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共2篇)

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 篇1

赤峰市巴林左旗山杏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

通过对巴林左旗山杏资源和生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出对山杏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区划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气象要素及地理因子关系模型,借助于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气候因子空间分布模型,应用GIS分析技术实现了该地区山杏气候资源区划,并进行了分区描述,提出了生产建议和减灾对策.为有效开发利用巴林左旗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山杏林,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尹清华 潘慧 尹志华 吴亚娟 Yin Qinghua Pan Hui Yin Zhihua Wu Yajuan 作者单位:巴林左旗气象局,内蒙古,巴林左旗,025450刊 名:内蒙古气象英文刊名: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年,卷(期):“”(2)分类号:S162.2关键词:气候区划 山杏 GIS技术 巴林左旗

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 篇2

巴林石, 从一个稀缺的石材资源发展到文化产业, 如何挖掘其文化价值, 增加经济附加值, 彰显和放大红山文化影响, 是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一个地区产业的集聚和成长, 受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条件、关联产业的发达、企业经营战略及产品结构、竞争对手与发展机遇以及政府决策等要素影响。其中单一或系统性的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关系到产业的竞争模式, 加速或延缓产业发展。借鉴“钻石理论”, 分析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潜力, 探索其发展走向, 为巴林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化要素禀赋分析

1. 巴林石的艺术价值

将自然石材塑造为艺术珍品, 嵌入文化内涵, 既需要艺术家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极富技巧的劳作, 将石质和石艺有机地融为一体, 可以使石材的内涵得到有效升华;同时也需要石材本身具有天然特质和较高的可塑性, 二者融为一体, 才能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质, 备受爱石者的青睐。

材质的艺术价值。巴林石质地和色相俱佳, 这便构成了巴林石的上乘品质。巴林石质地细润, 通灵润泽、细腻清亮、光彩绚烂;不死结、不干燥, 结构致密。巴林石中鸡血石温润脆爽, 软硬适中, 宜于镌刻, 是石中妙品。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色泽纯黄无瑕, 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 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称。

篆刻的艺术价值。巴林石坚而不脆、细腻柔润, 密度为2.4-2.7cm, 硬度为2-4摩尔硬度, 这种硬度易于受刀, 刀不滞、不弱、不崩、不滑, 行刀有阻, 进刀适舒。其质地成就了它成为最佳雕刻的活石, 巴林石自出世以来, 备受篆刻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评价巴林极品石:集“寿山田黄”之尊, 融“昌化鸡血石”之艳, 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篆刻大家康殷、刘江、高延青、杨钱安、孙家潭给于巴林石高度赞誉。

雕件的艺术价值。石类艺术品的雕刻完全依赖于雕刻石, 其工艺对石质的要求也高。它精工细磨, 表现惟妙惟肖的动物、植物、人物, 非一般雕刻石所能胜任, 巴林石以其石质特点正适合这类雕刻。巴林石雕刻的作品, 呈现出华贵精美仙灵神韵的气象。

2. 巴林石的文化价值

巴林石产于我国内蒙古的巴林右旗, 从周边出土的很多辽代人巴林石的印章和佩戴饰件, 如高足杯、鼻烟壶和饰件, 以及200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沦河上游出土地的巴林石“猪”、巴林石“勾云形”和巴林石“猪龙”等玉器, 都放映了这里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产生了悠远的历史文化, 印证了红山文化与蒙元文化的历史联系。巴林右旗现存的各时代古文化遗址, 主要有辽代的庆州、怀州、庆陵、庆州白塔、金代的古边堡、清代的荟福寺、康熙行宫等60余处, 这给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文化遗产。许多作品所表现的草原风情, 如蒙古包、骏马、牛羊、雄鹰及那达慕那喜庆吉祥的热烈场景等民族特点, 在现今巴林石艺术品的构思和创作中、在现代文化活动中得到升华, 为地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非常显著的链接作用。

巴林石, 巴林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 巴林石精品印章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泽斑斓, 纹理奇特, 质地温润, 钟灵毓秀, 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 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 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不过也只是被那时人们将它用于生活用品, 如石碗、石臼。巴林石大面积开采的历史较短, 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才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 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在“四大印石”中巴林石最为年轻, 但因品质高, 且产量逐年减少, 升值潜力巨大, 目前的市场价值已经高于其他的传统印石。到今天, 巴林石名品辈出, 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根据地质学家介绍, 巴林石是富含硅、铝元素的流纹岩, 受到火山热液蚀变作用而发生高岭石化形成的。巴林石在成矿晚期, 一些硫化物和其他矿物质沿高岭石的裂隙贯穿, 或斑布、浸染, 因而扩大了高岭石的品种数量。另外, 除了硅和铝, 钙、镁、硫、钾、钠、锰、铁、钛等元素的存在和比例巴林石上的变化, 也造就了巴林石丰富的色彩。如铁元素较多的会使石头呈黄、红色, 锰元素的侵入, 就出现了石中有水草花的现象, 铝元素多了, 石材就会呈现灰色和白色。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 石质细润, 通灵清亮, 质地细洁, 光彩灿烂, 颜色妩媚温柔, 似婴儿之肌肤, 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 坚而不脆, 色泽纯黄无瑕, 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 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 有“草原瑰宝”之美誉, 该石温润脆爽, 软硬适中, 宜于镌刻, 是石中妙品, 令人在玩赏之余, 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 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 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巴林石质细腻, 温润柔和, 透明度较高, 硬度却比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软, 宜于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 为上乘石料, 稍显不足的是色素成分不够稳定, 比如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较易氧化、褪色, 尤其是在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 汞极易分解, 半年后, 平均有60%的鸡血石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再细看两者的质地, 巴林石多花纹, 昌化较纯粹。所以也有同行称赞两者是“南血北地” (巴林石地子巴林石好) , 各有千秋。它是藏品中之珍品。多次在国内参展, 誉满南北东西, 从港澳地区, 到东南亚各国, 从欧美到东瀛, 几乎传遍世界, 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 一直受到世人瞩目。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 有7件巴林石展品, 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 内涵丰富, 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 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巴林石的分类命名, 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 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3. 巴林石的投资价值

当今的巴林石的市场价值不菲, 是珍贵艺术品和珍藏文化品的首选之列, 适宜于制印、收藏、欣赏, 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近年来, 巴林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 已经被社会各界所重视。随着我国著名的彩石, 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等名贵石材资源日渐枯竭, 人们已经将目光转移到新兴的彩石基地——巴林石方面上来。巴林石以色彩艳丽、质地温润剔透、品种齐全, 受到愈来愈多石艺界消费者的喜爱。巴林石作品以其优秀的品质, 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仅以巴林冻石为例, 从1998年到2011年, 13年间巴林冻石飞涨了1000~3000倍。巴林石的彩石、冻石、鸡血石价值日益彰显, 在投资浪潮的推动下, 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正处于上升通道。

二、市场需求分析

1. 中国赏石的历史文化传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 也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充当武器, 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 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 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 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 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2. 收藏市场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 人民文化需求和艺术鉴赏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它为民间收藏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巴林石作为珍贵艺术品, 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浓厚、资源丰富、可开发市场广阔, 因而巴林石备受世人垂青。巴林石巨大的增值空间, 使购买巴林石、收藏巴林石不再是消费行为, 而是投资行为。目前, 收藏巴林石的时间价值远大于一般行业的投资收益, 而且持续升值, 是巴林石收藏热的根本原因。

3. 特殊的名牌效应

不仅如此, 早在1979年, 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中, 就有七件是巴林石雕。其中“深山虎啸”、“玉兰花篮”、“群雄竞威”、“群狮戏球”四件作品, 深受称赞。在香港回归一周年和澳门回归时, 赤峰市分别送给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巴林石纪念玺, 玺身高大, 制作精致, 款印俱佳。上海市APEC会议, 把巴林石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自亚太地区21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和地区政要。2001年9月, 有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第三次评选国石精品展览会上, 巴林石与其他“三石二玉”共同进入“国石”行列;北京2008奥运会巴林石又被确定为特许销售商品。国家要员的关注和收藏, 以及国内外重大交流活动, 确立了巴林石在玉石中的地位, 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三、行业经营及业态分析

1.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巴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巴林石开发、生产及经营的龙头企业。企业集团从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成股份制公司, 在矿山开采、初加工、深加工、销售推广、售后服务一条龙的运营模式的基础上, 拓展了开采加工、研究开发、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服务等多种产业群。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巴林右旗已形成“一矿一城一园区一协会三个分公司”的产业格局, 构筑了巴林石文化产业园、巴林石商城、巴林石一条街、巴林石地质公园以及文化旅游专线等产业链。仅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 年收入近2亿元。

2.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巴林石的美誉度

巴林石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 扩大巴林石的知名度, 追求巴林石的美誉度。如在鉴宝节目中一块巴林鸡血石被专家估价为80万元, 让更多的人见证了巴林石的价值。还有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让世界了解你”节目, 专题报道了巴林石的特点和文化, 并在中央四台长期播放“传递文明, 积累财富”的巴林石广告。在中央台的“乡村大世界”和“同一首歌”走进赤峰、凤凰电视台的名石专访栏目都报道过巴林石。

3. 加强文化创意, 促进巴林石文化传播

巴林石集团组织编写了《中国巴林石》、《巴林石志》、《巴林石谱》、《巴林石欣赏》、《巴林石珍品集》、《中国候选国石》等书籍, 书中详细介绍了巴林石的成因、特点、巴林石历史、巴林石文化。集团参股, 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组织拍制的《巴林石传奇》扩大了巴林石的影响, 使巴林石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领域变得更加广阔。

4. 市场占有率高, 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 巴林石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同类的其他印石。从巴林石的销售市场分析, 巴林石每年在市场上的流转交易额都在10亿元以上, 很多印石的原料有的近乎枯竭, 有的品种单一, 无法与巴林石相抗衡。从巴林石的目标市场情况分析, 巴林石已经在几个印石的原产地占领了当地市场。寿山石的产地福建省巴林石交易额每年都在五千万元以上, 福州商贩在巴林石的产地购回的产品也有几千万元, 在浙江青田和昌化也存在类似情形, 以前做寿山石、青天石和昌化石的经营商大部分已经改做巴林石的生意。巴林石在全国各地都有专业门店, 巴林石在彩石界占领着一定的市场。

5. 巴林石产业链的延伸

目前, 仅巴林右旗的大板镇内巴林石专业门店152家, 巴林石定点摊位336处, 流动摊位167处, 巴林石家庭手工作坊215户, 巴林石从业人员近15000人, 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 巴林石产业以更大的“溢出效应”辐射全国, 仅赤峰市的巴林石店面就从2000年仅仅上百家, 发展到2009年底的1000多家。巴林石的产业链正在快速地延伸和扩展。

6. 关联产业分析

巴林石协会:巴林石协会以巴林石集团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巴林石协会, 会员已发展至几千人, 分布于全国各地和各个领域, 他们中有许多著名的美术家、雕刻师、鉴赏家和书法家。通过巴林石协会积极的组织, 博采众家之长, 为巴林石的艺术创作设计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持, 既发展巴林石产业, 又提高了巴林石行业整体雕艺水平, 现已培养出国家级大师及自治区级大师十几人。

巴林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巴林石集团还建立了巴林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 一批批专业雕刻人才经过南北雕刻师的培养, 经过美术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产业设计、加工能力明显加强, 能够设计出各具特色, 适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产品。集团公司还聘请了国内著名的雕艺大师为常年的技术顾问, 负责重大项目的设计工作。

四、政府产业政策取向分析

1. 文化产业已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报告中, 都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2006年9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 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2009年7月22日, 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7月23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2011年10月18日,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和政府振兴文化产业的战略越来越明晰, 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 文化产业渐成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文化产业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能为社会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所以, 从国内发展需要, 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要求。

五、发展机会分析

1. 资源储量相对丰富

中国是石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石材资源开发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赏石种类众多, 产品质量千差万别, 石料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其中观赏石分类主要是按产地命名, 如三峡石、红河石、贺兰石、戈壁石、大漠石, 这些砾石、岩石矿物成分不同, 其文化内涵也比较单一。而观赏石中能够成为印章石的品类极少, 主要有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寿山石四类, 并称我国四大印章石, 可谓“观赏石四杰”。此四类石料中后三种石材开采历史久远, 开采的数量很大, 资源开发较为混乱盲目, 储量已近枯竭,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彩石赏石领域的遗憾和悲哀。而巴林石虽然开发历史悠久, 由于矿区人烟稀少, 交通通讯不便, 历史上仅有少量的地表矿石被拣采。据勘探部门报告, 巴林石资源储量可观。在巴林石矿现有6个可采区中, 目前有3个采区已探明储量, 只开采其中一个采矿区。1973年巴林石矿开采以来, 实行保护性资源开发战略。目前, 每年集团限采30吨, 这为巴林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2. 文化消费成为趋势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 人们追求文化生活, 追求艺术美享受成为一种时尚。古往今来, 人们对珠宝玉石爱不释手。一方面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珠宝玉石由单一的装饰物演义成了一种对文化、信仰、精神和物质等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其深遂的艺术内涵和无法定位的财富价值, 使珠宝玉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无论社会时态如何变化, 珠宝玉石从其被人类接受至今, 始终是人们向往的财富。目前我国已整体步入小康水平, 盛世收藏使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蕴藏着一个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因此巴林石市场开发前景十分乐观。积极开发巴林石产业, 不但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还将带动旅游支柱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所以把巴林石产业发展成大产业, 不但是可行和可能的, 而且势在必行, 时不待我。

3. 文化产业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012年11月,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巴林石文化产业作为以石材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产业, 在中国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 要依托资源禀赋优势, 继承蒙元文化、红山文化传统, 构建创新发展机制, 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大幅提升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艺术含量, 丰富文化产业内涵, 提高经济附加值。通过会展、旅游、收藏、宣传等措施, 提高巴林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额, 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 提高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华, 温岳中.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10

[2]王林, 顾江.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3

[3]王雅荣, 张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9

[4]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J].求是, 2006.1

【赤峰市巴林右旗新闻】推荐阅读:

赤峰市现状09-21

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07-01

赤峰农牧业局领导10-23

上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下一篇: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