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政法学院2012学生工作总结(共9篇)
本年度我院学生工作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始终坚持“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严格管理为抓手,以关爱疏导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工作重点,秉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管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工作改革,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力争有所突破,为和谐校园建设、学院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思想教育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1)、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各团支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帮助学生在价值取向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邀请恩施州委政研室副主任张远虚为我院学子进行励志辅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3)、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切入点,每周四下午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团委紧密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以及国际形势新变化,开展好马列党章,共有三百多人参加学习;严格把关,选派学生参加团校、党校学习,共有九百多人参加学习;选拔优秀学生干部7人参加学校首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高了学生理论修养。
(4)、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党建工作,党委书记
廖云同志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做了关于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解读,要求同学们“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5)、严格党员发展,做好党员培养,两年一共发展党员近360多人。积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毕业生就业工程:科学合理地配置毕业生资源,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2012年我院普通本科毕业生364人,专科学生29人;科技学院本科125人,专科52人。我院多人被录用为国税、地税系统公务员;3人通过省消防招考;湖南怀化选调生1人(全校3人);湘西自治州选调生3人(全校6人);恩施州选调生全校6人我院2人进入;“三支一扶”签订协议65人;研究生录取18人。普通本科就业率达约93.19%,科技学院达到85%。
(三)、实践创新工程: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着力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修订《财经政法学院学生奖学金评优办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创新。在2012年全国司法考试中我院共12名学生通过国家线,24人通过地区线;目前我院有二人全部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2)、制定《财经政法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奖励办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实践创新活动2012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一共有17篇调查报告,137人受到学校表彰; 2012年冬率先在全校组织社会实践调查团队2个,资助3000多元;2012年暑假我院法学专业学生与武大法学院学生联合开展“基层法律援助下乡”活动,成功申报优秀营队,获得学校表彰;2012年在全国“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中,我院选手取得华中赛区第四名的好成绩;湖北民族学院第二十三届学生学术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
奖3篇论文。
(3)、完善管理制度,在校团委、文传院支持下,实行社团强强联合,爱心双教学会与同心园合并组成大学生“心连心”互助社,支持恩施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2012年连续在江城希望小学、七里坪小学、红庙小学、穿洞小学、五峰山小学进行支教活动50多次,法苑学社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7次,参观恩施监狱,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校园文化工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学生活动的文化品味,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
(1)、2012年围绕学校校庆工作深入开展戴校徽、诵校训、唱校歌等爱校活动,使学生了解校史,熟知办学理念,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校风;2012年围绕国庆深入开展纪念“祖国六十华诞”大型主题团日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学风。
(2)、结合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先后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财•政”文化节,“12•4”法制宣传周活动、第七届迎新辩论赛、纪念“12·9”大型团日活动等80多次活动。
(3)、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积极参加学校第一、二届秋运会,我院均取得宣传第二、运动第二的成绩。
(五)、公寓管理工程:以星级文明寝室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公寓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文明创建活动。
(1)、以制度建设推进宿舍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学生宿舍的实际情况,逐步修订和完善学生宿舍各项管理办法,在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
(2)、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工作,以院级寝室美化大赛、学校星级文明寝室创建为基点提高我院公寓管理质量,2012年我院在学校星级文明寝室创建中五星级文明标兵寝室4个,五星级文明寝室10个,四星级文明寝室21个,三星级文明寝室31个,连续两年获得星级文明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3)通过抓学生干部、抓学生党员骨干,完善宿舍舍长负责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为学生营造和谐文明的休息产所。
(4)、以楼栋、寝室为核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第三、四届“公寓文化节”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
(5)、认真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稳定工作,推行全院安全大排查行动,严格管理,2012年还实行了《财经政法学院学生防火防盗须知》上墙。
(五)、扶贫助学工程:以扶贫助学为重点,不断完善贫困助学体系,积极探索关爱和自立相结合的扶贫助学模式。
(1)、完善我院爱心基金管理制度,充实资金,充分发挥基金的助学功能。
(2)、进一步做好我院“保洁员制度”,加强院内勤工助学岗位管理,两年一共提供助学岗位600多个,发放生活补贴7万多元。
(3)关心贫困生成长,为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贴4000多元。
(4)、不断开拓校外市场,举办兼职招聘会,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营销策划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联合杯”兼职招聘会,为同学谋求岗位600个,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5)、组织评选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特等奖学金;做好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宣传,加强学生诚信还贷教育;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及时更新08-12级学生贫困数据库。
(七)、阳光心理工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询中心指导下,重点关注有自杀倾向2人,重度抑郁症1人,心理问题4人。
(1)、开展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切实做好新生适应教育、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2)、完善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学校心理咨
询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妥善解决多起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心理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组织学生参加“学习爱•湖北民族学院第三届心理健康周”活动。结合我院实际,12月份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心”开始。
(八)、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抓好日常管理工作。
(1)、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坚持学生早自习、早操制度,出勤率达95%以上。
(2)、严格课堂考勤制度,继续做好考勤工作,实行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3)、进一步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建立完整的学生电子档案库,实行管理信息化。
(4)、继续做好星期日晚点名工作,及时准确传达信息,使晚点名活动成为师生交流平台,及时反映问题。
(5)、完善宣传奖励机制,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加强对校、院的宣传力度,发表稿件200多篇,扩大影响,力求整体推进。
(6)、认真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专业教育、校风校情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及其它养成教育,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7)、开展职业讲座,培养大二、三学生早就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加强对毕业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会同招生就业处、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抓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积极有效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开辟就业信息栏,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学生就业率。
(8)、高度重视,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做到2012届毕业生平安稳定离校。
(9)、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畅通的学生工作信息渠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不稳定因素。2012年
院领导、学生科辅导员、班主任累计查寝超过500次。加大学生违纪处理的力度,确保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九)根据鄂民院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自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院以班级为基本活动单位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院3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以班为单位共开展活动14次,上交活动登记表600余份,涌现了众多先进事迹。062012402班朱斌华同学见义勇为,0607406班周海玲同学尊老爱幼,0609407班胡崑钰同学拾金不昧等一系列事迹是我院深入开展“文明修身”主题教育教育成果的体现。使学生对文明修身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系及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化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外塑大学生良好的形象。
(十)、以学生为本,积极配合学校,按照统一安排,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做好甲流的防控工作。
财经政法学院
一、“两地三区”办学学生管理现状
1. 校园内外环境复杂。学校老校区位于南宁市区内, 地理位置优越, 校园环境和氛围浓, 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但相思湖与防城港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 社会配套设施滞后, 缺乏都市气息; 交通不便, 治安混乱, 安全问题突出;办学时间短, 工地痕迹明显, 校园美化绿化环境及公共设施不完善, 造成学生期望与校区现状冲突, 缺乏对学校的认同归属感。
2. 校园文化氛围缺失。相思湖与防城港校区活动条件有限, 学术文化交流少, 第二课堂质量不高, 校园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校区上课教师流动大, 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按财经类、非财经类和高职类分驻各校区, 造成不同学科学生接触与交流不多。缺少与校园文化交融, 缺少教师“言传身教”与不同类学生“传帮带”, 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是学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相思湖、防城港校区位于与明秀校区有一定空间距离的城郊地带, 导致学生从大学生活中获取信息量少, 延缓他们成人化进程及心理健康成长;“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心理与思想尚未成熟, 独立生活能力弱, 环境适应与调节力差, 加上校区常驻学工人员不多, 未能及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问题, 致使学生出现困惑、烦躁和悲观等心理问题。
4. 学工队伍力量不足。一校“两地三区”, 学生管理事务及工作量成倍增加, 学生工作面临人手不够、力量不强的困难; 学工人员在分校区不仅要协调与后勤、保卫、物业各方关系, 且要开展校园文化和大量常规事务性工作, 加上分校区的特殊性, 下班后校园仅剩少量值班教职工与辅导员, 而辅导员均是刚毕业的硕士生, 他们工作经验不足, 给学生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二、“两地三区”办学背景下学生工作面临的难题
1. 校区增多, 区位分散, 增加学生管理难度。“两地三区”办学特点是校区分散, 且有空间距离。学生以专业分驻各校区, 校区间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短, 校园文化短期内难以形成;校区增加, 学生管理就此须投入更多人、财及精力, 学工人员压力大增, 管理难度加大; 校区分散, 学生工作就此需更高沟通协调力, 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校区间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矛盾, 处理不好, 会降低学生管理效率。
2. 组织管理结构复杂化, 降低学生工作效率。学校采取条块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 可提高管理有效性, 解决“两地三区”办学各种困难, 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但管理机构繁杂化, 各办学单位间条与块、条与条、块与块关系协调与管理极具复杂性, 短期内难以调整与完善, 致使管理“战线过长”; 且在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专业培养及后勤服务等方面出现未曾遇过的情况、矛盾, 无形中降低学生工作效率。
3. 教育管理资源难以共享, 加大学生工作压力。异地多校区办学, 各校区特点差异性大, 教育场所、教学设施、实验实训以及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且处“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状态的相思湖、防城港校区, 各种资源一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学术讲座及第二课堂资源不平衡, 校园环境、氛围和文化底蕴等无形资源不足, 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心理失落, 给学生工作带来压力。
4. 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给学生管理带来挑战。相思湖、防城港校区均地处城乡结合部, 周边娱乐设施少, 银行、超市、书店等商业点少,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配套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 操场、体育馆等课外活动设施, 虽环境优美、设施新, 但仍在建设与完善中, 学生课余时间未能充分利用, 给学生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三、“两地三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思考
( 一) 转变思路, 更新理念, 明确定位, 构建扁平化学生管理组织结构
1. 转变思路, 坚持“一个大学”理念。转变思路, 更新理念, 增强意识, 坚持“一个大学”理念:将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 统一思想, 整合资源, 统筹规划, 整体部署, 全面实施; 明确目标, 制定统一教育管理工作规范, 打造师生信任、新型的学工团队, 营造和谐人际网; 转变方式, 由层层管理向指导与服务、规范自律转变, 由灌输教育向教育、引导与服务互相渗透转化, 提升多校区学生管理有效性。
2. 明确定位, 构建扁平化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科学定位, 合理分解学生管理目标,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各校区, 构建“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即在同一平台上建多个学生工作中心并转移到各校区, 以各校区院系学生工作站为单位;以学工部为领导核心, 做宏观决策、协调处理, 把握工作发展方向, 实现以学校为主体、各校区为中心、各院系工作站为基点, 反映学校宏观指导, 体现各校区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
( 二)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完善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1. 以信息与网络为基础, 建设数字化校园。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强化从环境、资源到学生管理及活动的信息数字化, 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全校信息网络化, 让学科、师资、图书资源得到优化与共享, 打破异地多校区办学时空屏障, 为各校区沟通与联系、规范学生工作、便捷处理事物提供高效管理手段和环境, 降低学生管理成本, 提高效率。
2. 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 完善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 推进“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学校———校区———各学院———学生四级学生工作网络系统, 健全学生综合管理信息库, 将学生档案、资助、评优评先、医保、就业与社会实践等纳入库中, 提高学生日常管理效率;设立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咨询, 及“校长在线”“校情通报会”“职能部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阵地, 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交流顺畅。
( 三)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校区交流与融合, 发挥育人功能
1. 以大学精神为纲, 强化各校区校园环境。依据学校办学特色, 凝炼“大学精神”并以之布局各校区校门、建筑、园区, 如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可以优秀校友“大学精神”命名;设计富有文化特征的人文景观, 如喷泉、园林等景观布设及美化, 及在道路和广场等场所布置具有内涵的雕塑、书画作品;争取当地公安、司法、文化与工商等部门支持, 净化各校区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 强化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整合资源, 建设各校区校园文化特色项目:以学科专业为主导, 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校园文化项目, 开展社团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以学生成才为目标, 打造“服务广西新发展厅局长走进校园”项目, 举行人文讲坛系列学术活动; 以实践服务为依托, 打造“实岗挂职锻炼”项目, 开展“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 打造校园文体项目, 举办大学生艺术展演系列活动, 促进各校区文化交流与融合。
( 四) 优化学工队伍配置, 搭建辅导员交流成长平台,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 配备专业化学工队伍, 改进管理服务工作。做好“两地三区”学生工作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稳定、专业精的学工队伍。因此, 必须结合教学、人事改革, 从人员配置、专业培训、职业发展、职称待遇入手, 强化学工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健全考评、激励、保障与监督机制, 保证队伍稳定性。尤其是相思湖、防城港校区更要配齐人员, 强化专业培训, 倾斜激励、评优机制, 树立宣传典型, 保障队伍可发展性。
2. 以“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 促进辅导员交流成长。以“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 举办辅导员博客博文大赛, 评选表彰“十佳辅导员”, 创办辅导员之家, 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 扩大成长空间; 开办辅导员论坛, 举行辅导员party, 成立辅导员年级组, 广搭“两地三区”辅导员工作交流平台, 并邀请校内外教授专家、资深辅导员参加活动, 在交流中增感情、促成长。
( 五) 结合学生实际需求, 更新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关注学生成才发展
1. 加强学风建设。从学生需求出发, 首推网络评选“嘉和励学金”项目;结合全员育人特点, 推进院长、职能部门领导“谈学风”项目;举办“学风建设”论坛, 开设“学业与人生”讲坛, 与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结合, 强化督导、考评和表彰力度, 不断优化学风建设, 提升学生管理实效性。
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普查行动, 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测试、建档及适应性教育;打造《心理学·问学堂》项目; 完善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建设, 开展多层次心理危机干预与辅导, 实行“两地三区”心理咨询值班制, 增设网络咨询平台, 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提供服务。
3. 建构全程式资助体系。健全政策, 完善“两地三区”学生帮扶救助机制, 构建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渠道, 勤工助学基金、奖学金为激励, 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与社会资助等为辅助的全程式资助体系,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校多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何种模式,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 都应立足学校实际特点, 转变思路、更新理念、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回归教育, 在发展中形成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菡, 王伟.多校区高校分校区学生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 (4) .
[2]宫树华.浅谈我国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4) .
学生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班级:3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111班
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112班 财务管理101班
二、奖学金和个人荣誉称号 三好学生:221名
陈 洒 赵巧琳 朱赛男 卢 芸 沈名著 唐茹雯 林 茜洪立萍 徐超越 陈雕雕 张卓程 吴露露 廖小雪 朱剑伟王晓勤 杨利利 徐舒洁 王 怡 王子凡 徐淑意 杨 珂应丽瑶 章春妃 王炜颖 胡金晶 吴丹静 张小青 曹 蕾
吴婷婷 林炫铮 王亚妮 杨冰琦 吴敏敏 魏潘斐 陈思宏 张光宏 陆嘉佳 郑 健 林陶铭 张陈游 楼月月 张静静 戴 丹 王 笑 寿熙雯 俞梦妮 梅雪儿 李佳楠 金 煜胡 萍 朱祥祥 沈莉燕 沈莉莉 钱雁清 周招盈 沈凯娜俞秀萍 章诗弈 邵婷云 吴金婷 董婷婷 张天琪 王炆节
金佳琼 王 婕 杨路明 王依依 卢 珍 方珍妃 程 维谢 苏 黄一函 徐周娅 陈佳佳 许梦凯 黄 余 周 斌王枭芳 陈淑姣 吴岷岷 周 静 邱益炯 陈梦霞 朱俊亚 张浩漾 邵晟琦 孙丽娜 陈 尔 杨惠琳 钱清清 徐含莼 葛佳玲 林莉莎 王丹丹 盛益琴 黄 倩 江敏旭 梁 霄 黄立翔 方楚楚 陈 侃 马佳颖 王 琳 周 湘 沈红丹 翁盈盈 马 阑 施颖峥 项 燕 何钰丹 陈 瑜 张雪萍 黄碧燕 马珮瑜 胡 丹 黄丹鸿 李 铮 俞丹青 陆 雅 蒋 琲 吴亚燕 章丹波 胡文斌 金隽豪 张 光 王森丽 李子儒 吴 莉 徐 灵 吴 斌 沈笑寒 严超
囡 黄 维 骆丹蕾 陆 颖 黄靖舒 李 晶 曹 璇 戚叶苗 张玲静 朱莎静 周颜芳 陈宇卓 苏玲霞 傅烨华 赵雨臻 郑莹莹 吴梦颖 胡一馨 冯灵灵 郭 伟 樊 玥 谢婷婷 沈君倩 詹 婷 郭丽波 袁 朦 何丽琴 毛 颖 胡思雨 高 燕 朱雁南 朱佳炯 金思宇 齐蓓婷 胡珂溢 任皓杰 陶天芳 郭梦超 吴娟娟 张佳艺 陆莉超 李倩倩 陈蓉菲 邱红娜 李诗琳 董美玲 杨柳青 董颖斐 王霄宇 王晶晶 李西雯 解亚菲 卞甜甜 韩丹娜 张 越 郑 虹 沈凤飞 张智悦 戴 弋 姚金兰 寿哲咪 吴晶晶 陈海曼 黄霞烜 朱慧婉
陈学利 翁晓慧 丁鸿丽 罗燕玲 张 曦 方 丹 梅 皓 葛秋婷 林 怡 张芳语 袁梦伊 仇雅琼 沈 阳 展丽凤 蔡婉莹 张茹芳 张妍妮 姜 恋 张佳琦 宋 樱 许蓉娟 张 琴 周易夷 程奕霏 优秀学生干部:60名
汪中程 徐 丽 黄 蕾 杨丽君 李妮瑶 顾益滨 蒋 伟陈成龙 陈林强 周运平余 琳 阮家栋 庄蒙盛 周家鹏吴 越 邹 祥 高 原 刘子香 殷春耀 陈杭申 缪彦雍 胡 帆 伍重浩 夏 露 鲍芳莉 余立峰 许城豪 方家超 解 椒 颜立伟 吴 曾 周 晶 吕葳青 赵浙栋 陆 懿 耿建彬 魏 晟 洪国凯 项亚玲 寿超华 黄菲菲 史正道 陆柚宏 黎文超 陈宇峰 许刚路 蔡一斐 王 聪 嵇 蓓 仝 庆 杜建丰 孟小珊 周慈恩 王 雁 付依雯 卢 迪 王怡恬 方文倩 王 凯 廖 岿 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24名
洪立萍 张卓程 陈晓小 王亚妮 梅雪儿 沈凯娜 王 婕陈梦霞 陈梦霞 王丹丹 周 湘 项 燕 黄靖舒 张玲静 樊 玥 高 燕 沈笑寒 王培君 李倩倩 张 越 吴晶晶 黄霞烜 谢雪来 陈俊亘
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110名
陈 洒 朱岩洁 潘 滢 徐超越 林 茜 张玲珊 吴露露廖小雪 王晓勤 杨利利 杨 珂 向 锐 章春妃 王炜颖 张小青 陈月娜 杨冰琦 吴敏敏 李冬冬 陈思宏 林陶铭 张陈游 戴 丹 王 笑 蓝欧文 李佳楠 朱祥祥 沈凯娜 吴 越 俞秀萍 姚星升 吴金婷 王 婕 杨路明 王依依 江梓瑜 程 维 陈佳佳 宋雪奇 胡 赛 杨六男 朱俊亚 傅泽艳 张浩漾 杨惠琳 钱清清 黄凌双 盛益琴 黄 倩 黄立翔 方楚楚 陈 侃 何钰丹 解 椒 陈 瑜 马珮瑜 胡 丹 黄丹鸿 陆 雅 姜 琦 蒋 琲 张 光 王森丽 吴 莉 徐 灵 严超囡 黄 维 李 晶 曹 璇 朱莎静 周颜芳 苏玲霞 傅烨华 胡一馨 谢婷婷 朱澍嫣 郭丽波 袁 朦 陈奕霏 王琪琛 朱佳薇 朱佳炯 陶天芳 郭梦超 张秋雨 莫红叶 董美玲 陈宇峰 王晶晶 李西雯 郑 虹 沈凤飞 陈慧君 陈海曼 潘亦超 朱慧婉 罗燕玲 方 丹 李文斌 林 怡 周碧宇 仇雅琼 沈 阳 张茹芳 姜 恋 宋 樱 许蓉娟 李梦宇 胡一馨 沈莉燕 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221名
胡敏玲 赵巧琳 朱赛男 陈雕雕 任洁娜 丁维梦 唐茹雯 沈名著 林珊珊 卢 芸 朱剑伟 周陈晓 章巧妮 徐舒洁 王 怡 陆璐霞 陈剑飞 陈烨文 王子凡 徐淑意 应丽瑶 欧小念 胡金晶 吴丹静 姚芳芳 曹 蕾 吴婷婷 林炫铮 姚泽华 魏潘斐 张 琳 李鲁晓 张光宏 陆嘉佳 于敏丽 郑 健 张丁菱 朱丽慧 楼月月 张静静 寿熙雯 赵 颖 林 婵 俞梦妮 金 煜 王婷婷 胡 萍 沈莉莉 陈雨洁 钱雁清 周招盈 斯金燕 章诗弈 邵婷云 高晶晶 吴倩媛 董婷婷 张天琪 王炆节 姚 垚 金佳琼 卢 珍 谭奇芳 方珍妃 谢依依 邢艺兰 谢 苏 林盛爽 黄一函 徐周娅 许梦凯 黄 余 陈 希 周 斌 王枭芳 陈淑姣 吴岷岷 陈杭申 周 静 邱益炯 邵晟琦 施 艳 孙丽娜 徐莉华 郭 飞
陈 尔 徐含莼 施富力 葛佳玲 杨雯岚 林莉莎 江敏旭 朱璐君 蔡秀珍 梁 霄 郑梦霞 马佳颖 陆丹红 王 琳 徐 羽 蒋晨妍 龚 蕾 胡 蕾 蒋 烨 马 阑 陈佳丽 施颖峥 吴丹丹 张雪萍 潘雅丹 黄碧燕 汪 瑛 李 铮 宗昕颖 潘荷丽 俞丹青 王珺婷 吴亚燕 吕凯琦 章丹波 胡文斌 李亚萍 鲁宇珊 罗金红 王 瑶 李子儒 曾 莹 吴 斌 熊可而 袁 敏 吴丽丽 骆丹蕾 陆 颖 鲍 燕 陆 懿 方 飞 戚叶苗 朱晨颖 陈宇卓 耿建彬 钱佩丽 季芸芸 范佳玲 赵雨臻 郑莹莹 邵杭燕 冯灵灵 郭 伟 娄舒沁 俞 欣 沈君倩 陆慧慧 詹 婷 赵贝贝 何丽琴 毛 颖 胡思雨 祝寸琇 楼寒露 俞骋远 朱雁南 崔 奇 周易夷 林 璐 金思宇 齐蓓婷 胡珂溢 任皓杰 吴娟娟 郑 轲 张佳艺 陆莉超 袁凯强 陈蓉菲 邱红娜 阮塞塞 李诗琳 冯青芝 杨柳青 董颖斐 王霄宇 解亚菲 褚纯毓 徐玉凤 卞甜甜 韩丹娜 张智悦 郑佩琼 应珏玮 陈 静 戴 弋 姚金兰 寿哲咪 叶倩楠 陈嘉怡 陈学利 钟琳玲 翁晓慧 梅梦茜 丁鸿丽 李心怡 张 曦 梅 皓 葛秋婷 石爱芳 张芳语 邱逸琼 袁梦伊 展丽凤 蔡婉莹 吴海斌 陈心怡 高梦雪 沈思琳 张佳琦 张妍妮 张 琴 胡佳洁 陈闪闪 朱益佳 庄蒙盛
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331名
胡洁洁 梁乔斐 刘叶丽 毛珊珊 朱 瑜 张丁尹 虞露莎 陆芳芳 徐 丽 杨柔洁 叶怡成 周艳林 黄 蕾 潘 斐 寿卡咪 黄含笑 沈 莹 徐佳杰 何佳恒 沈娇蓉 孙欣悦 周春芳 黄子函 张 玉 屠腾杰 汪施婧 吴新新 汪 婷 范树艳 洪 倩 林姣静 任 冲 王麒淞 张帆鹏 孙叶露 董依婷 邵 桃 钱怡丽 傅毅彬 刘 杭 陈娇娇 林玉娟 刘 军 陈成龙 陈佩鑫 俞剑梅 侯婉珍 黄仙益 李海峰 何文璐 钱雪珂 王少君 吴源元 周立勇 徐彦云 龚禄燕 金梦炎 吕建鸿 孙 丹 王 燕 郑雪琳 李虹锋 方 蕾 贺嘉宇 何思斯 阮家栋 虞 珊 李晓
萍 杨 楼 方填恬 吴圳楠 韩薇薇 王哲鑫 王钊燕 孙 炎 沈 晨 卢丹丹 蒋媛媛 董煜君 周家鹏 陈碧睿 叶佳丽 郭京威 干思雨 倪美丽 周丹丹 陈 晨 陈 玲 陈利霞 郭盈炬 叶瑶敏 陈 萍 郁 静 葛培蓉 乐羽桑 徐伊阳 黄桦琳 傅 悦 邬丹阳 蒋熔熔 聂 蕾 刘子香 金佳意 刘子佳 汪晨珊 薛夏伞 蒲丹丹 钟飞凤 张 恒 何 皓 张夏晓 俞ying 周 盈 奚漂漂 李亦圆 钱李云 闫媛媛 刘凌均 杨静蕾 胡慧怡 金 蓉 缪彦雍 宋艳青 胡 帆 李知政 马 琪 何 泽 俞燕萍 黄 露 伍重浩 金丽丹 李佳倩 夏 露 黄诗颖 朱思亦 钟云霞 施雪青 方雯琪 钟 楠 董炳方 鲍芳莉 朱一颖 彭璐璐 沈丹怡 余立峰 陈 东 张荷英 沈晨玮 尤金辉 张钢平周秋龄 吴婉月 冯青青 朱徐如愿 何凯娜 孙梦梦 冯林燕 周雅婷 夏梦丽 罗佳薇 林华琴 袁嘉蔚 季晓瑶 李 娜 沈婉青 戴新荣 孙淑莹 颜梦萍 徐丁蕾 温小丽 应 卡 沈仙萍 詹佳君 王伊妮 王 萍 曹煜歆 金婷睿 徐墨洲 朱振燕 陈舜杰 张冰沁 何利亚 周 晶 倪敏殷 李 成 王婷婷 潘伟炜 宋 欣 孙婷婷 周煜磊 崔婧婧 王蓉蓉 谢钰珠 金 霞 叶 可 成锦乐 黄景泓 何静欢 刘 磊 吴苏珊 项璇虹 赵虹雅 杜 珂 何婉莹 宋 任 谢璐嘉 姜瑞莲 杜柯娜 魏霁霞 李凌云 陈 嫔 徐天余 李郑伟 洪 洁 金倩倩 周月星 周 雯 蒋海燕 盛建菲 丁 莉 金圆圆 吴艳艳 周陈萍 吴 晗 俞 婷 朱梦婷 王 怡 张超男 凌鑫铖 项亚玲 邵梦凡 方紫涵 寿超华 王姝涵 楼佳雅 卢晨晨 孟 旬 韦依静 何洁莹 汪洋慧 李斌源 林子莹 陈腾飞 许淑华 范佳乐 黄冬冬 胡淑轶 董建源 魏斐瑶 孙添琦 方佳慧 李天豪 沈志华 孙芷蒙 史梦娇 王逸飞 杨维娜 徐文栋 杨帅颖 韩宇森 胡洁浩 詹之佳 董 燕 牛会霞 宋梦芸 胡钰珂 丁文捷 陈坚彪 吴红叶 翁勤勤 周璐婉 陈佳艳 陈杨阳 王泽平吕娅靖 徐婷婷 杜杰洁 马颂赞 陈民洁 裘雯婕 王盼盼 费艳琳 陈晓妮 林雨婷 杜建丰
吴晓霞 傅娟娟 薛佳莹 孙笑华 毛 锐 罗梦婷 孟小珊 王巧婷 徐树芬 周慈恩 章玲玲 张佳佳 杨 英 杨吴萍 沈绿萍 何雨雨 徐立业 沈喜爱 潘依琪 付依雯 倪吉榕 蒋雅仪 楼梦佳 金家豪 金霞璐 倪红萍 王甜甜 娄 颖 黄 昱 马方妮 韩园杰 高 翔 王瑛瑛 江 劲 程 未 史正道 黎文超 曹可炯 林 娇 李梦宇 黄菲菲 王李君 叶依青 张佳萍 王双双 朱益佳
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110名
陈 洒 朱岩洁 洪立萍 潘 滢 林 茜 张玲珊 张卓程 吴露露 杨利利 陆璐霞 杨 珂 向 锐 章春妃王炜颖 吴敏敏 李冬冬 陈思宏 林陶铭 楼月月 戴 丹王 笑 蓝欧文 伏佳桢 朱祥祥 姚星升 吴金婷 杨路明江梓瑜 聂 蕾 陈佳佳 许梦凯 胡 赛 杨六男 陈梦霞 朱俊亚 傅泽艳 杨惠琳 钱清清 王丹丹 黄凌双 盛益琴 黄立翔 方楚楚 陈 侃 周 湘 沈红丹 翁盈盈 项 燕 何钰丹 解 椒 马珮瑜 潘荷丽 俞丹青 陆 雅 姜 琦 蒋 琲 金隽豪 张 光 吴 莉 徐 灵 严超囡 黄 维 黄靖舒 李 晶 张玲静 朱莎静 苏玲霞 范佳玲 李梦宇 郭 伟 樊 玥 朱澍嫣 郭丽波 袁 朦 王琪琛 高 燕 王培君 朱佳薇 陶天芳 郭梦超 李倩倩 莫红叶 董美玲 陈晓小
冯青芝 王晶晶 李西雯 张智悦 张 越 戴 弋 陈海曼 黄霞烜 潘亦超 罗燕玲 谢雪来 陈俊亘 林 怡 周碧宇 展丽凤 蔡婉莹 张茹芳 张妍妮 宋 樱 许蓉娟 陈月娜 王亚妮 梅雪儿 沈凯娜 俞秀萍 王 婕 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222名
胡敏玲 赵巧琳 朱赛男 徐超越 任洁娜 丁维梦 唐茹雯 沈名著 林珊珊 卢 芸 朱剑伟 章巧妮 王晓勤 徐舒洁 王 怡 陈剑飞 陈烨文 徐淑意 应丽瑶 张帆鹏 欧小念 胡金晶
吴丹静 孙叶露 杨冰琦 魏潘斐 张 琳 李鲁晓 张光宏 陆嘉佳 于敏丽 周立勇 张陈游 张丁菱 朱丽慧 孙 丹 寿熙雯 赵 颖 林 婵 何思斯 李佳楠 金 煜 方填恬 吴圳楠 沈莉燕 陈雨洁 沈莉莉 钱雁清 周招盈 吴 越 章诗弈 邵婷云 高晶晶 董婷婷 王炆节 姚 垚 陈 玲 陈利霞 王依依 卢 珍 谭奇芳 方珍妃 邢艺兰 程 维 谢 苏 林盛爽 黄一函 金佳意 林盛爽 宋雪奇 陈 希 周 斌 钟飞凤 陈淑姣 吴岷岷 周 静 周 盈 王枭芳 张浩漾 邵晟琦 施 艳 徐莉华 郭 飞 金 蓉 徐含莼 施富力 杨雯岚 林莉莎 俞燕萍 黄 倩 江敏旭 朱璐君 蔡秀珍 梁 霄 马佳颖 陆丹红 徐 羽 蒋晨妍 彭璐璐 龚 蕾 胡 蕾 蒋 烨 马 阑 周秋龄 陈 瑜 吴丹丹 张雪萍 汪 瑛 林华琴 吴亚燕 吕凯琦 章丹波 李亚萍 王 萍 胡 丹 黄丹鸿 李 铮 宗昕颖 徐丁蕾 王森丽 罗金红 鲁宇珊 李 成 曾 莹 吴 斌 熊可而 袁 敏 吴丽丽 骆丹蕾 陆 颖 鲍 燕 曹 璇 陆 懿 方 飞 戚叶苗 周颜芳 陈宇卓 钱佩丽 李凌云 傅烨华 赵雨臻 郑莹莹 邵杭燕 吴梦颖 胡一馨 冯灵灵 俞 欣 谢婷婷 陆慧慧 詹 婷 朱梦婷 何丽琴 毛 颖 胡思雨 寿超华 韦依静 陈奕霏 黄菲菲 崔 奇 周易夷 朱佳炯 林 璐 金思宇 齐蓓婷 吴娟娟 郭梦超 郑 轲 张佳艺 陆莉超 袁凯强 张秋雨 陈蓉菲 邱红娜 阮塞塞 陈宇峰 徐文栋 杨柳青 王霄宇 解亚菲 褚纯毓 胡珂溢 徐玉凤 卞甜甜 董 燕 郑 虹 沈凤飞 郑佩琼 应珏玮 姚金兰 寿哲咪 陈慧君 陈嘉怡 王盼盼 朱慧婉 陈学利 钟琳玲 梅梦茜 丁鸿丽 李心怡 张 曦 方 丹 李文斌 梅 皓 张芳语 邱逸琼 袁梦伊 仇雅琼 陈心怡 倪吉榕 蒋雅仪 姜 恋 高梦雪 沈思琳 张佳琦 张 琴 陈闪闪 马方妮 张小青 曹 蕾 吴婷婷 刘 军 廖小雪 校园文明建设奖学金:53名
廖 岿 陈 威 张智亮 何佳恒 项佳辉 林栋栋 钱怡丽
吴之晗 金宗宇 黎 露 王 辉 屠杭飞 何 菲 蔡 琦 张日东 李 超 沈 瀛 洪 泽 邱益炯 林夏伊 陈 聪 崔金晶 方家超 许城豪 邹梦蝶 吴智威 朱红丹 潘伟炜 周煜磊 敖培超 杜 珂 敖培超 夏梦婷 潘凯炫 麻晨诚 龚淑敏 米应子 俞骋远 章冀一 陆柚宏 李晓东 周佳彬 许刚路 项 波 童俊男 胡 巧 毛 锐 郎佳俊 李昀蔓 陈丽红 沈 阳 胡圣杰 季 毅
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53名
招生简章(上海班)
免试入学
在职学习
边学边考
录取率高
学历学位双证
学校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财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四大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48年由邓小平创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门财经管理干部.项目简介
早在1994年我校就成为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试点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举办EMBA教育的高校。为突出学校“整合国际资源,凸现金融财务”的办学特色,实现“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金融财务专长的创新型工商界领袖”的教育目标,学校制定“管理+财经+法律”的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营造一个人工模拟的、浓缩的企业经营情景和环境,拓展学员视野,培养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在十余年的教学历程中,以清晰的培养目标、特色的教学实践、周到的管理服务,把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紧密结合,造就了一大批能熟练运用现代财经分析工具和能从容应对市场经济各类法律事务的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许多MBA毕业生已经走进政府和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凭借着深厚的底蕴,其内在价值不断得到学员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在校的MBA、EMBA学员已达1000余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成为培养未来企业领袖的摇篮。
一、报名条件
1、大专学历:大专毕业三年或以上,原所学专业不限,符合条件者可授予国家正规硕士学历和学位。
2、本科学历:本科毕业1年或以上,原所学专业不限(有无学位不限),符合条件者可授予国家正规硕士学历和学位。
3、【联考有关事项】
●考试科目:英语+综合能力考试(含数学、逻辑、写作)
●录取原则:根据笔试、结合面试综合考查。
●统考报名考试时间:10月进行网报,11月进行现场确认,次年1月参加全国统考。
二、教学优势
1、中南财大MBA学院是全国第6家通过AMBA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通过AMBA认证的财经类高 校,意味着中南财大MBA被全世界认可。
2、中南财大的财经与政法结合的MBA课程设置在国内是唯一的,在教育部财经类院校中已经连续8年排名第一。
3、免试入学,先修学分后考试,边学边考,合理利用业余时间迅速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4、参加课程班学习有多次申硕机会,所修学分全部承认(不用重修),学分保留4年;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课程班学员。
5、授课教师全部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各个学院的最优秀的博导、硕导。
6、学费性价比高,同比上海地区其他高校mba专业节约学费1万—10万元不等。
7、授课方式适合在职人员,每月集中授课(集中两个周末),避免出现大量缺勤。
8、配备优质的联考考前辅导,基础班、系统班、模考串讲班,保证学员高通过率。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MBA课程以金融财务专业见长,对从事财务工作或金融工作领域的人提高财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10、由于MBA学员大多工作时间比较长,职位较高,社会资源非常广泛,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建立庞大的人力资源网络。
11、上课地点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中国科学院,地铁线1号线、7号线、9号线等直达,交通十分便利。
三、学制与教学形式
学制2~3年,利用业余时间在职不脱产学习。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发给学员讲授大纲或教材,规定必读及参考书目,进行自学。本班学员需按规定学时修完所列全部研究生课程方准结业。需申请硕士学历及学位的学员必须通过每年一月份MBA全国联考,并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程序。
四、核心课程设置
我校MBA课程共20门,其中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博弈论、管理与沟通、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国际贸易、经济法等16门核心课程。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法学、项目管理、创业投融资等
⑴ 市场营销方向:市场竞争战略、市场调研方法、零售管理、市场企划
⑵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力资本价值变迁、人力资本运营环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变革
⑶ 项目管理方向:项目管理学、项目融资、项目计划与控制、采购与合同管理
⑷ 财务管理方向:会计实务、成本管理、审计实务、公司理财
五、学位申请
学员参加本班学习,修完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此学分保留4年),并通过一月份的工商管理硕士全国统考,按当年学费标准补交学费,则可以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程序。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国家正规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未获得硕士学历、学位者,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颁发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
六、报名流程
1、填写入学报名表;
2、提交本人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复印件各2份,1寸蓝底彩色照片6张,报名费等材料;
3、审核通过后发放入学通知书;
4、按规定缴纳学费;
5、报到注册,参加开学典礼、入学拓展,正式开学。
七、收费标准
1、课程班学费:2.5万元(通过联考后按当年学费标准补足其余学费,2012年学费总额65000元)
友情提示:开学1个月后因个人原因放弃,概不退费。
2、报名及审核费300元、须在报名时一次性缴齐(审查未通过全额退费)
八、联系方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上海教学中心
电 话:021-51860017 021-51567019 传 真:021-51567015
2011-2012学年寒假社会实践的通知
各团支部:
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总结建党九十周年取得的成果,深刻领悟辛亥革命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社会,深入基层,在调研中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奉献青春,服务社会,根据团中央、团省委有关指示精神,为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将2011—2012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1.关注文化发展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2.回首建党九十岁月,深思辛亥百年精神;
3.心系三农建设, 关注基层发展;
4.聚焦民生,服务社会;
5.鼓励创新创业,励志成长成才;
6.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
二.重点活动内容
(一)关注文化发展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重视文化发展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此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假期实地走访考察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分发问卷调查民众对文化发展的看法,咨询相关人士了解当地有关文化发展的政策,以多种方式贯彻会议精神,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为各地的社会文化发展建言献策,为文化大繁荣在区域内的实施创造条件。
(二)回首建党九十岁月,深思辛亥百年精神。自建党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更加稳健,教育发展取得才长足进步,物质生产体系渐趋完善,社会文明发展更要紧跟其上。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握寒假社会实践这一契
机,通过参观辛亥革命历史遗址,走访老一辈的革命者,实地调研等方式,在回顾建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重新回顾革命历史道路,为现代人类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心系三农建设,关注基层发展。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关注,“三农”的发展不仅与改善基层百姓生活状况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关,更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补助落实情况、农村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等为实践主题,深入农村,立足基层,结合专业特长,为政府在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增长以及加强农村生活稳定等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四)聚焦民生,服务社会。近年来,食品安全、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研、走访相关部门等方式深入基层,探究民生问题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通过社区挂职、志愿服务、爱心帮扶、义务支教等活动,为广大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增进青年大学生对奉献社会内涵的理解,并为政府开展利民工程,改善民生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五)鼓励创新创业,励志成长成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应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实地见习等方式,了解和探索各种就业创业新渠道,总结就业创业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寒假,寻找项目、充分调研、形成成果,为201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积极做准备。
(六)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我校按照团省委、校党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历史和我院的专业特色,推行了“五四工程”这一特色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此号召,积极开展以宣传和推动“红色大学文化”“公民责任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志愿服务文化”、“高雅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三.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宣传。
1.各班团支部要高度重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展现才华、丰富阅历和为落后地区或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次有利契机,并能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2.各班团支部要结合本专业特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集中组队、返乡调研等多种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按时下发通知并组织学生填写并回收《社会实践登记表》(见附件1)。
3.各班团支部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在已有的宣传媒介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更加高速,高效地进行宣传工作,不断创新青年思想引导的路径和载体,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奖项设置
为扩大寒假社会实践的表彰面,我部计划在校级奖项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社会实践情况增设院级“先进个人”、“优秀成果奖”、“优秀社会实践小分队”,院级奖项以学院推选但未通过校级评选的实践成果为主要来源,此外,还将设置优秀组织班级奖,该奖项将主要从上交优秀组织班级申报奖材料的班级中根据各班开展社会实践成果及获奖情况来评定,以作为五四表彰红旗团支部的评选标准之一。在暑期社会实践前夕,组织部将召开寒假社会实践表彰大会暨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分别对校院级奖项进行表彰,同时将邀请事迹突出的先进个人或小分队分享实践经验,畅谈实践体会。
(三)明确要求,加强考评。
1.每名学生(毕业班学生除外)要结合自身社会实践活动写出一篇内容翔实、颇有见解的社会实践报告或总结材料(不少于3000字),并于下学期开学初报到时上交本班团支部,再由各班团支部统一上交院团委。
2.各团支部在下学期开学后,应利用一周时间对此项工作进行认真考核评定,每班推选出优秀社会实践成果4个连同全班社会实践成果上交我院团委。
3.各班团支部请于2012年2月21日(周二)前将本班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或总结材料及各班“优秀组织班级奖”申报材料纸质档(电子档发至
gc_zzb@yahoo.cn)一同上交至院团委,经过采取各团支部推选,院团委进一步审核筛选的方式,将本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按各学院含研究生在内的学生总人数的1%)及优秀实践成果申报材料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每院限3-5篇,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校团委将对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1.各团支部在进行社会实践成果评比及推荐申报工作时,将严格把关,社会实践报告的格式要严格按照要求(见附件4),杜绝学术不端、一稿多投行为,对于在“挑战杯”、“博文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已立项或获奖的作品,在社会实践评比中取消参评资格。
2.班级报送的优秀成果经检测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评优资格;先进个人总结材料有抄袭现象的,取消评选资格。
3.任何申报的优秀成果或先进个人有违反以上要求的,取消所在班级“优秀组织班级奖”的评选资格。
4.鉴于以上要求,也请各班团支部向本班学生强调,要端正学术,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总结。
附件:1.登记表;
2.格式要求。
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委员会
西安财经学院日语教育起步比较早、历史比较悠久。现有日语专业 (2012年招生) , 二外日语、大学日语公共选修课三种教学形式。二外日语课程开设于1985年, 当时仅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 后来教学对象也扩大到了各类研究生的范围;学校在2000年以后面向全校本科所有专业的学生, 又开设了公共日语选修课程;随着学校学科发展的不断推进, 2012年9月我校迎来了第一批日语专业本科新生。这也是我校日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西安财经学院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
西安财经学院日语专业2012年9月招生, 两个教学班, 共计37人。只有极少数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的是本校的日语专业, 其他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的都是本校会计、金融、经济等热门专业, 这些学生后来被调剂到了日语专业。学生生源来自江苏、河北、山东、四川、浙江、重庆等省市地区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内和周边地区。
这些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考入本校的大学生, 基本素质还是比较好的, 学习能力也都比较强。但不可忽视的一个情况就是,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冲着本校热门专业而来, 面对被调剂到日语专业的现实, 学生们对日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缺乏应有的热情, 学习态度也很一般。对将来的就业以及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充满担忧。这样的一些消极情绪很容易影响整体的学习氛围, 值得我们深思。
2、师资情况
本校日语专业所有教师都有留日经验, 现有副教授1名, 讲师2名, 助教2名, 外教1名。还有几名来自本校其他学院留日博士的兼职教师。涉及到的专业有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语教育、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研究等。
3、学校教学资源情况
本校外国语学院现有多媒体语音室20个, 日语图书、音像资料1万余册。这个数量与开设日语专业时间较长的院校相比, 资源相对匮乏。
三、具体学习策略的制定
针对本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现状,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
(1) 定期邀请研究日本的各类专家、日本独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负责人员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 这些专家可以给日语专业学生讲授有关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负责人, 他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还可以告诉学生日资企业现在需要哪种类型的日语人才。另外, 他们还可以介绍一些在日资企业工作的日语专业学生的具体工作情况。通过这些专题讲座, 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目前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加以改进和提高。
实践证明, 多种类型的专题讲座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知识性的东西, 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日语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规划自己的美好未来。
(2) 日语专业教师举办专题讲座
由日语专业任课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因为专业课教师对其所承担的课程非常熟悉, 对相关知识点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 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比较系统的从语音、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方面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日语学习的能力。
(3) 邀请外校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来本校与学生交流
本校日语专业今年第一次招生, 因此还没有高年级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邀请其他院校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来本校与我们的学生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低年级学生讲述自己的日语学习经历, 学习技巧、以及学习方法。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自己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难题, 并告诉低年级学生自己是如何克服的。这样更容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共鸣,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4) 邀请本校其他专业教师举办讲座
西安财经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和管理类学科为主, 经、管、文、法、理、工、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本校财经类专业的优势, 邀请会计、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优秀教师来为日语专业学生做跨学科专题讲座, 让学生了解财会、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邀请文学、艺术、广播电视传媒等专业的优秀教师举办各类专题讲座, 通过中日两国在文学、艺术、广播电视传媒等领域的对比, 帮助学生夯实中日文化背景知识, 为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与日本人进行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互联网资源也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类日语学习网站、多种多样的日语学习文本资料以及大量的动漫、影视剧等音声和视频资源来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能力及水平。
3、尝试将日本人带入日语教学课堂
外语学习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外语学习环境。为此,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日本人带入日语教学课堂来促进学生日语水平的提高。
(1) 日本留学生 (主要是来中国学习汉语的)
初级阶段时, 可以邀请一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走进中国大学生日语课堂, 让他们和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因为初级阶段的中国学生日语口语水平有限, 有些太难的句子不会表达, 他们也可以和这些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相互进行日语和汉语的交流,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各自的外语学习水平。
(2) 完全不会说汉语的日本人
高年级阶段时, 可以邀请一些完全不会说汉语的日本人来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日语口语表达水平。
(3) 懂中文且中文水平较高的日本人
邀请这些日本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 涉及的话题内容会更广泛, 更深入。使学生在提高日语口语水平的同时, 还可以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等。从而帮助学生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4)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 通过远程教育把日本学生带入本校学生的日语课堂。由于在硬件及远程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 此处暂不展开论述。
(5) 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古人云, 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者也。最大程度地发掘教师的潜力, 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四、结语
以上教学策略是根据笔者所在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的日语专业教学现状, 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日语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提出的一些个人见解。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 有些策略可以实施, 有些策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也会不断完善。笔者今后将继续努力探索并持续进行实践研究, 使这些教学策略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 笔者相信科学实施这些教学策略, 将会有助于本校日语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4.
[2]陈楚雄.多模态化大学英语写作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
2012年上学期,学院学生工作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团队建设为动力,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贯彻以团队、责任、鼓励、平等、专业化为核心价值的“学工文化”,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结成绩,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党政齐抓、教师共管,建章立制,实现学生工作新跨越
学院党政班子思想统一,把学生工作列为学院党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在人力、财力、精力上加以保证。学院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制度,推行一年级本科生导师制、四年级就业导师制相结合全方位学生工作新体制,为实现学院学生工作的新跨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学院学生工作的高效、有序、安全、稳定的中心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学院建立学生思想动态定期调研汇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建立班长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处理,确保信息快捷、无误的上传下达,实现了安全稳定的管理目标;分别编写了及境学院班干部工作手册》等,以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细化了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及学生处分流程,以实现程序的公开化、结果的透明化及过程的书面化;制订《环境学院优秀团支部考核模块》(试行)、《环境学院“星级宿舍”评定办法》(试行),以力求学生活动的制度化;建立“学生党员述责评议制度”、“党员带班制度”,以达到党员培养教育的经常化。
二、以学风建设为依托,以英语等级、考研为切入点,实现学生品学共进
学院新制定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实施办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晨读、晚自修管理办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寝室文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奖评审活动,强化学生的班集体概念,帮助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学期初,学院专门召开考研动员大会,为四年级学生分析形势,增强他们考研信心,同时,在图书馆的支持,学院开辟了考研自习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方便的学习复习环境。为了形成良好学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根据学校的要求推行了晨读、晚自修、班级管理工作奖评审活动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由高年级 1
党员负责晨读与晚自修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学生党员的管理水平。为解决学生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的问题,我院及时制定了有效的管理办法,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管理,使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学院已将寝室电脑上网管理办法随成绩单寄回家中,让学生家长了解相关政策,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三、以学生党建工作和班集体建设为载体,倡导合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一学期来,我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以党建为中心点和基本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在期初进行了以年级为跨度的支架构体系,支部中从高到低分成纵向分布,从而加强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确保一个支部的文化、制度体系的传承与发展。修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细则》,认真履行发展党员程序,使党员发展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本着“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和民主选举,将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角色,明确工作职责与范围,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学院团委以团日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团组织工作。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组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各个团支部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开展了如“低碳中国行”、“烟消云散、“晴天晒被储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广大团员、团干部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优良精神风貌,也显示了我们的团总支、团支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院团委还组织了团日活动的评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评比细则,通过评比开展工作交流,将支部建设落到实处。学院学生会、社团本着“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借鉴兄弟学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缘是一家人”系列活动、“毕业了,我想对你说”系列活动、“开心大胃王”、“DIY手工大赛”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英语口语晋级赛、数学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通过上述工作,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个人爱好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在校运动会上,我院学生创造历史地实现了团体总分第六,男子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四、以“服务、引导、成才”为导向,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化管理新办法
针对当念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管理能力弱的特点,学院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化管理方法的探索,继续开展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活动”。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确立大学各个阶段学习、生活、工作的明确目标,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要获得哪些资质、技能、荣誉,成为怎样的毕业生?从而自觉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对照目标修正自己努力的方向,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规划包括四年总目标和学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活动要求以班为单位,在学期初对每位同学上学期目标完成情况及新学期目标的制订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目标制订与实现情况与学生个人的综测以及班级量化考评相结合。学院制定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执行方案》,制作了《大学生学业规划手册》,方便同学记录自己的目标以及各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使该活动能够持续长效地开展下去。
五、以实习、就业为抓手,继续深化推进“子女战略”
学院利用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博仕华环保公司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调整、强化学生的实习环节,专业教师和环保院的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使每个学生得到环评、设计、工程等实际项目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要求每一位教师为毕业生就业作出努力,实行就业导师制,把联系用人单位的任务落实到人。学院及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至6月15日就业率近5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学年学生会在院团委老师和xx主席的带领下,学生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可以从我们所举办活动的质量、学生会成员的素质以及同学们的评价中看出来,为明年学生会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主要就我所分管的学习实践部与权益保障部经验与教训来谈一下本学年的工作,以期能够明年更好的为学生会工作。
一学习实践部摸索中不断寻找定位
学习实践部本主要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在第一次例会中学习实践部邀请了原学习实践部部长xx、副部长xx、xx对新纳干事进行了简单部门文化和部门制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当中新部长副部长以及干事都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院学生会一直很重视每学年的部门第一次例会,通常情况下学生会主席或者分管该部门的副主席一定到会,一起参与该部门的该学年的活动计划的制定,并指出该部门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大家一起为部门的发展努力,一起为学生会的发展而努力。
2外语文化节前期准备,外语文化节一直是院学生会的品牌活动之一,本学期在活动开始之前大家都积极准备,院学生会和各系学生会都有自己承办的活动,但是后面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举行。此次前期准备主要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创新方面,因为外语文化节一直由学习实践部所承办,所以包括策划,活动宣传都是按原来的模式来举办,活动的创新性不足。
3配合生活园区就生活园区文化月中的知识竞赛活动。在该活动中加强了学习实践部和生活园区的联系与沟通,在知识竞赛活动中学习实践部干事们积极献计献策,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跨部门之间联合举办活动,为以后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人人知诚信,诚信“考”先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是学习实践部今年新增加的一个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热情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做宣传板的时候,不仅牺牲了自己中午午休的时,而且在晚上11点多,楼管阿姨查完房第二次开门的时候才回去。考风考纪第二个活动就是给各系学生会的学习实践部开会,希望将这次考风考纪宣传下发到各个班级,最好班级能够就考风考纪能够开展主题班会的学习。可能因为是学习实践部第一次做,活动还是有存在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体现在宣传内容的挑选不够细致、宣传的方式过于单一,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会学风整顿月已有涉及,相信在下一学期中考风考纪的宣传能够内容更丰富,宣传方式多元化。
针对高校信息报送工作, 本文引用“机制”一词, 同时结合笔者日常工作对其分析研究。在新形势下, 网络新媒体的快捷迅速, 对于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信息报送工作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为此, 制度要先行, 建立健全高校信息报送工作机制, 使信息报送的约束力由软变硬, 让信息报送充分的发挥其“参谋”的作用, 体现信息的服务价值。
一、建立健全高校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体系
(一) 健全信息网络整体运行机制
信息报送工作长效运行的基础在于信息网络的经纬有致与灵敏高效。学校党政办公室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优势, 对各级办公室的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协调与指导。 在全校10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和26个职能部门中, 建立了信息工作网络, 利用校园网的网上发布信息途径, 以党政办公室为轴心, 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及时向上级领导, 广大师生及校友展示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 学校正在积极建立“两微一端”政务发展新模式, 即官方微博、 微信、新闻客户端。立足学校根基与实际, 凸显教育行业属性, 增强师生互动功能, 营造亲密和谐的校园氛围, 传递教育育人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建立信息员快速反应机制
陆游《初夏闲步村落间》云:“绿叶忽低知鸟立, 浮萍微动觉鱼行”。任何紧急情况的出现, 一般都有预兆,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必有大量蛛丝马迹显现出来。学校负责信息的工作者必须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的专职人员。通过学习与培训, 不断加强信息员敏感的信息意识与持久的洞察力, 面对这项知识密集性的工作, 使其能够做到“随时发现、及时报送”, 抢时间、争效率、快传递, 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充分发挥信息一字千金的价值。在对信息的处理上要准确区分:重大信息, 需要马上报送;典型信息, 必须深挖报送;特色信息, 认真撰写、及时报送;常规信息, 不予报送。
(三) 完善信息工作者管理机制
信息工作者要时刻树立精品意识, 具备敬业奉献与坚持不懈的意识。信息工作具有原创性强、协调面广、时间紧迫、 业务阵线长、校际排名考核压力大等特点, 因此, 信息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包括政治思想觉悟、才智与能力等。首先, 信息员必须开拓思路, 不断创新。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迹象, 要及时做到思想新、观点新、语言新。其次, 严把文风, 文稿要求精益求精。胸中有丘壑, 笔下自华章, 在文稿处理上要重点突出、意尽言止、简短精练。再次, 信息工作者作风要勤, 无怨无悔。路虽远行则必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唯有爱, 才能出精品, 时间会开花。信息员为了保证信息的 “全面、准确、及时、客观”, 必须做到:喜忧兼报、实事求是、加班加点、避免偏差。最后, 信息工作者必须以学校发展、改革、 稳定的大局为重, 要善于捕捉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探索性、研究性等信息, 经过加工、撰写、送学校领导审批后再报送, 以期进入上级决策视野。
二、积极推动信息报送工作动力源的形成
(一) 构建信息工作动力机制
信息工作琐碎单调、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且质量与及时性要求极高, 是一件“苦差事”。目前, 根据调研情况, 陕西省各大高校的信息员多是兼职, 编写、制发以及报送信息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 并且额外的工作是没有额外的报酬, 那么, 信息工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信息工作, 调动信息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提高信息报送质量, 充分发挥信息工作的参谋、服务、宣传作用, 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考核奖励细则。通过经费保证而达到上下联动, 运转有序。近年来, 由于高校教育资金短缺问题日渐凸显, 高校不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报送工作上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员如何保持饱满的热情与无怨无悔的态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 则会出现对信息报送的不重视, 导致信息内容单一化, 对信息的深度、广度挖掘不够等现象。首先, 坚持自觉性原则。一个人的自觉性存在有、 无、强、弱四个方面, 高校信息工作者属于高校教育行列, 应当时刻具备“困知勉行”的实干精神, 苦苦求索、勉而行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不在于寿命的长久, 而主要在于为时间付出多少, 恪尽做人的本分, 于工作中得到快乐, 这才是最踏实、 最幸福的人生!其次, 坚持党性原则。信息员应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学校服务, 为师生服务的基本方针, 在信息工作实践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扎实肯干, 无私奉献, 不求索取, 只求进步, 力求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帮助公众了解学校, 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再次, 拓宽信息考核奖励渠道。对信息工作者的奖励不应该局限于物质方面, 学校能否出台一种政策, 量化信息工作者的额外工作任务, 使其与职称评定、 优秀认定挂钩, 一方面可以给信息工作者以动力支持, 另一方面减轻信息工作者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进行科研任务。最后, 多表扬、多关心、多支持进行信息工作的群体, 使其工作能够得到认可, 这样, 内心才能得到宽慰。
(二)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发布之后的情况跟踪是信息报送最容易忽视的一环, 针对这一问题, 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 在校外, 定期通过网络、电话、微博、微信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进行交流与反馈, 查找信息报送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取长补短。在校内, 首先要营造信息报送的积极氛围, 每日通报与每月总结必须进行, 信息一经发布及时在工作群通报, 未能发布信息及时提示, 认真分析信息不予刊发的原因, 及时沟通, 及时纠正。由于一些典型信息与特色信息关乎学校发展、稳定的大局, 需要认真挖掘与跟踪, 形成系列报道。此外, 由于信息报送是校内各单位紧密配合之下完成的, 所以需要定期的量化考核与积分统计, 有利于建立长久的激励机制, 形成信息采集的良性循环。
三、信息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
(一) 上级部门约稿的利弊分析
省教育厅在信息报送上采取积分制度与评分奖励制度, 并制定了不同的评分细则, 按月进行量化公布, 促进了高校信息报送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定期的约稿以保障重大信息源的有效供应, 由于约稿分值大、时效性强, 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以重大节日约稿为例, 省厅的约稿一般都在节日当天, 可各大高校存在当天或者节日之后才举行活动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信息员报送信息一定要实事求是, 不能随意臆造, 有则报, 无则不报, 同时吸取教训, 对节日性的活动, 应联系校内各部门提前准备, 争取下次及时报送。
(二) 对“空档时间”的利用
高校存在寒假、暑假两个较长的“空档”期, 利用好这个时间段, 既可以保证本校信息报送的连续性, 又能在“空档”期将学校的信息分值进一步提高。为此, 各大高校在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师生动态信息”与“特色活动信息”上。 诸如:庆元旦迎新年活动、慰问活动、高校学生参加国内竞赛活动、寒暑期大学生特色志愿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活动。 以上活动经过认真撰写, 被采用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宣传学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假期各部门都有的值班安排, 所以在时效上往往有别于往常。同时, 假期的信息报送对于信息员来说压力极大, 一方面, 同水平高校的信息量不断攀升校级排名不断上涨, 另一方面, 本校信息源少甚至没有信息源, 需要信息员自己深挖掘, 一旦发觉程度不够, 或是信息未被采用, 容易对信息员产生消极影响。
(三) “单兵作战”与信息撰写的单一性
根据调研, 近年来我省高校人员编制短缺问题十分严重, 信息员多为兼职且在本职工作之外无额外报酬。“单兵作战、 各自为营”的现象很严重, 这种情况下, 信息员是不能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信息报送上, 所以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堪忧。为此, 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科, 以便各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扩大交流, 让大家明白, 信息报送是全校的事, 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个部门的事情, 它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同时, 在信息的编写上存在严重的单一性, 综合性稿件较多, 具有深度、广度的稿件很少。诸如多种讲座、多种报告会、多种活动、多项奖励等稿件很多, 而反映学校特色的稿件如学校深化改革、特色专业亮点、人才人事队伍建设等信息很少, 这对信息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校园新鲜事, 进行教改探索,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 多思考, 多创新, 变则通。
总而言之, 高校信息工作老生常谈, 创新为首, 需要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三个围绕、三个结合。贴近领导意图, 抓重点; 贴近师生与基层工作, 捕捉亮点;贴近上层需求, 提供质量高的信息。围绕重点工作;围绕教改创新;围绕热点、难点进行报送。将信息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相结合;与教育宣传相结合;与学校发展改革相结合。
摘要:信息报送是学校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办公室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信息报送工作必须立足学校全局、了解全局进而服务全局, 同时应该建立在长效机制体系之下, 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和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
关键词:高校,信息报送,机制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德州市委办公室.健全机制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J].秘书工作, 2003 (02) :19.
[2]郑倩, 井海波.论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工作者的素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2) :115.
【财经政法学院2012学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代码10-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秩序管理重点07-21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06-21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学生毕业实习报告》06-29
浙江财经学院文件07-06
财经学院升国旗简报09-10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11-01
内控学习感悟-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11-19
财经系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要求10-14
政法学院学生会年度工作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