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精选7篇)

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 篇1

根据县教研室领导的安排,要求我在这个研讨班上,就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中作文教学序列及训练方法等问题,和在座的各位行家里手做个交流。我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觉得这是领导和各位给我提供了一个研究教材的极好机会。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从1993年秋学期开始使用以来,大家都很重视对它进行熟悉了解,我们曾在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做过交流,但就某个能力训练点,拿出跨越整个小学阶段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和基本方法,还是第一次。我集中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研究了现在正在使用的 1-9册教材、教参以及教学大纲,就我个人的理解水平及认识事物的方法,排出了一个基本序列,但很不成熟,很不到位,或许是不太科学的。总之,十分感谢领导、同志给我提供了研究以及发表言论的机会。敬请各位能对我的讲话提出批评意见。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搞清楚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

一是以小学生表达能力进行科学训练的需要。这个问题大家来认识、来理解并不困难,但实际教学中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不明白或不十分明白这个训练序列而盲目地组织作文教学的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提高小学生表达水平、表达能力的最大障碍。不明白各年级段以及每次习作的要求,只根据某个基础训练的要求去训练,往往训练要求的度把握不好。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安排的习作是:说写自己参加的一次家务劳动,到了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又安排了一次习作:写在学校参加的义务劳动或在家里的家务劳动。如果不很好地去探讨它训练序列和要求,很可能学生第二学期抄第一学期写的那篇文章,你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其实,这两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是有明显差异的。从内容上说,说写的是自己参加的家务劳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从要求上看,前一次只要求学生用素描的方法把做这次家务的基本过程用几句话记下来,形成一个小段落就行了。第二次劳动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学校和自己家,这次习作已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中心,要能反映自己或别人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学生”,这不但要有劳动的基本过程,更要注意内容的具体化,要能把反映中心的内容写具体。

二是考虑我们小学老师任课情况的实际需要。现在我们小学老师绝大部分不可能让你一工作就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大循环的不太多,小循环占的比例大一些,如果不系统地去研究、了解、掌握作文训练体系,我们怎么会科学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有序、有度呢。

三是有利于集中全体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的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和归宿就是为学生打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理解”和“运用”两相比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一个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生活方式程度的反映,运用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表达上,一是口头,二是书面,没有一个好嘴巴,没有一手好文章,你是无法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性质的工具性、基础性,告诫我们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无论如何不能忽视。

教学实际告诉我们,有为数不少的学校对学生的说写训练还没有重视起来,学生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作文篇数,是学生自己写的,还是抄来的、仿来的,老师一般不大去追究,能把领导的检查应付过去,也就万事大吉了。小学低中年级的说话、写话平时列在试卷中去考查的也不太多,就是考也不过几分、十几分而已,似乎去重视没有多大的外在推动力。有同志认为训练说、写能力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不如把时间花在识字、写字、造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上,这点分数完全可以带起来了。这样下去,作文训练就不会落到实处。我们要从育人的高度来认识。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是什么?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序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24个字来概括:

说写结合,循序渐进,交叉训练,由易到难,螺旋推进,逐步提高。

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它的训练序列。

其一,从作文教学的任务来看。小学教材教法指出:“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是作文训练。前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后一种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作文训练包括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两个部分。”由此可见,说和写都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来看,教材的序又可以这么来概括:

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只说不写--多说少写--少说多写。

从1-9册的教材看,每组课文都安排了说与写的训练内容,充分体现了说和写的结合。“先说后写”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的均是说话训练,到了第二学期以上逐步安排并增加写的内容;二是一年第二学期以后的写话、写段、写篇的训练绝大部分都是要求先根据题目要求说话,说看到的,说想到的,说听到的,说经历、说事情经过,说物体的外形、颜色、用途等,然后再动笔去写。

“只说不写”,指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教材共安排说话训练8次,安排在每个基础训练的后面,都是要求通过观察,用一两句话说清图意,没有写的要求。

“多说少写”,是指一年级第二学期到二年级这个阶段。一年级第二学期共安排说写训练15次,要求写话的是4次。这15次训练中,在基础训练里安排的是8次,在课文后面安排的是7次,第一次写话是在第五单元20课《浪花》后面安排的。是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自己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比较容易。二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训练13次,要求写话的5次,与一年级第二学期比多了一次;二年级第二学期共安排训练14次,要求写话的是7次。

“多说少写”还有一层意思,对写话的练习,强调多说,动笔写的时候可以比说的少一些,简单一些。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写话训练,课本上提的要求是“看图说一段话,再给每幅图写一句话。”

“少说多写”,是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写的次数。整个三年级两个学期共安排练习30次,其中只说不动笔的8次,要求动笔的是22次;四年级两学期共安排练习31次,其中只说不动笔的3次,要求动笔的是23次;五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练习17次,其中只说不写的是4次,要求动笔的是13次。

至此,我们可以从说和写的`比重的大小上,看出编者是本着“说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设计作文训练内容的。

其二,从作文教学的要求看,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大纲指出的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些要求是分配在小学六年12个学期中来逐步完成的。对这些要求的分解,编者是按组施展的基本格局来设计的。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

低学句--完整、通顺、连贯;

中组段--通顺、具体、准确;

高构篇--具体、形象、明确。

低年级以说写句子为重点,一、二年级四个学期一共安排了50次训练,都是要求学生说写句子的。在一年级的说写要求中,每次训练,教学参考书都提醒我们指导学生说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到了二年级,又提醒我们指导学生说写时候,除了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外,还要把话说连贯。这是说好话的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组好段写好篇的基础。

低年级指导学生学句、说句,大纲、教材、教参中,到底要学生学会说写什么样的句子,目标不是太明确。这一点搞不清楚,即使你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收获也不会太大。因此,我觉得大家应该根据大纲、教材、教参的要求以及教学实际,去制定一个句子训练的具体目标。如何定,怎样训练,到后面,我打算谈些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年级由二年级学说学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到学习写简单的一段话。在 三、四年级的61次训练中,在要求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的 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所写内容要具体以及用词的准确性。

(高年级 略)

其三、从小学作文文体类别来看,小学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主要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四大类,以及留言、通知、请假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以上这些不同类别文体的.写作训练,是按序列交叉编排在每个年级之中的。

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是这样安排的(不含听说内容)。叙事/应用文(通知)/状物/状物/状物/写人/状物(动)/叙事(活动)/叙事(好事)/叙事或写人/应用文(日记)/叙事/叙事(游戏)/

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 篇2

一、留心观察生活, 寻找说话题材

现实生活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 无处不展示他特有的魅力。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通过观察, 既有助于开拓思路, 提供说话与写作的案材, 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留心记忆。新颖生动的说话训练材料就会取之不竭。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包括观察的顺序步骤, 观察的内容主次及思考与判断, 达到多角度, 深层次, 抓住其形象特征, 寻找潜在规律, 全面深刻领会。如关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很能给我们以启迪。通过观察引导, 表情达意, 展开合理的想象, 构建认知网络, 拓宽认知内容, 顺势设疑, 积极思考, 不仅使认识实现理性飞跃,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践锻炼, 学生表达愿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学生亲身体验, 兴趣浓, 印象深, 如参加义务劳动, 做小实验, 登山, 野炊, 表演课本剧, 少儿短剧, 小品, 玩模具模型, 拼图, 游戏, 召开主题队会, 社会调查, 学做家务等等,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 加强锻炼, 提高认识, 实践体验前后, 所见所闻, 所作所思所想, 迥然不同, 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跃跃欲试, 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有的甚至终身难以忘怀。

一、认识当好教导主任的意义和艰巨性

如果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那么教导主任是一所学校的砥柱, 是协调各种关系的枢纽, 是一些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员, 是校级干部的得力助手, 肩负着贯彻实施校长的决策, 具体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

教导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 既要搞好教学工作, 又要搞好教务工作, 还要搞好师资培训工作和学校的考核工作等, 其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任何一名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教导处也是学校矛盾多发的一个地方, 一旦教师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教导主任就是教师们发泄心心理问题的一个对象。所以, 教导主任不仅是学校是一位管理者, 还是学校的一名优秀教师、一名资料信息员和教师教学的服务员。

二、演好教导主任的角色戏

为了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教导主任的思想素质、文化程度、教学理念、业务技能、人际关系等至少不应低于本校教师的水平, 同时, 教导主任不仅提高自身的素质, 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工作中必须加强党的教育分针、法律和法规, 以及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文件的学习, 使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导主任引导、指导、倡导、督导的作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1、主抓教务工作和教学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

三、培养想象能力, 拓展思维空间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设想, 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可见想象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为此, 在平时说话训练过程中, 要着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注意观察源于表象, 又不拘泥于表象,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发挥想象, 由静变动, 由眼前追溯到过去以至想象到将来, 由单线到多练, 由孤立到联系, 经纬交错, 由此及彼, 认知的范围不断扩大, 认知的广度得以延伸, 认知的视角发生变化。这样对事物的认知才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

四、积累丰富词汇, 确保言之有物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知道学生积极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 不断丰富词汇, 并进行理解消化, 吸收, 理解和积累是运用语言的前提, 仅仅理解, 不加以积累消化。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然, 就谈不上运用了, 反之只是记忆, 不作理解, 大脑成了堆放杂乱无章物品的仓库, 茫然无措。培养阅读图书报刊的浓厚兴趣, 养成摘录精彩词句章节的良好习惯, 浏览精读并举, 读思结合, 加强对名篇的熟读成诵,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 为提高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总结指导, 把握训练要领

复述性说话训练。根据能力的不同, 听一段或几段难易适当的话后, 能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在听、记的基础上, 强调内容的完整性, 语句的连贯性。

描述性说话训练。在看图、观察场景, 实践活动之后, 将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描述出来, 力求生动、形象、有序。

论述性说话训练。针对某部分情节欠缺, 以原有内容为基础, 合理想象, 进行扩展, 续编, 充实内容, 力求自然。

辩述性说话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训练富有逻辑性, 灵巧性, 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当好管理者演好角色戏

◇杨建华孙春艳

的中心环节, 教导主任要在开学初就制定出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提出本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合理地安排好每个年级的教学力量, 在安排是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知人善任、避免“多头”、相对稳定、通盘考虑、合理搭配和两者兼顾。

教学常规的管理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落实过程中要加大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督导力度, 要求教师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工作中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导主任在其过程中要当好参谋长、调度长和检查长。

2、优化考核工作。

学校考核工作是老师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稍有操作不慎, 教师们的反对意见就相当多。这就要求教导主任必须深入教学的第一线, 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 了解教学和参与教学, 多方面了解校本教学体系, 全方位地熟悉学校的教学情况, 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出比较科学、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另外, 在考核过程中要做到依法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 体现出教导主任要脚踏实地实干、科学创新巧干、处事待人会干的特点。

浅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篇3

一、模仿阶段:趣味入手,使其“敢说”。

在训练之初,学生对上台演讲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此时,训练难度要小,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和寓言等。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可以,只要敢说即可,如果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语言通顺,那么要大力表扬可取之处。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和畏惧心理,并使其树立起当众发言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第一次口头训练时,讲的是“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都说他重复小学课文。我却说:“寒号鸟正是因为偷懒贪玩,才落到了悲惨的地步。他讲的故事多么及时呀!他是在向我们敲警钟:千万别学寒号鸟。”我的肯定评价使他信心大增,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一次比一次表现得好,其他学生也受到鼓舞,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提高阶段:全面参与,使其“愿说”。

当学生对上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基本消除后,可扩大为全班

训练,让每个学生都置身课堂教学氛围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采用“问答型”。视具体情况不同,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以听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听力。即说者说完以后,根据所说内容制定问题,提问其他同学,由听者回答。这一训练,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2. 以说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即说者说完后,由其他同学根据所说内容从各方面提问,由说者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大地调动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既新颖又巧妙,还准备了亲手做的绢花作为礼物奖励答对的同学。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争先恐后,妙语连珠,积极参与到说话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克服了紧张和胆怯的心理,还积极主动地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作为知识储备,以便口头表达时能应对自如。

三、思辩阶段:闪现智慧,使其“会说”。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采用“论述型”,即说者自选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再由听者质疑评论,形成学生之间的辩论,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订正和共同提高的效果。例如,一名学生分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时说:“‘争’字用得最好,它写出了春天来了,鸟儿们都争先恐后地寻找着自己的巢,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另外一名学生则说“‘争’字用得并不是最好,它只写出了鸟的情态,却没有写出声音。我们在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中学到一句‘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字写得最好,既有情态,又有声音,更加生动形象。”一言既出,引出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有的说出了“迎”,有的说出了“舞”,还有的说出了“唱”,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自然而然中,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创造阶段:展示个性,使其“能说”。

这一阶段,是口头训练的最高阶段——口头作文。即教师出题,由说者当场口头表达,这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素质。另外,训练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选题,题目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例如:在一次训练中,我选取了教室中的一盆植物,要求学生以此为题材做一篇口头作文。有名学生稍作思考后说到:“------欢声笑语印在了我的心上,琅琅的读书声伴随我成长。虽然没有几个人会关注我,我总是干渴着,总是被粉笔灰覆盖着,可是我仍然喜欢这些活泼的同学们。我舒展着自己,尽力地吸着教室中的废气,希望给同学们多一点新鲜空气。就算累死,我也情愿。但我又多么希望与你们一起成长啊!亲爱的同学们,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点关心,每天给我一些水,每天给我晒晒太阳------”因为这位同学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题材又是天天接触的事物,因此她说得声情并茂,铿锵有声。等她说完,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总之做好口头训练,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可以提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篇4

[作者]  陈华伦

[内容]

提要  强调了要重视加强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              *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在组织讲话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口才表达能力训练 篇5

2、学会抓触点。所谓触点,就是可以由此生发开去的事或物。即兴演讲需要因事起兴,找到了触点就找到了起兴的由头,就可以有话可说。先从由头慢慢的边思考边说下去,就容易打开思路。

3、做到言简意赅。关键在于能够紧紧抓住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组织结构,争取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即兴演讲的训练方法:散点连缀法训练。

散点连缀法即将几个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的、甚至毫不相干的景物、词语,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巧妙的连缀起来,组合成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校友、咖啡、遭遇

这三个词语,看似毫不相干,但通过散点连缀方法,可以即兴演讲组成如下一段话:

在一次校友会上,我们几个老同学聚在一起聊天,主人问我喝什么饮料,我说来杯咖啡吧,咖啡加点糖,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二者混在一起有股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我想这正好与我们这代人的经历遭遇相似,分别几年了,我们都已经走向了不同的岗位,回想起来,真是有苦有甜啊!

其实无论多么散的事物,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给它一个恰当的思想,总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表达出一个观点。这种训练方式非常有效,同学们可以平时在生活中经常运用。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题目及方法 篇6

a=0时,0时0分0秒,重合;

a=1时,60/11分=5分300/11秒,不重合;

a=2时,120/11分=10分600/11秒,不重合;

a=3时,80/11分=16分240/11秒,不重合;

a=4时,240/11分=21分540/11秒,不重合;

a=5时,300/11分=27分180/11秒,不重合;

a=6时,360/11分=32分480/11秒,不重合;

a=7时,420/11分=38分120/11秒,不重合;

a=8时,480/11分=43分420/11秒,不重合;

a=9时,540/11分=49分60/11秒,不重合;

a=10时,600/11分=54分360/11秒,不重合。所以一天24小时(从0时0分0秒到23时59分59秒)中完全重合2次,分别是0时0分0秒和12时0分0秒。

2.1/25,1/n*n

3.老板降价是有规律的,他每次都是以原价格的2.5倍往下降,20/8=2.5,8/3.2=2.5,3.2/1.28=2.5,1.28/2.5=0.512。因此,这条丝巾的成本价是0.512元。

4.由已知A=3B=4C=5D=6E,ABCDE都是整数,所以A要能被3、4、5、6整除,于是A最小为3ⅹ4ⅹ5=60,A=60,B=20,C=15,D=12,E=10,A+B+C+D+E=117

表达能力训练序列及训练方法浅谈 篇7

一、精选材料

对于书面表达训练,虽然不同的老师教法不同,但有一点一致的都以大纲为准,《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写”的要求是“能够根据所给情景在30分钟内写一篇100个词左右的书面材料”。它就从篇幅上限制了书面材料必须是短小、精干的,其次分析近年来高考书面表达题可以发现,尽管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科普常识等方面。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尽量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这些话题,以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师在选材时才会有针对性,自己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才会更具体,更容易实现。

二、训练策略

有效的训练是培养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过程和关键环节,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训练中讲求多样性。分析历年来高考题可知,书面表达的形式经历了“补全对话━故事━书信━通知━简介━改写━看图写短文━看图写信━议论文、开放性作文”的变化,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书面表达的体裁、题材、情景的要求均不一样。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其职责就是指导学生在高中阶段熟悉各种体裁、题材、情景,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做到临阵不慌。

1、体裁多样。综观历年来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尽管体裁多有变化,但主要还是四种最基本文体,即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强化各种文体格式的训练。

2、题材多样。在高中书面表达的训练中,要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使广泛的接触各种题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题材。近年来,高考中英语作文所提供材料,无一不是来自日常生活。因此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题材的最佳途径是“就地取材”,即充分利用教材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特点,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题材。

3、情景多样。高中书面表达是一种“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也称作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它不是作文(Composition),也不是翻译(Translation)。因此,它可以适当地发挥,不必与原文“形神统一”,只需要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表达方式把试题情景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即可。书面表达离不开情景,情景构成话题对象、话题中心、话题素材、情景不同、所使用的人称、语气、角度就不同,例如:同样是书信形式的自我介绍,在致笔友和求职单位的两封信中,其称呼、语气、角度、结束语等都不同。一般来说,求职信比较正式些。此外,提供情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图画、表格、提纲、短文等。

(二)评讲中注重针对性:即要求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评。一是普遍性错误,就是大多数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错误。二是经常性错误,也就是屡改屡犯的错误。为了使“针对性”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做到学生参与讲评。英语写作练习是学生容易出现各类错误的一项练习,单靠教师的精批细改,精平细讲是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错误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评改,变“单向讲评”为“双向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2、选准突破口。评讲学生习作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对错误及犯错原因的分析,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每次讲评前,我从好、中、差生中各选出4篇习作进行分析,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备课与讲评。例如:有一次要求学生看图写日记,结果有的学用了第三人称,有的用现在时,有的将图片的内容颠三倒四或详略不当。我在讲评过程中,首先复习了写日记的格式、时态及人称,然后分析每幅图片所包含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了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一先提炼要点,在要点的基础上扩展成文。

3、联系课本。英语大纲中规定,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一切考试内容都是课文教学内容的反映,书面表达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联系课本评讲习作,在高三复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通对课文知识的回忆启发学生正确运用语言信息巩固课本知识,同时还可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加认真钻研教材,把基础知识学扎实。

此外,我还通过组织英语学习兴趣活动如合办“英语手抄报”,订阅适合初中阅读的英语报刊等途径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增强其英语写作信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书面表达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脚踏实地的教与学,才能走出“中学英语书面表达难以提高”的误区。

“教书易,育人难,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难上加难。”许多班主任深有感触地如是说。之所以谓其难,是因为目前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是机械地训练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所以班主任成功的施教工作,是人类最伟大、最复杂、最美妙的艺术创造。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真诚地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以人格力量感化他们幼小的心灵,这样才会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学生才会与你成为知心朋友。他们就会用自己极大的努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实习评语下一篇: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