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1

一、概念

所谓定性,是指把考察重点放在事物“质”的方面,去研究事物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质的规律性;定量则泛指从数量的方面表征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其特点是较可靠精确。用上述两个普适、本质的概念对研究方法进行类的划分,即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二、两者的区别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的根本性区别有三点:

首先,两种方法所依赖的哲学体系有所不同。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而作为定性研究,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被研究者赋予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定量研究者认为,其研究对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样被分成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观察可以获得整体的认识。而定性研究者则认为,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而他们检视的是全部和整个过程。

第二,两种研究方法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量化研究者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研究者则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认为很难将人类简单地划归为几个类别。

第三,定性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而与此相反,定量研究则试图对特定的情况或事物作出特别的解释。换言之,定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而定量研究则试图发掘深度。

三、两者的优缺点

应该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对于定性研究方法来说,其操作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其主观性较强,得到的结果也比较抽象,难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局部差别,应用效果不好。而定量研究方法较定性评价结果更为直观、简洁、准确,应用效果好。但是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也会带有主观色彩,影响量化的准确度。

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

四、小结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应该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2

1尿蛋白定性检测

1.1 磺基水杨酸法

在酸性条件下, 磺基水杨酸的磺酸根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 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沉淀, 沉淀生成的程度可反映蛋白质含量。该法灵敏, 极轻微反应无意义。判断结果应及时, 否则会使阳性增高。

1.2 加热乙酸法

掌握加热乙酸法检测尿蛋白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加稀乙酸使尿液pH减低并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pH 4.7) , 促使变性凝固的蛋白质进一步沉淀, 并可消除因加热使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造成的浑浊。为避免因盐类析出所致假性浑浊, 操作时务必按照加热、加酸再加热的程序。加入乙酸的量要适当, 约为尿量1/10, 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结果准确性。加热试管上段的尿液, 以便与下段尿液形成对照。加热乙酸法是最经典、最准确的方法。

1.3 干化学试带法

了解常用干化学试带模块3~7的化学组成、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 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 (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酯) 相结合生成复合物, 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 指示剂则发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三联或多联干化学试带, 广泛pH试纸。新鲜尿液。测定尿液pH 如尿液pH<3或pH>8应调至5~6。检测将试带浸入尿中立即取出, 吸去多余尿液, 1min内与标准色板比色[1]。试带应干燥、避光保存, 远离酸性和碱性物质。浑浊尿不影响比色, 但尿液颜色异常将影响结果的观察。

2尿蛋白定量试验

2.1 浊度法

也叫蛋白质沉淀法, 是目前测定尿蛋白含量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沉淀剂加人尿中使蛋白质沉淀而形成一定的浊度, 经光度计或散射浊度计直接测定悬液中粒子的散射光。

2.2 染料结合法

2.2.1 直接法

通过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 其最大吸收率的漂移来检测的。优点是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快速, 呈色稳定、灵敏度高。缺点是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呈色反应有正干扰,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负干扰。考马斯亮蓝染料易附着于玻璃容器表面, 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2.2.2 沉淀法

是蛋白质与结合的染料在TCA作用下共同沉淀下来, 然后在稀碱溶液中复溶, 再比色测定染料吸光度。常用染料:丽春红S、苯胺蓝[2]。优点是白、球蛋白反应较一致, 灵敏度高。缺点是操作费事, 不能自动化, 未结合染料不易除尽, 酸可溶性蛋白不被酸沉淀, 可使结果偏低, 氨基糖苷类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2.3 化学呈色法

利用试剂中无机离子与蛋白肽键反应而显色, 不管蛋白质的种类如何, 其肽键是一致的, 反应颜色与肽键量成正比。常用的反应试剂:双缩脲试剂、福林 (Folin) 试剂、氧化铁一鞣酸试剂。在酸性沉淀剂中, 钨酸沉淀蛋白质较完全, TCH不能沉淀某些低分子量糖蛋白。与其他方法比较, 化学呈色法敏感性适中, 干扰因素少, 双缩脲法被推荐为尿总蛋白质测定的常规参考方法。

3讨论

尿蛋白测定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可致假性结果, 如尿酸盐含量高时, 尿呈酸性反应, 蛋白试纸法结果较实际情况低, 磺基水杨酸法易呈假阳性;大量使用青霉素时, 磺基水杨酸法易呈假阳性反应;使用造影剂时, 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当尿呈强碱性时, 出现蛋白试纸法假阳性反应, 而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醋酸法呈假阴性反应。当尿蛋白仅为一些特殊蛋白质时, 蛋白试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均不敏感。因此, 在进行尿蛋白定性时, 应综合各种因素,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选择适宜的方法。尽管定性试验比较方便, 但有时难以反映蛋白尿的实际含量, 有条件时, 最好进行定量检查。尿蛋白定量一般进行24 h尿蛋白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能准确地反映每天排泄的尿蛋白量。急性肾小球肾炎时, 尿蛋白定性为阳性, 尿蛋白定量为1~3 g/24 h。蛋白尿虽不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异指标, 但尿蛋白含量对急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闻平, 陈蕾, 郭月芳, 周春红.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测定的临床应用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09.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3

关 键 词:金融教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3-0075-02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金融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能力,掌握当代国内外金融学科的发展动态和主要成就,能在金融行业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金融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理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与现实相结合,对各种金融现象的定量分析是理解金融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定性分析的重要辅助工具。目前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注重对专业理论的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使学生掌握的定量分析方法不足,严重影响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金融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一、目前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偏重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凭分析者的专业知识、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而定量分析则是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它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 只有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目前金融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使用定性分析,例如描述、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 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和直接地完成知识的传授。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使理论往往变得空洞和可疑。以货币金融学为例,讲到“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时,如果只是告诉学生“经济萧条往往以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为前兆”,学生并不能有深刻的印象,甚至可能会把因果关系搞混。如果能够搜集相关数据, 以具体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萧条出现的时间做比对, 学生就会有更加形象和深刻的认识。

2. 学生在学习中偏重对知识的记忆, 缺乏定量分析和创造性思维。 虽然在各个教育阶段进行素质教育的提倡由来已久,但是迫于升学压力等原因,我国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目前普遍奉行的还是对知识的记忆。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仍然延续了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学习理解为知识的记忆。而实际上,本科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了分析、创新能力。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进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分析研究工作,那么仅仅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学阶段学习定量分析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中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这种分析习惯和能力。定量分析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一般来说,降低存款利率,将会使居民储蓄存款数量减少,但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这种关系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二者具体的数量关系就需要数据和模型来检验。如果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他们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直接为制定货币政策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近年来各高校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分析、 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许多高校花费大量经费建立金融实验室,购置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数据库、业务模拟软件、计量分析软件。此类实验室建设的本意是帮助学生将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 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金融类实验室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安排的实验课时少有关,也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关。

二、 提高学生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对策

1. 加强对教师定量分析能力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定性分析之偏爱的部分原因是教师本身的定量分析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教师本身也存在知识的新陈代谢问题, 很多教师在工作以后由于课程繁重等原因,较少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这就使得其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与培养现代金融人才的需要不相匹配。 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主办的针对大学教师的分析方法培训班较多,适合金融专业的更是不在少数,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机会, 派出相关任课教师参加学习。同时应加强学校内部专业理论课与计量类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另外,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开发和利用金融实验室资源,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实践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平台。

2. 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一是教师在金融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中, 适当加入定量分析以补充定性分析的不足。 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等资源,搜集适合本科生的科研材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剖析, 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就一些比较简单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三是通过举办“股票模拟交易比赛”、“基金模拟交易比赛”、“期货模拟交易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

3. 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定量分析方法。 教师每年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时, 可以提供一些能做定量分析的选题, 避免学生通篇定性分析而造成的创新不足,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不过应根据本科生现有的定量分析能力,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做定量分析。

4.吸收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参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以提高他们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玉素甫,阿布来提. 新技术环境下金融教学的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

[2]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 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6).

赤潮藻鉴定与定量检测方法进展 篇4

从基于形态学差异的图像识别技术、基于核酸分析的检测方法、基于免疫分析的.检测方法、基于特征色素的方法和基于光学特性的方法5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有关赤潮藻定性鉴定和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作 者:于志刚 米铁柱 姚鹏 甄毓 作者单位:于志刚,姚鹏(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米铁柱,甄毓(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5

图书馆为了尽快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须及时制定信息化战略措施。麦克法伦(F.W.McFarlan)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图书馆现存的、计划的以及潜在的、系统的综合情况。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见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

附图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6

一、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 投资不足与剧烈扩装之间的矛盾, 也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要, 在政府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的情况下, 很多高校选择采用信贷资金来解决财务问题, 在利用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与扩大教学场地的同时, 利用信贷资金改善教学条件的方法, 让完善高校财务预警体统的愈来愈迫在眉睫。高校财务的体统与模式, 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 在影响着高校自身发展与建设的同时, 顺势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在运用科学与系统的定量关系以后, 基本面分析的过程就不会超出太大不需要超出的范围, 自严酷的市场运作体系波及到高校以来, 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问题, 高校的财务风险, 总体上同大部分企业一样, 存在着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

高校的外部风险一般来源于高校与其他高校的竞争, 高校声誉, 形象的具体维护, 而来自于高校内部的人事和财务风险, 同样也是作为风险的一部分存在于高校日常运作与教学开展的具体工作中。

高校在建立财务预警的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一定的预警原则, 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设置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的预警标准, 从而更好地检测高校的财务状况。

定量作为可以将结果具体化的实现方法, 以深入基本面为研究的核心基础, 综合决定具体信息主观判断数据化结果。而处理数据化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在财务工作中应配以定向相结合的方法来具体实施, 在核算具体财务问题的过程中, 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 采用合理有可比性的原则, 有效的分析出资金的使用情况, 通过有效的系统, 找出隐性问题。

二、高校预测财务风险的原则

(一) 高校预测财务风险, 要有预测性

分析高校的财务风险, 首先要进行系统的预测, 高校最终的管理成效实由财务系统作为具体反映, 运用如下方法可以测绘出高校的发展现状。

高校偿还能力的指标为:高校的资金流动比率, 等于高校的流动负债, 除以高校的流动资产, 乘以百分比。这就表明, 高校的财务风险, 具体体现在融资风险, 收费风险, 建设投资风险, 后勤社会化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的失衡风险。

(二) 高校预测财务风险, 要有统一性

虽然高校财务风险应有会计统计为基础, 但如果要有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预测高校的财务风险, 则理应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秉承范围, 方法与口径上的统一, 从而保证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例如, 高校资金的负债比率, 等于高校年末累计的负债, 除以年末现金余额, 乘以百分比, 同时等于高校的年末累计负债, 除以高校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 其他货币投资的总和再乘以百分比。

(三) 高校预测财务风险, 要动态连续

高校的财务预警系统之所以能有效地预测出高校的财务风险, 取决于预警的监视过程, 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动态连续的过程能确保高校的财务系统不断的被修正, 补充,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例如, 高校基建投资的负债率, 等于年末基建借款, 年末基建应付金额与年末货币资金的总和, 除以年末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 年末专用基金的总和, 减去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付, 再乘以百分比。

(四) 高校预测财务风险, 要有实时性

预警财务风险的目的, 是要及时的预测财务危机的发生, 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自身损失, 如此要求下, 就必须敏锐的收集已有信息, 从而准确的做出判断, 发出预警。例如, 高校的资产负债率, 等于高校的负债总额, 除以高校的资产总额, 再乘以百分比, 如此公式就充分表明, 及时的收集到高校负债的有关信息, 才能敏锐的觉察出高校的资金负债情况, 从而研究出应对的办法。

三、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

高校的风险预警系统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责任程序。

(一) 风险识别系统

作为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 如何识别风险是否值得预测与商讨解决, 风险的危险程度, 要用何种方法来应对风险, 风险识别尤为重要, 这其中, 资料的收集系统作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中的基础, 承担着检测高校财务状况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在形成统一的资料系统之后, 将所有的资料传输给风险监测系统, 有风险识别系统判断出风险的强弱与应对的方法。

(二) 风险检测系统

在识别财务的风险信息之后, 商讨研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风险监测系统就开始发挥巨大作用, 在风险监测的过程中, 如果利用原有的检测系统检测给定的解决方案的执行, 是风险监测系统的重要监管职能。

四、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分析财务报表的意义

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数量一定的财务报表进行相关的分析, 有其自身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但是作为相对复杂的高校环境 (如:不同的高校会受到不同的客观环境的制约, 不同时期的变化因素的影响) , 单独的定量分析并不能满足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而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专业的人工分析, 给出定性的专业评价, 有助于高校的财务系统更趋于立体, 可以对高校的财务系统做出立体的判断。如, 高校除了因为扩大招生规模而需要扩大校舍, 购买全新的教学硬件设备, 很多情况下就必须依赖大规模的贷款, 在总资产不能迅速增长的情况下, 过分的扩张会带来流动资产占比的迅速下降, 财务预测会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不准确的状况, 从而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由此, 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判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也要通过定性的分析, 进行客观的考量和判断。定向和定量相结合的判断, 适用于以上例子。

五、定量和定向相结合的判断方法对高校预警系统的其他作用

同所有的机构一样, 高校在建立财政结构之初, 需要有资金筹措的过程, 如果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过度的扩张性建设, 会造成学校财务负担过重, 超过学校的支付能力形成风险。学校同其他机构不同, 作为教育终端, 存在拖欠学费以及科研经费的支出, 如果学校财务状况运行不良, 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校资金筹措困难, 让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产生信用风险, 负债比例过高会导致借款利息加高, 如果超过学校现阶段的财务支付能力, 学校财政就会陷入危机。

学校主要筹措资金的方式, 来源于政府拨款与企业投资, 外资投资在学校遇到财政危机的情况下, 由于不能收回本息而导致影响学校财务收入, 让和校方连带责任的机构也加大了财务投入, 从而引发作为投资风险的财务支付风险。高效的对内投资同时也存在着校办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

在学校日常运营的环节中, 很多学校由于财务状况长期得不到平衡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教育分项重复建设, 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科研能力随着教育下降的状况减弱, 作用在学生身上的情况为:培养出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名不副实, 就业能力极低, 最后导致学校无形资产受到破坏:生源出现短缺, 影响学校财务稳定与财务持续增长的收入能力, 从而降低财务的支付能力而形成具体到数字的财务风险, 也就是整体失衡风险。

变量的确定, 在目前高校常用的财务预警系统中多选择利用财务比率预测变量。除了利用财务比率测量变量外, 也有学校采用非财务指标来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 也就是利用非财务手段来进行预警。利用非财务的手段预测财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 由于学校的基本情况不同, 陷入财政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例如:学校是否隶属于教育部, 是否是211工程院校, 是否为985工程学校, 学校的声誉, 办学质量, 办学条件, 国家对学校的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国家对学校建设投资的资金拨款。国家, 省级, 市级各级财政机构对其财政投入的多少。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 财政部对学校财政投入的多少, 直接影响导致学校的财政状况, 因此, 学校相关的具体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校发展。学校的非财务指标, 多指学校的办学声誉与具体存在的办学聚落, 例如大众所熟知的非财务指标, 学校是否是211工程学校, 是否是985工程学校, 是否隶属于教育部, 作为学校本身来讲, 办学理念, 学校所在地区, 以及办学的年限, 都可以作为学校预警财务问题的非财务指标。

高校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作为自身无法负责完成盈利的非营利机构, 承担着选拔人才, 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重要责任。如果企业出现财务状况的失衡, 出现财务危机, 资不抵债, 可以申请破产, 高校虽然不会出现破产的情况, 但财务状况如果失衡, 就表明学校的流动资金出现枯竭, 从而出现财政支付能力下降, 在导致财务风险的结果后, 也影响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有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中, 获得必要的财务数据和数据相应的管理模式, 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现代高校运营过程中隐藏的各种问题,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在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中, 在提高高校经营过程中的配置力中, 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警高校财务状态的过程中, 均有着尤为积极的作用。

摘要: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 投资不足与剧烈扩张之间的矛盾, 也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满足越来越多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要, 在政府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的情况下, 很多高校选择采用信贷资金来解决财务问题。在利用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与扩大教学场地的同时, 利用信贷资金改善教学条件的方法, 让完善高校财务预警体系的愈来愈迫在眉睫。高校财务的体系与模式, 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 也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风险,定量,定性

参考文献

[1]米新英, 刘泽琴.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8, (5) .

[2]印巧云.高校财务预警体系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 .

复杂经济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 篇7

定性分析:复杂经济即范围经济

5月11日。在杭州进行的“复杂视野中的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专题研讨会上,我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归结起来就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关系”。“所谓简单性与复杂性,就是机械系统和生物系统的区别。生物系统无论多么简单也是复杂系统,但是机械系统无论多么复杂,最后都是简单系统,当然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系统。”我认为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开会见到杨老师,我还说,所谓带有根本性,我认为就是涉及范式转移。

在范式转移这个问题上,我提出“非常赞成陈平老师说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问题的源头。”结合“信息经济是复杂经济”这一命题,我提出一个复合的命题:复杂经济即范围经济。当然,这个命题的对偶命题就是:规模经济是简单经济。以下解释一下。

首先,复杂经济有特定含义,不是指复杂的经济,而是指复杂系统的经济,它同生物系统的经济是一个意思。简单经济也不是指简单的经济,而是指简单系统的经济,它同机械系统的经济同义。

其次,复杂经济的第二层意思,是指复杂性经济,相对于复杂性不经济。我认为它同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表达的是同一内容。相应的,简单经济是指同质性经济,相对于同质性不经济,它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表达的是同一内容。

需要说明,如果仅是从现象上讲,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都同时可以具有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特征。但是从范式上讲,工业经济主要是规模经济,信息经济主要是范围经济,二者有本质区别。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从生产方式上讲,是规模经济且范围经济(如长尾曲线显示的情况),是在相互吸收对方所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区别,正在于复杂经济与简单经济的区别。规模经济说的是同质性经济,在经验上通常还与异质性不经济相联系,例如说中国制造“经济”;范围经济说的是异质性经济,在经验上常常与同质性不经济相联系,例如说中国制造“不经济”。历史上的农业经济虽然也常常是范围经济的,但与信息经济的区别在于,信息经济意义上的范围经济,同时也可以是规模经济的(即以工业化为基础,实现了充分的社会化);而农业经济意义上的范围经济,总是伴随规模不经济(而小生产“经济”,是个性化定制的小农经济)。

范围经济与复杂性、生态性有内在关联。范围经济表面在说多产品生产的经济性,实际上揭示了工业化的一个反例:系统越复杂,成本可能相对越低。安筱鹏说的“产品服务系统越复杂成本弱增性越强”就是一例。所谓范围经济不经济,都是指在均衡水平上,增加复杂性,到底成本合不合算。同一个厂家同时生产多个品种的产品,当然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只有比简单性条件下,成本更低,才能说范围“经济”,否则就只能说范围“不经济”。

简单系统表现为系统越复杂,成本越高(范围不经济)。为此,工业组织只有通过让中介复杂化(如科层化)来降低协调成本。复杂系统表现为系统越复杂(越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成本相对越低(即范围经济)。信息化为此表现出生态的特征,使产销中间环节简化,实现人单合一。

从“信息经济是复杂经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后工业、第三次工业革命等说法一般说说可以,但严格究起来,有混淆本质之嫌。我听起来总觉得像一个地主在向资本家解释什么叫工业化,认为工业化就是后农业化,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第X次农业革命。好比说牛就是一匹黑色的马。相当于说一个东西就是它所不是的那个东西。

信息经济是复杂经济这个说法,把电子商务中那个“商务”的本质抓住了。以往过多从信息这个中介去定义,有偏“电子”之嫌。而后工业、第三次工业革命等说法。又有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商务的经济性的问题。

复杂经济区别于“非常非常复杂的”简单系统。“非常非常复杂的”的简单系统指后期的工业化,虽然层级众多上是“复杂的”,却不是扁平化的;虽然决策上是“复杂的”,却是中央控制的;虽然个体可以是灵敏、智慧,看似“复杂的”,但整个机体是不适应复杂生态的(因为越复杂相对成本越高,税更高,更贪腐)……等等。还有“非常非常简单的”复杂系统,如单细胞生物,它的复杂性表现在是自组织、自协调、自驱动的。

定量分析:复杂性指标测度与复杂性的经济性计量

1、问题所在

简单经济在范式上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同质性假定。同质性的经济,本质上就是简单经济。规模经济,是报酬递增情况下的简单经济;新古典经济,则是报酬不变或报酬递减情况下的简单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定量分析方法不同。规模经济因为假定了品种为一(即产品同质),主要是以数量范式为参照系量化;范围经济因为假定了品种大于一(即产品异质),需要以品种范式为参照系量化,而后者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成熟指标与成熟计量方法。

正如布鲁克模型显示的,索洛悖论之所以无法显示信息技术投入的产出,是因为它先验地设定了所有产出一定是同质的;在方法上没有设置反映差异化、多样化的量化指标,因此只能测出信息技术投入在不改变生产方式(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产出,而测不出8改变生产方式(小批量多品种)之后的产出。一句话,索洛悖论根本就没有设置测度复杂经济的计量维度。好比在疑惑:牛到底生了一匹什么样的马?

传统方法没有测度复杂性的指标,因此无法显现生态化的价值。同质化假定,就像陈平教授讲的,相当于说所有产品一样,因此只是简单系统。

2、测度复杂的两种方法:技术计量与经济计量

技术计量相当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类型的计量;而经济计量是指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水平的计量,前者不必联系于价格,后者要考虑价格。二者的差别在于是否把复杂性与投入产出(如成本与利润)结合起来。

1)对复杂性的技术计量。宋华岭《复杂性测度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一书归纳了六类技术计量指标,第一类是信息类,如费系尔信息、储存信息指标;第二类是熵类,如Renyi熵、计量熵指标;第三类是描述长度或距离类,如自描述代码长度、最小描述长度指标;第四类是容量类,如拓扑机器容量指标;第五类是深度类,如热力学深度指标;第六类是复杂性类。如Lempel-Ziv复杂性、随机复杂性等指标。这类指标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缺点是测出来的东西更加适合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而不适合经济学研究。

2)对复杂性的经济计量。经济计量可以分两个大类,第一类是经验性实证指标,国外文献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品牌、广告等具有差异化、多样性特征的指标进行经验性分析,这方面的论文不下几十篇。威尔逊、佩鲁马尔《向复杂性成本宣战》一书则系统地建立了联系成本计算复杂性的经济计量体系。二是寻址学派理论,源自张伯仑的销售成本理论,用空间距离指标代表复杂性(以区别于同质完全竞争),常用于空间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类是理论经济学指标,所要求条件要严格许多。第一要求指标具有范式的意义(必须是独立数轴),而不能只是经验性的(例如只是数量轴上的某类具体产品),目的是使复杂性可以内生进入均衡分析;第二要求指标具有抽象性,否则在计量时就会出现大量不同的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的问题,无法实际计算,典型的方法是代表性消费者模型中的CES模型(不变替代弹性模型)方法,例如D-S模型内生品种的数学方法。

我力主在理论经济学中采用品种这一指标测度复杂性。在5月11日的会上,我提出,品种,就是刻度复杂性的单位,是经济学的单位,复杂性系统的特征和复杂的简单系统主要的区别,就是它的异质性非常强,它的质的区别非常强,这个可以用品种来衡量。建立品种的均衡理论可以解决复杂系统在经济学中计量的问题。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优劣 篇8

关键词:水质检测;稳定性;准确性;探究方法

引言:目前,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环境质量水平下降迅速。而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资源同样的没能逃脱被污染的命运,水资源安全已经严重的受到了威胁。各种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工业垃圾的乱弃都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因素,有的甚至处于很深的地下水都没能逃脱被污染的命运,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水质安全问题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生活饮用水问题,相关部门就应加强对水质检测的力度,不断的开发出可靠的水质检测方法,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们的饮用水质量,做到让国家放心、让人们放心。

1、水资源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国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干旱、缺水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使用量却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遍布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外,现实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少之又少的,仅仅为11000亿m?左右。而人均的利用量就约为900立方米,而且分布不均勻。就这仅仅的用水量还存在浪费、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现已有很多地区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总体来看,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2、水质检测

2.1水质检测目的

都知道,在大自然中,绝对纯净的水资源是不存在的,水的成分是由很多的矿物质和许多微量元素所组成的。之所以要对水质进行检测,其目地就是要检测出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什么,对人的身体是否会造成伤害。水质检测,除了要检测水资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外,还要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水体中是否有污染物。通俗的说,就是监视和测定水资源中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水质检测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未被污染的天然水,也包括已受污染的江、河、湖、海、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水质检测指标和种类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反映水质问题情况的综合指标,例如:水的温度、浑浊度、悬浮物、PH值等;还有一类就是水中含有的一些有毒物质,例如:铅、汞、氰、酚、有机农药等化学有毒物质。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评判水资源的水质,还可以根据指标评价江、河、湖、海的水质问题,做好提前预防、防止污染。对于水质的监测不管是要对江、河、湖、海进行检测和控制,还要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因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这部分的检测是极其重要的。

2.2水质检测准确性的提高方案

要做到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选取的检测方法要得当、要具有科学性,选取的检测点要恰当。检测水质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检测的点也有很多,但是要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总的来说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

①寻找合适的水质检测点。在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选好一个合适的检测点是至关重要的,检测水质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进而根据污染水源地的地理条件、污染面积、水源地蔓延区域等进行对检测点的选取。例如:对于渗透力较小的蓄水层等地区,选取的检测点就应该在距离被污染地区较近的地方进行选取,而相反的,如果针对于那些渗透力较强的,容易污染的地区就应该将水质的检测点选在水流的垂直正方向上,而同时也要在水流的水平方向上选取一个水质检测点,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出水质的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

②科学检测,科学管理。水质检测对于人类的生存存在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水质检测工作一定要更加重视。对水质的检测更是要科学检测、科学管理。在水质检测中除了对水质进行常规的一些检测外还应该积极的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检测方法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水质进行科学检测,目的是可以保证水质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不光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水质进行检测还要对水质检测进行科学性的管理。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针对所有的分析测试仪器进行合格检查;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确保良好的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分析水平。

2.3水质检测稳定性的提高方案

对于水质检测稳定性的提高,简单的来说有四个小部分需要注意:

①采样频率。简单的从采样频率上看,通常每一个采样期至少要采样检测一次,要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就必须要做到每一个采样期采样两次,间隔至少10天,采样的次数越多对于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越有效。

②采样时间。要有规律,有时间计划的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可以按照规定天数,或者按月数来对水质进行检测。

③检测点的稳定布设。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检测点的稳定布设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就要对检测点进行合理的布设,只有稳定的检测点才能有稳定的水质检测。

④专业的检测设备。要想有稳定的水质检测就必须要有专业的检测设备,一套好的专业设备决定了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保证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小结:

总的来说,水质的检测工作对于相对比较干旱缺水的我国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牢牢的把握住水质的质量检测这一大关才是未来水质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郝芳华.流域水质模型与模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

[2]姜双林.可持续的水质管理政策-交易的作用[M].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9-12.

[3]罗玮.浅谈污水水质检测[J].环境科学,2012,8(24):58-62.

上一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度下一篇:化肥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