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怕写作文的孩子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给怕写作文的孩子(推荐3篇)

写给怕写作文的孩子 篇1

2011-04-20 11:34:13|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家长交流中谈到孩子特别怕写作文,每次都很痛苦,说如果像学数学那样开心就好了。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啊,数学老师嘛!只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多阅读(见多识广、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到一定程度,书写就是一种自然的流淌)

多发现(经常说观察,其实观察不一定有发现,每天看到很多现象,但需要培养发现的眼睛平凡普通之中

你发现了与众之不同 你的视角就新 首先就领先一步了)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沉淀和孕育的过程多练笔(起步阶段不要框的太死 自然书写 首先是一种表达的流畅 慢慢是思维的活跃 最后可能是主题的集中与凝练 要让孩子记一些日记什么的 写一点好玩的东西……)

一句话 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 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根本的是需要他自己悟出来的 外在的是激发

写给怕写作文的孩子 篇2

一、范文教学

如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处于一个整体偏低的状况, 那么教师仅仅靠单纯的写作理论指导就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 此时, 采用为学生提供范文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文成法定”也是说要注重范文挑选的道理。但是在教学中, 教师挑选的范文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如果挑选的范文具有思想深刻、辞藻华美、结构精巧等一系列的可取之处, 文章是好文章, 但是这不符合写作水平整体偏低的实际状况, 学生们跳一跳还是够不着, 这更打击了学生们对写作的自信心。所以, 教师在挑选范文时, 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最好是选用符合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范文, 比如, 中心明确、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完整、感情真挚动人、线索清晰明了的文章, 最好是中考的优秀作文。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把经过千挑万选的适合学生作文教学的范文朗读给学生们听,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地去寻找和阅读此类范文,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优秀作文所具备的特点, 从而慢慢培养自己写好作文的一种感觉。当然, 范文仅仅用来阅读是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巨大作用的。在读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记录本, 随时记录自己阅读到的优秀的语句和段落, 并在自己写作时进行模仿,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就会慢慢把模仿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从而能够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这样, 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二、寓教于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一个教师不从学生的角度去注意自己的语言, 不考虑他的语言应当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枯燥无味、萎靡不振的课。”所以说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感, 只有这样, 才能圆满得完成一节优秀的作文课。

在作文教学中, 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时下, 人们都以瘦为美, 所以大家都在减肥, 但是一味地减肥会对身体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 我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减肥”的作文。在课堂教学中, 我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行组织一个关于减肥的小品, 然后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同学们把减肥的风波表演得惟妙惟肖, 这可让台下的同学们乐开了怀, 就连我都快笑得前仰后合了。小品演完了, 同学们对此的争论还在激烈地进行着, 而我适时地对此进行点拨, 然后提出当堂作文的要求。这时, 学生们都还沉浸在小品的欢快氛围中, 大家对减肥的讨论还在继续进行着, 正好有话可写。结果表明, 学生在欢乐中写下的作文比平时的作文质量要高很多, 所以, 寓教于乐, 让我们尽情挥洒我们的热情吧。

三、化繁为简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只苹果挂在孩子的头顶上方, 挂得太高时, 孩子没有信心去摘, 因为就算拼了命也还是够不着;如果挂得太低, 孩子也没有兴趣摘, 因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把苹果放在一个合适的“跳一跳, 够得着”的地方, 孩子就有兴趣去摘了——这就是著名的够得着原理。在作文教学中, 此原理同样适用。

中考时对作文内容的评分要求包括: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切。对作文语言的要求为:语言顺畅, 没有语病。对作文篇章的要求为: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以上这些都是高分作文所必须具备的特点。如果要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必须满足以上所有的要求, 那么肯定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以至于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 从而害怕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必须化繁为简, 把这些要求分解开来, 一个要求、一个要求地慢慢地、有计划地让学生完成。对于单一的要求, 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够得着”的,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针不仅能够达成让学生慢慢掌握知识的目的,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体会成功的快乐的时候, 对以后的学习更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说, 化繁为简, 让我们“跳一跳, 够得着”。

四、贴近学生

在当今的学生作文中, 普遍存在着大话空话、形式主义的作文。这种不良的写作意识一旦形成是很难摒弃的, 这非常可怕。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应付的思想的存在, 要坚持要求学生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基础上, 真情流露, 写出真情感人的文字, 以达到考纲所要求的“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情流露呢?我认为, 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少年时期, 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 所以, 我们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 必须抓住这一特点, 要选择他们认识水平范围内的, 并且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来作文, 比如, “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我的家乡”“我的校园”等话题, 这些都是初中生自己人生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随处可见的或者是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比较熟悉的东西。这些话题学生们可以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当然, 作文话题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 还可以选一些时下流行的、热点的话题来作文。比如, “减肥”“幸福”“朋友”“钱”“偶像”“手机”“网络”“足球”等一些时下青年们关心和关注的事物。对于这些典型的话题, 学生们都比较关注, 平时大家议论和讨论也都比较多, 所以选取这样的话题, 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去写,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只要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学生们都可以信手拈来, 这样才会让学生们觉得下笔如有神, 洋洋洒洒800字的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就写完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坚持贴近学生实际这一准则, 让学生有话可写, 只有这样, 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才能在锻炼中逐步提高。

孩子就怕写日记 篇3

“我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她的作业内容中经常出现日记或者周记,她写作业的时候就不认真,没有积极主动的热情。原来写作业都是自己独自写,后来就要我们看着。我们如果不看着,那她写的日记就只有两句话。为了帮助她写日记,我们真是想尽一切办法。我们先是给她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目的就是想培养她写日记的兴趣,同时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后来,为了丰富她的写作内容,我们创造各种机会带她走走、看看、玩玩。如在家做稀饭等小家务,出门旅游逛公园,下乡看丰收果实,逛街品美味佳肴。回来了,我让她先写草稿,她也就写一两百字的流水账,而且,还是句子不通、用词不当。开始,我还能耐心地给她提示、点拨,后来急了,我就直接告诉她,甚至亲自代笔,最后让她誊抄一遍。这样,她才能完整地写出一篇五百字左右比较像样的日记,我看了才能满意。我希望她通过誊抄掌握写作的技巧和用词,加深印象,可她就是不愿誊抄。现在,一有写日记的时候她就说:‘妈妈,我写什么呢?我先去干点什么再来写吧。要不,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她为了逃避写日记还会说谎,晚上在家告诉我‘作业没有写日记’,早晨到校跟老师说‘日记忘记带来了’。她为了不写日记千方百计,我为了让她写日记绞尽脑汁。真累啊!”

的确,父母要长期辅导孩子写日记,其中的烦恼和苦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对父母爱心和耐心的考验,更是对父母毅力和能力的挑战。

父母需要耐心地给孩子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年龄虽然很小,可是他们的心却很大。其实,让孩子们写日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学会条理清楚地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以及孩子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写日记是孩子们用笔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理解、展示自己思想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他们思考,咀嚼、锤炼的过程,更是一个漫长、精细的过程。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见识在增长,生活经验在积累,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更全面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理解更深刻,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这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将使孩子们的写日记停留在没有思想、矫揉造作甚至无水之源的层次。孩子们的思想没有父母的成熟,也不可能与父母的完全一致,因此,他们才是孩子,我们才是父母。

而我们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们的责任是保护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热情,这一点非常重要。那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父母只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就足够了。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无论是长的还是短的,只要是孩子们发自内心想表达的,父母都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同时,父母还要对这种表达给予充分积极的肯定,才能很好地保护他们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热情,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否则,孩子们写日记就成为让他们感到备受折磨的痛苦差事。

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们表达的技巧和内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表达的技巧和内容则是一个长期磨练、日臻完善的过程。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他们表达内容的幼稚肤浅、表达技巧的不熟练就全盘否定他们最朴素、最有生命力的表达。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话,这是他们以儿童特有的着眼点对事情的理解。否则,父母的言行就打击了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热情和愿望,他们就会面对写日记出现不认真、没有积极主动表达的热情,或者不知道要写什么,甚至为了逃避写日记而说谎。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出现的句子不通、用词不当等具体问题都是很正常的.谁都县从这样的过程中走过来的。父母可以平静地正视他们,不必着急动气,只要给孩子们适当的指点,相信他们会越写越好。

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理解来写日记,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情绪上的不愉快、烦躁、焦虑、自我封闭、抵触父母、无故发脾气,有的孩子还会形成口吃、啃指甲、眨眼、注意力分散,甚至导致孩子睡眠障碍。这些就需要及时地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机构,尽早帮助孩子,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支持。一分预防永远胜过十分治疗。

上一篇:昆明光华学校新课改工作总结下一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