。
接着进入主题,进入了团校的教程。共青团的性质。团的性质立足点和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也是当的建国路线的核心部分。共青团的先进性表现在了政治上的,是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在思想上共青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组织上,共青团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有严密的组织生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并且参与社会协商对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等的事务。发挥着共青团教育和联手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青团还维护和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发挥着青年的社会代表作用,但前提是在维护着全国人民的利益。
共青团的光荣史。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在广州通过了纲领、章程和其它一些决议案。共青团在革命的风景中光荣诞生。实现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安全统一,成为中国青年的核心。但是在“文化大革命”长达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没有了系统的领导。而且共青团在革命事业中做出很大的贡献。发动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投身工农运动;参加北伐军,献身大革命等等。共青团所有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结合工农群众是方向;坚持自身建设是保证;新世纪经验。共青团从开始的5000余人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8000万人了。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与组织制度。中国共青团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充分发扬团内民主,正确集中。团内各种会议、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领导与个人集合、加强指导民主选举的形式。民主集中制既是团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团的根本组织制度。共青团的制度是为加强团的组织建设而建立,所以必须严谨执行。
由“私房╭ァ0聚爱 小屋” 提供
姓名:黄文斌 职务:班长,楼管会自管部部长材料工程系10级材料一班
最近我院举办了第六期团校培训,作为一名班长,楼管会干部,我很荣幸地进入到这个培训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短期的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
这次团校课程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在简短的培训期间,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
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王金龙老师讲的:创意与执行----共青团活动策划与组织,王金龙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我们如何策划一个活动?什么样的活动才具有创意?等等,活动创意的来源---生活,灵感是思路之桥。但是我们要扩大知识面,自己的思考能力要常新,灵机一动胜过千思万想。还是跟我们关于活动的策划这方面,主题策划,内容策划,形式策划,活动方案,活动组织等各方面都比较详细的讲述,我也学到许多关于活动策划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自己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各加成熟,少犯错误。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王少萍老师老师给我们讲授的是:青年领导学。领导从优秀到卓越,从目标、团队、用人、激励、冲突、沟通、制度、理论、素质创新„„这几个方面来馋死青年领导学,怎么才能做一个让同学信服的干部呢?王老师的讲课,让大家都有的很大的响应,经过跟我们的交流,老师也给了我们提问同学一个满意的答案。经过此次课程,我认识到了,作为领导者,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事情,更要求自己要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加强学习。
在第三讲的论坛中,大家都积极提问,给各个部门、干部,都给予了很多的建议。通过我们根据自己的主题来阐述,创意,执行,组织,宣传,大家都踊跃提问,在精彩的介绍下,我们也伴随着激烈的辩论,提问,整个论坛气氛非常的精彩。在论坛中穿插的“最炫民族风”更是把气氛提到了高潮。在论坛的结尾,由何老师给我们总结了整个论坛的内容,也讲述了他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讲“斗阵欢乐行”,在子兴的素质拓展活动,加强我们的实践能力,有捏软陶、剪纸、桌游、义卖、捐赠等,三国杀游戏,大家都玩得兴高采烈的。经过剪纸、捏软陶,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学习了一些作品的制作工序,拍卖环节也是非常的激烈,大家纷纷拍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拍卖的钱也将捐赠到“一元爱心”基金。我觉得这次素拓是一次很好的活动,很好的经历。
关键词:课程改革;培训 ;转变;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改革。可怎样做才是改革?我们做的只能在网上搜索学习其他省市的新课程改革资料,学校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只能靠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去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样做了就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嗎?很难想象,没有转变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学校指导者会真的把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没有学校骨干教师对新课程相关资料和实施环节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究竟能够推进多远,更可能的是跟着感觉走,随着文件转。
这样的摸索就像在黑夜艰难地跋涉,多希望有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培训”就是那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培训”更是一场及时雨,对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必要组织准备和理论准备。就像干涸已久的土地终于等来了雨水的滋润,这样才能孕育无限的生命。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了解新课改改了什么——认清新形势;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明确新要求;该怎么办——采取新途径。加强对教育部立德树人文件的理解并合理、逐渐地、有计划地改变自己教学方式,方法,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是我在2015年11月14日,参加旗党校举行的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校长关于《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的讲座中的深切体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支瑶校长的讲座依次列出了关于新课改相应的国家文件,并从近几年的国家文件中,对比、总结出国家近几年形势的变化,提出“育人为本、问题导向。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国家形势为系统推进、环环紧扣。面向学生而是素养的提升与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支校长提出了当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段割裂、重叠、交叉的知识,大部分教师掌握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当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断层。所以,支校长提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清自己所教年级的知识,也应该“向下看,向上看”。同时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示“如何做好学段统筹”,要准确、全面定位目标。这些内容是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迫切需要的,也是我们意识却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支校长也做出了指导性建议:教师应在设计教学中,从关注活动形式到关注活动功能价值的落实,从关注活动任务设计到关注教学问题设计,从关注活动结果到关注基于活动的反思、概括、提炼,从关注素材的丰富到关注素材的使用。这些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通过培训,我的教育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转变,同时更深感肩上的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只有不断地思索,不停地探讨,永不停止地实践,才能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教学能力,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只有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力争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三)做一个勤奋学习的教师
针对支瑶教授讲到中小学教师教学内容割裂现象,导致教学内容的割裂与交叉的问题。我们要应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小学、初中教材。全面了解之后,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
【大学团校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09-25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09-25
团校培训素质拓展活动06-10
团校培训策划书.doc07-16
中学团校章程07-24
基础团校总结10-02
团校学习思想总结06-10
团校开班仪式致辞07-18
团校学习个人总结07-28
团校个人结业报告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