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精选8篇)

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 篇1

一、证照

1、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主要负责人、隶属关系、企业名称变更后以及改(扩)建工程验收合格后,按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20条、第21条的规定,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

2、取得采矿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

3、建设矿井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对该建设项目核准(或批准)文件,或者列入省级政府批准的煤矿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方案中。

4、建设矿井取得采矿许可证或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并在有效期内。

5、建设矿井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并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复,编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并进行评审。

6、主要负责人取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

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投入、奖惩、技术措施审批、培训、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井工煤矿入井检身与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符合《安全生产法》第4条、《煤矿安全规程》第4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6条规定。

2、建设矿井建设单位承担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符合《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4.3、4.4、4.6等规定。施工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承担主体责任,符合《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4.3、4.4、4.5、4.13等规定。监理单位对煤矿施工质量和安全等承担监理责任,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加强煤矿建设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2〕153号)文件第17条、第18条等规定。

3、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工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符合《安全生产法》第4条、第19条、第43条,《煤矿安全规程》第4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6条规定。

4、建设矿井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等制度,符合《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4.3等规定。

三、人员配备及持证上岗情况

1、配备矿井“五职”矿长,配齐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符合《安全生产法》第21条、第24条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6条规定。

2、主要负责人培训时间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9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的规定,培训时间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9条规定。

3、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在有效期内,符合《安全生产法》第27条、《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5条的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复审,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21条规定。

4、一般从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安全生产法》第25条的规定,培训时间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11条、第13条规定。

四、问题整改及自检

1、自检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安全自检自改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17〕6号)明确的《井工煤矿安全自检表》《露天煤矿安全自检表》要求组织开展自检自改工作,隐患和问题整改做到“五落实”。

2、安全体检”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整改做到“五落实”。

3、见附件4“国务院安委办暗查暗访问题汇总表”

4、“安全体检”查出的重大隐患由地方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五、安全监控系统

1、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瓦斯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控系统功能完善。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89条、第490条规定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4、9的规定。

2、安全监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模拟传感器报警、断电运行正常;开关传感器设置和运行正常,故障断电正常。具备实时上传监控数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91条、第495条规定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8.4的规定。

3、甲烷传感器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应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98条、第499条、第500条、第501条规定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6的规定。

六、瓦斯防治

1、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和防突预警分析处置制度,瓦斯涌出异常或防突指标异常时,立即撤出人员,分析异常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72条、第173条、第174条、175条规定。瓦斯超限及追查处理符合《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第6条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1〕26号)第19条要求。

2、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33条、第59条规定。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39条规定。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58条规定。

3、突出矿井应采取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瓦斯等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预抽瓦斯应符合《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1050-2008)、《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章、标准的要求。

4、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应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指标,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51条、第52条、第55条规定。

5、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内不得留设煤(岩)柱,被保护层工作面须布置在有效保护范围内,否则须对未保护区域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编制被保护层工作面区域性消除突出危险性评定报告,符合《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1050-2008)9.2的规定。采煤工作面应采用超前排放钻孔、预抽瓦斯、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等防突措施,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95条、第96条、第97条规定。

6、有下列条件之一的突出煤层,不得将在本巷道施工顺煤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作为区域防突措施:(一)新建矿井的突出煤层。

(二)历史上发生过突出强度大于500t/次的。

(三)开采范围内煤层坚固性系数小于0.3的;或者煤层坚固性系数为 0.3~0.5,且埋深大于500m 的;或者煤层坚固性系数为 0.5~0.8,且埋深大于 600m 的;或者煤层埋深大于700m 的;或者煤巷条带位于开采应力集中区的。

7、石门揭煤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数不得少于5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对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检验孔数不得少于3个,深度应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采煤工作面应每隔10-15m布置一个检验钻孔,深度应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要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99条、第100条、第101条规定。

8、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02条、第103条、第104条、第105条、第106条规定。

9、应当对瓦斯抽采基础条件和抽采效果进行评判。工作面采掘作业前,应编制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并由矿井总工程师和主要负责人批准,确保抽采达标,符合《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第21条规定。

七、水害防治

1、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编制《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严禁存在重大灾害不治理盲目组织生产。

2、设立地测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2条规定;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83条规定。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

4、在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地测机构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并提出水害防范措施,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施工。地测机构提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回采。发现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充水的,应当采取注浆加固或者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等安全措施。否则,不得回采

5、矿井工作面采煤前,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情况。

6、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撤人制度,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患安全消除后恢复生产。

7、编制完善汛期安全措施,落实应急值班制度。

8、编制5种必备图件,建立14种基础台账,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87条及《煤矿防治水规定》第15条、第16条的规定。

八、开拓部署与采掘生产

1、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及安全(抽采、超前治理)煤量平衡,无“剃头下山”开采情况。四个煤量的开采期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23条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第11条和第13条规定。采掘接续合理、正常。

2、矿井月产量按月度计划组织生产;没有月度计划的,不得超过矿井核定(设计)生产能力的1/12,符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灾害严重矿井重新进行生产能力核定,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4部门《关于开展灾害严重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5〕98号)规定。矿井采掘工作面数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5条规定、《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管理控制超强度生产的意见》(发改运行〔2014〕893号)、《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5.1.2的规定。严格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

3、生产经营决策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下达生产计划或经营指标。

4、淘汰巷采等落后采煤方法,采用有利于瓦斯、水害和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采煤方法,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7条、第113条、第114条、第115条、第116条、第196条、第263条规定;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9条规定;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5.2.1规定。

5、回采工艺及采掘设备先进、适用、可靠,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5.2.2、5.2.3的规定。

6、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是否存在违规分包、转包

九、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1、规程对标 煤矿企业必须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照新版《规程》,全文进行逐条对标检查、梳理和体检,特别是水、火、瓦斯、冲击地压和运输提升等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全面进行对标检查整改。按照新版《规程》要求,对查找出的安全生产隐患或问题,必须制定“五定”方案进行整改。

2、依法在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井巷煤柱留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5条、第123条规定,严禁开采保安煤柱。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等图纸按规定填绘,能反映实际情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4条规定,严禁图纸造假、图示不符、假密闭等违法生产行为。

3、严禁使用国家命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和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使用的设备按《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要求更换淘汰。

十、新版《安全生产标准化》

1、及时组织开展新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培训工作

2、煤矿企业必须开展达标建设工作,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生产矿井按照新标准达到三级以上。

十一、职业危害防治、防尘管理

1、煤矿企业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符合《安全规程》第683条规定。

2、是否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被找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3、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煤矿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4、消防水池设置、洒水、降尘设施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44条、第648条、第649条、第652条规定。

5、制定综合防尘措施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87条规定。采、掘、运主要地点粉尘检测制度健全,效果应满足要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40条、第642条规定。

煤层注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45条规定。

采掘机喷雾、支架喷雾等防尘措施齐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47条、第650条规定。

十二、顶板管理(冲击地压)

1、采掘工作面支护结合实际进行设计(过地质构造带、破碎带、应力集中区是否有加强设计)并按设计实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第102条、第106条规定。

2、采用锚、网、喷等主动支护的巷道安设顶板离层仪等矿压观测仪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2条规定。

3、采煤工作面顶板悬顶面积超过规定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8条规定。

4、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按规定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并按规定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冲措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27条、第228条规定。

允许临时性生产矿井检查内容

1、煤矿必须按照《关于印发自治区未批先建煤矿临时生产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17〕32号)要求,安排专人,明确责任,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

2、是否制定临时生产期间对照设计剩余工程加快施工的方案。

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 篇2

1 《安全检查表》适用于煤矿检查的各个环节

《安全检查表》, 作为行之有效的检查工具 , 在煤矿检查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岗位上都是比较适用的。其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它可广泛适用于煤矿采掘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和标准化作业

煤矿采掘工作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环境最差、条件最艰苦、劳动强度大的作业现场。但这里的施工质量却来不得半点差错和失误。安全出口的畅通与否、工作面的支护状况、顶板的管理、现场环境的维护、减尘措施的落实等, 都需要用严格的标准去检查和验收。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空间狭小条件下, 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多方的努力, 检查内容的统一和处罚尺度的界定, 必须有一个标准来衡量, 这个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安全检查表》。

1.2 它可广泛地适用于工作现场的自查自纠

以通风队跟班队长现场隐患自查自纠菜单为例, 通过自已对现场工作质量的检查, 可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与施工缺陷, 对照可视化菜单中的检查项目与标准, 问题会很快暴露出来, 采取措施去补充和完善, 是最有效的办法。通风跟班队长对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通风设施的完善、局部通风的要求、以及对各地点瓦斯测量、爆破现场的检查,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初期。

1.3 《安全检查表 》的作用是易于检查 , 方便检查

事实上, 《安全检查表》就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以及危险因素的查证。众所周知: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定期、不定期、综合性、经常性或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检查, 达到安全生产、职业保护和人的安全、健康的目的。

1.4 《安全检查表 》是定性评价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评价其工程的优劣, 有时把主要环节和关键步骤进行量化, 充分体现: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要求。利用这样的方式对检查结果的半定量考核。如果把握了系统以及子系统的科学权重, 则《安全检查表》法将会再深入一步, 由定性向半定量过渡。这里, 权重是非常复杂的, 还要作深入研究。

2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要求

《安全检查表》是安全检查最有效的工具。是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制定的问题清单。 编制《安全检查表》要根据检查的需要, 又便于操作的原则。努力提高检查质量。防止漏掉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 实际是对安全工作的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1) 《安全检查表》力求完整 , 检查内容要重点突出 , 简繁适当 , 有启发性;表中所列各项目、内容, 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 分清各自职责, 尽量避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变动、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改、变更和完善。凡能引发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 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

2) 编制的《安全检查表》要有适用范围 , 并经各级领导审批 ;检查人员检查后应签字, 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 做到责任明确。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应用要有针对性, 注重实用效果, 必须包括系统的主要部位, 不能忽略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应从检查部位中引伸和发掘与之有关的其它潜在危险因素。每项安全要点, 要定义明确, 便于操作。其格式内容应包括分类、项目、检查要点、检查情况处理、检查日期及检查者。通常情况下检查项目内容及检查要用提问方式列出:检查情况用是、否或V、X表示。

3) 《安全检查表》是在事先根据检查工作的需要编制的。它的编制依据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程及相关规定, 汇集有经验、有技术、有技能, 在专业上有独到之处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商定的。《安全检查表》的产生代表的不是个人意志, 应是全体编制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同时, 编制中充分考虑了整个系统的特点及程度, 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这是《安全检查表》的核心。《安全检查表》编制中, 还需要参考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相关经验。合适、完整的《安全检查表》必须让受检者易于接受所检内容, 必须是经过反复修改, 略高于现状, 但又不能脱离现状。有了《安全检查表》, 不论检查者, 还是受检者, 即使存在某方面的争议, 也会在可视化标准下逐一化解, 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3 使用《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使用《安全检查表》可以使检查项目系统完整, 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同时, 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 检查执行情况, 得出准确的评价。《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提问方式 , 有问有答 , 给人的印象深刻 , 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因而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 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1) 透明化、可视化 , 所要检查项目距要求相差多少 , 能不能达到验收标准, 是否为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对比《安全检查表》一目了然。这种可视化的特点, 其实就是给受检者一把尺子, 或者说是一面镜子, 对自己的现场量一量、照一照, 有没有问题, 隐患有多大。这种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的检查方法, 避免了评判标准上误区, 使得检查工作更具科学、合理。其结果更使人信服, 达到了查证有理、数据有力、减少扯皮、结论可信。

2) 应用《安全检查表》 进行例行检查 , 一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按照重要顺序排列, 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 哪些次要, 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同时, 《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 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 易于分清责任, 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 并进行检验。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 《安全检查表》的使用频率高, 使用次数多, 其优越性表现突出。

4 应用《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

1) 《安全检查表》要根据需要编制。各类的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 , 不宜通用。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 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 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则简明扼要, 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2) 应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时 , 应落实安全检查人员 , 各层次、不同种类的检查表要有不同人员去执行。不论何种检查, 完成后一定要签字, 并提出处理意见备查。

3) 安全检查是一个延续性强、周而复始的工作。为保证检查的有效定期实施, 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或制定《安全检查表》的实施办法。如把《安全检查表》同巡回检查制度结合起来, 列入安全办公制度, 定期检查巡视制度或班组接班制度, 效果就比较理想。

4) 应用《安全检查表》 检查 , 必须注意信息的反 ( 下转第333页 ) (上接第256页 ) 馈与整改。对查出的问题 , 凡是检查者当时能督促整改和解决的应立即解决。当时不能整改和解决的应进行反馈登记、汇总分析, 由有关部门列入计划安排解决。因为《安全检查表》编制的内容、项目、检查点, 多是采用问答式, 所以须有问必答, 有点必检。按规定的符号填写清楚, 为系统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准确的依据。

5 结束语

应用《安全检查表》对煤矿各岗位进行检查, 是安全检查工作上档升级的一个里程碑。初步使用已得到了可喜的效果。由于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检查内容和方式, 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如果要用《安全检查表》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只要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使用、修订、整改等各方面作不懈努力, 就一定会使检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应用更加方泛, 也会取得更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安全检查工[M].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 篇3

摘要:我国进入电力时代之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量激增,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需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对一些用电量较大的生产企业来讲,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也就更加苛刻。因此,电力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也就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配电线路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电力配电;安全检查;内容;重点

推行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不仅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保障。对配电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可以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周围环境对线路安全所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电力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工作的要求

电力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在线路安全运行制度中,明确规定了电力线路和周围建筑物、植物之间的距离,这一安全距离的规定能够保障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受到风力影响偏移后,不会对周围建筑物、树木产生影响[1]。当导线与建筑物、树木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需要及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防止线路跳闸现象的发生。此外,在交叉跨越距离的现场测量中,也要按照线路运行安全规程展开工作,并预测到恶劣天气对导线支架的影响,及时做好重点路段的检查工作。

二、电力配电线路安全检查的内容

(一)线路巡视

1、线路巡视制度

电力配电线路安全检查的巡视制度也就是规定一定的人、时间对特点线路段进行安全检查巡视。巡视制度要求下的巡视路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并实行弹性排班,实现运行、检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线路巡视中,巡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配电线路责任段的管理条例,尤其在一些大规模的线路检修中,需要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做好人员调整,使检修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在巡视周期的制定上,可采用交换巡视的方法,对专责线路段上以月或季度为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线路检查验收工作,对出现的安全故障和遗漏点进行重点审查,责任到人。

2、线路巡视到位标准

关于线路巡视工作是否检查到位需要参照严格的管理标准。国家电网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文件可作为线路巡视到位的黄金标准,指导日常线路巡视工作。各班应全面了解《巡视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规定,并将其录入到GPS巡检器中,实现巡视工作的规范化[2]。巡视人员到达巡视地点后需要对电力设施进行360°无死角检查,确保责任段内线路设施安全无损后再继续前行检查下一路段的线路。检查线路杆塔时,需要对杆塔的所有基础构件,包括导线、全线、金具等进行全面系统检查,直至符合巡视到位标准之后方可前行。在特殊地段的线路巡视中,如无法正常到达杆塔位置时,需要及时备案记录。日常巡视中,如果各责任段内的巡视人员均无法找到运行故障,直接负责人就需要组织交叉巡视,如依然没有查找到故障根源,应及时进行登杆检查。

3、线路巡视内容

线路巡视的工作重点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做好巡视记录。巡视记录能够为后期的检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果没有配备相应的巡检器,可以讲将巡视内容记录在巡线卡中,便于巡视工作的交接。每次巡视所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当是设备主体的运行状况和线路防护区内的变化情况,若巡视中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防护区内出现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分类记录,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进行备案处理。在雨雪等空气湿度较大的天气状况下,需要加强巡视力度,避免输电线路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日常线路运行维护中如发现可能误碰导线的违章建筑、吊装作业、钻探作业,需要及时制止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宣讲,避免对电杆及铁路等基础电力设施造成损坏,影响电力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4、线路巡视安全检查表

电力企业内部应当制定统一的巡视安全检查表,确保巡视内容的全面性。线路巡视安全检查表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架空线路的检查应重点观察线路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线路上有无悬挂物,拉线和板桩是否稳定,避雷接地装置是否运行良好,有无过热、老化、锈蚀现象发生:(2)电线杆等电力基础设施是否有倾斜、腐朽、变形、损坏等情况发生;(3)电力线路沿线是否堆放有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物品;(4)地下敷设线缆的结构布置、走线方向和电缆头位置等有无异常情况;(5)明敷电缆沿线盖板和其他覆盖物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挖掘痕迹;(6)电缆沟内有无积水现象;(7)线路接地状况是否良好,有无锈蚀现象;(8)配电箱、分线盒、母线槽、开关等装置的运行状况,观察接线状况是否良好,记录有无放电、松动现象发生;(9)检查线路周围有无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不良因素,并严禁绝缘导线上悬挂物体。

(二)缺陷内容的描述记录

对线路缺陷的描述一般用“负荷侧右”、“电源侧左”等词语描述。在缺陷描述中,还应注意记录拉线型号,并进行准确客观的记录。如果出现线路被盗现象,需要写明拉线棒的使用情况,并注明被盗角的编号和尺寸,如出现抱箍被盗现象,需要详细记录左右杆的使用情况[3]。拉线和拉线棒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锈蚀,此时,需要估算锈蚀表面积和截面积,如果现场估算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绘制草图的方式,将其带回再仔细计算并将结算结果记录在册。如果导线、地線发生损伤折断,需要对其损伤情况和所在位置进行详细描述,并写明修复所需要的材料,以便及时维护修理。

(三)注意主要的安全隐患

对配电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应当把握主要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重点排查。输电线路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1)防雷隐患。配电线路的分散性和雷电现象的复杂性使防雷隐患成为配电线路中最大的安全隐患。(2)绝缘隐患。我国配电线路常年受到自然界的盐碱腐蚀和工业污染,在大风飞尘的影响下,恶劣气候之后极易造成输电线路的绝缘体受到损坏,导致绝缘隐患的发生。(3)防风隐患。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使输电线路变得更加复杂,由于地理环境和天气的影响,导致输电线路跳闸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暴露出了输电线路点多线长对恶劣天气,尤其是对大风天气的抵御能力较差,给国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破坏。

三、季度年度电力配电线路安全检查的重点

在季度或电度线路巡视检查中,重点是做好防盗、防风、防损工作。在重点路段的巡视上,需要尽量缩短巡视周期,加大巡视密度,增加巡视人员数量,在重点巡视季度上还要做到每日一巡并做好记录。由于输电线路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应当及时观察天气状况,尤其在大风、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前后,需要及时做好线路检查和放电工作,当风力在六级以上时,还要预测导线偏向,以便及时对偏移的导线进行归位处理。

结语:

电力输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相关电力企业应当把握输电线路安全检查的内容和重点,按照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要求做好线路巡视检查和缺陷内容的描述记录工作。只有严格遵守线路安全运行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巡查,才能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线路修补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卫来.化工厂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40-142.

[2]钟家蒙.从安全运行的角度分析输配电线路的影响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59-60.

煤矿防治水检查内容4月 篇4

1、矿井是否制定了防范老窑水、防治春季“桃花水”的具体措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2、地面检查工业广场是否采取防洪排涝措施,防洪沟等设施情况。

3、是否编制防治水五种图纸(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4、防治水基础台帐是否齐全(矿井涌水量台帐、气象资料台帐、地表河流流量、渗漏观测成果台帐、钻孔水位动态观测成果台帐、抽(放)水实验成果台帐、矿井突水点台帐、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帐、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帐、水质分析成果台帐、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帐、水源井(孔)资料台帐、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帐、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帐、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帐、矿井工作面采后水文资料台帐、采区涌水量台帐)

5、矿井是否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定期搜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

6、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是否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7、矿井是否建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防治水专业队伍。

8、是否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每年对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并进行1次演练,水灾避灾指示路线是否合理、指示牌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9、是否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度、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制度。

10、井下探放水是否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结束后是否建立探放水总结报告。

11、探放水设备是否满足矿井探放水工作需要,是否落实“逢掘必探、先探后掘”要求,探放水进尺及探放水超前距是否满足要求,井下采掘地点是否按规定配置探放水管理牌板。

12、是否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防治水计划以及落实情况

消防安全检查内容 篇5

1、主厂房屋顶、542.543.546.227皮带走廊、装车站的侧墙及屋顶均为未阻燃材料,且不符合消防要求。

2、厂区686具八公斤灭火器,78具四公斤灭火器,手推车式七具,共计771具:其中有12具八公斤的和8具四公斤的有不符合的现象已经送修。

3、办公楼1层丢失一个消防枪头,已经申请购置。

4、厂区内消防栓箱上在下次消防器材更换时张贴

使用说明,时间在8月份前。

煤矿安全检查制度 篇6

领导参加。

1、公司对下属每个煤矿安全检查月不能少于四次,每次必须有公司

2、安全大检查由安监科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及科室人员参加。

3、突击检查由安监科牵头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协调配合对井上下各环节分区域不定期检查。

4、安全检查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特殊作业、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安排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5、日常检查是由各科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轮流对现场进行经常性、不间断的巡回安全检查。

6、定期安全大检查要分区域、分专业确定检查具体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各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存在隐患及问题与现场检查情况,并签注意见。

7、每次检查结束后,要组织单位及时召集安全检查专项办公会,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按“六定”(即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资金、定复查人员)的形式安排、落实、处理。

8、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反馈于公司董事会,由安监科给隐患单位下达《重大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落实复验。

9、对检查出的隐患及问题,检查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矿安排管理人员跟踪整改,公司进行复查验收。

煤矿煤场安全检查内容 篇7

人员密集场所大多是服务类场所, 主要指的是供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它主要有: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 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 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 (楼)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厅的展览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而安全疏散是这些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历来也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重点, 消防监督检查是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能够影响其权益的检查了解的执法行为。通过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 做好火灾预防, 对不安全因素和火灾隐患及时提出, 进行指导和督促, 及时改进, 以此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

2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特点

首先是火灾时的人员伤亡大, 当人员集中场所发生火灾的时候, 产生的大量浓烟、毒气容易使被困人员的视线不清楚, 很快就会出现中毒、神志不清的现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流使人难以忍受, 极易出现惊慌失措, 在惊恐中争相逃命, 互相拥挤, 即使不是烧死和熏死, 也极有可能在疏散中践踏伤亡, 而且拥挤的疏散人群, 必然导致疏散过慢, 增加了中毒、窒息伤亡的可能性。其次是这类火灾经济损失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 社会物质财富和商品流通总数的速度增长, 人员密集场所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扩大。他们的设备、财产、流通物品数量价值高, 一旦发生火灾, 经济损失比较严重。同时发生重大火灾损失后其政治影响和后果远远高于经济的损失。

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成因分析

1994年12月8日, 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火灾, 是因为舞台光柱灯烤燃纱幕引起的, 而且当时7个安全出口仅开1个, 又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 致使323人死, 130人伤。1996年深圳市端溪酒店发生火灾, 是因电风扇卷入衣服, 导致电流增大线路过热而引起的, 而且安全出口上锁, 楼梯口安装了防盗铁闸门, 加上员工无逃生常识致使29人死, 13人伤。1997年1月29日, 湖南长沙燕山酒家发生火灾, 是因保安人员违章使用酒精炉引起的, 而且发生火灾时2至7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无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致使40人死, 89人伤。1999年12月26日, 长春夏威夷大酒店洗浴中心, 是因保安员乱丢烟头引燃窗帘而引起的, 而且发生火灾时4个安全出口有3个被锁死, 仅有的一个又被烟火封死, 致使20人死。2000年3月29日, 河南焦作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火灾, 是因为石英电热器烤燃沙发易燃材料起火, 而且发生火灾时无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仅有的2个安全出口又被烟火封住致使74人死。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和了解做出以下总结, 大致将该类场所火灾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可以发现以上火灾案例都造成了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主要是因为事故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不当, 致使安全疏散走道不通, 安全出口被锁以及安全疏散设施设计不合理、不完善, 同时还存在违章操作, 用火、用电不当, 生产过程不注意防火, 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

4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4.1安全出口数量

4.1.1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两个,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 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2单层地下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 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 当设置有竖井, 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时, 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4.1.3单层公共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除外) 面积小于等于200m2, 人数少于50人时, 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时, 可设置1个疏散出口。

4.1.5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也应该设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而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照250人计, 则安全出口的总数目根据该类建筑容纳的总人数确定。若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 则超过2000人的部分, 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按4 00人计。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多, 受座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照400至700人计算。

4.2安全出口宽度

4.2.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m计算, 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边走道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超过22个, 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 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厘米时, 可增至50个, 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

4.2.2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 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 其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 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 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 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4.2.3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其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的出口宽度设有固定座位的电影院、礼堂等的观众厅, 厅内的疏散走道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计算, 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0.80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 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 阶楼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净宽均不应小于1.40 m;观众厅座位的布置, 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大于20排, 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大于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 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 其座位数应减半。

4.3疏散距离

4.3.1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4.3.2人防建筑中, 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其最大距离不应超过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

4.3.3对于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以及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距离要按照下表规范:

4.4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的种类疏散楼梯是具有一定防火、防烟能力, 且能作为竖向紧急疏散使用的楼梯。疏散楼梯包括普通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及室外疏散楼梯等四种。

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除外) 均应做成楼梯间, 围成楼梯间的墙皆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非燃烧体。楼梯应耐火1~1.5 h。

4.4.1普通楼梯间, 适用于建筑高度在2 4 m以下的丁、戊类厂房;单、多层各类建筑。

4.4.2封闭楼梯间

(1) 适用于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度在32m以下的高层厂房。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同时对于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 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2)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 能直接进行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以利排除楼梯间的烟气。封闭楼梯间要设置耐火的墙和乙级防火门, 将楼梯与走道隔开。防火门应有自动关闭措施,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楼梯间适当加长, 设置两道防火门而形成门斗 (面积可以小于楼梯前室的要求) , 这样能提高楼梯间防护能力, 给疏散以回旋的余地。

(3) 当地下为两层, 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 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4.4.3防烟楼梯间

(1) 防烟楼梯间, 适用于:高度超过32m, 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入口处要设置楼梯前室或凹廊、阳台等。防烟楼梯前室内要设置防排烟装置。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前室, 并将进入楼梯间的烟迅速排出去, 以保证人员安全。设在防烟楼梯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该是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人流疏散的方向开启。

(2) 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 当其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三层以上, 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 0 m时, 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3) 在人防工程中公共人员密集场所如: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当它们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 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 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5)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4.4.4室外疏散楼梯间

当在建筑物内设置疏散楼梯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设室外疏散楼梯作为辅助楼梯。

(1)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 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 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低层建筑人员密集安全疏散距离

(2) 在楼梯周围2.0 0 m内的墙面上, 除设疏散门外, 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3) 为了保证楼梯的安全使用, 室外疏散楼梯不得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梯,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等非燃烧材料制作, 耐火极限不得低于1.00~1.50h。

4.5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火灾发生时, 楼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该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 能顺利的继续奔向楼梯间, 到达安全地带。疏散走道的设置满足如下要求:

4.5.1疏散走道的吊顶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 25h的非燃装修。

4.5.2疏散走道不宜过长, 应该能使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出口, 在疏散走道内应该有防排烟措施。

4.5.3疏散走道应宽敞明亮, 尽量减少转折。疏散走道上的门应该是防火门, 在门两侧1.4m范围内不要设台阶, 并不能有门槛, 以防人员拥挤时跌倒。

4.5.4疏散走道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

4.5.5对于多层建筑, 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4.5.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在布置疏散走道时,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每排不超过22个, 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 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厘米时, 可增至50个, 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

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宽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4.6疏散门

4.6.1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6.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 其宽度不应小于1.40m, 紧靠门口1.40m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4.6.3在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中,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6060m2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而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4.6.4位于两个安全出口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该小于0.90米;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 了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米。

4.7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7.1应急照明

4.7.1.1高层建筑中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都应设置应急照明。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应急照明灯, 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4.7.1.2对于多层建筑而言, 观众厅, 每层面积超过1500m2的展览厅、营业厅, 建筑面积超过200m2的演播室, 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地下室;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都应设置应急照明。

4.7.1.3对于人防工程中的观众厅、展览厅、餐厅、医院、旅馆、商场营业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疏散走道及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值班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火栓外、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室、通信机房、通风空调及排烟机房应该设置应急照明。

4.7.2疏散指示标志

4.7.2.1除二类居住建筑外, 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4.7.2.2影剧院、体育馆、多功能礼堂、医院的病房等, 其疏散走道和疏散门, 均宜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一米以下的墙面上, 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疏散指标标志, 应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4.7.2.3疏散走道及其交叉口、拐弯处、安全出口等处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应不大于10m, 距地面高度应为1~1.2m。

5加大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5.1把住源头, 加大监督力度

遏制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灾难, 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 抓住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要点, 严格执行。避免建筑装修与消防设施发生冲突, 甚至为了装修而遮挡、拆除消防设施;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处的事故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安装必须按照国家规范。

5.2把安全疏散系统的检查列为重点项目

火灾案例表明, 没有实施迅速有效的安全疏散、没有规范的安全疏散设施是造成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消防监督检查中, 必须把它列为首位, 要讲实效, 监督人员应深入现场, 做到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特别对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不符合消防规定的要及时整改, 其次必须强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灯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在营业、生产、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对于影剧院的座位摆放, 商场的柜台、摊位必须留出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

5.3要强化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4、16条已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制定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必须重在落实。因此单位应该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使全体员工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 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 会组织疏散群众和扑灭初期火灾。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5.4增强全民消防意识

全民的消防意识提高, 首先要从意识上给大家一个认识, 让大家清醒得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消防事业的发展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大的氛围, 加大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把消防工作开展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关心。同时要让大家明确火灾的教训是惨痛的, 不论个人作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 都有责任要求所处的场所安全疏散设施必须完善, 从全方位来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6结束语

本文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 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消防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的研究, 使我们能够明确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同时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实质相结合, 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案例汇编.[S].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1

[2]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人员疏散研究现状.[J].2001年12月;

[3]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管理规定.[S].2004年

[4]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2001年

[5]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北京.2001年

[6]夏东海等.消防科学与技术.[J].2002年第四期

煤的自燃与露天煤场的安全运行 篇8

关键词:煤的自燃;露天煤场;检验;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5-0179-02

1 煤的自燃

1.1 煤的自燃研究原理

在我国,煤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而煤炭产量与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量,与消费总量的85%为煤。但是我国的煤炭自燃情况又十分的常见。而煤的自燃造请的火灾有非常的频繁,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大面积的煤田与矿区地面的露天煤场都发生过火灾。

我国露天煤堆与矿区井下采煤区域的煤的自燃在很多地方都随处可见。下面以“中煤集团”煤炭露天堆放情况为例:

从中煤集团煤炭储运环节来看,第一种方式是,因为中煤集团在煤炭销售的物流环中节,还在港口等周转的过程中露天存放煤炭。这种情况是因为近年来,由于技术工艺的不到位,并且煤炭氧化、煤炭自身的质量也存在问题,而煤炭的自燃,又再一次的降低了煤的质量。所以在大同的时候,中新能源的选煤厂出现过自燃的问题。让他平朔的选煤厂也出现过自燃的问题,还有就在在港口流转的环节当中、当外购部分的蒙古煤也会出现自燃现象。而在这不同程度的煤堆自燃问题出现的时候。遍会不断的增加现场的煤炭的生产隐患,而同时也会带来财产安全及人员安全的隐患影响;

而第二种方式则是把煤炭统一集中集中在中煤集团选煤厂当中的原煤区。还有一部分的则集中在品煤存储环节。而在这种情况下中煤集团对现有的产出的煤炭堆放,是缺乏设计合理性的。如果由于原有的中煤集团的选煤厂设计不合理,所以才没有根据要求,或者处于对当地环境的考虑,并没有设计封闭式的原煤产品仓。所以在中煤集团在山西大同的煤场为露天煤场、而中煤集团在朔州等地的选煤厂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多为露天原煤存储场[1]。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煤集团煤的回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人为原因,即煤炭的运转中的问题。由于煤炭在运转中的储存时间过长,所以煤炭的运转周期过慢。同时在时间上,还要进行运转,装卸等等复杂的一系列的运作,所以在中煤集团,平朔2号就加快了煤厂煤堆出现自燃的现象。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就是煤炭自身的问题。例如煤炭的自燃性比较轻强,并在在自燃时期内,重医发火的周期期短。乳痈大同中煤集团中,公司所收购的煤炭自燃期比较短,有得发火期甚至仅为3个月左右。而与此同时外购的煤炭也会哟同样的问题,例如部分蒙古煤甚至更短。

而若我们再通过不断的实验比对遍可知道。煤的自燃机理是因为:氧分子与煤的有极大分子的反应所导致的。而在煤的着火活化能中,氧分子与煤有机大分子它们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到底如何解决,遍成为了研究者们的最大的研究位垒。若我们能够采用不同的火化成分进行试验。那么便可以得知一些能够综合反应,煤氧化的自燃特性的参数。研究者们将会运用这一指数建立新的方法,即:判定煤的自燃难易程度的新方法。

1.2 煤自然现象的研究对策

通过上述的研究及调查,我们不仅可以得出煤自燃的原理,同时也可以设计出更好的防止煤堆自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确立目标,即:以防为主、旭阳防与治相结合。而针对煤的自燃的分析原因,研究者们进行罗列之后,提出提出如下措施:

首先,分类。针对不同煤种,进行细分,并及时做自燃倾向性鉴定,如果一旦确定了不同煤的自燃事件,遍正 确的核定现有煤种的种类,并且按批存放;

其次,需要加快人工与技术成本。在煤炭的周转中需要加快进程,不仅要合理的安排煤炭堆存场地,更需要做到煤炭先进先出,快进快出,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煤炭自燃发生;

最后,加强人工的培训教育。对员工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要求做到加强煤场的预防管理,以及现场管理,要求尽早发现煤的自燃的现象[1]。

2 露天煤场的安全运行

2.1 煤的性质与储运方法

据研究可得知,煤的自燃性是煤自身所带的一种自然属性。而煤的自燃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不断的变质程度,(其中包括:导热陛、孔隙度、水分、含硫量、灰分、粒度)而煤的自燃也受很多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哪怕是其作为自身属性的时候,也具有很多的不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煤在常温下的时候,其的氧化能力将主要取决于,煤将如何挥发分的含量。而在这种条件下,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则其的自燃倾向性遍会越强。而煤的自燃性越强,遍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的自燃时间也会造成相应缩短,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不易自燃。反之亦然[2]。

2.2 煤的供氧条件及解决方法

在煤的自燃的结论下,我们要去寻求煤的具体分析原因,如果自煤堆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中。空气则会与露天煤堆进行充分的接触。将会产生自燃,而自燃的方式有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于给煤堆内部的氧化创造了条件:即煤块之间的间隙,使得空气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的块度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2.3 煤的储热条件及解决方法

而煤炭在不断氧化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氧化着的煤将热量不断的散发掉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热量聚集。在煤炭的热量聚集的时候,煤堆的温度将会不断的上升,从而达到煤的着火点后发生自燃。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对煤炭的温度进行监控。其中包括实时的监测露天煤垛的表面温度,这就要求研究者在监测得到的最高的表面的时候,要不断的分析出每次位置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这个测比值,进行时间间隔的设置。如10 min或30 min,通过类似的设置再次对煤炭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

在对时间进行设定之后,再次对表面温度进行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诶过每次所监测得到的,煤炭的表面最高温度位置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那么在这种改变下,则可以认为煤堆并无热源出现;

若连续进行3~4次以上的监测,并且得到的像素区域的表面的最高温度位置,都是在相同的范围内,即研究者自行设定的范围:8或者9的检测领域内。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此时此刻,煤堆有为疑似的热源点。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则需要研究者首先对最高的温度位置进行判断。在判断了之后,在对其进行有效的热源部位自动区域划分。在这同时,如果温度分析并无异样的话,则可以认为煤堆的范围内并出无热源部位的出现。

2.4 研究结论

在上述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分析露天煤垛与研究内热源之间确实是存在一些相关联系的,包括对其表面温度变化、还有煤炭源温度场的一些与分布规律与影响。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几点分析,其中包括:通过预埋深度为0.8 m和1.0 m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验,而根据这两个深度不同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得出不同的数据。而实验位置的不同,造成的所采集数据的方式的不同,都将影响煤炭温度的分布。在研究中我们的分析得出,对于同一煤堆,当不同位置的两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验是,它们所反馈的规律确实基本上相同的。

在距离煤堆表面比较接近,也就是0.1 m时,温度是随天气环境的逐渐变化,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这这种情况下,昼夜的波动,也会产生不同的数值。而在距离煤垛表面相对较远,也就是0.3 m的距离时,煤堆的温度与距离之间符合一定的增长的函数分布模式。

而此时,在对两个不同实验的位置的煤堆的分析时,也可以运用图像的帮助,再次对稳态和非稳态这两种情况进行独特的分析,在这种温度分析中。研究者们可以分析出,煤堆实际上是存在明显的等温区域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稳态情况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露天煤垛表面的温度的显著变化。

2.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天气环境对露天煤堆所造成不一样的表现。而在表面温差的关系下,研究当中为了谨慎起见,甚至还要考虑到,天气参数的影响。像是包括:风向、风力、大气温湿度、云雨、太阳辐照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在这之中内热源温度的计算是否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又将如何判定,遍成为了遗留问题。也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此 外,还需通过长期的现场实际测试,经历各种天气现象,对本文所提出方法和研制系统 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第二,上文中研究者们已经确定煤炭的自燃,或者说煤炭的表面热量与煤炭与空气的接触。甚至煤炭与空气的间隙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这种指数函数关系,来对温度与深度的的计算是否恰当,也成为了研究中的盲点。在稳态情况下,这种温度场的温度分层模型确实是比较科学,用来计算内热源温度。但是若是不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研究者不断的测评各种系数。其中包括密度、空隙率、比热等等的煤炭质量本身的参数。

第三,对距离变化的制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热源温度是会随着外界不断变化着的,这就对非稳态温度场提出了要求。在检测内热源时,我们要选择更为科学的方式。

第四,在煤质、存储时间、煤垛尺寸、外界天气类似这些的因素下,是否都应该细细分析,仔细的比对。及时目前公认的温度监测法是比较科学的。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仅仅限制于对煤炭自身的温度预测。

综合上述的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仅仅是靠文本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煤炭的自燃与露天煤堆所涉及到的影响是特别广泛的。需要研究者们结合其他多种的分析方法不断的进行测评。通过联合的分析比对,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3 结 语

在对煤炭的研究时我早已发现,煤场的安全的监管,特别是露天煤堆的安全监管是特别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存储的安全监管也是煤炭堆场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对露天煤炭的研究中,本文仅仅是浅浅的叙述了一些特征。而对一些露天煤场的安全监管中,所需要完善的问题却没有过多的研究。这就这就要求人们不断的进行思考,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海珠,梁运涛.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2003,(3).

上一篇:婚礼上女方家长发言稿下一篇:社工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