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精选13篇)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区里的文件精神,开展我校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过程中教师加强计划与指导,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

二、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

三、活动时间

(一)第一阶段:校级活动开展

1.初赛:10月20日12:10集中实验室2各班代表参赛选拔。

2.复赛:11月7日12:10集中实验室2候选人复赛。

(二)第二阶段:区级活动开展

7名代表于20xx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8:00集中比赛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抽签。

四、内容与形式

以小学教科版《科学》课本为基础,不拘泥于教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个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记录等)。

五、活动安排

初赛选拔12名学生每天中午集中实验室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

10月21日制定计划实验室1

10月22日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各类器材实验室1

10月23日电路组装及画电路图光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24日比较材料的`沉浮、柔韧性、硬度、吸水性等实验室1

10月27日设计多个不同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各种性质实验室1

10月28日水结冰的探究活动,了解水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室1

10月29日磁铁各种磁性的探究活动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30日物质溶解的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实验室1

10月31日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研究实验室1

11月3日岩石特点及岩石风化实验室1

11月4日食物中营养成分鉴别及霉菌生长条件研究实验室1

11月5日观察、解剖植物的种子、花、果实实验室1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2

我设计的这套活动方案, 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展开, 旨在能有效地开展科普阅读社团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在学生中形成爱读科普书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科普阅读活动, 使学生学会科普阅读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三、活动实施

(一) 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对科普阅读社团活动感兴趣

在社团创建初期, 组织者要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等做好宣传, 让全校的孩子、老师甚至家长都了解这个社团, 乐于参加这个社团, 在孩子们决定参加前可以用动手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产生科普阅读的需要。

(二) 有固定的阅读场所, 创设良好的科普阅读的氛围

与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协调, 开辟科普阅读室, 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科学实验室或科学探究室适当改进, 在室内布置一些阅读名言, 建立一个图书信息角, 社团成员、老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图书资料信息用卡片公布, 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个有别于图书角, 不把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避免一些珍贵图书的遗失, 另外信息量也大一些, 便于管理) 。另外建一个生物角和一个自制实验器材角, 可提供学生上网查询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 开展多元化的科普阅读, 教师适时做好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比如霍金的有关宇宙空间理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可是给孩子们看相关的视频, 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 这种视频阅读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起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可操作性强的作品, 可以展示其中的操作;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指导理清情节, 评论科学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 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实验方法, 进行验证;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上自己的感想或阅读后的奇思妙想, 然后把这些活页装订成册,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分享, 也可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千万不要让学生做无用的摘抄, 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看视频资料提供的内容, 指导写观后感, 等等。对于科普阅读指导, 教师同样需要精心备课。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使用网络查询;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 敢于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阅读反思的习惯等。

(3) 读后实践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 通过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探索、实际操作, 亲自获取知识和经验, 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解决周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锻炼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科普阅读课指导的重点。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种实践课并不是单纯把阅读的实验内容重复做一下, 而更主要的是敢于对问题产生质疑, 对实验进行改进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交流评论课。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四) 科普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低、中、高三个科普阅读的社团, 每个社团根据各个年级段的特点, 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不仅给孩子阅读科普知识类的读物, 更重要的是要普及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技能。如果只建立一个社团, 可考虑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各社团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 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 以督促学生完成。

各社团设立一本《读书成长册》, 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单独成页, 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五) 科普阅读的时间安排

固定每周两节课的科普阅读时间, 是保证科普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 如果阅读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后, 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

(六) 科普阅读的检查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科普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运用 篇3

【关键词】自主探究兴趣探究能力

皮亚杰曾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世界的认识还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依赖于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材料的具体操作。幼儿园科学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与欲望的操作材料。

一、 走进生活,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相应的材料

我们的大自然、大社会中蕴含着许多丰富并有极大教育意义的材料。他们以原生态的方式静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如热闹的马路、拥挤的菜场、美丽的果园、流淌的小溪等等,只要加以合理的组织,一次次生动的科学教育活动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除此之外,幼儿的兴趣所在亦是顺利开展科学操作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同时兼顾两者而生成的教育活动,势必会产生较好的活动效果。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如从小班的《玩水》《变了变了》到中班的《喝水的瓶子》等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幼儿的认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二、 材料的提供要丰富多样,能帮助幼儿验证各种猜想与假设

在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的活动中,“用什么样的好方法能使瓶子里的水位上升,让乌鸦喝到水”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无疑激发了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而根据材料的性质,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了海绵、石头和泡沫塑料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作为孩子验证的操作材料。“哎呀,加入泡沫不行啊”“老师,快看!加入石头后,我的水位果然升高啦!”“哎呀,怎么海绵也不行啊,那我再多加点试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更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在操作中孩子能验证自己的推断。

三、 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适宜性和动态性

1. 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投放材料时,要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展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切忌为了省事方便直接给孩子提供一些幼儿稍加操作就能完成而不利发展的半成品等。同时为了满足孩子不断发展的操作需求,教师还需通过观察来激活材料。当幼儿展现出对科学材料的感受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信息,并与自己的教育初衷进行比较,检验材料的适宜性,探寻幼儿的真实水平和需要,从而“激活”材料,促进科学活动的开展。

2. 根据活动的需要、年龄特点提供材料。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否配合恰当、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提倡一物多玩,这不仅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当孩子对所有的材料有所“疲倦”时,我们应该变化形式演绎同一个教育目标,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用适合中班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合作等形式,帮助幼儿再次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3. 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1) 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 材料的变化性。如,废旧的瓶瓶罐罐可做会响的玩具,各种材料都可以当做研究转动来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 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性,有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的进程

1. 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育价值生成活动。新颖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另外,当孩子对某种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教师要善于留住幼儿兴趣,并随机生成科学活动。如在玩户外体育活动时,一位幼儿无意中看见了一只蜗牛,觉得很好玩,就把他带到了教室。自从教室里出现了这位新客人,孩子们似乎对蜗牛很感兴趣,一到课间休息就来看它:“老师,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用啊?”“你猜呢?”“我觉得是它的眼睛”“我觉得是用来辨别方向的”“应该是用来攻击敌人的吧!”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种种猜想,我们开展了观察蜗牛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自主发现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而在这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又使其真正的获得了发展。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科学活动 篇4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 篇5

科学是发现新知识;技术是解决问题,是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传达给四年级的小学生呢?做一个挑战“重心”的游戏,无需背记任何深奥的知识,只需动手操作,在动手过程中去用脑思考,即可以初步理解这些原理,从而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顶不同形状的纸板和木棍,感受物体有重心;通过用作图方法寻找物体重心并用实践检验的过程,理解物体重心的存在是有规律的。

2、通过亲手制作和调试重心玩具的过程,体验重心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遇事观察思考的习惯,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学生准备硬纸板1块、图钉1枚、螺丝帽1个、线1段、制作平衡玩具用的材料若干。

2、工具:学生准备剪刀、铅笔、尺子、砂纸。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过程

1、找一找:重心在哪里?

通过顶方形、圆形及任意形状的纸板,感受物体重心的存在;用作图法寻找不规则纸板的重心,并成功地顶起不规则形状的纸板,从而加深对物体重心的理解。通过顶不同形状的木棍,在理解纸板重心的基础上,感受立体物的重心特点。

2、做一做:“平衡玩具”

利用前述活动得到的“只要使支撑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处,物体就会平衡”的.道理,动手制作平衡玩具,将已经掌握的关于重心的知识用于技术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

2、巧用小棍做游戏

活动思考:

贤丰实验小学工会活动方案 篇6

贤丰实验小学工会活动方案(2)

为表彰全体教职员工在第十届校运会、大课间比赛以及本学期上级部门多次突击检查中表现出的“贤丰精神,众志成城”,为了活跃校园气氛,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发挥工会群团组织作用,为了庆祝2014年的到来,特开展本次活动。

一、活动项目:微型马拉松+唱K自助餐

以马拉松比赛形式步行到“五号停机坪”的“堂会”卡拉OK会馆进行康乐活动。(可解决交通问题)

二、组织形式:

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参赛。分为语文组、数学组、综英组(体艺组+英语组)、后勤组、生活部,共5队,各行政分散蹲点各部门。

三、活动要求:

全体教职员工从学校准时出发,徒步行进,最先且该部门全员抵达“五号停机坪”为优胜,由于校长作为主裁判依次裁定等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评奖结束后到“堂会”进行唱K及自助餐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2014年元月9日下午3:00,从学校出发。

2、活动地点是五号停机坪“堂会”。

五、赛前准备:

1、分组:第一组:语文+于校+林主任;第二组:数学组+钟主任、王教务员;第三组:英语+体艺+廖主任;第四组:生活部+朱主任,第五组:后勤+贺主任人统计参加活动人员数量(含小孩),因本日是工作日,原则上不允许请假,有特殊情况必须向于校长请示,元月7日12:00前上报名单人数给陈闰洪。

2、钟主任、陈闰洪负责活动前的踩点、资费、预定房间等事项。

六、费用预算:

1、奖项费用。一等奖200元×1,二等奖150元×1,三等奖100元×3。

2、唱K费用。58元×(112+3)人=6670元

3、合计:650+6670=7320元

贤丰实验小学工会

2013.12.25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7

因为《熊出没》是本班孩子很喜欢的动画片, 所以他们很快地对活动产生了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 孩子们比较投入,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材料, 并得出结论, 活动结束后, 大部分孩子都能了解到:指纹有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但整个过程却也伴随着忙碌与慌乱, 幼儿忙着操作, 教师忙着指导。

例如, 许多孩子将自己的指纹印满了整张纸, 还有的幼儿因为太用力而将纸按破, 一些幼儿因为蘸了太多的印泥而无法看出自己的指纹。后来, 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 并与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 我意识到, 我的这个教学活动缺少了科学活动的最核心的部分, 那就是幼儿的自主探索。在这个活动中, 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动手操作混淆在了一起, 甚至以为幼儿操作了就是探索了, 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其实真正的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做活动的主人, 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 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 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科学活动对幼儿最大的吸引就在于它的动手操作, 而动手操作如果不是幼儿自主探索的, 那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 我们应该意识到, 动手操作只能是自主探究的一种途径, 科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自主探究为前提, 不能舍本逐末。

一自主探究应该是有准备的动手操作

首先,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这次活动中, 我以“让幼儿看指纹图案, 猜一猜它在身体的哪儿”来引导幼儿发现指纹。因为孩子们没有任何关于指纹的经验, 所以他们有的说在鞋上, 有的说在肚子上, 还有的说在腿上, 可就是没人发现它在手指上。因此我只好提示他们, 让他们看一看自己的手指上有没有。虽然孩子们后来都发现了, 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很开心, 因为这是老师发现的, 而不是他们发现的。

其次, 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次活动,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材料就是印泥。活动之前, 老师已经尝试印出指纹, 也成功了。可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 孩子的手指太小、太嫩, 他们很难将自己的指纹清楚地印出来, 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由此, 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前, 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 为他们提供恰当的问题情境与活动材料, 让他们能够有准备地动手操作, 为自主探究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自主探究应该是幼儿主动的动手操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领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猜测结果——拟定计划——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分享”, 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应以幼儿的主动性为前提, 否则它将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而不能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本次活动中, 幼儿动手操作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张小圆片上印上自己大拇指的指纹, 另一次是在一个统计表中印出自己五个手指的指纹, 从而感受指纹的独特性。可是, 这两次操作我都以“请你怎么做”的语气来要求孩子, 并没有给予他们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使得他们的自主探索变成了机械的动手操作。因此, 在科学活动中, 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 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幼儿去思考, 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如在此活动中, 如果教师将“请你怎么做”换成“你有什么办法来找到自己的指纹?”那么将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

三自主探究应该是有目的的动手操作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 每个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应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一个好的教学活动, 尤其是科学活动, 还应该让幼儿也能有这种目的性,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放任自由或者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强加给幼儿都不能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这就需要老师审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科学探索要靠问题的不断推动, 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观察探索, 以问题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科学引导;调控;数学教学;操作活动

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具操作活动的调控,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低年级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

1    操作时间的调控——突出重点

现代教学认为: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对外来的信息接受快、记忆深刻、思维活跃。为了确保新授知识能在最佳时间被揭示出来,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畅通无阻,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对引导学生学具操作的时间安排,必须进行科学调控,使教学重点在最佳时间内突出。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摆一摆,算一算”,可先要求学生2朵2朵地摆黄花,摆3对,然后让学生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摆了几朵花?(2+2+2=6)接着根据算式再来说一说: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在让学生头脑中对新知初步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后,教师逐一揭示:什么是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表述为:(指上面加法算式)“这里3个2相加得6”;“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板书:×),读作“乘以”;”“用乘法计算时,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板书:2×3),读作2乘以3”;“2乘以3,表示有3个2相加”。紧接着,要让学生再次感知,要求学生3个3个地摆方块,摆4组;4个4个地摆圆片,摆5组。每次摆好后,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算一算。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从而把新知完整地揭示出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乘法的含义,练习中要让学生根据算式再来摆一摆……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避免了课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主次不分、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深刻透彻,记忆牢固。

2     操作难度的调控——分散难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一项较有难度的思维活动。因为学生的正确操作是借助思维的紧张活动而进行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2种方法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调控:一是教师先作操作演示,明确操作过程和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发现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技巧;二是让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参与操作,教师审时度势地针对学生在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加以调控。

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种分法:教学一开始,教师首先以山羊公公把8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教师边讲故事边在幻灯上进行操作演示:先把8个萝卜一个一个地分给4只小兔,第一次没分完,接着把剩下的萝卜再一个一个地分给这4只小兔,分完后揭示"平均分"这个概念。接着教学"例1"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分桃;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后,在"例2"的教学中,再指名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操作,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典型错例进行集体纠正……通过这样的操作调控,可以分散教学中"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操作过程的调控——明确程序

为使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更好地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为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操作什么东西;怎样进行操作;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例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10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6个,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明确目的,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摆放的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4     操作效果的调控——实现转化

所谓操作效果,即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使其积聚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抽象转化为理性知识。学具的操作,仅仅是把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准确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概括前的思维断层。因此,操作后一定要帮助学生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实现具体动作思维逐步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实验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方案 篇9

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1、足球运动介绍

2、足球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概念,起源及发展,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遵守足球课堂常规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难点:

足球运动概念和足球课堂常规;对足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怎样遵守足球课堂常规。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预设:

1、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概念,起源及发展,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2、能够牢记足球课堂常规,具备遵守足球课堂常规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足球运动介绍

1、足球运动概念:

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 单项体育运动,故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是 主要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 部位触球(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不得用手或臂 触球;如果守门员出了本方的禁区,那也不能用 手或臂触球)的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 体育运动项目。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观众,它已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内容,有关足球的报道,占据着世界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足球的起源及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健身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最先在英伦四岛流行,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857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11个足球俱乐部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成立了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足球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人们把这一天称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会上修改并制定了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尽管规则只有14条,但它是现代足球比赛规则的基础,推动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1904年5月21日在巴黎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FIFA)。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

它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一个单项体育组织。从此世界各国足球协会不断成立,会员国由原来的7个发展到2002年的204个。

1896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有了足球比赛项目。当时只有英、法两国派队参加。到了1908年奥运会时,参赛球队增至8支队伍,但都是欧洲国家的球队;直到1924年,南美洲国家才开始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当时奥委会规定参赛队员必须是业余选手。

1928年,国际足联决定从 1930年起每四年举行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即世界杯赛),并如期在乌拉圭举办了第1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锦标赛中断了12年,直到1950年才恢复并举行第4届比赛。

3、足球比赛的特点:

(1)整体性。足球比赛每队由11人上场参赛。场上的11人思想统一,行动要一致,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整体参战的意识要强。只有形成整体的攻守,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2)对抗性。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而又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双方因争夺和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以上,可见对抗之激烈。

(3)多变性。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上多彩多姿、战术上变幻莫测、胜负结局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用技、战术时要受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技、战术是依临场中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4)强负荷。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近8000平方米的场上奔跑90分钟,跑动距离少则6000米,多则10000米以上,而且还要伴随完成上百个有球和无球的技术动作,若平局后需决定胜负的比赛则要加时30分钟,如仍无结果,还需以踢点球决定胜负,因而运动员的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名运动员在一场激烈的比赛后体重可下降2~5公斤。

(5)易行性。足球竞赛规则比较简练,器材设备要求也不高。一般性足球比赛的时间、参赛人数、场地和器材也不受严格限制,因而是全民健身中一项十分易于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4、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1)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不仅对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体荣誉感、守纪律等思想品德。

(2)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足球运动是全面锻炼和健全体魄的良好手段,是全民健身活动中一项行之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并能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尤其能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据测定,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要多2000~3500毫升,安静时的心律要比正常人低15~22次/分。

(3)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足球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中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从踢足球中得到情绪体验、从看足球中得到艺术享受、从谈论足球中得到思想交流,足球运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足球已成为一些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引着千千万万个 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

市民,它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它是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4)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在重大国际足球比赛中,能激发人民团结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足球课堂常规:

(1)旷课(每次扣10分)、迟到(每次扣5分)、早退(每次10分)、一学期旷课1/3课时,足球成绩为0分。

(2)请假要求:必须有假条家长或老师签字(3)服装要求:运动服、运动鞋(帆布胶钉);比赛时不能戴眼镜

(4)除有特殊通知,任何时候包括下雨、刮风等都应准时到指定场地。

三、室内课小游戏《驿站传书》

四、总结评价

基本技术原地运球练习

教学内容:

1、原地运球练习

2、游戏:《抱球接力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前脚掌、脚内侧原地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拉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身体协调用力 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原地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具备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意识。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找朋友》

方法:学生拉起手来围一个大圆圈。教师在圆圈中间组织学生逆时针慢跑,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如“5”学生即停止跑步,5个人抱在一起组成好朋友,如此反复进行。

规则:组成朋友的人数如与教师报出的数字不相同者为失败;跑步不认真只顾事先寻找朋友者为犯规。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原地运球练习

1、前脚掌拉球练习:

动作要领:(1)将前脚掌放在球的上部或侧上部,另一脚在球的侧后

方支撑,然后触球脚向后下方用力将球拉回。

(2)回拉球一般都是躲开或引诱对方出脚抢球的瞬间将球

拉回造成对方抢球落空,使其重心随抢球脚前移,乘对

手难于返回的瞬间将球迅速推送出去越过防守者。

教学重、难点:拉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

身体协调用力。

练习方法:

(1)原地前脚掌拉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所做示范动作模仿练习

提示:拉球时注意触球部位,拉球与播球的力量适中控制好球,身体重心随球移动,注意动作协调性。

(2)有目标方向的前脚掌拉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规定的拉球方向,运用正确技术动作完成练习。

提示:拉球时注意抬头,拉球时改变球的运行方向,身体重心跟随球的方向变化移动。

2、原地脚内侧推拨球 动作要领:(1)两脚脚内侧触球。

(2)拨球时,膝关节稍弯屈,上体前倾,身体重心随球的方向左右移动。

(3)运球时脚脚后跟提起脚内侧推拨球的后中部份。

教学重、难点: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身体协调与重心移动。练习方法:

(1)原地脚内侧推拨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所做示范动作模仿练习

提示:推拨球时注意触球部位,触球力量适中控制好球,身体重心随球的方向左右移动。

(2)有目标方向的脚内侧推拨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规定的推拨方向,运用正确技术动作完成练习。

提示:推拨球时注意抬头,推拨球时改变球的运行方向,身体重心跟随球的方向变化移动。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只顾低头看球,而不能随时观察场上情况,以致不能及时传球或射门。

练习时前面设定目标,学生要提醒自己注意观察目标的变化。

(2)运球时,不是推拨球,而是踢球以致球离身体过远而失去控制。

练习原地脚内侧推拨球,体会脚内侧与球接触的感觉。

(二)游戏:《抱球接力跑》

方法:起、终点相距20米,折返点线上有标志桶。学生分成相等人数的六个组,对准折返点的标致桶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个小组的排头抱球听老师口令出发快速跑到折返点处绕过标志桶返回起点,将球给第二人,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返回起点为止。

规则:中途掉球,捡起球回到掉球位置继续前进;交球时不准抛,只准递,接球要在起跑线后完成;以最快返回起点的小组为胜。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原地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与游戏,团结协作、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基本技术脚背外侧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外侧运球

2、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外侧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外侧动作技能。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传球比快》

方法:每小组排头的同学拿球传给本组的同学,依次传递,本组每一位同学都拿到球后游戏完成。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分发器材。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外侧运球:动作的特点是灵活性、可变性强,可做直线、弧线和向外变向运球,易于控制运球方向和发挥运球速度,并便于对球进行保护。

1、动作要领:(1)跑动中,身体自然放松,步幅稍小。

(2)运球脚在身体正面提起,膝稍内扣,脚跟提起,脚尖内转。(3)在迈步前伸着地前,用脚背外侧推拨球(见下图),随后脚顺势落地。

2、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脚接触球的部位: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2)运球绕杆练习

方法:见图4-27。在做变向时交换运球脚。

提示:绕杆运球涉及到变向,在支撑脚落地时应考虑身体重心的控制、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动作空间变向前的步伐调整。运球脚大跨步踏在球的侧面偏前位置,距球稍远,为变换运球脚完成动作留出空间,同时屈膝制动降低重心,缓冲助跑冲力。(见下图)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低头看球,无法观察场上情况。

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兼顾球和周围情况。(2)用力方法不当,成踢球发力。

注意脚踝的放松,触球时踝关节稍加缓冲。(3)脚跟未提起,成勾脚触球,将球挑起。

保持脚背与地面角度基本垂直。

(二)游戏:《运球接力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背外侧运球技术快速运球到折返点,绕过标注物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背外侧运球技术,直线运球,不准窜道。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背外侧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背外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基本技术脚背内侧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内侧运球

2、游戏:《绕圈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背内侧运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内侧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内侧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内侧动作技能。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内侧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传球比快》

方法:每小组排头的同学拿球传给本组的同学,依次传递,本组每一位同学都拿到球后游戏完成。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分发器材。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内侧运球:动作的特点是控球稳,运球速度较慢,适用于掩护性运球或运球变向。

1、动作要领:(1)跑动中,身体自然放松,步幅稍小。

(2)运球腿屈膝提起,脚尖稍外转,使脚背内侧正对

运球方向

(3)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内侧推拨球,使球随身体前

进。

3、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2)运球绕杆练习

方法:见图4-27。在做变向时交换运球脚。

提示:绕杆运球涉及到变向,在支撑脚落地时应考虑身体重心的控制、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动作空间变向前的步伐调整。运球脚大跨步踏在球的侧面偏前位置,距球稍远,为变换运球脚完成动作留出空间,同时屈膝制动降低重心,缓冲助跑冲力。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身体重心过高或侧倾不够,影响运球变向;

运球过程中,要保持重心稍下沉、躯体略侧倾的状态。(2)推拨球动作不稳定,影响控球效果。

推拨球动作的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地控制推拨球力量与方向。(3)脚跟未提起,成勾脚触球,将球挑起。

保持脚背与地面角度基本垂直。

(二)游戏:《绕圈接力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内侧运球技术运球绕圆圈一周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内侧运球技术。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基本技术脚背正面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正面运球

2、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背正面运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正面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正面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踩影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相互踩对方同学的影子,踩中者为胜出,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正面运球:动作的特点是直线推拨,速度快,但路线单一,运进时前方需有较大的纵深距离,技术多用在运球前方一定距离内无对手阻拦时。

1、动作要领:(1)运球时身体持正常跑动姿势,上体稍前倾,步幅

不宜过大。

(2)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髋关节前送,提踵,脚尖下指。

(3)在着地前用脚背正面部位触球后中部将球推送前

进。

2、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2)规定距离的运球练习

方法:教师规定脚背正面运球距离,两人合作,运用正确动作完 成练习。

提示:运球身体自然放松,控制重心,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步伐调整,快速协调的完成运球练习,同伴间注意相互观察合作练习。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运球脚推拨球部位及方法不当,难以控制运球的力量和方向。

强调运球脚脚跟提起,脚尖下指,以脚背正面推拨球。(2)膝、踝关节僵硬,变推拨为捅击动作,控制不住球。

运球腿膝、踝关节要张驰交替、放松协调,要以推拨方式控制运球的力量和方向。

(3)支撑脚偏后,推拨球后重心滞后,导致人球分离。

要求支撑脚尽可能地接近球,使球始终处于身体的有效控制范围。

(二)游戏:《运球接力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背正面运球技术快速运球到折返点,绕过标注物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直线运球,不准窜道。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背正面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背正面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基本技术脚内侧踢球

教学内容:

1、脚内侧踢球

2、游戏:《踢准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内侧踢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踢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踢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踢袋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进行踢袋子练习,尝试与球体类似物体接触的机会,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信心,并乐意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内侧踢球:动作的特点减少传球失误是争取比赛主动权的重要手段,脚内侧踢球的触球面积大因而有利于对传球方向作出精确控制,在快速传切配合和二过一战术中被较多采用,是中短距离传球的主要脚法。

1、动作要领:(1)直线助跑,即助跑方向与传球方向一致,助跑最

后一步适当加大。

(2)踢球腿由后向前屈膝摆动,当膝关节接近球的垂

直面时,小腿加速前摆,大腿稍上提,同时膝外展。

(3)脚尖上翘,用脚内侧(足弓)部位击球的后中部。

(4)踢球腿在击球后继续前伸推送,并保持用力方向

与地面平行。

2、教学重、难点: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

击球脚型:脚尖上翘,用脚内侧(足弓)部位击球的后中部。

3、练习方法:

练习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技术环节上,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提高自己对动作细节的感知和控制能力(1)踢固定球

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将球踩在地面固定,另一人做原地(或加助跑)摆腿击球动作,力量稍小,主要是体会动作要领(见下图)。

提示:注意体会踢球腿的加速摆动用力、旋转和击球脚形的控制,以及脚与球接触时的肢体感觉。(2)两人对传练习

方法:两人互传地滚球,力量稍轻,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提示:传球距离应加以控制,初学阶段不宜采用大力踢球,避免出现动作变形。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脚踝松弛。

脚尖翘起,踝关节角度保持在约90度角。(2)踢球腿旋转力度不足。

发力时脚跟快速前旋,加大旋转力度。(3)摆动腿太紧张,成直腿扫球动作。

模仿踢球腿的放松摆踢动作,体会肢体感觉和控制方法。(4)身体重心不稳定。

支撑脚落地时制动并屈膝降低重心。(5)支撑脚脚尖未指向出球方向。

注意调整助跑方向,避免斜线助跑。(6)支撑脚站位偏前或偏后。

控制跑动速度,准确判断球的运行轨迹。

(二)游戏:《踢准比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内侧踢球技术进行6米距离的踢准比赛,每人一次踢中次数累计最多的组为优胜组。反复进行3次练习。

规则:运用脚内侧踢球技术。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踢球踢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踢球踢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基本技术脚内停地滚球

教学内容:

1、脚内侧停地滚球

2、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内侧停地滚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停地滚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内侧停地滚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停地滚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踢袋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进行踢袋子练习,尝试与球体类似物体接触的机会,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信心,并乐意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内侧停地滚球:动作特点脚内侧停地滚球是最常用的停球技术,其特点有利于技术的衔接,可根据临场形势需要,借助脚形、停球角度和力量的调整直接完成停球摆脱、停传球、假动作过人等隐蔽而实用的技术变化。有两种方式可选择:缓冲式停球和切压式停球。

1、动作要领:

(1)缓冲式停球动作要领,见图4-16注释。较适合接停球速快、力量大的来球。

(2)切压式停球动作要领,见图4-17注释。停球过程中有主动加力动作,实战中可以对停球位置作出各种变化控制,有利于技术的衔接

2、教学重难点:判断准确,缓冲来球力量;迎球的时机及触球的部位。

3、练习方法:(1)个人练习。

方法:结合对墙踢球技术练习,接停反弹回来的球。

(2)结合两人传球的练习。

方法:在脚内侧传球练习中,结合进行停球练习。

提示:基本动作掌握后,在练习中应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和技术变化,以提高实战应有能力,如停球变向、停球假动作、停球保护等。①停球变向:应注意支撑脚与停球脚触球点的相对位置,不要让支撑脚成为停球方向上的障碍;同时要兼顾支撑脚的选位与角度,应有利于身体重心控制和及时跟进。

②停球假动作:利用停球前的身体虚晃动作达到欺骗对手的目的,为自己停球后 的摆脱创造条件。

③停球保护:在对方将要贴身争抢的情况下,停球时支撑脚的选位应考虑到,停球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处在球与对方之间,以便护球。(见图4-18)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抬脚高度超过球的高度,造成漏球。

控制好抬腿高度。

(2)在支撑脚前方触球,停球不稳或将球挑起。

准确判断球速,调整好支撑脚位置。

(3)肌肉关节过于紧张,不能有效缓冲来球力量。

停球腿适当放松,但脚尖应翘起保持脚形。(4)注意力不集中,停球后不注意技术的衔接。

身体重心适当降低,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起动跟进和抵抗对方可能的冲撞。

(二)游戏:《接球比多》

方法: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一名同学脚内侧传球,其他同学运用脚内侧停球将球接到指定区域,完成一次即得一分,全组同学做完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规则:必须将球用脚内侧接到指定区域。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停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停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10

冬季长跑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霍林郭勒市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培养我校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理念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长跑活动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特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并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与健康人生同行。

三、领导小组

长:杨天伦 副组长:李光平

成员:体育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四、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五、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27-30日,每天体育课时间。

六、活动内容

1—2年级400米 3—4年级800米 5—6年级1000米

七、活动场地

下操场。

八、注意事项

1、注重安全教育和体育卫生教育,按规定方法跑步。

2、跑步时学生严禁说话、打闹,禁止推、挤、撞等现象的发生。

3、在跑步过程中每个学生应听从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口令指挥,要求队伍整齐有序。

4、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调查,对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参加长跑的学生,班主任应做好工作,并安排好该学生的活动。

九、考核检查

1、学校要求各班要对本次的“阳光体育与健康人生同行”长跑活动高度重视。

2、学校全体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老师要抓好长跑活动组织工作。

3、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本次活动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要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实施策略 篇11

如何有序、有效地实施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呢?笔者采用的策略有:

一、活动前的合理预设

有效地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在活动时必须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懂得该“如何而动”,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合理的预设。

1、精心挖掘教材内容

在预设课堂操作活动时,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预设活动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逻辑结构,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制定恰当的活动目标,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研究相关的活动策略,对活动的环节全盘考虑,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2、精心准备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的准备是操作的前提,直观、实用的活动材料是进行操作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具的选材、制作和操作过程中,一要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有关的、有吸引力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和所处的地域实际,来合理选材。如农村学校,学生们买不到教材中选用的学具,在操作活动中使用的小棒可以用筷子、秸秆、高梁杆代替,玉米粒、花生米、豆子等也常用于课堂操作活动中,这样的学具及经济又方便。

二、有序实施操作活动

完整的操作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有序的操作与思维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就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目的。

1、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领

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如果操作的任务和步骤不明确,操作活动就会变成学生们好玩的游戏,而忽略了操作的价值。在教学中,一些操作的任务或操作要求,不应该只是教师口头说一说,而应该用小黑板板书出来或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思考什么等等。明確这些要求后开始操作,学生们会按照要领、步骤有序活动,避免有些学生只把兴趣放在学具的好玩上,也避免教师怕学生听不清楚要求而重复说明,保证操作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让学生抓住动手操作的时机

数学课堂中的操作环节是课堂的生长点、创造点、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们应让学生抓住动手操作的时机,营造温馨、积极、富有挑战性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尝试,就能让课堂操作活动生动、自然。一要避免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的弊端,操作前的方法指导很有必要,但一定要注意尺度,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适当的难度,满足学生的挑战意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二要深挖操作活动的思维价值,师生共同参与构思、设计活动,适时提出操作过程中的困惑,使动手操作与数学思维训练紧密联系。

3、让学生及时展示操作活动成果

让学生展示操作成果是操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的操作结果向大家进行直观、清楚的展示,就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准备、选择、制作教具或指导学生准备学具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组内或独立操作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操作后将操作结果进行展示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的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对应学生的学具教师应在教学前制作一套便于在展示台、在黑板上展示的教具,以利于学生操作成果的展示,让课堂操作活动获取最大效益。

三、操作活动的有效评价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篇12

一、操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对于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的目的性一定要强, 要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 有目的性地去进行操作。要做到手、脑、口、眼并用, 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 力争通过操作有所发现, 有所领悟, 最终达到有效获取新知的目的。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操作, 形成表象, 强化感受,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他们对数学的认知结构的目标。因此,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的首要问题是要有明确的目标。

例如, 在教学“27+5” (两位数和一位数进位加法) 时, 因为是刚开始出现进位加法, 又是学生学习加法法则的关键与难点。传统的算法是先算个位上的7加5, 得12向十位进1, 最后合起来是32。学生只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不利于全体学生深刻理解。所以应采取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目标是:通过操作感知,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让学生先摆27根小棒, 再摆5根, 7根和5根合起来, 可以扎成一捆零2根, 最后得出3捆零2根, 即27+5=32, 进而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建立了“进位”的概念, 掌握了计算方法,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思维能力。

再如, 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 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 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 (4个10) 平均分3份, 每份是1捆 (1个10) , 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 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 再平均分3份, 每份是4根 (4个1) , 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 怎么分, 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 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 数形结合, 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 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操作要有合理的有序性

动手操作本来就是一件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果教师的任务和步骤不明确, 操作活动就会变成好玩的游戏, 而忽略了操作的内容。在实践中发现, 一些操作的任务或者操作的要求, 不应该只是教师口头上说一说, 而是应该用小黑板板书出来或者投影仪展示出来。用序号标出每一步应该干什么, 应该怎样干。这样开始操作后, 学生就会按照步骤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为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只把兴趣放在学具上而忽略步骤, 教师可以作重复说明。

操作作为思维的起始点, 为了在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必须精心设计操作程序, 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课前操作准备, 包括学具、教具的准备和应用铺垫知识的准备。2.操作程序的指导 (提出要求, 设计思维题, 学具的收放顺序等) 。3.发展操作成果。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是这样设计操作程序的: (1) 物质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白兔卡片 (12张) , 黑兔卡片 (7张) 。 (2) 提出要求进行操作:第一行摆7只白兔, 第二行摆7只黑兔 (注:一只白兔对一只黑兔) 。思考: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白兔与黑兔怎样?引导学生说出白兔与黑兔同样多。在第一行再摆5只白兔。思考: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白兔可以分成几部分?哪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黑兔同样多的部分, 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 这样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只要从白兔的只数中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部分, 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 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采取这种方法教学, 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清楚, 就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而不需要抽象的解题公式。 (3) 发展操作成果, 把实物图抽象成线段图。回答例题图下的“想”。这样有的放失地进行操作指导, 使学生在操作中发展了思维, 寻找到了解题途径, 打开了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个活动要求中不仅告诉了学生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还启发了学生怎样干, 思考什么。这样明确的要求, 有效地保证了操作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操作要有广泛的应用性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很好地应用于社会生产。教师在学生基本理解新知后, 组织学生运用新知, 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应用新知, 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 而且能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因此, 在操作活动中要重视操作的应用性,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抓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们应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

光泽县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13

光泽县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学校优秀的读书传统,广泛传播读书树人的理念,光泽实小规划、制定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内涵丰富的“书香校园”。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终身学习,牢固树立书香理念,渲染读书。

1、成立阅读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校长室人员、教务处及德育处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进行实时指导,定期考核,及时总结。

2、建设好两面墙文化。

首先是学校公共墙文化建设。教学楼第二层楼每间教室走廊的墙上是《三字经》的内容;三层楼每间教室走廊的墙上是《论语》的内容;四层楼每间教室走廊的墙上是经典古诗词内容。学校墙面上还有《弟子规》和《光泽县实验小学推荐阅读书目》。低年级推荐20本书,中年级推荐15本书,高年级推荐15本书。

其次是班级墙文化的建设。班级布置要体现活泼、美观、新颖的特点,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参观、交流和评比,带动师生参与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的热情。

二、以点带面,自编二套校本教材,引发读书。

第一套校本教材是《诗香满园》,是一套关于古诗词考级的校本课程,学生人手一本,循环使用,学校免费提供。古诗词等级考评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的古诗为基础,再加上教师们收集的其它经典的古诗词,共100首。

级别设计及考核标准:

一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10首古诗,二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20首古诗,以此类推,到十级就是100首。一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级,二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二级,三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二、三级,四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二、三、四级,五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二、三、四、五级,六年级学生必须全部通过六级,鼓励全体学生向十级的目标奋斗。

具体措施:

1、利用好晨读,保证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时间(每天保证学生5~10分钟的古诗背诵时间)。二个星期一首,板书在黑板的一角。

2、各班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背诵古诗词活动的各类竞赛,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填空

比赛等,促进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露一手”栏目,积极创建诵读展示平台。

3、各语文教师根据学校古诗词考级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有计划地针对学生开展感情朗诵活动。

4、为了减轻教师压力,培养学生能力,三至六年级每班可选出4名古诗小考官,协助教师评级。

5、新进校的各年级学生古诗词背诵必须从一级逐级开始考级。

6、动员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申请的等级,积极配合,在家尽可能地督促孩子,并给予一些帮助。

7、每个班级墙面应有专门的登载学生实时考级情况的版面设计。

8、根据各班学生考级的情况统计总分(一级别一分),学校对班级进行奖励,以激励班级的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

9、考评时间由各语文教师相机确定,学校考核委员会随机抽测复评,通过的发给相应的古诗词考级证书。

经过一年实施,我校已形成一个良好的读诗、背诗、赛诗的读书局面。学生们上学路上背诗;课前三分钟背诗;课间休息时,三五成群围着赛诗;打扫卫生时,嘴巴不停地吟着诗;做游戏时,倚靠大树,顺口也来一首诗;在家里时,缠着妈妈爸爸背诗,口干舌燥也不顾……学生们手上的书,多数都翻烂了。一位家长说:“我从来没见到我的儿子会这么喜欢读书。”2011年5月份,省普教室小幼科主任陈建志一行,莅临光泽实验小学进行了调研。陈主任对学校积极开展的“‘诗香满园’读诗考级”活动以及各年级的推荐优秀阅读书目活动特别感兴趣,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我县举办的省新课程语文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我校参与上课的学生,积极互动,大胆展示,良好的文化素养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11月21日,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报道”栏目报道了我校开展的“诗香满园”古诗词考级活动。此前,该栏目的记者还专程来到我校,就该活动的开展情况现场采访了校长、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新一期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刊物――《快乐语文》杂志,在封三位置也全版介绍了我们的“读书”活动。

第二套校本课程是《美文美诵》,这是一套包含优秀现代诗歌或童谣、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精彩片断的书籍,总共三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分为低年级(儿歌版)、中年级(片断版)、高年级(片断版)三个不同的版本。

每个学段设计十个级别,低年级十级,中年级十级,高年级十级。每个级别包括10首诗歌或10个片断。每个考生必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练朗诵每个级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个性阅读”的理念,每个级别会熟练背诵自己选择的喜爱的5首诗歌或5个片断,就

算完成相应级别的考评。一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低年级5级;二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低年级10级;三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中年级5级;四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中年级10级;五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高年级5级;六年级结束时,争取达到高年级10级。

每个级别后面设计表格记录活动情况,包括“我会读”“我会背”“我看过的书”等项目,用“☆”表示质量和数量。特别是在“我看过的书”这个内容上,倡导家校携手共同致力于书香家庭的构建,动员各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申请的等级,积极配合,在家尽可能地督促孩子,并给予一些帮助,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的书,并把情况记录到书本上。

这几年,随着书香味越来越浓,学生在阅读与习作水平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校学生的作品不时出现在《小学生周报》《读写天地》《快乐语文》《小学生优秀习作》《闽北日报》等优秀报刊杂志上。在“海峡冰心杯”全国作文大赛中,由于我校学生获奖的级别高、人数多,被光荣授予“优秀组织奖”。参加南平市经典诵读大赛,我校荣获集体二等奖。黄晓雯等同学在全国读书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三、扬长避短,搭好二个平台,开放读书。

首先是盘活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添置图书专用柜,开展班级阅读互助活动。书籍的来源是学校、老师、孩子们义务“捐赠”的。班级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班级还举办“图书交易会”“图书跳蚤市场”等活动,书与书进行“等价交换”,让闲置的图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其次是联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藏书量巨大,现在汇集了一中、实小等校的大量图书,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专门派一位教师去负责管理借书工作。所有在校生,只要办一张借书卡,就可以免费借阅所有图书。我校为学生借阅图书还提供了时间保障,下午上两节课,四点零五分就下课,学生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书海遨游。

四、言传身教,做好“三员”角色,指引读书。

1、老师当好学生读书的“示范员”。(1)示范朗读精彩段落。(2)示范读书与思考并重。读书要熟读精思,理解感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的专题讲座,对读书笔记进行展览和表彰。(3)提供平台展开讨论。(4)鼓励学生读用结合。

2、老师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

(1)从时下流行的影视、歌曲、图书入手推荐读物。(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3)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读物。

3、老师当好名著名篇的“评论员”。老师发挥“向师性”的巨大作用,当好“评论员”,对文学作品进行“品头论足”,让学生接受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五、多措并举,做强八项活动,促进读书。

1、常规教育读经典。“美系列”教育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常规教育活动。学校提出“阅读是一种美”的常规要求。具体的学生做到:(1)制订一份个人读书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2)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古诗词、阅读考级”活动;(4)平时写好读书笔记或心得,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味;(5)积极参加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主动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好书,让大家都有好书可看。

2、课堂观摩品经典。学校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阅读指导课,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上学期,我校林遐老师就尝试上了一堂诗歌鉴赏观摩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读书摘录记经典。倡议学生做好读书摘记工作,设计自己的“采蜜集”“妙笔生花本”“读书摘记本”;学校给老师发放“教师阅览卡”,不仅摘记教育教学理论丛书内容,也摘记名著名篇,每学期每位老师要写出10篇读书笔记,学校评选出读书标兵。学校不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书写比赛、“我最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

4、好书推介说经典。充分利用语文课和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学校鼓励老师和学生,说“书”,介绍好的作品、好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引领广大师生喜欢上书,会看书,会品书。

5、书法比赛写经典。学校围绕“打造书香校园”主题,举行各种形式的书写比赛。2011年元旦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一场“迎元旦·诗满园”古诗书写比赛。在优美动听的古筝曲中,学生们姿势端正,怡然自得,一笔一划地书写,一张张工整美观的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

6、主题队会展经典。由各中队自己组织策划,以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师生们汇报他们开展“书香班级”读书活动的成效。主题会上,队员们可以通过吟诵、诗配画、创作作品、书法、情景剧、现场考级等多种形式,轻叩文学的大门,展示文学作品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厚积淀的益处,也展现班级浓浓的读诗、读书的良好氛围。

7、文艺表演现经典。在传统佳节、主题节日以及语文教研活动中,学校不定期组织课本剧或情景剧表演竞赛,让学生品读经典之后再演绎经典。

8、大力表彰送经典。借助于学校评选“荣誉会员”的机制,对于在县以上级别获奖而获得“荣誉会员”的学生,学校奖励的礼物就是与新华书店协商好的购书打折优惠。在一年一度的“六一”表彰活动中,学校也积极争取新华书店的支持,把相当数量的图书赠送给表现优异的学生。对于学校评选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都给予100元以上的购买图书专项奖励资金。

上一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范例下一篇:做一个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