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通用11篇)

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 篇1

考察的题型:

一:汉字

小学阶段要求学会二千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学会三种查字方法,并能熟练地查字典;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其中重点、难点考察的是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错别字改正和查字典。

解决方法:(以查字典和改错字为例)

(一)查字典

查字典一般采用音序查字、部首查字和数笔画查字三种方法,以哪一种为好,这要因字而定,一般说来,熟字查音序,生字查部首,没有部首用数笔画查。

查字典要注意选择义项。给多义字定义项要从词的整体考虑,有时需联系上下文。

(二)改错别字

用错字,写错字是小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表达,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建议】

1、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2、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3、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习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三)多音字:多音字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一大问题,下面是几个解决方法:

1、平常自己多动手,多查字典,加深印象。

2、认真分析不同读音的意思,便于记忆。

3、记少留多的方法,对一些字词的读音多,但并不多用的,或者有固定用法的字,要记少留多,减轻负担。

二、词语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其中理解词义、辨析词义、关联词的用法为重难点。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

意力仔细地听”。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三: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考察的主要方向是:句式转换、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

修改病句以及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一:句式转换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例: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改为陈述句: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例: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改为反问句: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难道我们应该让他们伤心吗?

(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一般句式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不仅是形式的改变,句子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变化。改为把字句时,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放在最前边);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放在最前边)。

例如: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改成“把”字句:熊猫有趣的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改成“被”字句: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四)直述句和转述句的转换

1.标点:去掉冒号双引号,改冒号为逗号

2.双引号中的“我”改为“他”

如:张红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红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3.双引号中的“你”

看句子中的“你”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不能明确就改为“我”

如: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你唱得真好,能教教我吗?”

改: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周笔畅唱得真好,能教教她吗?

4.双引号中的“他”

看句子中的“他”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不能明确就改为“我”。

如: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改:父亲说,他早已不管我了。

5.双引号中有“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6.双引号中有“来”改为“去”

如: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五)缩句和扩句

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例: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缩句:话包含着哲理。

扩句:加上修饰词是句子更生动。

例:花很美。

扩句:公园里的花十分的美丽。

二: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成份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不合逻辑、词序不对、形容不当。

例如: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前后矛盾

例: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名称

符号

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

记,才会写好作文。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

用来提示下文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叹号!

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引号

“”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书名号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破折号

——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续。

脱它的皮。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省略号

……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我跺着脚大声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四: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一、划分段落层次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顺承式、并列式、并列式、并列式、因果式。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五:作文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二、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三、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把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记叙上。

四、有条理地记事

无论记事写人,都离不了事。认真写好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记叙一件事(或一项活动),要有条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清楚,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

一般来说,记叙的顺序可按时间的先后。事物的发展的顺序和地点变换、方位推移的顺序等来写。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

五、怎样写好写人的文章

写人的文章,必须抓住所要写的人物的特点,具体描写他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感人。

1、人物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

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三点:

第一,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第二,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点,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就拿“眼睛”来说,千百万人就有千百万双不同的眼睛。

第三,写人物的外貌,要有先后次序。东一笔,西一笔,就没有条理了。

2、人物动作描写。

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是表现在行动中的。因此要写好人物,一是要多写他“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写人物的行动,既要仔细观察动作的全过程,又要观察整个动作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分辨出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将一连串的动作写好。同时还要用确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3、人物的语言。

⑴ 先写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场合,怀着什么心情说的,然后写说的话。

⑵ 说的话写在前面,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表情、语气等。

⑶ 先写说的话,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等,再接着把话写完。

⑷ 只有说的话,前、后和中间都不交代这段话是谁说的,读者一看就明白。但这种对话形式多用于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群众场合,七嘴八舌,不需要说明说话人时,也不用这种形式。)

4、人物的心理活动。

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 篇2

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变革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积累表象的过程。表象记忆是探索一切未知的基础, 更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媒介, 因此, 表象记忆的养成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变革存在着重要联系。进而, 思维活动变革是受思考方法制约的, 学习时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 要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首要前提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贯采用“倒叙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即或选取课文中的一段, 或采用整篇课文, 首先。给出学生课文中的一个结果; 其次, 引导学生分别略读、精读课文, 让学生思考“结果”的成因; 最后, 实施教学, 验证学生的思考是否正确。如“但愿人长久”一课, 笔者首先提取课文最后一段: “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 随即提出问题: 苏轼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词? 动机是什么? 是什么给了他灵感? 当学生思考后, 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 并实施教学, 最后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使学生在课前产生疑问: 我的思路是否正确? 答案是否准确? 并在课后进行解答: ( 1) 是正确的; ( 2) 不正确, 并找出思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二、将知识产生过程与学生思考同步

每当提取一个知识点, 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在学生已掌握正确思考方法的前提下, 其思考的过程即是语文思维形成的过程。

以“秋天”一课为例。

在这一课中, 笔者采用了数个“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 以此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 秋天的太阳为什么“更红更娇”? 为什么“更甜更好”?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诗歌第二段使用了“打滚”“奔跑”“抓一把”和“涂掉”4 个动词, 为什么? 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

3.“稻穗”“蝉”“向日葵”“野菊花”和“牛羊”跟秋风有什么关联? 为什么?

4. 为什么苹果要穿红袄, 葡萄要披紫袍? 是什么让它们感到寒冷?

5. 为什么说“秋风是一把柔韧的梳子”?

如此, 通过这些问题, 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运用记忆表象来想象秋天的场景, 想象秋风的样子, 并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来概括秋风的特点, 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其中, “思”并非仅是一种心理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更是有形有质的评价过程。每当学习一课, 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运用语文思维回顾学习过程, 有利于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评价方法也有很多种, 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乐于进行评价, 有兴趣的评价,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自我评价的价值。例如, 在学习小组内进行相互评价, 让每一名学生为小组内的另一名学生提出2~ 4个问题, 相互提问, 相互解答。再如, 引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来回答, 问题必须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 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此外, 教师还可采用让学生写自我评价书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堂结束前, 让学生将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果、建议和意见等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由教师在课后进行审阅并出题, 在第二堂课上公布结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测试。

严格来说, 语文知识仅是一种信息, 它存在于学生的记忆里, 面对问题时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 但缺乏变通。只有掌握语文思维, 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才能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因此, 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当前所面临着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金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06) :68.

[2]王继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青少年日记, 2014, (03) :44.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 篇3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1.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2.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3.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

4.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鸭。

答案(仅供参考):

1.阳光欢快地跳入大海。

2.高山安静地守护着这片草原。

5.黄昏温柔地拥抱着这小小的村庄。

4.春天的小河调皮地亲吻着水中嬉戏的小鸭。

二、关子字的趣昧练习

1.加一加。

你能把下列汉字加一个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7看谁变得多!

万()司()一()

小()王()大()

乌()问()牛()

木()人()丁()

答案:厉;同;十;少;玉;天;鸟;间;生;术;大;于

2.下列汉字加两笔会变成什么字?你能变出几个?

千()山()杏()

()尺()口()

儿()门()十()

力()又()人()

答案:禾;仙;查;平;尽;只;元;们;木;为;双;太

2.减一减。下列汉字减一笔能变成一个什么字7你能变出几个7

龙()伐()戒()

吉()灭()宇()

茶()查()

答案:尤;代;戎;古;火;宁;茶;杳

3.移一移。下列的字.你能把它们的部件移动一下位置,使它变成另一个字吗7

部()另()吞()呆()

答案:陪;加;吴;杏

4.仔细看看它们的字形,仿写几个结构一样的字吧。

从:

晶:

答案:朋、羽、双、林;森、品、众、磊、彝

三、勇闯迷宫

第一关: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字谜宫】

1.猜字谜

(1)一口吃掉牛尾巴。()

(2)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3)千言万语。()

(4)千里相逢。()

(5)旭日不出。()

(6)挥手告别。()

(7)出一半有何不可。()

(8)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9)良心少一点。()

(10)风言风语。()

答案:告;明;够;重;九;军;山;也;恨;讽

2.创字谜(仿照上题,从下列字中选一字编个谜面)

触瀑妙禁描

字(),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手握小树苗

第二关:你想你想你想想想

【标点宫】

1.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二人都参加演出了)

(3)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示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

答案: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5]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答案: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三关:你填你填你填填填

【诗词宫】

(1)_______________,红掌拔清波。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5)_____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

(6)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毛浮绿水;[2]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春来江水绿如蓝;[4]飞流直下三千尺;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小学 篇4

一、变换句式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而是用反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二、修改病句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5

1. 读读词语,找找有没有特殊的词语,如果有,就在特殊的词后加上特别的标点。表示问句的词:谁?哪里?吗?什么?为什么?怎么?(有这样的词,句子最后标点用?)表示感叹句的词:多么!真!太!啊!极了!(有这样的词,句子最后的标点用!)

2.“的”、“地”搭配好:“的”后面跟名词,“地”后面跟动词。

名言警句之惜时苦学

1、解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格言大意: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而一寸金子也无法买回一寸的光阴啊。这句话常被用于强调时光容易流逝,我们在生活中要惜时如金。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格言大意: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长进。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格言大意: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这句话提倡见善就学、知错就改的美好品德。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进步。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古诗填空

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这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这首诗表示颜色的词有:橙黄、橘绿 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题目是《 山行》 。

2、这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景物。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首诗中写到(汪伦)为(李白)送行。

小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篇6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 十 一 十

先撇后捺 人 丿 人

从上到下 主 亠

从左到右 川 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 田

先中间后两边 山

从外到里 向

二、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 左右结构:说、你 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 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 品字结构:森、晶

三、查字典

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从整个义务教育体系来看, 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初始阶段, 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步入学儿童。小学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启蒙期”, 注重小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任重道远”依旧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难点。一方面, 小学生之前未正规地接触语文课程, 对教材知识无法自主地学习与理解, 很多小学生迟迟未能“入门”, 进而影响了其后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不当, 编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需求不一致, 也会限制小学生个人潜能的全面发挥。

二.课堂知识讲解的重要性

“语文”本质上是由诸多汉字语言组织起来的学科, 学习语文必须要弄清每一个字、词、句的实际含义,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书本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课堂知识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利用知识讲解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 使其深度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 语文知识讲解有着多方面的教学意义, 主要表现:

1、理解知识。“知识讲解”是语文授课的主要方式, 根据教材大纲编制课程讲解方案,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带领孩子们体会文化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 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感到十分模式, 我在讲授《汉字笔画名称表》时, 每天定量向学生讲授汉字组合、笔画名称、拼音书写等内容, 经过讲解后学生的理解程度得到加深, 明白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为其它教材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扩散思维。思维是保证知识学习质量的根本, 只有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 才能客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小学生刚刚步入正规教育, 更应该尽早建立思维模式,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 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语文课堂知识讲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例如, 人教版《菜园里》一课中, 向学生讲解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 使其体会到了自然生活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技巧性应用

鉴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依旧课堂知识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积极推广知识讲解方案, 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讲解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 合理地编制讲解方案,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我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了多种讲解技巧。

1、注重需求。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学服务,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根据这种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来制订相应的不同的对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 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

2、把握基础。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 我们的教训就是, 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 认为应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培养, 加快语文课堂知识讲解流程的优化改进, 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形象讲解。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 “鸟”和“乌”, “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 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 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 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4、引导阅读。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墨梅》后, 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 等十余首古诗, 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 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 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 《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 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结论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基础知识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做好;基础知识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策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使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重中之重,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根本。只有真正完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年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够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蓝裙的故事》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求学会9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师就要针对一类字的生字结构指导学生识字方法,教会学生“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不断运用识字的方法以达到掌握识字方法的目的。而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个字的写法,还要讲解生字怎样书写才会更美观。而到了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已经不是上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在低年级以及中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以及写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欠佳,而有些课文文本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是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形象可感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语文《西湖的绿》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不認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了解基础知识要求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绿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以及组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学生喜欢的词,让学生说一句话,提升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比喻句的训练中,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那么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获得交流,能够获得共同提升。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语言、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在高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考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考核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继续由教师组织进行全班性考核,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才是有效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学生的不同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学年度段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师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优势,让学生不断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潘丽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J].考试周刊,2013(81).

[2]刘永.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J].新课程导学,2014(1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9

( )来( )去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5 体会同一形旁的一组形声字意思的共同点 擦 抄 拾 摔 拔 拦 摸

6 读出一句话里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小松鼠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 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乐)

望着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急。(着)

7 口语交际:续写后半部分故事的训练

识字(五) 1近义词与反义词

(1)近义词:

喜爱——喜欢 相互——互相 洁净——纯净 暖和——温暖 凉爽——清凉 处处——到处 可是——但是 许多——很多 旁边——附近慢慢——渐渐 使劲——用劲 拿起——举起 谨慎——小心 谈论——议论 方法——办法

(2) 反义词:

进——出 讨厌——喜欢 团结——分裂 清凉——炎热 温暖——寒冷 香甜——苦涩 升高——降低 旁边——远处 下沉——漂浮 高兴——难过

2 猜简单的字谜

3 用“渐渐”造句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4 用“一边一边”造句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识字(六

) 1 多音字 冲 当 乐 地

2近义词与反义词

(1)近义词:

想念——思念 带领——率领 经常——常常 歼灭——消灭

7 口语交际:续写后半部分故事的训练

识字(五) 1近义词与反义词

(1)近义词:

喜爱——喜欢 相互——互相 洁净——纯净 暖和——温暖 凉爽——清凉 处处——到处 可是——但是 许多——很多 旁边——附近慢慢——渐渐 使劲——用劲 拿起——举起 谨慎——小心 谈论——议论 方法——办法

(2) 反义词:

进——出 讨厌——喜欢 团结——分裂 清凉——炎热 温暖——寒冷 香甜——苦涩 升高——降低 旁边——远处 下沉——漂浮 高兴——难过

2 猜简单的字谜 3 用“„„渐渐„„”造句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4 用“„„一边„„一边„„”造句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识字(六)

1 多音字

冲 当 乐 地

2近义词与反义词

(1)近义词:

想念——思念 带领——率领 经常——常常 歼灭——消灭

用心——专心 挑选——选择

(2) 反义词:

勤——懒 快——慢 美——丑 熟——生 热情——冷淡 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 将来——过去 粗心——细心 幸运——糟糕 丢弃——保管 记得——忘记 高兴——难过

3 积累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 “把”字句练习:“把„„(怎么样)” 把地翻松 把白菜吃完 把窗户打开

5 辨别、使用“的”与“地”:“„„地”充当副词 懒洋洋地 慢吞吞地 兴冲冲地

6 “十分”在句中的使用

他十分用心地培训花种。 他十分高兴地来到校园里。 (同义语:相当 非常 )

小学生语文应用文知识点总结 篇10

注意:(日记只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

(四)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 篇11

现代文化传承中对中国千百年文化精髓学习最为直观的表现即对汉字的识别和记忆。识字作为文化启蒙的基础,识记的数量、质量、速度直接决定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个体思维和智慧的开发强度。当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识字教学之于小学语文知识储备而言,一如基石之于堤坝,砂石之于大厦,零件之于机器,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情况来看,无法快速点燃学生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改革内容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呼应等案例比比即是。

一、基于幼儿成长规律反推学生识字接受规律

幼儿心理工作者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自4岁开始,可以借助故事、动作情景、唱歌、游戏等方式来识字,而日本教育专家古井勋则表示幼儿在5-6岁年龄阶段时其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但是此项能力随着年龄的日渐提升而逐步降低。事实上,据幼儿心理研究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一到六年级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其中一二年级被归结为低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身体在平稳发育过程中,但是其肺活量、血压、心率等方面的生理指标发展均不稳定,尤其是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协调性尽管与幼儿阶段相比有极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小肌肉动作连贯性的不足,也容易导致一年级学生写字时字迹的不工整和速度慢。考虑到低龄阶段幼儿识字书写的科学性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基于增效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要求,建议低幼阶段教师巧妙使用心理学知识,在合理配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具象化反应的前提下,逐步逐阶段进行學生识字能力的针对性培育。

二、以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基础,实施识字培育三步战略

1.韵文识字,合理构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课程上,教师多惯性使用韵文识字的方法。尽管此种运作方式的确符合汉字识记的规则,但是从具体执行情况角度来看,很多教师表示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互动沟通,教师所设定的改革内容和步骤,在实践中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由此可见,拟提升识字教学效率,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歧义的应用时间,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需要从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沟通效果的角度人手,实行反推法,如巧妙借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调整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事半功倍的目标。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低龄阶段的识字写字要求给予了极为明确的界定,其指出“识字写字应该被视为一、二年级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此阶段得到教师的重视。”从此点出发建议教师合理梳理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新创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有词汇统一起来,按照词汇的类别进行划分,如苏教版《识字1》中夕阳、月光、荷塘、水乡、枫叶都属于名词,而金秋的“金”字则属于修饰词,归舟的“归”字可规划到动词的范畴。小学低年级学生脑功能的发育正处在“飞跃”阶段,其大脑神经活跃程度和兴奋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注意力保持水平却仅20-30分钟。在记忆的过程中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发达,导致其很难记忆和理解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词汇应用方式和属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来编织出具象化的画面,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画面感受过程中将词汇、生词和对应的场景一一对应,以强化学生记忆和词汇应用能力。

2.采字成歌,多样化运用活动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不可忽视的是低龄学生自觉性和独立性较差,在活动、学习、生活等方面均需要成年人进行指导和监护。在识字学习中,他们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为,对教师具有特殊的依恋心态,几乎对老师存在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此种崇拜性甚至会超过对家长方面的重视。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惯性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缺点,对别人进行评估却很容易被成人态度所左右。从本质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相对较强,很少顾及外界与自身的相连性。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改革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对教师的崇拜性心态,逐步借助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态和盲从,使用各类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将关注视角转移到识字中来。

考虑到幼儿在具象化教学中对抽象材料识别和记忆能力与教师实际设计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师可以由浅入深使用逐层推进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使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和字的记忆,继而将为学生进行生词释义与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应用结合起来,如“盒、房、人”等字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FLASH软件的动态变形功能来生动展示“盒、房、人”等字的象形性,并完成字形和具象化事物之间的形象转移性。由于我国大量的文字都有象形性特征,因此此阶段的变形演示可作为吸引学生兴趣的重点。在学生对生词产生暂时性记忆之后,教师可使用编写诗、歌、民谣等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呼应性。比如“笔、尖、歪、尾、看”等生词的学习中,课本里已经将以上几个词汇整理成“丁丁是个小画家”的歌谣。教师可模仿该儿歌的编写方式将其他生词采编成儿歌,此过程同样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加。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采字成歌的过程同样可以在课上改编成识字竞猜游戏,轻松、有趣、活泼、自由的识字课程气氛,可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竞赛过程中来,而教师在竞赛中给予优胜者的表扬和礼品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望。一些符合字谜设计要求的生词也可以改编成字谜的方式来邀请学生参与竞猜。竞赛的方式并不需要局限于一种或几种,多种活动并行的方式才能平稳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望。

3.思文识字,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引导自我探索

以会意、形声、指事、象形作为多媒体制作的基础时,可变相强化学生对图形和字之间相互转化的记忆度,学生对造字方式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理解和记忆力。考虑到低幼儿童阶段对图形和动作的记忆往往优先于抽象概念,在识记课程中教师可按照儿童惯性的读图习惯作为进行字形转化设计的依据,从字的音、形、意三个层面人手,带动学生使用肢体语言来记忆词汇。比如“眼、鼻、耳、手、唇”作为人类五个器官,教师对此五个词汇的讲解可使用真人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邀请某个学生作为模特上台示范,教师唱着儿歌引领大家一起寻找“眼、鼻、耳、手、唇”与人体的对应点,以及“眼、鼻、耳、手、唇”詞汇与人体实际器官之间的关联性,如“点点头,扭扭腰,大家一起来做操,摸摸耳朵听得见,眨眨眼睛看得见,张张嘴巴唇两边,呼吸需要鼻把关,小手小手慢慢摇,眼、鼻、耳、手、唇要记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台上小伙伴动作的指引下,很容易跟随老师大声朗读,或者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此种讲解模式的应用,不仅化解了讲台存在带来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隔离感,生词和实际物体相互比对的记忆方式,更能让学生将抽象化概念引申到具象化的物体上面,从而增强识记的效率。

此外,在具象化比对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眼、鼻、耳、手、唇”的简易图形,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对比“眼、鼻、耳、手、唇”词汇与图形之间的差距和相关性,从而借助学生的联想力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字形记忆库。在联想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单元词汇的串联价值,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不意味着单纯依赖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而是需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行摸索词汇运用的规律,拉近课堂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巩固落点,反思学生识字练习运作模式

前文中所提到的各类学生识字练习和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客观规律为方案设计的依据,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基于有效识字的要求,可将生活带人识字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脑海中对生活与生词之间关联度的自我联系性,识字过程需要增加阅读、识记感悟等环节,以辅助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思维发展动态,以对学生随文识字能力、状况、障碍等对症下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识字是作为阅读写作基础的基础工作,在识字练习中教师不能人为割裂生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将生词和生字从阅读中提出来,单独讲解固然可作为学生生词和生字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并非最具有优良性的学习模式,事实上字音和字形对照记忆的方式才更具有价值性。因此,建议教师在识字练习和识字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字形练习和书写的需要,分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用书写的方式熟悉字形,尤其是间架结构,以强化学生生词的运用和书写能力。

上一篇:单位给员工开工作证明下一篇:一年级小学生日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