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精选11篇)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篇1

一、重大问题必须由支委会实行民主决策,一般应经过下列程序: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原则上要有两个以上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

2、方案提出后,要广泛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3、召开局党委会讨论决定,达成一致意见。

4、决策实施中,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如需对某些决策进行调整或变更,仍应由局党委会讨论决定。

二、下列问题应由局党委会讨论决定:

1、本单位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划。

2、本单位经济工作的目标、思路、政策及规定。

3、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思路、措施及对策。

4、党建工作方面的重要问题。

5、属建设局管理的干部人事任免;其它需要提交局党委会议讨论的人事安排。

干部人事任免要坚持干部任免程序:(1)民主推荐;(2)组织考察;(3)向局党委主要领导汇报考察情况及建议;(4)召开局党委会议讨论决定。

6、新上项目,重大技改投入等。

7、上级领导机关规定的需要支部集体讨论的问题。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篇2

民主恳谈会起源于长三角地区的南翼———浙江省温岭市。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 顽强拼搏、具有创新意识的温岭人紧紧地抓住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时机, 努力开拓新生活,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后, 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平等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愈加强烈。在民营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代表不同利益需求的社会群体开始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因此, 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喊出自己的声音,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 了解农村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和执行情况。同时, 由于沿海地区人民所共有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使他们不畏权威, 敢于诉说自己的利益需求, 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更加关注民主权利、民主利益。然而, 在当时的体制下, 各种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治理的渠道似乎并不畅通。因此,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驱动下, 在温岭建立一个真正发出老百姓声音的平台迫在眉睫。

1999年, 浙江省普遍开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教育, 这种教育依旧采取单向灌输方式, 实践效果微乎其微。在浙江省温岭松门镇, 教育试点组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一弊病后, 决定协同干部、群众彻底摈弃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 以期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 真正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因此, 他们尝试组织一场以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主要形式的论坛, 并在论坛开始前五天发出公告, 告知时间、地点, 邀请村民自愿参加。在论坛当天, 村民提出疑惑与意见, 干部诚恳回应, 解决了不少困扰已久的难题, 开创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这种对话方式一经推出, 便受到了各地的大力追捧, “民情恳谈”、“农民讲台”、“便民服务台”等类似的民主决策产物相继出现, 形成了良好的民主氛围。最后, 温岭市政府决定将这种新型的民主建议与建设形式统一命名为“民主恳谈会”。[1]至此, 民主恳谈会成功起步, 使民主决策和民主政治找到了新的生长空间, 继而也逐渐成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主恳谈会这个原创的民主载体, 作为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诉说自己利益需求的平台, 为政府找到了知晓民声的渠道, 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预选方案。为表彰民主恳谈会的杰出贡献, 2004年, 温岭民主恳谈制度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9年, 民主恳谈会基础上的创新形式“参与式预算改革”提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12年11月初, 《人民日报》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温岭的民主恳谈会, 被称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民主载体”, 是中国民主1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民主恳谈会的主要类型

距离1999年的第一次会议召开, 民主恳谈会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 它不断被规范, 被完善, 被创新, 被延伸, 逐步发展形成了4种主要类型:对话型民主恳谈、决策型民主恳谈、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1. 对话型民主恳谈

在民主恳谈会的起步阶段, 对话型恳谈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在双方信息充分公开的基础上, 干部和群众在会上就某项议题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与协商, 以就该议题达成共识。而议题的选择也十分广泛, 只要是群众关心的问题, 都可以在会上讨论, 如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建设等。同时, 群众也可以对政府的工作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对话的过程中, 双方相互理解与妥协, 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化。

2. 决策型民主恳谈

在经历了对话形式后, 民主恳谈会逐步演变为一事一议、一期一题的决策型恳谈会, 一般都会邀请与之利益相关的村民、村级干部和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关于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决策。会上, 在政府代表提出初步方案后, 多方与会人员共同探讨, 就该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经充分协商后, 由政府、人大代表共同做出最后决策。在温岭市泽国镇, 当镇政府打算撤销位于夹屿村的联树中学时, 这个议题便被搬上了民主恳谈会。村民代表积极发言, 从学生安全、教师质量等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近七成的与会者赞同保留学校, 这也促使镇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决定, 从而避免了错误的决策, 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3.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

2004年, 温岭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6亿元。庞大的财政收入规模一方面使更多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 财政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基于上述因素, 老百姓对于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与用途越来越关心, 因此, 2005年7月, 新河镇开启了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的序幕, 将农村财务的制度化融入民主恳谈会的摇篮中。在政府编制财政预算草案后, 便会组织群众参与讨论这一预算方案, 共同修改决定财政支出的初步预算报告, 而后, 经人大代表审查、修改、决策实施。2012年初, 在新河镇的财政预算恳谈会上, 有代表提出由于已有的消防车只适合地面作战, 因此需要增加一辆能扑救高层火灾的消防车以应对新河镇越来越多高楼的不时之需, 这一方案在最后的投票中被一致通过, 增加到了预算方案之中, 真正实现了将钱用于百姓需要之处, 使财政支出更为公开、透明、合理, 实现阳光预算。

4.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民主恳谈会发展至今, 已被应用于各行业、各重大事项中。其中, 由非公有制企业民主恳谈发展形成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产物。会上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和代表企业诉求的行业协会共同探讨, 发表意见, 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政府代表集中协调, 从而形成三方协商会议制度, 以达成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为最终目的, 并将此作为签订行业性集体劳动合同的依据, 从而维护了各行业工人的利益。2003年, 新河镇的羊毛衫厂首次就行业工资开展民主恳谈会, 对下一年的工资情况达成了一致意见, 令人欣喜的是, 尔后, 新河镇的羊毛衫行业再也没有出现与工资标准相关的冲突。

三、民主恳谈会的机制创新

温岭民主恳谈会10多年来之所以一直焕发着生机, 是因为它坚持创新, 不断将新元素融入原有体制中, 不断地深化、完善、发展, 使得其程序日益规范, 制度日益健全, 对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的贡献渐趋明显。

1. 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 便于群众发出真实的声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群众的民主意识愈加强烈, 对公共生活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更加懂得行使自己对于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法定权利。而民主恳谈会这一新的民主形式, 能够积极促进农村干部摈弃独断的领导方式, 变命令为对话, 变代议民主为协商民主, 实现干部和群众在同一平台上的平等交流, 畅所欲言, 使群众提出质疑、干部解释答复的同步成为现实, 双方共同参与到制定决策的过程中, 在解决矛盾冲突的同时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化。[2]

2.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机结合, 融入体制内部

长期以来, 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党委政府手中, 基层人大的权利遭到质疑, 而民主恳谈会的诞生就切实解决了这一多年的弊病。这个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所派生出的民主参政形式, 有效地激活了基层人大, 使基层人大能切实履行宪法所赋予的职责。[3]由于我国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因此, 在法律层面上, 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权只能掌握在人大和政府手中。而温岭这种先恳谈, 再由人大审议决策的程序既有效地解决了基层人大权利空置的问题, 又在不触碰法律的基础上, 将没有法律地位的民主恳谈会融合到体制的框架内, 推动了基层人大的改革, 使其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真正做到体现民众的声音, 实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完美融合。

3. 将政府预算纳入恳谈范围, 成为恳谈重点

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 财政支出的风险性也随之加大, 因此, 决策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 财政预算被纳入民主恳谈的议题之中, 继而逐步发展形成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在恳谈会上, 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政府干部等多方与会人员共同讨论决定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和预算标准, 进而形成初步预算方案, 并将预算方案下放到各个村, 和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充分沟通协商。最后, 在人大会议上, 经人大代表修正、审核通过后实施。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也会专门由各方代表组成财经小组,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审查, 对重大事项报告提出质疑与反馈, 实现财务预算监督的制度化, 切实做到民主理财、民主决策, 提高公共预算的透明度。

4. 制定规范程序, 确保民主恳谈会的有序进行

民主恳谈会在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标准规范的程序。每期的主题都会在民主恳谈会召开之前确定, 有了明确主题的民主恳谈会, 针对性更强, 执行力更强, 效率更高。而每一次的与会人员也必须由相关的人大代表、政府干部、人民群众等共同组成, 以确保民主恳谈会反映的声音更为全面、真实。会议正式开始时, 在介绍完本期的议题、基本情况和政府的初步方案后, 各方代表围绕主题平等对话, 自由发言, 充分讨论, 可采取分小组讨论、大会集中讨论等形式, 全面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最后由人大代表及政府代表讨论研究所有意见与建议后, 修改确定最终方案, 按法定程序决策、实施。因此, 民主恳谈会标准化的规范程序, 既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又提高了每一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 与会代表由参与库和人才库分别抽选, 保证公共性与专业性

初期的民主恳谈会存在着无法同时保证选取的与会人员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的缺陷, 但这两者都是必需的。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前, 既要听取各方群众的声音, 也必须了解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的质疑与意见。为了弥补这一欠缺, 2010年9月, 温岭市人大常委通过机构举荐和自愿报名等方式, 分别成立了参与式预算恳谈会附属的参与库和人才库, 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保证建议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的完美统一, 提高财政预算审查和监督的公共性与专业性。其中, 参与库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退休干部等组成, 而人才库的成员主要是具有财政预算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召开预算民主恳谈会前, 分别从参与库和人才库抽选一定数量的代表, 如此一来, 既能体现民意, 又能集中专家的智慧, 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推进财政预算的科学化、规范化。[4]

四、民主恳谈会的运行绩效

民主恳谈会以其民主协商式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全面反映民生的最终目的被广泛实践, 因而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社会领域产生了卓越的绩效。

1. 改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在温岭引入民主恳谈会后,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先经过标准程序的恳谈, 再由人大代表审议。由原来群众不知情, 干部拍板的独断形式转变为干部事先做好深入调查, 认真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再与人大代表共同决策;由原来为自身利益考量转变为为群众利益服务;由原来的内部暗箱决策转变为公开决策, 如此不仅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而且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 真正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 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当双方都相互了解对方的意见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必会相互理解, 相互妥协。因此, 民主恳谈会的诞生使群众找到投诉、质疑的渠道, 消除了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怨气, 也使得群众对干部更为信任支持, 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添砖加瓦。

2. 增强财政预算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在民主恳谈会上, 不同的利益群体反映对于财政预算的不同声音可供决策者相互权衡, 有效地克服了干部直接决策的局限性, 降低各项财政预算的风险性, 从而确保各项财政支出反映了多数人的意愿, 使其更为科学、民主。2007年4月, 新河镇召开了财政预算调整民主恳谈会, 根据恳谈情况, 政府最终调整了预算方案, 将年度保障民生的社会救济补助预算从原先的24万元增加到30万元, 而政府的办公设备购置费则相应减少了6万元。通过民主恳谈会, 也能够让群众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建立起透明、民主的公共预算制度, 建设节约型政府。

3. 公开预算信息, 促进清正廉洁

民主恳谈会全程都是开放式的参与, 秉承公开与透明的原则, 为群众行使法定权利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以此借助民众强大的力量,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在会前做到恳谈会相关信息的公开, 一般提早五天会公布本次恳谈会的议题、时间、地点, 使得群众都能够了解恳谈会的基本信息, 同时会将政府的初步预算草案发到每位参与者手中, 以便与会人员充分了解,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会上实现了过程的公开, 所有的讨论、对话、协商、决策环节都是公开的。会后, 最终的财政预算方案和执行过程也会在财务公开栏中公开, 使得群众能够全力监督, 提出反馈意见。2008年1月, 温岭市交通局率先试点部门预算, 实现2.8亿元预算资金的公开化, 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在此之后,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便在温岭各行各业全面铺开。截止2012年, 已有交通、教育、水利等占预算总额75%的6个部门召开过预算民主恳谈会, 35个部门的预算及三公经费实现详细公开。如此透明的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 不仅促进预算编制更为合理科学, 提高政府预算编制水平, 而且更有力地防止贪污腐败, 促进领导干部养成廉洁自律的好品质, 做到阳光预算, 实现透明政府。

4. 大幅降低决策成本, 节约财政支出

在传统形式中, 政府的项目决策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前期, 广泛宣传这一项目的具体内容, 访问群众, 听取群众意见, 实地调研项目的可行性, 从而不断修正完善方案;项目实施期间, 组织力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想方设法解决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后期, 收集反馈意见, 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而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民主恳谈会的召开, 使群众都能了解这一项目, 省却宣传环节, 并结合自身利益, 从多方面考虑这一项目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减少了政府在今后调整方案的花费, 同时经与会人员共同讨论, 集中智慧, 当场提出解决措施, 如此也降低了今后项目执行的阻力, 降低决策失误成本。事实上, 新河镇的财政赤字已由2004年的5800万元降低到2008年的无赤字, 减少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真正将钱花在刀刃上, 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参与式预算的初衷。

5. 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 使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民众通过民主恳谈会这个平台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时, 他们发现政府开始理解他们的想法, 尊重他们的意愿, 并为有建设性的建议修改决策方案。这样一来, 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民主意识得以逐步提高。在政府公布财政收支的初步方案后, 大家便会认真考虑各项支出的合理性, 在民意调查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恳谈会上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切实行使法定权利, 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及时提出建议, 积极推进预算民主改革的进程, 真正做到了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使民主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启示

1. 群众的参与是农村制度创新的不竭源泉

基层群众是最富创新意识的一个群体, 人数众多,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革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当他们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治理中, 集思广益定能为农村的制度创新翻开新的篇章。他们对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混乱的担忧, 对公共事务决策独断的不满, 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之中, 民主恳谈会等一系列反映群众心声的基层政治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他们在这一平台上畅所欲言, 与干部积极互动, 发出老百姓真实的声音。同时, 广大群众的积极监督也能保证各项决策的实施质量, 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因此, 群众的参与是农村制度创新的不竭源泉。

2.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温岭民主恳谈会卓越的运行绩效与政府的支持、帮助和推动息息相关, 民主恳谈会的诞生正是政府在探索基层民主创新过程中的经典产物, 而政府的有力号召和积极推动能有效促进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 公共事务治理的意愿更加强烈, 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得以健康发展, 农村制度创新的水平得以提高, 还民主权利于人民。同时, 政府的支持能畅通群众质询和建议的渠道, 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利益诉求和意愿, 而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时, 政府的压力也能相应减少, 两者相得益彰, 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3. 反映民生、体现民意, 是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归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因此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人民, 反映民生。而积极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听取民声, 为群众和干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因此, 只有真正做到任何事都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切实考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关系, 农村的制度创新才能经久不衰。所以, 反映民生、体现民意, 是农村制度创新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陈朋.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协商民主实践——基于浙江温岭民主实践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9, (10) .

[2]张学明.参与式预算: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J].人大研究, 2013, (03) .

[3]潘长勇.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以温岭市泽国镇参与式预算为案例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民生、民主与科学决策 篇3

民生的需求目录是要靠民主机制来表达的。改革之初,民生需求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解决衣食的问题;现在民生的需求层次提高了,需要解决的是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等高层次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民主机制,政府官员就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民主是必要的,但也是有代价和成本的。

经济成本。民主讨论要开会,就要用会场,就要消费纸张,就要有人工费用,这是小的成本,不可避免。

时间成本。民主讨论需要花费时间,比如说,《物权法》起草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2年12月提请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到此次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前后已审议5年,但这是必须的,是民主机制所不可避免的。

出错的成本。民主有时也会出错,也要付出代价,也会有“民主失灵”的时候。

决策不仅要讲民主,还需要讲科学

我们不仅要讲决策的民主化,还要强调决策的科学化,以弥补“民主失灵”。

首先,“决策的科学化”,简而言之,就是决策的专业化,就是决策要依靠专业知识,依靠专业人士。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表达民生的需求方面,则更多地需要依靠民主机制;但是在解决民生的供给方面,在进行制度设计方面,可能更多地需要依靠科学,依靠专业知识,依靠专业人士。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懂专业的人,是无法找到该领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的。例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模式是令所有人满意的。如果把这么一个极其复杂、极其专业的问题,不是向专家学者求助,而是向全社会征求方案的话,其结果必然是拿不出一个令社会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因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根本就不存在。并且,向全社会征求方案,还会把老百姓的胃口都吊起来,从而加大改革的难度,结果正如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一些人喜欢把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政府时期搞的“伟大社会”建设相比较。的确,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提出的一些口号和当时的美国非常相似,诸如,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人人有住房、社会福利保障等等,我们应当趁着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加快社会安全网建设。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美国在建立“伟大社会”之后,虽然其中的一些社会目标在近期内得到了实现,但是其后遗症是“制造了一个大政府,压抑了社会的创造力”。其结果,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都陷入了严重的“滞胀”危机。在此之前,要么是经济停滞,要么是通货膨胀;二者通常是此消彼涨的关系。而此时却变成了同时并存。人们的生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痛苦之中。此后,经济学界的一些分析认为,美国的“滞胀”危机与此前建设“伟大社会”不无关系,尤其是社会保障、工资上涨等都具有只能上不能下的刚性特征。

这一教训应当引以为鉴,在我们当前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经济是基础。现在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只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二者对立起来,甚至相互排斥。其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应忘记。

其次,政策制定还需要科学化分工。现代社会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其中一项重要的分工就是将政府政策制定的调研、决策、执行、监督等四个环节实现相对分离。

在国外,前期政策法规的调研工作通常是由审议会、研究会来负责;决策则是由专门委员会来负责;政府部门就是执行机构,最后是议会和社会的监督。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政府行政部门既管研究,又管决策,还管执行,还管自我监督。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政府部门搞研究,带着部门利益去搞研究,结果是部门之间打架,打的都是部门利益,没有人去考虑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

另外,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同样也应当提“科学决策观”,“科学改革观”。像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早已过时了,现阶段的改革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决策模式。

要建立科学的改革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六大机制。

一是要加强实地调研机制。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闭门造车、关门订方案的工作方式。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机制。没有理论支持的改革容易走弯路,甚至走回头路。三是需要建立协商机制,要建立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四是要完善决策机制。要使有关改革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五是要建立补偿机制。对于改革中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予以必要的补偿,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六是要建立纠错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改革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1)全国人大和政协,应当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一定的调研费用,并且,鼓励人大代表和政协问题花钱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政策、法律方面的咨询研究。这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的议案就能够更加专业化,质量更高。

(2)在人大和政协中,应当提高专业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专业代表的作用。

(3)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审议会和委员会制度,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审议会作为半政府机构,应由监管者、被监管者、专业人士代表以及民众代表所组成。而决策环节应由专门委员会进行。

(4)应当在全社会提倡,尊重专业知识、尊重专业人才,并在各项决策中加以落实。

民主决策制度 篇4

居民代表会议制度

1、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居民代表会议,会议由居民委员会负责召集,事先向社区党支部报告,并一起研究确定会议议程和讨论事项。

2、居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参加方可进行。

3、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形成决议时,须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居民代表会议由专人作好记录,并存档备查。

4、对提交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居民或居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5、凡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的,要通过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未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决定的,均为无效,居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担。

民主决策日制度 篇5

一、民主决策时间:每年的1月10日和7月10日为我村民主决策日。

二、民主决策原则: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三、民主决策形式: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四、民主决策程序: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以上村民联名或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推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篇6

关键词: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纪,那种单靠领导者个人智慧决策的时代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民主决策。国内有人曾做过统计,中国企业的失败,85%是决策失误在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意义。企业的各级领导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审时度势,从传统的经验的决策模式中解放出来,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决策活动的领导艺术,积极推进并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加速这一进程,基本途径有以下五条:

一、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持功能

决策者能否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定最终的科学决策,除了自身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之外,都必须以自己掌握的信息为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配置成套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领导者搜集、筛选、处理和传递各种有效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领导者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企业的“大政方针”上来。建立健全企业综合信息系统,要注意克服“信息无用论”、“软科学无效论”和“机构庞大论”等模糊观点。每个明智的企业领导者都应懂得,在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每一条有效的信息都能带来一定的价值,有时一条重要信息,甚至能够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软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如果运用得当并促其转化,其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相当明显的,有时是无法估量的。至于“机构庞大论”,一旦充分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显示了它的科学功能,这种观点自然就会消除,反而会认识到,花点本钱,增设一个耳目是值得的。

二、充分发挥智囊系统的参谋功能

推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充分发挥智囊系统的“外脑”作用。在现代条件下,要搞好企业决策这个复杂的谋略活动,单靠个人或极少数人的聪明才智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里,逐步实行了“谋”与“断”的相对分离,或者由“谋”与“断”的统一体逐步向“断”方向转化,促使企业逐步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参谋智囊机构,成为领导者制定企业决策的得力助手。

参谋智囊系统负责制订和评估备选决策方案,对方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负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参谋智囊人员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这样五点:(1)必须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有效信息,进一步梳辫归纳,为我所用。(2)必须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决策意向,包括上个决策期内专业指标的执行情况和问题分析,新的决策期内的计划原则和打算等。(3)必须充分“吃透”企业领导者对本周期决策目标的个人看法,这是为了了解领导者的思维活动方式和思路,全面掌握情况,与方案受长官意志影响没有必须联系。(4)充分运用智囊技术,开动机器,大胆构思,形成决策方案的框架,并把每个问题具体化。(5)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进行自我评估,从中选出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供领导者抉择。

三、充分发挥决策系统的决断功能

决策系统主要由企业领导层组成,最终行使选择抉断、拍板定案的职能。因此,决策系统群体功能的强弱,对决策活动态度是否正确,对决策知识了解的多少,都会影响到决策目标的确定、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决策者在选定方案的过程中,一般来讲,必须注意这样四条:(1)统观全局,确定目标。(2)掌握标准,善于分析。(3)敢于立论,克服从众心理。(4)敢于创新,不被已有方案所束缚。

决策者要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满意”的决策,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决策方案,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决策科学知识、遵循必要的决策程序以外,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决策者来说,其思维能力应具备如下特征:即思维范围的广阔性,思维路线的正确性,思维结论的准确性,思维决断的独立性和思维反应的敏捷性。有些同志之所以称为“大智若愚”,更反映了其智慧的深沉。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的决策者,“身在千军万马之上,心在运筹帷幄之中”,必须努力地、自觉地、刻苦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取得决策王国中的自由。

四、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功能

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其重要职能是审议企业的重大决策。按照《条例》规定,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和年度计划、重大技术改造计划、财务预决算和自有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等,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实施决议。职代会的审议权包含三方面的功能:(1)对决策方案进行会审,看是否积极可行;(2)对决策方案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方案献计献策;(3)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把决策方案变为职工的统一行动。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审议功能,必须确立职工群众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决不能肆意颠倒“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搞“厂长作报告,党委发号召,代表举举手,工会跑龙套”那种形式主义,而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工人的地位、权利和意见,真正使企业成为职工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必须开辟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体察民情民意,集中正确意见,修正和完善企业决策,而决不能堵塞言路、充耳不闻,置群众的意愿而不顾,奉行“人微言轻”那一套;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组织职工代表视察工作、分析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决策目标的实施兑现。所有的重大决策要坚决杜绝一个人说了算,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为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拟定和评价方案,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通过完善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并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大大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和能力。

五、充分发挥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功能

企业决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调整、补充、修订、完善的过程。这是因为,决策的实施靠的是广大职工群众,靠的是机关各专业部门,靠的是方方面面的力量。决策是否合乎实际,是否合理,哪些方面有漏洞,哪些方面有失误,他们了解得最清楚。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信息反馈回来。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确决策”,只有实实在在的、科学的最佳可行性方案,有时候要善于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和“火候”,敢于“高位截肢”,舍局部而保主体,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先人一步,独享先机。同时,决策是一个感性思维逐步被理性思维所取代的过程,随着决策程度的增加,创造性成分逐渐减少,逻辑推理逐渐加强。没有创造性的决策是没有增值空间的决策,缺乏逻辑的决策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而成功的企业家们正是把握了逻辑性与创造性的平衡,所以能做成大事业。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指出:“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创新。”决策者一定要做到“明”、“活”、“快”三个字。明,就是开明,勇于接受意见,敢于修正错误,不怕丢面子失威信。其实,敢于修正错误,正是建立威信,挽回面子的好办法。活,就是灵活,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随机应变。这就是投环境之机遇,谋决策之效益。快,就是捕捉信息要快,修正措施要快,传达贯彻要快,提高应急应变的时效性,做到见机不疑,见利不失。

六、总结

任命校长要科学民主 篇7

目前不少地区任命校长按“民主集中制”的模式进行,但具体操作中却不要民主,由校长上级主管领导一人说了算,将集中制变成了官僚主义性质的独裁制。一人说了算的校长任命,其科学性和民主性是令人质疑的,且容易滋生腐败,产生个人主义、官僚主义。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中小学校长和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要按照依靠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积极推动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这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但这一精神如何落到实处?笔者综合目前国内外在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及教训,认为应当建立如下几项机制。

民主竞选制

彻底改变原来的校长选拔任用方式,实施民主竞选制并统一规范竞选基本组织程序:

1各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牵头(或由政府牵头),由教育行政人员代表、专家学者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与的校长竞选委员会。下设各专门办事机构。负责竞选候选人的资格审查,组织竞选、任用等各项工作。

2及时公布竞选各种信息。竞选职位、数额、范围、条件、程序,候选人简历、竞选结果公示期等有关情况要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及社会各界公布,同时注意吸纳各方意见并及时校正竞选过程中的偏差,完善竞选方案内容。

3严格进行资格审查。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干部考核任用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取消笔试环节,把开始第一关的通过笔试、面试的分数确定候选人以及最后一关的通过组织考察定胜负等环节统统挪到报名资格审查中来进行。这样做就是要防止在竞选过程的形式化,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起决定作用还是“集中制”的主管领导;要防止一人说了算的暗箱操作;要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报名资格的各项条款的制定要从严从细,多定量少定性或不定性。以事实说话,按照“依靠教育家办学”的要求来拟定具备或靠近“教育家”条件的资格条款。

4公开演讲、当场投票。要按照公开演讲、当场投票的方式确定最后录用人员。参加竞选的人数要以不低于实际任用数额的1:3的比例来确定,然后这些候选人要到所任用的学校面对全校教职工发表演说,具体阐述自己的施政主张、工作计划,提出任期内将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等。演讲结束,当场投票,统计票数,公布结果。最后是进行不少于15天的公示。

培训上岗制

竞选出来的校长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可根据任职人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要包括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考察参观名校,听取名校长的管理报告;对所要到任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等。培训合格,公示结束,校长与上级主管领导签订《校长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聘任期限。

实行任期制

“废除校长终身制,实施任期制”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所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校长管理办法,不妨全国推广。3年一届,在一所学校可以连选连任最多不得超过两届,即6年。届满怎么办?可易地再去参加竞选。选不上怎么办?既可安排其他工作,又可回流为教师。台湾目前的国民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国民教育阶段校长采用遴选制,可连任一次,届满得回任教师”。

目标管理制

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校长在任期内要达到的工作目标以及达成工作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支持条件等。目标设立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共性目标和不同情况学校的个性目标组成。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1背景分析。包括社会背景、主管局要求和学校的现状分析等。

2目标系统。包括任期三年的总目标,即统一要求的共性目标。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校舍场地、设备设施、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提高办学水平方面的德育工作、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教育科研、办学特色等。另一个就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性化的三年目标。如学校规划、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高等。

3实施步骤。把三年的总目标分解到每学年的每学期直至每一周。

4工作具体措施。

5保障条件。即学校和主管局需提供的完成目标的保障条件。

6工作检测。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同起点的学校要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做到指标可量化的尽量量化。如要求校长每学年要组织教职工学习10次以上,召开教代会2次以上;每学期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少于2次;教育科研项目每学期至少有两个以上;全校教师每学年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5篇。省重点中学不少于10篇等等。不能量化的要明确奖惩措施,如有乱收费、设重点班、补课等情况以及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保卫、传染病的防治、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问题如何处理等。

为确保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第一,要深入进行调查调研,认真分析校情,拟定符合学校现实状况的可实现的发展目标;第二,要成立专门负责跟踪考评的组织,要像竞选一样,吸收各方人员共同参与考评。不仅重视结果的考评,更要重视过程的考评。第三,考评过程及结果要公平、公正、公开,这是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要和每年的教师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和教师考核结果一样,也按分数分成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优秀等级别。和教师考核不一样的是它要实施严格的问责制,称职里面还要分出上、中、下等。力戒工作平庸,树立平庸者下,优秀者上的观念。制定奖励、谈话、诫勉、降职、警示、免职等措施。

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问题难以达成权威性的共识。但是没有它又是万万不行的。

监督制约制

再好的管理体制。再优秀的人才做校长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也可能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走调、变色。只有充分发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学校内部对校长的监督制约作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校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工作,才能使学校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

监督制约制的建立与实施的步骤为:

第一步是要有个切实能够履行监督制约职责的组织,这个组织要由教育行政人员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人员组成,即校务委员会;另一个就是教代会;再一个就是党组织。

一般来说,校行政领导班子需每周开一次会,研究布置、总结一周工作;校务委员会每学期在期初和期末开两次会议,总结、评议、研究布置一个学期工作;教代会每学年在年初和年末开两次会议,总结、评议、研究布置一个学年的工作。

第二步是校务公开,只有办事、决策都公开才能谈到监督制约,一般说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校内部和对学校外部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有: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学校整体改革方案;学校章程、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学校财务收支状况;校园经济、校办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学校基建、教学设备添置的计划及实施方案;教职工分房及集资购房、工资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学校内部改革方案、教职工聘任、结构工资及奖金分配等;校长任期目标、年度述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及实施情况;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制度及执行情况等。

对外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目标、学校章程及办学成果等;有关办学的制度规定。对家长、社会的承诺等;招生任务、招生办法及有关规定等;收费项目的依据及收费标准等。

第三步是充分发挥监督组织的作用。凡需提交校务委员会或教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的各项议案,要事先发给校委会成员或教代会代表并组织预审,让教职工了解实情、充分发表意见,校领导广泛听取意见,对议案进行修改、完善,再提交审议通过,并写出会议纪要或决议。工会是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平时要注意搜集教职工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校委会领导或校长,校长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适当渠道公开答复或说明。凡需向社会公开的事务,要采取发公开信或公告的办法,让社会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学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如因情况紧急。未经集体研究,由校长或其他领导个人决定实施的特殊事项。事后应将办事情况和结果及时向主管领导及领导班子汇报并予以公开。

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 发小 篇8

(一)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民主讨论决定,不得以碰头协商、个别通气等形式代替会议决策重大问题。

(二)集体讨论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子讨论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决策,勇于发表意见。在形成决策意见时,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

(三)凡民主决策,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讨论中,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也要认真考虑。如果在重要问题上发生争论,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形成决议外,应当暂缓做出决策。要在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下次会议再议。对决策的事情要共同维护,积极执行。个人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决定。防止和克服自行其事、自由主义、凭个人好恶做不符合决定的事。

(四)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决策落到实处;对实施中发现的不妥或需纠正、更改、补充的,要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修订。

(五)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贯彻上级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

2.人防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人事任免事项、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处分等。

3.超过500元以上的经费支出、涉及人防工程建设、隐患治理、加固改造等专项资金,一律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4.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篇9

一、“四议两公开”自查情况

村两委明白“四议两公开”的具体内容,针对村里的议事项目,修路工程,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决议及修路方案,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接受党员、村民代表社会舆论监督。“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修路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得到全村党员和村民的普遍认可。

二、“三务公开”自查情况

我村“三务”公开栏设置在村委大院门口,村民们可随时看到“三务”公开的内容。

三、村级议事协商自查情况

我们村非常重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村级大小事项,都通过会议,尤其是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工作党员、村民会解决。“三务”公开栏及微信平台多渠道宣传,提高村民的知晓率,村两委、支部还经常与村民交流谈心,密切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我们村“户户通”修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民主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 篇10

比如,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包括厦门这样以环境优美著称的旅游城市争上重工化工等大项目,而不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又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有什么内在联系?本文就来谈谈后一点。

公共决策无疑要重科学。过去我们吃够了“长官意志”瞎指挥的亏,迄今有资料表明“三拍”(长官拍脑袋出点子、乱拍板定调子、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贪污腐败造成损失的数倍。现在,很多领导决策前虚心听取专家意见,甚至不计成本请海外名家做咨询,很多地方还在一定范围内召开论证会或听证会。撇开某些带着预定目标所作的“听证秀”不论,这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态度确是走向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如果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科学执政的表现,那么,它和民主执政是什么关系呢?

第一,科学执政不是科学研究,它的对象不仅是技术与器物层面的,还有社会环境,包括有血有肉的人;其核心价值应该是“实事求是”,这样的科学态度既指向物也指向人,尊重自然与社会两种客观规律。

第二,科学不仅不应当排斥民主,而且在公共决策中应当“服从”于民主。事涉专深的学问不应只问计于精英而将普罗大众拒诸门外。民众不认可的决策哪怕是“科学”的,也不要“霸王硬上弓”,而应当等待民意的认可。厦门市政府自然认为兴建PX项目在环境安全方面是有科学依据的,但面对为数不少的市民心存疑惧的情境,果断决定该项目缓建,显然是践行民主执政的明智之举。

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法宝之一,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今天搞建设,群众路线仍然不能抛弃。如果不愿和不屑对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倚仗强力机器和群众“顶牛”,哪怕真是为民、利民,也是不可容忍的家长作风。

尊重民意,绝不仅仅是顺利推进行政的一个策略。从根本上讲,所谓人民当家作主,是指重大的公共决策,应该由民众广泛参与,由民意决定何去何从。人民的(政权)、由人民(决策)、为人民(谋利益)三位一体,是民主政治的真谛,也是民主执政的根本要求。

关于民主与科学的关系,美国学者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在《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制》中写道:“在理解一个自由社会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只起到一个次要作用……我们还必须把他们(人民)看作自治的人……对人的操纵就是对自治的破坏。”他所说的“自治”就是从主权在民这个宪政根本意义上讲的,与我们说的人民当家作主并无二致。摆正民主与科学的位置,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至于依法执政与民主、科学是什么关系,可以简而言之:法律在程序上为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提供制度保障,为民主和科学的决策结果提供执行的权威性和强制力。说到底,法律本身应当是民意的凝聚,即由民众参与制定、保障民众的权益,这既是对民主的保障,也是对“民主”(某些场合侵犯少数人基本权利的“多数人暴政”)的限制。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篇11

在2008年新年到来之际, 我收到了一张不平常的贺卡, 这张贺卡除了向我表示新年的祝贺外, 还附上了这样的一段话:“老师, 是您帮我战胜自己, 是您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的成功要感谢老师。”这是一位遭受家庭不幸的孩子, 过去的他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对前途失去信心;我了解情况后, 及时与他沟通, 并在不公开的情况下送给他有关的学习资料, 鼓励他与同学积极交往, 使他找回了自信, 学习动力十足, 并慢慢地与同学和谐相处, 最终成长为自信、自强、自爱、自觉求新的进步典范。

思考: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和谐是人们的追求, 也是教育的追求。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 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发展个性, 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激发“人人求知”的欲望, 提供“人人参与”的条件, 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人人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但与智力水平, 学习方法有关, 还与心理状态有关。对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的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厌学, 主要是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科任老师的上课缺乏吸收力。针对这一情况马渚中学初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滞后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要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外, 还必须注意创造条件,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或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能激发“人人求知欲”的教学材料。教师要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 但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利用、拓展教材, 善于利用生产、生活情景, 找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切入点。如: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可以以农村学生最熟悉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切入点, 进行讨论分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速度”这一概念时, 可以利用玩具小车让学生在玩中学, 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浮力”时, 可以引入社会新闻:“继前天象山石浦港外一渔运船触礁遇险, 昨天早晨, 一艘装载鱼饲料的福建渔船又在象山石浦港外触礁, 船体大量进水, 经紧急救助, 船上15名船员全部脱险……”这样使教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 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用好、用活教材, 让知识超越教材。并发展能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由兴趣而引发自觉地求知心理倾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新颖的内容安排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这一内容时, 事先让学生去查阅从地下被发掘的文物都主要用哪些材料制成 (主要由金、银、铜、陶瓷、玉等) , 为什么铁器很少, 钙、钠的单质材料的文物没有, 这样的对比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并能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 从而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在分析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 教师事先准备一根不锈钢管, 在一端事先涂上食用油, 上课时让学生推选出本班力气最大的和最小的同学, 让他们比赛拉钢管, 老师让力气大的学生拿涂了油的一端, 一比, 学生意外发现力气大的拉不过力气小的, 再让力气大的同学说明原因:“我的一端涂了油”。这样再结合课堂实验活动, 学生对决定摩擦大小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要素会有深刻的体会。

二、提供“人人参与”的条件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学生才有自觉、主动参与的欲望, 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同时, 教师尽力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容易操作, 提供“人人参与”的条件, 如: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 给每一位学生发一枚图钉, 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将图钉夹在指间, 当两指稍用力夹图钉时, 与图钉尖端接触的手指会有刺痛感, 同时, 会看到与钉尖接触的指肚面凹进而与图钉帽接触的手指除有挤压感外, 无任何痛感。学生以此体验过程便很容易理解:“压力相等的情况下,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垂直地面向下, 可以是任何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让教学超越教材, 提高课堂的参与性, 充分发挥课堂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效应, 拓展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要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就要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现有理解能力, 设置问题情境, 形成心理上的悬念, 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使学生处于思维上的最佳状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追求“最近发展区域”, 即学生“跳一跳, 能摘到”, 且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 联系实际, 由易到难, 由简入繁地逐步深入, 以简洁明确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如学习“生态平衡”时, 先让学生分析某草原上的生物:草、狼、鹿, 会形成怎么样的食物链?再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若把狼全部捕杀而留下温顺的鹿, 草原上鹿的数量会如何变化?”以此问题转入到生态平衡的破坏的学习是水到渠成的流畅。

三、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上一篇:手机维修心得教程下一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