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共11篇)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和功能,掌握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掌握设计目标的原则和表述模式
教学手段:讲授与实践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征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激励功能
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学生认同程度;目标适中)
(二)定向功能
制约体育教学设计方向
(三)评价功能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科学测试体育教学效果、确定客观评价的基础和标准
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目标结构过于单一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 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
目标的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 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2、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课外学习)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国内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多功能----多元化)
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上—下—积累;下—上—细化)
3、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重点和难点)
4、学生的条件(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个体差异)
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ABCD法) 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
1、行为主体(Audience)——应该注明教学对象,如“小学三年级学生”
2、行为动词(Behavior)——是最基本的成分,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如“知道”、“了解”、“喜欢”、“说出”、“列举”、“做出”等
3、行为情景或条件(Condition)——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价,如“在同学的帮助下” 条件因素有:
环境因素(气候、场地);
人的因素(个人、小组、集体、指导、帮助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图表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媒介因素(工具、器材的高度、重量、长度、体积等)
4、表现程度(Degree)——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质量来确定
情感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接近意向说明)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示例: 不规范的:
例
1、教材:少年拳素质练习 解决少年拳1-3式手眼相随的问题 粗略掌握少年拳4-6式的套路动作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品质 例
2、教材:排球垫球
通过对垫球的移动和夹臂、送臂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垫球准确率,使2/3的学生可以把60%-70%来自不同方向的球垫到目标的范围内 让学生知道几种与垫球有关的战术,并在尝试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战术配合的意义 规范的:
例
1、在体育教师引导下,水平二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两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例
2、水平四的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能准确说出三种具体的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例
3、在中长跑的同组跑练习中,让体质较差的同学确实感受到同伴对自己的鼓励。
例
4、水平五的男生在基本掌握篮球教学中的传切配合后提高观看篮球比赛的能力。
按照布鲁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写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①;行进间运球3>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领会运动的节奏感。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双手胸前接球动作;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及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第三节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自学)
身心特点 体育需求 教学目标
(比较各阶段教学目标的特点)侧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初期——培养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后期——强调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
中学阶段突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初中——以常见运动技术和身体锻炼方法的培养为主;高中——要进行竞技体育和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更强调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满足其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大学生综合体育素质 共同特征:
都以传授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 都要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都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兴趣、意识、习惯的培养) 都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实现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条件 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制定适宜的下位目标 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一、品词品句, 感悟理解
在段落教学中, 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 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做法。
(一) 抓住中心句理解段落
阅读中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段落内容。例如, 教学“中国结”的第二自然段, 可抓住“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这一中心句, 思考:“杰作”是什么意思?中国结的哪些特点突出表现了“杰作”?学生很快懂得了:整个段落是围绕“杰作”来写的, 分别从“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寓意丰富”几个方面来说明。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 而全段的总起句就概括了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段落
关键词语是透视段落的窗口, 品味关键词语, 便能由表及里, 深入体会段落内容。例如, 教学《丝绸之路》一文的第三自然段, 可以抓住“非常恶劣”这个关键词语, 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具体指哪些情形, 然后进一步体会征服这“非常恶劣”环境的人的可敬之处, 从而体会到主人公的勇敢、智慧、热爱祖国……
(三) 品味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段落教学中, 通过品词品句, 能有效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思想感情。
二、体验朗读, 丰富积累
段落教学, 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朗读精彩句段, 使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朗读实践中, 丰富语言的积累。
(一) 书声琅琅, 贵在读熟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其中的精彩段落及段落中的精彩语句, 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也是学习语言的宝贵资源, 必须珍视, 并指导学生反复读, 读出意思、读出感情、读出语感, 以至熟读成诵, 让这些精彩语句扎根于记忆中。
(二) 形式多样, 有效朗读
多读, 固然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但要讲究方法, 形式多样, 避免单调枯燥, 以提高朗读的实效, 使语言积累事半功倍。
首先, 以身作则, 范读引领。有些精彩段落和语句, 因受学生年龄、阅历、理解能力的限制, 不能达到应有的朗读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范读。
其次,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生动、优美的情境, 学生身临其境便会激起强烈的情感。这样, 他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 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三、关注表达方法, 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进行“段落教学”时, 要切记叶老的至理名言, 以段落为例子, 学习表达方法, 并指导学生迁移运用, 进行“写话”的片断练习。
(一) 抓住重点, 领悟方法
片段练习要善于发现适合练习的重点段落, 即找准训练点。然后抓住该训练点, 分析段落的结构方法。如《太阳》一文第四自然段, 就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训练点。教学时, 先让学生明白, 全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很快找到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 但是我们和它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句, 明确了“中心句”。接着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和其他几句是什么关系, 其他几句话是怎么把这句话写清楚的, 这就理清了“总分”关系。
(二) 读写结合, 注重仿写
首先, 可以按照训练点, 即重点段落的结构, 去确定仿写段落的结构。《太阳》第四自然段是“总分结构”, 在仿写的时候, 也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 写一个“总分结构”或“分总结构”的片段。
其次, 要注重片段构思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的“仿写”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太阳》第四自然段的教例中,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问题,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植物、动物、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没有太阳, 这一切就不会存在, 当然我们人类也就不会存在了。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知道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阐述, 从而真正使仿写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读写结合, 让阅读和“写话”水乳交融,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练习运用语言, 为中年段落实“段落教学”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P14-17
【单元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难点:根据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3.关键: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探索、交流、体验。
【课时安排】:2课时。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有充实感。
2、练习各种队列队形。
3、听音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合拍地做徒手操。学习听口令向左(右)转等。
4、协调灵敏地完成一些基本动作(一对一对整齐地走、听信号变速跑)。
5、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活动中自己增减衣服的习惯。
6、外出活动后,短时间内恢复疲劳,食欲不减。三月份:
1、练习一队一队整齐地走,练习左右分队走。排队走步时能较好地保持队形,节奏一致。
2、快跑接力。
3、边走边拍球,四月份:
1、练习双脚夹球并用球击中目标。
2、练习闭眼在较短距离内边转圈边行进。
3、练习边走边运球。
4、继续练习肩上挥臂投物,姿势正确,距离较远。
5、逐步养成在活动中自己增减衣服的习惯,懂得用毛巾擦汗。五月份:
1、肩上挥臂投掷,能注意全身协调用力并投准目标。
2、学习绕障碍快跑。
3、继续练习运球方法。
4、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六月份:
1、继续练习原地纵跳触物。
2、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
3、两人或三人在一个大滚筒内翻跟头前进。
4、熟练地掌握单脚站立、原地旋转、闭目行走和滚翻等动作。
I succeeded in eating a quarter of the mooncake.我成功吃了四分之一个月饼。
2、lantern [c] 灯笼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3、stranger [c] 陌生人
You’d better not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 stranger.你最好不要和陌生人交谈。relative [c] 亲属、亲戚
People often visit friends and relatives at Christmas.人们通常在圣诞节期间拜访朋友和亲属。at Christmas
在圣诞节期间
on Christmas Day 在圣诞日
on Christmas Eve 在平安夜 a close relative
近亲
5、put on 增加(体重)发胖 穿衣
My uncle has put on five kilos since he gave up smoking.我的叔叔自从戒烟后已经增重了5公斤。
She looks like she has put on weight.她的体重看起来好像增加了。
与put 相关的短语
put off 推迟
put up 撑开
put away
收拾好 pound 磅 镑 c Mike is two pounds heavier than me.麦克比我重两磅。
She spent 25 pounds on the new coat.他花了25镑买了这件新外套。同义句转换
The new coat cost her 25 pounds.7.folk She is a folk singer.她是一个民俗歌手
folk art
民间艺术
a folk museum 民间博物馆
8、goddess [c] 女神
复goddesses
She looks like a goddess.她看起来像一个女神。
9、whoever
代
无论谁,不管什么人
(1)引导主语从句
Whoever wants the book may have it.不论谁想要这本书都可以拿去。Whoever says that is a liar.不论谁那么说都是傻子。
(2)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I don’t want to see them, whoever they are.无论他们是谁,我都不想见。
Come out, whoever you are
不论你是谁,出来吧!
(3)宾主从句
Give it to whoever needs it.把它给需要的人。
I’ll take whoever wants to go.谁想去我就带谁去。10.、steal
v.偷
stole - stolen
He stole money from his parents.他偷了父母的钱
My new iPhone was stolen when I took a bus yesterday.昨天我乘公共汽车时我的新iPhone被偷了。
11、lay v.放置;安放;产卵;下蛋
lay ― laid ― laid ― laying
She laid her baby on the bed.她把她的宝宝放在床上。
This hen has laid twenty eggs in the past / last ten days.在过去的十天里这只母鸡已经下了20个蛋。lie 说谎
lied ― lied ― lying
The girl lied to her parents again.这个女孩又一次跟她的父母说谎了。
lie v.躺
lie ― lay ― lain - lying
The man lay under the tree.这个男的躺在树下。
12、lay out 摆开、布置
The gardens were laid out with flowers.这些花园被用花布置。
He laid out the map on the table.他在桌子上摆开了地图。
13、dessert n.甜点、甜食
Would you like a chocolate dessert? 你想要巧克力甜点吗?
What do you have for dessert?你甜点吃什么?
14、garden
15、tradition
n
It’s a tradition to eat turkey on Thanksgiving Day.在感恩节吃火鸡是一个传统。
traditional
adj.传统的
traditional food / Chinese music 传统食品/中国音乐
16、admire v.欣赏、仰慕
① I admired her the first time I met her.我第一次见到她就仰慕她。
② admire sb.for sth.因某事而仰慕某人
I admired him for his honesty.我因为他的诚实而仰慕他。
③ admire sb for doing sth.因做某事而仰慕某人
I admire her for learning English so well.她英语学得好,我仰慕她。
17、tie n.领带
[c] ties
wear a tie
系领带
This tie looks good on me.这条领带在我身上很好看。
v.系、捆绑
ties
tied tied tying
(联想lie –lying)
He tied his dog to that tree.他把他的狗拴在树上。
He was caught by the policemen with both hands tied.他被警察抓住了,双手绑着。
18、haunted adj.有鬼魂出没的、闹鬼的a haunted house
一间鬼屋
a haunted school 一所闹鬼的学校
19、ghost [c] 鬼、鬼魂
You shouldn’t tell children ghost stories before they go to bed.在孩子们上床睡觉之前,你不应该给孩子们讲鬼故事。
dress up as ghosts 装扮成鬼
(复习dress up ① 装扮
② 装上盛装)20、trick [c] 花招、把戏
play tricks on sb.捉弄某人
The kids always play tricks on their teachers.孩子们总是耍些花招戏弄老师
think of / come up with /think up a trick 想出一个花招
21、treat
(1)[c] 款待、招待
as a treat
作为款待
She took her son to the zoo as a birthday treat.(2)v.① treat sb as
把某人当做…来对待
The local people treat him as a hero.当地人把他当做英雄看待。
My parents still treat me as a child.我的父母仍然把我当做孩子来对待。
② treat sb.to sth.用…招待某人
She treats me to lunch.她请他吃饭
※
trick or treat
请吃糖还是想糟殃
22、spider [c] 蜘蛛
23、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
on Christmas Day 在圣诞日
On Christmas Eve 在平安夜
Father Christmas 圣诞老人
24、lie
v.存在;平躺;处于
lie ― lay ― lain ― lying
Don’t lie in the sun for too long.不要在日光下躺太久
I found a letter lying on the floor.我发现地上有一封信
lie down
躺下
复习:lie 谎言- lied - lied
lay 放、下蛋― laid ― laid
25、novel [c] 小说
He has the ability to write a novel.他有能力写一部小说。
novelist [c] 小说家
26、eve n.前夜、前夕
on the eve of …… 在…的前夜。
We went to the church to celebrate Christmas eve.她去教堂庆祝平安夜。
He gave up on the eve of success.他在大功造成之前放弃了。
27、dead adj.死的(无比较级)
We found him dead on the street corner.我们发现他死在街角。
dead
adj.a dead dog 一条死狗
die
v.He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他已经死两年了。
He died two years ago.他两年前死了。
28、death n.We’re very sad to hear his death.听到他的死讯,我们很伤心。
29、business [u] 生意、商业
(1)do business with 和…做生意
We do business with some American companies.我们和一些美国公司做生意。
(2)go into business 去经商
(3)on business 出差
My father will go to New York on business.我的爸爸将去纽约出差。businessman
商人
复数 businessmen 30、punish v 惩罚
We’ll be punished if we break the law.如果我们违法,我们就会被惩罚。
punish sb.for(doing)sth.为(做)。而惩罚某人
He was punished for his mistake.他因为错误而被惩罚。
How would they punish him for stealing.他们将如何惩罚他的偷窃行为 => punishment n.He was sent to the countryside as a punishment.作为惩罚,他被遣送到农村。
31、※
warn v.警告、告诫
① warn sb.to do sth./ warn sb.not to do sth.警告某人做某事 /警告某人不要做某事
She warned her students to be careful.她警告她的学生小心些。
The police warned the children not to go out at night.警方警告孩子们不要在晚上外出。
② warn sb.of / about sth.告诫某人某事儿
They warned him of the danger of driving alone.他们告诫他独自驾驶的危险。
③ warn sb against doing sth.告诫某人不要做某事儿
They warn us against swimming in the river.他们警告我们不要在河里游泳。
32、end up 最终成为、最后处于
① I don’t know how thing will end up.我不知道这件事儿以何种方式结束
② end up with sth.This birthday party ended up with tears.这个生日派对以泪水告终。
③ end up doing sth.I ended up doing all the work myself.结果所有的活都我一个人干了
④ end up
adj.If you keep on driving tike that, you’ll end up dead.如果你继续像那样驾驶,你最终的结局会是死亡。
⑤ end up
adv./ 介词短语
If you go on stealing, you’ll end up in prison.如果你继续偷窃,你将终结于监狱。
33、present
n.① 现在
at present= now
现在
I can’t help you at present because I’m too busy.目前我不能帮助你因为我太忙了。
② 礼物
I gave him a special present yesterday.昨天我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
adj.①
现在的、当前的
This is my present address.这是我目前的地址。
② 出场的、出席的
Many people were present at the meeting.很多人出席了会议。
There were 200 people present at the meeting.有200人出席了会议。
后置定语
34、warmth [u] 温暖、暖和
① enjoy warmth
享受温暖
② He treats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他用善良和温暖来对待每个人。
35、spread v.传播、展开
spread ― spread ― spread
It seems that the news spreads quickly.似乎新闻传播的很快。
The disease spreads easily.这种疾病容易传播
[u] 蔓延、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使用的是初中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将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Kitty的香港迪斯尼乐园之行的相关细节,初步使用新词汇,并可以根据提示完成课文复述。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知识目标是学习新词汇,了解Kitty在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活动。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尤其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培养持久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乐于分享,善于合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几次不同要求的阅读课文,了解Kitty一家在园内一天的主要活动,以及她们的感受,并对课文内容按时间先后进行梳理,便于记忆、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要求询问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激发兴趣。T:What’s your hobby? Can you guess what my hobby is? Yes,I like travelling.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of a city.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教师呈现香港购物和港口的PPT,学生看图说话,热身的同时,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愿望。
2.导入环节作好铺垫。通过小对话和图片展示,消除学生畏难和紧张的情绪,并迅速激活同学们的英语思维,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作好铺垫。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呈现,帮助学生盘活旧词汇,学习新词汇。同时,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语言成篇输出的能力。当堂检测使学生在适度的紧张中,巩固学习效果。
3.阅读环节捕捉信息。第一步,快速浏览,回答问题:Q1.Who visited Hong Kong Disneyland? How long did they stay there? Q2.Did they enjoy themselves in Hong Kong Disneyland? How do you know?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第一次接触文本,通过略读,查找相关信息。第二步,细节查找。教师呈现更多的细节问题如:How did they get to Disneyland? What did they meet on the way to a restaurant? 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的同时,培养正确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Can you ask more questions? 学生以pair-work的形式,互相问答。
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找出更多细节。而最后的学生互相提问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在这个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又养成了他们勤思考、多动脑、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4 . 笔头练习巩固成果。在前两步泛读和精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书本page 25上的笔头练习,同进适时板书关键词。
练习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以笔头练习的形式巩固口头训练效果。同时教师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写一写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板书为本课重点短语,既校对答案,又为下一环节的课文复述降低了难度。
5.复述课文减负增效。在问、读、写的基础上,再帮学生理清课文框架。根据板书框架,先复习词组,再用词组完成课文内容复述。通过多种途径的输出,巩固当堂学习效果,降低了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四、教学反思
1.培养了开放性思维。在导入课文时,教师以半开放的方式,多处引导学生输出旧词汇,并能以旧带新。在课文细读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这既促使学生接触文本,又培养了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了他们询问信息、输出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悟语言功能的同时,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尝试中升华了学习情感,变得更自信和勇于探索。
2.课堂教学效率高。这是一堂实在而高效的课。在本节课中,教师用多种训练形式和手段,结合一个个小而明确的任务,一环接一环地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发展了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注意到学习者有学习疲劳的可能,因此以individual-work,pair-work,group-work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3.学生快乐积极。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图片的插入和使用恰到好处。在多处细节处理上,教师的设计和提问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本课以Kitty一家的迪斯尼乐园之行为主线,教师创设轻松、活泼的语言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快乐而积极。
摘要: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对公民外语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使今后的公民能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们初中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材料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给人一种自然、地道和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魅力。课堂教学是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兴趣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是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把“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理当明确教学任务,形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用以引导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阐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体现教学性,即明确教师活动的要点、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比如《散步》一文,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里的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学生读到这样的句子,能够明确《散步》这一课要完成哪些任务,预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要求。但是,从教学的角度,并没有体现出“教学性”。
所谓教学性,即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性、指向性、策略性,表现出教师本位的设计思想。所以纳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当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规定、约束、引导作用,其表述的语言应当告诉执教者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改为:
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朗诵、品读中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揣摩用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3.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师生分享对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
这样的设计即体现出师本位的思想,专为教师量身打造,服务于教,具体说明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比如目标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这是指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表明教师活动的性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是具体的预期结果。可见,目标阐述从方式方法到预期结果,比较全面地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什么是教学目标?它“是指由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即帮助教师弄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是专门提供给教师参照执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在出示目标时,竟然把“教学目标”赫然呈现出来。学生有必要了解领会教师的设计意图吗?他们只要明白“学习目标”就已经足够。比如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找出课文精彩的细节描写,说说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方法表现主题的作用。
3.勾画最为精彩的语句,初步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学生本位的思想,把教师本位当成学生本位阐述,从源头上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不能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
二、把“学习目标”当成“课堂目标”
凡是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目标”的教师几乎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混淆了“学习目标”与“课堂目标”的概念,致使目标展示的针对性不强。
“学习目标”应该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和要完成任务的总称。它的达成时空可以横跨各个领域,也可以纵向勾连一个时间段,不一定限制在狭隘的课堂时空里。学生为了完成某些“学习目标”,可以凭借教材,也可以查阅资料,收看视频,甚至走出校外、家庭,到社会上访问、调研、考察等。比如《散步》一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为了完成这三个目标,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看微课视频,也可以充分和他人探讨,只要凭借自主的设计、布局,有了自主的学习体会,经历了整个目标达成的过程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课堂目标”则特指学生在课堂活动场所的限定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它有一定的限制性: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方法。
如《散步》一文,我们不应当把“学习目标”不加调整地当做“课堂目标”。请看笔者的加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和大家分享蕴藏其中的感情。
2.结合具体例子赏析细节描写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3.积极与大家分享你对课文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赏析。
对比“学习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目标”的表述语言符合课堂活动的特点,体现出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情境、动作,如“分享”一词即现场展示,为大家营造一个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氛围。其中“诵读”、体会感情、“赏析细节描写”、“分享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学习活动,完全可以适应课堂情境,学生也能听得真切,准确领会其中的意图。
可见,语文课堂目标,是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前设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预期设想”。它必须体现出从教师出发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出发的“学习目标”、从课堂出发的“课堂目标”的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定义出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情境所必须的“课堂目标”的概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继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走势[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05).
[2]林超.浅谈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有效变更[J].中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07).
第二节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一、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制定
在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精神指导下,分阶段安排、分步实施。从总体目标中分解出近期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
2010——2012年发展规划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服务为先、继承发展、与时俱进、张扬个性、特色鲜明的与人思想。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目标,以“幼儿发展为本、家长需要为纲、教师成长为主”为管理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树立“团结、进取、敬业、开阔”的两哈园风,营造“尊敬、平等、民主、开发、主动、创新、快乐、和谐”的园所文化。
(一)发展规划目标
目标内容: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改科研课题的延伸。
1、行政管理。求实创新,吸收现代文化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体制的新突破。改革办园体制,扩大办园规模。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管理力度。
2、教育与科研管理。深入学习和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人才成长扎实终生发展的基础。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培养其健康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为目的。创设开放的社会环境,体现幼儿社会性教育特色。充分利用英语教学优势,实现侵入性双语教学,完善原有基础。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4、后勤管理。完成综合教学楼的改建,对院楼整体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绿化、美化、园林化。购置和匹配现代教学和办公设备,打造温馨的、亲情的办公室环境。在“预热期”制定和强化各项管理制度上,将再次加深各项完善制度与管理。
(二)策划
近期发展规划目标的确立和前期的预热,是迎接近期发展宏伟目标任务的起跑,是下一个时期的起跑线。
1、预热的成效。在各项的不断的完善中,我园将在2011年后期启动园舍修缮工程,建设美化、绿化、环境教育化的园林。
2、听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局及各部门领导不仅对我荣丽幼儿园提出指导意见,还多次来园检查日常工作,了解日常工作及各项开展情况,帮助指导!
3、园所班子会议。针对2010——2012年发展规划目标中的硬件建设,后勤管理工作作出新的调整,作出新的安排。
4、二、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
1、改革措施
(1)筹集资金,改革办园体制。
(2)制定幼儿园教师职业平等30条。
(3)制定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制度。
2、管理改革措施
(1)保育与教育融为一体,体现“生活处处皆教育”的指导思想。
(2)细化保教工作常规。
(3)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
3、教科研管理措施
(1)建立幼儿档案管理系统
4、后勤目标管理任务
(1)加快整顿步伐。
(2)按照原计划不能延误。
5、卫生保健
6、规范食堂管理
(1)严格执行食谱,食品制作注重花样。
(2)主副食搭配讲究营养,有现代饮食改革意识。
(3)按照5常发管理要求管理好物品,保持清洁、有序。
2.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方法。
重点单元教学法重点: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难点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对不懂的地方质疑问难,有所理解。
2.对好懂之处,深入探讨,产生新的领会。
3.探讨中心思想,理解文句含义;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探讨精神。
二.学法指导:
1.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主动探究获得知识的习惯。阅读时问一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表现了什么思想,怎样表现的,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
2.养成深入思考、反复探索的习惯。对可疑之处问一问是什么,对易于理解之处想一想为什么,并善于利用工具书和结合背景知识深入质疑探讨。
3.将质疑问难的方法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能力要求和学习方法:
1.整体把握,质疑解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要有怀疑精神。B、要有钻研精神。C、要善于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质疑解难。
2.怎样深入研读,学会质疑解难?
A.从把握文意方面去质疑解难。
B.从揣摩深奥的语句外质疑。
C.从分析易混的.语词中质疑。
四.重点提示:
质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遇到不懂、理解不透的地方,把疑问提出来。语言文字,有浅有深,无论浅层深层,有疑而问,都是质疑。这一类质疑,就是钻研精神。只有质疑解难,才能达到深入透彻的理解。朱熹说:“读书元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另一类质疑,是不同意作者的说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一类质疑,则是怀疑精神。没有怀疑精神,只能墨守成规。只有勇于怀疑,才能不致盲从,把认识推向前进。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怀疑,常常是获得真理的先导。
质疑解难的过程往往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门径和方法:怎样联系上下文,达到融会贯通;怎样联系实例,达到化难为易;可参考有关资料,到文章外面去寻找答案;可以与同学讨论,往往能受到启发,启开茅塞。
五.学生预习本单元课文。
课后小结
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概念;划分;编写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96-06
Study on the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 Wei-de1,LIU Zhong-wu2,LI Qi-di1
(1.School Sports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2.1nst.of P.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0,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P.E. teaching goal is an intermediary element between the go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E. class teaching goal. Discussing the question of the P.E. teaching goal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fic formulation will be helpful to deepe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level goal convergence and rationality of formulating the specific goals.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s,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oals, extension, division and formulation. This paper has concluded that: (1) P.E. teaching objectives include two goals, namely “default goal” of sport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achieved goal” of teaching results; (2) The target level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re teaching section objectives-paralleled teaching goals-academic teaching objectives-semester teaching objectives-unit teaching objectives (or module teaching objectives)-class teaching objectives; (3) Sports skill-based objective is the basic objective; (4) ABCCD formulation model of P.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s shall be applied: A-teaching object; B-behavior , C-conditions, C-class, D-standard.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concept; division; formulation
学校体育学科中包含了以下几个不同层面的目标: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课外体育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体育课目标等。这些目标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具有教强的关联性,但这些目标有的是同一个层面的,有的是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可被理解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上接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下承水平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构成一个较为连贯的目标体系,而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由于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混淆,特别是在制定各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由于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体育教学目标的泛化和淡化现象,因此,探讨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内涵、划分与编写等问题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提高各层次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1 体育教学目标内涵与外延
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在教育大辞典和体育科学词典上均未查到,只有查到百度百科和潘绍伟主编的《学校体育学》中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1]还有其它的解释:“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2]
以上概念与教育学中的概念基本类似,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也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预设目标;其二是体育教学的结果目标或达成的标准,也就是实施体育教学之后的评价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的概念表述,体育教学目标可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2)作为预设的体育教学目标与作为结果的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致性,才能实现两者的对接,并确保体育教学的实效性。3)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教学目标既是预设的标准,也是验证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应具有可测量、可评价的性质。4)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学习者在学习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可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合格层次(符合课标的最低要求),中等以上层次(基本符合课标的标准要求),优秀层次(符合或超出课标的最高要求)。
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特征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外延。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由于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因此,本文在进行体育教学目标的划分时暂不考虑在内。
由于本文所指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可分解为图1所示:
在以上各教学目标的外延中,有关学期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水平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两个学期教学目标之和等于一个学年教学目标、几个学年教学目标之和等于一个水平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每二个学年为一个水平,初高中阶段三学年为一个水平)。较为复杂的是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学期教学计划是由每一个具体的课时所组成的,每一相邻的课时之间基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课时之间有各种编排方式:间隔排列、连续排列、综合排列),因此,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我们很难看出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要表明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是单元教学,单元教学计划若作为独立的一个内容,它是可以呈现的,但它只是一个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内容,虽然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无法呈现单元教学,但它却是各课组成的基础与依据,缺失这个基础与依据,那么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各课就无法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进行编排了。
2 体育教学目标划分及其关系
2.1 体育教学目标的划分 对于教学目标的划分,存在较多的理论,如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3]、加涅五类目标理论[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目标理论[5]等等。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划分,没有专门的论述。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与写法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承袭布卢姆三维模式(认知、技能与情感目标),二是套用体育课程目标(四大目标)。我们认为这两种划分的本质是一致的,应加以统一,不要各自为阵,相互混淆。本文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和体育课程标准中目标的种类,
把体育教学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心理与社会适应+体能。具体关系见图2。
2.2 体育教学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2.2.1 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体能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核心目标 首先,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有关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身体的知识(身体知),对应于布卢姆的认知目标;二是运动技能,对应于布卢姆的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有关运动理论方面的知识是一种外部认知知识,是依赖于学生外部感官来认知的,如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教师身体运动影像,通过听觉感知教师讲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等,这种认知方式与其他学科具有共性,但是运动技术传习过程并不能仅停留于此,必须通过身体的实践操作将运动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具有切身体验的身体知与可观测的运动技术,才能算得上掌握运动技能。因此,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主体还是运动技能目标,运动理论知识与身体知则为运动技能目标服务,运动理论知识与身体知的获得也是通过运动技能教学过程得以实现的,不必专设室内的理论课进行教学。
其次,“体能”目标既是体育教学的特殊目标,也是核心目标。与布卢姆三维分类教学目标不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身体健康目标。由于身体健康或增强体质与体育活动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目前较为准确的说法是发展学生的体能,[6]这也与新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是相一致的。而体能目标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路径:其一是通过运动技术教学的路径。身体练习与增强体质虽不是因果关系,但也具有指向性关系;其二是通过体育课中的“课课练”路径。当教材内容的运动负荷不足时,可安排5 min左右的身体素质,以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或体能。
2.2.2 运动技术具有“手段”与“目标”的双重性,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主要承担“目标”角色 要正确理解运动技术既是“手段”、又是“目标”这种看似矛盾的关系,我们应从不同的领域来分析:从体育教学这个微观视角分析,运动技术是“目的”,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不会”运动技术到“学会”运动技能,因此,“学会运动技能”就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从学校体育的宏观视角分析,运动技能则是“手段”,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已基本掌握运动技能,此时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经常运用运动技能,并养成习惯,从而实现锻炼身体、达成身心健康发展之目标。因此,此处所涉及的运动技能应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目标”功用。
2.2.3 情感目标包含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从心理学理论分析,情感可拆分为二个具体的内容:心理与社会适应,而心理又可分为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心理过程包含注意、记忆、意志、情绪、态度、兴趣等,这部分内容可与课程标准的“运动参与”相对应。而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可合为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2.2.4 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直指运动技能目标 由于运动技能目标是本位目标,其他几个目标就应围绕运动技能目标来展开:运动参与目标应结合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所参与的运动技能的态度与积极性;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也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性来体现心理与社会所发展的内容。以大家所熟知的排球为例,它是一项集体性的项目,对于促进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表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和体能目标时,要结合排球的特性,不要造成目标与运动项目之间相互剥离的现象,这也正是目前学校体育基层教学中所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
2.2.5 体能、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协调统一,贯彻“身心和谐发展”的一元论教学理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运动技术的传习,达成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但仅仅达成传统观念中的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身心分离”的二元论观点。体育教学必须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实施品德与品行的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身体与品行并重发展”的一元论教育观。[7]
3 体育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体育教学目标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但这仅仅为理性层面,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却远不如理论阐述的那么理想,人们经常会看到体育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很多教学目标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去掉运动项目之后则可相互替代;有的教学目标说些大道理,根本看不出体育教学所想要达成的结果等等。造成体育教学目标混乱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课程标准中有关四大目标的具体含义、要求等不够明确,导致体育教师无从着手;其次,从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几个层次的演变,比较繁琐;第三,体育教师的惯性所致。传统的做法比较简单,如填充有关“身体健康”、“掌握技能”、“合作意识”、“心理健康”等词语即可。因此,有的体育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就学会了套用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用词或沿袭原先的做法,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却很少考虑,从而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8]
4 编制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与方法
4.1 编制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4.1.1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新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内含四个目标:运动参与、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在制定各个层面的体育教学目标时应与体育课程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保持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单元教学、课堂教学的衔接性与一致性,否则会破坏体育教学目标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4.1.2 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性质 体育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行为性与非行为性目标。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是指需要精确陈述学习者学习结束后的结果,如学生在学过篮球投篮这个单元后,需要进行投篮准确性的测试,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10次投篮投中5次以上。而非行为性的一般具体目标则是指态度或情感等一些无法运用量化表述的内容,如学生学完篮球这个单元,学生将理解篮球的含义、篮球技术的种类、篮球明星、篮球比赛规则;表现打篮球的能力,喜欢篮球运动等。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可分解为行为性目标和非行为性目标,行为性目标必须表述具体、准确、可测;非行为性目标则不需量化。
4.1.3 依据行为性体育教学目标表述规则 表述恰当的行为性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包含要求达到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2)能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9]
我们通常运用的是ABCD法来表现行为性教学目标:A(学生),B(行为),C(条件),D(标准)。专家西登拓朴的“条件、标准、课题”三点论模式[10]与ABCD模式是一致的,只是省略了A(学生)。按ABCD法,教学目标可表述为:“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能在2 min内(条件),完成篮球运球上篮来回2次(行为),投篮准确率达100%(标准)。”
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若以班级授课制为基准,我们认为在ABCD法基础上,增加一个C(Collective)。为什么要增加一个Collective?因为ABCD法中所述的A(学生)虽然表明了教学对象,但没有具体说明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状况,因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更为普遍;其次,就班级群体教学视角来看,全体学生(100%)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是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也是一个贯彻教学理念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基础与层次不同,达到100%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一个现实的目标,而这个现实目标的标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与要求来定。如定位与使90%的学生熟练掌握技能,10%的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技能,那么这个单元教学的现实目标是递进的。如单元教学共3次课,第一次课40%的学生熟练、40%的学生较为熟练、20%的学生基本掌握;第二次课60%的学生熟练、30%的学生较为熟练、10%的学生基本掌握;第三次课就达成了90%的学生熟练、10%的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因此,在阐述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说明教学对象,而应更明确地表明班级教学中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不同程度的数量等状态。
4.2 体育教学各类具体目标的编制方法
4.2.1 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编制方法 运动知识主要包含运动技术的原理、线路、环节、次序与要求和有关身体知,没有这些内容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运动知识目标虽不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必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需单独理论授课来达成,因此,运动知识目标可放置运动技能目标中阐述,测量时则可集中统一进行理论考核与测试。
在编制运动技能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ABCCD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它两个层面的标准:一是定量化标准,如投篮“几投几中”,100 m几秒、跳远跳几米等。但仅仅于此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运动成绩的评价标准,如果仅用运动成绩评定方法来评价学生学习,那一定的不合适的,因为跳远远度与跳远技术之间没有因果的关联,相反,现实情况是:学生所取得的跳远成绩往往都不是跳远技术学习的成果,只有少数人是运用良好的跳远技术来获得成绩的,但他们是少数运动尖子;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运动技能另外一个评定标准,那就是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很熟练、熟练、比较熟练与不熟练。总之,在单元教学结束时,描述运动技能目标既要有运动成绩定量标准,又要有运动技术定性标准。以“挺身式跳远”(共8课时的第2课时)为例,运动技能目标阐述见表1。
4.2.2 运动参与目标编制方法 编制运动参与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基本属于非行为性目标。严格地说,“参与”要体现以下几个指标:1)参与的行为状态:分为自主参与、动员式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2)参与数量: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3)参与的持续性:间断参与和持续参与。
根据以上思路,以排球传球为例,编制情况可参考表2。[11]
4.2.3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编制方法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属于情感方面的非行为性目标,因此,该方面的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编写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基本策略是:1)应与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应。要深入了解运动项目的特征(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项目有无危险性?有无挑战性?有无趣味性?有无对抗性项目?有无合作性?等等);2)找出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结合点;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还应与单元教学中的某一次课相对应、与具体运动技术要求相对应;4)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以教学内容“排球双手上手传球技术”(共2次课中的第2次课)为例,结合上述编写目标的方法,把该课次的心理健康目标编写如下:使90%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传球方向、力度,体验传球带来的快感与良好的情绪。
该课次的社会适应目标为:使90%以上的学生乐于与不同水平学生进行传接球练习,明确位置与责任,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精神。
4.2.4 体能目标的编制方法 体能目标是一个生理学方面的内容,难以测量与评价,因此,既不是非行为目标,也难归属行为目标。编写体能目标的基本策略是:1)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2)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与四肢或躯干活动的关系来确定体能目标,做到具体、明确并具有针对性;3)在发展大多数学生体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并照顾好体弱学生(表3)。
以快速跑为例,体能目标为:促进学生无氧代谢能力(或速度素质)的发展;若以投掷为例,体能目标则为:促进学生肌肉力量、爆发力(或力量素质)的发展;若以球类活动内容为例,体能目标可编为:促进学生灵敏、协调、肌肉耐力等发展。
5 结 论
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包含了体育教学设计的“预设目标”与体育教学结果的“达成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层次分为:学段教学目标——水平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或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学布卢姆分类目标和体育课程标准目标,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了划分: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运动参与、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编制的难点,构建了编写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ABCCD模式:A——教学对象(audience);B——行为(behavior);C——条件(condition);C——集体(Collective);D标准(degree),并例举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能等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李祥.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 洛林·W.安德森等,罗星凯、蒋小平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1.
[4] (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5] 奥苏伯尔,佘星南译[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
[6] 邵伟德,李启迪,胡建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再认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98-100.
[7] 邵伟德,胡建华,沈旭东.体育课程“身心教育一元论”原理构想[J] .体育与科学,2010(2):85-89.
[8] 邵伟德,邹旭铝,金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与例析[J] .体育教学,2010(7):22-24.
[9]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717;717;718.
[10] 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第二学期体育工作计划07-11
一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周10-03
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12-27
初三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02-27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总结11-16
初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06-18
09-10第二学期体育工作计划06-08
七年级第二学期 体育与健康 教学进度05-28
一年级体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