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反腐工作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一、转型时期腐败的特征
(一)转型时期腐败的贪婪性逐步升级,从需求型向疯狂
攫取型演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期查处的腐败案件中,腐败分子主要获取的是高级生活用品,诸如高级手表、家用电器、金银首饰等,主要目的是追求生活需要。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向疯狂攫取型过渡,腐败分子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占有上市公司股权,甚至发展到对国有资产的疯狂占有,其方式有“穷庙富方丈”式的:目标是搞垮企业,把国有据为己有。腐败分子与境内、外形形色色不法分子相勾结,沆瀣一气,利用国家改革、改制、合资、合股等名义,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某些腐败分子搞垮了企业后摇身一变成了私营企业的总经理或幕后代理人。有“富庙富方丈”式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腐败分子,诸如红塔集团的褚时建,侵吞、贪污、流失国有资产达百万元、千万元之巨;有的直接占有、奉送国有资产股权,如黄石康赛集团股票案,除企业高层领导人腐败外,还牵连掌握行政审批大权的高级干部。
(二)腐败问题涉及的范围广、程度深、手段新,甚至呈现蔓延的趋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腐败问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中纪委历次全会工作报告对反腐败形势评价所用字眼可见:腐败问题十分严峻、比较严峻、依然严峻、依然比较严峻。虽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对腐败有所遏制,还有蔓延的趋势,其严重性表现在:范围在不断扩大,涉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增多,大案要案屡查不绝。涉及的范围除经济主体单位、管理部门如海关、税务、财政、工商、教育、民政、城建、规划等部门外,更向司法部门公、检、法、司和政府高级官员渗透。这从中央及地方纪委近年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这一特征。
腐败的程度在加深,手段更加隐蔽、目的、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进化。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为例,有关资料作过统计,胡长清从当上江西省副省长到沦为阶下囚,其间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恣肆敛财,以每天8000元的速度积累着个人的财富,可谓日进斗金。在钱色面前倒下的又何止一个胡长清,“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及违纪人员上百名,其中有厦门市的副书记、副市长,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公安部的副部长。“远华案”呈现的腐败事实怵目惊心,涉及违法金额几近天文数字,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三)负面影响大,任其发展,足以亡党亡国。腐败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侵蚀着党的肌体,对党和政府的严重侵蚀着实堪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政治上,产生的恶劣影响严重动摇了干部、群众的政治信仰、信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关系到人心的向背,不惩治,确实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二、转型时期腐败及蔓延的成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在转型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有一个过程,在这个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可能一蹴而就。以行政审批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管理色彩依然浓厚。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指标、发展速度,成为考核地方行政官员的主要指标,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干预经济的热情,政府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大前提下,加之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措施都没有及时跟上,造成的实际情况是一手硬一手软。
同时,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理论准备明显不足,改革、探索中的人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法制不健全、法律滞后,司法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反映慢、干预慢,致使法律真空、法律间隙大,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多、监督滞后,甚至出现监督空白。
(二)文化、思想上的原因。改革开放焕发了巨大经济活力的同时,也由于国门乍开,经济浪潮扑面而来,夹杂裹挟着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涌入,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加之,中国的封建历史漫长,各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也随之陈渣泛起,诸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妻荫子、衣锦还乡等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各种文化混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杂,一部分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对金钱至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津津乐道,羞耻感沦丧,“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腐”严重动摇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潮成为腐败滋生的诱因。
(三)用人的原因。综观各类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人们说,最大的腐败是教育的腐败,因为科学、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柱石;有的说最大的腐败是司法的腐败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因为司法决定社会正义、公理的前途和命运,它的腐败使公民行为失去规范。其实最大的腐败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即吏治的腐败。历史上,没有比卖官鬻爵更能催化一个朝代走向覆亡,更能激起天下百姓的痛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腐败追根溯源都是吏治的腐败,每一个被查处的大案要案里几乎无一例外地有买官卖官的黑幕。“成克杰案”中,一个副县长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的位置;“慕马大案”里的沈阳市烟草局长、公交总公司的总经理,非常规提拔的背后无一不是钱权交易。这些人信奉的是钱能通神,把党的干部路线变成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五毒书记”张二江什么都敢卖。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当上书记的?所以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怎样监督干部?怎样监督领导干部?应该是各级组织部门长期致力研究的课题。
(四)特权的存在。改革的实质是解决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围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行的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政府官员、合理配置职权,以削弱和革除普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特权。事实上,形形色色的特权已成为某些领导干部堕落的“催化剂”,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腐败成了经济发展的附生物,政府权力物合化,即权力成为政府、部门获取利益的条件,失去监督的权力向着公共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演变,权权、权钱、权色交易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没落阶级思想的鼓动下,愈加显得理直气壮起来。
三、反腐败的对策
(一)思想、文化建设。转型时期的反腐败工作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这是治本之策。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精神总领全党的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结合改革、发展中具体鲜活的先进事例教育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信念追求,防止庸俗、腐朽的封建思想、西方拜金主义、享乐文化的侵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上梁正、中梁稳,下梁也就歪不了。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赋予其崭新的内涵,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道热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和心怀天下苍生的深厚的人文关怀,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克服浅薄的世俗眼光,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的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潜移默化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增强抗击各种腐朽思想的素质,立于时代潮头,拒腐蚀不褪色。
(二)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要将选人、用人规范化、制度化,要借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经验,建立配套的察人、用人责任机制;要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加大选拔、交流、轮岗力度,激活人事体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已为无数的案例、无数腐败分子的言行所证实。要切实探索和建立起日常监督体制,切实改变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无权监督的状况。用实际的监督成效,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庸庸碌碌,无所用心,不关痛痒、不切肌肤的好人主义的庸俗官僚主义网。
(三)加大纪检、监察的权威和力度。要提升纪检、监察的权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升格、垂直、扩权、增职等方式都可以考虑,赋予其更大的权力,以适应反腐败形势的需要。通过大要案的查处,探索和思考、总结其中规律性的因素,形成治本之策,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腐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始终将反腐败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任务来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党中央新近陆续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和阶段性规划。
二、关于腐败的定义和特征
(一)腐败的定义
什么是腐败?腐败就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1]。腐败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2](P322~323)。
(二)腐败的特征
腐败问题作为一类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问题现象的标志是它的普遍性、复杂性、群体性、隐蔽性和可防治性。普遍性是指腐败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和地区里都是普遍存在的;复杂性表现为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社会后果及解决条件的复杂多样;群体性也称作集群性,是指腐败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群状出现,这时的腐败问题的破坏性更大;隐蔽性是指腐败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自身的违法违纪行为,巧妙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可防治性是指只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科学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潜在或显露的腐败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避免、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使腐败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
三、转型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
(一)思想根源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扩散,是造成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时期,部分人价值取向出现混乱,加上舆论引导不力,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便以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对权力观的错误认识,使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侵入经济领域,导致各种各样的官商、官倒和官商经济。二是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三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在各个方面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使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由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体制根源
现阶段体制方面的缺陷是腐败现象加剧的重要根源。一是由于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新旧体制转换造成的漏洞,使得一些人进行形形色色的腐败活动有机可乘。二是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很不得力。我国权力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权力过分集中,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则是我国监督体制的最大弊端,也是反腐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经济根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市场经济自身的一些消极因素相结合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形成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竞争性,导致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和实现各自最大利益,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这就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往往引发行贿受贿行为。二是由于当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不同行业和不同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参与到新的分配方式中,谋取私利。三是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少数党员干部以按经济规律办事为借口,把适应经济领域的原则带入党的政治生活,金钱、权利、美色等都可能成为等价交换的筹码,导致出现钱权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组织根源
在造成腐败的多方面原因中,我们不能忽视党组织自身方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现是治党不严。一是强调多年的从严治党始终没有完全落实,许多党组织中存在着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对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对违纪行为处理不严的现象,导致党的威信和凝聚力下降,是非不辨,腐败分子十分嚣张。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下降,理想、宗旨动摇,精神上解除武装。面对改革开放中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私欲极度膨胀。
四、转型时期反腐败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3](P53~54)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反腐败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反腐败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1. 反腐败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归根到底就在于我们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仅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同时也是保持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但党内少数腐败分子的言行亵渎了党的宗旨,玷污了党的形象,腐蚀着党的肌体。只有坚持反腐败,及时将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的队伍,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搞好现代化建设,才能巩固和保持党的领导地位。
2. 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腐败行为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家庭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直接侵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损害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二)反腐败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1. 反腐败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一些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中,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坚持不懈反腐败,才能维护、实现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
2. 反腐败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依然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确认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腐败是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要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壮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克服腐败现象,对保证和促进改革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 反腐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首先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保持稳定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腐败不仅干扰和阻碍改革开放顺利进行,而且对经济发展也带来直接的破坏。腐败不仅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破坏国民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且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还毒化社会风气,挫伤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大量事实表明,腐败是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反腐败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和促进。
五、转型时期反腐败的战略措施
我们党始终把反腐败工作作为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是与腐败根本不相容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立和坚持正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领导体制,才能有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实践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围绕发展,服务大局,研究解决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既要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更要注重预防,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
(六)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组织保证。只要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就能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4](P227~229)。
六、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体制转换造成的漏洞,给腐败现象的滋长提供了条件。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解决如何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等复杂课题;由于我国尚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我国廉政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是很难及时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远不能适应反腐败斗争发展的需要,亟须加快廉政法制建设的进程。然而,这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宏大工程。从立法程序上、法律实施过程来看,每个程序都需要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是一个(下转第25页)(上接第28页)长期的过程。
(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表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近期和远期目标的表述,充分表明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长期的过程。
七、结语
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我国转型时期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念,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将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能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
摘要:文章分析我国转型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腐败的严重危害,揭示反腐败的极端重要性,论证反腐败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从腐败的普遍性和我国转型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及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长期性出发,系统论述反腐败的长期性。
关键词:转型时期,腐败,反腐败,战略任务,长期性
参考文献
[1]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反腐倡廉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面对国民党的“溶共”政策,中共更是如此,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基础性的工作。为此,中共在这一时期开展了为人民服务、民主、法制、整风运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使陕甘宁边区成为了世界上最进步的地方。因此,研究中共在这一时期的廉政教育就给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注重反腐倡廉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面对国民党的“溶共”政策,中共更是如此,在这一时期中共同自身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政治清明,尤其是陕甘宁边区,更是成为了廉洁政府的典范,获得了边区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士的一致称赞,这是中共反腐倡廉历史上的光辉一页。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中共在这一时期开展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各项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基础。因此,本文将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一分析,并研究其宝贵经验对当代反腐倡廉工作的借鉴意义。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反腐倡廉的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开展一系列的反腐倡廉工作,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人员组成情况相当复杂,除了汉奸和卖国贼除外,几乎把各个阶级的人员都囊括在内,这固然对抗战有益但其中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也随之而来,给中共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同时,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在各根据地采取了保护工商业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资本主义思想就不可避免的对中共产生了一些影响。其次,抗日战争开始后,虽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但国共合作之后,国民党并未放弃其“限共”、“溶共”的方针,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开始以金钱美女、高官厚禄引诱、腐蚀、拉拢共产党及其干部,一些干部经受不住引诱和拉拢,走向了贪污腐化的道路。再次,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和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共开始大量的发展党员,各地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都获得很大的发展,党员数量剧增,这些新增的党员质量良莠不一,成分也比较的复杂,在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以后,面对国内比较沉闷的气氛,有些人就对抗战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开始贪图物质生活,产生了一些腐败的现象。最后,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长达几千年,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其残余的思想却并未肃清,各种封建思想还多多少少的残余在人们的心中,而中共大部分的抗日根据地又建立在封建意识残余浓厚的农村地区,这些封建思想就或多或少的会对中共产生侵蚀,造成了一些腐败的行为。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廉政教育及其成果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早在1928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思想入党”的问题,接着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表述,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1]”,因而要求“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是纯洁的,但是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2]”因此,毛泽东强调要重视思想教育,并指出,“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的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
(一)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开展廉政教育,就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一个干部如果能真心实意的为人民办事情,那么其腐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抗战时期,中共就开展了一次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活动。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以此揭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张思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警卫员,1933年加入红军,参加过长征,在长征中两次负伤,1944年9月,在陕甘宁边区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遇到窑洞塌方,他把战友推了出去,自己却丧命于此,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这次以张思德为典型的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树立和强化为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鼓励干部战士勇敢杀敌;二是树立和强化为人民的利益勇敢克服错误的缺点。[4]”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深入了人心,为抵制腐败行为,设立了一道强大的心理防线。
(二)民主教育
民主是抵制历史周期律的有力武器。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问题时,明确提出中共已经找出了对付周期律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民主。因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配合民主政治建设,在各根据地开展了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大力普及民主知识,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人民不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动力,还是权力的来源,是权力的所有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管理好国家,同时人民是有权去监督政府的工作,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抵制腐败,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监督力量。
(三)法律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都进行了法制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与惩治腐败行为有关的法律,如陕甘宁边区1938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哪些属于贪污行为及处罚办法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此外,为了普及法律知识,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还进行了四次普法教育,一是以黄克功案件为原型,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二是对共产党员进行的“共产党员有犯罪者从重治罪”的教育;三是如何引用国民党法律的教育;四是人权法律的教育,通过这些法律教育大大的增加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严于律己,从而为中共抵制腐败,找到了一条强大的威慑渠道。
(四)整风运动
从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遵循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与以前“左”倾错误时执行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完全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拯救犯错误的同志,而不是整人。这次整风运动历时一年半,到六中六届全会后胜利结束。全党经过此次整风,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解放了全党的思想。对于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教育了党,教育了干部,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团结和一致。同时通过整风运动,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根源上铲除了腐败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思想的滋生,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为中共抵制腐败,确立了思想上的保证。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的优良作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把战争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敌后战场而国民党又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使各抗日根据地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因此,中共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带头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林伯渠、谢觉哉等边区政府领导也都给自己制定了生产计划,周恩来、任弼时还在参加中央直属机关的纺织比赛中获得了“纺织能手”称号。在大生产运动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奔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在缺乏各种建设物工具和资金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的故事。在进行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同时,中共还厉行节俭,1942年,陕甘宁政府《陕甘宁边区简政施政刚要》中公布了厉行节俭的五项规定,“(1)不急之务不举,不急之钱不用,且须用在急务和急用上,力求合理经济;(2)除保证供给外,其他消费,概须厉行节约;(3)集中力量于急要的经济事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并加强其管理与监督,开展反贪污浪费的斗争;(4)爱惜民力,节约人员,不浪费一个民工,一匹民畜;(5)坚持廉洁节约作风,严厉反对贪污腐化现象。[5]”通过大生产运动和厉行节俭的规定,培养了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而为抵制腐败,带来了一个自我约束的有力武器。
古今中外的大量证据显示,一个官员走向腐败之路的开端,便是从思想蜕变变质开始的,通过以上的教育活动,便使中共能够有效的在思想上根源上杜绝腐败,使人人发自内心的不想腐,从而为防止腐败筑牢了思想防线,在配合着其他的一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使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了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成为了廉洁政府的典范。在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6]”从而获得了边区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士的一致称赞。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廉政教育的意义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过同腐败进行斗争。自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廉政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廉政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当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腐败现象之所以会层出不穷,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人的贪念在其中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戒贪,可以说是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难题。人性的逐利贪婪,这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但是如何控制它,如何使它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如何使它不违反法律,那么就要靠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施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反腐倡廉工作之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这和中共的廉政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当下我们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加强廉政教育,以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曾强调,“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7]”
(二) 树立典型,以身作则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廉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树立典型以及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法律教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中,中共就是通过黄克功案件来推广的,黄克功是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的大队长,老红军,当时是师团级干部,有功于革命,但却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的女学生刘茜。当时对于如何处置他,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对革命有功,应当减刑。但是党中央、毛泽东和边区政府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了黄克功死刑。这个案件在当时轰动很大,通过这个案件的处理就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要遵守法律,要记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下,我们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也应该如此,要抓住一些重大的腐败案件或者一些重要的事件来适时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思想的教育。同时,党员干部特别是处于领导岗位上的干部,还要严于律已,发挥带头作用,要以身作则,成为执行廉政的模范带头人。
(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开展的一系列廉政教育,都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相关,而且反腐倡廉良好成果取得,也和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能够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充分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作用密不可分。这就告诉我们,在当今要想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紧紧的依靠群众路线。既要聆听群众的观点,站稳群众的立场,又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时人民作为监督政府的有效力量,就要有效的保证人民监督权力的落实,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提出,“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8]”要使人民群众能真正的发挥其监督权力,这样才能把反腐倡廉这项重大工作做好。
【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4]邵景均.中国反腐倡廉之路[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3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1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18.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3.
[8]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邵景均.中国反腐倡廉之路[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5]窦效民、王良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程[M].郑州:郑州出版社,2006.
[6]杨永华.中国共产党廉政法制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曹子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探析[J].党史文苑,2011,20.
[8]杨晨、崔瑞兰.略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J].党史文苑,2014,6.
[9]罗存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廉政建设的措施及成效[J].北京党史,2011,3.
[10]陈挥、刘建华.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廉洁政治之实践与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2010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统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堂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总体要求和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他强调,加强统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新形势下加强统计部门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统计工作“三个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强化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
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严重危害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是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统计系统一定要把加强行风建设、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通过大力弘扬统计职业操守、推进统计行风建设、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下大力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强化监督,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统计上弄虚作假的力度,促进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公信力的提高。
一是扎实推进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深入开展统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把统计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到统计实际工作中,引导广大统计工作者牢固树立忠诚统计、真实统计、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的理念,把统计职业道德作为统计工作者的日常行为规范。要积极探索统计行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倡导严谨奉献精神,提高依法统计意识,维护统计制度方法的规范统一,把统计行风建设同党风政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规范统计业务管理,积极防范统计数据不实和弄虚作假。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从统计数据的采集、生产、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制定规范,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堵塞可能出现数据不实和弄虚作假的各种漏洞。制定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各级统计机构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规范源头数据的采集、核实工作,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努力保障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严格规范统计调查过程,明确每一个统计岗位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统计调查行为的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建立科学完整的数据审核评估体系,加强对数据的审核评估和监督检查。
三是认真贯彻《统计法》和《处分规定》,严肃查处统计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以《统计法》和《处分规定》为依据,坚决抵制和查处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有效预防和坚决查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和有效遏制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部门的合作,对领导干部干预统计调查、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违纪行为,要配合地方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对统计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通报,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以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各级统计机构纪检监察部门、统计执法部门、干部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责,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
四是加强统计巡查工作,促进依法统计。进一步完善统计巡查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影响和制约“三个提高”的突出问题,加大统计巡查工作力度,强化对各地执行国家统计调查任务、落实国家统计工作部署情况的巡查,不断提高统计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统计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办机制和巡查成果的运用机制,不断提高统计巡查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加强对地方统计巡查工作的指导,组织统计巡查工作交流,推动各地统计巡查工作有效开展。
浙江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资源要素进入瓶颈约束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可以说,新问题之多、新难点之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如何成功实现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部门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职能部门,省发改委承担着既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使发展改革工作提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三新”,始终坚持“四个善于”,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牢固树立“三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包括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等,面对转型发展的机遇、压力和考验,在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发展改革工作基础上,最根本的是要适应新形势、提升新素质、创造新业绩,这“三新”与“三高”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成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应当成为发展改革干部的自觉行动。
适应新形势,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再平衡化”、“再工业化”将促使消费模式、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2009年个人储蓄率达到4.6%,为1998年以来最高。历史经验还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突破,未来10—20年,世界极有可能发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二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根本之举。三是浙江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已经进入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迈进的重要时期,这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特别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动摇、改革创新不动摇,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
提升新素质,核心是要不断增强发展改革干部队伍谋划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惠民发展的本领。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大力发扬“白+黑”、“5+2”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工作有特点、有创新、有突破。实践证明,发展改革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干大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团队。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特别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特别要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努力使我们每个干部都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一支觉悟高、素质强、作风实、业务精,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时期干部队伍,为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证。
创造新业绩,重点是要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结构的战略性布局、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性深化、资源环境的战略性保障这六大战略任务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随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入新阶段,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目标,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中心镇发展和小城市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和惠民安康工程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配套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发展改革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特别是在去年,这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经受了最严峻挑战,发展改革部门突出抓规划、抓项目、抓政策,谋长远、强基础、增后劲,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机遇、新压力、新挑战,要创造新业绩,必须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善于抓大事、谋大计。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和智囊部门,必须善于突破发展改革中的难点,把握发展改革中的重点,打造发展改革中的亮点,把抓日常工作与谋划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无论是对经济形势分析监测、“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重大改革政策谋划,还是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区谋划等,都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工作思路、重要部署,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是发展改革部门发挥综合职能和作用的关键。
善于抓机遇、促提升。机遇稍纵即逝。近几年我们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的机遇,在铁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们抓住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功夫,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扩权强县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这是我们适时谋划、及早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发改委交给我们各项重要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善于抓落实、求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注重通过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制实施计划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规划与计划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必须研究配套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政策、项目等资源配置作用,这是我们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必须建立工作机制和统筹协调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作用,这是我们最有力的工作手段。目前设在我委的协调议事机构有31个,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发改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是充分肯定的。这三个方面既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础,也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地方。
善于抓队伍、增合力。过去几年发展改革部门一直以“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为目标,在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改革实施等方面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锻炼了队伍、推进了工作,又创造了业绩。许多同志坚持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体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援川、援藏、援疆和挂职锻炼的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各方面的好评。这样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促进发展改革工作上水平的坚强保障。
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率先成功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对浙江来讲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这对发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层出不穷的新命题、新课题,要更加关注干部队伍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切实解决知识和本领“恐慌”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日趋繁
重的新任务、新要求,要更加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敏锐性,切实解决安于“守摊子”、不思进取的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压力、新考验,要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系统建设,解决少数干部心态浮躁,不能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工作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特别注重加强学习。学习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好的人生。一是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每个发展改革部门干部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二是要乐于务虚、善于务虚,要在务虚中加强学习、拓宽思路、增强才干,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三是要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善于学以致用,注重把个人学习思考、听取专家报告、开展研讨交流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时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每一个干部都要尽可能减少无为应酬,挤出时间学习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研究谋划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难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升境界。提升思想境界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无可非议,但是对升迁、对权力要有健康的心态,对事业要有执着的追求。古人云,“志当存高远”,我理解这个“志”就是事业,每个人只要有事业心,就必然会有责任心,也必定会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务实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得到重用、提拔的时候,要看到责任和压力,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意识;在工作事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信心,做到不悲观不消沉。二是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态、感恩的心态、进取的心态,努力克服浮躁的心态、唯利的心态,不要把权和利看得太重,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本色做人,出色为官。三是要更加虚心地向朱家良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严谨务实、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
特别注重转变作风。转变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是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乐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实”应当成为发展改革部门干部特有气质、特色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使我们制定的重大规划、出台的重大政策、推进的重大改革更加符合民意、符合省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全委进一步形成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争创实绩、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为了充分履行部门职责,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敢试、敢闯的气魄,创新应该成为体现发展改革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志,成为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作换位思考,多为部门、地方、项目单位和企业考虑,主动做好项目审批、问题协调、政策解读、法制保障等工作。四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每个干部的法制素养,坚持讲法、讲理、讲情的有机统一,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特别注重凝聚合力。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要善于通过自力、借力、合力来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强化机关内部工作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各处室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强全委上下“一盘棋”的合作观念。二是要切实加强部门间工作合力。多尊重部门,多听取
部门意见,多理解部门,多支持部门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大胆协调,又要注意方法,增强亲和力,充分发挥省政府设在我委的31个协调议事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委机关与委属委管单位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对委属单位工作指导,整合提升委属单位研究资源,委属各单位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委中心工作。四是要切实加强发改系统工作合力。加强对基层发展改革工作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认真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继续做好上挂下派工作;完善系统建设的考评机制,不断深化发展改革系统建设。五是要加强机关组织建设。树立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用人导向,注重选拔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作风务实、苦干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切实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支持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心老干部生活,着力营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机关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必须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高瞻远瞩的了当前遏制腐败滋生的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始终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农村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对于巩固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保证。
一、树立制度建设理念是加强农村制度反腐的前提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是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基础的,它们是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在传统乡村社会自主自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我国建立起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乡村管理体制。由于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基础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仍然发挥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在填补村治的若干空白,稳定和维持某种程度的乡村公共秩序,发展和维护部分乡村的公共利益,满足和维系村民公共情感的同时,又销蚀了乡政公共组织的权威,影响了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对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了消极作用,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宗族复兴与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使得我们在谋求乡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在乡村社会中适当扩张国家权力的影响,消减农民的地缘情结。而制度建设是一剂良方,无论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预防腐败,还是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预防腐败,制度建设都关系全局,是深入推进农村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农村制度反腐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陈良宇社保资金案留给我们深刻反思之一,就是“从严治党”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石,即“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缺少完备的制度,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当前,在农村应该着重围绕“钱怎么花”、“地怎么管”、“事怎么办”、“人怎么选”和“路怎么走”的问题,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员大会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依制守廉的自觉性。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遵循制度建设的客观规律。出台一项制度要考虑它的先进性,不能固步自封,只治标不治本。所以第一步要认真调研,集思广益,认真总结经验,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第二步递交全体村民讨论,有的也可以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不能几个人定大家的事。让群众直接进入参政程序,使制度更加完美,更加符合民意,更加深入人心。第三步就是科学性。要能够操作,便于履行。比如,我镇从民主决策入手,建立了村级事务“四议二公开”等议事决策机制,完善了民主评议、村级管理费支出、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等31项制度,明确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使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有章可循。科学研究信访形势,建立起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值班接访制、主要领导批转处理制和村干部信访责任制,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知道、早了解、早处理。
党的十七大以来,**服务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高速公路管理局、服务中心、保定分中心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以抓制度建立制约机制,抓行风让群众满意,抓改革堵住腐败源头为重点,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落实,不断开创新局面,促进了服务区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措施和办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认真研究,及时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认真分解细化,明确职责,分解到人,层层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完善责任书内容。每年都根据上责任制工作的情况,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内容和量化考核标准。三是加强对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自查工作。为确保责任制工作落到实处,每年上半年进行责任制工作自检自查,年底要求各部门对责任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自检自查,写出工作报告,保证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牢固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重要保障,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充实的有效途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我区自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以来,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做到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方案具体,措施可行,层层抓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加大抓源治本工作力度
一是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坚持“三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抓行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率,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各部门行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服务区在司乘人员中的威信。**服务区党支部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积极主动抓好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热点问题,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二、基本经验
(一)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进行分解、细化,逐项提出责任目标和量化要求,使全区上下形成了“一把手”总负责,层层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网络。
(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给当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实队伍力量,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警示疲劳情绪和麻痹松动情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内部管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三)抓《准则》学习,增强廉政意识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对于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将学习准则作为当今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重头戏。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廉政准则》的学习,在服务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发一新。全区呈现出四少四多的可喜变化,即:搬弄是非的少了,干实事的人多了;谋私利的少了,扑在工作上的人多了;工作找客观的少了,为司乘人员着想办好事的多了;领导坐办公室少了,深入一线的多了。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努力锻造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四)适应形势,突出重点,严格规范,注重针对性对于不遵守组织纪律,违反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按规定给予处罚。
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对一般干部违纪事件,要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有关单位。一是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二是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法规,弄虚作假的。三是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四是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包庇、纵容的。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近年来,**服务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需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举措新办法不多;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的制度不够健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斗争的需要;四是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的制度不够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局、中心、分中心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机制,自觉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二是建立党风廉政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变“软任务”为“硬指标”。
(二)把纠正和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
要使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付诸实践、见之行动、取得实效,真正落实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上,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目标和需要,着力抓好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解决吃拿卡要问题。吃拿卡要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些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对这些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这种行为,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求真务实的精神格格不入,必须坚决纠正。二是坚决纠正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一经发现对当事人严肃处理。
(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落实
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我们党反腐败的举措更为理性,坚持反腐败抓源头,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得到广泛重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目标任务更为明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浓厚的反腐倡廉工作氛围,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勤政爱民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意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力地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有宏观战略方面的、也有微观战术性方面的。其主要表现:
一是教育缺乏规划性,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没有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工作安排上一味依赖上级,上级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的具体意见;缺乏对教育对象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想起什么干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工作计划性、系统性不强,反腐倡廉工作内部间的各项工作不够连贯,整体教育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
二是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突出表现在少数单位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不分层次、不看对象,“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对一般干部职工的教育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反腐倡廉教育的层次性;有的单位把应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的教育活动搞成了全员教育,表面上颇具声势,实则冲淡了重点;个别单位在对干部职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中,没有针对职工群众的思想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只图表面形式,不讲实际效果,致使反腐倡廉教育走了过程。
三是教育缺乏鲜活性,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强。从面上看,反腐倡廉教育虽然搞了多年,针对不同层面的教育内容也比较明确,就某个专题编写的教育读本也不少,但目前除了一些好的典型案例电视教育专题片外,可供基层选择的好的反腐倡廉教育的教材很少,而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富有震撼力、鲜活性的书面教材更少,这是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一大缺憾。从我们经贸系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实际看,不少单位也没有注意到教材的鲜活性问题,通常是简单地从政策条文、纪律规定到对个人的要求,照本宣科,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少鲜活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
四是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时代性,灵活多样化不足。有的部门和单位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要求比较低,只是例行公事走过程,以应付上级检查,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完成反腐倡廉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实际收效如何,则很少关注;有的单位未能根据反腐倡廉教育自身的特点和不同层面人员不断增长的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一味简单地采用填压式灌输的办法,受教育者难免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形;还有的缺少组织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灵活性,不能把教育寓于丰富多采的、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机械教条,缺乏创意,大大滞后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
五是教育缺乏前瞻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尚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反腐倡廉教育是以国家公务人员为对象,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不足的是,我们没有用战略性的眼光来认真看待和研究对青少年学生这些未来接班人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问题,忽视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将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大、中、小学中,很少有反腐倡廉教育的专题授课,也缺少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少年学生正在经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如果不从现在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任其思想观念的自由形成,我们就可能犯下无法弥补的过失。
二、原因分析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存在上述问题,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转型时期反腐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向科研型馆员转型的思考07-02
积极融合,转型发展调研10-16
关于农村信用社战略转型的调研06-17
新时期档案工作06-22
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的工作心得10-19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刍议09-30
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10-09
对新时期军校教导员工作的思考06-07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低保工作06-07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办公室工作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