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1

柴从斌

海南新高考改革后,特别是从2017高考历史变动后,对学生的要求在课程目标、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动。教材由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变为以专题模块为主体,高考的模式也有所调整,在原来题型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新情景型试题有所改变,增加了主观题分数。那么,新高考下的高三历史如何复习,如何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复习好必修和选修课本,让每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对自己所任课的文(2)班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复习效率是搞好复习的关键。首先,确立复习模式

第一步,课前根据学案巩固基础;每节课完成一课自然课,研读两遍课本; 第二步,课件中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并熟记知识点,考纲考点; 第三步,去细留粗、归纳线索;在检验知识点考点; 第四步,精选习题,突破重难点,对本课高频考点再应用。其次,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问题实际解决:

(1)解除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点混淆,对历史问题的实质、性质掌握不清楚的。(2)解决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概念把握不清的问题。(3)对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会而不对,对而不会,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阅读能力差,许多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的。

(4)还有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的。(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盲目缺乏自信的。再次,后期的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认真、细致的研读新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通过研读2017年大纲及高考题,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做到基础知识不失分。2.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1)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的信息方法,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平时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取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特别是时间要素),另一类是提取主观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2)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重审视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3)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海南新改变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4)在训练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总之,新形势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复习的核心,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根据学情设置复习方法,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实效,获取理想成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2

在把脉全国卷之前, 我们首先应对地方卷的特点做出归纳。 对于还在使用地方卷的专心教研的教师而言, 地方卷的特点应该是了如指掌。 就我个人认为, 地方卷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 有一定的地域色彩。 比如, 2010 年福建文综卷的第24 小题就是以茶叶为题材: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 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_____。 又如, 2013 年, 福建文综卷第16 题以朱熹的 《 漳州劝农文》为题材。 其二, 有较明显的地区教材的痕迹。 个别题目或答案甚至直接取材于教材。比如, 浙江师大附中的一位教师就对2015年浙江卷发出“答案为了降低难度而取自课本, 又不免过于拘泥教材”的感叹。 其三, 主导的方向是由各地出台的考试说明为基准。 各地的考试说明虽然皆以大纲准绳, 但是在取舍上又大相径庭。 众所皆知, 使用地方卷的各省选修专题选考上就是各不一致。

古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要想充分备战全国卷, 就必须对其有深刻认识。 仔细分析近五年的全国卷, 我们不难发现其命题的某些共性。其一是“以本为本”。这里的“本”是什么呢? 是《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 由于全国卷的通用性, 考纲作为其命题的根本依据自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其二是知识辐射广泛。 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取材于教材之外的材料, 答案设置也不以某版本教材的表述为依据。 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命卷的公平性吧。 其三是注重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重视知识的运用是全国卷的最大特点。 这也是许多考生认为全国卷比较难的原因。

由于地方卷和全国卷存在的巨大差异性, 我们准高三的教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须做出适当调整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高三全国卷的新形势, 我认为新高三的一轮复习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调整一:强调核心知识, 把握核心能力

哪些是核心知识?什么是核心能力?答案是明确的: 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 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三维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过去, 我们高考复习围绕的是地方出台的考试说明, 在这更替的阶段, 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更换使用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作为复习的准绳。 当然, 要真正落实“把握核心知识, 掌握核心能力”光靠翻阅考纲是不够的, 需要深刻领会它所包含的精神。 比如考试大纲对选修戊戌变法这个考点的要求, 具体到要求的各细节知识点是什么; 每个知识点要求把握的能力程度怎么样;要培养怎样的情感价值观。 在知识的分析解读上不能有地方偏见, 不能根据地方来主观取舍知识点。 真正做到以全国大纲为纲。原来的地方卷, 总喜欢强调地方特色。 比如, 福建省的教师在复习林则徐和严复等相关知识时总是会更多的展开, 更细节的分析。 在全国卷的形势下, 这些“惯性”就有必要克服了。

调整二:扩大课外知识辐射面

为深刻把握核心知识、 运用核心能力, 新高三历史教师还应该适当辐射课外知识。必须强调, 这种知识扩充绝对不能偏离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这种补充必须是有的放矢的。第一, 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 不可随心所欲。 一方面可以深入分析五大版本的教材, 寻找其共性和特性进行适当补充。2015年全国卷的使用将达到20多个省份, 其命题自然也应当各版本的教材, 把握教材兼得共性和特性, 避免有所偏薄。因而适当补充强调一些教材间共性的知识, 扩充个别版本教材的闪光处不失为补充的一个好方向。另一方面, 关注历史研究前沿, 围绕核心知识辐射相关领域做适当的拓展。在这方面恰如其分的辐射, 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高度, 也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 深度上应该是点到为止, 不可本末倒置, 高谈阔论。 补充的目的不是把握补充知识本身, 而是有针对性的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涉猎课外相关知识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调整三:强化知识框架构筑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构筑知识框架是为了统领知识, 系统化知识框架可以有效、灵活地运用知识, 实现学以致用。 这是全国卷的一个较为明朗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那些生疏材料的阅读和处理能力就是建立在对考纲课表要求的知识有系统把握的基础之上。

应该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框架不是拖沓冗长的框架, 而是可扩展的框架。那么, 如何构建这种系统的活性框架呢? 首先, 教师必须认识到框架是学生的框架, 构筑框架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 甚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框架 (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 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框架) 。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自己构筑的框架, 这样对他们来说这个框架才具有活性。其次, 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让框架不要背离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再次, 这个框架必须是经脉发达, 有干枝强劲的框架。比如, 我们可以时间为主脉络, 以核心考点为强干构筑框架。

调整四:注重学生独立应对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于刚刚使用的全国卷的考生来说, 试卷总会有那么一点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很容易导致浅尝辄止, 打乱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 为培养这种能力, 我们首先必须加大复习中的全国卷真题的引入量, 并要给足学生独立应答的时间, 让学生逐渐克服全国卷的陌生感。其次, 教师还要增强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做到明确“三性”: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 问题要求的明确性, 选项之间的区别性。

全国卷下的高三复习学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教师更是要事异则备变, 适时对教学做出合理调整。 我认为, 在新形势下我们复习课堂时时处处都要体现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 科学地对自己的复习方案做出调整, 提高课堂效率, 为高三学生考出好成绩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海筠.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J].试题与研究, 2008 (35)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主题的确立 篇3

一、何谓教学主题

“主题”是文学艺术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历史课堂上出现的引领课堂教学思想内涵的中心思想我们称之为历史教学主题。一轮复习不是简单的“炒冷饭”,而是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科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是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构建学科体系的关键阶段。

回顾之前没有主题意识支配下的教学经历,才发现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之间严重脱节;教学结构松散,不能让学生明了历史事实间的相互联系,更无法让学生理解历史事实背后隐含的人文精神。如果能做到在教学目标确立上、教学设计构思上拟定一个课堂教学的思想指导“主题”,教师就能够根据“主题”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进行实效化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它能让课堂教学体现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让教师的引导具备骨架支撑和思想依托,让学生的思考学习有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使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教学主题确立的依据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引导教学过程的主线,笔者认为一轮复习中教学主题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唯一性。教学主题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有多重指标性,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教学重点是指课堂教学主体内容中的主干知识,而教学主题是教学主体内容下的学科主导思想,是一种统领统领整个各教学,渗透历史知识学习和对历史知识感悟的精神,是引导教学过程的主线,统领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唯一性。

2. 探究性。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主题的确立要有内涵,有一定的包容度,具备可探究的空间。教师从课程标准和现有教材入手,理解整合教学内容,挖掘内容的思想性,提炼与教学材料相匹配又符合学生课堂实际的教学主题。如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本线索比较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学生认为这一课内容枯燥无味,既然苏联已经解体,十月革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针对这一难题,教师将本课主题定为“十月革命开启俄罗斯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从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使教学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合作性。教学主题确立后,教师围绕这一主题精选合适的材料,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是实施教学的起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点拨直至问题解决,这个过程就是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科能力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主题确立策略

1. 研读课标要求确立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每一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模块”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实按照课标要求,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确立教学主题。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起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基于此,笔者将本课主题定位为“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唯有法律是最为持久的征服”。以此来组织课堂教学,把握教学核心,阐明教学要义,“公正、平等、正义的法律理念影响深远,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2. 精读课本内容确立教学主题

教材是学生的学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工具和考试的重要参考书,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从教材入手,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内容的思想性,构建教学主题更为便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从“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教学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历史。但本课主线清晰,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进行革命探索,根据革命的具体实践做出政策的调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到成熟的整个历程。根据分析,将本课教学主题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3. 细读高考考点确立教学主题

以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为例,纵观这几年的高考题,从考查的内容上:涉及到辛亥革命前的背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与不足,孙中山关于民主革命的思想与主张,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从考查方向上更加倾向于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前后事件的联系。结合实际需要,确立主题“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①什么叫近代化?②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即辛亥革命时中国近代化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法律、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分析)?③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哪些努力?从这些方面对书本知识进行重组。从基本史观入手,考察史观与历史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由史观衍生出来又切合史料的教学主题,也是确立主题的方式之一。

4. 阅读生活现实确立教学主题

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服务于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历史照亮现实”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从社会现实、时代特点出发,思考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结合,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现实出发,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是确立教学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作为本课主题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生活热点,引导学生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按照这条思路,笔者将本课主题定为“科学严谨,理性求真,工业时代对社会主义的追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而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展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

四、 确立教学主题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主题的确立,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的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严峻考验。在确立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确立主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不了解学生,就是不了解问题所在,也就是不懂得教育”。学生的需求是形成教学主题的主导因素。学生是课堂的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主题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主题思想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 确立主题要符合学科特点

历史课堂的教学主题不能是教师想当然的想法,而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根据相关的史料整理而来,不仅主题的提炼过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主题的呈现要体现“论从史出,以古鉴今”的原则,符合历史教学的特色。

3. 确立主题要清晰化,序列化,体系化

教学主题乱,学生迷茫,无法把握学习重点,听者往往对其主题捕捉不准,势必导致学生听课过程中探索的犹豫,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主题序列化体系化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激荡学生的心灵。

教学主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如何科学合理确立教学主题并有效的运用于课堂必须要求教师对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系统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碰撞火花点。对学生来说,为了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的了解历史就要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阅读收集更多的课程资源,任重而道远。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篇4

高三第一轮复习基本完成,高三上所教两个班级虽说在期末湖州市统考中所在位置正常,但从学校下达指标的角度考,高分段比率略显不足。现结合201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所教文理两个创新实验班学生实际,对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番简单反思,以利于下一阶段有的放矢的复习。

一、深入研究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近5年的浙江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必须针对2014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2013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13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重点关注近5年的浙江试卷,经过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我们发现2013浙江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稳中有变。

2、现代文阅读版块:选材典范

3、古诗文阅读版块:设题灵活

4、作文版块:导向明确

5、试卷结构基本不变,部分小题稍作改动。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在新的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我们认真研读上一的考纲,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题,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基本采用集体备课方式,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二)着重强化知识点。“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六个考点”,我们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和《论语》背诵条目。复习时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直到默写出为止。

(三)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就可以了。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们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二、注重作文的备考,力争作文写作不出问题

作文是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头戏,我们除了认真按考纲要求抓好作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外,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⑴、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坚持每两周一次作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最文摘》《创新作文》《素材精粹》等刊物,同时坚持每周为学生提供诸如“每周时评”“热点新闻”类话题文章,供学生阅读。

2、要求学生自己坚持抄范文,利用每周一次的随笔写作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4、坚持每周背一些出自高考满分作文或著名作家之手的精彩语句或语段,同学间相互交流督促,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四、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5

第一轮前半阶段复习教学反思

物理教研组

赵晓霞

2012-1-8

本学年我又迎来12届高三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第一轮前半阶段的复习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和一模教学成效,先对前阶段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应重在复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所任班级(特长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很好。通过这次一模考试我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却在基础题上失分很多,平时没注重课本,所以我在一轮后阶段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让学生学会完整的解题,从而得全分。

二、注重教学疑难,建立教学疑难突破本

比如在复习动能定理时,连接体问题是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到棘手,我想如何把系统动能定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并较方便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这是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理念

三、提高学生解题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 在一轮复习前阶段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不能正确描绘物理情景,不能建构物理模型,或建构好物理模型又不只正确信选用解题方法。因此,在后期复习中,我要建议同学们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要总结一套高层次、高效率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思想方法。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

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此外,在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同事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么上这些内容的,自己是怎么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这里时我要怎么上才好,通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加强作业训练,强调规范解题

从一模考试看,有很多学生综合科没做完题,计算题步骤很不合理,因此丢分太多。练习在总复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第一、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

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第二、要将题做完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总结,进一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在教学上立不败之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篇6

一轮复习的重点夯实基础,赵亚夫说过一句话:“记忆是学习历史的基础”,这一句话在我们的一轮复习中起了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让学生背书,去理解与消化吸收,并采用提问、默写等办法让学生夯实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加强基础知识的联系

历史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必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根据分析高考试题,我们注意了中西之间的联系,将中国史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复习,复习世界史时也穿插中国史。如复习工业革命的影响时,课本只涉及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我们在复习时引导学生考虑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并且引导学生多视角进行分析。角度一: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角度二:可从破坏性、建设性这两方面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7

一、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以浙江卷为例)

1.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立意。单纯考查知识的题目越来越少。主观题除了14题是考查史学素养外, 其余题目都反映了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立意的鲜明特点。即使是最具知识要求的13题, 在考查瓷窑分布的时候也独具匠心地增加了空间概念的能力考查。

2.特别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12题小国寡民;15题会馆;20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题印象派。历史概念在全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些概念, 就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3.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如16、18题考查的都是历史的阶段特征, 21题也有所体现。

4.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文化素养的考查渗透其中, 如14题。

5.关注中西文明的交流, 关注人类文明演进, 渗透史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 如16、17、20、21都有体现中西交流、文明演进的内容。

二、复习策略

针对高考的以上特点, 在第一轮的高三历史复习中, 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落实就成为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呢?现在每一位高三老师的手上都有一大摞的讲义——《世纪金榜》、三年5年、步步高、《导与练》等, 每套资料的编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一轮复习方略, 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你, 适合你的学生, 而且这些资料良莠不齐。我建议老师们一定要自己编一份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我把自己在高三一轮复习的大概思路跟老师们分享, 一方面是对自己一年来认真教学的鼓励, 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我以必修一专题五的复习为例, 展示一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线索 (让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达到高屋建瓴的目的)

一条线索: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三个阶段:50年代奠基

70年代突破

80年代调整

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列举: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4.万隆会议

5.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6.中美关系正常化

7.中日邦交正常化8.外交政策的调整

9.多边外交的开展10.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说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讲述力求准确、完整。只有准确、完整地把握好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才能学会灵活运用。

三、知识运用和能力提高

说明:这一部分的复习, 主要是选取不同的角度, 运用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不同角度的解答问题, 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度一:外交方针、原则、政策。

问题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实行的外交方针、政策、原则。

问题2.指出以上政策、原则中的变与不变, 并分析为什么?

问题3.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问题4.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问题5.如何看待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问题6.体会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说明:以上问题的设置可谓层层递进。问题1、2主要考查对书本知识的再认、再现, 以及学生简单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 问题3引出一般的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从特殊到一般, 以史实为依据,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再从一般到特殊, 引出问题4、5, 实际上是对问题3的再运用。通过这样一些步骤, 学生才会学会如何分析、如何运用。最后体会新中国外交的特点。这样的题目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

角度二:国家关系。

问题1.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表现、原因。

问题2.中苏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表现、原因。

问题3.中美、中苏关系的发展对新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实践的影响。

问题4.中苏、中美关系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说明:问题1、2可以书本中出现的史实为基础, 主要展现的是不同时期大国关系的发展是不同的, 而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反苏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 从中体会到新时期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提出是新中国长期外交实践的结晶。

角度三:伟人与外交 (周恩来、邓小平的外交活动) 。

问题1.列举周恩来、邓小平的主要外交活动。

问题2.体会外交官所必备的素质。

以上是我根据新课程高考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第一轮的复习方略, 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再进行配套的单元练习, 那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就将不是问题。我以为,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是历史史实的基本稳定性, 即使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形势下, 历史的基本史实也是不变的, 能力考查以史实为基础的基本理念也是不变的。因此, 只有在复习中牢固把握好基本史实、基本概念, 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以能力立意这点上, 上世纪90年代已经做得很好了, 翻翻90年代的高考试卷, 在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上比之今天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键是学生变了, 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随之变化。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进行思考, 都有收获, 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摘要:高三该怎样复习?怎样复习才有效?这是困扰每一位高三老师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对2011年高考试卷特点的分析, 结合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的经历, 力图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套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略。

如何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篇8

【关键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 学案教学法 ;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2-01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为提高复习效果,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同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出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联通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主要有课标要求、知识结构、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强化训练题等。

2.学案一般提前2-3天发给学生,交代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复习。

3.学案基本内容的填寫以课下为主,课上整理为辅。上课前一天收全学案进行批改,通过批阅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课前复习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概况,增强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解读课标

启蒙运动的背景、内涵、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考情分析

2009福建高考卷,2010年天津和广东卷、2012年山东卷、2014高考安徽卷、2010年广东卷, 2013年大纲全国卷通过中外启蒙相思比较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紧扣高考的脉搏,增强高考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考过什么,哪些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自己的薄弱点。

3.基础知识梳理

(1)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基础训练。

①启蒙运动的背景。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和评价。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内容及评价。

④启蒙运动的影响。

(2)教学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创建,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一言堂”、“满堂灌”。

②注重复习课的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③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三者进行比较。

④西方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的经过。

2.教学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3.深化本节课的内容,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思想在中外产生不同作用的深层次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设计意图】

①突出复习课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化认识,拓展联系,发展思维,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杜绝简单地重复(“炒冷饭”)。

②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③“讲”与“练”最好交替进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的时间太长,形成长时间的单调剌激,会使学生易于疲劳,注意难以稳定,思维的灵活性降低,相反,在“讲练结合”的模式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形式的训练,必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讲练结合”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练习上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强化训练,拓展巩固

1.教学活动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

2.教学设计: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也可小组合作,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

当堂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暴露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五、整理反思,总结升华

1.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记录典型题目。

2.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安排 篇9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提高这次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不吝赐教。我把我们的关于一轮复习的想法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下,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吃透教材,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方法:以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三.具体措施

第一、注重团队合作,加强集体备课。

搞好集体备课,大备课与小备课相结合,大备课备一个章节或一个大专题,宏观把握教材,明晰小章节、小专题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以便更好的整合教材,确定每一个小专题的学习重点。小备课即对具体一节课精心备课:课标与考纲的落实、课前预习问题设计、课堂实施步骤、检查落实的方式、高考题的置入、作业的布置、学情调查等方面都要精心准备。

第二、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开发“两读”及边角时间强化记忆。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我们的学生一般每天必须完成两个记忆任务:任务一:我们把第二天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让学生整理记忆,任务二: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结构,并且有学习小组的同学把当天的知识点在晚饭后展示在教室四周小黑板的历史专栏里,以此完成对知识点的天天一小结。为此我们开发了“两读”时间:早操前的20分钟完成任务一;晚自习前的30分钟作为晚读时间完成任务二。要求学生知识卡片随身带,充分利用边角时间,等上操的短短几分钟、放学后的路灯下都有学生学习的身影。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回忆记忆法的利用,利用课余时间把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好课堂落实。

我们的历史教学严格按照学校推行的“四主一核心”教学模式推行。尤其强调其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落实为主攻。”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善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上课前我们已经把要讲解的基本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并要求学生在两读的时间完成,所以,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在方法上我们还是走的传统路线,就是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该拍黑板的还要爬黑板。一般情况下琐碎的知识点口头回答,系统的知识点四周小黑板上展示。有时两者同时进行,反正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说、让学生背、让学生写。对于学生记忆不牢的点,老师或留些时间让学生记忆,或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对于重要知识点以探究案的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对于习题倡导每节一个习题进课堂,重点是通过一个习题做示范讲思路抓规范。

第四,分层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进入高三我们又对文科班进行了重新组合,在生源较差的背景下又分出了强化班、平行班,艺术班。对于这些新情况我们在教学上就不能一刀切。在教案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甚至上课时间上都做了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五、上好“三类”课型,关注“三类”学生。

上好复习课: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上好讲评课:1.有的放矢,讲评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 要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2.在讲材料题时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如材料题要找题眼,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时间,关键词,材料长的要先看问题要求。让学生从中悟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技巧,遵循答题规范,找到解题的窍门和规律。3.引导学生写试卷分析,做好错题整理。落实好满分卷工作。

上好辅导课:每周末的辅导课做好两个工作:一要抓好知识的周清,二要抓好定时训练。

关注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促进其共同进步。(1)及时帮扶辅导,提优补差。(2)做好跟踪记录,对每一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分析解决。(3)加强人文关怀,心灵沟通。

第六、抓好作业布置与批改,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作业布置:目的要明确。

难易要适度。作业题要精选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作业题要分层。要标明分值。布置作业时要具体、明确,包括时间、时限的要求。作业要书写在统一的作业本上。我们一般每周布置两次书面作业。

作业批改:书面作业有布置必须有检查,原则上要做到全批、全改。作业批改一律按要求打分,并注明批改日期。按年级要求要对个别学生每周面批一次。指导学生及时进行错题整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心得 篇10

一、熟悉高三历史讲评课模式

试卷讲评课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优势”,要评出信心,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1、要统计

认真批改试卷,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完了,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2、要备课

在统计的基础上,要认真备好讲评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一次知识的更新、一次知识的收获。

3、要三讲:

(1)讲思路。教师首先要讲清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认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讲评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讲拓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而且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

(3)讲规范。即答题行文的规范,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4、要落实:

(1)落实好知识消化。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

(2)落实好知识巩固。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考试中,增加知识点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3)落实好个别辅导。因为课堂上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课后,老师很有必要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成绩。

二、熟悉高三历史复习课模式

1、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激励、调控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2、自主复习

通过导学提纲让学生自学教材,对有关内容作全面回顾。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和寻找自我知识缺陷,确定复习的侧重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选择相应学法。通过自学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加深对知识的再认。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巡回指导,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课教学策略。

3、精讲导学

将教学内容,按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分为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构成一个连续渐进、层次各异的“知识链”。教师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通过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思路,引导学生将某一知识放到“知识链”中去理解、记忆、迁移、联系和运用,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吸取、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则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多讨论,多沟通,多合作,多竞争,尽力提高自我学习积极性、能动性。

4、精练巩固

(1)在练习题的选择或设计上,选题要有典型性,以历年高考题为主,抓好训练点,注意综合性。要题型多样,单选题、材料题、问答题兼具,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低起点,小坡度,目的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2)练要规范、准确和熟练,三者一体,从严要求。练,要定量限时,提高练习速度,增大思维密度,培养应考能力。

(3)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馈,发现“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思维方法、审题与解题方法的培养。教师在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

三、熟悉2013年山东历史试题特点、命题趋势的新变化与备考策略1、2013年山东历史试题特点:

(1)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2)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考查。

(3)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价值感与能力有机结合。

(4)体现导向性,实现了有利于中学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2、命题趋势新变化:

(1)试题难度明显增加,达到新高度。

(2)历史思维能力和学啃老考查向纵深发展有了新突破。

(3)更加注重和突出学科性,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出现回归传统本真的新动向。

(4)中外史结合将成为试题立意和命制新方向。

3、备考策略:

(1)依据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科学定位。

(2)高度重视单元总结、单元梳理和单元整合。

(3)高度重视史料教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 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08-01

一、利用高考试题,落实考点知识,提升基础知识学习的“时效比”

历史基础知识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石,它既包括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同时还包括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高考突出能力的考查,但也不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基本知识,理解历史概念,整合历史框架,探究历史规律是高三历史复习的基本目标。要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除了我们老师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外,也需要我们老师利用高考试题,落实考点知识,提升基础知识学习的“时效比”。

二、利用高考试题,凸显主干知识的复习

文综卷试题的命制往往以一个历史主题为核心,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主题呈现,多元视觉、双翼齐飞。建立在主题基础上的主干知识的归类与综合是高考试题的主线与灵魂。 这种主题视觉下的主干知识归类整合,就是把历史事件放在某个知识体系中,并对它进行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视觉的考查。复习过程中,应用这样的高考试题有利于我们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联系地记忆历史知识,整体地认识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升复习效果。

三、运用高考试题来深化考点的认识

把握历史复习的深度与广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一轮复习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更需要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也就是要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分析。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与高考研究者精心命制的选拨性试题,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相关的高考试题为纽带来组织复习教学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例如,(2014年安徽文综17)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版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课,有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教材仅仅简单介绍了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于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等来龙去脉的内容没有体现。本题题干以一位农民的日记为情境材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原因,深化考点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运用高考试题来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三学生经常会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都已背过了,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确实,高考主干知识点就那么几个,但是,每年高考试题总是给我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关键在于试题的构建采用了不同的史观、不同的视角考出新意。命题者以历史研究的前沿知识,观点为素材,早已经向我们一线老师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史学理念和方法,历史观点和评价都不是客观的,要多角度看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化,这样会妨碍学生的认知能力,应充分利用高考试题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引领高三历史复习的发展方向。

例如2014年江苏卷38题,叙述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历史,试题以知识取向为主,价值取向隐性呈现。既立足于教材,又灵活多变。关于政治方面的历史信息与教科书知识基本吻合。有关经济、对外关系的历史信息则是对教科书知识的拓展,选择具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节点,不拘形式,善于创新。这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多角度考查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多元观察历史的视角,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空间。

乍一看这一题目,倍感亲切,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然而,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却是倍感生疏。反观我们的历史教学,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真正落实了这段历史吗?我们的复习真的到位了吗?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社会领域的历史知识进行时空意义的探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但是我们在历史阶段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把明清史作为一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对于“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这样的历史小阶段变化而缺少关注,导致学生对史实和价值定位模糊;我们往往会用“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来概括明清走向衰弱的原因,却忽视弱化了政府的具体方针、政策、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我们往往更多关注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忽视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新变化;在对外关系方面,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海禁”政策及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却往往忽略了“朝贡体制”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交往体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12

一、一轮复习的现状和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在一轮复习前大体上经过了两年的高中数学学习, 对于数学知识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一个班级中, 学生学习情况各不相同, 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学生间的学习情况可能相差巨大 (这种情况在三星级学校中可能更为突出) 。在复习过程中, 仅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落后学生来说得不到任何帮助, 而对于部分优秀学生仍没有什么提升, 课堂上通篇一论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 使他们自己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通过积极参与合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参与合作学习越多、越积极, 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 主体意识就越强, 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从而可以使全班学生进一步提高参加合作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为全体学生真正进步打下了扎实基础。传统课堂上教师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而对于成绩处于两端的学生在课堂上相对关注得比较少, 因此会造成一些学生的课堂效果不佳, 从而使这些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复习效果, 而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 了解他们在班级学生中所占的比重, 以及他们的爱好等特点, 特别是某位同学与哪几位同学的关系比较融洽, 以便在考虑学生间合作时可以选择更合理的方式和对象。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 学生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很可能是被动的, 缺乏自主性、积极性, 课堂学习效率低, 所以我们要倡导在第一轮复习中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生生间进行有效合作互动, 共同学习发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了学生对旧知识重新学习、认识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所以合作学习应该被广泛应用于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之中。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逐渐被广大师生所认可, 可以成为当今教学的一个亮点。因此,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不搞形式主义。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 我们教师必须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作科学、精心地预设。

(1) 师生间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不能因为倡导合作学习而简单放弃这种授课形式, 只不过可以有选择地作一些更新。俗话说“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教师能力再强也有考虑不周之处, 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周期 (如每周) 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交流, 确定下一步的复习计划以及相应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曾经多次和学生交流复习计划, 了解他们在高一、高二相应内容学习中的一些困惑和疑虑。明确了复习计划后, 对于每一节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充分征询学生, 了解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或者题目, 并预先由课代表告知学生 (可在黑板上写出) 。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错位, 在某几次课堂上让学生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来解决, 而且不一定要每次都圆满地解决, 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需要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2)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来达到共同进步这样的效果,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新旧知识的学习应有相同或相近的感受, 所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应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间的结对合作也可以是合作小组的形式, 笔者采用的是在课后以合作小组为主, 课堂上采用学生结对合作的学习形式。结对合作活动一般每课都有, 在每节课结束前可以适当安排一小段时间给学生, 与学生进行合作解决当堂课上还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安排在每周末活动为主, 合作小组主要是解决两类问题: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有哪些内容作为重点、难点需要提醒教师要关注, 平时作业中所暴露的一些共同性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有效的方法解决。

第一轮复习固然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 但对于解题习惯等的培养也应及早重视起来, 做到未雨绸缪。特别是现代高考, 对于学生的解、答题习惯等要求相当高, 学生容易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等情况, 有的学生平时的课堂反应很不错, 但作业或者测试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我认为, 学生在一个题目上得到满分可能需要多方面的成功, 而一个题目的失分不一定是他在这个问题上什么都不懂, 往往可能是由某一、二个中间环节的薄弱引起的。教师在分析学生的成绩的同时, 应更多地考虑引起解题失分的深层次原因, 如学习习惯等, 必须可以抓住要害。以2008年 (江苏数学) 高考题第5题为例, 学生除了要掌握向量的基本知识和运算能力外,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往往在最后一步可能没有进行开方而错, 既失分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其实这种类似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应该也会发现的。笔者在平时要求学生遇到类似于上述共同性的问题时, 要求在合作小组中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 探寻改进方法, 然后相互督促 (有时还要制订时间表, 保证以后不发生类似错误) 。纠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性的, 二是能力、习惯方面的, 而学生中的习惯性错误可以通过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给予分类, 教师可以和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对策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三、开展合作学习工作的困难

在前面我们提到, 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班级与班级和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按照传统方式很难

浅谈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西藏拉萨●次桑

在在十十几几年年的的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 , 深深感感到到教教学学反反思思具具有有重重要要的的地地位位和和作作用用。。但但往往往往在在平平时时的的教教学学中中忽忽视视了了教教学学操操作作过过程程的的一一个个重重要要环环节节——————教教学学反反思思。。教教学学反反思思是是数数学学思思维维活活动动的的核核心心和和动动力力, , 如如果果没没有有了了反反思思, , 就就错错过过了了解解题题的的一一次次重重要要而而有有效效益益的的方方面面。。通通过过回回顾顾所所完完成成的的解解答答, , 通通过过重重新新考考虑虑和和重重新新检检查查这这个个结结果果和和得得出出的的这这一一结结果果的的路路子子, , 可可以以巩巩固固知知识识和和发发展展解解题题能能力力。。目目前前数数学学教教学学中中最最薄薄弱弱的的, , 正正是是数数学学的的反反思思性性学学习习这这一一环环节节, , 在在这这一一环环节节中中, , 教教师师要要不不断断积积累累丰丰富富的的教教学学经经验验。。下下面面谈谈一一点点自自己己在在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的的一一些些做做法法, , 以以求求共共勉勉。。

一一、、同同事事之之间间听听课课交交流流反反思思

没没有有反反思思的的听听课课是是被被动动的的, , 肤肤浅浅的的。。要要从从教教师师讲讲解解中中反反思思思思考考问问题题的的方方法法, , 学学会会捕捕捉捉引引起起反反思思的的问问题题或或提提出出具具有有反反思思性性的的见见解解。。比比如如::共共同同设设计计教教学学活活动动、、相相互互听听课课、、做做课课后后分分析析等等等等。。交交流流的的话话题题包包括括::我我觉觉得得这这堂堂课课成成功功的的地地方方是是…………我我觉觉得得这这堂堂课课糟糟糕糕的的地地方方是是…………这这个个地地方方的的处处理理不不知知道道怎怎么么样样??如如果果是是你你会会怎怎么么处处理理??要要共共同同从从事事教教学学设设计计, , 从从设设计计的的依依据据、、出出发发点点, , 到到教教学学重重心心、、基基本本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 甚甚至至富富有有创创意意的的素素材材或或问问题题。。更更为为重重要要的的是是, , 这这样样的的设设计计要要为为其其后后的的教教学学反反思思留留下下空空间间。。

二二、、对对教教学学效效果果的的反反思思

我我们们在在上上课课、、评评卷卷、、答答疑疑解解难难时时, , 我我们们自自以以为为讲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 , 学学生生受受到到了了一一定定的的启启发发。。但但反反思思后后发发现现, , 自自己己的的讲讲解解并并没没有有很很好好地地针针对对学学生生原原有有的的知知识识水水平平, , 从从根根本本上上解解决决学学生生存存在在的的问问题题, , 只只是是一一味味地地想想要要他他们们按按照照某某个个固固定定的的程程序序去去解解决决某某一一类类问问题题。。学学生生当当时时也也许许明明白白了了, , 但但并并没没有有理理解解问问题题的的本本质质性性的的东东西西。。比比如如::在在作作业业和和教教学学测测试试

全面照顾, 所以可以挖掘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工作。但有时会引起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不理解, 因为从表面看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当学生进行结对合作学习时, 成绩好的一方需要对合作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所以很可能被认为是利人不利己的, 他的工作是无私的。其实, 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说, 如果一位学生能够对另一位学生进行指导, 那么对自己的提高也是相当明显的, 因为他能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而提高了相应的能力。所以, 当有学生有这种顾虑时, 教师应该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上一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成功案例来予以证明, 但有时可能由于多种原因效果不是太理想。另外,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怎样有序组织, 有效分配、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和积极合理因素也是中中, , 我我们们常常会会发发现现这这样样的的现现象象::有有些些类类型型的的问问题题在在教教学学中中已已反反复复强强化化, , 但但学学生生的的解解答答情情况况却却依依然然不不尽尽如如人人意意。。这这时时, , 如如果果我我们们把把责责任任一一味味推推向向学学生生的的不不用用功功或或接接受受能能力力差差, , 一一切切将将无无济济于于事事。。只只有有冷冷静静反反思思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的的科科学学性性和和合合理理性性, , 反反思思该该问问题题本本身身的的困困难难所所在在以以及及学学生生思思维维的的最最近近发发展展区区等等诸诸多多因因素素, , 再再做做出出教教学学方方法法的的调调整整, , 才才能能收收到到预预期期的的教教学学效效果果。。

三三、、要要求求学学生生做做好好数数学学日日记记

反反思思是是一一种种习习惯惯和和意意识识, , 不不断断反反思思, , 才才会会不不断断地地进进步步。。学学习习是是一一个个系系统统工工程程, , 培培养养反反思思习习惯惯的的措措施施, , 是是全全方方位位、、多多角角度度、、多多层层次次的的反反思思。。当当前前, , 老老师师讲讲学学生生听听已已成成了了教教学学中中最最普普遍遍的的方方法法。。而而要要学学生生对对教教学学的的内内容容进进行行反反思思, , 听听是是远远远远不不够够的的。。要要反反思思, , 就就要要有有内内容容。。所所以以学学生生就就要要先先做做好好数数学学日日记记。。做做好好数数学学日日记记给给学学生生提提供供了了反反思思的的依依据据, , 学学生生也也能能从从数数学学日日记记中中更更好好地地体体验验课课堂堂所所学学习习的的内内容容。。课课堂堂上上教教师师示示范范解解题题反反思思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学学生生自自己己想想到到但但未未与与教教师师交交流流的的问问题题, , 作作业业中中对对某某些些习习题题不不同同解解法法的的探探讨讨, , 学学习习情情感感、、体体验验的的感感受受, , 都都可可以以通通过过数数学学日日记记记记录录下下来来。。这这样样, , 学学生生的的学学习习活活动动也也成成了了有有目目标标、、有有策策略略的的主主体体行行为为, , 可可促促使使老老师师和和学学生生进进行行探探索索性性、、研研究究性性的的活活动动。。这这有有利利于于学学生生在在学学习习活活动动中中获获得得个个人人体体验验, , 提提高高个个人人的的创创造造力力。。所所以以, , 做做好好数数学学日日记记是是学学生生进进行行反反思思的的重重要要环环节节。。

总总之之, , 教教师师与与学学生生要要想想发发展展, , 必必须须要要将将实实践践与与探探究究融融为为一一体体, , 使使之之成成为为促促进进师师生生发发展展、、能能力力不不断断提提升升的的过过程程, , 而而反反思思则则是是将将二二者者有有效效结结合合。。可可以以说说, , 教教学学反反思思是是提提高高教教学学效效率率的的关关键键, , 是是一一个个教教师师走走向向成成熟熟的的标标志志。。通通过过反反思思, , 逐逐渐渐使使自自己己狭狭隘隘的的教教学学经经验验提提升升为为具具有有专专业业品品位位的的教教学学智智慧慧。。

( (拉拉萨萨市市第第二二高高级级中中学学) )

一门相当的学问。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时, 应充分了解学生间的情况, 合理配对, 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多对一等形式, 不必拘于一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学生间相互推诿、不负责任的情况, 教师应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另外, 可以积极开展合作小组间的活动, 适时开展互助和比赛活动, 尽可能让学生发觉相互帮助和相互竞争都可以给自己带来进步。

通过近两届高三教学工作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 让我感受到不小的收获。同时, 更多地感觉到要做好这项工作还会面临一些困难, 还需要和同事、老师们共同探讨, 只有不断及时总结, 并团结一切力量、挖掘有效资源, 才能做得更出色。

上一篇:寿司店开业营销方案下一篇:唯美个性签名女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