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精选8篇)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篇1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形成的学校体育活动新形式,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部分,是落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内容,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功效,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阳光体育一小时的有效手段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内容。它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学习疲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必须要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每天至少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次。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第一”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选取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体育活动作为内容,便于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展示校风、校貌的重要窗口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都参加的全校性、大规模的集体活动,长期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团结向上、遵规守纪、勤奋认真的良好校园风气起着重要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充分体现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反映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组织性,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各级领导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

1、统编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统编内容包括国家统编内容和地区(方)统编内容两部分。国家统编内容是教育部组织编排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等项目;地区(方)统编内容则是指不同地区根据所在地区气候、自然环境以及民俗民风等实际情况设计、规定的内容。

2、自选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选内容是指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筛选、设计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1)学生很感兴趣的各种趣味游戏。

(2)民间、民俗、民族的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皮筋、竹杆舞、滚铁环、跳绳等。

(3)学校、学生自编、自创的各种韵律操、健身操、校操、特色操等。

(4)学校特色项目的各种技能、游戏的练习活动等。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以及课间操的时间、内容性质等特点,一个完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由6部分组成,其基本框架包括 —— 有序出操;自由活动;分组(分班、分年级)活动;学校自编自创的校操、校舞、韵律操、特色操、武术操等;国颁操;回归(齐队、并队、合队、分队、队形变化走等)。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各地方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组合,大致形成了4种基本组织形式:先合后分、先分后合、分合交替和分合轮换。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要求

为了更好、更深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科学、高效的长期坚持下去,达到真正育人育体的宗旨,在具体实施时须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1、注重与学校整体改革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一个点,要与学校整体改革思路、方向相一致。在活动形式、内容、管理以及特色的打造上,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来进行,与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2、注重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应进一步深化,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相

结合。在具体实施时,应从内容、形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人本观念,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从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情感意志、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给予培养和渗透,使学生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3、注重与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单纯是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成为一门体育活动课程。所以,它应与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课程来进行管理,从内容到组织再到考核、评估都要做到规范、科学,符合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趋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此为契机开发校本活动教材,打造本校的育人特色。

4、注重与音乐相结合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如果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比作花朵,那么,美妙动听的音乐伴奏就犹如片片绿叶,把鲜花点缀得更加艳丽。为此,音乐要具有煽动性、诱发力和震撼力,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性质、学生兴趣爱好挑选合适的音乐,以音乐为线索串连各练习内容,激发学生参加练习的欲望和激情。大课间中的音乐有选乐、编辑、应用、完善等步骤,音乐内容一般有出场音乐、准备音乐、练习音乐、放松音乐、退场音乐 5 部分。许多大课间体育活动采用全程音乐或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完成。

5、注重与场地器材改革相结合

学校的场地器材,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的开展要与场地、器材改革相结合,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地合理利用校园环境与周围环境,让学生走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去;利用树林、沙地搭建快乐园;利用墙沿坡地做攀爬墙;利用废报纸做成纸球;利用可乐瓶、易拉罐装上沙(或水)做保龄球瓶等。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器材,把场地由成人化、竞技化转变成儿童化、健身化,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附:

XXX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保证学生每天1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原则

1、科学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富有科学性。在坚持育人

宗旨的同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娱乐身心。

2、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为保障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学校将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规范性的集中活动,做武术操;二是自主性的分散活动,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一到两项体育游戏活动。规范性与自主性的结合,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师生喜爱的活动时间。

3、传统性和创新性相结合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有跳皮筋、武术操、跳绳、健美操等传统项目,又有结合我校经典诵读特色创立的花样皮筋、竹竿舞、篮球操等创新项目,将艺术、体育与游戏融为一体。

三、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XXX(全面督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

副组长: XXX、xXX(具体规划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方案及督导落实)

组员: XXX(负责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

XXX(负责住校班学生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

X XX(负责一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六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健美操方阵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篮球操方阵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竹竿舞活动组织及指导)

XXX(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音乐剪辑和播放)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及指导)

四、活动过程

活动时间阶段内容活动音乐 10 : 10~ 10 : 16 入场。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师在后,带领学生跑步进入操场。: 16~10 : 19 集体活动。全校学生做 《 武术操 》。: 19~10 : 33 开展大课间分组活动。播放韵律操音乐、方阵学生做健美操、篮球操,其他班级学生分组活动。: 33~10 : 36 学生做放松活动。: 36~10 : 40 退场,师生排队回教室。

五、活动内容及地点安排(表5-

1、图 5-1)

表5-1 XXX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春季

年级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年级

自选

溜手绢

游戏

老鹰捉小鸡

钻山洞

二年级

钻山洞

老鹰捉小鸡

自选

编花篮

溜手绢

三年级

胯下传球

踢毽子

自选

呼拉圈

蟹形赛跑

四年级

竹竿舞

自选

花样皮筋

羽毛球

韵律操

五年级

韵律操

跳皮筋

篮球

自选

运球接力

六年级

往返接力跑

篮球

跳绳

跳皮筋

自选

冬季

年级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年级

跳房子

自选

丢沙包

踢毽子

兔子舞

二年级

丢沙包

跳房子

背球接力跑

跳绳

自选

三年级

自选

踢毽子

跳绳

背球接力跑

二人三足

四年级

仰卧起坐

兔子舞

自选

踢毽子

跳绳

五年级

跳皮筋

跳绳

二人三足

自选

仰卧起坐

六年级

跳绳

跳皮筋

踢毽子

自选

踢毽子

六、活动说明

(1)各班要提前准备好器材,活动器材由班主任负责清点、保管用完后交还到体育器材室。

(2)指导老师要自始至终组合好学生的活动,确保安全。指导老师要了解参加本项活动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不适合参加活动的学生要妥当安置好,在活动中若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分管领导联系,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篇2

关键词:民族民间游戏,大课间,学生

0 引言

民族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 俗称“玩耍”, 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民族民间游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 它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等年龄特征, 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民族民间游戏规则简单, 入门技术不高, 趣味性强, 没有严格的场地限制, 这就为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提供可能。民族民间游戏使用的材料简便廉价, 大部分都是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所以即使是一些基础设施和仪器缺乏的学校也可以很容易的开展。因此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 能极大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促进小学生体能体质、人际关系和智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跑、跳、投、灵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和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信心。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 就是使学生平时喜爱的民间游戏在大课间得以开展, 从而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民族民间游戏的特点

1.1 随意性

民族民间游戏的玩具使用简单, 孩子们可以徒手做游戏甚至没有标准玩具时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东西替代, 一般的民间游戏玩具是一些废旧物品和自然界的材料有些是现成的半成品, 游戏的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 不表现某一具体物品, 儿童在游戏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 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从游戏的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 民族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 但又具有随意性。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 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 就可以开始游戏, 如可用树叶做沙包, 玩丢沙包;玩“吃石子”游戏时, 可利用石子或果核, 按不同的图形玩。

1.2 趣味性

民族民间游戏能够代代流传是因为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符合少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没有趣味性的游戏少儿不会感兴趣, 更不会集中注意力去玩。有的游戏边玩边唱, 游戏中相互取乐。例如, 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 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 同时可以不断挑战高度, 让小学生有成就感, 越玩越开心。在玩“吃石子”游戏时, 要想尽各种办法, 摆出各种难度较高的图形, 开着对手挑战失败, 这过程有成就感, 乐趣无穷。

1.3 娱乐性

民族民间游戏的娱乐性是首要的。孩子游戏的目的是娱乐, 追求的是心情愉快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民间游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它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它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多样, 自己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控制游戏进程, 打破游戏的单一性, 增加了调味功能。

1.4 教育性

有趣的民族民间游戏可以深深的吸引着学生, 使他们能克服自身弱点, 忍受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而继续游戏。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得到培养, 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外, 民族民间游戏可以在参与者共同协商情况下确定规则, 这就使学生受到严格遵守规则的训练, 从而调节他们的心理和自己的行为, 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自控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

1.5 民族特性

民族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源远流长, 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少儿成长的历程中, 得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又有不同民族的民间游戏。汉族地区多庭院游戏, 如放风筝、打陀螺、抓石子儿等。南方山地的少数民族游戏娱乐也各有特色, 因场地限制, 他们的游戏一般小巧灵活。如土家族的‘打贡鸡”舍族的“打尺寸”, 瑶族的打陀螺, 壮族的打扁担, 苗族的打手毽子等。

2 少儿的特点

2.1 心理特点

2.1.1 心理稳定性差

少儿心理情绪波动之大。少儿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 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 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在完成某一任务时, 常是靠外部的压力, 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 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 但却往往虎头蛇尾, 不能持久地坚持。

2.1.2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少儿天真好动, 兴趣广泛, 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 但兴趣不稳定, 容易转移, 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感兴趣的事情关注的时间就多一点, 时间一长兴趣会慢慢消失。

2.1.3 好奇心强

对万事万物都感兴趣, 总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 好像不问“为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感觉很不舒服。这个时期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保持这种好奇心, 不能嫌他们烦, 而批评他们, 而是通过民族民间游戏吸引和引导他们。

2.1.4 好胜心强, 但缺乏毅力

无论做什么事都想比同伴做得好, 总想遥遥领先别人以示自己能力出众, 但受到哪怕一点点挫折, 大多数小学生就退缩了,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有些开始产生自卑的心理。

2.2 生理特点

学生的身体发育, 总的说来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都较为均衡。

2.2.1 骨骼特点

小学生骨骼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大于无机物的含量, 因此其骨骼硬度较小, 柔韧性大, 富有弹性, 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所以小学生不宜参加剧烈运动以及高强度的训练。

2.2.2 肌肉特点

小学生的肌肉组织发展的特点, 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群的发育要早, 肌肉细长且柔嫩。比较大的肌肉 (如上肢的屈肌、下肢的大腿肌) 发育较早, 比较小的肌肉 (如手指、腕部肌肉) 发育较晚。八九岁时, 肌肉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力量加强。到青春发育初期十一二岁时, 肌肉的发育急剧加速, 这个阶段小学生能够较准确灵活地做些细致动作。小学生肌肉组织中水分多, 糖、脂肪、蛋白质及无机盐较成人少, 能量储存差, 力量弱, 虽易疲劳, 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疲劳消除也较快。

2.2.3 神经系统特点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具体表现在:第一, 小学生的脑的重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第二, 小学生随着大脑结构的发展, 他们的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显著提高。小学生应该参加一些训练反应力的体育运动, 像踢毽子、贴烧饼等民间游戏都是比较适合训练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3 目前学校大课间的现状

3.1 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经调查发现, 学校大课间活动大多是做广播体操, 很少开展其他项目运动, 学校压缩大课间活动时间, 不重视大课间活动。很多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和活动内容仍然比较单一, 缺少变化, 每个学期一直都是那几个项目,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大课间活动有厌倦感, 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参与兴趣降低, 难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2 组织管理和规范尚未系统化

由于大部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很重视, 活动形式非常单一, 大课间活动一直发展不起来, 导致这么多年过去了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认识不够深刻, 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 没有合理规范制度。

3.3 资金短缺, 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 在许多地方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缺少资金、场地、器材设施, 没法保障学生有可用的器材, 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甚至是无法开展。在许多学校, 特别是乡下一些小学场地不足、器材设施数量远远不足, 有些地方场地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一些乡镇小学的学生常常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 这种“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3.4 组织者的培训机会少, 缺乏开拓创新的思路

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丰富完善, 那么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应多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和交流。但许多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 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抓得太紧,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少, 造成视野和思路不宽、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贫乏、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

4 民间游戏进入小学大课间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4.1 民间游戏弥补现代体育的局限和不足

4.1.1 弥补技术要求过高问题

现代体育项目技术的学习相对比较难, 从技术入门到初步掌握一定技术需要一定的学习积累, 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时间。这过程也是比较乏味, 可以看成是一个挫折, 这过程让初步的学习者看不到进步。民间游戏就简单易学, 却趣味性很强, 以吸引学生投身当中。

4.1.2 弥补项目数量过于单一

从学校的现实情况来说, 特别是贫困地区, 适合开展的项目也就是三四项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田径 (有些学校连这些像样的场地都没有) , 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参加这些运动项目, 总是想办法逃避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民族民间游戏就不一样, 它种类多, 而且很多都非常有趣, 一些平时在学校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女同学、男同学, 看见村里的伙伴在玩民间游戏, 都自愿加入进去。因此在原来的学校体育基础上, 将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 将大大促进学校的体育锻炼风气, 提高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4.1.3 场地上的优势

现代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 场地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就很难进行这些运动。要满足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就需要一定资金作保障。但是现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情况是资金不充足, 场地设施就没有保障。在许多学校, 特别是乡下小学场地不足, 多数学校没有羽毛球场、足球场, 有些学校连田径跑道都没有, 有些学校即使有这些场地, 其场地也是破损不标准。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而民间游戏的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 不管是室内、室外还是在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民间游戏都能开展。

4.1.4 器材上的优势

现代传统体育项目要有标准的器材, 学校才可以开展这些项目。这些器材需要资金购买, 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少的, 器材设施奇缺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 一些乡镇学校往往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民间游戏的玩具使用简单, 多是一些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及半成品, 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 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 就可以开始游戏, 如利用石子或果核, 按不同的图形玩“走子”游戏。这就比现代传统体育项目更容易在学校开展。重拾起我国传统特色的体育游戏将转变这一现状, 采用各类游戏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培养了学生的智力。

4.2 民族民间游戏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2.1 增强身体素质

民族民间游戏作为儿童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 不仅对儿童身体发育大有裨益, 而且为儿童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民族民间游戏能锻炼儿童身体, 增强儿童体质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最重要时期, 这阶段最需要通过参加锻炼不同肌群的运动项目, 以达到身体的发展平衡, 强健骨骼。民间游戏种类繁多, 而且趣味性很强, 因此能吸引发儿童自愿地参加民间游戏。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 各种感官系统特别运动器官总是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 各种感觉和动作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发展。如跳橡皮筋、“跳格子”游戏, 不仅能训练孩子们单脚起跳的能力, 而且锻炼了全身的平衡技能和弹跳能力;滚铁环、“抓特务”游戏, 通过奔跑的动作, 可以加强儿童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活动;一些民间游戏还能对身体健康起到不同的功效。如秋天放风筝, 不仅能在奔跑中锻炼肢体, 还能在追逐空中的风筝时清目健目。天寒时进行丢沙包、踢毽子, 可以活血御寒。此外, 儿童在游戏时快乐的情绪, 能提高其肌体的免疫力,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2.2 促进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生动具体, 形式活泼生动, 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儿童在民间游戏中能体验到欢乐的气氛、优美的节律和开心的动作, 并享有充分的自由, 情绪得到放松, 这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 对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大有益处。许多民间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 当儿童顺利地完成游戏, 取得胜利时, 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 在游戏中, 儿童也会面临失败, 这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 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个体情绪处于不安的状态之中, 这时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或者高估各种困难, 甚至暂时停止游戏。但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的吸引着他们, 使他们能克服自身弱点, 忍受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而继续游戏。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得到培养, 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外, 游戏的规则性, 可以使儿童受到遵守纪律的训练, 从而调节他们自己的行为, 发展自觉性和自控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

4.2.3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进行一些民间游戏时, 边玩边唱。如:在跳橡皮筋时, 会边跳边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玩丢手绢游戏时, 坐成一圈的小朋友就唱着“丢手绢、丢手绢, 请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除此之外, 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 一些成员违法规则后耍赖, 不管大家如何自责都无效果, 大家就会停止游戏, 惩罚耍赖者, 这就会出现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 孩子们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达成共识, 这些过程就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2.4 丰富想象力

其实小学生最富有想象力, 虽然有时候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但是我们不可这种创新的嫩芽, 应该加以引导训练。而一些民间游戏正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吃石子”游戏, 越是后面难度越大。参与者想出各种办法制造难度。把石子摆出不同形状, “吃石子”的人要眼急手快, 判断好时机, 在抛起的石子落地前把规定的石子抓起同时接住抛起的石子, 且手中石子不能落地, 这些过程都学要脑子去思考分析。又如“寻宝游戏”, 一人在地上画一个小范围 (不超过半平方米范围) 的区域, 将一块特殊的大家都认识的小物件埋在此区域内, 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制造各种假象, 迷惑对手, 让其找不到“宝物”, 以便自己先找到对方的宝物。这些游戏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游戏中战胜对手。

4.2.5 改变大课间的传统模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模式, 积极开展传统游戏 (打陀螺, 丢沙包、滚铁环、跳橡皮筋、贴烧饼、踢毽子、木头人、老鹰抓小鸡, 跳房子、丢手绢) 等, 从而使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使学生喜欢、自愿的玩, 让全体学生在创编、自练、互助中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把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 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的改变游戏的玩法。

5 结论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 而想办法让全体学生都参加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整体学生情况来看, 每个学生又有差异, 希望几项现代体育项目使每位学生体质得到增强是不现实的的。根据小学生特点来看, 学习兴趣很重要,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是关键。应该集思广益, 更应该对民间游戏优势部分, 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部分予以保留、改进、整合和拓展。使它们更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丰富小学大课间的内容。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 要相信问题总比方法少。在大课间引进民间游戏, 是非常好的一个尝试。民族民间游戏有趣的特点就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求有趣的渴望;学生情况不一, 个体差异多, 而丰富多彩, 花样繁多的民间游戏将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 民族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明慧.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J].教育界, 2011 (06) .

[2]谢州艳.试论民间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文教资料, 2008 (11) .

[3]吴贤龙.大课间引入民间游戏初探[J].体育世界, 2011 (07) .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篇3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力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体育运动,是落实学生活动一小时的保证和途径。时任体卫艺司杨贵仁指出:“要想把每天一小时落实好,必须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推广起来[1]。”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希望能给中小学体育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 意义

一、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体育也在进行改革,由传统的两操变成了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且时间充沛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渗透,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基础

从课程目的这一角度看,人本主义课程把满足于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课程的目标。而现代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拥有创造力和超越精神的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2]。”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并且包括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人本主义理论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必须按照预设方案进行,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增加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调整学生的行为。

(二)素质教育理论基础

新《素质教育法》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融入到这个活动的氛围之中来,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孕育着巨大潜能,素质教育要把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学会学习,生存,创造能力及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指导学生做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因此,在其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地位,使学生学会怎么做人,只有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各项任务。从长期利益来看,体育锻炼更能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深度。

(三)多元智能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过去人们对智力的概念的定义过于狭隘。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多元理论的提出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2]。人类的智能还包括肢体运动,人际、内省、自然探索以及生存智慧方面,这些方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了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体。可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促进人类的各种智能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三、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意义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统一于学生的学和练

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和学校的教育包括学科文化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学习文化科有利于对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解,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与帮助。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应用文化科学习,同时也为文化科的学习提供身体上的物理保证。身体素质上去了,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体育训练和文化科学习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运动中能够体验到文化课所不能带来的运动快感和运动体验,同时也会体会到运动的辛苦。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文化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元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体育活动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和心理水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形式和途径,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积极的作用。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资源整合和优化的结合体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习氛围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有很大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校的场地、器械等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合理的整合与优化,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其运动天赋和运动特长的舞台与空间,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基础,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浓郁的氛围。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和谐大发展。三者的和谐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资源与体育的整合和优化。

四、结论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长期的工作,教育部门及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与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为学生走出校门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文胜,刘之生,徐忠毅.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生活体育——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下[J].中国学校体育.2002.5:51-55.

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二、组织领导机构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下设项目开发组、指导教练组、督查组,负责活动的开发与组织。

(1)项目开发组:

组 长:

组 员:

顾 问:

(2)活动指导与教练组:

组 长:

组 员:全体体育组教师、音乐教师和特聘教师

(3)活动督查组:

组 长:

组 员:各年段长

三、活动时间:

1、每周一至周六第二节课后,毕业班9:10—9:35,非毕业班9:35—10:00活动时间25分钟。

2、每周一节的体育活动课,活动时间60分钟。

四、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和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跳橡筋绳、简易健身操、简易街舞、集体舞、秧歌舞、踢毽子、呼啦圈、游戏、自编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摸石子过河、袋鼠跳、迎面接力、传球接力、木板鞋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节目等。

五、活动程序:

上午课间25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广播操(青春的活力)(5分钟)——自选活动(8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程序二: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指定活动(13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退场(5分钟)

六、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教科室: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年段长: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团 委:配合政教处作好评价工作。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活动所需器材由各班级统一安排,学校不提供器材。各班级可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器材(如跳绳、毽子、橡皮筋等)。

(3)跳绳(短绳)活动每个班级必须开展。(每人至少配备一条短绳)

(4)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学校将在每年两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5)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6)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七、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经教育不改者报政教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八、评价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篇5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气氛,进一步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检阅各班纪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效果,展示各班的精神风貌,学校决定举行大课间活动评比。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比赛时间:2014年3月28日下午(星期五14:00开始)

二、比赛地点:学校操场。

三、参赛对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初中部七、八年级。

四、比赛程序:

体育委员整队、报数→韵律操→民族舞→集合退场

五、奖项设臵:

一、二年级为1个评比单位,三、四、五年级为1个评比单位,七、八年级为1个评比单位,共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月考核按5、3、1加分)。

六、比赛要求:

1、服装整洁、精神饱满、动作规范、节奏感强、口号响亮。

2、各班学生全体参加(有特许情况班主任需向政教处通报)。

3、听从大会的统一指挥,各班按团总支指定位臵坐好,保持卫生,秩序井然。

4、韵律操、民族舞要求:节奏感强、动作到位、整齐一致。(50分)

七、工作人员安排

1、赛场布臵:王刚

2、组织指挥、音响:黄守俊

3、分数统计:王彬吴国银

4、会场秩序负责:第十三周值周组(包括会场纪律、卫生保持)

5、评委设臵:李兴彪 马忠民 王兆彪 何银生 王多瑜 王多进 黄涛 李志 陈淑琼 陈兴旭

九、加分项:

班主任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参评班级总分中加5分。

十、注意事项:

请各班级高度重视,抓紧时间提前训练,保证活动质量,杜绝现象。

靖安乡中心学校政教处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篇6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特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认真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学校将继续开展大课间体育艺术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审美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以“阳光、运动、健康”为主题,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学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器材的特点,大课间活动增创了课间自编操,以及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活动组织与管理

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及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和体育骨干辅助,老师层层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英文

副组长:杨玉忠杨振辉杜玉金关顶

成员:中层领导人员、体育、艺术组全体教师,各班班主任及各课任教师。

领导职责: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王校长、杨校长总负责进行巡视、孙主任负责一、二、三年级,赵主任负责四、六年级,雍主任负责七、九年级)

正副班主任职责: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活动。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定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活动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愿携带活动器材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④正副班主任全程参与活动。跟班教师职责:按照学校的规定,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时认真参加大课间活动。

体育与艺术教师负责制:体育组教师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具体安排,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安排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艺术组教师负责乐曲的选择及放松操的编排,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用音乐来控制学生在规定活动时间内的一切活动。体育、美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是增强活动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四、大课间活动时间、形式、内容、流程及器材

1.大课间活动时间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间操前进行,时间为20分钟(9:35~9:55)。

2.大课间活动形式

活动采用合操和分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合操以年级为单位,分组活动是体育课程标准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安排进行活泼多样的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舞蹈练习等内容。

3.大课间各年级活动内容

各年级大课间活动项目负责人由各年级教研组长总负责,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注:自编舞蹈由班主任负责,根据本班特点,音乐全校统一,不能类同。)

一年级

迎面接力(班主任自制风车、头饰等)、跳房子、打沙包、游戏、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二年级

跳绳、皮筋、接力、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三年级

跳长绳、踢毽子、打沙包、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四年级

小篮球、羽毛球、跳长绳、踢毽子、呼啦圈、自编舞蹈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五年级

25×8往返跑、羽毛球、滚铁环、小足球、皮筋、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六年级

两人三足走、滚铁环、小足球、小篮球、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七年级

小篮球、呼啦圈、健美操、跳长绳、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八年级

小足球、垫上操、毽球、武术操、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九年级

前抛实心球、小篮球、健美操、毽球、自编舞蹈等由班主任、及辅导教师()负责。

4.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当提示音乐响起后,当响起《冬奥运进行曲》时,各班依次按做广播体操的形式进场;

(2)全校师生齐打第三套广播操

(3)第三套广播操打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

(4)全校学生齐做武术操(旭日东升);

(5)当响起《冬奥运进行曲》时,各班依次走回教室。

5.大课间活动器材

活动所需器材(篮球、长绳、呼拉圈、等)由学校统一安排,(绳毽、沙包等其他活动器具)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

雨天安排:如碰到雨天,各班级在教室内活动,开展各种棋类及室内游戏项目。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或早退。

2.室外活动时间负责教师必须管理到位。活动前和活动中要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武术操结束,室外活动由负责教师直接带至活动场地进行活动。结束时,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序进教室。

4.体育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活动项目由体育组负责统一安排。

六、活动进程安排表:

阶段时间内容

准备阶段

1.召开全体中层以上班子会议,明确要求;

2.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落实任务;

3.各班根据活动项目,体育组确定活动场所,排出具体的活动安排;

4.艺术组负责选择与编排音乐,编好学生的舞蹈。

校长眼中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篇7

如何让“大课间”深受学生喜爱, 又能有效的让学生得到锻炼, 这是每个校长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那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任何事物充满好奇, 好动的天性仍然是小学生的主要特性。大课间活动牢牢把握了这一点。从刚开始的整队到结束的踏步都贯穿一个“动”字, 学生自然很是乐意;再加上动感的音乐更是让学生的运动细胞得到充分的激发, 自然而然需要运动, 只有运动才快乐;童谣, 脍炙人口的语言, 也让学生边诵边演, 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内在需求——我运动我快乐;游戏, 学生的最爱, 兔子舞、对脚、梅花梅花几朵开、炒蚕豆、木头人、一米二米三、城门城门几丈高、集体舞找朋友、编花篮等经典的老游戏呈现在游戏中产生的快乐体验那是无法比拟的, 只有这样的快乐体验, 才能让学生抹除身体上的疲劳, 虽然满头大汗确是快乐无比;与老师一起游戏,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诱因, 老师们在大课间活动中放下了师道尊严, 与学生一起奔跑, 跳跃、游戏学生自然兴趣是有增无减, 也为积极的参与大课间活动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锻炼

大课间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在身体上得到锻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中枢神经系统易兴奋、易扩散、易疲劳、也易恢复, 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 形式要多样, 运动和休息要频繁交替。因此, 大课间的锻炼就需要科学的安排, 既要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五塘小学的童谣大课间活动, 就安排的非常合理科学。先是舒缓的童谣操, 然后是经典的老游戏。老游戏的编排也是很有层次性, 循序渐进, 交替进行,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到锻炼。江苏学校体育网的报道中是这样描绘五塘小学的大课间:“说她神奇, 不仅仅‘神’在五塘的老师们运用童谣, 将一个个童谣与对应的动作组合起来, 运用到大课间活动中;‘神’在童谣的教育作用与体育活动巧妙的搭配, 与教育于运动中;‘神’在形成了一个系列, 将古老的中国童谣演绎的如此精彩!而且还‘奇’在童谣系列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在全国是首创;‘奇’在学生有唱有跳动感十足, 运动负荷调节有度;更‘奇’在整个活动不但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常态下锻炼的科学性, 协调、灵敏素质的锻炼价值一览无余, 彰显出个体育教育独特的教育智慧。”在童谣大课间活动结束后, 邀请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了测试,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运动量非常好, 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又使学生不感到疲劳。每天定时的童谣大课间为学生们插上了锻炼身体的翅膀, 终有一天, 他们将展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三、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提升素养

阳光体育大课间, 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 其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 艺术得到陶冶, 体能得到锻炼, 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喜欢做操跳舞, 但做操跳舞都是集体项目, 要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很高的要求。队列训练的快、静、齐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做操动作到位, 精神饱满的要求, 可以训练学生的站姿;正确、有力、整齐的动作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童谣操从《上学校》的“红太阳当空照, 揉揉眼睛伸懒腰, 先刷牙后洗脸, 背上书包说再见”;到《进学校》的“晨风吹, 阳光照, 我们从小讲礼貌。见到老师问声好, 碰到同学说声早。不为小事而争吵, 发生矛盾不能恼。相互谦让不忘掉, 吹响文明小号角”;再到《早读》《晨扫》《早操》《上课》《午休》《放学》八个方面, 八首童谣, 八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常规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时常习之, 天天诵之, 必将潜移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生也必将受益无穷。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篇8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兴趣;创新;实效;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58-02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体育大课间活动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其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高。很多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开展起一些颇具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比如:现代舞、民族舞、武术操、体育游戏等。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奋进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几年来,各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各学校的开展情况并不均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对各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不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仍然比较单一,除了做广播操就是跑操,虽然这两个内容简单、有效,但长年如一的内容,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做操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的动作不到位;跑操的时候,许多学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参加。即使有些学校的大课间比传统课间操丰富了,有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但不与时俱进,不适时更换或者淘汰一些项目,学生玩多了,自然也缺乏新鲜感,从而导致对大课间活动失去兴趣。可以说,这样的大课间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对缺乏变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比较反感的。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可以理解学生的做法,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或者内容几年不更换,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学生每天面对的是同一个活动内容,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兴趣降低。

2、片面追求形式,活动缺乏实效

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形式,让大课间活动看起来整齐划一,会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安排如集体舞、太极操、健身操等一系列过于花俏的团体项目。笔者在观摩某个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看到所有学生都排列整齐,跟着音乐在抖空竹,并且将其按照动作的变化分为1—8节,学生看起来都在动了,观赏性也强了,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没了,参与的学生也显得轻松有余而强度不足,一节课下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都达不到。这样的大课间确实很有特色,但试想如果音乐几年都不换,动作做来做去都一个样,学生一开始会很有兴趣,也乐在其中,但是时间长了再美味的佳肴也会腻,大课间活动又会回到课间操的模式上去。有些教师在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安排的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有的学生活动能力强,身体素质出众,在带头活动,其他学生只能在其后面当看客;有的是三三两两,活动流于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日渐衰退,许多学生成了项目设置的摆设或看客。

3、管理欠缺到位,考评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机构,所组织的大课间活动随意性强,没有一个详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一周的全校性或班级性活动有哪些内容、怎样开展、以谁为主、哪些教师参与管理都不清楚。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考核评估上,各校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学校的检查考评制度没有落实,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前进的步伐,使得大课间活动停滞不前,难以得到突破性发展。正因如此,很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逐渐流于形式。

二、解决策略

1、变化形式,丰富内容

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枯燥必然制约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为年级、班级、项目、场地等多种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是今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大课间之所以与传统课间操不一样,就是因为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表现,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或者内容几年不更换,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过了一段时间对一件事就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需要从学生需求的角度上去考虑,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做定期更新与补充,使学生每次在活动中都能得到快乐,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在大课间内容的充实上,笔者认为在季节性、趣味性、锻炼性、发展性、低技术性、经济性等原则指导下,应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鼓励学生自己制造适合锻炼的小器械,自己编造适合自己锻炼的游戏、舞蹈等,这样既充实了活动的内容,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才是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定能深受学生的欢迎。

2、点面结合,理性深化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乏味,过于花俏、流于形式、难度大的活动形同虚设。所以,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征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才能较好的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暂时的精神疲劳。因此,在课间活动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活动的内涵与实效性,将活动健身的意识寓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创新已有的活动内容,通过小组竞赛、个人展示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就是既要考虑“面”又要照顾到“点”,不搞一刀切,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参与、合作、表现的机会,所选择的活动要尽可能丰富多样,以供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选择,避免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活动时被边缘化。此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分年级、班级、项目、场地交叉进行,各种形式可以天、周或月为周期进行轮换,这样既可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活动形式,又能兼顾中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提高练习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

3、齐抓共管,促进发展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上,全体教师都应当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领头、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一方面,学校应制订了全面系统的制度,明确提出了大课间活动的要求,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地点、内容和要求,检查、评分的标准都清楚明白。另一方面,应重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作用,做到经常培训、放手使用、及时指导。对学生出勤、练习情况分班分组予以记载,及时反馈与表彰。在大课间的评价上,学校可以建设大课间活动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大课间活动文明班级、大课间活动先进标兵、优秀指导教师等。另外,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应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有了广大教师参与,不仅能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还能给大课间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与欢快的运动空间和氛围,同时也无形的转变了陈旧的教师观,建立了适合素质教育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起到学生锻炼的作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落实素质教育。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建设一个优秀的大课间,让师生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同歌共舞,形成了一派和谐美好的校园景象。

参考文献:

[1] 王仁香.实行“快乐大课间”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管理,2006:11.

上一篇:油漆商业计划书下一篇:企业人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