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编制范文(精选5篇)
中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和重要作用,常常成为孩子一生的行动指南和迷途灯塔。那么,家庭教育最重 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核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如果说,有很多父母没 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教育,相信他们都会感觉很委屈。但事实上,的确有 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健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
譬如这学期中考试孩子考得不是很理想,作为家长我是批评斥责呢、还是
沉默?冷静思考后,我想到:如果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荣誉联系在一起,这 就是虚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工具,为了实现自己未 能实现的愿望,一味地要求、强迫孩子,不尊重孩子,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 摧残。经过与孩子父亲沟通,我利用晚上孩子写完作业的空闲时间,与孩子进 行了恳谈,帮助孩子找出考试失利原因,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孩子 发表意见,家长和孩子在孩子今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愉快的达成一致。充 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质条件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家长重视物质抚养更要重视心理抚养。很多
现代人,忙于生意场上的交际应酬,牺牲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知道,给孩 子挣钱的时间不如用来自己陪伴孩子;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 事的方法;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我始终贯彻这一想法,孩子一出生,都是我一手带大,陪他走路,陪他上学,陪他玩耍,即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相比来说,在父母膝下自由嬉戏,比宽敞 的房屋和豪华的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
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孩子虽然弱小,他们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
商量、理解和沟通。父母必须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学会尊重,一切 跟孩子有关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适当的听取孩子的 意见。
一、编制的依据、应遵循的文件资料
依据
1、规程、设计及相关的地质说明书。
2、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观察资料。
必须遵循: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政策》、《矿井技术管理规定》、《工种岗位责任制》、《工种操作规程》以及上级行业部门相关的文件等资料。
二、措施编制分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工程简要说明
将编制措施的施工目的、用途以及原因做出必要的说明。(如拉门、贯通、采煤工作面首次开帮首次放顶等措施的编制说明进行发挥)
第二部分:技术规定
1、工程量
2、施工要素
3、技术要求、有关技术参数以及特殊规定
第三部分: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附件:工程设计施工的有关平、剖面图以及相关的图纸。要求按一定的比例绘制
三、掘进方面常用措施的编制
(一)、巷道开拉门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的编制
1、说明
拉门地点、拉门地点周围的巷道情况,包括巷道的支护形式、支护状况、帮顶完好情况以及拉门地点的煤岩类别等都要做出说明
2、技术规定
1)工程量
2)施工要素
3)施工断面
4)支护形式:最常见的拉门形式为架设U型棚的形式。
一般根据设计要求分为抬棚插梁式,即单口双抬棚插梁式、抬棚滚梁式,即对口双抬棚滚梁式。
5)抬棚及插梁(滚梁)的规格尺寸、插梁(滚梁)的个数、间距。
正常情况下:使用25U、29U、36U钢棚,当然各个采区选型各有不同。抬棚梁长一般为2.55m,腿长2.15m,插梁使用两个U型棚腿组成,插梁不够长接同型号的U型直梁,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0.5m,插梁间距0.4-0.6m,数量为4-6个插梁。为确保抬棚两侧角区的强度和稳定性,保持插梁的水平一致性,现在都在U型梁(抬棚梁)上加一个横担梁,一般为2.4m长。
3、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巷道拉门一般从拉门抬棚往前掘进3-5架棚或3-5米,溜子安装铺设后,拉门结束。
编制措施要点:
1)拉门前加固措施(20米范围的检查和加固、拉门地点使用单体打牢不少于5米的中间顶子等的措施要重点写)
2)拉门前做的准备工作:风机、风茼、各种管路尤其是井下三条生命线必须接设到位,安全监控、监测等设备、设施安装齐全。
3)施工的顺序、方法
西安矿以前对巷道拉门专门下发过文件,对巷道拉门的施工顺序、方法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拉门首先在拉门侧开帮给一个单抬棚,并将抬棚打牢中间顶子。然后由外向里插U型棚空逐架架设插梁,插梁腿必须穿好木鞋,每个插梁必须使用单体打牢中间顶子,插梁头要探出抬棚不小于100mm,插梁头要与掌子头之间打好戗木(常说的寸子)。期间规定不许翻老棚。
待全部插梁给完后,备上另一抬棚,并对抬棚、插梁以及帮顶和两帮角区进行补刹和加固,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往前掘进施工,待掘进3-5架棚或3-5米后,掌头停止施工,再一次对抬棚、插梁及新给的棚进行加固安全后,才能从外向里逐架翻掉拉门处的老棚及插梁的中间顶子,并及时将插梁间打好劲木、上好铁拉条。本次拉门结束。
但往往我们各区关于巷道拉门实际可能都不是采取这样的施工方法。
实际拉门一般习惯是先给插梁,再架设抬棚。但这种拉门方法从安全的角度看,可以肯定没有前一种安全。不予以提倡。
4)其他的相关措施再进一步给予强调。如:
a、手掘、另炮震动炮措施;
b、放炮对巷道内的电缆、各种管路、线路的掩护措施;
c、放炮警戒、有效安全距离、警戒距离等做出明确规定;
d、段干部必须现场指挥;
e、其它执行掘进作业规程。
(二)巷道贯通措施的编制
编制的要点:
1、巷道贯通前20m,测量人员必须向掘进段、通风段技术员下达测量联系单,掘进放炮,开始执行对头警戒制度。
2、两巷道对头贯通,炮掘相距20m、综掘50m时,要停止一头作业,但要保持正常通风,处理好支架,每班要有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好瓦斯,直到贯通为止。
3、巷道贯通,必须提前10m开始用3m长钎打探眼(探眼严禁当炮眼),掌握好预透距离。并要维护好被贯通巷道的支架(将透点5m范围内的棚子、帮顶检查、补刹加固好,并打牢中间顶子),检查瓦斯等情况。
4、两巷道贯通后,棚子要接好茬。
5、临近贯通3-5m时,要手掘为主、另炮为辅,先小断面贯通,然后逐渐扩大达到设计断面。
6、贯通前20m,要做好风流调整的准备工作,贯通后,确保风流稳定,通风系统合理。
(三)过旧巷、采迹安全措施的编制
编制的要点:
1、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地测联系和地质预报工作,准确掌握施工进度,旧巷、采迹提前20m向掘进段、通风段下达测量联系单。
2、必须编制执行探眼制度的专门措施。
1)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旧巷、采迹与施工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情况,在编制措施时,要明确规定打探眼的方法和方式,即探眼的方位、角度、数量以及探眼的深度都要具体说明。
2)过旧巷、采迹提前10m开始执行探眼制度。
技术管理规定是使用3m长钎打探眼,执行1/3探放制,目前由于我矿已全部进入残煤开采阶段,为此关于过旧巷、采迹专门下发过文件,规定使用套钎打探眼,每组探眼不少于3个,探眼深度不少于5m。并只能施工探眼深度的1/3。
3)过旧巷采迹期间必须加强帮顶板管理、制定防冒顶、防支柱钻底、防掉底等专门措施。
a、以手掘作业为主、放另炮为辅。并应说明爆破的有关参数,同时要制定放炮的安全措施。
b、顶板破碎淌货,严禁认为放货,采取打穿杆方法通过,施工严禁空顶和闷顶。
c、底板见碹,给棚穿木鞋、下底梁子,并要具体说明木鞋、底梁子的规格尺寸。一般木鞋规格:0.2×0.2×0.1m;底梁规格: 0.2×0.18×1.2m。
四、采煤常用措施编制
(一)工作面首次开帮、放顶安全措施的编制
编制要点:
首次开帮和初次放顶不许同时作业,即不能边开帮边放顶。必须在首次开帮全部结束后,方可进行初次防顶工作。
1、首次开帮为调整工作面,开帮进度≤1.0米,最大控顶距不许超过3.4米。
2、工作面上、下两口以外20米内打好超前支护,工作面及上出口、下缺口支架齐全,柱、排距达到《规程》规定和要求。
3、首次开帮由排气口至零米方向施工,施工时可分组作业,但茬间距保证10m,工作面每组三根π钢梁,支柱达到初撑力(90KN)。
4、首次开帮前,对工作面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加固,保证三梁九柱支护,失效柱、漏夜柱必须处理、更换,所有单柱必须二次升压,确保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
5、首次开帮铺双层金属网,沿走向网边搭接,搭接不小于0.2米,沿倾斜网边对接,网扣均为0.1米/扣。
6、自首次开帮三条帮(3.0m)内,只许开帮,砂帮严禁放顶煤。
初次放顶:
1、放顶顺序:由工作面零米至排气口一茬作业,即由溜道方向向排气方向放顶,一次放一架。
2、初放步距1.0m。
3、初放方式:人工放顶。
4、首次放顶时工作面所有支架必须保证一梁三柱,支柱牢固有效,且达到最大控顶距3.4时进行。
5、初放前将工作面所有支护全部检查一遍,失效柱更换,浮煤扫净,采高达到规程规定。
6、首次放顶前,煤帮挂好搭拉网必须垂至底板,网扣链好,网扣间距0.1m/扣。首次放顶时对工作面单柱进行二次升压。
7、放顶期间指派专人观察顶板及支架情况,发现工作面顶板来劲及支架变形,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出人员到安全地点,侍顶板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确认安全后再恢复放顶工作。
8、放顶施工指派有经验的工人2-3名参加,一人观测顶板变化情况两人放顶。
9、放顶时先缩煤帮柱再回砂帮柱,然后缓缩中间柱和π钢梁,最后回戗柱。
10、首次开帮及初次放顶成立区、段领导小组。
(二)采煤工作面结束放顶安全措施的编制
编制要点:
1、为便于回撤,工作面临结束最后一条帮严禁放顶煤,梁头相互错开0.1-0.2m。
2、工作面结束放顶前,必须对工作面支架全面进行检查加固,所有支柱必须进行二次升压,确保单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3、回撤前,工作面溜子必须一次性撤出。
4、回撤前,要备足16cm以上的圆木,以防在回撤过程中遇难回的钢梁用圆木做梁进行替棚回撤。
5、回柱原则是先煤帮柱、砂帮柱、最后是中间柱。
6、回撤原则是由下至上的顺序一茬进行,工作面坡度在15度以下、工作面较长时,可中间掐茬,但要先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回撤,待顶板落严并保证10m距离后,方可两侧同时回撤。
7、回撤过程中,设专人监护工作面及顶板动态,并加强后路的检查及监护工作,发现工作面来劲、支架变形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回撤,撤出人员,待顶板稳定后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回撤工作。
(三)工作面“三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超过21°时必须制定防倒柱、防滑柱、防推措施。
1、控制采高,采高不超过1.7m。
2、确保支柱的初撑力90kN以上。
3、保证支柱的迎山、随角要求,6°-8°迎1°。每组单柱间绑好腰丝,防倒小链挂在倾斜上方且伸直有力。
4、支架梁头打好劲木。
5、必须下好底梁子。一般底梁子规格0.15×0.15×1.2m。
6、戗柱齐全有效。
(四)工作面起吊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说明:
一般在排风道由切割上口往外10米范围进行扩大断面,做为起吊口。
二、技术要求:
1、工程量:
2、施工要素:
3、支护形式:
1)使用25U型钢给四组合型棚,腿长0.7m,再用2.2m腿组合做顶梁,梁腿搭接0.4m上三道卡子,顶梁套袖搭接保证0.6m以上,套袖位置上四道卡子,下宽4.5m,采高2.6m,棚间打双劲木,棚距0.5m。
2)2.7m腿缺少时,使用2.2m腿再接短腿,套袖保证0.4m,上三道卡子,采高以拉底为主0.2~0.4m。
3)帮顶铺单层菱形金属网,网子铺至底板,网边对接,网扣0.1m/扣,棚间打齐双劲木,并上铁拉条,帮顶使用φ10cm以上老木或大拌刹11~13根。
三、安全措施:
1、严格按测绘标定的中心腰线施工。
2、施工前备足所需设备及物料,液压管路及液压枪接设到位,单体液压支柱备足,并提前将抬棚、插梁及超前5架支架打上加固顶子,并挂好防倒链。
3、施工前检查加固好施工地点20米范围内的支护,发现卡子螺丝松动及时叫紧,网子破损及时补联,劲木打齐、打牢,隐患处理安全后再施工。
4、施工中坚持先给后翻原则,即插原棚空扩帮架设新支架,每架新支架下必须打上2根以上单体顶子,帮顶刹实刹严后再翻旧棚,一次一架施工。
5、施工给组合棚时,严格按中心线向两侧开帮,组合棚要与正规棚接好茬,及时将帮顶刹实刹严。
6、帮顶破碎时打穿杆子作业,及时打上临时支护、托木顶子,防止淌,造成超高超宽现象。
7、翻棚卸卡子时,人员要站在侧面,对帮严禁有人,卸卡子时必须按由下至上顺序,严禁两面同时作业,以防崩卡子崩腿伤人。
8、翻撤下来的物料,及时运到指定地点摆放整齐,保证巷道安全畅通。
9、浮货及时清运,溜子开跑龙套必须与施工人员联系好,经同意后方准开器,溜子严禁拉运其它物料。
10、施工时必须有副段长以上干部现场指挥。
其它按原规程执行。
(五)切割开大帮扩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说明:
该切割支护形式为25U型三节棚,净断面为5.8m2,即2.55m梁,2.2m腿,棚距0.5m,为综采上液压支架做准备,需对切割进行开帮扩大断面,特呈报切割扩面架设木梯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二、切割工程量:
三、技术要求:
1、施工要素:中心腰线,现有切割向煤帮侧开帮。
2、施工顺序:可先施工上、下两口抬棚及插梁,形成后分两茬开帮扩面,间距小于10米时停止一头作业。
3、支护形式:
(1)原有下宽3.7米(荒),再次开帮3.5米,即总下宽7.2米。
(2)切割上、下两口抬棚使用25U型组合棚,抬棚使用25U型,2.7米长腿给组合棚,抬棚梁使用2.7米腿和直梁,2.7米腿和直梁搭接不小于0.6米,上四道卡子,下宽达到7.2米。每架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打上5根加固顶子。
(3)插梁使用25U型2.7米长腿组合套袖搭接0.4m,上三道卡子,再接直梁套袖搭接0.6m以上,上四道卡子,上双铁拉条,螺丝拧紧叫严。
(4)切割使用φ20cm以上硬质圆木给梯形亲口棚,即梁长6.2m,下锯5.7米,腿长2.4(2.55)米,净高2.2米,棚距0.8米,柱窝0.2米。
(5)帮顶铺单层菱形金属网,联网扣距0.1米,背帮顶使用φ10cm以上老木或大拌,帮杆4根,顶板8根。
(6)木梯形棚架设后,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打上加固顶子,每架棚不少于4根,并挂好防倒链。
四、扩面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前备足所用物料,单体液压支柱备齐,液压管路接设到位,备用穿杆子20根。
2、施工前均切割原支架超前10架,使用单体柱打上中间顶子,并挂好防倒链。
3、给插梁时由外向里一次一架施工,并严格执行先给后翻的原则,即在原U型棚空给一架插梁,翻一架原U型支架,每架插梁下使用两根以上单体液压支柱打上加固顶子,顶子间距不小于1米,打牢打靠。
4、给完插梁后,使用25U型组合棚给双抬棚,即四腿搭接,搭接长度不够时再接直梁,插梁伸出双抬棚0.1米以上,插梁间上铁拉条,打齐双劲木,棚腿跟位置打牢撑木。抬棚及插梁形成后,每架抬棚打上5根单体顶子。
5、将靠上出口抬棚走向风道第2~3架,原梁长2.55m,重新翻给架设2.8m梁U型三节棚,形成圆弧角,以便进架子,施工时使用2.4mπ钢梁、单体柱,打好一梁三柱临时支护,严禁大翻大摘,防止超高超宽。
6、开帮扩面前,在原U型棚空档使用2.4mπ钢给对棚,一梁三柱,将U型棚替下,即备两组对棚翻一架U型棚。
7、扩面施工时铺菱形金属网护顶,使用2.4m(或1.6米)π钢单棚一梁三柱,与2.4米对π钢套袖使用,并将该组套袖棚整组调成与扩面方向一致。
8、扩面套袖组棚每给三或四组(1.5~2.0m)时,即架设一架木梯亲口棚,翻掉临时π钢组棚。
9、亲口棚使用φ20cm硬质圆木,木梯棚梁上打上四道以上劲木,两侧棚腿腰线,底根位置各打一道劲木,并钉好拉手。
10、亲口棚必须保证一梁七柱,两端为木腿,中间用单体打顶子,单体顶子与亲口棚梁间加木垫,木垫规格为20mm×200mm×200mm,顶子间距如图所示。
11、施工时以手掘为主,放零炮,先手掘上半部,铺网后打上单体托木顶子戗到硬帮,再放腰底眼震动炮,严禁空顶下作业。
12、放零炮前加固好支架,防止崩倒棚子,放炮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警戒接送制”、“一炮四检制”、“拦绳挂旗鸣笛制”,保证警戒安全距离。
13、帮顶破碎时打穿杆子作业,严禁人为放货,采取好留大底根,打迎面顶子,临时支护等措施,防止超高,片帮现象。
14、进木梁摘缓柱时,必须先打好替柱再缓妨碍上梁的单体柱,木梁到位后及时将单体柱打在原位置上。
15、上梁时,要多人配合扶好,两端使用单体将木梁升起到顶板后再给两腿,给棚保证施工质量,亲口棚严禁扛肩吊唇,前倾后仰。
16、架棚时作业人员要相互配合,使用单体柱将棚梁贴顶叫实,保证支护强度。
17、施工中设专人观察支架,帮顶、压力等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安全后施工。
18、施工期间必须有段干部现场掌握安全情况,需摘顶子时必须先打上替柱,帮顶压力大时,插棚空备3.2mπ钢梁,一梁三柱对棚加强支护。
19、失效单体及时更换,溜子开器时必须与作业人员联系好,严禁用溜子拉,运其它物料,备用物料摆放在安全地点,不得影响通风及行人。
20、施工过程中,物料摆放在安全地点,保证通风行人畅通,并掩护好各种设施,防止损坏。
五、摘撤U型棚措施:
1、木梯棚架设牢固稳妥后,劲木、拉手保证齐全有力。
2、卸卡子时,一面卸卡子和回腿后,再卸另一面卡子和回另一面腿,卸卡子时对帮严禁有人,卸卡子顺序为,由下向上,以防崩卡子,崩腿伤人。
3、卸卡子及回腿时,人员躲开卡子,螺丝和U型腿崩出的方向。
4、回撤时帮顶来劲来压时,停止回撤,进行加强支护,必要时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再作业。
5、回撤下来的物料运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严禁乱扔乱放。
6、其它事项严格按原规程及有关规定执行。
(六)工作面夹道开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上出口使用π钢超前替棚)
说明:工作面撤架子时由零米往排气进行,开设一条夹道撤架子。
具体施措施要点如下:
1、当工作面网子及钢丝绳全部进砂帮侧后,工作面进行夹道开帮。
2、开帮前将上出口U型棚使用2.4mπ钢梁超前替棚2m(排风道侧)。然后在夹道(排风道侧)拉门口在替棚处2.4mπ钢梁下面给设一对3.2mπ钢梁做抬棚将2.4mπ钢梁抬牢硬实,抬棚梁一侧担在排风道U型棚梁上方,另一侧担在端头支架上方2.4mπ钢梁上不少于2根并且垫平硬牢。夹道拉门口对面给设2.4mπ钢梁成对将2.4mπ钢梁抬牢。
3、替棚时要高出原36U型棚(风道)0.3m、棚距0.5m、一梁三柱替棚时严格遵守先给后翻原则一次一架棚,严禁大翻大挑,使用2.8m加长柱给够近小随角,每60~80迎10,柱窝找到硬底0.2m。
4、替棚结束后,将替棚相邻U型棚备成对棚,然后在夹道拉门口给设抬棚,保证一梁三柱。
5、工作面及夹道梁高为2.2m,夹道棚距为0.75m,夹道网子与工作面网子联好,夹道宽2.0m。
6、夹道给棚用φ18㎝×2.4m园木做梁,每盘架子两个木梁煤帮侧使用φ18㎝×2.5m园木亲口做腿、梁做擎口脸另一侧担在架子前探梁上0.4m,并用单体打上中间顶子。单体上加木垫、帮顶铺单层菱形网,煤帮侧网子垂至底板。
7、开帮时由排气向溜子道方向进行顶茬开帮,可以分茬作业,茬间距不小于10m且同向。
8、开帮时以平掘为主,掘不动可以浅打眼少装药放震动炮,一次一架棚.待架子前方两架木梁给完后及时伸前探梁托牢.9、给完棚后必须刹好帮顶,煤帮侧梁头打上劲木,棚腿中间打上一道劲木。
10、开帮放炮时各茬施工人员必须全部撤至安全地点。
并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制”、“三人放炮制”、警戒接“送制”,和拦绳、挂旗、鸣笛制度。
11、开帮时使用单体托木顶子给好临时支护。
12、开帮放炮警戒距离拐直弯不小于30m。
13、放炮后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及时铺网煤帮破碎处超前挂网手掘施工。
14、煤帮溜子开气时与各分茬施工人员相互联系好,否则严禁开气。
15、其它执行原规程。
(七)工作面铺钢丝绳、开小帮、撤架子、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一、说明:
二、技术参数:
1、工作面推进至结束线前8-10m位置时,开始铺网,下衬钢丝绳。铺网为单层菱形金属网(10米×0.6米),钢丝绳间距0.3米,钢丝绳用Φ32mm以上。
2、铺网沿走向网边对接,沿倾斜网边搭接0.2m,网扣0.1米/扣,压扣式,用12#双股铁线拧3个劲以上。
3、工作面及夹道采高为2.2米,夹道棚距为0.75米,夹道网子与工作面网子联好,夹道宽2.0米。
4、夹道给棚用φ18cm×2.4m圆木为梁,φ18cm×2.5m圆木亲口做腿,靠煤帮侧做擎口脸另一侧在液压支架前梁上0.4m,并用单体打上中间顶子,单体上加木垫,每盘架子前梁搭2架开帮梁。
三、安全措施:
1、采区结束两道超前支护管理
1)两道超前替棚至采区结束位置为止。
2)两道在结束收尾期间(撤架子前),在20米内加强支护,使用的单体必须保证初撑有力,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挂好防倒小链,失效柱子及时更换。
3)下端头替棚由2.4米π钢改为φ16~18cm以上2.4米硬质圆木。若下端头压力大,可继续用2.4mπ钢进行替棚。
4)上端头在开小帮送夹道前由里向外逐架替棚,使用φ18cm×3.0m以上圆木与2.8m加长单体配套,一梁三柱,给临时棚,棚距0.7m、采高2.5m、柱窝0.2m。
5)施工前先检查加固好风道支护,在施工地点5m范围内的棚梁下打牢,打全中间顶子并随施工随后移补打,顶子保证初撑力,失效柱及时处理,漏液柱及时更换。
6)施工前先将风道浮货扫净,保证安全畅通,采高达到2.2m
7)替棚严格执行边挑边刹,先给后翻的原则,替棚时先在∪型棚空给好单体圆木棚,再翻棚间∪型棚,严禁空顶下作业,当给完第三架单体圆木棚后紧贴相邻∪型棚在备一架36∪型棚,并在对棚两帮三角区打好垛,形成双抬棚。
8)给单体圆木棚时先开帮挑顶,使用2.8m加长单体,在φ18cm×3.0m圆木梁中间处将圆木梁开至硬帮顶后再打齐圆木梁两侧单体腿。
9)翻棚时要先回腿,再缓慢回梁,翻棚卸卡子时要一侧卸卡子回腿后再卸另一侧卡子回另一侧腿,严禁两侧同时作业,卸卡子时要人员躲开崩卡子、崩腿方向,卸卡子顺序由下至上顺序进行
10)当三架单体圆木棚给完及双抬棚形成,使用4对3.2mπ钢均匀摆布,一端插在架子上0.4m,另一端探过双抬棚0.1m,将单体圆木梁托起。
11)4对3.2mπ钢要逐架架设,π钢棚梁间打齐双劲木,4对3.2mπ钢梁给完,对圆木单体棚与抬棚加固一遍,保证支护完整可靠。
12)单体圆木棚及抬棚与原巷接好茬,帮顶刹时硬牢,网子破损处及时补联。
13)排气20米超前支护在运架子时撤下,运完架子要及时补上。
2、铺网、上钢丝绳作业
1)工作面至铺网位置时,必须将工作面调整好,保证工作面与结束线平行。
2)从铺网位置开始,只准开帮,严禁放货。
3)当工作面全长帮开完,煤帮溜子推至煤帮后(工作面为最大控顶距),即可开始由排气向入气方向进行铺网、铺钢丝绳作业,此工序必须逐架进行。
4)进入铺设第一块网子位置时,网边下必须衬钢丝绳,将网边固定在顶板,钢丝绳与网子联好,网扣为0.2米一扣。
5)铺网后必须保证工作面采高达到2.2米,且留住顶板,并且在网下与架子平行绑好柈子或老木,防止走架子时刮坏网子。
6)钢丝绳和金属网沿工作面倾斜方向由走向排气上帮底根,铺至走向溜道下帮底根。且要铺设在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的π钢梁上,钢丝绳必须索牢拉紧。
7)铺网时,把架子前探梁缩回,叫好顶板,并用单体、圆木(φ14cm以上)临时打好戗柱支护好顶板,严禁空顶下作业。
8)煤帮顶板破碎时,割帮只割底刀;若不能机组割帮时必须采取手掘开帮,煤帮挂超前网,网扣逢扣必联,并且同时在煤帮打好戗柱护好帮顶。
9)铺网后移架必须将相邻支架升硬,在保证金属网和钢丝绳完好情况下移架。
10)铺网时,必须将金属网和钢丝绳拉紧,杜绝网兜。
11)机组开气割帮前,必须处理好网子和钢丝绳,以防割坏。
12)铺网时或铺钢丝绳时机组离合打开,煤帮溜子严禁开气。
13)第一块网铺完后,即可开帮铺第二块网,开帮进度0.6m,以此类推,直至进行开小帮作业。
3、工作面开小帮措施
当工作面架子全部进入铺
网范围后,即砂帮见网子后停止移架,将采煤机拆卸运走,然后给棚开小帮。
1)开小帮由排气向溜道方向进行顶茬开帮,可两茬作业,茬间距不小于10米。
2)开帮宽为2.0米,采高2.2米,使用2.4mφ18cm圆木棚支护,顶板铺网、煤帮挂网垂至底板。
3)开帮时工人手掘作业,循环进度0.8米,给棚时圆木一端用2.5mφ18cm圆木亲口做腿,另一端搭在液压支架的前梁上,伸入前梁0.4米位置,并且圆木梁用单体打上中间顶子,单体上加木垫,每盘液压支架前梁搭2个圆木梁。
4)给完棚后必须刹好帮顶,并与架子上的金属网联成一体。
5)开帮若手掘不动时,可采取少装药零炮施工。
6)放炮前各岔口设好警戒(具体位置)边界道内不准有人,并认真执行警戒人接送制度。
7)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四检制”、“三人放炮制”和“拦绳挂旗鸣笛制”。
8)放炮安全距离:拐直角弯时不小于30米,直线放炮距离不小于75米。
9)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放完炮后叫好帮顶,顶板不好的地方用单体打上临时支护。
4、拉底扫浮货,拆除两台溜子
1)待开帮作业完毕后,工作面进行拉底扫浮煤,保证工作面坡度一致。
2)工作面两台溜子拆卸后要及时运走。
3)用绞车吊大件时,必须设好警戒,人员躲到安全地点后再开气作业。
4)司机与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拆除液压支架及顶板管理
1)拆除液压支架由溜道向走向排气方向进行。所撤的架子在由夹道撤至回风道。出每一盘架子前都先使用3.2mπ钢,一梁两柱一对做抬棚架设在被移液压支架前梁侧,将撘在被移液压支架前梁上的2架圆木梁抬起后翻掉阻碍移架圆木梁下的中间顶子再移架,架子移出后及时在砂帮梁头打上一个单体,并补齐移架圆木梁下的中间顶子,最后翻掉双抬棚。
2)拆运一号架子前,下端头3.2米π钢串齐头,并在砂口打一个接地木垛,然后用2.4米π钢再替下3.2米π钢,迈步前移,步距1米。木垛与π钢间用单体打上点柱,间排距0.5米。
3)先将1号架子移出,移至接近煤帮时开始利用单体及自身插板结合逐渐调向,方向调至与工作面煤壁平行时,方可用绞车牵引至排气。
4)上出口安设的拉架绞车必须打好顶子,保证固定牢靠。
5)拉架前把该架子卸压后,再用绞车牵拉。
6)拉架时设好警戒、打好信号、人员躲到安全地点。
7)撤架后在其空顶处的钢丝绳位置下用绞接顶梁与单体配套支护,单体排距0.5米、柱距0.5米,且保证初撑有力(初撑力不小于90kN),穿好木鞋,并挂好防倒小链。
8)如撤架子时需将障碍柱缓掉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相应位置打上临时柱后再将原柱缓下;当架子撤出后要及时将原柱补上。
9)当撤完第三盘架子后,开始对第一盘架子的位置进行回柱放顶依此类推,始终留二个空架位置(即3.0米打戗柱位置,见九回三)。煤帮侧留2.0米夹道,以保证通风与行人。回柱放顶坚持由下向上、由里向外的原则,且打好朝向砂帮及放顶方向的戗柱。
10)架子撤出后,砂帮梁头打上一个单体,单体与圆木梁间加木垫,临近夹道侧的最后一根钢丝绳打上单柱支护,柱距0.5米,以减小夹道压力。
11)撤架后如发现网子不完好,必须及时补联。
12)撤架放顶时如发现瓦斯超限,必须停止作业,经有关部门处理安全后再施工。
13)架子撤到走向排气后,及时拆卸装车运走,并及时补上20米超前支护。
6、工作面夹道放顶
1)待工作面支架全部撤出后,夹道内杂物运走浮货扫净。
2)在回撤夹道时,必须设专人监护顶板,有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等稳定处理安全后再继续施工,回撤时先回砂帮柱,然后缓慢放中间柱。
3)煤帮侧挂好搭拉网,煤帮用老木克上,砂帮侧网扣联好,防止片帮淌货;同时工作面浮煤扫净,采高保证2.0m,工作面不准有失效柱及时处理、漏液柱及时更换,工作面棚间双劲木齐全,结实有力。
4)回撤前在皮带道设两组风机接设两趟风筒,一趟由入风接至放顶地点,另一趟由回风侧接至放顶地点,并按规定设好瓦斯传感器随时准备开气。
5)放顶时设专职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及有害气体情况,CO、CH4超限,微风不得作业。
6)本次放顶顺序由工作面中间掐茬向两侧进行。
7)回柱时场头打好戗柱,遇难回支柱采用拉底方法与起重机相结合方法回出。
8)场头来压时人员撤出,待稳定后处理支护情况,安全后再作业。
9)下缺口用2.4米长硬质圆木做梁,单体做腿一梁三柱先行替回,再进行回柱放顶,并且回柱放顶前要先将走向溜子拆卸运走。
10)所有回撤下来的物料均运到指定地点码放好,保证后路畅通。
11)运料人员要互相保持错距10米,同时拿准、拿稳,防止磕手碰脚。
12)放顶期间设专人检查后路支护情况,发现失效柱及时处理,漏液柱及时更换。
13)回柱放顶时,作业人员要侧身进行作业,躲开支柱受力倾倒方向,以防倒柱伤人。
14)其它仍按《16008回采规程》及公司有关文件执行。
(八)工作面撤架子措施
说明:本工作面回采结束,回撤液压支架,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1、回撤顺序:由1号架子至14号架逐架进行。
回撤路线:由夹道至风道起吊口拆卸后装车运走。
2、出每盘架子前都先使用3.2mπ钢一梁两柱一对做抬棚架设在被移液压支架前侧,将搭在被移架子前梁上的工架圆木梁抬起后翻掉阻碍移架圆木梁下的中间柱,翻掉双抬棚。
3、撤一号架子前,下端头3.2mπ钢串齐头,并在砂帮砂口打一个接地木垛,然后用2.4mπ替下3.2mπ,迈步前移,木垛与π钢间用单体打上点柱间距0.5m。
4、架子移至接近煤帮时,利用单体柱电自必插板结合调向,方向调整至与工作面平行时,方可用绞车牵引至排气。
5、上出口安设的拉架绞车必须打齐,打好顶子,保证固定牢靠。
6、拉架前把该架子卸压后再用绞车牵引。
7、拉架子时,设好警戒,打好信号,人员躲到安全地点。
8、撤架子后在其空顶处的钢丝绳位置不用铰接顶梁与单体配套支护,单体排,柱距各0.5m,且保证初撑力90KN,挂好防倒链。
9、撤架子时需缓掉障碍柱时,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相应位置打上临时柱后再缓原柱,架子撤出后及时补上原柱。
10、当撤完第三盘架子后,开始对第一盘架子位置进行回柱施顶,依此类推,始终留二个空架位置(即3米打戗柱位置,煤帮侧留2.0m夹道,以保证通风行人,回柱放顶要由下至上,由里向外原则,且打好朝向砂帮及放顶方向的戗柱。
11、架子撤至专向排气后及时拆卸装车运走。
12、撤架子,放顶发现瓦斯超限时,必须停止作业,经有关部门处理安全后再施工。
13、撤完架子后网子破损处及时补联,20米超前支护补齐。
(九)工作面夹道放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说明:待工作面架子撤完后,夹道进行回撤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1、工程量:20m
2、回撤顺序:由下往上一茬回撤。
3、回撤方法:先回煤帮柱,再回砂帮柱,最后回中间柱及木架。
4、待工作面架子全部撤出后,夹道内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夹道采高1.8 m。
5、夹道内所有单体初撑力不小90KN并在倾斜上方挂好防倒小链且伸直有力,给够近小随每60~80迎10,木腿侧劲木,拉手齐全有效。
6、回撤前在皮带道设两面三刀台系列化冈机,自动转换冈筒接设到位,瓦斯探头灵敏好使。
7、放顶时设专职瓦检员随时检查瓦斯等有害气体。
8、回撤时两人施工,一人观察顶板,当发现大面积来压,或异常声响时撤出人员,安全后方可施工。
9、回撤时茬篱后5 m严禁无关人员逗留,撤下来支架随撤随运走。回柱时要缓慢放水。
10、回柱时场头打好戗柱,遇难回支柱采用拉底方法与起重机结合方法回出,个别不易回撤危协安全的木棚可以不回。
11、下缺口用2.4 m×16㎝园木做梁,单体做腿一梁立柱,先行替回,进行回柱放顶后,夹道进行回柱放顶.12、所有回撤下来的支架运到指定地点摆好整齐。
13、运料人员要互相保持10 m间距,同时拿稳绑牢。
14、夹道回撤时必须设专人检查后路情况,确保后路支架完整,发现折梁、断腿时及时备棚,有异常情况时停止回撤,撤出人员,安全后方可施工。
15、段成立放顶领导小组:
组长:施工段段长
成员:施工段书记、技术员、副段长
武隆水务局:
我(代成)1998年7月毕业于涪陵水电校电气专业。按照当时的人事制度管理,1998年8月,我被武隆县组织部分配到武隆县水利电力局,贵局将我分配到武隆县山虎关水库管理局(以下简称水库管理局)上班,属于事业编制身份。1999年8月,经水库管理局考核合格后,我正式成为一名事业编制人员。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在工作中遵纪守法,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任劳任怨,服从安排和管理,工作以来,从没有违纪违法的行为,每年考核都为合格以上结论。今年,我才发现,我不是事业编制身份啦???
我苦苦寻找得到的答复是,2004年,水客管理局根据上级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我未应聘上岗,所以,2004年以前我是事业编制身份,2004年以后,就不是事业编制身份。我变成无组织,无身份,无正式工作的“三无”人员,这真是滑稽之谈???
首先,2004年水客管理局组织的所谓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一事我毫不知情。
二、水库管理局2004年组织的所谓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一事得相关资料反映,水库管理局2004年组织的所谓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隐瞒事实真相,人为操控,弄虚作假。
2004年5月20日,水库管理局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定编定员实施意见》(武山水管[2004)27号)文件,然而,在出台文件的当日(2004年5月20日),就公布了《水库管理局竞编人员考核结论》,而参与竞聘的冉荣树等七人的考核结论在2004年4月20日就公布出来了,现在我才得知,这七人本身就不属于事业编制身份。2004年5月20日又马上公布了《山虎关水库管理局局编人员名册》,更可笑的是,2004年9月30日上午才有了水库管理局的《编制人员评定大会会议记录》,这次应聘为事业编制人员名单中居然还有不属于事业编制身份的人员。这不是正份弄成偏份吗?试问水库管理局组织的是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吗?我作为事业编制人员会参加到竞争上岗吗?这难道不是弄虚作假,人为操控吗?
党和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关心职工,提高广大职工收入的政策,我的合法权益却生生被人为操控侵犯了,没有了组织,没有了身份,莫说增加收入,更为今后的工作诚惶诚恐。
请我的组织,贵局及尊敬的局领导,恢复我的事业编制身份,维护我的合法权益,解我之所困,解我之所急。急盼得到落实!
申请人:
2008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报表总体构成
(一)2008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决算报表:
表一: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 表二:2008农业综合开发预算内支出决算明细表; 表三:2008农业综合开发中央立项项目财政资金拨借情况表;
表四:2008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 表五:2008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 表六: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
表七: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
(二)所有报表的编制均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保留两位(四舍五入)。
二.报表编制说明
(一)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表一)1.本表反映全年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
2.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会计科目和预决算资料、预算变动登记簿、预算外收入登记簿等辅助账分析填列。
3.预算数应按年初人大通过的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数填列,包括有偿和无偿资金;“预算内决算数”反映预算实际执行的结果;“预算外决算数”反映的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专户核算的资金数额。
4.“上年结转资金”中,“预算内结转资金”是指上年决算后,决算批复的实际可用预算结转数;“预算外结转资金”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专户核算的资金实际支出数的差额,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
5.预算内收入反映本级财政统一安排给农业综合开发的年初预算。预算内收入中“农业发展基金”从“年初预算安排数”中分离出来单列;年初预算安排数中增加“回收有偿资金转入”,反映年底从“本级有偿资金”调出的用于安排预算缺口的资金数额。
6.“地方机动财力安排”,反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地方机动财力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其“预算数”不填,只填列“决算数”。
7.“上级专项拨款”由省级财政填列,市县财政无须填列。市县核算上级拨入专款时,填写在“本年预算外收入”中的“其他”决算栏,从上级财政借入的有偿资金不在此反映。
8.预算内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内结转与本年预算安排数之和;预算外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外结转与本年预算外收入之和,分别指本年可供安排数。
9.支出“预算数”,反映计划安排数;“结转下年资金”反映待安排数。支出预算只反映本级安排数。
10.支出“预算内决算数”,反映总预算金库拨出的财政累计拨款数,各支出“预算内决算数”与总预算的财政累计拨款数一致。预算内外支出资金,各级列报各级,不能重复;由下一级财政部门给上级财政部门报送预算,逐级汇总。支出决算数只反映本级列支数,应与专户收到财政资金总数相符。
11.中央立项开发的项目投资中包括中央农口部门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列入“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科技示范”。“科技示范”仅指单独立项的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的投资,不包含“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中的科技措施支出;“贷款贴息支出”按照“用于土地治理”、“用于产业化经营”、“用于科技示范”等类别分别填列;“其他”,指按规定提取的项目管理费等支出。中央农口部门项目中,水利部“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水土保持项目”、农业部“良种繁育项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项目”、“太行山绿化工程项目”、“防沙治沙示范项目”)列入“土地治理”;农业部“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包括“秸秆养畜项目”)、国家林业局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列入“产业化经营”。
12.表末总计栏收入的“预算数”与支出的“预算数”合计
相等,收入的“决算数”总计与支出的“决算数”合计相等。预算内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内”相等;预算外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外”相等。
13.“上年结转资金”、“年初预算安排”和“结转下年资金”中的“机构运行(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下同)”需单独反映。
(二)2008农业综合开发预算内支出决算明细表(表二)1.本表按照200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支出明细情况,由财政部门逐级汇总填报,中央立项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应在其中“中央立项”栏中分别填列。
2.实际支出数分为“事业支出”和“专项支出”。除“机构运行(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属于“事业支出”外,其他均在“专项支出”中列支;“实际支出数”应按各有关明细账户的年末实际支出进行填列。
3.本表中21306款01项机构运行的“财政拨款累计数”应与“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表一)”中的“机构运行支出“(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支出)预算内支出决算相一致;本表中的21306款02-99项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拨款累计数”应与“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表一)”中的“中央立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地方立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的预算内支出决算数的合计数相一致。
(三)2008农业综合开发中央立项项目财政资金拨借情
况表(表三)
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立项项目的财政资金拨借款及配套情况。
2.“上级拨借款”,是指下级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拨借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数额。
3.“本级配套”,是指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本级用于中央立项项目的配套资金数。
4.表中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本年拨出”合计数减去拨借给本级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后,应等于下一级财政部门“本年增加”的“上级拨借款”数。
5.表中“市级”本年增加的“上级拨借款”应等于当年省财政拨借给各省辖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6.表中“上年结转”+“本年增加”-“本年拨出”=“结转下年”。
7.表中合计栏只填“本级配套”数。
8.按照农发会计制度规定,资金支出时应先使用本级配套资金,再使用上级拨(借)款,因此,本表中结转下年的资金应在上级拨(借)款。
9、本表中“参股经营资金”市、县级均不需填列。
(四)2008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表四)
1.本表分别反映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核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年末转账前和转账后的财务状况。
2.各级财政部门按年末转账前和转账后各会计科目余额,经试算平衡后,填列本级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3.各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资产负债表后,再与所有下级财政部门编制汇总报表,将拨出资金、拨入资金科目及债权债务和双方往来科目对冲后,合并编制本地区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4.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冲转前的“借出有偿资金”、“拨入资金”和“拨出资金”科目余额为零;冲转后的支出类和收入类科目余额均为零。
5、本表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6.其中:“参股经营投资”、“转出参股经营资金”、“转入参股经营资金”、“本级参股经营资金”、“参股经营收益”数市、县级不需填列。
7.本表中“竣工工程”应等于“竣工工程基金”,竣工工程全部完工并办理移交后手续后,此科目应无余额。
(五)2008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表五)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净资产的形成和使用过程。2.本表按“本级有偿资金”、“竣工工程基金”、“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本级参股经营资金”和“参股经营收益”六个净资产科目排列,分别反映年初数、本年增加数、本年
减少数和年末数。其中:“本级参股经营资金”、“参股经营收益”市级不需填列。
3.表中各科目的年初数应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表四)”中的年初数相对应;年末数应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表四)”中冲转后的年末数相对应。
4.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增加数”的“完工项目结余转入”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的“本年减少数”的“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相等。
5.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减少数”的“抵补完工项目赤字”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本年增加数”的“本级有偿资金抵补赤字”相等。
(六)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表六)
1.本表全面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使用和回收情况,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别按照“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分级汇总填报。
2.本表只反映放款数,包括委托贷款和有偿资金放款,即各级财政借给项目实施单位的有偿资金数。上级财政借给下级财政的有偿资金不在本表中反映。
3.表中“本年放款数”,是指当年放款资金的总额,应根据“有偿资金放款”科目借方本年发生额汇总填列;“累计放款数”是指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有
偿资金的累计放款额,等于“上年累计放款数”加上“本年放款数”。
4.“本年转入待处理数”,是指本经批准将“有偿资金放款”呆账损失转入“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的数额,根据“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本年借方数填列;“累计转入待处理数”是指自发生呆账转入时起截至报告期止的累计转入数,根据上年“累计转入待处理数”加上本年“待处理有偿资金”借方发生数填列。
5.“本年土地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是指2003年—2009年到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有偿资金债务核减数额(不包括2010年到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有偿资金债务核减数和世行二期项目财政有偿资金债务核减数);“累计土地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根据上年“累计土地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加上“本年土地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填列。
6.“应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报告期当年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应回收累计到期数”是指截止报告期历年到期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可根据有偿资金登记簿等辅助账计算填列。
7.“本年实际回收数”,是指当年实际回收有偿资金的总额,包括回收以前到期的有偿资金以及本年到期的有偿资金,根据本年的“有偿资金放款”贷方发生额填列;“实际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当年到期应回收有偿资金的实际回收数,“累计回收数”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回收有偿资金的数额。
8.“年初放款余额”+“本年放款数”-“本年转入待处理数”-“本年土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本年实际回收数”=“年末放款余额”=“累计放款数”-“累计回收数”-“累计转入待处理数-“累计土地治理项目债务核减数”。
9.“年初放款余额”和“年末放款余额”的合计数应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表四)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表七)中的“有偿资金放款”的“年初数”、“年末数”分别相等。
(七)2008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表七)
1.本表反映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在年末的财务状况。
2.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年初、年末余额分别填列本级数,逐级核对和汇总填列。
3.“年初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初余额数填列,“年末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末余额填列。
4.“负债及净资产类合计”、“借入有偿资金”、“资产类合计”、“借出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年末数”,其“合计”均不需填列。
5.“本级有偿资金”,反映本级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总规模。“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差额反映本安排或转出、核
销、缴回的本级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按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分析填列。
6.“借入有偿资金”,反映自借入上级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借入资金的余额,按借入有偿资金科目贷方余额填列。“年末数”和 “年初数”的差额反映本内借入或归还上级、上级核销和减免的财政有偿资金。
7.表中“有偿资金余额”按“银行存款”等科目分析填列。8.上一级财政部门的“借出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减去直接借给本级直属单位的“有偿资金放款”的“年初数”和“年末数”后,要分别与下一级财政部门的“借入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相等。
9.本表“有偿资金放款”年初和年末余额之和,应分别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表六)的“年初放款余额”和“年末放款余额”相等。
10.本表“有偿资金放款”年初和年末余额应分别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表四)的“年初数”和 “年末数”相等。
(八)其他
1.决算报表中凡是涉及上年数据的,必须与上年决算数相一致。包括:表一的“上年结转资金”,表三的“上年结转”,表
四、表五的“年初数”,表七的“年初数”。
2.表一的“上级专项拨款”和表三“本年增加”的“上级拨借款”数应与省财政当年下拨各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一致。
汇总上报前可与省财政先行核对。
3.5个省管县的决算编报先由各有关省辖市汇总后,统一上报到省。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一、会计记录概况
被审计单位上海BD公司本营业费用(未审数)4,597.70万元,管理费用(未审数)3,035.7万元。具体数据详见“营业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和“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索引I6-
2、I7-2)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二)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三)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获取或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账、报表发生额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
审计人员根据上海BD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审定表”(索引:I6-
1、I7-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索引:I6-
2、I7-2)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比较表”(索引:I6-
3、I7-3),经“三相符”核对一致,未发现问题。
(二)检查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审计人员浏览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各明细项目的设置,发现“管理费用-其他”项目金额较大,内容繁杂,报表使用人难以理解,需要提请BD公司财务人员进一步归类与细分。经细分后再行检查,又发现该公司将进口料件的关税费用列入了管理费用,不符合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内容与范围,因此作了审计调整。(索引:I7-4-2)提示:
1、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属于企业的期间费用,具有内容广、名目多的特点,重要的是要划清成本支出、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2、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其具体项目很多名称均相同,二者主要依据费用的发生环节来划分。属于销售(营业)部门发生的,计入营业费用;属于管理部门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公共性的、不易划分的费用,一般也列入管理费用。
3、应重点检查是否有其他科目不能列入、而随意列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子目的情况,从中往往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难言之隐”。
(三)进行总体分析性复核,包括对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与上的营业费用(管
案例介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理费用)变动进行比较,对本各个月份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变动进行比较,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各子目所占合计数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索引:I6-
3、I7-3)提示:
1、切忌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进行漫无目的的抽查会计凭证,切忌机械地“走程序──收集证据”。审计人员应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不同角度的分析,从蛛丝马迹的异常中发现问题,寻求审计的突破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凭证抽查。这样的方法更符合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的大趋势;
2、分析性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通过分析性程序,能够寻找出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报,减少详细的余额测试,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合理性和效率;
3、除本案例所选择的分析性复核点以外,有效的分析性复核点还有对2-3年的收入费用率(成本费用率)的分析比较,对本单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分析比较等。
(四)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有关子目发生额与相应的计提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存在勾稽关系的款项,进行配比性的核对与交叉复核,并作出相应记录;如有不符,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说明或调整。(索引I6-
3、I7-3)提示:
核对中一般可按以下费用子目与计提核算的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进行复核: 工资――应付工资; 福利费――应付福利费; 折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其他应付款; 存货跌价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五)进行实质性测试,选择营业费用、管理费用项目中数额大的或与上期相比变动异常的项目,检查其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审批手续、权限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应是从费用变动异常的项目中,找出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支出。(索引I6-
4、I7-4~I7-8)提示:
查验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支出,应注意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结合。
(六)审阅本期末、下期初明细账,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的现象。(索引:I7-9)
审计人员抽查了报表截止日前、后10天的、大额的非常规发生额(如广告费、咨询费、案例介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诉讼费、其他等),确认是否存在重大的跨期支出情况;若存在大额的跨期支出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账务调整。提示:
1、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有在相关的成本费用已经发生,才能确认相应的费用。例如:对大额的广告费支出,应在向客户询问的同时查验广告费用是否已经确实发生;应取证相关合同,核对合同上记载的广告发表时间约定是否与客户的解释一致。
2、对广告费支出的列支,应取得广告业专用发票,如是一般企业的普通发票,不能列入广告费支出,一般可作为业务交际应酬费支出处理。
3、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截止性测试,还可结合银行存款未达账的查证一并进行。
(七)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查验的重要提示 除前述各项提示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审计的重点应是关注费用的真实性,企业所有发生的费用支出都应当对应着资产或服务的获得,并有合法原始凭证支持,否则,企业的费用支出不实,势必影响会计报表的公允反映。
2、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核算的内容,要关注所反映的交易实质,关注与企业其他事项的关联。如有诉讼费发生,应关注诉讼状态,判断有无或有负债,或损失已发生而未入账。
3、审计工作表面上看似有范围,只限于审计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实际上,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相关或与发表审计意见相关的事项和资料,注册会计师都应该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工作是没有范围的。审计人员审计时不能单单重视核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而要重视外部证据的获取以及专业判断。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时不能仅仅实施常规审计程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并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4、审计中,经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支出: 1)大额且偶发的支出; 2)没有实质经济内容的支出;
3)与相应经济活动内容与规模不相称的支出; 4)原始凭证或单据不完整的支出;
5)与关联方或权力部门(人员)之间的支出; 6)与特殊事项或特殊会计处理相关的支出; 7)内部部门或总部、分部之间的大额资金划拨。
5、审计人员在审计小规模企业(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时,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支出: 1)个人费用计入企业账户; 2)高价购买质次资产,收取回扣; 3)白条提现或大额提现; 4)大额现金支出或购买馈赠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