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精选10篇)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1

基于产业协调发展的哈尔滨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来源:《商业研究》2012年第12期

摘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内部结构的升级本质上要依托于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受制于工业发展的滞后,哈尔滨市第三产业规模较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虚高且增长乏力、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结合哈尔滨市第三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应以构建先进制造服务业、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两轮驱动”的服务业发展模式为核心,根植于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内生需求,在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2

一、哈尔滨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城镇化的认识不清晰,顶层设计不到位

一是哈尔滨小城镇建设在总体规划上,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使得每个城镇的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定位。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对城镇化的内涵及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目标、路径和任务等,缺乏清晰认识。

(二)粗放式城镇化,效率低下

粗放式城镇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城镇化的圈地运动。目前我国土地市场混乱和土地管理失范涉及面广、范围大,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另一个表现就是县域城镇发展的行政干预比较强,城镇数量的增长本身不能代表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欠发达县域,城镇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要素集聚能力较弱

一方面,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县镇与哈尔滨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社会、文化、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差距加大,县镇城镇化进展缓慢,部分县镇日益凋敝。另一方面,有些基础设施建设时轰轰烈烈,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却少有人问津。养护维修资金更是少得可怜,以至于许多设施在多年之后成了残品,不仅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的还带来负面影响。

(四)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着城镇化发展

目前,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财政体制、金融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协调,政府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难度大,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城镇化发展。

二、哈尔滨小城镇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人口红利流失严重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加快发展,高层次人才及成熟产业工人“东南飞”现象比较突出,甚至一般人口流失问题都十分严重,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已出现“未富先老”现象。截至2013年底,哈尔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4.05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达3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40%。据抽样调查显示,哈尔滨农村空巢家庭已达到71.3%。哈尔滨在输出人口方面付出了巨大公共成本的同时,又要承担与转移人口相关联、责任和投入更大的社会养老服务成本,输出地的双重责任和压力都十分巨大。

(二)土地优势受到制约

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居民用地面积为1243平方公里,户均宅基地面积976.9平方米,是规定最高标准(350平方米/户)的近3倍多,超出规定面积798平方公里。如果激活这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不但可以复垦出上百万亩的耕地,而且可以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聚宝盆”和“蓄金池”。但是目前受制于相关制度瓶颈,国有建设用地指标少,土地性质变更难,特别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流转,严重影响了产业项目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政府投入及债务压力较大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放缓。阿城、方正、通河投资总量回到了5、6年前的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市本级下降了5.7%,区级和县级分别下降了7.9%和20.5%,通河、尚志分别达到了42.2%、40.2%。同时,已进入偿债高峰期,2015年市级需偿还的直接债务本息规模高达300.6亿元。同时,土地出让金也大幅减收,对到期政府债务的按时偿还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地方政府去债务化和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双重压力下,也致使工业化和城镇化面临强制性调整局面。

三、推进哈尔滨小城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思路,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哈尔滨小城镇发展战略

1. 注重统筹,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统筹兼顾,协调编制好各项专业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交通、能源、电信、环境治理、园林绿化、给排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业规划,与小城镇发展规划进行科学有效衔接,统筹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镇村建设要融合。从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经济条件、生态状况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镇合理归并,培育中心镇和重点镇,并注重提升小城镇的功能,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2. 科学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通过实施“扩区并市”的战略,重点发展尚志、双城两大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在继续完善现有的中等城市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小城市的发展,使小城市逐渐的进入中等城市的行列。同时,对县城一级的小城镇也注重其规划,可以对具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城按照小城市模式来规划建设,通过梯次的建设,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多管齐下,打破制约,推动哈尔滨小城镇建设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1. 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是按照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转化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行动指南,把创新教育列入各级干部年度培训的主要内容;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政策作用,引导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性人才大量涌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二是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注重培养挖掘本地创新型人才。

2. 在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争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

一是打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允许征为国有建设用地的限制,真正建立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二是打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2至3年调整一次,并由省政府批准的限制,授予市县政府对区片综合地价制定、调整和实施的权力,确定调整的原则是提高标准、减少区片、缩小价差,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三是打破设施农业用地受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限制,允许对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用地的附属生产设施用地比例适当增加,并可集中使用,以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 在加大投入和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上争取中央和省更大支持。

在争取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一是在新增债务方面,建议国家在核定新增债务额度时,能够考虑北方城市存量债务规模较大、后续资金需求多,而财政基础较弱、财力困难的实际情况,对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给予核定一定额度,以满足在建项目和民生项目的急需。二是在存量债务方面,为避免出现债务逾期,化解债务风险,建议国家在核定哈尔滨市债券置换额度时,能够将债务利息包含在内,在一定时期内对现有存量债务本息实行全额覆盖,以化解债务风险。三是在发行债券方面,鉴于副省级城市财政体制相对完善,财力统筹能力相对较强的实际,建议给予副省级城市自行发债的权力。

(三)遵循规律,扩大消费,开拓小城镇建设更多依靠投资消费协调拉动新局面

1. 上项目促基层。一是按照“产业结合、资本整合、产城融合”的思路,紧盯县域城镇化建设项目做好谋划包装工作。二是在招商引资方面要主动搭建平台,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城镇化产业联盟组织,指导社会资本按照板块、众筹方式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三是要切实抓好整县(市)城镇化建设试点、多规合一试点,强化对基层特别是试点地区的工作指导和服务,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集中破解一批体制机制障碍。

2. 积极扩大城镇化消费。

扩大哈尔滨城镇化消费,要从实际出发,选好重点工作领域。一是建议要把握住户籍改革机遇,善于利用户改杠杆充分释放房地产市场活力及拉动力,解决重点区域商品房空置压力。二是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及“一带一路”战略投资导向,抓好城镇重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步伐。三是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积极研究相关办法,整合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园和美丽乡村,鼓励和引导城市各类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特别是大学生、产业工人、外出务工人员到农村创业就业或养老度假,更好发展农业产业和城乡整体经济。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推广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2006年以来,哈尔滨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工业企业支撑、围绕园区集聚、都市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合作组织引领、村庄资源整合、集体经济壮大、生态建设助推”等一批发展典型。从哈尔滨积累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镇化模式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推广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哈尔滨县域城镇化模式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主要模式,包括主导产业拉动模式、产城融合模式、强镇强村发展模式、合作组织带动模式。建议在进一步深入总结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面上铺开。一是着手研究部分人口集聚程度高、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域实现撤县设市。二是推动重点城镇率先发展。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五)立足市情,制度创新,为哈尔滨小城镇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1. 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监管能力,确保全市编制总量不突破,行政成本不增加。二是深入总结全市重点中心镇体制改革经验,进一步遴选5-8个不同等级城镇开展试点。三是向试点城镇下放管理权限,推动试点城镇调整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功能、优化组织机构、创新人事编制管理、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 积极探索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旅游;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03-02

SWOT分析法是管理学里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分析竞争对手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方法之一,包括优势(S)、劣势(T)分析和机会(O)、挑战(T)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本文结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运营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分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而提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发展对策。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S)

(一)地理位置便利。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的边陲,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哈大、滨绥等5条铁路经由哈尔滨覆盖全省,并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哈尔滨港是我国八大内陆港之一,可沿松花江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入海,直达俄罗斯进入日本海。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空港,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主要城市,并有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等主要国家的空中航线,便利的交通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丰富的冰雪节庆活动。一个城市的节庆活动能让居民享受到文化氛围,充分感受城市魅力,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而旅游节庆是随着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而具有区域特色的节庆,弘扬民族文化,加大宣传城市形象。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核心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现已经成为集国际交融性、文化艺术性和娱乐参与性为一体的国际盛会,并成为世界四大著名冰雪节之一。丰富的冰雪节庆活动不仅全面发展了冰雪文化,丰富了人们的冬季生活,加速了冰雪旅游的发展,并带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城市公路建设。

(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既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文类在塑造自身过程中历史成果的积累。哈尔滨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不仅是满族的发祥地,还有鄂伦春、回族、赫哲族、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居住,饮食、服饰、节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方面独具特色,颇具旅游价值。

二、劣势分析(W)

(一)交通不畅通。在优势分析力提到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地理位置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发展冰雪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地理位置偏远也成为制约冰雪旅游的因素。由于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边陲,从广东、深圳、上海等地来的游客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有很大的花费,增加了旅途时间,对游客的出游动机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大量客源的涌入给交通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尽管各部门高速度高效率的运转,交通拥挤、堵塞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冰雪旅游产品单一,冰雪作品艺术性不高并受季节制约。哈尔滨是一座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城市,这本应该是优势应该被充分利用,在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时大力注入本土文化,可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样式的冰雕建筑,冰雪作品与本土文化融合程度小。游客千里迢迢来哈尔滨更多的是希望体验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文化差异,怎么拿捏好冰雪旅游产品中本土特色文化和国外文化气息这个度的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关注。

(三)冰雪旅游缺乏系统的形象标识

一个景区的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景区各个方面的总体印象,代表一个景区的整体形象。冰雪大世界虽然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冰雪艺术景观最多、冰雪娱乐项目最全、夜晚景色壮美的冰雪主题游乐园,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标识,也没有系统的VI设计来展示独特冰雪文化和经营理念,这无疑是一个缺憾。

三、机会分析(O)

(一)冰雪旅游发展宏观环境。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旅游经济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21世纪以来,冰雪旅游成为是我国冬季旅游的一个热点,备受游人青睐,近十几年来冰雪旅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许多城市把发展冰雪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冰城夏都”知晓率逐年提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知名度越来越高。哈尔滨市围绕打造“冰城夏都”作为城市的旅游品牌,以冰雪旅游为龙头,带动哈尔滨市夏季旅游业的发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哈市冰雪文化产业的主要链条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外地和国外游客在冰雪节期间来哈尔滨旅游,充分发挥了其冰雪旅游的龙头作用。

四、竞争者分析(T)

(一)周边省份迅速发展冰雪旅游。吉林长春冰雪节以瓦萨国际越野滑雪比赛为主,以雾凇和北大湖景区为依托,辽宁省以沈阳棋盘山为主打兴建冰雪大世界,带动整个辽宁冰雪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开展的最早,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滑雪等冰雪项目至今仍在冰雪旅游市场独占鳌头,但吉林和辽宁省冬季冰雪旅游在逐步壮大,特别是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有赶超黑龙江省之势。

(二)同一纬度世界其他国家冰雪旅游发展成熟。我们的周边国家韩国和日本冰雪旅游的强劲发展成为我们在国际上最大的对手,日本札幌雪节是世界四大著名冰雪节之一,内容形式多样,并且同温泉文化相结合。欧美冰雪旅游兴起的较早,发展历史悠久,拥有众多滑雪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山地旅游节,挪威芬兰等地是世界滑雪的故乡,这些著名的冰雪旅游圣地雪量充沛,温度适宜,不仅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冰雪旅游开发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对世界各国游客有巨大拉动效益。

五、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展对策

(一)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客源市场。加大以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重大赛事、节庆会议、经贸洽谈等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媒体宣传冰雪盛世,重点推介冰雪旅游产品质量和提供的优质服务,加大宣传促销资金的投入力度,注重同重点城市的旅游互动。提高冰雪大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继续深度开发远程市场,最大限度拓宽客源市场,加强对欧美市场的开发力度,扩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旅游市场份额,增加游客的重游率,以增加相关消费带动旅游及其他产业发展,稳固哈尔滨冰雪旅游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强势地位。

(二)加大冰雪大世界冰雪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是外在因素,旅游业发展关键是靠自身产品服务和质量的提升,要聘请国内知名的艺术家、雕刻家进行冰雪作品的精心设计和雕刻,提升作品的品位与质量,追求冰雕雪塑的精致性和艺术性,进行产品创新形成品牌竞争力,注重与本地文化的充分融合,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和東北地方传统,把握冰雪作品中国外文化元素与本地文化的比例程度,使冰雪作品注入足够的民族元素。

(三)加强景区的规范管理。认真进行员工的筛选和招聘,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豪感和责任心。规范景区内部旅游纪念品、餐饮、娱乐设施不合理要价的商业行为,形成统一、科学合理的旅游消费品价格制度,开发具有冰雪大世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周边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缺少宾馆、餐饮等接待设施、交通不畅通,景区可进入性差一直是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意的主要因素。要使冰雪大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优化冰雪旅游资源,突出冰雕雪塑的竞争优势,增加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创新性,进行冰雪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升文化内涵,加大科技含量,把冰雪大世界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积极进行冰雪旅游资源的整合,带动哈尔滨冰雪旅游甚至黑龙江冰雪旅游积极发展。

结束语:黑龙江冰雪旅游的发展,正显示出它蓬勃向上的活力,需要国家、政府和游客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为主,加强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大力开发客源市场,深入挖掘冰雪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创新,加大旅游接待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把冰雪旅游做强做大,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强势的竞争力,我们坚信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模式会引领全国冰雪旅游发展,越走越辉煌。

浅谈哈尔滨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 篇4

在IT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在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冰城,也涌现出了很多本土软件公司。根据客户的口口相传,形成了具有冲击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实力和优势,现在我就以哈尔滨奥斯软件为例,为大家细说一下哈尔滨本土软件的特点: 主打产品:管理软件、来电通

哈尔滨奥斯软件是哈尔滨本土最大的客户管理软件、会员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公司,面向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奥斯软件拥有丰富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线,专业高效的软件开发人才,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而提供完整的企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优势: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5

哈卫监察发„2011‟106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卫生局,市直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现将《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评议工作。

附件:哈尔滨市2011“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参评部门工作考核办法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卫生 纪检 评议 方案 通知 抄送: 市纠风办 哈尔滨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5月6日印发

2解决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达到的目标;为群众办哪些实事、好事等,并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

(三)自查自纠。要不定期地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查自纠。10月24日前将自查自纠报告报市卫生局纪检监察室。

(四)听证评议。市纠风办统一召开听证评议大会,由参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述职,邀请社会各界评议代表现场评议打分。

(五)群众满意度测评。市纠风办统一组织实施。内容包括:一是委托国家统计调查部门以电话调查方式测评。二是“政风建设年”活动民主测评。

(六)工作考核。按照市纠风办下发的《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参评部门工作考核办法》(见附件,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由市纠风办统一组织量化考核。

(七)生成结果。工作考核、听证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得分分别按比例换算后生成各参评部门和单位评议活动的总成绩。2012年1月上旬公布最终评议结果。

五、评议方法

评议活动采取市、区、县(市)同步,工作考核、听证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及“政风建设年”活动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获“群众满意单位”的数额按组别以40%比例计评。其中,执法监督组前6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市直基层执法单位前8名为“群众满意基层执法单位”。

(一)工作考核。

工作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实施。考核得分按2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评议成绩。

(二)听证评议。

听证评议占评议总分的20%。按参评部门和单位的组别分别进行,由公证人员对听证会进行全程监督公证。

1、听证代表确定。由市纠风办按照规定的社会各界代表比例,从“评议代表库”中随机抽选。

2、听证会程序。

(1)现场播放各参评部门和单位年初承诺视频。(2)参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述职。(3)评议代表现场打分,并公布得分。

3、听证评议计分方法。

听证评议分数=听证评议总分÷参加听证会评议代表人数,按20%的比例计入总分中。

(三)群众满意度测评。

群众满意度测评占评议总分的60%。执法监督组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采取委托国家统计调查部门以电话方式,以市、区、县(市)为单位进行测评,得分占评议总分的40%。电话测评工作拟于十一月份进行。二是“政风建设年”民主评议结果占评议总分的20%。

(四)最终计分方法

市卫生局最终得分计算公式为:(市本级群众满意度测评分×80%+下级群众满意度测评分×20%)×40%+ “政风建设年”活动

6时上报;责任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支持。(3分)

3、专项治理牵头部门认真组织召开专项治理联席会议2次以上,具体研究部署专项治理推进工作,责任部门认真参加联席会议,并发挥职能作用。(3分)

4、专项治理牵头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责任部门积极配合,对重点推进和统筹推进的专项治理项目进行1次以上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分)

5、专项治理牵头部门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情况,半年和年末进行全面总结,总结要有措施、有成果、有对比分析,有整改意见,并及时上报,责任部门积极配合,及时准确提供必要的数据材料。(3分)

(三)受理“纠风直通车”投诉问题情况。(15分)

1、有专人负责,并及时浏览“纠风直通车”网站,对“纠风直通车”分发的投诉件在48小时内点击接收。(5分)

2、对市纠风办交办的通过“纠风直通车”反映出来的群众投诉信件及时调查核实,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结果,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意见。(10分)

(四)参加“政风行风热线”情况。(20分)

1、领导重视,准备充分,主要领导带队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并通知要求各区、县(市)相关部门在当地认真收听,实行上下联动。(4分)

2、现场解答群众问题,态度诚恳,解答清楚,群众比较满意。(4分)

3、对参加部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4分)

4、积极协助“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组搞好对解决问题情况的采访和追踪报道。(4分)

5、按时上报“政风行风热线”处理情况报告单及书面情况报告。(4分)

(五)开展“专项推进”和纠风案件查办工作情况。(10分)

1、认真落实专项推进工作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将其纳入纠风工作方案中,并作为民主评议的内容。(2分)

2、畅通专项推进问题群众诉求渠道,设立专项举报电话,依托“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纠风直通车”网站收集群众诉求。(2分)

3、建立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对群众投诉举报的专项推进问题,及时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认真查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分)

4、认真完成上级交办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有专人负责,有处理意见和报告,群众满意。(2分)

5、对本部门发生的案件,认真调查处理。(2分)

(六)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情况。(5分)

1、高度重视“政风建设年”活动,将其纳入纠风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2分)

2、加强政风建设监督检查,有检查记录,有情况通报。(2分)

3、及时总结上报好经验、好做法,选树政风建设先进典型,进行宣传。(1分)

10规定时限内未办结,又不说明情况和解决期限的每件减2分;被下发督办通知的每件减2分。

5、对主要领导未按要求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且无正当理由、也未事先予以说明的每次减2分。

6、专项治理工作未按照要求部署、推进、检查和总结的每项减1分;因工作失误,单位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被中央和省级媒体曝光且经市纠风办调查属实的每项牵头部门减5分,涉及的责任部门减2分。

7、各部门向社会公布的受理企业和群众咨询、投诉、举报问题的电话无人接听的每发现1次减1分。

8、省、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工作检查、明察暗访中发现问题,经查属实的(列入考核内容的事项)每件减2分。

9、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每件(次)减3分,并通报批评。

10、市改善办和市政风建设办公室通报批评的每次减2分,被市纠风办通报批评的每次减5分。

四、考核时间、形式

(一)考核时间

2011年12月上旬完成兑标考核工作。

(二)考核形式

日常考核的内容由市纠风办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对各参评单位检查结果直接打分;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市纠风办组成考核组分组别与参评单位面对面考核,确定分数。

五、考核结果运用

(一)参评单位所得分数按照20%的比例计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总分。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6

浅析齐齐哈尔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摘要:随着污染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环保产业正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引领产业升级和各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以齐齐哈尔市环保产业发展为例,对老工业基地发展环保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作 者:杨策    何惠    YangCe    Hehui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期 刊:黑龙江环境通报   Journal: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 年,卷(期):2010, 34(1) 分类号:X324 关键词:环保产业    现状    建议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7

起源于二战时期生存训练的拓展训练, 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 (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 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 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1]。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拓展训练被正式引入到中国大陆, 并已逐渐受到国内部分外企、大企业、MBA及事业机关等单位的青睐。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挖掘自身的潜能、挑战自身的极限, 还可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因此, 参加拓展训练将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是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行的。然而, 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 关于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 大多是从理论意义出发, 探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的开展, 而发展现状的研究却尚无人涉及。为此, 尝试从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的视角, 力图找到导致高校拓展训练发展现状与“理论认识平台”存在出入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期促进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查阅教育学、课程论以及现有高校拓展训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以哈尔滨市拓展训练公司在职教练、哈尔滨市8所高校师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互联网, 进行相关期刊查询, 查阅有关的各种文章, 了解国内外现状, 从中找到所需信息, 进行分析, 整理。

2.2.2 访谈法

通过电话咨询、专家访谈, 调查核实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实情, 并征求专家意见, 便于更好地完成本文的研究。

2.2.3 问卷调查法

向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学生、教师 (含教学管理者) 分别发放调查问卷500份、20份, 前者回收492份, 后者回收18份, 问卷回收率为98.4%和90%。以此了解哈尔滨高校学生及教学组织、管理者对拓展训练的认知状况, 为拓展训练在哈尔滨高校开展现状的成因分析提供论证依据。

2.2.4 逻辑分析法

利用所掌握的一些现有的逻辑知识, 对调查问卷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2.2.5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SPSS软件系统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

3.1.1 拓展训练课程设置

根据调查得知, 自2005年以来, 哈尔滨已有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7.5%, 和我国现有几十所高校开展了拓展训练教学的总体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在拓展训练的关联项目中, 滑雪运动的开展较好, 其次是定向运动、攀岩等。就其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项目本身在高校的开展难易程度;二是运行经费;三是行业协会的推广。比如滑雪运动, 至2008年底, 哈尔滨体育学院为承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兴建了比较专业的滑雪场, 哈尔滨周边大大小小的滑雪场多达上百家, 推动了滑雪运动在哈尔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

3.1.2 关于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开展情况

关于拓展训练在学校开展情况的调查, 结果见表2。表2中数据显示, 只有17.5%的学生认为该校拓展训练开展得很好, 很有特色。实际上, 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状况应低于调查数据反映的总体水平。

3.1.3 学生拓展训练基本情况调查

只有24.4%的学生参加过拓展训练, 排除在社会拓展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人数, 结果与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设置的比例基本吻合。而不太了解和不知道拓展训练的学生比例高达53.2%, 和前面拓展训练在哈尔滨高校发展的辐射范围较小、水平不高相符合。

3.2 高校拓展训练现状的成因分析

拓展训练引入中国大陆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 尽管拓展训练本身的培训价值独特、高效, 但社会需求的旺盛, 使拓展训练在中国发展的主流阵地仍在商业培训市场, 拓展训练培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 是导致这种“共赢”局面的主要原因所在。从调查的哈尔滨在职培训师参与培训的培训对象来看, 12名培训师全部参与了企、事业单位精英、普通员工的培训, 而参与高校师生和其他人员培训的比例分别是56.5%和43.5%。

然而早在1999年, 清华大学就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 几年前, 北京大学也将拓展训练课列入正式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 但高校拓展训练的小面积铺开发展的年代却是2005年以后, 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于2005年3月份成立户外运动中心, 并招收此专业的学生;2007年7月, 北京大学拓展训练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高校拓展训练教师班;2007年, 全国首家高校拓展培训基地落户无锡江南大学;高校拓展训练和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相比, 相对要滞后得多。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也是如此。

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宣传力度不够, 师生对拓展训练缺乏足够正确、全面的了解, 不利于教学和学生对该项目的接纳, 也不便于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特别是领导者的观念是制约高校拓展训练发展的首要因素。

3.3 发展对策

3.3.1 学习模式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主要参照体验式学习图——大卫·科尔博的体验式学习周期[2]。拓展训练在实施的过程中, 同样要遵循其应有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大卫 (David kob) 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的流程表现为体验学习图:活动 (体验) →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 (体验) 。但从人们的认识规律来看, 拓展训练结构的理论涉及人的感知的体验、分析综合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行动等各个侧面, 其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活动体验 (感知) →综合分析 (认识) →解决问题 (行动) [3]。

以上关系在拓展训练中表现为五个既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标准流程: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关键是在体验过程, 重点在于学生进行归纳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也就是常说的分享。

3.3.2 加强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宣传力度

参加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5]。在现代社会, 成功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 例如“求生”、“有轨电车”等项目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可当融入团队后, 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发挥1+1>2的力量, 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

3.3.3 加强领导重视力度, 增加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体育及其相关领导需要把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 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在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引领学校体育更好地发展。

4结论与建议

观念、重视与认知程度、教师水平以及拓展训练本身的发展规律等是导致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现状的主要原因。拓展训练和高校体育的教育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意义深远。改变观念, 加大课程改革和投资力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培训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的普及和发展。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分析了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因, 提出了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今后的发展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变观念, 加强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宣传推广, 正确理解拓展训练的教学理念等是改变哈尔滨高校拓展训练发展现状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Joshua L.Miner, Joseph R.Boldt.Outward BoundUSA:Crew Not Passengers[M].Mountaineers Books, 2002:74-89.

[2]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忠俊.成都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8.

[4]陶宇平.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290-292, 296-297.

哈尔滨亚麻产业发展瓶颈分析 篇8

[关键词]亚麻产业;产业发展;哈尔滨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69

1 哈尔滨亚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问题

第一,播种面积下滑、种植规模小、分散。纵观2005—2013年哈尔滨亚麻播种面积变化发现,哈尔滨亚麻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主要原因:一是亚麻作为非主要农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二是被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挤占等。

第二,单产较低。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品种等因素限制,亚麻单产并不稳定。哈尔滨亚麻年总产与种植面积变化一致,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第三,获得扶持少。与玉米、大豆相比,亚麻种植收益高,但是始终未得到政策扶持,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成本大幅增长,其中人工、种子、化肥、农机购置费较高,使得亚麻种植收益受到了很大冲击。

第四,机械化水平低。目前哈尔滨亚麻种植水平还处于机械化的初级阶段,播种还是采用谷物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均匀度达不到亚麻要求。另外,种麻农户在雨露沤麻环节上还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使亚麻集约化种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五,良种化低。在哈尔滨地区亚麻的长麻率仅在15%左右,法国等欧洲国家亚麻的长麻率多在18%~20%左右。另外,在品种使用上缺少科学规划,良种繁育、混杂退化和品种更新不及时,抗病害能力弱,产量波动大和出麻率不高。

1.2 加工问题

在生产方式上,亚麻原料生产方式是:农民种植,厂家收购,质量标准和定价权都被原料厂控制。这使得亚麻成为农业风险较大的作物,麻农几乎承担着全部农业风险,属于市场弱势群体。

在初加工环节,哈尔滨麻纺行业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纺纱和织布环节,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亚麻初加工环节薄弱,科研机构与麻农不能很好的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迟缓,很多好的科技成果未能及时应用到生产上,科技转化率低,造成科技成果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深加工技术方面,哈尔滨亚麻加工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纺织、整染技术整备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染色、后整理技术方面较为薄弱。亚麻产品色牢度、光泽度以及后整理的平整度都很差。

1.3 亚麻消费与流通

第一,关于普通消费者对亚麻产品的认知程度及其购买行为的研究,本项目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不同职业、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的人群进行随机调研,回收问卷约200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是85%以上的消费者听说过亚麻产品,有约20%的消费者表示,很少接触到亚麻制品。这说明虽然大多数消费者知晓亚麻产品,但是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亚麻的优点和特性。市场盲点较多,可培育的空间极大。

二是关于亚麻的特点,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其“透气性好”(占82.64%)、“吸湿排汗效果好”(占76.98%)、“易起皱”(占96.23%)、“穿着会痒”(占71.27%)、“款式旧、不新潮”(占79.46%)、“颜色单一”(占59.71%)等。调研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亚麻的认知还是比较直观,同时也反映出亚麻服装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三是调研对象以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月薪在2000~4000元左右的消费者居多,从他们对亚麻的评价可以看出,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亚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与亚麻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收入越多的人,对亚麻越认可,越愿意购买亚麻产品。

四是在接受调研的对象中,69%的消费者表示愿意重复购买亚麻服装或制品,并对亚麻产品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购买意愿;81%的消费者积极向朋友介绍亚麻产品。

五是51.3%的消费者认为亚麻产品价格不高,48.7%的人认为亚麻制品价格高。这主要是消费渠道不同所导致的,年龄偏小的人群往往通过网络购物、服装批发市场的方式进行购买,所以普遍认为价格不高,因为中间少了流通环节和销售的其他成本;而在商场消费的人则认为亚麻产品价格高昂。

第二,价格方面。由于受款式、品牌附加值、定价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哈尔滨亚麻产品的价格更是处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限,高端产品缺失。所以哈尔滨亚麻产品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必须要重点进行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内需市场。

第三,一些同类企业竞相压价,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这种情况使哈尔滨亚麻产业丧失掉既有的市场和优势,砸了自己的品牌。所以哈尔滨亚麻加工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包装上市,每个环节都应该力求赢得消费者信任、靠美誉拓展市场空间。

2 问题成因

2.1 种植环节

第一,亚麻生产布局不合理与分散经营。亚麻适宜在二洼地和降雨相对充沛的地区,而哈尔滨地区有些地区未做到宜麻则麻,进行盲目种植,结果是高投入,却没有好收成。另外,哈尔滨亚麻种植地块分散,集约化程度很低。这不利于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收获,也不利于统一灌溉。

第二,造成哈尔滨市亚麻种植面积锐减的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是种麻无良种,二是没有与粮食作物同样的直补,没有种麻风险基金。种植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可以享受良种补贴,而且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粮食直补,主要是对主产区农民的直补,麻农则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2.2 加工环节

第一,在纺织环节,亚麻纺织产品仍然以初加工和中低档次产品为主,外销产品的品种单一,亚麻制品开发设计和加工生产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更由于高投入低产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弱,限制了哈尔滨亚麻纺织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对亚麻其他成分的价值认识不足。亚麻在建筑、造纸、医药、保健品、航天等领域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较原始的零增长水平。

第三,亚麻加工投入不足,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各个中小型纺纱企业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未被改变,无法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这种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协调的生产模式,往往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

第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进步能力不足。哈尔滨相当一部分亚麻加工企业重硬件、轻软件,管理水平不高且不对研发进行持续投入,所以自主创新能力差,再加上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生产加工无法与国际市场对接。

2.3 消费与流通环节

哈尔滨亚麻行业因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过大,同类产品过度竞争,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以及麻纺企业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另外,哈尔滨亚麻原料进口数量长期保持高位,原料价格持续上升,原料供应结构不合理。哈尔滨亚麻产品明显受制于国际市场,其价格起伏较大,亚麻生产经营者承担着较大风险。

3 瓶颈分析

亚麻原料市场的瓶颈因素很多,包括供需关系、外汇汇率、相关国农业政策、全球亚麻可播种面积、主要种植国气候环境变化、国际时尚流行趋势等。

3.1 生产要素

第一,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不足的状态,亚麻主要种植在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块上,涝不能排水,旱不能浇灌。

第二,科研人员数量少。全国从事亚麻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而且大多属兼职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也仅限于亚麻育种,很少涉猎亚麻产品深加工、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资金匮乏。亚麻行业资金严重短缺,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缺位。麻农弃麻、企业生存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阻滞了亚麻产业化发展和升级。

3.2 生产效率

第一,技术不够完善、较粗糙,麻农缺少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意识,从而导致了亚麻的产量低,品质下降,影响了麻农的直接经济效益。

第二,纤维亚麻初加工企业,采用雨露沤麻。年产纤维有限,只有3万~4万吨。亚麻原料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哈尔滨甚至全国麻纺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导致亚麻收获与加工的质量和数量都很难保证。

3.3 其他

机构发育不全,服务难以到位。发达国家亚麻行业有亚麻学会、协会等组织,如加拿大萨斯卡通亚麻发展委员会(SFDC)代表了全省15000多个亚麻生产者,资助亚麻研究,关注亚麻科研以及设备市场的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带动产业的发展。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全国性亚麻学会或协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或者培训,而国内这方面比较欠缺。

参考文献:

[1]孙鸿雁,郭翔宇.高等农业院校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与技术[J].2012(9):67-69.

[2]吴广文.黑龙江省亚麻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中国麻业科学[J].2011(33):42-43.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9

名单公示

2013-10-1

4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商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经过各学院初选、学校复试和推免生领导小组集体审核等程序,拟录取蔡勉希等90名同学为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现对蔡勉希等90名同学公示如下,公示期自即日起10个工作日(2013年10月14日至2013年10月25日),如对公示同学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实名书面形式向研究生招生办反映。联系电话:84892021。金融学:蔡勉希,吴迪,隋婧,蹇欢,郭雪,徐飞

产业经济学:魏婉滢,周海港,陶忠

会计学:赵诗琦,毕瀞文,李欣彤,于丹丹,高闯,梁宵月 食品科学:程健博,高爽,李泉荟

中药学:洪涛,石鑫,药理学:贾未玲,杨经辉,何丽娟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马金龙,丁睿

机械设计及理论:孙鑫

机械工程:宋俊俊,王苏然,田元,李鹭,田亚男,孙静怡 数量经济学:曹文佳

国际贸易学:边嘉伟,田丽,张美慧,才冰冰

国际商务:刘芳芳,房丹丹,李娜,费腾

统计学:冯琳

经济思想史:王鑫瑀

财政学:魏来,郝以宽

税务:李金耀,徐迎春,代汝云

资产评估:王慧,孙秀

企业管理:王爽,周欣然,李双双,尹越

技术经济及管理:王晓晨

管理科学与工程:吴雪艳,付秀琴,魏秀安

旅游管理:徐艳红,张新

会计:刘慧琳,曹阔

民商法学:兰明菲,张双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金小倩

计算机应用技术:戈力娟,文章、洪天昊 信号与信息处理:张玉博

计算机技术:宋志远,解畅

制冷及低温工程:于海峰,任启峰

动力工程:樊海月,闫晗,吴昊,候冬苗

制药工程:刘晨晨,王晓霞,王希宇,李爱欣,栾赫食品工程:赵旭,李娜,明晶,田文佳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孙宏霞,王庆 海洋生物学:王帆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王薇

哈尔滨商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办

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篇10

09年春季学期即将结束,现就通联站的组织建设、发稿情况等一系列工作做简单总结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一、 通联站组织建设

09年3月,哈尔滨通联站原站长周**因毕业退出通联站,由《哈工大研究生》原主编叶振环接任,在接任的3个月工作中通联站的发稿量始终不是很饱满,我自己思考了很久,觉得和我在组织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哈尔滨通联站正式通讯员13名,分布在3个城市6个学校,除此我还不断鼓励认识的一些高校媒体负责人向《中国研究生》推荐稿件,按理应该不缺稿源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二:首先,由于通讯员分布在不同地方管理着不同的社团,管理起来确实不如我在《哈工大研究生》编辑部时容易,开会传达内容下行和反馈的路径太长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次,还是由于地域分布以及通讯员换届频繁,很多通讯员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不够重视甚至理解不够清晰,虽然我多次鼓励通讯员解放思想但通讯员不敢推荐文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希望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增强通讯员的考核并且将通讯员的业绩与各媒体的利益建立一定的关系。另外,在下一次通讯员换届中我希望吸纳各媒体的骨干进来而不是把通讯员的选拔工作下放给各媒体的负责人,一方面社团骨干更熟悉自己社团的特点和工作,对于稿件推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在社团的工作外通讯员的身份不会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社团的骨干相对来说工作时间可以更持久,对于一个成熟的组织,我认为通联站不应该出现频繁的人事更换。

二、 稿件推荐和发表情况

09年上半年,哈尔滨通联站共向《中国研究生》杂志推荐稿件12篇,其中录取2篇。另外在3月发起一次联合策划与国内其他几所高校媒体共同完成了一期“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专题。

三、 杂志宣传与地区作用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gzzongjie.cn/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哈工大研究生》杂志09年上半年出刊两期,其中15期已向各高校寄送,16期将于6月末出刊,届时会及时向各高校寄送。《哈工大研究生》在展示哈工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之余逐渐向黑龙江甚至全国其他高校敞开大门接受投稿,至今已有来自上海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数篇投稿以及约稿,随着杂志的寄送和投稿渠道的畅通,《哈工大研究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媒体通过网络和我们进行了交流,我们相信因为《哈工大研究生》的存在是为我们高校之间的交流和文化构建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四、 其他工作开展

参加通联站3个月时间,除了每月的网络会议之外,通过互相的寄送杂志以及联合策划认识了很多工作在各高校媒体的好朋友,看了他们给哈尔滨通联站寄来的杂志真是感慨万千,原来大家都有着同样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热情在对待这份工作,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和更多的好朋友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把我们的工作融合贯通起来,用分散的人员组成凝聚的思想,就是我们的《中国研究生》。另外看了四川大学《星期日》“解读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感觉特别好,尤其是用到“特约记者”的地方,这种联合组稿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还有待我们认真的学习。

以上,是我对上半年工作的简单总结,工作做得不够好,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我相信我已经尽力,所以我只要坚持就有上升的空间。

***

上一篇:税务稽查强制执行下一篇:理想国读后感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