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4篇)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体验。体验式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价值观。那么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是很多教师应该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广大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进步

教师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在课上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式的教学中增强体验,并加强物理知识的学习。所谓的情境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已有的课程计划,积极地设置一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要点有一个直观、具体、形象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物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应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的学习、运用物理,才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而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有技巧的融入到情境模式之中,让物理科学与学生生活进行更好的结合,增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感觉,让学生自动的接收物理知识。比如,在教授学生有关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电梯里进行体验和感受,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述,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先针对在电梯里面的感受进行讨论。通过这种现实情境的导入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失重与超重的知识。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究。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条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主探究,自己去体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体验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与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有关重力的知识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向高空抛物来体会重力的含义;在讲述有关反作用力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手拍击篮球来感受反作用力的存在。这种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较为直观的感受来了解有关知识的具体概念与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让物理学科与生活相结合,进行生活式体验学习

学生在平时课堂中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往往会受到课堂的限制,没有办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运用。而这些限制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课后体验来完成。所谓课后体验,其实就是学生在获取到课堂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可以完成的体验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用物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述电磁感应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吸铁石来进行游戏体会。学生将针或者其它的铁制物品藏到比较隐蔽的地方,然后利用吸铁石进行寻找。或将两块吸铁石放在一起,看它们是怎样相斥和相吸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这一物理现象,更会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一学科。

四、将学生分组,进行互动式体验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互动式的体验学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它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从而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小组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学习“摩擦力”一课时,在保证学生已经掌握到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利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有关摩擦力的实验。在实验之中,小组里的成员要共同合作,进行有关实验的演示,并且在实验中对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再将实验记录交给教师进行点评。这种互相分工,共同努力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选择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2

理科难学,物理更难学,这是许多高中生的肺腑之言。物理学科很难, 因为物理学科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既有基础学科的特征,又有自身学科的特点。细究其中原因, 与高中物理教材本身难度大有联系。物理学科高度抽象,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定性研究不少, 定量研究更是突出。这一切均加大了中学物理教学难度,再加上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导致物理成为中学生学习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山。

一、传统中学物理教学的不足

高中物理教学为我国基础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输出了大量人才。但受物理学科、学生能力的制约,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自己主导课堂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在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会做物理题目。虽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上去了,但学生的物理情感没有了,等到考试结束,对物理的感情也没有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极其明显。随着社会进步,高中物理教学要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与物理学科价值观。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中学物理三维目标教学理念指导下诞生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验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亲身体验的简称为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 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指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应用物理知识的实践活动, 参加对物理规律进行验证性体验的教学模式。高中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整个活动过程有较深印象,同时这种印象可以在大脑皮质留下长时记忆,不容易忘记。高中生还可以把体验中得到的感受运用于物理思维和研究中,让物理感受与物理理论相互验证,为解决物理难题提供支持。

二、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体验性学习

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出更多努力, 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理解会有障碍,记忆不会长久,遗忘也比较快。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期,教师让学生带着物理问题进入体验过程,从而正确理解物理知识,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及规律认识。如学习磁场知识之前,教师先告诉学生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大家对磁铁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大家思考磁铁、磁场的特点,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体验学习中。这样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让高中生带着体验进入学习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创设合理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活动,然后在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激发思考,理解物理知识点和物理现象的规律。这种体验式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索,重难点在体验中得以化解。如教学《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可以把教学需要的仪器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力的方向、大小等数据继续观察和分析。

(三 )让高中生带着探索进行下一环节学习

体验式学习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习过程并不会随着课堂结束而终止。一堂物理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物理知识的追问, 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并没有结束。教师可以通过留作业的方式, 可以通过与生活挂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前景

体验式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中的应用、与教师互动使课堂生动、活跃及具有挑战性之外,学生全程都是全身心主动参与,并对正在发生的学习过程是察觉的。学生在省思体验中, 连接当下的学习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连续性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密集、深入且深远的实质学习机会,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关于激发个人潜能, 同时可以获得个人及团队成功的学习模式。许多时候,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团队协作,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高中体验式教学实践包含直接参与体验实践和实习实验的验证性实践, 其过程都是把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高中生通过多方面验证性思维,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现象及规律,并且加以理解掌握和应用。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3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而物理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经验。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实验和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最终获得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成果、学习经验,是高中物理教与学的一种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通过一定的实践对教材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体验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探究问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式教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学生亲历教学过程,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第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由于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就促使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感受,分享成果。

综上所述,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和生活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高中物理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体验又是检验理论的直接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验证物理规律,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景,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体验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1.让主体充分获得体验,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体验式学习,不仅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在教学《机械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上课,课前在操场上画出三条相距5米的平行直线,并标注好位置,让学生手拉着手站在中间的直线上,标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1米,让所有学生以自己所站的位置为平衡位置,沿垂直于两边直线的线段做简谐振动。随着口令的不断进行,振动开始从队头传到队尾,形成了壮观的“队波”,学生们称为“波舞”。当学生跳完波舞后回到教室,再阅读《机械波》,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了解自己在操场上进行波舞时所扮演的“质点”的角色。通过“波舞”的体验,学生掌握了质点的运动规律,并且在课堂中争相发言,最后终于明白:在操场上同学们手拉着手就相当弹性介质,而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逐渐形成了机械波。综上所述,对于较难理解的机械波概念,通过在操场上创设“波舞”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让学生理解波能传递能量的基本原理。

2.带着物理问题体验

高中语文生活体验式教育研究论文 篇4

一、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作为一线在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指向课堂教学的源泉――现实生活。

二、构建生活体验课堂

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素材,只要人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头脑。

例如,笔者在一次“美德就是幸福”的作文课上,尝试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力图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挖掘素材。笔者先简单让学生了解道德的概念及特点,继而联系个人生活明确道德的作用,懂得良好的道德是促进人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最后升华为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有道德的人。学生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回味,提炼和感悟到美德的共性与个性,在与同伴群体的比较、交流讨论中体会幸福生活的真谛。学生需要触动心灵的东西来激发其灵感的火花。我向学生发问:你们觉得自己幸福与否?请说明理由?问题一出,学生立刻叽叽喳喳地展开了热烈讨论,全班共60人,只有2人表示自己觉得比较幸福,20位同学觉得不幸福,其余同学都是简单随大溜――生活得很平淡,无所谓幸福不幸福。结果一出,与我事先想象的结果大相径庭,因为我本想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展开对幸福表现及源泉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师生共享等环节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幸福内容,并进而归纳幸福的源泉及具体表现,可结果却显得令人心情有些沉重,这么多同学觉得没有幸福感,或者持无所谓态度,说明这已是带有一定典型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就成为当务之急。带着这些问题,我顺势改变原先的教学设想,尝试播放一段现实生活中名人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片段及对幸福的看法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视频中名人与普通人所谈到的幸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们的心灵之门似乎被打开了,开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通过各抒己见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感悟到物质层面的富足并不能与幸福画等号,幸福与否关键在于心态,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境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幸福并不一定轰轰烈烈,现实生活中拥有的许多东西都能使人们感到幸福,幸福其实可以有多种表现,譬如:处在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中而不是处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是一种幸福;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是饱受病痛的折磨就是一种幸福;将掉落在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是一种幸福;帮助他人解决了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是一种幸福;每天骑车或步行上下班减少碳排放,为低碳生活做贡献是一种幸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是一种幸福;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致是一种幸福;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是一种幸福……总而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幸福。生活并不缺乏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见时机已到,我开始让学生重新思考自己刚才认为不幸福的原因,确认自己是否真的不幸福?如果有人真的不幸福,你打算怎样帮助他获得幸福?师生在互动讨论中深化了对幸福的认识与理解,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正确的幸福观。

三、关注动态体验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人们:生活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教学源于生活,也是为了提升生活的境界。在上面的案例中,许多同学由于认识偏差,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实自己已经拥有了幸福,真实状况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糟,自己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极少部分同学存在学习压力大、生活贫困等具体困难,容易使他们以偏概全,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不幸福。要想使学生走出这些认识误区,就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一方面,教师必须打破“照本宣科”的固定教学套路而着眼于学生实际,针对其具体困难打开心结,正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同伴群体对话,与社会上各阶层、各行业、各群体人员对话(限于具体教学条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播放视频、搜集材料等弥补)。这一切都突出了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勇敢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与争鸣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达到“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四、引导体验回归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学生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回归到实践中,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包括生活体验式教育,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生成后,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那次作文课后,人们班成立了一个“帮您幸福”社团,学生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解决生活困难、进行心理疏导等,影响力逐步扩大,效果很好。生活是课堂之源,让人们的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5

听说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了“体验式英语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21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对英语听说考试的认识,对听说考试所持的态度,以及在英语听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这些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高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重视仍然不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听说训练,尤其是通过“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合作中掌握听与说的微技能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学习模式;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据美国外语教学法家Wilga M.Rivers(1982)的统计,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所占实际时间的百分比为:听——45%,说——30%,读——16%,写——9%,由此可见,听说在英语学习和人类实际的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广东省开始将英语听说考试成绩计入英语科高考总成绩,占英语科总分的10%,满分为15分,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均要参加英语听说考试。在高中阶段实施口语测试,从社会需求方面,高中英语教学方面,语言测试的效度方面以及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方面来看,都是必要的。笔者从2011年9月至今,连续两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真切感受到了英语听说考试的压力。目前为止,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涉及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各个层面的微观和宏观听说指导和可供借鉴的实证研究。教师对听说命题的理解、对命题技术的学习和把握,对听说考试测试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也比较欠缺。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听说指导,使他们成功地备考高考的听说考试,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198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vid A Kolb发表了《体验式学习:作为知识与发展源泉的体验》一书,提出“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四个环节(具体经历、观察反思、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即著名的科尔布体验学习理论,由此在美国掀起一股讨论和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的 热潮,对我国教育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学习模式与我国新课标理念“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产生交集。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观察和模仿学习所需的行为对象和语言内容。教师应结合任务型教学与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安排语言体验活动,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二、关于听说考试的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发现制约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因素,从学理上分析制约学生听说能力的因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然后结合校本实际,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的听说教学方案。笔者对217名高三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7份。调查情况如下(方括号内为选择该项的人数):

1.你认为哪种英语学习方式最重要?

A.做语法练习(55)B.多听别人讲英语(46)C.多与别人用英语谈话(41)D.多看英语书(75)2.高考口语测试,你有什么看法?

A.很有必要(122)B.无所谓(12)C.没必要(26)D.是考试要求,考就是了(57)3.你认为听说教学重要吗?

A.非常重要(98)B.老师和父母说“很重要”(37)

C.只要能应付考试并取得高分就行了(61)D.没所谓(21)4.你最喜欢上英语课哪个环节?

A.介绍课文(92)B.pair work(51)C.解释语言点(34)D.free talk(40)5.你希望你的英语老师(可以多选)_______? A.上课运用全英教学(93)B.语言生动、表情丰富(38)

C.用大量时间讲解语法(35)D.多介绍国外的文化知识背景(101)6.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你的英语老师重视你们的口语训练吗? A.十分重视(66)B.一般(78)C.不重视,他(她)只重视语法知识(39)D.没留意(34)7.你认为学习英语的最大收获是_______? A.有利于升学考试(72)B.有利于与外国人沟通(68)C.增长知识、见闻(53)D.其他(24)

8.在自己的英语听说学习中,你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________? A.不敢开口,怕讲错(93)B.学不得法,没很大的效果(76)C.没兴趣(27)D.不知道(21)

9.你曾经参加过什么形式的英语听说活动呢? A.英语角(47)B.网络课程(20)

C.校外培训班的课程(7)D.从未有过(143)

10.你希望在平时的听说训练中,老师持什么态度呢?

A.遇到讲错时马上纠正(53)B.多鼓励,尽管有时自己讲错(97)C.严师出高徒,有错误要严厉批评指正(39)D.只管听,有讲错也不指出,反正能开口就行了(28)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这次接受调查的对象都是高三的学生,他们接触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学生对英语听说考试的认识来看,大多数持肯定意见。除少数学生外,基本上同意高考口语测试和英语听说教学很有必要。但是,除了22%的学生参加过英语角外,66%学生从未有过其它形式的英语听说活动。

2、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喜欢的英语课堂环节里,选择pair work和free talk的只有24%和 18%。而且,42%的学生选择在英语听说学习中,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敢开口,怕讲错。笔者认为,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多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夹杂汉语发言的现象在高中课堂非常普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的存在,因为这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必然过程。

3、学生对教师的作用寄予非常大的希望。如:43%的学生希望英语老师上课运用全英教学,47 %的学生希望多介绍国外的文化知识背景。在听说训练中,45 %的学生希望英语老师多鼓励,尽管有时自己讲错。

三、问卷调查的启示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创造“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同伴合作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首先,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表达兴趣是个前提。不少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英语 水平不自信,表达之前总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教师可以自己先作一些必要的示范,或请一些口语相对好的学生先做发言。同时,教师要始终以鼓励为主,“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认为有效的学习需要认知与思考,还需要赋予感情、作出判断。

下面以人教版Book2 Unit2 Healthy EatingPeriod 3 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说课为例,探讨研究“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容。

(一)本课时内容:以对话的形式讲述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文化的知识。

1、前承:本课时内容承Warming up和 Reading的话题, 学生对本单元话题---“合理饮食,健康饮食”有了一个知识预备和思想预备;希望通过听和说加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2、后启:笔者希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充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训练,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语言的素材。

(二)教学步骤:

1、Duty Report

2、Pre-listening(Prediction)

3、First-listening(Listen for the main idea)

4、The Second and third Listening(Listen for details)

5、Post-listening(Further discussion on retelling)

6、Conclusion and homework

(三)教学反思

1、强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Top-down的听力策略,他们从给出的提示中迅速找到目标;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互相学习记录听力关键词的方法;

3、从高一课堂开始渗透高考听说考试题型,体现在Duty report的提问部分以及听后Retell部分,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听力记录方法习惯和听说训练的微技能。

目前,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英语听说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随着广东省英语科高考改革调整方案的实施,高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考试压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努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6

在当前大班额教学条件下,积极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各教师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建构真正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贡献。

“大班额”是在当前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学龄人员分流相应不均衡,而师资却相对紧缺的现状影响下形成的必然产物。大班额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不利影响,一是使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加大,二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探究式教学之类的难以实现,三是容易使学生两极分化,在班级中形成“马太效应”。但是,短时期内,要想改变“大班额”授课现状是不可能的,也即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师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改变不了“大班额”授课的现状,但我们却不能无视其负面影响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使“大班额”教学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一、大班额情况下的高效教学模式内涵

我们要努力探究的教学模式,应当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何为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三者俱有。一堂课有效果,是指该堂课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吻合度高;一堂

第 1 页 课有效益,指教学价值得以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收益;一堂课有效率,是指师生的投入获得对等甚至超预期的回报。我们在“大班额”情况下建构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当以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或建构的基本原则。

在有效的基础上,还应当追求高效。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

第 2 页 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大班额情况下高效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融洽的学习环境

1.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建安静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把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高效教学模式的建构奠定必要的基础。2.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使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劲头。

(二)教师转换角色,变教育者为合作伙伴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已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需要。在新课程课堂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抓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劳动,不断增强课堂魅力,才能大面积提高课堂实效。

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第 3 页 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二是指导学生主动研讨问题,三是指导学生科学研究问题。在这几个方面中,教师都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

(三)备课不忘备学生,变教案为学案

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作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切实把教案变成学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全面实行“两线四环式”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的导拨为辅助线,两线共进;师生活动按“趣味导学――自学生疑,诱思导疑――探究质疑,点拨导思――互助释疑,拓宽导创――实践创新”四环节开展。

(四)做好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

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无效问题和假大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

第 4 页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力求提出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问时要考虑这样两个方面一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挑战性、价值性?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问才最有效果?总体上看,高效课堂对设问的要求是先提问,后指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大班额人数多,作为一个整体很难组织教学活动,如果分解成若干小组,则相对容易操作得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利于教师指导,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有关资料证实,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

总体上看,在当前大班额教学条件下,积极建构高中物

第 5 页 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各教师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建构真正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贡献。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7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而物理课堂教学, 只有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 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经验。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实验和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 最终获得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 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成果、学习经验, 是高中物理教与学的一种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通过一定的实践对教材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体验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 主动地探究问题,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式教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 学生亲历教学过程, 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第二,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这样就促使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感受, 分享成果。

综上所述, 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和生活情感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 感受学习高中物理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体验又是检验理论的直接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创设一些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验证物理规律, 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感受, 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景, 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物理教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体验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1.让主体充分获得体验, 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体验式学习, 不仅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有效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在教学《机械波》时,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上课, 课前在操场上画出三条相距5米的平行直线, 并标注好位置, 让学生手拉着手站在中间的直线上, 标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1米, 让所有学生以自己所站的位置为平衡位置, 沿垂直于两边直线的线段做简谐振动。随着口令的不断进行, 振动开始从队头传到队尾, 形成了壮观的“队波”, 学生们称为“波舞”。当学生跳完波舞后回到教室, 再阅读《机械波》, 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了解自己在操场上进行波舞时所扮演的“质点”的角色。通过“波舞”的体验, 学生掌握了质点的运动规律, 并且在课堂中争相发言, 最后终于明白:在操场上同学们手拉着手就相当弹性介质, 而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逐渐形成了机械波。综上所述, 对于较难理解的机械波概念, 通过在操场上创设“波舞”让学生参与体验, 从而让学生理解波能传递能量的基本原理。

2.带着物理问题体验

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为此, 新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和开展一些活动, 让学生进行体验和验证,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验证物理现象的正确性, 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后, 让全班学生带着“物体放在升降机底板上, 物体对升降机底板上压力大小随升降机运动状态而改变的规律”的问题, 组织全班学生到商场分组进行乘坐竖直升降的电梯, 进行体验, 并让学生对升降过程中, 上升和下降的感觉进行说明和讨论。通过体验,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随着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的差异, 学生都有一定的超重、失重感, 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讨论, 加深了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当电梯上升1~2层时, 这时升降机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 学生就会有一定的超重感;在2~9层的上升过程中, 由于处于较为匀速的一个上升状态, 因此, 没有明显的失重感;在9~10层时, 由于此时电梯处于匀减速状态, 就会有一定的失重感。而10~9层下降时就会有明显的失重感, 9~2层没有明显的感觉, 而2~1层就又会出现超重感。学生通过对电梯上下运动的体验, 从而验证了相关的物理规律, 进而提高了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物理实验和教学情境, 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获得了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基本能力,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因而体验式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徐俊锋.体验式学习物理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3, (1) :21.

[2]蔡大化.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旅游纵览, 2011, (2) :113.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8

一、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体验,提高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提倡的是在认真观察及亲自实验中学到知识,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而体验式学习就是倡导在实践中体验。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要亲自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实验交流等,从这些实践中获得到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显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程度与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程度成正比,动手实践越多,巩固的知识就越多。

例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调光灯的制作实验中,教师可以稍微改变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的器材中除了导线、灯泡、电源、铅笔芯、开关之外,还可额外增加一些器材,如5欧和10欧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再加上镍铬金合丝,让学生制作调光灯。然后对想出多种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选出能够使灯泡亮度持续变化的最优方法。学生在这些实验中,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对于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使用,教师可以将多张滑动变阻器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多个学生思考后,总结归纳出了很多种接法。然后开始做实验,每个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变阻器的不同接法一一实验,学生就能从实验中领悟到哪些接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哪些接法不能改变电流,而哪些接法能够改变电流。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提高了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且巩固了所学内容,远比教师的讲述印象深刻。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实例,以便理解教材

通常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都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实物认识上,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包括自己或者学生的亲身经历、生活经验,将这些经历转化成课堂情景。对初中生来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助于他们理解物理定义,所以引入生活实例之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了。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时,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影视资源引入课题,播放类似变阻器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并提出疑问。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留给学生提出疑问和讨论的时间,在不断的讨论中将所有的疑问解决。接着,教师邀请学生到讲台示范调节光灯的亮度,学生在惊讶于灯光亮度变化的同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调光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三、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

之所以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利用电位器制作一个调光灯。我们都知道,电位器有三个接线柱,学生容易接错接线柱,一旦接借接线柱就不能调光,这时候学生就可以不断地纠正电位器的接法,直到找到正确的接法。在失败之后,仍然能不断尝试,在经历了沮丧、苦恼之后,最终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实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效果好得多。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实例,以便学生理解教材,提高思维能力。

利用体验式教学 篇9

五井初中 赵奎菊

“压强”概念是“压强与浮力”教学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的性质的基础,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

先说一下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课堂实施的操作要点是: 首先是学生活动:

1、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

2、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

3、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且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不同作用效果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压力作用效果的含义。并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些因素会影响到压力作用效果,为后面的猜想做好了铺垫。其次是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已有感知,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影响的因素。并且围绕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选择器材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乐趣与创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器材,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验前提示学生这些注意事项

1、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力的作用效果?

2、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3、在压力相同时,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最后是分析结论与评估环节:

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0

知识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归纳整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报 揭示课题并板书:乘法练习课

1.多位数乘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进几。

2.12个5相加的和是(),用乘法算式表示()

3.由16×3=48直接写出下题结果。160×3=()1600×3=()4.计算503×6可以想:()×6+()×6=()+()=()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0乘8大于0乘4.()

2.6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6倍。()3.320乘5的积末尾有一个0.()4.104×5的积的中间没有0.()

5.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6.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7.因数末尾几个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8.一个三位数乘4,所得的积不一定是三位数。()9.0+0+0+0=0×4=0()10.32+34+36+38+40=36×5()11.55+60+65=60×3()讨论: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三、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2+3+4+5=()×()34+35+36=()×()234+236+238+240+242=()×()1000+2000+3000=()×()小组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以后我们做这样的题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四、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1.小强用电脑写日记,他每分钟能打48个字,9分钟打完。小强的这篇日记有多少字?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2.果园里有桃树106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倍。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3.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又看了5天,每天看96页。大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五、拓展应用,掌握技巧

1.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的2倍少20页。大明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浅析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原则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98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运用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

一、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性的地位。无论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水平,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和应用能力,真正的为学生服务。当教师的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展开时,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能够尽善尽美的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二)系统性原则

在进行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将教学工作变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完成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每个课时放到整体大系统中考虑,能够做到承上启下,紧紧的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内容既要能够总结、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又要能够帮助引导学生进行今后的学习,在完整的系统中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将数学学科零散的学习变成系统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体差异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势必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使体验式教学真正能够符合每一位学生的需要,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成长。在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评价的进行都需要遵循个体差异性的原则,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这个原则。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做好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工作。

(四)实践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还需要遵循实践性的原则。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通过体验能够获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的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五)创新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需要具有创新性。体验式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足提升成绩这一个目标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挖掘体验式教学中的创新内容,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体验式教学中不断的创新,能够使数学教学工作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创新性的内容能够完善教学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科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到体验式学习中去,帮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取得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体验式教学的优点,能够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的方式都是好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课堂环境和学生的状态相结合,创设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能够以一种主人翁的状态学习学科知识。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符合学生的水平,难度适宜并且能够帮助学生的进步,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数学学科成绩和能力。

(三)学生组织合作与交流

在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成绩。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能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能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体验式学习中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不仅仅学会知识并且能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教师的辅导与总结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依旧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辅导和总结的工作。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的有限,面对一些问题还是不能良好的解决,或者是在解决问题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的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做一定的指引。在教学中要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将学生疏忽的内容进行再一次讲解,将学习的重点进行强调,完善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2

一、学习之前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初中学生而言, 体验式学习主要始于生活, 学习内容应与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相连。教师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提前备课, 对课上要讲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在课前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为此, 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制定详细的体验计划, 避免在体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 一定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制定好解决方案。比如, 教师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的教学中, 可以提前带领学生感受光的产生, 使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凹透镜和凸透镜, 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亲身试验, 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光现象。通过体验式学习,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 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课中体验,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要想创建一堂高效的物理课, 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让学生主动探索, 大胆尝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 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并且用平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物理学习。比如,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中,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思考应该利用什么样的工具和物品表现 (演示) 浮力, 怎样讲解, 其他学生才会理解, 并在课上进行实验操作, 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师在最后要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特别是在操作一些复杂的实验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 之后进行详细讲解,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不断地指导, 使学生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物理。

三、课后体验反思, 促进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 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并且进行深刻反思, 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 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所以说课后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体验式学习完成之后, 教师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反思, 那么学生只是对知识的表面有一个理解, 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 在初中物理中应用体验式学习, 不仅要创建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体验, 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 在人教版九年级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操作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应使学生动手操作, 感受其中的规律。在完成实验之后, 要求学生写一下实验感受, 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 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实验方案、实验感受以及实验结果等, 在试验中遇到什么问题也要写出来, 并且要及时解决, 避免在以后的实验中再次出现, 这样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关注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究,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式学习, 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学习,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周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探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4 (12) :182.

[2]李建明.初中物理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 (初中版) , 2014 (12) :53.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篇13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A·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精选) 篇14

古岘小学

李玉洁

2012年10月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是一个有序,可探,实践,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3.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5.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二:六模块十环节

六模块: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2.创境导入,激情诱趣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4.细读批注,问题质疑

5.合作探究,释疑品读

6.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

十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模块设计两大环节: 1.先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主解决绳子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全班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生字新词,把握了文章大意.细读批注,问题质疑模块两个环节: 1.方法引导:关注文章细节,感受语言.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读悟结合,批画批注”

2.引导质疑或教师提出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释疑品读模块的几个环节: 1.自主默读,合作探究.2.全班交流释疑品读.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模块: 1.体会出情感之后,重点引导读好重点内容,读出感情.2.回归整体,理解全文.3.体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4.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原则.拓展阅读,拓展习作,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童话的分类

童话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概括为4类: 认知类:如《世界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秋姑娘的信》、《小松鼠找花生果》等涵盖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获取自然常识的。

交往类:如《这儿真好》、《小河与青草》、《会走路的树》、《三个小伙伴》等与自然相处、与朋友相交、团结互助、塑造人精神品格的。

励志类: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鼓励人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

警思类: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谁的本领大》等启蒙儿童用正确的评价标准、道德观念端正自己言行的的。

童话的文体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二:思想是童话的”脊梁” 三:形象是童话的”骨肉” 四:语言是童话的”血脉” 童话赏析需把握的要点

一:把握童话的艺术特点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理解童话中的夸张,象征,拟人等特征.二: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语言的品味 四:重视情感的体验

童话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一:读懂故事,把握内容 1.点面结合法 2.看头望尾法 3.情境连缀法 二:品评人物,领悟中心 三:朗读体验,入情入境

上一篇:与梦想同行作文650字下一篇:寒冷的冬天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