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共13篇)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可以通与学生心灵的接触来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中,部分大学对其音乐素质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鉴赏 途径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目前热议的一个话题,提高大学生素质刻不容缓。音乐鉴赏作为大学中普及音乐知识的一门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大多数大学生均为非音乐专业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以培养专业的音乐人为目标,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乐理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技巧。而是希望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音乐、喜爱音乐,使他们可以通过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通过自身与音乐的沟通,达到一个自我愉悦、自我发展、自我满足、自我精神升华的境界。
1.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
对于音乐鉴赏的概念,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定义:刘海涛和魏饴认为,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透过音乐作品的感性形式去感受、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意识,从而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黄玮认为,音乐鉴赏是以鉴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等。鉴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区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鉴赏者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音乐鉴赏,又称音乐欣赏,指人们在接触音乐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笔者认为,音乐鉴赏就是透过音乐作品,在体会作者情感及所表述情感的同时,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的过程。
2.音乐鉴赏的基本特征
音乐鉴赏的过程是倾听的过程。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而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的前提是多听。音乐被创作出来的目的就是让鉴赏者去聆听、去欣赏。虽然大学生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去主动接受,而是被迫倾听,或是听而不闻。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不好的音乐习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有区别的去聆听音乐。这里所说的有区别,并不是说对于不同的曲风的区别,而是对于不同的质量的音乐要学会去区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真正具有一定质量的音乐作品却并不是很多,这一情况就会导致学生虽身处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却没有形成良好音乐素养的现象产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掌握一定音乐技巧学生的熟练水平、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通过科学的方式以及良好的环境去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正确的音乐理念。音乐鉴赏是“第三度创作”过程。作曲家创作音乐为“第一度创作”过程,由演奏家、演唱家们表演的为“第二度创作”过程,而我们鉴赏其表演则为“第三度创作”。人们在鉴赏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添加进去,加入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想。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生活背景是不相同的,所听到的音乐即使一样,在每个人的内心已经对这一音乐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即三度创作过程。音乐鉴赏是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人们最初在鉴赏音乐的时候,将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表现意义的艺术整体加以感受,包含对音乐的含义和基本情感特征的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想象联想活动。而当感性认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即表现为理解与判断的更多参与。因此,在我们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以及密切关注他们所掌握的程度,适时的加深难度,提高其鉴赏能力。
3.音乐鉴赏的作用
(1)音乐鉴赏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我国《礼记》中云:”经专家研究显示,音乐对于人的性情及心理发展有很大作用,甚至医学某些领域也已经引入音乐治疗的方法,尤其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效果非常显著。所以,大学生多进行一些音乐鉴赏,有助于促进身心良好的发展。
(2)音乐鉴赏有助于陶冶人的性情。音乐作品是通过美妙的旋律来表达情感的,或忧伤、或愤怒、或愉悦。当我们听到音乐,可以与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时,音乐本身对于情感便起到了激发的作用。例如当听到《为了谁》这首歌曲,我们会立刻想到1998年抗洪抢险的情形,心里会升腾起一种敬意。音乐可以带动情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性情。
(3)音乐鉴赏有助于提高人的创作能力。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作一首音乐作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在聆听音乐的过程当中,会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诠释,或对于同一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在这一诠释和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长此以往,个人的创作能力便会有所提高。
(4)音乐鉴赏有助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音乐与科学两学科的关联并不是很大,但对一些著名科学家进行分析研究之后不难发现,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在音乐方面有很大造诣的人。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对音乐有一定的研究,并把学习音乐放到“六艺”中,可见其对音乐的重视。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他说:“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科学家从音乐中获得灵感而创造发明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乐对于人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经常鉴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而且可以开发智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倾听。在欣赏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各个乐器的不同音色,或强弱、速度的变化都分别代表了什么,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聆听使学生了解,开始部分是长笛轻声引入,描绘了鸟语花香的背景,然后小提琴进入,缓慢优柔的旋律像在低声述说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第三部分低沉的旋律则是由大管和大提琴演奏,表述了祝英台抗婚的主题。而高潮部分由小提琴的华彩及打击乐组成,描绘了“哭灵投坟”的景象。结尾处由长笛和竖琴演奏,演绎了化蝶的故事。通过使学生了解每一部分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情感,学生们再次听这部作品时就不会只听热闹,而是会理解作品内在的含义和情感,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体验音乐之美,感受到音乐的灵性。
(2)听音乐时要带着问题去倾听。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不能一味的灌输。因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考模式,不能强加。通过启发、诱导的方法,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去倾听,效果会更加明显,能力会显著提高。我们可以让学生聆听两种曲风的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部作品不同的演绎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3)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要想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都必须有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否则,实践就会偏离方向。了解所要鉴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处于什么样的社会时期,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想要通过旋律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了解一同作品中表现的作用。我们熟悉的乐器有很多,但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运用到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种乐器在不同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了解音乐的一些基本理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心情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有时会感到愉悦,有时会感到沉痛。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转调、音程、调式、节拍、速度等。当旋律上行、节奏明快时,会觉得轻松愉悦;而当旋律下行、节奏缓慢沉重时,会觉得压抑。熟知一些知名作曲家、音乐人的成长历程及代表作品。知道了作者的背景对于学生了解作品有一定的帮助,更容易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对音乐产生热爱。音乐对于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这样一个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须具备的。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热情,更能使他们通过音乐来培养自己的性情,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欣赏音乐的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主要包括: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 随音乐遐想的习惯, 随音乐默唱旋律的习惯, 听音乐自我陶醉、律动的习惯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教学中,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然后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逐渐培养学生良好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是由兴趣引发的。 兴趣在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这一转变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如何做到让学生对音乐欣赏感兴趣, 爱学习, 主动学习呢? 经过实习摸索, 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变学生为 “老师”。 让他们 “当家做主”, 逐步形成主人翁思想, 同时是给他们加 “担子”。 让他们重视课堂, 并且在准备中逐渐产生兴趣。 同时, 学生当老师, 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只要做到善于引导, 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展示活动, 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展示、小组对抗展示等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意识。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1.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制, 通过调动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探究, 增强教学效果。 降低教学难度的做法是创设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潜移默化地升华音乐主题, 开启想象的空间,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 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 将学生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地理图片等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表现出来, 将会更直观和丰富多采。
3.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 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除了课堂内, 在课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 (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 ,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 配上自己的解说, 制作成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音乐, 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师生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课堂,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很有感触地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影响教师的成就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坦诚相见, 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互相监督, 共同进步。 教师的一切施教行为都要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 绝不盲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教师要勇于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和学生一同进步, 这样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增进师生情谊, 还可以让人如沐春风, 强化教学效果, 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首先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确立“服务意识”, 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其次要把激励带进课堂,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尊重学生, 信任和关心学生, 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才能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 才敢大胆地思考, 大胆地创新, 学会的才敢说一说, 不懂的才敢问一问, 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 才能真正体现主人的姿态。
关键词:小学音乐;提高;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01-01
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课程,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仅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小学生音乐道路的导师,对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使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音乐知识,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并且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小学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小学生迈向音乐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何谓音乐艺术中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崇高美和欢乐美是音乐美中的两个方面,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崇高美与优美、壮美虽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高尔基曾说过,人民生来就是乐观的,人们在获得胜利时或通过辛苦劳动喜获丰收成果时,都会感到欢乐,在审视自己的创造成果时感到的喜悦,都是构成欢乐美的现实源泉,所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和高于生活的,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艺术这一表现形式来创作歌曲并表达着人们的欢乐情怀,所以音乐艺术又是远高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它始终体现着人们的崇高美和欢乐美。在教师让同学们进行《祖国颂》音乐鉴赏前,为小学生首先讲解什么是崇高美和欢乐美,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音乐欣赏前对音乐创作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二、聆听——聆听感知,情感体验
1、整体初步聆听。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在初听音乐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低年级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游戏、诗歌、语言及多媒体技术等来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鉴赏能力。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2、分段聆听。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分段落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复听音乐。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四、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直叩人的心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更多地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各种动作、表情、表演等表现音乐,在无声的动作与有声的语言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手脑耳口并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每一段学习里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正是陶冶艺术情操、增进艺术修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赋予音乐学习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3(6).
姜艳丽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二中学校)
摘 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较强的乐感和较高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
乐感即指人们感知与理解音乐的能力,音乐的鉴赏能力即鉴别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学生乐感的培养
1.注重视唱练习,建立乐感基础
视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良好、扎实的音乐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的视唱,让学生多听一些音乐作品的旋律,培养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然后在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作品,而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作品的旋律,在对旋律有了较好的把握之后,再由浅入深,将歌词套入旋律中,引导学生进行视唱。
2.运用多样音乐作品,增强乐感培养
音乐的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音乐作品的选择,选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官体验培养,使学生在众多音乐素材的熏陶下,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建立一定的审美标准。此外,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来展开教学,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汪峰的作品《怒放的生命》,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重点理解和感悟这首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去接触其他风格的作品,使学生感悟不同作品的内涵,增强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3.让学生多加练习,在实践中培养乐感
培养乐感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时候,应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乐感。
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1.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应重视教学环境的构建,例如,可以在教室中挂音乐家的画像,在黑板报中增添一些音乐小知识的内容板块,在课外时间通过广播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音乐教学活动
以往的音乐课堂,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普遍偏低。对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体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排演音乐剧,在体会和演绎作品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3.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逐步深入现代课堂,给现代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特点,能够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热情,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梅。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华章,2012(21)。
英语词汇量、理解能力、阅读速度是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词汇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本结构元素.理解是由单个词汇通向整体的语义的桥梁.只有在扩展词汇、加强理解,并进行有效的`专门训练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形成实际的阅读能力.
作 者:赵恂 作者单位:盘锦石化技校,辽宁,盘锦,124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词汇量 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途径
阅读是夯实和提高小学生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还对扩大学生的视野、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和研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从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开始
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是阅读的奠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对于词语和句子的认识与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换言之,教会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语意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始与基础,是阅读的奠基石。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而应有计划、有步骤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和理解更多的词语知识与句
子,使之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这也是发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主要实施途径有:一是进行词语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建议语文教师学会取舍,善于精讲。即对于简单的、一读就懂的内容,不必再重复讲,反复讲;而对于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或较为重要的和常用的,则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尽可能的做到理解与运用二者结合起来。对于常用的词语,则要鼓励学生多加运用,如在说话交流中、写作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也就是说只有在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懂得学以致用。那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应放在引导学生说上,即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和掌握口头运用的能力。如第五册《晨读》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语意很简单,多数学生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则可以放在“珍惜”这个词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其他词语进行比较或造句。
二、以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且微妙的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兴趣”这一元素,那么学习起来必定能事半功倍,从而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这就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方式,在此根据个人在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1.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学生和学生喜欢的读物。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卡通、寓言、童话、动漫等刊物的语言与他们的性格、语言、年龄更为相近,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正是这个年龄段所喜爱的,更为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求知欲特别强烈的年龄段,因此这时候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科幻小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一些情节曲折、离奇、生动的故事书,而不一定非得是课本里的文章。有益的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
2.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合适或相关的读物。如学习《赤壁之战》时,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
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和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激发阅读热情,使之自觉、主动的进行更多的阅读,使之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三、传授正确有效的阅读之法
得当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而不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记住,没有收获,那等于是浪费时间。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之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具体的实施途径有:(1)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这里有必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什么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这些阅读方法都具有哪些作用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阅读方法所带来的阅读效率和乐趣。因此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多下些工夫,帮助学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读物选择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2)放手自主阅读。阅读能力首先要在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它更多的是强调自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角的思想观念,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本,将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帮助,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深层次地提高小学生知识的储量与质量。在文末借用语文教育老前辈吕叔湘的一句话:“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参考文献: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人们普遍认为:音乐能传递真、善、美的信息,能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与艺术享受,甚至能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所以,音乐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学。广大初中音乐教育者都希望通过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那么,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多年,在此发表一些拙见。
一、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也不是到了初中阶段就自然具备的。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必须通过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外因一同起作用,才能很好地形成。在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和引导的:
首先,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让他们分辨美丑,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具体工作方法为:①从视听的角度让学生发现美。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观看一些演唱类视频(如以前的“银河之星大擂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等),鼓励学生纷纷试唱,引领他们分析和辨别。②发现歌曲的文辞美、旋律美。教学中,我诱导学生养成欣赏歌词的习惯,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歌曲的文辞美;让他们肢体打节拍或闭目感受,又使之发现歌曲的旋律美。
其次,我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初中学生知道并感受到什么曲调慷慨激昂,什么曲调凄婉舒缓,什么曲调才称得上“高山流水”、“天籁之音”。我还让他们试着说说一些音乐曲目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音乐体验,感受到美。
二、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评价鉴赏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评价鉴赏能力,不可能吹糠见米,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评价鉴赏能力:
第一,通过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谈得上对音乐进行评价鉴赏。所以,通过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显得特别重要。那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素养呢?笔者认为:应培养学生懂得调值和音程以及一些乐器、乐理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正确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组织安排学生观看音乐“擂台赛”之类的视频,出示音乐素材让学生鉴赏。学生在观看视频或音乐素材后,教师应让学生仔细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然后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跟同学边听边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发现感悟的同时,音乐评价鉴赏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初中音乐特殊的学科特点及学科定位决定了,要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光靠课堂之力。所以,要真正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还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1)长期坚持原则。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学制3年,我们可以从初一就明确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和引导,最终学生将有3年的音乐积累、感悟,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2)课内外拓展原则。初中音乐课的特殊定位造成音乐课时很少,所以要达到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培养目标,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扩展至家庭或社会,以达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育教学的目的。如安排观看音乐选秀类节目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只有这样,形成能力的“教学时间”才足够,才有可能让初中学生具备音乐感受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鉴赏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1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除了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综合的艺术修养气质。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笔者以积攒的一些教学经验为基础简单地分析现如今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能够高品质地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是有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在获得音乐音响以及结构形式之后,产生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产生愉快、烦躁、激动等情绪,最高境界是以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所感悟的情感,将情绪发泄出来。
二、那现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究竟又是怎样的
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味灌输而忽略音乐作品本身的背景,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的现象,这样就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在音乐教授内容安排上也显得有些过于单调和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的时候往往会提不起精神,有些学生甚至干脆就听不下去,使得学习过程很被动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音乐课变成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综合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学习外国音乐作品时我从安排从欧洲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这是因为浪漫主义音乐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的风格,旋律优美流畅,有些作品结构不大,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德国作曲家韦伯的《邀舞》,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卡门序曲》以及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作品;此外,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要想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在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处在古典主义和民族乐派之间,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感悟民族乐派和古典主义音乐就不会觉得困难。
其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音乐鉴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倾听的过程,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而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的前提是多听,这就涉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我们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独特的艺术美,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多种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如学习巴洛克音乐像维尔瓦第的《四季》时以文字标记这一小提琴协奏曲的特征,然后分别描述春、夏、秋、冬四季,情境交融,一听之下“入耳即溶”。这样以各种形象化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通过实践研究对教学内容与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裴海清.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固然与其个体的兴趣、爱好、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其中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是增进全体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我们要在音乐鉴赏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能从音乐中得到什么,或激动、快乐、心情舒畅,或深沉、凝重、富有哲理,音乐总能让听音乐的人从内心、从情感上产生小小的共鸣,或极大的共鸣,感受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等不同,大脑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展开的联想的活跃度不同,同样的音乐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鉴赏感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的,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创新和收获。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即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丰富优秀作品的积累,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作品的积累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作品进行选择:(1)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渔阳鼙鼓动地来》等;这类作品以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曲调、和声等要素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2)具有较强的民族民间风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常常是旋律优美流畅或色调鲜明,能够在音响感知上首先抓住学生的耳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3)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作品,如《蓝色的多瑙河》、《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沃尔塔瓦河》等。这类作品以自然风光为背景或作为艺术象征来表达情感,具有丰富而具体的联想的效果。
一、音乐鉴赏能力对高中学生促进的作用
1.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音乐后,所做出的一种评判作用,它是一种综合性审美活动和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强大的连接作用,通过音乐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对外界事物建立主观与客观上的连接与联系。如在学习《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等音乐课程时,教师可针对爵士乐的特征帮助学生对音乐建立相关的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爵士音乐感兴趣,而且对相关的爵士舞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多层面的连接意识。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技能与特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音乐鉴赏能力的记忆作用。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能力。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增强外部肢体动作和心灵配合,有效提高个人的记忆功能。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与长江雄浑、壮观气势的动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外部肢体与内部心灵反应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达出对长江、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采用灵活多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是为学生创建合理的审美空间,体验音乐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导入方式,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课程时,可以配备不同的视频、图片等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又如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象征生命力强盛和顽强抗争的图片,使得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仅仅凭借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配合视频与图片的视觉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再如在学习《流行风》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演唱,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让音乐鉴赏课活力四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习得音乐知识,例如音色、音调等音乐基础知识等。
2.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尽可能运用学校现有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物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乐器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失误出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语言意境,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会相关乐器的学生演奏,对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帮助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的神奇,进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实物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动手的能力,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与拼搏的精神。
3.发挥音乐鉴赏的连接与记忆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有效连接美术、雕塑、舞蹈等艺术的特征,让音乐与这些艺术之间产生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鸟儿在歌唱》、《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新的形式教学,完善学生对音乐鉴赏训练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鸟儿在歌唱》这首乐曲,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能通过肢体的动作,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的能力。同时,通过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将音乐鉴赏的连接和记忆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要主动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音乐心灵鸡汤—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1z).
[2]刘曙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zo1z(1z).
[3]李雁.谈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U1.华章.zo13(1z).
一、教唱前的歌曲背景交待是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积累音乐常识的必要步骤
不进行音乐分析就谈不上音乐积累,没有音乐积累就谈不上音乐鉴赏。当一首歌曲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他们对歌曲的认识是要由教师来引导的,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养成学唱前先分析歌曲的好习惯,那么任何歌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组合在一起的音符,唱完后在他们的脑海中除了旋律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分析歌曲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先大体了解歌曲的面貌,把握歌曲的基本格调,由歌曲理性的表象构筑一个对歌曲感性的想象。坚持每次教歌前都进行歌曲分析,久而久之,会让学唱者一看到歌曲就能在内心形成一定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但能指导学唱,而且这本身就是一种音乐素质的训练。
通常的歌曲背景分析包括歌曲的拍子、速度、情绪、表现内容和作者基本情况等内容。以教唱歌曲《保卫黄河》为例,笔者会告诉学生:第一,这首歌曲是四二拍,四二拍是歌曲的拍号,写在歌曲的左上角,一般用分数形式表示,但它不是分数,不能用分数来称呼它。分母四表示歌曲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来计算的(讲到这里笔者一般还会插进什么是四分音符、构成歌曲的基本音符有哪些、这些音符分别怎样标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分子二表示歌曲的每小节都有两拍(这里会插进什么是小节,小节线的作用等内容)。第二,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中速稍快的速度也就是每分钟大概有100拍左右,作者用这个速度来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抗日决心和高涨的抗日热情,告诉学生要以作者要求的速度来演唱,才能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第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声势浩大、群情激奋、势不可挡的。第四,这首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爱国气势。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特别是第三段的三部轮唱,形象地渲染了中国勇士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敌气慨,强烈地震憾、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第五,作者冼星海是广东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1945年在前苏联病逝,据说他母亲怀他时,曾梦见在大海里乘船看到满天的星斗,所以给他取名星海。冼星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进步作曲家,在抗日期间以满腔热情写作了大量的抗日进步歌曲,如:《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38年在延安鲁艺担任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著名的不朽之作——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坚持每次学唱都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视唱曲谱,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的重要手段
完成上述的歌曲背景交代,学生对所要学唱的歌曲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的理性认识,下面就要由教师带领他们进入到感性的实践阶段。这个阶段笔者不会采取简单的带唱来完成,因为学生能模唱正确并不代表已经真正掌握了每个音符的唱法,下次换一首歌曲他们还是一句也唱不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反复实践,才是使学生完全掌握识谱视唱的根本途径。只有教师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才能真正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素质。在教唱歌曲的实践阶段,笔者通常首先会先用钢琴把歌曲先演奏一遍,给学生一个听觉印象,然后先把所教歌曲中包含的各种音符的长短予以讲解,用打拍子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详细分解每个不同时值音符的长短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歌曲中碰到的一些音乐记号,一一加以演示讲解,然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在钢琴的带领下打拍子视唱曲谱,由慢到快,反复练习,纠正错误,直到学生能完全正确地演唱好曲谱,才进入到演唱歌词的阶段。这时候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反复视唱曲谱阶段对旋律有了比较好的掌握,演唱歌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学生的识唱能力在一次一次反复的自主视唱练习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也能帮助他们对音乐进行鉴赏。
三、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意境、表现的内容等来对歌曲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使歌曲得到美的升华,是完善教唱的关键环节
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就好比有感情地朗诵文章,之前的学唱只是先把这篇文章浏览了几遍,把不认识的字弄懂了,把标点符号以及断句搞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演绎表现出来,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所演唱的作品打动人、感染人、具有生命力。通常作者对作品的情绪要求和速度要求都会写在歌曲的左上角,如:欢快地、雄壮地、悲伤地、忧郁地……快速、中速、慢速……有的歌曲作者也许没有对它作具体规定,或者只规定了情绪或速度中的一项,那就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对歌曲进行一个诠释和二度创作。一般情绪欢快的、激昂的歌曲多采用快速或中速稍快的速度来演唱,而悲伤的、抒情的歌曲则多采用慢速来演唱。教唱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唱音符或歌词上,更关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各种音乐记号透露的外部信息和歌曲的表现内容,找准自己演唱歌曲时的情绪、速度、音色变化、吐字变化等,这才叫“演唱”,也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更生动、更丰富,既能打动别人又能打动自己,这才是歌曲教唱的精华部分,是教师教唱收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如歌曲《黄水谣》,第一段是描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在日本鬼子来侵略之前,在自己的家园过着幸福而安宁的生活,演唱时宜指导学生采用抒情的中速、充满幸福感的音色、歌颂赞美的情绪来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第二段是描写日本鬼子来到后,对老百姓烧杀掠夺,使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到处流浪的惨状,演唱时在情绪、音色、速度上都要与前一段有明显不同,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开始,速度马上转为中速稍慢、采用压抑而凄惨的音色、悲伤愤怒的情绪展现被日本鬼子侵略蹂躏后面目全非的家园和老百姓痛苦的呻吟。特别是唱到“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可以用咬牙切齿、略带哽咽、每个字都很艰难地挤出来的突出咬字方式,进一步表现老百姓心中对日本鬼子的无比痛恨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痛苦的无助呐喊。经过这样两段的对比处理,能使听众自然而然地对演唱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一定要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领唱、轮唱、伴唱等,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和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如歌曲《军港之夜》,第一段可指导学生用领唱或齐唱,第二段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大部分学生在第二段的前半段用轻声哼鸣哼唱旋律,另一小部分学生在第二段的前半段有表情地朗诵本段前半段的歌词,后半段则和哼唱哼鸣的一大部分同学一起演唱。这样一来可以让歌曲在听觉上给听众一个变化,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来可以使听众在朗诵的背景衬托—轻声哼鸣中,感受到大海的波涛在隐隐翻滚,仿佛看到军舰在随着波涛有节律地摇晃,很符合歌曲的意境和表现内容。又如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可以指导学生整首歌从头到尾不用任何乐器演奏前奏和过门,而是别出心裁地用一部分学生反复唱没有音高的“咚咚锵咚锵锵”的鼓点,来为唱歌的学生伴奏,这样处理后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唱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又符合歌曲意境,刻划出了唱花鼓的女孩天真、俏皮的可爱形象。
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做贡献的神圣使命。尤其是技校的音乐老师,如何根据技校生的音乐素质现状、接受能力,采用更适合他们的音乐教育手段,来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技校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拓技校生的音乐视野,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课题。只有循序渐进,把每次的教学落实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全面系统、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唱中的三个环节:背景交待—严格教唱—艺术处理在整个教唱过程中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唱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增长音乐知识、加强音乐修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 音乐教材的选择与应用
音乐教师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及对音乐的感受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的体验可以体现在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表露, 都是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 可以直接转移并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来[3]。这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首先通过教材内容, 给予学生讲述音乐的背景和故事, 通过听音乐旋律来感受其中。教师要能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给学生简洁的介绍和引导, 防止过多的言辞使学生产生听力疲劳。但并不是让教师少讲, 就是要求教师对必要的背景和故事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 增加文学艺术的修养, 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的审美能力。
在教师的讲解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音乐的形式因素和音乐的背景因素。例如, 不管这部作品是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它的演奏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在教材中可以提及, 但是, 教师的必要的讲解和描述, 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 尤其是涉及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的作品,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艺术修养, 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的给予讲解。而对于音乐背景因素它是音乐作品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对于背景因素的了解, 它能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感化鼓舞, 能他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同时, 音乐欣赏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着手。通过音乐的欣赏,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 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 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 发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 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 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4]。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 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 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 积极发挥每位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 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 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 鲜花盛开, 小桥流水, 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 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 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 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 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 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 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 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 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3.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 有针对性的安排音乐的学习
音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 欣赏者的水平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而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来说, 不同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思想和观念的差异等, 都从不同层面影响着音乐的教育教学[5]。所以, 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 在音乐欣赏课上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课程。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 教学要有所不同, 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 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 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 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
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 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 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 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 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4. 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 优化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教师的的弹奏、演唱只是教师的一个上课的形式, 教师不但要能善于弹奏和演唱, 也要能用形象的手段,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使得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多媒体电化教学, 可以很直观形象的表现出作品的感染力, 也更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音乐的内涵, 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 先放一段录像, 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 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 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 碧草青青, 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 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 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 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运用电教手段, 省时高效, 声、形、图、文并茂, 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 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 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 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 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
总之, 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 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 提高审美能力, 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志毅.论音乐教育的“多元化”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 2004第12期:8-10.
[3]张卫民.科尔曼儿童创造音乐教学实验与我国儿童音乐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音乐学, 2002 (1) :126-131.
[4]吴翠红.新课程与音乐兴趣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 2004 (7) :18-19.
[摘 要]本文在了解我国中职教育中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基础上,从中职学校的教育角度,尝试讨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对中职业校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34-01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主力军,占比较大,而且,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就业来说是机遇,但是,我国中职学生却面临着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与我国缺乏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密切关系。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授为主,缺乏创新
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和“知识传递型”的普教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学科体系本身,注重强调课程的理论自身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师对书本理论的讲解和传授,书面考试形式的课程考核也仅仅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这种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中职业教育不相适应,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2 缺乏对中职教学的准确认识,教学以教师自身为主导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强调,今年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进行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改进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表明了中职教育的特点,与初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3 中职教学缺失对培养职业人才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课堂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导,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的讲解,教师的课程讲授缺乏学生积极参与,且有些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已经落后了现实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极为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违背,而且理论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讲授(约占 96%)、练习(61%)、讨论(53%)。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培养,但学生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尚且不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如何,最起码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受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制约。
中职学校在教育中职学生时为了提高升学率,由于现在的考试几乎是以封闭的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只对理论进行考核,唯分数来考核,对口的高职升学考试范围规定考什么,学校老师就讲什么,并按照考试的形式来讲,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职教育只重视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
2.2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自身的缺陷。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对口高职升学考试的范围来进行主干课的设置,设置的课程偏重于理论,可实际操作的课程较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也造成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课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专业课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并不能使他们理解和明白所学的理论,就更不要说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了。
2.3 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师队伍素养不高,老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自己负责的课程时仅仅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去给学生讲解,并不能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讲授,这样就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懂得自己负责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不能和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交叉讲解和应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
三、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进行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时中职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的目标,这是中职学校对其为社会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中职学校对自己培养的中职学生的社会功能要加于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在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直接操作,中职学校要把课堂和课外结合,即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提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2 中职学校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找准方向,明确位置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但不同的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实际,再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一些落后的教学方式,找准自己培养学生的方向,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3.3 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要根据自己所教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把对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改变对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知识已书面的形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一定程度上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不能考试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理论,更不能考察学生是否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更不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实践知识采用更加开放式、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以便能更全面的考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浅析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10-03
浅谈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途径11-14
浅析薄壁零件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06-27
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浅析07-06
浅析怎样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09-08
浅析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01-06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11-07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