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闪烁实验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led闪烁实验(通用6篇)

led闪烁实验 篇1

闪烁有很多原因,但最终表现就是电子变压器没有真正的进入连续工作状态.从电子变压器的原理可以分析的出大部分常见的电子变压器是电流正反馈驱动的形式.也就是说,当负载小到一定值的时候,ET将得不到足够的反馈能量而停振.这也是很多电子变压器出厂时在外壳上印上额定负载“xxW~xxW”的原因.当然LED要恒流驱动,又要节能.恒流驱动一般表现为容性和感性.当驱动电路的滤波电容电压为0V时,接通电子变压器的瞬间,将会对电容大电流充电,此时ET工作.随着电容电压升高,充电电流减小.此时ET得到的反馈电流不足维持其工作而停止.这时电容开始放电,当电容电压够底,又刚好在电子变压器触发脉冲到来时,电子变压器才又重新工作.然而电子变压器前端一般没有滤波电容,所以在AC输入的正弦波过零点时电子变压器一定会关断^由于不同的电子变压器的参数及触发时间和反馈能量不相同.导致目前的驱动不能适应多款电子变压器的原因.要想适应多款的变压器需要处理变压器的过流保护问题,如何让小的负载连续工作问题,如何大电流持续吸取变压器能量(维持变压器在触发后连续工作),如何在电子变压器过“0”点关断到重新启动过程中维持负载连续工作?

目前几种做法:

BUCK架构 特点:低压大电流典型BUCK=>1*3W LED发热大,光效底 闪烁几率降低.BUCK架构 特点:高电压小电流 典型BUCK=>3*1W LED 发热小,电压利用率底 闪烁几率很高

led闪烁实验 篇2

LED作为照明光源与传统的照明光源相比具有直流电压驱动、耗电量少、抗震动、寿命长、纳秒级的响应速度、设计空间大、环保、可连续开关闪断, 能轻松实现0~100%调光功能等优点, 被认为是新一代的绿色照明设备。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太阳能LED灯照明系统的主题设计主要有:控制器、300W太阳能电池板、36V/60AH电瓶、大功率LED灯、备用220V电源 (设计图如图1所示) 。其中备用电源由开关电源将220V交流市电变换成低压直流电提供, 系统设计时只需为备用电源提供一个低压直流电输入接口。

2. 系统中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系统工作过程通过它对各部分进行管理和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实现系统工作的管理、电瓶剩余容量的管理、电瓶的MPPT充电控制、主电源及备用电源的切换控制以及蓄电池的温度补偿等主要功能构成。图2为独立式太阳能LED灯照明系统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控制器主要由ATmegal6单片机、电流电压采样电路、DC-DC变换电路、MOSFET驱动电路、数字温度传感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及蜂鸣器构成。系统工作时, 检测到的太阳能电池工作电压、电流被送至单片机, 根据增量电导法算出PWM信号的占空比, 改变外部电路等效电阻, 达到最大功率输出。数字温度芯片用于检测蓄电池的工作温度, 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所设定的各阀值进行温度补偿。液晶显示屏则用来显示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如蓄电池的工作电压、电流、温度、剩余容量等。

本系统分两种工作状态:

(1) 强太阳辐射模式:当太阳辐射强度足够强 (在晴天的白天) , 即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为零, 输出电流大于零时, 系统根据蓄电池的SOC决定由太阳电池对电瓶进行MPPT充电或恒压充电, 同时, 根据电瓶的SOC决定由电瓶或有备用电源对LED灯充电。

(2) 弱太阳辐射模式:当太阳辐射较弱 (含夜晚及白天天气阴暗情况) , 即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为零时, 系统根据蓄电池的SOC决定由蓄电池或由备用电源对负载供电。

3. LED灯的实验测试

在2010年11月,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LED灯的耗电量、太阳能发电量及市电的补充电量进行测试, 得到表1中数据组, 表1中将所有市电量求和得到4.785度。而采用300W高压钠灯一个月所需电量为:

节电率为:

表1.2010年11月LED灯实验测试统计表

4. 结论

本文的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是一套较完善的照明系统, 较传统的照明系统具有无污染、节约能源、太阳能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技术完全成熟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应用于商业销售。

摘要:太阳能LED灯照明系统是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号召而设计开发的, 该系统从实际出发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LED灯照明系统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即达到了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的目的, 又加入了LED灯节能的特点, 使其在节能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太阳能,LED,照明系统

参考文献

[1]马福昌等.太阳能大功率LED路灯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0.18 (8) .

[2]李荣.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的研究.南昌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8.

LED光源三基色混色实验方案 篇3

为此我们借鉴色度学和分光仪器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光谱颜色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自行设计了简便易行的演示实验用于课堂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三基色相加混合产生不同色彩的效果.本教具能加深学生对光谱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1实验方案

三基色混合实验需要使用红绿蓝三种光谱颜色光源.根据色度学原理,所有颜色均可由红(700 nm)、绿(546 nm)、蓝(435 nm)三种颜色混合相加生成,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基色.

将红、绿、蓝3个光源通过调焦投射在白色墙面或白纸上,使之在投射面上形成3个颜色的圆形光斑.调整光源入射角度,使投射面上的圆形光斑逐渐重叠,形成如

便可以在光斑重叠区域看到光谱混合出来的,包括白色在内的多种颜色.例如红色光斑与绿色光斑重叠区变为黄色,红色与蓝色光斑重叠区变为品(紫)色.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颜色的补色:当一定量的颜色A与颜色B 可相加混合成白色时,我们说颜色A与颜色B互为补色.例如,从图1中可以看到:红+青=白, 红、青互为补色;绿+品=白,绿、品互为补色; 蓝+黄=白,黄、蓝互为补色.

2仪器选择

传统的三色光源是采用标准白光光源加红绿蓝三色滤色镜得到,光源的光谱特性由滤色镜保证,实验中需要的光学元件多,实验光路较复杂,不适应中学课堂演示.为此我们选择新型光源——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三基色光源.与白炽钨灯泡及普通荧光节能灯相比,LED以其体积小、发热量低、耗电量小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

红光LED的峰值波长约为 629 nm,绿光LED的峰值波长约为 511 nm,蓝光LED的峰值波长为约458 nm,与三基色要求的光谱波长基本接近,可以满足三基色混色实验的要求.

由于目前市场上能够很容易买到包含调节透镜组的LED光源电筒,可以进一步简化实验设备,很容易的在投射屏上投射出合适大小的光圈.图3为LED光源电筒光圈效果,这大大降低了混色演示实验操作难度.

led闪烁实验 篇4

(1)通过实验掌握中断式键盘控制与设计方法;(2)熟练编写S3C2410中断服务程序。实验设备

(1)S3C2410嵌入式开发板,JTAG仿真器。

(2)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实验内容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一个键盘中断,并在串口打印中断及按键显示信息。实验步骤

(1)参照模板工程,新建一个工程keypad,添加相应的文件,并修改keypad的工程设置;

(2)创建keypad.c并加入到工程keypad中;(3)编写键盘中断程序; 参考代码如下: ①串口初始化程序

void uart_init()/* UART串口初始化 */ {

} GPHCON |= 0xa0;GPHUP = 0x0;ULCON0

//GPH2,GPH3 used as TXD0,RXD0

//GPH2,GPH3内部上拉

//8N1

= 0x03;UCON0 = 0x05;UFCON0 = 0x00;

//查询方式为轮询或中断;时钟选择为PCLK

//不使用FIFO //不使用流控 UMCON0 = 0x00;UBRDIV0 = 26;

//波特率为57600,PCLK=12Mhz ②发送数据

while(!(UTRSTAT0 & TXD0READY));UTXH0 = c;③接收数据

while(!(UTRSTAT0 & RXD0READY));return URXH0;④打印数据

int i = 0;

while(str[i]){ } return i;putc((unsigned char)str[i++]);⑤按键初始化

int key_init()/* 按键初始化 */ {

} ⑥中断初始化

void irq_init()/* 中断初始化 */ {

}(5)编译keypad;

(6)运行超级终端,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并将串口设置位:波特率(115200)、奇偶校验(None)、数据位数(8)和停止位数(1),无流控,打开串口; INTMSK &= ~(3<<2);printk(“中断初始化OKrn”);GPFCON = 0x55aa;GPFUP = 0xff;

printk(“按键初始化OKrn”);return 0;(7)运行程序,在超级终端中输入的数据将回显到超级终端上,结果如图5.4所示:

图6.1 初始化运行结果

图6.2 main运行结果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巩固了上次实验的串口的使用方法,串口初始化、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也熟悉了中断的处理过程,即保护现场、中断处理、恢复现场并返回。

led闪烁实验 篇5

LED数码管是单片机控制系统中最常见的显示设备之一, 它具有亮度高、价格低、寿命长、对电流和电压要求低、与单片机连接方便等诸多优点。但是LED数码管又是占用单片机端口资源的“大户”。为了克服LED数码管这个致命的缺点, 在实际应用时会想很多办法, 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便是其中巧妙的方法之一。同时还可以运用各种I/O端口扩展的方法, 让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以更加节省资源。但是正因为这个“动态”, 给其原理的理解增加了许多难度, 如果再和各种端口扩展结合在一起, 就让学生更难以理解。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与各种端口扩展结合在一起, 注定了硬件结构的千变万化。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让学生理解本质原理, 而是针对某一固定的硬件背几段程序, 这种教学极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因此, 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基本原理, 并适应工作中的各种变化。

2 虚拟实验对传统实验的突破

2.1 实验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地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 最底层的经验即做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 越往上升越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逐步过渡到抽象经验, 有效的教学方法, 应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单片机课程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 是学习单片机课程的重要内容。

2.2 单片机课程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

实际教学中, 传统的实验方法存在许多问题。首先, 因实验设备数量有限, 教学中只能分组进行实验, 组内成员间相互依赖性较强, 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 实验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用统一的模式, 按照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做相同的验证式实验, 而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阶段一般也只能“纸上谈兵”,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实验箱硬件结构固定, 使得教师很难根据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灵活重组和设计实验, 对于硬件上的新变化、新技术, 更难以应对;另外, 硬件的损耗、故障等, 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这不利于教学的组织, 对学生理解原理和学习知识造成了干扰。

2.3 运用虚拟实验能够突破传统实验的束缚

虚拟实验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应用将对实验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提出了影响迁移的认识结构的3个主要变量, 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可利用性是指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可辨别性是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 学习者能否清晰分辨新旧知识间的异同;稳定性是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 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已被牢固掌握。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就越容易导致正迁移。虚拟现实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已使其可以胜任对真实实验室的模拟。虚拟实验系统的虚拟性、实践性、灵活性, 使其在建立概念、弄清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方面具备了实际实验所不具备的某些特殊优势。通过虚拟实验室反复实验所获得的体验, 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真实设备上。

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 它实现了从原理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运用Proteus构建虚拟实验室, 实现了拥有一台PC机就拥有一间实验室的梦想。它可以将复杂的教学问题进行分解, 可以将不便观察的现象仿真演示, 可以将实验从实验室扩展到学生课前预习和家庭作业中, 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3 虚拟实验在LED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教学中应用的难点

LED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原理和相应的端口扩展方法, 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恰当地利用虚拟实验易于观察、变化灵活的特点, 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合理分解, 每个知识点均配以相应的实验, 在所有知识难点都得以突破后, 再进行综合运用和真实实验, 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1 运用虚拟实验认识“位选”概念

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的硬件连接特点是将各个数码管字型码端口连接在一起, 理论上从单片机中送出的字型码会被所有数码管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每只数码管分别显示不同的字型, 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第一个问题, 为此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程序送出字型码的同时, 用开关手动控制每只数码管公共端的高低电平,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字型码有选择地送达不同数码管的过程, 从而弄清很重要的“位选”概念。

3.2 运用虚拟实验感受“动态”的原理

在了解了“位选”的概念后学生又会有另一个疑惑:为什么数码管明明是轮流显示的, 可看上去却同时显示?这时再通过另一个虚拟实验 (见图2) , 用程序去控制公共端电平的切换, 并逐渐加快电平切换的速度, 学生最终会看到一个奇迹, 尽管数码管是轮流显示的, 但最终看上去却同时稳定地显示了。在观察到上述现象后, 再向学生揭示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 从而帮助理解这个“动态”的概念, 为进一步学习控制程序打下基础。

3.3 运用虚拟实验体验端口扩展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掌握了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的基本原理与编程方法。在上述硬件连接中, 为了实现8位数码管的显示, 共占用了两组完整的端口。这对于只有4组端口的51单片机来说, 也是个很大的开销。为了进一步节省端口资源, 实际运用中常会设法对端口进行扩展。其中运用锁存器通过一组端口分时传送多组数据就是一种典型的方法。而这个“分时”概念, 又是教学中的另一难点。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时”传送数据的原理, 在向学生介绍了锁存芯片管脚功能、工作原理和控制时序后, 专门设计了一个16位流水灯的虚拟实验 (见图3) , 要求学生通过一组端口实现16位流水灯功能。8位流水灯实验学生早已熟知, 在此基础上引入锁存器实现端口的扩展, 既让学生体验了“分时”传输数据的过程, 又让他们掌握了端口扩展的常用方法。

3.4 运用虚拟实验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理解了“分时”传送数据后, 再结合对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的知识, 学生就有能力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验。但在真实实验过程中, 会出现诸如设备故障、接线松动或错误等多种意外干扰因素, 这些“意外”不便于教学的组织, 对初学者理解原理也很不利。为此, 再次发挥虚拟实验的优势, 让学生在虚拟的带扩展功能的多位数码管上进行实验 (见图4) 。由于虚拟实验与真实设备高度兼容, 这使得教学的过渡变得相当“平滑”, 学生再遇到各种干扰因素也不会手忙脚乱。

借助虚拟实验手段, 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难点合理分解、知识逐级迁移和平滑过渡。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虚拟实验, 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阐述了单片机传统实验手段的不足, 分析了虚拟实验在建立概念、弄清原理、培养问题解决方法和能力方面所具备的特殊优势, 并以LED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教学过程为例, 探讨了虚拟实验在分解教学难点、逐级迁移知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虚拟实验,LED数码管,Proteus

参考文献

[1]张伟, 张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王东锋.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4]周景润.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设计与仿真[M].第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

让数学课堂闪烁“布白艺术”之光 篇6

一、数学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内涵

“布白”就是留下空白, 本是绘画艺术中处理空间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法.正如音乐中的“休止之法”, 舞蹈中的“造型”, 戏剧中的“静场”, 诗文中的“无言之境”, 都体现了对“布白艺术”的运用, 意在取得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 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活动.数学教学“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不直接把一些数学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和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 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问、追问等方式留下“空白”, 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 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填补空白, 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

教师有意识地布白, 就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和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在教学时留有余地, 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布之“白”, 使学生生出“实”来, 让学生有所思考, 有所探索, 以形成无穷的意味, 以此突出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享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 什么该留着不讲, 不讲的东西, 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 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二、数学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

数学家克莱因曾极力提倡: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 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数学教学“布白”正是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自由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它具有以下教育功能。

1.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 由于“空白”造成知识的断裂, 使学生面对一种不完美, 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 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求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 从而引起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 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 从而打开学生思考之门, 把学生不自觉地带入本课内容学习的特定氛围中去, 去体味教师的点拨, 唤醒自身潜在的记忆,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本质的认识, 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2. 诱发学生深入思考, 展现真实的思维过程

“教学布白”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改变教师独霸“三尺讲台”现象, 展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巧用“布白艺术”,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 才有可能针对数学问题积极思维, 主动探究, 他们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同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剖析错因, 理顺学生思维通道.

3. 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形成张弛有度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因此也要讲究节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有分寸地运用“布白艺术”, 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 开合有度, 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适度的教学“布白”, 可以使学生激烈活动的思维趋于安静, 从而有效地调节大脑、减少疲劳, 避免产生走神现象.

三、数学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唯有艺术地利用“布白艺术”, 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 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数学教学“布白”前“蓄势”的特征及“布白艺术”的教育功能的不同,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布白艺术”策略.

1. 布白于课堂导入时———引人入胜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 也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基石.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应依据数学教材内容, 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通过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 把“布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 设置悬念.教师可故意露出困惑、惊讶的表情, 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如在“等比数列的概念”的教学中, 导入时可以通过类比“等差数列”进行布白, 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由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类比猜想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 尽管学生所得结论不一定完整, 但是学生类比探究的兴趣盎然.新颖别致的布白导入必然会先声夺人, 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进行导入布白, “建筑工地上, 泥瓦匠正在砌墙.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 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如此, 能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吗?泥瓦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你能找到理论依据吗?”这种导入布白, 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 使所学知识溶解于学生思维的潮水之中.

2. 布白于讲解关键处———欲擒故纵

在讲到重点或难点知识时, 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 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此时学生正处于杂乱无序的思维中, 唯有历经静思, 才能顿悟, 这样也便于师生对话和思维交流, 增强课堂互动.在讲到关键处时, 作适时、适当的停顿, 可起到“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作用.这种“含而不露、开而不达”的布白, 便于学生静静地思考, 理清思路, 探究规律,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应用时, 可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几个条件? (2) 我们还学过哪些求最值的方法?此处布白,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体悟, 明白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易错点, 构建起求最值的知识网络.

3. 布白于课堂提问时———蓄意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维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 而忽略了思维过程, 问题一提出, 就马上要求发言, 结果学生经常回答不到点子上, 有时也只是展示其思维的肤浅.究其原因, 是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这样势必造成少数思维敏捷的优秀生尽情挥洒, 大多数学生在“隔岸观火”.事实上, 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不排斥“静”, 留一点空白, 让学生静心思考, 有时, 一段冷场往往绽放智慧的火花.因此, 提问后布白的意图不仅是为学生回答提供时间, 还要给学生以补充或改正答案的时间, 以不打断学生思路为宜.每次提问后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适当停顿,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 再稍停数秒, 进行“布白”, 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更准确的补充.教师要有足够留白的决心, 因为此时的“冷场”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如讨论完函数f (x) =ax+xb (a>0, b>0) 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后, 教师提问:“若改变a, b条件, 例如 (1) a>0, b<0; (2) a<0, b>0; (3) a<0, b<0.此时函数f (x) =ax+xb的性质又将如何?”这时, 教师蓄意停顿, 让其默默地思考, 在静思中孕育融会贯通的种子.从而使学生对f (x) =ax+xb的性质有更加完备的认识, 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4. 布白于质疑问难时———存疑激思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悱”其实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的一种短暂的心理上的空白.教师可精心地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 使课堂教学呈现一触即发之势, 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 并引而不发, 使学生形成心理空白, 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疑难处布白, 让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更自由的境地流动.此时, 学生由沉浸在特定氛围, 转为回忆、思考、联想、类比、发散, 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如:求函数的周期.不少学生会由倍角公式得出, 则周期可设疑:吗?学生处于质疑状态, 此时可以“盘马弯弓”, 引而不发, 启发学生再思索.经过短暂的探究, 学生会从定义域的变化规律或者它们的图象出发来加以判断.这种存疑布白, 使学生在释疑中真正领会定义域对周期的制约作用.

5. 布白于认知冲突时———画龙点睛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目前面临的数学问题发生冲突时, 往往会产生许多“空白”, 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惊奇, 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探索, 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填补这些“空白”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 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 适当布白, 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对问题的探求欲望, 而且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几何概型”教学中, 用“剪绳子”的问题来引发认知冲突:取一条长为3米的绳子, 拉直后, 从中剪断分为两段, 这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米的可能性是多大?这时学生发现剪点的无限性, 不能用古典概型的知识来求解, 此问题不属于古典概型, 引起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强烈冲突.此处布白, 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尝试新的解决办法, 为探索新知 (几何概型) 铺路搭桥.学生的思维在经历着惊异、怀疑、思索、争论后, 形成了解决方案:当剪点落在线段三等分的中间一段时, 所求事件发生.由于绳子上各点被剪断是等可能的, 且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子长度的31, 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31.由此导出几何概型新概念.通过在认知水平冲突处布白, 诱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几何概型的理解, 而且开阔活跃了思维, 同时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6. 布白于课堂结课时———巧留余韵

俗话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课堂结尾是一节课的“终曲”, 也是一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 好的课堂结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设置空白, 弹好“终曲”, 以“不全”求“全”, 在有限中追求无限, 即在一堂课的结尾注重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 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 以启发、引导, 让学生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效果.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课的结尾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出最优化问题的模型 (如用电最省、路程最短、水费最少等) , 根据收集的数据, 设计成线性规划问题, 并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下一节课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好吗?”这种延伸式结尾布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 下课后学生还津津乐道讨论着课末的话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数据, 进行研究性学习, 既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情感上接纳数学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现实生活.

上一篇:质量知识竞赛复习资料下一篇:雅思考试创始人谈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