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反思:进餐问题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反思:进餐问题

幼儿园反思:进餐问题 篇1

(1)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反思《文明进餐》

活动目标:

1.知道用餐时的一些文明健康行为。

2.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培养文明的餐饮之礼。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残渣盘、勺子各一个。

2.图片(与进餐有关的图片,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如:把饭菜全部吃光的、挑食的、边吃边讲话的、用手抓饭的、对着别人打喷嚏的……)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进餐前要做的事:饭前要洗手。

1.请幼儿谈谈餐前为什么要洗手?

2.教师总结: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呢?因为洗手可以预防病菌,所以小朋友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请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三、判断游戏:谁是文明进餐的小朋友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这么做对吗?为什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应该怎么做呢?(帮助幼儿分清对错,学习文明进餐的礼仪)

2.谈话:怎样才能做个文明进餐的好孩子呢?

3.谈话:除了刚才看到的、说到的,进餐前后还要注意什么? 如:吃完饭将自己的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进餐后要漱口和擦嘴等。

四、学习儿歌,结束活动。

儿歌:进餐前,手洗净;入座时,动作轻;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文明进餐人人赞!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进餐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如进餐时不讲话,不能一心二用,不能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正确使用餐具,爱护卫生,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并及时进行漱口和擦嘴。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虽然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征,但是在材料的准备上,还不够充分,不能够给幼儿更多的提示。

一个成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与考虑。总之,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善于观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儿,时刻做一个有心人。

(2)小班教案《进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进餐时间的行为符合礼仪要求。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习惯。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核心要素:

进擦前 手洗净 入座时 动作轻

细细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饭

活动准备: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盘子、勺子各一个。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直接介绍活动名称,导入活动。

(二)关键步骤:

1.第一步,餐前准备练习。

(1)取餐垫放在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垫上。

(2)学习用双手将椅子拉开,在入座。

(3)老师讲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车上,幼儿用双手端起饭碗,放在餐垫上。

2.第二步,吃饭练习。

(1)脚规矩的放在椅子前面。

(2)饭、菜要搭配着吃。

(3)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饭。

(4)需要添饭菜,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助,或经老师的允许后,有自己到指定的地点添饭。

3.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练习。

(1)清洁桌面:去抹布区取干净抹布,擦拭餐垫和桌面后,将脏的抹布放在脏抹布区。

(2)餐垫使用后,放在指定地点。

4.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习惯。

练习后,要注意幼儿在进餐时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反思:进餐问题 篇2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长、老师对孩子幼儿园进餐问题非常关注。“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此,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仅从身体健康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日常工作中,老师和保育员虽有缜密的计划和安排,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是在进餐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操作顺序、操作节奏上都有一定的纰漏,比如老师的学习活动或餐前谈话没有结束,保育员已经开始按照规定时间分发餐具;又如,在冬季饭菜盛好幼儿进桌用餐时,饭菜已经冷却。

2.餐厅进餐环境缺乏温馨气氛。进餐的活动室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食欲。(1)噪音。餐厅外有多余人员走动或讲话,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进食量。(2)室温。餐厅温度过低,饭菜易凉;温度过高,会造成孩子烦躁,降低孩子食欲。(3)整洁度。餐厅杂乱,如玩具乱放,地上有纸屑杂物等,会影响孩子进餐的注意力。

3.家园之间缺乏沟通。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因为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自身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往往完成得比较出色。但是在家中,他们经常表现出和在幼儿园截然不同的表现。再加上家中长辈对孩子言行的宠爱和放纵,导致孩子进餐的良好习惯不能和幼儿园同步进行。

二、解决策略

1.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1)开展安静的餐前活动。安静的餐前谈话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孩子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前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慢慢转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孩子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老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能处理问题或批评幼儿。我们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我们可以在进餐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餐后阶段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可以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使幼儿的心情平复下来,安静、愉快地用餐。

2.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比如,吃饭时的用餐礼仪,有的孩子咳嗽、打喷嚏时冲着别人或冲着碗,不捂嘴或扭头,污染了自己和别人的饭食,极不卫生。我们可以在饭后,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在打喷嚏时鼻子里的喷嚏会喷多远。如果不把鼻子捂起来,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2)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培养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出现一些吃饭掉米粒、餐具乱扔、洗手方法不正确,没有秩序、没有正确的漱口、擦脸的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如,讲述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运用音乐节奏认知古诗“悯农”引导幼儿吃饭不掉米粒;中班的幼儿可以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餐具乱扔的凌乱场面,然后让幼儿将餐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餐具的重要性。

3.注意家园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1)家庭当中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要一致。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而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对他们比较理性。所以,父母要把良好进餐习惯的观念传输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2)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要一致。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但一到家中就判若两人。如果幼儿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进餐记 篇3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巧用儿歌,帮助孩子熟记进餐流程

洗手、吃饭、漱口、擦嘴巴,是进餐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有的孩子在家里没有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进餐的流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养成一个良好的餐前卫生习惯。

为了便于孩子掌握,采用一些有趣的儿歌,比如洗手前孩子们经常说的顺口溜:“饭前便后要洗手,疾病不会跟着走”,帮助孩子们树立一个讲究卫生的观念。洗手时我们也有好听的儿歌来念一念:“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如果有个别小朋友忘记卷袖子,或者肥皂泡没有冲干净,我们也会及时提醒他,几次下来,孩子们都学会了用肥皂洗手,再冲干净。吃饭前,我们会用有趣的儿歌来鼓励孩子们:“白白米饭,排骨蔬菜,喷香喷香,我来做个大老虎,一口一口全吃光!”进餐完了可不能忘记漱口擦嘴巴,我们也有简单的儿歌来念一念:“拿起小水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牙齿真干净,擦擦小嘴巴,我是爱干净的好宝宝。”

孩子们慢慢学认真做,有了儿歌的点缀,既帮助孩子掌握进餐流程,又增添了进餐的趣味性。班里进步最大的就属梦琪小朋友了,家里排行老三,父母都顾不上管她,她妈妈说没上幼儿园之前从来没有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现在每次午餐她都很认真地学习,洗完小手还让妈妈来检查一下;漱口时,还数好要三次“咕噜咕噜吐”。她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一下子变成爱干净的孩子了,在家还要教爸爸妈妈洗手漱口。

榜样示范,正确指导孩子进餐姿势

孩子们难免把家里一些懒散的习惯带到幼儿园。比如雨芯吃饭时喜欢翘个二郎腿,还老用勺子去敲碗,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张昊一边吃一边讲话,经常把嘴巴里的饭喷出来;辰辰一碗饭吃完,衣服上、地上掉了许多的小饭粒,有时甚至整个碗都掉地上去了……一顿饭下来,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必须教他们学会正确的进餐姿势,比如坐的姿势、拿勺子的姿势、拿碗的姿势。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在吃饭前将正确的坐姿示范给孩子看:身体坐直稍向前倾,两只胳膊都放在桌子上,右手拿勺,左手扶碗,头稍低,眼睛看着自己的饭,一口饭一口菜;另外两只小脚也应该平放在地上,不能东翘翘西晃晃。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进行模仿,老师给予纠正,并且在每一次进餐时,都按照要求进行提醒和指导。学会了坐姿,我们还强调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能随便讲话,吃完了可以做一些安静游戏,比如折纸、看书等。就如逸逸小朋友,据了解,从小到大都是保姆照顾的。每到吃饭时间,他就跷着二郎腿,不动勺子,不动饭菜。原来他是真的不会自己吃,我耐心地教他,应该怎么坐,怎么拿勺子,怎么把饭菜送进嘴巴里,为了鼓励他,有进步的地方就奖励他,一个多星期下来,逸逸能够自己拿起勺子吃饭了,进步很大。

家园共育,不让零食代替孩子的正餐

我们班开通了QQ群,因此在空余时间,经常有家长来问我:“俞老师,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饭前生龙活虎、上蹿下跳,一喊他吃饭就无精打采?”也有家长问:“周末的两天,孩子没好好吃饭,大人追着、哄着,饭菜就是吃不下去”……一时间群里沸腾起来了:“是啊,是啊,我们家的也这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没有跟他们交流怎么样教孩子吃饭,我只问了一句:“孩子不肯吃饭,他饿肚子了吗?”家长们纷纷说出自己是怎样为孩子填饱肚子的,各有各招,有一位家长说:“怎么能让孩子饿肚子呢?不肯吃饭,只好零食填补了,肚子总得吃饱吧,不然长身体的时候,没有营养怎么行?”

确实如此,孩子们在零食面前都是来者不拒,比如养乐多、猪肉脯、格力高饼干、波力海苔等一些儿童零食,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可是有了这些零食,饭菜还有什么味道?然而,我们往深层次去思考,这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不吃饭,家长会给零食—— 孩子吃了零食,更不愿意吃饭菜了。长此以往,孩子们就越来越不喜欢吃饭。这得到了家长们的共鸣,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用进餐习惯,家长们决定不再让零食代替饭菜。

一个月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倒掉的饭菜越来越少了,像朱心怡、蒋可馨、王景琦等小朋友,能够把饭菜全吃光。于是,我借此来鼓励其他小朋友:“你们看,蒋可馨小朋友,她现在不吃零食了,能把饭菜吃光了,身体也会棒棒的!”为了给他们一个坚持的信心,我每天都给这些孩子一些奖励,比如全班小朋友的齐声表扬,或者奖励一张彩色折纸等,效果很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我们班孩子的进餐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时能坐端正、不讲话、独立用餐,只是有部分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每天提醒、时时督促。有了孩子们的配合、老师的坚持、家长的支持,孩子们的进餐习惯会越来越好。

大班进餐活动反思 篇4

面对全班28个幼儿,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吃饭慢悠悠的,你叫他吃快点吧,他干脆拿着碗来到你面前说:“老师我吃不下了。”

那天中午又到了吃饭的时间,小朋友们都围坐在一起吃饭,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后,我看见一个小朋友依偎在桌子上不吃饭。再看看他的碗里还有半碗饭,菜也不怎么动。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摇摇头表示身体好的。于是我就故意来到他的面前夸张的说:“哇你怎么饭还有那么多啊?你的饭都不听你嘴巴的口令了,是不是饭它说你不乖就不给你吃啊?”说到这里他开始咯咯的笑了,可能老师的话让他觉得好玩了吧。我脑海里闪出了一个想法:他是男孩子应该喜欢奥特曼吧?哈哈机会来了。于是我拿起勺羹往饭碗里盛了点饭说:“奥特曼的飞机着落拉,机舱快打开。”话还没说完他就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一口就把饭吃了。可能想玩第2次吧,他很快的咀嚼了嘴里的饭。接着我又弄了点菜,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说:“怪兽来啦,怪兽来啦,快来吃怪兽啊。”他觉得特别好玩就大口的吃了起来。我本想再盛的结果他抢过勺羹说:“老师我自己来。”看着他一会儿就把饭和菜吃光了,而且把菜汤也喝了,还是班里第一个吃完的呢。

以前听他妈妈说在家吃饭还会讲条件,比如一碗饭去掉一半才会吃,而且是连哄带骗的,弄得家人吃一顿饭都很累。现在家里人说他吃饭吃得又快又好。看到他这样我及时的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他开心地笑了。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 篇5

傍晚她妈妈来接她,经过交流我们得知孩子在家挑食现象十分严重,平时所有的肉类、鱼虾都不吃,只吃蔬菜。家里为了能让她吃饭,所有的菜都是按照孩子的口味来做。进入幼儿园后家长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忙孩子改掉这个挑食的毛病。

第二天中午,我特意让保育员给她多加蔬菜,少放了肉类。没想到她看到了少许的肉末就开始抹眼泪。教师刚给她喂了一小口,她就全部吐出来了。为了能让她吃饭,几位教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地劝导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可是成效甚微。

行为产生原因分析及策略:

与幼儿一起进餐 篇6

你知道吗?当老师与幼儿围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时,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甜。

一般教师在幼儿用午餐时,总是在幼儿中间巡视,目的是管理好幼儿的进餐秩序,要求幼儿不讲话,不东张西望,快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此举效果并不好。

记得前几周用餐时,发现许程维、高天任、郭秋伊、蔡铭华一张桌子上的小朋友,不但饭菜吃得慢,而且还有把饭菜撒在桌上、地上的现象,有时不吃就拿着筷子在讲话。尽管我来回地提醒他们,他们还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偶然的机会,让我同他们坐到了一起进行用餐(徐娅君小朋友没来)。这天吃饭时,许程维、高天任等四个小朋友不但没有说话,而且还每人添了一大碗饭,比我吃得还快,最后的桌子上还保持得干干净净。

散步时,我特意问许程维他们:“你们今天吃饭有什么感觉?”他们争着说:“今天我们好开心,我们得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们。”“我们比老师吃饭还快呢!”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我们在幼儿吃饭时也应该与幼儿沟通感情,让他们小声说说话,讲讲今天饭菜的味道、颜色、营养等,并不时鼓励幼儿,幼儿吃起来一定会特别高兴。

而现在我们对小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好的,可做法却有点不合理。 只允许他们一个劲地吃饭,不允许他们讲一句话。甚至还有保健老师来说他们吃得太慢了。说实在的,我们老师有时吃饭时也有快有慢的、有说有笑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太死板,要灵活机动些,不能过分要求,否则事与愿违。

如何改良偏食幼儿的进餐习惯 篇7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 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 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过度的溺爱与所谓的尊重使许多幼儿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厌食、偏食, 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 这些不良进餐习惯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看着幼儿只长年纪, 不长个子, 体质瘦弱, 家长也深感头痛。那么, 怎样使这些幼儿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作为幼儿园的伙管员,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在园里吃得饱、吃得好, 我会在幼儿每次进餐时进班查看, 做一些调查、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下面简要谈谈本人在改良幼儿饮食习惯上采取的颇有成效的做法。

一、一种食材多种作法, 以食物的色、香、味吸引幼儿就餐

在日常的观察中我发现, 偏食的幼儿大都口细, 他们不喜欢吃体积比较大的食物, 因此我在要求炊事员加工食物的时候一再强调, 要做得细一些, 软一些, 这样幼儿的胃容易接受。另外, 这些幼儿不喜欢吃胡萝卜, 而其中间的丰富的维生素又是对孩子的成长极好的东西, 幼儿必须要吃一些, 为了让幼儿吃胡萝卜我想了许多做法, 炒菜、生蒸、切丝拌。可不吃的孩子每样都不吃, 后来我想到了把它们切成很小的块, 汇进汤里, 因为汤的味道极好, 把胡萝卜放进去不仅使汤的颜色更好看, 而且营养更丰富, 最重要的是它太小, 在幼儿吃的时候就忽略了, 每个孩子都吃得光光的;再如豆沙, 以前我们只是做了包子让幼儿吃, 可是有些幼儿咬开后就一口不吃, 一问原因有的说脏, 有的说太甜, 我一看还真有那样的感觉, 就想了办法改成豆沙卷, 别说这着好, 幼儿吃得都很好。有些幼儿不吃肉可他吃肉丸, 就这样我们把许多幼儿不爱吃的食材只是换种做法, 发现他们就会吃了, 所以我认为食物的色、香、味、形是引起孩子饮食欲望的一个关键。

二、在幼儿食用平时不太爱吃的食物时, 家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以此促使幼儿慢慢喜欢主动进食各种食材

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都喜欢受到表扬和肯定, 幼儿更是那样, 能得到大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他们会感到很开心, 并且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 他们会不断重复前次得到表扬的事情, 这就为我们改良幼儿的进餐习惯提供了机会, 教师或家长只要用心记住幼儿的饮食习惯, 遇到他们不爱吃的食材时我给他们一些关注, 及时正确的引导, 积极的肯定, 幼儿就会慢慢喜欢他们以前排斥的食材。记得上学期我去一个班里看幼儿的就餐情况, 发现有一个小男孩眼睛看着碗并没有动的意思, 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吃饭, 他说有西红柿, 老师也说他的家长说他从来不吃西红柿, 这就给了他一种不吃西红柿的暗示, 我没有理睬老师的话, 只是蹲在他旁边问他:想当警察吗?他说想, 我说那你不吃西红柿就不能长得很高大, 那就抓不了坏人了, 并说完我拿起勺子舀了些西红柿炒蛋和米给他喂, 他为难地看看我, 我摸了摸他的头并用肯定的眼光看了看他, 他把小嘴张开一点点, 我巧妙地送了一点进去, 问他:好吃吗?他点点头, 然后我再喂他, 他的小嘴越张越大了, 我不时地肯定并说他这样好好吃饭将来长大了一定能当警察抓坏人, 是费了些时间可那些饭他最终是吃完了。据他的老师说, 此后他开始吃西红柿了。事实证明, 只要我们大人能在幼儿进餐时多花点心思找对方法, 就可以让他们的偏食现象有所改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幼儿自觉进餐

幼儿总是喜欢一些有趣、生动的游戏活动, 根据幼儿的心里特点, 在进餐时, 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好的方法。例如, 比一比, 听口令一起吃等方法吸引幼儿积极进餐。也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食物中每种食材的营养价值, 让幼儿了解一些粗浅的饮食营养知识, 知道好好吃饭与他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活动, 如讲“鬼鬼的故事”等激发他们自主自愿地进餐。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养成;进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24-01

一个人是否健康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幼儿正处于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阶段,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的习惯等),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并会对其今后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持续的、要求一致的培养。所以我觉得先要让我们家长知道幼儿自理能力和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培养,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开学初我就对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强,我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了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具体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搓手心、搓手背、搓手腕、用清水清洗、甩干),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而且步骤孩子们也不容易记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一首生动有趣的洗手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一、二、三甩干净,打开毛巾擦擦手。”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他们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规

小班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如果一味的说教,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三、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的情况

现在的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这样,孩子的偏食现象就越来越普遍了,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们是束手无策,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呢?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偏食习惯的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幼儿的身体因素,如肠胃不好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2)座位安排法。(3)逐渐加量法。(4)物质鼓励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幼儿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幼儿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找解决方法。

培养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方式论文 篇9

二、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要到进餐的时候爱哭闹,因此,老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餐前气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餐前不处理问题,使幼儿情绪平静,给幼儿讲一些开心的故事,唱一些儿歌,猜迷语,听的音乐,向小朋友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鼓励他们要吃得饱饱才长大让小朋友带着快乐的心情用餐。

三、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初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偏食和挑食是最常见的现象,家庭的美食在他们脑海中还印象很深,所以对幼儿园的饭菜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家长早上送幼儿入园时左手卡根油条,右手抬一串耳糕,到幼儿园吃饭时没有食欲了。针对小班幼儿的情况,我们除了教育幼儿不要买街头零食,零食不卫生,会传染疾病外,我们还采用一些“小花招”,既调动幼儿的快乐情绪,又调动幼儿食欲。如把饭菜提进教室后,就用鼻子东闻西闻,有意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菜这么香?”“呵,是排骨炖土豆,怪不得这么香啊!”从而调动了小朋友的食欲。

对待比较难纠的幼儿老师不能失去信心,也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要注意不能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不能让幼儿畏惧吃饭、哭着吃饭,这样就违背了教育培养的目的了。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觉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挑剔食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配合,家园共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引起广大家长对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视,做到家园一致行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举办家长研讨会,由园领导和主管教师首先进行主题发言,讲清家园共育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形成家园共识,营造良好的共育氛围。

(二)家园共育作为课题来研究,我们从小班的角度探讨幼儿在饮食方面怎样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创办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四)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反思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龙岩市第二幼儿园

郭玲玲

为促进我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力加快新罗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品牌、打造名校长品牌、打造教师团队品牌、打造教育科研共同体品牌,新罗区教育局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于2011年9年24日开设了“管理与创新名师培训班”,本人经过为期两天的培训,了解了宏观的国家教育政策,学习了名校长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明确了学习校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及程序,了解了学校财经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许多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学副园长,通过这次学习反思自己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将进行突破,并有效地予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幼儿活动空间较少,限制幼儿园区域及游戏活动开展 我园班级环境较少,班生数较多,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利用不够充分,因环境问题,限制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组织活动,不能较好地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及三大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导致教师的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较低,幼儿游戏水平较低。

2、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平低、结构单

一、目的性不强 首先,幼儿园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的迷信与依赖,很少对国家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过质疑,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更没有考虑过根据本园实际和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来制定和修改课程。其次,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教师缺乏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在具体的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资料的选取以及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的测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方面的知识,开发利用的操作技术,而现任教师基本上都缺乏这些知识和技术。

3、幼儿园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首先,幼儿园课题研究活动中以课题组为研究单位,课题组没有发挥作用有限。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只是就课题研讨活动进行观摩研讨,对研讨活动的评议只是从教学目的、教师的组织形式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没有针对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的研讨方向、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教研活动缺乏研讨的目的性。

其次,由于课题组组长的教研水平有限,制约了课题组长作为课题带头人的作用,对于对年青教师的指导不夠,依赖个别骨干教师对课题的专业引领,课题组长自身缺乏对课题研讨的专业指导。

4、新教师较多,园本培训工作难度较大

近年我园因生源较多,因此幼儿园逐年扩班导致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我园针对铁山中心园与东城中心园小片区管理,承担东城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帮扶任务,新入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平,针对一批新教师的培训任务,运用原有的培训机制进行是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培养目标的,因此针对现存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大对新教师的帮助,尽快让新教师能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

二、解决策略

(一)科学利用空间,开拓幼儿活动空间

幼儿园根据现有的空间,将室内外、操场、楼顶等可利用的空间进行统一划分,合理规划,整合所有空间的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扩展幼儿的活动及游戏的空间。

1、室内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进行划分,合理安排幼儿床位做到一个班级一个寝室,方便教师及保育员的管理,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形成。同时充分利用楼道空间,划分出各班的活动区域,有序地进行安排。

2、游戏活动空间:利用幼儿园楼顶的空间,开放利用设置幼儿园的“迷你社区”,并利用早教活动室,创建建构活动室,合理安排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活动,通过集中的游戏室,解决幼儿游戏空间的不足,保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

3、户外活动空间:根据幼儿户外活动场所,合理规划活动的区域,将活动区分为:攀爬区、球类活动区、大型器材区、车行区、游戏区等几大活动区域,保证幼儿活动安全。

(二)依托课题研究,集中力量开发园本课程

幼儿园依托几年来各课题组开展研究的成果,开展“集体备课,同步研讨、开发生活教育课程”活动,以年段为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围绕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学会生活、快乐成长,开发我园园本化的生活教育课程。让幼儿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景中体验以获取经验;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真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的问题,积累经验;让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实践、去交往,以获取经验。从课程中落实生活化教育的理念,让幼儿学会生活,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获得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结合主题活动及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周边环境、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幼儿主动学习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通过建构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课程,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确立整合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生活教育的课程观,培养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自觉对自我教育理念辩证否定并建构自我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和强化我园教师的课程意识,即: 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创造意识、课程评价意识。

为更好地开发幼儿园生活课程,保证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质量,就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五定”:即每月定集中时间、以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共同定主题活动网络,定老教师说课、定新教师备课、定教学副园长及保教主任对备课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四研究”:研究生活化课程的实施途径,研究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师的教法,研究幼儿的主动学习。以确保在幼儿园的课程中体现生活化教育目标的落实,逐步将形成我园园本化的生活教育课程。

(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我们根据我园的五大领域及游戏课程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本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提高幼儿园各课题组长的教科研水平,根据各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要通过示范、引领、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为新老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学初制定教研计划,并依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各级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每学期担任一次中心发言人,通过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我们期望通过教研既能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新的骨干教师,又能探索出一些教研的方法,提高教研的质量,并能通过研究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三)加强师徒结对管理,提高园本培训实效性

根据我园教师结构,新入园教师11人,我园有省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及教坛新秀培养对象4名,因此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有老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本园的教师培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每位骨干教师及老教师指导帮助年青教师,师徒共同制定“师徒结对子”协议书,让新教师学习良好的师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及落实新课程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年段的集体备课活动,制定每月、每周、每日的活动计划,以有经验的教师说课,帮助新教师能尽快熟悉教材内容,抓住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了解基本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使新教师做到对每个活动心中有数,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为目标,从根本上提高我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实现我园教学质量的优质发展。根据文件精神,我园将小片区管理工作做为近阶段的工作重点,把它作为提高农村薄弱园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认真实施。我园学期初与铁山中心园与东城中心园领导,共同讨论成立小片区管理的相关工作,成立幼儿园幼儿园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各岗位的相关职能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幼儿园小片区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我园与东城中心园及铁山中心园建立小片区教研共同体,每月组织本园教师及东城中心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共同制定幼儿园的周活动计划,保障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工作。每月定期召开片区教研活动,小片区园的教师共同参与三所园的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学活动并参与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为铁山学区送教下乡一次,发挥园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小片区管理的辐射作用。幼儿园的教学设施、音像资料及课件等各类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 幼儿;进餐习惯;培养

一、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

幼儿的吃饭时间也是家长头疼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往往会不配合家长,使家长大呼头疼!细数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边吃边玩,家长追在后面想方设法喂饭;幼儿把饭含在口中不吞也不嚼:幼儿偏食、不吃肉或者不吃菜;幼儿厌食,不喜正餐爱吃零食;幼儿吃饭掉饭粒、往往一顿饭下来衣服、桌子、地板到处都是饭粒和菜汁。这些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餐习惯相信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吃饭问题烦恼,担心孩子的营养不良,正如一句谚语“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二、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家长们发愁的幼儿进餐问题,究其原因,幼儿的进餐习惯与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喂养方式、对待态度息息相关。对于孩子们的吃饭问题,不少家长都过于小心翼翼,对幼儿过于宠溺。例如,幼儿抗拒吃饭,家长由于担心幼儿饿肚子,想到让孩子边玩边吃饭的方法,家长追在幼儿后面见缝插针喂饭,导致喂饭时间无休止延长。事实上,这种做法使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玩耍上面,让幼儿更加抗拒吃饭或者含着饭不吃,一心想着玩耍。而有的家长则会用命令的方式规定幼儿要吃完一碗饭才能玩耍或者吃零食,这种做法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是却让幼儿在心里种下了“吃饭是一种任务”的错觉,使其更加讨厌吃饭,甚至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延续到10岁以后。幼儿的偏食和厌食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喂养方式相关。家长们都担心幼儿的营养不均衡,于是要求幼儿每一样菜都吃,这种强硬的方式让幼儿觉得父母不疼自己,不重视自己,于是产生抗拒的情绪,讨厌父母要求自己吃的菜,长期以往,父母往往就会呵责或者失去耐心,直接或间接导致幼儿失去食欲,甚至会产生厌食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另外,家长喂饭时不够细致,大匙大匙的喂,节奏过快,往往孩子一口没嚼完就喂下一口,也会使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体会不到吃饭的快乐。

担忧幼儿吃饭问题的不仅有父母,还有众多的幼儿园老师。如今,很多家长工作繁忙,通常把幼儿早早的送进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幼儿的午餐大多数都会选择在幼儿园吃。但是,毕竟幼儿园不同于家里,一两个老师要管一群幼儿的午餐,难免有管不到的地方,而幼儿们在缺少父母的陪伴下对食物的食欲也不大。另外,幼儿园的午餐不可能兼顾所有孩子的喜恶,幼儿们逐渐对正餐失去兴趣,午餐时间也成为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时间。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进餐习惯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教导,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兴趣引导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要改变幼儿偏食、挑食和厌食的坏习惯,父母可以让孩子参观做饭的过程,甚至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参与到做饭中,孩子对于自己做的饭菜也会吃的格外香,从而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幼儿在长第一批臼齿的时候食量减半是正常的,有时候还会什么讨厌吃饭,家长在这段关键时期要正确对待幼儿的饮食。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吃饭撒饭粒感到头疼,由于幼儿衣服、沙发、地板上的饭粒和菜汁打扫,父母为了省事干脆自己喂幼儿。其实,幼儿在一岁的时是学习吃饭技巧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幼儿对学习吃饭技巧的兴趣大为减少,因此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进餐姿势和吃饭技巧,让幼儿自己拿汤匙吃饭,幼儿刚开始自己进食时会洒落很多饭菜,还会吃的很慢,这时候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姿势,鼓励孩子自己吃完,不要担心孩子吃不饱。此外,父母不要用强硬的态度强迫孩子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而要循循教导,与孩子说明原因,孩子虽然不太懂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幼儿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

孩子在幼儿园时,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多吃饭,以兴趣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例如,在午餐之前,教师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在吃午餐时告诉孩子吃了这种菜会让孩子快快长高,变得更加漂亮和帅气,变得更加聪明,然后选出吃的最多最香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告诉小朋友们只要有进步就能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同时,幼儿园老师要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食物,告诉他们还有很多的小朋友吃不上饭,要珍惜食物。

浅议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篇12

一、熟悉幼儿在幼儿园的进餐特点

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对幼儿的进餐进行了专题研究,我采用家园调查与对比的方法,了解到小班幼儿的基本进餐情况。如下表,我把调查的内容分为6项,主要为餐前洗手,抛洒饭粒、餐后漱口、边吃边玩、偏食和餐后整理。通过对100名幼儿进餐情况进行汇总,得出如下结论。 进餐前不能自觉洗手的有60人,通过率为40% ;撒饭掉饭粒、食物残渣不入盘的有55人,通过率为45% ;饭后不自觉漱口的有80人,通过率为20% ;偏食的有75人,通过率为25% ;餐后会整理的有20人,通过率为20%。说明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不良习惯比较普遍。

二、剖析幼儿不良进餐行为和原因

我邀请了几个有幼儿教育经验的同学,依据我们调研的各种报表和我一起分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条。

一是家长原因。家长生怕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每到饭点,先给孩子盛上,不是让孩子自己吃,而是端着饭碗,围着孩子边追边喂,养成孩子在吃饭时边吃边玩的坏习惯。或者怕孩子在吃饭过程中碰着、磕着,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取而代之喂饭给孩子吃。许多家长抱有“顺其自然”的观念, 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健康就餐,小时候怎么吃都没有关系,造成幼儿进餐养成不良习惯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家里的老年人,对孩子比较骄纵吗,在家里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就给他们吃,孩子不喜欢吃的就不吃,孩子边吃边玩等。 久而久之,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没有固定进餐环境等不良进餐习惯。还发现一少部分家长从未给孩子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在烹饪时也根本不注意幼儿的口味, 造成了幼儿偏食现象。

二是教师原因。因为班级里面孩子比较多,老师精力毕竟有限,对个别孩子的进餐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有些孩子在进餐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对幼儿进餐时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也缺乏针对性的疏导,孩子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有些还会对着做,故意掉饭粒,推盘子等,拒绝好好就餐;没有把握好个别幼儿的进餐量,造成幼儿剩饭倒饭现象在整理餐具方面,教师有过于包办替代现象。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一是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餐前洗手。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手上更易沾上病毒、细菌。为使孩子们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我们利用唱儿歌让幼儿养成餐前洗手,安静进餐的好习惯。如《洗手歌》“水龙头,细水流。卷袖袖,洗手手。手心搓,手背揉。洗净手,关龙头”。 当孩子们把洗净的小手让老师闻时, 我们便趁势地说道:“哎呦,真香啊!《进餐歌》“左手扶碗, 右手拿勺,饭和菜,不要挑。细细咽,慢慢嚼,不挑食,好宝宝。”或者放动画片教育孩子进餐前洗手,比如放一些不洗手就进餐的小动物,吃过饭后生了病,到医院看病吃药打针,非常痛苦。让孩子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自觉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我们采取了故事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通过故事《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 地面、身上的不干净。故事《没有力气的小鸟》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唱歌比蚊子还轻,户外活动时也没有劲。通过观看录像《我是进餐好宝宝》,使幼儿明白饭前要洗手,排好队安安静静进餐,知道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明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等常识。

三是介绍菜谱,引发幼儿食欲。餐前我们会有意在幼儿面前说:“哎, 今天吃豆腐肉沫,我已经闻到了香味了,还有炒青菜, 青菜绿绿的, 营养又丰富, 肯定很好吃。”边说边做出想吃的样子, 我们说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有的孩子甚至探出头来看一看了, 孩子们想吃的欲望就会很快被激发出来。又如:幼儿园里的黄豆烧肉, 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 都不爱吃,碗里剩下的都是黄豆。这时,我就以“小白兔” 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 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 黄豆,“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呀?”这样小朋友吃得可来劲了, 居然把饭、菜、汤全部吃光了。通过实践得出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进餐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我们要尝试变着法子和他们玩“用餐”游戏,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发幼儿的食欲。

四是注重个体差异,切实保证每个幼儿的进餐量。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活动量的不同,许多幼儿的进餐量、 进餐速度也相差较大。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以鼓励为主,不一味催促,在孩子吃完饭菜时,再予以及时的表扬,激发其上进心,过一段时间再略微增加饭量,鼓励其多吃,效果也很不错。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设置一些餐后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对于先吃完饭的孩子我们就组织她们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 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这样正在用餐的幼儿也可以意识到自己进餐的速度,可以及时调整以便也能和伙伴一起游戏了。

五是科学地优化幼儿食谱,避免幼儿挑食。那么,我们就要为幼儿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品种丰富多样的食品,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种食品,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大大增进幼儿的食欲,并有效地避免幼儿挑食现象。研究发现细、软、入味的食品,普遍受孩子们的欢迎。而鸡块、爆鱼块等孩子浪费、不吃的很多,于是我们幼儿园的烹饪师傅在制定菜谱和烹饪时,注意饭菜的“色、 香、味” 俱全和食品的“小、细、软”原则。在膳食结构的搭配上做到米面、荤素、甜咸、干湿、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等。同时针对一些孩子不喜欢的食品,我们以“隐蔽” 的方式混在平时的一日三餐中,如:香菇、芹菜等切细成丁后放于花色饭、肉园等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中,这样既避免了孩子的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又保证了幼儿营养的均衡摄入。

六是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很多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常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 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小报,家园联系栏目,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不定期的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园联系、沟通的频率。经常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喂养的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及不良饮食习惯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真正做到家园同步自觉自愿的配合老师。针对幼儿在家中存在的许多喂食、偏食等不良现象,定期发放家长问卷调查。利用晨间接待或是下午离园时间和部分幼儿家长简单交流孩子在院里的进餐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经过一年的训练,幼儿在进餐习惯方面得到了质的提高。另外,作为小班的教师和家长,还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行为,使其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幼儿需要过集体生活,恰好处于由家庭到集体的过渡适应阶段,幼儿的各种不良习惯都需要进行矫正。我邀请了几个有幼儿教育经验的同学,依据我们调研的各种报表和我一起分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并对照进行矫正,使其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上一篇:农业合作规划项目下一篇:难熬的十分钟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