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教材比较(共7篇)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吴丕绩)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自91年起在上海市部分课程教材改革试点中学 开始使用,至今已有四年。本文拟将这新教材与人教社根据78年大纲编写、而后又根据81年大纲修订的全国通 用初高中英语教材作一比较,以揭示新教材的特点,供使用新教材的同行们参考。
一、两套教材的比较
1.理论基础不同
每一套教材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教育科研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 学基本上沿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它本质上是把语言看作一门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 。教材以语法为纲,思想教育渗透于教材之中。初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为主,中、高年级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为主。
新教材以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吸收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听说法和功 能法的实践经验,博采同类中外教材包括通用教材的长处,采用结构功能体系编写,既注意结构循序渐进安排 ,又按功能体系,密切结合社会交际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用教材以语法为纲,十分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法知识讲述详尽。新教材则将语法删繁就 简,降低难度和坡度,而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2.编写体例不同
通用教材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教学内容围绕语法展开。每一课大多包括课文(Text),语法(Crammar)和 练习(Exercises)三个组成部分。初中教材每篇课文前大多还有操练(Drills)部分。操练部分围绕该课所要教授 的语法项目;课文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尽可能体现该课的语法项目。练习紧密联系该课的语法 和词汇,用以巩固学生在该课中所学的新语法结构和词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法 知识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通用教材功不可抹,不失为是一套较好的教材。但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 际的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初中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发展,注 意语法归纳。每一课包括课文(Text)、操练(Drills)和课外作业(Homework)。涉及的范围不仅限于语法结构操 练,而且包括会话、听能、阅读及语音等操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听说写的操练均围绕作为该课教学重点 的结构、功能和词汇。语法项目以句型形式出现,每2-3课归纳一项。高中新教材在继续重视听说能力的同时, 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增加阅读量,适当深化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单元安排 一篇课
[1] [2] [3] [4]
★ 初一英语教材
★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材
★ 基础英语教材教学计划
★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
★ 英语教材评估标准
★ 教材教法心得体会
★ 新目标作文
★ 刍议中国文化心理学
★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
《PEP小学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 共8册, 每学期一册, 供小学3~6年级学生使用。本套教材同样是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 同时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一级和二级教学目标, 将学习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年级, 目标明确, 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杨婷2010) 。
一、《牛津小学英语》与《PEP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本文以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 分别从主题的设置、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方式、教材内容编排的难易程度、复习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两套教材的异同。
(一) 主题的设置
《牛津小学英语》3b全书共有12个单元, 其中每5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复习及检查的单元, 而《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中只设置了6个单元, 在此之外添加了2个复习巩固的单元。在单元主题内容的选择上, 这两套书既有相似点, 也有各自关注的话题。相似的主题有school, family, number, 特殊疑问句及一般疑问句, 这说明两套书的编者都认为这个时段的学生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学校、家庭、数字等涉及日常生活的英语词汇。另外, 这两套教材都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问句。
这两套教材也有一些不同的主题, 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有几个单元涉及shopping, time, food, a good idea等主题, 编者更侧重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而《PEP小学英语》涉及的主题有zoo等, 编者更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借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总的来说,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虽各有千秋, 但所呈现的主题内容均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 贴近生活的。这样的编排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并运用英语。
(二) 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方式
众所周知, 英语的基本技能有四个方面:听、说、读、写。本文以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 以三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英语基本技能标准为研究对象。
在“听”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主要以听录音识图、认物为主, 或者是听对话模仿跟读;而《PEP小学英语》教材除了以上相似的听力训练外, 还充分发挥了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节奏活动的优势, 将听力与书写相结合, 强化小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
在“说”的方面,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均以看图说话的练习居多, 模仿句型编造对话比较实用。两套教材中都出现了英文歌曲部分, 满足了低龄小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同时, 《PEP小学英语》教材还添加了“讲故事”的环节,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英语知识, 而且能培养其想象力和创新力。
在“读”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和《PEP小学英语》教材均以阅读单词、短语及对话为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主要的教学时间分配在学生的发音及反复朗读上, 不断帮助学生记忆读音。
在“写”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几乎没有出现英语书写及写作部分, 只在小学高年级的一册书中出现段落写作的内容。而《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听写环节, 并有规范的书写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英语书写。
(三) 教材内容编排的难易程度
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超出其接受范围 (许峰2004) 。
首先是词汇, 两套教材在词汇选择方面略显不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量大且较难,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简单易掌握。例如, 在数词的学习上,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中仅局限于20以内的数词, 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词。
其次是语法, 就整套英语教科书来说,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涉及时态, 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式等, 而《PEP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时态较少,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日常口语。
最后是对话练习,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图片对话搭配较为简单, 每个环节相匹配的例句不多, 学生缺少模仿的对象;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各个板块提供的例句较多, 而且在同一单元中, 句型及词汇的重复率较高,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强化作用。
(四) 复习评价方式
复习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极其重要, 它能够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并影响接下来的课程计划 (王艳娥、陈海蛟2003)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都设置了复习评价的环节, 但其出现的形式不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每5个单元后会有一个复习的单元, 其形式简单, 大多是单词及句型的巩固练习, 学生只能在不断的练习中重复所学, 掌握重点;《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3个单元后都会有一个复习单元, 其中评价占主要部分, 均以量化的形式出现, 同时每个单元包含Let’s check环节,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并检查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PEP小学英语》教材的优势
通过对两套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PEP小学英语》教材比《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 由侧重兴趣培养到兴趣能力兼顾
《PEP小学英语》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放在首位, 在本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前四册中有大量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 这有利于使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 同时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 (张雪梅2001) 。因此, 教师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知识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齐头并进, 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分量。
(二) 由能力培养到全面提高
《PEP小学英语》教材在单词和句型教学设计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共分为两大类型。首先在1~4册的教材设计中, 考虑到三、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且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 以帮助学生反复学习和练习需要掌握和应用的单词和句型, 分环节、分步骤地要求学生进行听说认读和巩固内化, 使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逐渐增多并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而在5~8册的教材设计中, 鉴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英语学习, 增大教学内容难度, 将单词和句型进行了有效整合, 重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应以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把握英语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 最终有效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三) 由注重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到多方位地进行语言操练
《PEP小学英语》教材提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 这是小学三、四年级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方法;在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逐渐减少, 教学重点放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句型进行重点练习, 构成了一个多方位的语言操练系统,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设计比较有挑战性, 能使他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为语言的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艳娥, 陈海蛟.2003.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3) .
许峰.2004.英语教材评估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
杨婷.2010.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调查[J].党史文苑, (10) .
【摘要】本文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同意用语与地道英语表达之间的异同,以提高英语教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本文同意用语研究数据来自于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数据提取自VOICE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口语表达存在较多不真实、不地道之处,建议参考语料库提取数据对教材进行修订。
【关键词】语料库 大学英语教材 同意用语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我们对《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中有关英语教材研究论文的统计,教材研究的论文仅占索引所收英语研究论文总数的1%。这表明,我国英语教材研究偏少,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大学英语教材语言研究更显匮乏。
关于“同意”用语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Eggins 和Slade(1997) 就指出,同意用语的使用意味着交际双方的认同,是日常交际互动中最为常见普通的言语行为之一。然而在国内,很少见到关于同意用语的相关研究。
本文以我國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收集、统计和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表达同意的口语用语的采用情况,并将统计数据与VOICE语料库中的同意用语比较,找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同意用语与英国语料库中的同意用语的差别。为教材编者提供语料库对比分析的结果,作为修订完善教材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语料。本文关注于“同意”这个目前较少被研究的言语行为,选取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教材分别是:《新视野大学英语》(NH)(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实用视听说教程》(SO)(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英语听说》(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是VOICE语料库(the Vienna-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该语料库拥有百万英语口语词条,被称之为拥有全世界最自然流畅和标准的英语口语的语料库。
2.语料处理和数据统计。本文采用计算机数据统计和手工信息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将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有出现的同意用语予以统计,计算其出现的频次。同时,选用VOICE语料库中涉及会话、讨论、会议等14个文档,5万多个词条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中五个领域的语料片段中的同意用语数据进行采集,他们分别是交谈 (con)、会议 (mtg)、专题讨论 (sed)、小组讨论 (wsd) 和讨论(wsd)。
将大学英语教材和语料库数据中复现频率最高的同意口语表达进行对照,比较教材与语料库中出现的高频率同意用语的异同,找出两者的差别。
三、数据分析
1.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同意用语。通过对三套大学英语教材的统计,我们共找出59条在不同场合表达赞同的口语同意用语。其中,《新视野大学英语》(NH)24条,《大学英语实用视听说教程》(SO)20条,《大学英语听说》(CE)15条。根据它们在三套教材中出现的频次和相似性比对,我们共统计出37条不同的同意用语。其中,出现2次以上的同意用语共22条,现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列出(表1)。
如表1所示,在教材中排名前五的同意用语分别是yes, yeah, youre right, right, thats right。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22条同意用语在三套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尽相同。
2.VOICE语料库中的同意用语。我们将教材中统计出的同意用语与VOICE语料库采集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只有16条在语料库中出现,其中NH 12条、SO 6条、CE 4条均未在语料库出现。经过对语料库采集的数据筛选,我们分别统计出16条同意用语在交谈 (con)、会议 (mtg)、专题讨论 (sed)、小组讨论 (wsd) 和讨论 (wsd) 中的频次(表2)。
根据表2的数据,在VOICE语料库中排在前五位的同意用语为:yeah, yes, right, exactly, thats true。其中,Yeah 作为同意用语出现439次,远高于其他表达方式。并且,Yeah在交谈中出现的频次最高。这足以说明,Yeah是口语表达中最为常用的同意用语。
四、讨论
大学英语教材与VOICE语料库中同意用语的异同。
表3由高到低列出了语料库采集的10条同意用语的出现频率,并与它们在三套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发现了异同。
具体差异如下:
第一,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同意用语yeah在三套教材中均位列第二,教材中使用最频繁的是yes。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在汉语语言体系中,yes能更有效的表达肯定,yeah则显得较为随意。因此,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者的教材编写者们,根据自己对母语的理解来选择语言。
第二,语料库常用语在教材中时有缺失,如:Sure, Thats a good idea, Definitely等,NH和CE有4-5条缺失现象。可见,教材编写者在选择同意用语时,需更加注重自然的表达,选择真实地道的语言。
第三,语料库中排名靠前的sure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表达赞同的口语用语,意外的是,只有NH使用,SO和CE均未采用。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教材所选用材料的语言风格或多或少缺乏口语化特征。
第四,Exactly表达赞同的意愿较为强烈,在VOICE中排名第四,教材中却很少使用,尤其是NH和SO。教材编写者们忽略了真实语言环境中表达意愿的不同程度。赞同是一种积极的表达说话者与听者“一致”的策略。在交谈中,说话者为了表示一致和礼貌,会夸张或提高他们对听者的赞许和认同。(Brown & Levinson,1987)统计结果显示,教材中并未体现这一特点。
第五,教材中使用的部分同意用语并未在语料库中找到,如That sounds like good advice, That's a very nice thought, You may have a point about this。显然,这些表达是教材编写者自己创造的。
五、结语
本文经过比较分析VOICE语料库与大学英语教材同意用语数据,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教材所使用的口语同意用语存在较多不真实、不地道之处,部分甚至为编者自创。语料库最显著的教学用途是不仅为教材编写者也为教师选取素材提供来源。(Aston, 1997)因此,我们建议教材编写者在编纂教材时,应更加注重语言材料来源的真实性,可从英语语料库中选取简单、自然的表达方式。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删除汉语式的英语表达,从而提高中国英语教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Aston,G.‘Enrich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Corpora in ELT. In A.Wichmann,S.F.et al.(Eds.),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London:Longman,1997.
[2]Eggins,S.and Slade,D.Analyzing Casual Conversation.Cassell,London,1997.
[3]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ay.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6).
【項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立项课题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B208)。
作者简介:
曹曼(1955.10-),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习题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发展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作为物理与社会链接的桥梁,促进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年级2012版、9年级2013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新教材与旧教材2001版物理8年级、9年级200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课后作业习题相比有明显的改动,且课后每节作业习题适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笔者就新旧教材中课后习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商榷.1新版教材习题数量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每节课后作业习题量增加了,每章结束加设了本章作业习题,以《了解电路》这章为例,新旧版教材章节结构名称一样,共五节,内容及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新教材中每节课后作业由原来旧教材中的3到4个习题增加为平均5个习题,旧教材全章共18个习题,新教材全章却是24个习题加本章作业7个习题共31个习题,习题量明显增加,其它章节也如此.2新旧教材习题的选题内容对比
2.1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题型丰富,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尤其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并且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和验证物理规律.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作答,减少了主观文字简述的量.例如:旧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这些部位各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比较新的球鞋,这是为什么?
(3)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a.斜面;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测力计;h.硬纸板.(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课后共3个题,1、2题为观察简述题,第3题为设计实验加上简述步骤,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而言,要完整简述物理现象或规律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新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后作业习题如下: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以以及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浴室中,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浴室地面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拖鞋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光滑的塑料拖鞋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同学获得如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2)分析第2、3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是.4.你使用或看到的许多生活用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设计者利用或避免摩擦的设计意图,请你至少各举一个实例,并加以说明.这4个题为填空、选择、据实验情景及数据分析写结论、举例,题目设计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相比旧教材,习题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这样编制的习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初学者很适宜,学生完成起来就很轻松,而且便于学生认识丰富的物理题型.“阿基米德原理”一章的课后作业题型也雷同.2.2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贴近生活,更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新教材认识浮力课后作业:
1.在浴缸里洗澡时,你会发现,只要用手轻推缸底,整个身体很容易被抬起;如果在床上也想这样做,就非常难了.这是为什么?
2.如图9-6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的质量大于气球的质量
C.帽子的密度大干气球的密度
D.空气对帽子和气球有浮力作用
学生的经验背景是其理解新事物、吸纳新思想的基础,其主要来源于以往的日常生活.因此,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就越能够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也越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3新版教材习题的选择相比于旧教材,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物体的浮与沉课后作业.3.如图9-23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A.(a)最大B.(b)最大
C.(c)最大D.一样大
分析讲解此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的相关知识.3用好新教材课后习题的教学建议
3.1认真钻研分析
教师要用心、用情、用智慧,认真钻研新教材课后作业,弄清各题选题意义,针对的知识点.分析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习题的切入点和具体教法.3.2注重改进讲法
教师讲解习题要有目的性,完成这道题要掌握或巩固什么知识内容及物理方法,讲解时讲细、讲清、讲明,并加以扩展延伸.首先,要分析问题情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帮助学生回忆、应用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完成练习.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完成习题的过程中,能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实现能解决一道习题就能解决一类题的效果.例如,讲解上述小鸭子所受浮力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两只鸭子在水中是什么情景?答:漂浮.提问:漂浮时,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的重力的关系?答:相等.再问:装满水的缸放进鸭子后溢出的水的重力跟小鸭子所受浮力的关系?答:相等.进而得出溢出的水重等于小鸭子的重力,故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它们的质量一样大.在讲解完习题之后注重延伸迁移,并能清楚的认识到其间的规律,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法择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3增进练习效果
教师对习题的练习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讲得多不如学生练得多,学生只要进行足够多的练习,他们自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很多教师都会搜罗大量的习题,并且不经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由于题量大,学生只能匆忙完成作业,并没有认真做每一道题.而新教材各章节都增加了题量,题量适量,选题突出了本节、本章的知识点,并有一定的扩展,督促学生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习题已经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了,关键是让学生做题后要有感悟,练出自己的心得,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留足够时间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时间.3.4灵活组织教学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的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教新课标这套教材每一个模块有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的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九个部分。“热身”(warming up)---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读前”(Pre-reading)---设置问题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阅读”(Reading)---为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承载该单元的话题重要信息,以及大部分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理解”(Comprehending)---用以检测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书中的重要语言项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这些语言的技能。“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包括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小结”(Summing Up)---要求学生自己小结从各单元中学到的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培养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和拓展性。
以上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下面,我们将从教材的使用者的角度,结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情况,主要针对模块教材整体,从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模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四个方面浅略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更好地掌握、运用好英语课程标准。
Ⅰ、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Unit 1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世界各国的节日、含义、由来与民俗;
(二)学习有关节日和民俗的词汇,如:have fun with , custom , religious 等;
(三)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中的词汇用法;
(四)进一步复习、巩固运用请求及感谢的表达法;
(五)掌握一些情态动词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节日”,单元各项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一些中外节日的主题进行。“热身”(warming up)部分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表格填充。学生要在表格中的三个空行里填充中国的三个节日名称,日期(时间)、庆祝的内容。“读前”(Pre-reading)部分通过若干个问题考查学生对节日的认识。“阅读”(Reading)部分由五篇小短文组成,其中四篇带有小标题,它们分别介绍古代节日的起源、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的意义。“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四项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课文容,检查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情况。同时还设置了组内讨论练习,要求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讨论“那些节日最重要,哪些最有趣”然后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对节日的个人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词汇学习”部分练习1通过词的后缀训练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相互转换提倡学生使用词典。练习2选词填空练习,利用语篇集中训练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的用法。练习3是单句填空,而且所选的十个句子或是引文或是谚语。“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共有三项练习。“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训练。“听与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是听前准备活动。听的内容集中在参加狂欢节的一些具体情景上,完成综合创造性活动。“读与写”(Reading and writing)主要设计是:阅读内容主要讲述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伤心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又穿插一个“乞巧节”的故事。短文后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写的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上面阅读文章的内容续写一个文章结尾,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做法,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些写作时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构思。“小结”(Summing Up)部分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提示对所学各项内容进行总结。“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主要建议学生看英语电视节目,阅读报纸,查阅百科全书或上网收集世界各地有关节
日的信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资源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提供了一首有关圣诞老人的小诗。
Unit 2本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合理饮食、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与饮食文化;
(二)如何给予劝告、提出建议;表达同意与不同意以及如何就医;
(三)掌握情态动词ought to 的用法;
(四)本单元所出现的词汇的用法;
(五)如何正确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教材通过讲述王鹏和雍慧开饭店的不同风格、经营的不同菜肴以及顾客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反应,反映了现代人对饮食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这样的编排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分类说明的介绍方式,读起来引人入胜,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中轻松学习健康饮食的知识,领悟膳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养成热爱钻研的好习惯。王鹏的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王鹏和雍慧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最后他俩喜结良缘。
“热身”(Warming Up)部分的安排为后面的阅读和听力理解提供了背景知识,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和语言障碍。“读前”(Pre-reading)部分设计了讨论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深入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做铺垫。“阅读”(Reading)部分主要讲述了王鹏和雍慧开餐馆竞争的故事。文章结尾一句话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发兴趣,使学生有继续读故事的欲望。“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六个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课文的内容和对细节信息的掌握。“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情态动词的功能和用法。语法练习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情态动词的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笔.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那种单纯学习语法结构的弊病。“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听力材料是主体阅读文章内容的继续。“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阅读部分继续讲述故事。整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改变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丰富饮食文化。阅读后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再次阅读并通过练习动手、动脑,丰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让学生就如何经营餐馆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用英文写一篇短文宣传介绍新开的餐馆以及提供的服务。这个部分让学生有机会将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其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小结”(summing Up)部分涉及两项内客:1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学到的关于健康食物和健康饮食的内容;2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所学词汇和新的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的均衡营养。学生在研究这些食品的同时也可扩大词汇量。“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提件了八个与食物相关的习语及其英文释义。
Unit 3单元所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戏剧体裁的特点,学习和理解戏剧语言,尝试表演戏剧,提高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
(二)学习《 百万英镑》 的故事,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探讨金钱和人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会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请求,懂得如何用英语点餐和购物;
(四)掌握名词性从句作宾语和表语的用法;
(五)学习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改编的戏剧剧本。教材的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的阅读和听力中的剧本片断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本单元是学生在高中英语必修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剧本,戏剧体裁在后续选修阶段的其他模块还会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戏剧情节的发展,了解英语戏剧的特点和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等。同时,还可利用剧本的朗诵和表演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对于英语基础水平较高或对戏剧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解读剧本,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动作和语言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挖掘和品味英语戏剧语言的魅力。
“热身”(Warming Up)部分提供了一小段马克·吐温的简介,并要求学生谈谈所知道的马克·吐温的作品.使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对马克·吐温及其作品有个初浅的了解。“读前”(Pre-reading)部分揭开了本单元戏剧故事的序幕,为随后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阅读”(Reading)部分是剧本中第一幕的第三场。这一场描述了故事的开端。“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共有六个练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的信息。“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部分组成。“词汇学习”部分锻炼了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知策略。“语法学习”部分练
习要求学生将“阅读”部分的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找出来,复习了名词性从句。练习的设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训练语法结构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将所学的语法知识内化到运用到日常交际中去。“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中的“读、演与说”(Reading , acting and speaking)介绍了第一幕的第四场。作者用诙谐的笔调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陋嘴脸。“听、写与演”(Listening,writing and acting)中介绍了第一幕的第五场,该部分要求学生听前要预测故事将如何发展,然后在理解听力短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并沿着听力短文最后所给的线索设想将发生的故事,并编写剧本。教材最后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示场景,供学生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小结”(summing Up)部分涉及两项内客:1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学到的关于戏剧题材和剧本的内容;2 .让学生小结本单元所学词汇和新的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鼓励学生要想练习好口语,就要敢于学做戏剧家,广泛搜集素材,自编自演。“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独具特色,这里列举的马克·吐温的名言都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诙谐和幽默,令人捧腹。教师可布置学生翻译这几个句子,让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享受语言带来的快乐。
Unit 4本单元所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宇宙科学、地球生命的起源,了解万有引力、黑洞和太空旅游等天文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习惯用法;
(四)学会在日常交际中正确运用指示语;
(五)掌握名词性从句中主语从句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天文学”,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月球探秘、黑洞效应等,主要内容是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的。教材通过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科学性分析,推断出地球上生命的由来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另外通过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介绍了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的不同,同时对“黑洞”效应的描写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的。这样的写法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仅仅以地球引力或月球引力为主题来介绍天文知识,读起来却更有趣味,引人入胜,还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篇章,也是本单元的亮点,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通过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地球引力的阐释,讲述了有关地球引力理论变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虚构的故事的同时能够意识到那些虚构的故事也是有科学实证作为基础的;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虚构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
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两个人对太空的探索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有关月球引力的画面,使读者在轻松自如之中就了解了相应的有关天文学的知识。
“热身”(Warming Up)部分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说出八大行星并看图指出各个行星的名称,并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天文学哪些方面感兴趣以及天文学家所关注的方面。“读前”(Pre-reading)部分的问题铺垫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课文的话题,并通过读标题、看图来预测阅读文章的内容。“阅读”(Reading)部分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地球的形成以及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的过程,文章最后讲述的现象发人深省:„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它关系到地球上生命的未来。“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通过五个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文核心内容的理解。包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大意的概括和细节信息的掌握,以及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推断能力。特别是练习4和练习5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提高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词汇学习”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词缀扩大词汇量的积累也同时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已学单词的熟悉程度并加以利用。“语法学习”部分采用先发现后应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并初步掌握名词性从句做主语的用法。“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听力内容涉及三位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是如何对地心引力这个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读”(Reading)部分题为“登月之旅”,是一个科幻小故事,通过“我”和“我的朋友——一名天文学家”乘宇宙飞船登月球的经历,介绍了重量、失重、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等科学常识。“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要求学生讨论并列出登月球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运用所给出的功能项目用语说出最佳解决方案。再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小结”(summing Up)部分涉及两项内容:1.让学生小结所学到的关于地球的形成以及太空旅行方面的主要信息;2 .要求学生就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即就是观察、处理、分析和归纳信息的学习方法。“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提供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一首小诗,供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和朗读。
Unit 5本单元涉及的要点是:
(一)了解加拿大的概括——地理位置、主要城市、风土人情等;了解多元文化现象和多元文化国家的特点;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三)学会方向和位置的表达法;
(四)掌握同位语从句的用法。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加拿大——李黛予等人在加拿大的旅游经历。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加拿大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各大城市特点以及人文活动等。“热身”(Warming Up)部分是一个小测验,看看学生对加拿大这个国家了解多少。“读前(Pre-reading)部分是三个问题,涉及自身的旅行经历和对加拿大的了解,这些问题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谈论这些问题,为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打好铺垫。“阅读”(Reading)部分是篇游记,记述了李黛予和刘倩去加拿大看望表兄妹的旅途见闻。包括面积、地貌、城市、人口、生态环境以及加拿大的自然美景和野生动物。“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有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考查找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第二个练习需要学生抓住文章要点,对信息进行重组或概括完成填写有关加拿大的概况的信息。第三个是开放型的练习,学生不必拘泥文章而自由谈论自己的想法。“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包括“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这两部分内容。“词汇学习”部分首先介绍构词法,加前缀或后缀而组成派生词;然后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运用单词。“语法学习”部分呈现了大量例子,让学生归纳同位语从句的特点。“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各种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加拿大的知识——加拿大的居民、语言等。“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口语训练与写作相结合,说是为写作做准备。“小结”(Summing Up)部分让学生归纳、梳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有关加拿大的信息、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语言知识又包括单元重点词汇及其表达法等。“学习建议(Learning Tip)部分又一次提到构词法,加强学生对构词法的理解。通过对前缀后缀的学习,了解掌握英语的构词规律,以扩大词汇量。“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部分是一首咏叹自然美景的诗歌。通过有韵律的美的语言,可让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美的意境.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熏陶。
Ⅱ、横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必修3包含了5个单元。话题范围广泛,如科技,航天,地理,健康,环保,自然等方面。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阅读语篇的篇幅在400-500子之间。每个单元又各自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9个部分,各部分教学
目的明确,内容互有联接,所以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重组。必修3所涉及的语法项目有:1.情态动词 1)can,could 2)may,might 3)must,have to 4)shall,should 5)will,would 6)ought
2.名词性从句1)宾语从句2)表语从句3)主语从句4)同位语从句。
按照课标的要求及每一单元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六个课时的划分。教材重组如下:
Unit1
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2
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
31st
period
2nd period
3rd period
4th period
5th period
6th period
7th
period
Unit4
1st period
2nd period
Speaking and Listening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Grammar Listening and Reading Task Extensive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Listening and warming up Reading Language points Grammar Using language Writing Revision
Warming up and reading
Language focus
Using language: Reading and Acting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Workbook: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mmar and Practice Revision
Warming up and intensive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3rd period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Grammar 4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and extensive reading 5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Listening and reading task 6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Speaking and writing Unit5
1st
period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2nd period
Reading 3rd period
Language Study
4th period
Using language 5th period
Listening, Reading Task and Grammar 6th period
Speaking and Writing 7th
period
Summing Up and Learning Tip Ⅲ、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宏观上来讲,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微观上来讲,必修3模块内容:(1)倡导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从编排和呈现的内容来看,都力求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各单元的习题、任务和项目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多种互动。Using language, Writing等的设置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的要求,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Talking, Comprehending和Checking yourself的设置体现的是学生与教材中语言材料的互动。这些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模块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及融合。模块内容选题丰富,如科技,航天,地理,健康,环保,自然等方面,通过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4)模块内容现代化、生活化、体现了时代性。所选的语言材料真实、地道、自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
Ⅳ、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下面就以Unit2 Healthy eating为例简要说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重难点的突破。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王鹏和雍慧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最后他俩喜结良缘。话题虽贴近日常生活,但因为缺乏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的缺乏,学生在热身部分的观点表述止于表面。因此我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workbook中的 listening以背景材料的形式与“热身”整合到一起,先听完“听力”对“健康饮食”稍作了解之后在进入到“热身”部分通过图片和表格向学生展示食物的分类法,探讨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然后通过询问学生的个人饮食习惯来引导学生关注膳食平衡为后面的阅读和Using Language中的听力理解提供了背景知识,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和语言障碍。“阅读”(Reading)部分主要讲述了王鹏和雍慧开餐馆竞争的故事。教师可以先让引导学生描述文章中的两幅配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要求学生通过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方法对文章主旨大意及细节信息做到充分的理解。文章结尾一句话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发兴趣,使学生有继续读故事的欲望。同时为下
面的听力埋下伏笔。“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设置了六个练习,主要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阅读课文的内容。练习1 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这个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互相评价。练习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里的句子。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也可能理解意思但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练习3 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句子,使学生了解王鹏和雍慧经营的两个饭店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个练习在授课过程中建议改成图表的形式呈现,更加简洁明了。练习4 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这个练习主要检查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情况。教师在前面几个练习的基础上设计好板书,体现出文章的框架并将关键词呈现出来,学生在关键词的帮助下就能顺利完成复述的任务。否则,这个活动将流于形式。练习5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讨论问题:你认为王鹏会用什么办法把顾客吸引回来?你认为故事会怎样结束?让学生写下要点,和同伴比较。这个练习的设置也是在位后面的故事发展做好铺垫。练习6 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提到得烹调种类列出来,并描述。“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由“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项内容组成。本单元的“词汇学习”部分有四个练习:练习1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英文释义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词语、进而过渡到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练习2 是一篇短文填空,要求学生用左边方框里的单词完成短文填空,用右边方框里的词组解释文中斜线部分的单词或词组,所以在要求学生做之前要复习这些词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练习3 要求学生对四组单词进行辨音辨义练习;练习4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对话,谈论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训练学生使用表达喜好的句型,以及一些食物的英文表达。“语法学习”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情态动词的功能和用法。有三个练习:练习l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并标出其功能;练习2 要求学生使用方框中情态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来补全对话;练习3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问答,问句和答句都使用含情态动词的句子。这三个语法练习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情态动词的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笔.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那种单纯学习语法结构的弊病。教师可以在学生探求之后做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并适当辅以练习巩固掌握效果。“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三项内容:1.“听”(Listening);2.“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3.“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听”(Listening):听力材料是主体阅读文章内容的继续。所以在听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故事进行回顾,并检查作业---学生自己对故事发展的展望,然后
再进入到听力内容中检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与故事的发展一致。听力共有四个练习:练习l让学生练习三个表示疾病的英文单词的发音,并弄清楚它们所指代的疾病,为听力理解扫除难词障碍。练习2 要求学生听录音,把方框中的疾病名称和其病因连起来。练习3 要求学生写出录音内容的大意。练习4 要求学生再听录音,比较王鹏和雍慧餐馆提供的食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所需补充的食物。在听的环节,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同学听的效果,在教室里适当走动以便了解学生听的程度,适时调整听的节奏。如:在学生听的过程中困难比较大的句子上可以停顿或重复播放已达到听的目的。“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阅读部分继续讲述故事。所以在教学安排山应紧承听的内容而来。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完成整个故事。阅读后设计了两个练习:练习1 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就阅读内容讨论三个问题。这个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练习2 是让学生再次阅读,并在“Said ”的所有替换表达词下面画线。这个练习通过动手、动脑,丰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3 “说与写”(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就如何经营餐馆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口头呈现结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课后再用英文写一篇短文宣传介绍新开的餐馆以及提供的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将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英语 必修三 教师用书
网站:
“专门用途英语基本上是受教材和教学活动所支配。” (黄萍, 2007) 由于其强烈的需求导向、职业或情境导向, 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而言商务英语更加依赖教材来建构教学情景, 提供恰当的、充分的输入和输出。因此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质量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1商务英语课程和教材的层次性
目前商务英语课的存在是多层次的, 面向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因此商务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层次的, 分享相似的商务知识、技能和语言内核。现在的本科和高职阶段都有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在本科层次, 它的学习主体是有着良好的普通英语应用能力、极可能专门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学生。在高职层次, 它的学习主体是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以培养服务型的商务业务素质、基础的商务实践操作技能、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黄光芬, 2012) ;同时还有历史更悠久的职业商务英语中、短期培训, 面向已入职的、经验尚不足的人士 (low-experience learners) 。还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更高要求阶段的商务英语课, 通常持续1~2个学期, 对象是将来有可能参与商务活动或对商务感兴趣的非英语、非商科专业在校学生。另外还有面向MBA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生阶段的商英教学由于其对象的认知水平较高、专业知识丰富, 因此该层次通常是以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技能和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为目标。
基于这样一个需求和对象的多层次性, 教材的开发、设计、编写也应该是分层次的。的确, 目前出版发行的商务英语学科教材中大多数都明确说明本教材的适用对象, 如“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务英语专业”“财经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等。也有些教材在指明适用对象的同时还表示也可用于其他需求对象。本文将大致梳理目前市面流通的商务英语教材的类别, 选取主要出版社的典型教材, 分析其编写特点, 比较不同层次教材的编写特点。最后作者对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出版的短板和趋势进行分析。
2目前商务英语教材出版发行现状
2006年, 蔡莉 (2006) 统计市场上冠以商务英语名称的教材有287种。根据笔者对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和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统计, 商务英语教材数量之众超乎想象, 达到了约2300种 (不包括剑桥BEC商务英语教材) 。其中大学商务英语教材有约1500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500种;其他种类和重复的配套书300种。可见从2006年到2014年商务英语教材的发展是多么繁荣和蓬勃。不仅数量上比当时有约10的增长, 质量和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发展。
这些商务英语教材按适用对象和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基于语言技能的教材类。商务英语专业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这一类图书大都以系列出版, 一系列中有的分若干册, 每个分册对应一项语言技能, 如阅读、口译等。如新编商务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材、口语等) 共21本。这种套系教材需要大量的课时投入, 适合2~3年的学习时间。也有些成套综合类商务英语教材只分了上下册, 如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商务英语》上下册配mp3。这些教材虽然册数较少, 但是其编排往往综合各项必要语言技能于一本, 比较方便实用。除了系列教材外也有一些单本出版的商务写作、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等教材, 这一类教材以skill-based为理念, 集中训练商务情景下某个语言技能, 如科学出版社的《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等。
2) 基于商务职业技能的教材类。这类教材有些是成套出版, 如外教社引进出版的《简明商务英语系列教程》12本。这一类教材往往商务基础起点较高, 适合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这类教材中也有许多单本出版, 如《商务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这类教材从书名上看适合某一商务技能的中短期培训用, 而不适用于初中级学习者的系统课程。
3) 基于行业的商务英语教材。行业+商务, 如《汽车商务英语》《展会商业英语》《金融英语》。这类教材以非常特定的场景编写行业实际操作中会碰到的情景和语言素材。市面上数量颇多的口袋书, 各类商务英语上册、宝典等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这类书严格来说不是教材, 编写体例也不适合课堂使用。它们比较适合商务人士自学使用。
4) 剑桥BEC等考证类教材。这类教材数量也非常庞大, 有500~600种 (包括配套练习、教师用书等) 。这类以BEC考试为目标的教材大多引进国外原版或参照原版编写, 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的《新剑桥商务英语》。尽管也有学校就地取材直接使用剑桥商务英语教材作为非英专本科生的商务英语教材, 但作者认为此类教材更适合已有商务工作经验的学习者。
总体来说, 商务英语教材的出版集中度很大。大部分 (约80%) 商务英语相关教材由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四家出版。同一出版社同时发行的、面向同一群体的教材有若干套, 其内容编排比较趋同。
3对典型商务英语教材的分析和评价
本调查从市面选取六本商务英语教材 (以听说教材为主) 对其整本的题材选择、单元的体例设计、练习编写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总结。基本情况见表1。
总体来说, 今日的商务英语听说教材有如下特点:
1) 教材的立体化程度。与2006年的商务英语教材相比, 如今的教材立体化程度更高。所有的被调查教材都配有教师用书和mp3光盘 (下载) 或多媒体光盘, 有些还配有练习用书或课件。
2) 以语境理论和交际教学法为编写原则。大部分的教材都强调构建真实情景, 给学习者提供接近真实的交际任务, 使学习者有较强烈的情境感受和交际愿望。比较特殊的是《国际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该书是以口语实训练习为主要内容, 提供较少的真实情景, 须与其他口语教程配套使用。面向研究生的《高级商务英语教程》是一本综合教材, 每一单元里有输入和输出练习, 语境性较弱, 更突出商务管理知识输入、英语综合能力训练和思维分析训练。
3) 单元主题和内容的选取。在《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视听说》《国际商务英语口语实训》三本视听说教材中大部分的单元主题都是接近或重复的, 如迎来送往、招待客户、商务会议、商务旅行、商务展演等常见的动态的商务活动, 强调how to do。在这些动态主题下设计大量说和演的任务。此处“动态的”一词是指这些单元主题是以“做”为核心的商务活动, 如making a business presentation。而相对地, “静态的”主题指对商 务的认知 和思考 , 如competition, company perfor-mance。而研究生商务英语教材《高级商务英语教程》以静态主题为主, 如Globalization Trend, Employ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等, 以拓展认知和思维为主要任务。而其他两本引进版教材结合了动态与静态主题。
4) 全书内容的连续性。在这一点上值得注意的是引进版与国内版的区别:引进版的单元主题和内容之间往往连续性很强。如《流畅商务英语听说教程》全书均以同一人物的商务工作为背景, 以项目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问题为主题, 使学习者进入角色, 跟随人物解决问题。这种设计相对于孤立的商务活动主题设计, 其故事性和情景性更强。国内版, 如《商务英语视听说》中的单元主题:job interviews, product presentations, plac-ing an order实用性强;但是内部设计缺少连贯性,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各自为政, 情节性弱。
5) 单元的体例和练习设计。在单元结构设计上, 《高级商务英语》以读写为主, 辅之以少量听说练习和一个沟通技巧模块, 可以算作一本综合性教材。两本视听说教材的体例和练习设计基本一致, 以话题讨论为热身, 以听力、视频输入为主干, 补充相关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以及相关场景口语活动。两本引进版体例设计更为灵活。《新视野商务英语》包括language fo-cus, skills, vocabulary, Business communication四个模块, 覆盖语法、语音知识、听读写及商务口语练习。《流畅商务英语听说教程》虽然是一本听说教程, 但是也涵盖了词汇认知等模块。
与国内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相比, 两本引进版有两个特点值得学习:第一, 输入材料包括口语材料和书面材料。如《流畅》虽然是一本听说教程, 但也有跨文化阅读文章;第二, 输出练习层次分明。如《流畅》中的输出练习从信息匹配、简单对话、指定角色和场景对话操练, 到小组口头报告、模拟项目活动;难度递进比较鲜明。
4反思和总结
从出版市场整体现状看, 针对商务英语本科和高职的教材占了大多数。这些成套教材由于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学时充分, 学习时间长, 往往分成商务英语阅读教程、综合教程、听说教程等。综合和阅读教程沿袭了英语综合教程的设计:文章+练习, 无法体现商务英语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只是把普通的英语教材里的文章 (人文、社科类等) 换成了经济、商业领域的相关文章。对外经贸大学的理论研究组 (2006) 指出商务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能力“……不仅涉及语言方面, 而且还涉及语言和业务知识的互动以及语言与具体目标任务之间的互动。因此, 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除了有关的学科知识和内在逻辑以及专业人士处理日常业务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外, 还涉及这种知识和内在逻辑用语言表述的方式、使用语言的策略和技巧。”因此应该以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应用、沟通策略为课程教学目标, 在编写教材时, 特别是设计练习体例时充分考虑不同教学目标的融合。
面向非英语/非商务专业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商务英语教材比例非常小。后者的体例和设计思想也是基本照搬前者, 没有考虑这部分学习者的特定需求。随着英语愈加广泛地在各种工作场合的使用, 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许多岗位 (包括技术和管理) , 特别是中高级岗位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工作交流, 对英语教材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大部分的教材不适用于这类学习者。在此阶段, 编写商务英语教材时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 以适应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由于大学英语拓展阶段通常只有2~3课时/周, 不可能将课程按听说、翻译、读写技能等进行切分;这个阶段的商务英语教材必须是综合教材, 既突出某一方面语言技能 (如口头表达能力) , 又包括商务知识和沟通交际策略。
参考文献
[1]Hutchk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22-28.
[3]蔡莉.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现状与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 2006 (2) :20-27.
[4]程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 2002 (6) :10-12.
[5]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 9 (5) :4-8.
[6]黄光芬, 程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原则[J].外国语文, 2012 (2) :124-127.
[7]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1.
[8]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 2003 (4) :66-71.
【关键词】数学教材;教材出版;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赵战兴,重庆工程学院。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课程资源。提高数学教材质量,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提升学习者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编写和出版对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有三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线索和可信赖的学习资源。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助学性等基本特点。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底线,保证知识内容的准确、可靠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可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学性意味着教材应搭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仅仅做得这三点仍是不够的,教材还因教学的需要,必须具备内容的精选性、编排的体系化。教学内容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例子,保证学生能举一反三。教材的编排应遵循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并充分兼顾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清晰的教材体系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顺利展开,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化过程。
教材的出版与一般图书的出版有很大不同。比如,教材出版的质量要求更高,差错率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保证教材科学性的必要举措。教材编写的队伍组织也与一般图书有较大不同。教材编写队伍不仅需要学科领域的专家、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还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学科专家负责把握学科内容的科学性,专业编写人员把握教材体例和编写思想的延续性,而一线教师则负责考虑教材是否适用于一线教学。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知道如何组织材料,也了解相关材料的优点和缺点。此外,教材的编写还需要广泛借鉴经验,各国教育传统和教育思想不尽相同,吸收其他国家教材编写的优秀经验,对于提升我国教材的出版水平大有裨益。
二、中美数学教材比较
本文选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和美国Stewart’s Caculus高等数学教材做比较,并初步整理出这两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详见表1。与国外数学教材相比,我国现行数学教材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理论比较多,对掌握技能的要求比较少,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对建模问题重视不够,缺乏专业服务意识等。
表1 中美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一览表
教材名称国内教材(同济大学第四版)美国教材(Stewart's Calculus)
教材内容1.函数与极限
2.导数与微分
3.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4.不定积分
5.定积分
6.定积分的应用
7.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8.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9.重积分
10.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1.无穷级数
12.微分方程1.函数与模型
2.极限与导数
3.求导法则
4.导数的应用
5.积分
6.定积分的应用
7.积分方法
8.定积分的进一步应用
9.微分方程
10.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11.无限序列和级数
12.向量和几何空间
13.向量函数
14.偏导数
15.重积分
16.矢量微积分
17.二阶微分方程
1.美国数学教材的特点
仅从教材内容列表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细读教材发现,美国的数学教材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在每章教学内容之前都会提示学生你将学习什么内容、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教材的每部分内容都与应用有关,常常把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一个教学内容,围绕着数学应用展开。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而且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真实的数学,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明确学习的真实意义。
运用大量的图形、注重图文配合是美国数学教材的另一突出特点。图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原理,图片的呈现方式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字内容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数学教材还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数学技术和数学学习手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也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美国的数学教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使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抽象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通过建模训练获得的。美国数学教材还十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个初衷就是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服务。美国的数学教材不仅有习题,而且这些习题还附有答案与提示。比如,美国数学教材的第一面就印有基本数学公式、积分的基本公式表、定理证明卡片、数学函数表及索引,这在国内教材中是很难见到的。
此外,美国数学教材还不时地渗透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数据、数学概念的背景、数学家和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引入等内容。从历史上看,美国数学教材就有偏爱数学史的传统。数学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2.中国数学教材的特点
相较美国数学教材,中国数学教材更注重数学学科知识性、理论性和系统性。我国数学教材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几乎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出相应的知识测试题目。每一章都会出现“发现你需要的技能(检查技巧需要)”的提示,它穿插于章节之中,或者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直接给出例子。这种做法减少了数学知识的迁移距离,使教材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更加突出、紧密。
nlc202309031055
仅仅重视学科内容知识的相互连接还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为许多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如微积分在经济学、生物学、金融学、天文学、社会科学和概率论中的应用,再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均衡价格、最大利润、供需方程、垄断等经济学问题,流行性细菌繁殖患者数量的增长规律等生物学问题,以及关于复合利息、贷款和其他金融问题都与建构数学模型相关。数学的多样关联性需要学生对数学有比较宽泛的多维、多层次的认识,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亦是如此。
我国数学教材取材新颖,知识面宽。例如,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数学教材中增加相关内容,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值方法中,作者谈到了中心差分法、二阶差分法、数值积分法、微分方程组法。我国数学教材还涉及了很多新的数学方法(如混沌、分形几何等)和一般的微积分教材中不常见的Cantor集、素数定理、J函数、黎曼假设和柯西-黎曼方程。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可了解微积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面被大大拓宽,知识结构得到改变。
三、美国数学教材对我国数学教材的出版启示
我们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数学教材的特点,可总结出美国数学教材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第一,增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借助多种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第二,美国教材选材的新颖性也值得借鉴。美国的数学教材以全新的科学方法将微积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讲授。例如:在书的开头出现的不是抽象的集合、功能、极限等概念,而是以速度和距离为代表的微积分。最开始的例子是分段匀速运动,其函数是一次函数,其后转变为分段线性函数。
第三,美国数学教材注重数学史内容同样值得关注。美国数学教材特别关注微积分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的生活,如牛顿、莱布尼茨、高斯、黎曼、拉格朗日、柯西等。数学史内容能使学生从具体问题上理解数学的理论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热爱与奉献的精神。
当然,我国数学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可贵。希望我国数学教材在保持自己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数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以提高高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蒲淑萍,汪晓勤. 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2(8).
[2]程广文. 中美数学课程标准:比较与阐释[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赵小云. 中美数学问题解决案例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7(5).
[4]薛有才,张少林. 中美数学分析教材比较分析与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