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 大洋学案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洲 大洋学案(精选10篇)

大洲 大洋学案 篇1

大连格致新校 张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利用地图和数据说明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②运用世界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大小顺序、位置、轮廓、分布特点等概况。

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识,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用图能力。

②培养从图上查找、搜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等活动,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充气式地球仪一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

1.展示加加林在太空看地球的图片。

师:图片中的人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

生:他是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惊讶于太空中的地球是如此美丽,地球表面有那么多的水,看上去更像水球!)

师:究竟是地球还是水球呢?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呢?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新授】

一、世界海陆分布情况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师: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究竟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它们有着怎样的比例关系呢?我们先不下结论,一起做一个小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①用双手抛接充气式地球仪,力量要适中;②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接触到地球仪;③记住自己右手拇指接触到的是地球仪上的陆地还是海洋。

学生活动:进行抛接充气式地球仪的游戏。

师:下面我们统计一下,游戏过程中,右手拇指接触到地球仪上陆地和海洋的同学各有多少。请同学根据我们得到的数据,计算一下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多少,陆地面积又占多少。

学生活动:计算。

师:由于我们抛接地球仪的次数较少,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比例也不够精确,如果游戏继续进行下去,我们得到的数值一定会越来越接近科学家的计算结果,也就是: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的29%,概括地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师: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是均匀分布的吗?显然不是。(展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你有什么发现吗?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生:我发现北半球的陆地比较集中,但是北极周围却是海洋;而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但是南极周围却是大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师: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即使是陆地面积最为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也仅为48%,也就是说,仍然是海洋面积比较大。

3.“地球?水球?”

师: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该叫什么? 生:水球

师:如果让你来选择,你觉得我们居住的星球该叫地球还是水球?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发表不同的观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古人为什么把我们的家园叫做“地球”,而不是“水球”呢?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都认为自己生存的大陆是世界的中心,于是便有了地球的名字。

4.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师:可见,人类对于地球全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迅速阅读教材26页“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师:阅读后你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活动:畅谈感想。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师:同学们都很佩服用于探险的科学家们,你们想不想像这些英雄一样,去辽阔的海洋上遨游一番,体验刺激的探险活动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探险。

师: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情。

1.几个概念

师: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师: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个航海小队选出一名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同学作为船长,其余同学就是船员。不同的航海小队任务是不同的,我把任务和地图下发下去。

2.七大洲四大洋概况

师: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围,请大家参照手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的大洲,在电脑上操作,将相应的大洋和大洲的名称拖拽到正确位置,小组成员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在电脑上操作。

师:其实大家刚才共同完成的就是一幅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哪几个大洋?哪几个大洲?你能将它们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排序吗?

生: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师: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别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和“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师:大家已经明确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我们继续完成第一项任务,重点掌握它们的位置(flash:世界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在电脑上操作。

师:恭喜各船队初战告捷,顺利完成了各自的第一项任务。

师:在航海的日子里,虽然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但是偶尔我们也得去陆地上补给食物和原料,渐渐的,我们的船员们发现,有些大洲是相连的,他们之间以山脉、海洋、海峡、运河等作为分界线。下面就请各船队来完成第二项任务:寻找大洲界线。请各船队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活动:指出相邻大洲的界线,说出界线名称。“称霸海洋”知识问答

师:大家对自己的活动区域已经非常熟悉了,而且对其他船队的活动区域也略知一二。我知道航海家都是很有野心的,每个人都不甘心常年在同一领域内活动,都想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从而逐渐称霸海洋,威震八方。但是要想成为海洋的霸主绝非易事,这要求你对全球的海陆位置了如指掌。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船队有这样的本领。仍然是参照你手中的地图,各航海小队选择不同分值的问题,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各小队自行记录得分(出示不同的图片,每个图片链接一道问题)。

问题: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20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40分)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60分)

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大陆)?(80分)

一笔画世界(100分)学生活动:选择题目,答题。

师:看来我们的四个船队都具备称霸海洋的潜力,祝你们早日实现理想,我们的海上探险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谈收获。

师:同学们看到了,我的板书并没有书写完整,这些地方是需要填写的,也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谁来补充完整?

学生活动:补充本课重点。【板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比例:7:3 2.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北半球陆地集中,南半球海洋集中 二、七大洲:亚欧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 大洋学案 篇2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大洲和大洋课后反思 篇3

曹应华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

三是关注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

2、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

一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的轮廓的假想”等。

二是回顾了东西半球的经度划分的知识。

3、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影视教

育模式下由灌输到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一部分学生资助学习的意识,我看到 了学生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的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问什么有得陆地面积大有得又那么小?”等等。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篇4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 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 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篇6

借鉴

尝试

—赴重庆国培学习汇报

一、学精神

1、爱岗敬业精神。

唐果楠教授:“上课迟到三分钟就是教学事故。”

六十七岁女教师李达武

站着讲课6个小时,板书十几板

2、精益求精的精神

2014年,《“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积极阳光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重庆七中周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

从新疆来到重庆,回老家看爹娘是一种奢望。(不抱怨,乐此不疲)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张文革

男老师(儒雅)

女老师(优雅)

学生(文雅)

二、学思想

培养目标:

a)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

法治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情怀

b)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2016-10-13

制造需要

调控状态

把握火候

适时点拨

c、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爱因斯坦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d、初中学科有共通性,不同学科教师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听课)看好自家门

从来不串门

把好自己门

经常串串门

e、人精力集中只有10分钟。

f、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蔡元培

g、教育的第一粒扣子一定要从家庭扣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自己无意识,做优秀父母,成就优秀孩子)(诺贝尔奖、言传身教)

国外有研究证明,孕育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至少要

有三代人的知识积累方能见效。这说明社会、教育、科研等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知识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前辈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以及思维习惯的潜移默化的继承上。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先后任美国圣路易、纽约及新泽西的3所大学教授,历任美国和欧洲60多家石油、化学、导弹、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顾问;其母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毕业于天津大学,1923年公费留美,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因此,朱棣文说,出身学术世家对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有相当的影响。

2016-10-13

朱棣文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朱钦文21岁就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是洛杉矶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亲人的成就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朱棣文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他认为和兄弟们相比,自己逊色多了。他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如果三四个月中没有重要的新进展,就会感到不安。

h、有关教学的几个观点

1.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让:教师的指导、引导

2016-10-13

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

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

2016-10-13 4

让:教师的指导、引导。

跳一跳: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

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给学生的。

i、教师应具备的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抓重点

攻难点

解疑点

2.课堂中的“公关能力”

“察言观色”,引导协调;

“以心抵心”,平等民主。3.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为学生创设舞台

让学生亢奋学习

j、处理好几个关系

1.讲与不讲

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

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2016-10-13

2.课内和课外

一次性“高温煮熟”,不能半生不熟,即不折不扣地达到目标,该背诵的 要熟记,该运用的要形成能力。

3.自主与合作

课堂上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

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

4.生学与师导

生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

三、学方法

1、五环节教学法(重庆七中)

导 · 学 · 展 · 点 · 练

导: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3—5分钟)

2016-10-13

① 一进课堂,教师满怀激情,三言两语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②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③ 出示目标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紧张、高效地学习、思考,迎接检测;

④ 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必要时说一两句有针对性的鼓励话;

⑤ 看书后检测前,启发学生,正确运用新知识,又对又快地解题;

⑥ 检测结束后,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判定解题对错,为什么错;

⑦ 更正讨论结束后,过渡语为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避免错误。

学:学习(自主、合作)(8—10分钟)

①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不同层次的有效问题交给学生。

②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

③教师深入学生,加强指导,最大限度的发现并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2016-10-13

露出来的疑难问题。

展:展示、分享、讨论、更正(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

①学生展示(10-12分钟):展示交流,分享成果。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问题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展示的面尽可能广,要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②展示交流时,其他同学首先要认真倾听,然后要积极补充和完善;出现不同观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直至达成共识。

③按照学生展示的情况要对学生个人和所在小组进行打分

点:四两拨千斤,学法指导

钻研教材,研究学法

解疑释难,方法点拨

点拨什么:学生学习后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或

练习中的错误且全班无一学生会讲

或讲不全的内容。

怎样点拨:一要点拨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要点拨狠,点石成金,解决疑难。

练:当堂完成作业

“堂堂清”

教师精选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注意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有梯度和典型性,注重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确保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不能掉队。练习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

2016-10-13

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小组合作学习

3.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关键词

1)互联网+教育

(2)慕课(MOOC)(3)翻转课堂

(4)BYOD进课堂(5)创客教育

(6)融合教育

(7)大数据

(8)混合式学习(9)优课

(10)未来课堂

4.关于听评课

(1)看其目标是否明确

三维度目标

(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2)看其思路是否清晰

(3)看其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重在学法、贵在得法

方法灵活、有讲有练

;图文并用、有板有演

结语:史记·孔子世家》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希望我们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用行动为学生、为社会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大洲与大洋优秀教案 篇7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大洲大洋》教学设计(杨金邦) 篇8

杨金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及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学习本节内容要求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的面貌比较感兴趣,在上课之前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不能确切地表述出来,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的认识,停留在照本宣科上,难以建立空间概念,更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这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状况,能运用地图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写出它们的名称。

3.训练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及构建头脑地图的能力。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说、描、填图等活动,强化对七大洲及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的认识,初步构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头脑地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和拼搏奋斗的结果,但仍有许多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陆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什么半球?

二、新课教学

1、过渡: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这一块一块各有什么名称?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5,,要求学生对照景观图说出地图中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海洋、海峡的名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地图观察和迁移能力,使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得,改变背诵定义记忆概念的学法。

3、引导:读图2.6,说出东、西半球各有哪几个大洲?

4、学生活动: ①看大洲: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按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的顺序依次说出东半球(或)西半球主要的大洲。

②说大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能以一个大洲(大洋)为中心,说出它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大洲(大洋)。先小组准备,然后派代表述说。各组轮流述说,比较哪一组说得准确,并及时作出评价。

引导:

各大洲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请阅读课本“大洲的命名”。设计意图:

看大洲和说大洲只是让学生初步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通过了解大洲名称的由来,让学生认识到各大洲名称与地理位置有关系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

学生活动:

③写大洲:完成《填充图册》p16页图2.2,写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④描大洲:每位同学完成《填充图册》p17页的第3题“描图绘图”,绘一个大洲轮廓图,加强大洲分布的形象记忆。

设计意图: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地图既形象又抽象,通过描绘、填充等动手活动,眼、手、脑并用,可弱化地图的抽象性,强化地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初步形成地理脑图。

5、观察比较:

⑴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图,比较七大洲面积,哪个大洲面积最大?哪个大洲面积最小?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回顾地图上大洲的分界线是如何表示的?再看世界政治地图上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还有哪些大洲仅以海峡分割?有哪些大洲仅以海峡分割?如果不考虑弯曲的大洲轮廓边缘,用直线描出七大洲轮廓,你会发现各大洲的轮廓近似于什么形状?

6、简笔画地图:

一笔画世界:仿照《地理图册》“一笔画世界”完成简笔世界地图。

7、读图抢答:

①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 ②北极圈穿过哪几个大洲? ③跨经度最多的是哪几个大洲?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把新旧知识融合在问题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叙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名称。

四、巩固提高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篇9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新的教案: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2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难点: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

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

设计理念:应该把教学目标写完,然后直接写教学重点难点,原来的教案设计的内容过多,教案有点凌乱,学生未必接受得了那么多,我设计的新的教案把大陆漂移学说这些内容没有涉及到,不过这份教案总体上还是很好,内容很仔细。

原来的教案: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2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3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4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

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

(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在第一章地球知识和地二章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教材的特点是配备大量的图,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都是通过读图获得的。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是本节重要的任务。要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变成学生活动。

上一篇:初级党课培训方案下一篇:描写家乡的山优秀作文4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