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推荐9篇)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1

①“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②“曾”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④“拂”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二、一词多义

①之:三里之城/兵革之利 /鱼盐之中(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

亲戚畔之(代词,代他,“失道”者)

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动词,到)

天下之所顺 / 亲戚之所畔(主谓之间,不译)②而:委而去之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

攻之而不胜 /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从)

困于心衡于虑 / 征于色发于声(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三、古今异义

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2、城非不高也:内城(古);城市(今)。

3、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古);

与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今)。

4、委而去之:离开(古);到(今)。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古);判断词,是(今)。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2

关键词:高考复习,地理知识,整理方法

从近几年文综地理试卷来看, 彰显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俗话说“基础不劳, 一切徒劳”。只有坚持“回归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理学科考查范围非常广, 知识内容庞大复杂, 复习时间又相当有限, 若单纯机械地“炒旧饭”, 不仅时间不容许, 而且达不到高考文综试卷的能力要求, 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感到没有新意, 激发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在人的思维参与下, 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 即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方法, 对知识进行处理, 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的过程, 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在高考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通过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梳理, 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 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考能否获胜的关键。

一、构建知识模式, 形成认知结构

希卢姆认为: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原理, 有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中, 就不容易忘记。构建地理知识模式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 是构建认知结构的重要方法。运用地理知识模式, 指导学生学习, 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 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 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总结知识规律, 加深理解记忆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趋势, 是对许多零碎地理知识地有机统整。在高考复习中, 采取分类、归纳、整理、比较、假设推理、简图导出等方法将教材中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 从部分到整体, 从一般到特殊, 逐步加以归纳分析,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其知识结构系统条线分明、脉络清晰, 化繁为简, 便于知识理解记忆。并引导学生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起来对比, 运用“是, 不是”“不是, 是” (即应该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不是;应该不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却是) , 引导学生抓住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个性, 如赤道附近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在赤道上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远离赤道, 本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为什么却是?

三、分析知识内在联系, 构建思维线索

实践证明:孤立地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知识, 如果以某一思维线索整理, 就能获得一串的地理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要力求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结构, 通过变换角度 (如空间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 或以某种载体来整合知识, 内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运用知识的线索, 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 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 进而结成“知识网”。如以区域地理为载体, 对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进行重组:位置 (经、纬度及海陆位置) ——地形、地质——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向;在哪里 (区域定位) ——有什么 (区域特征) ——为什么 (地理特征成因) ——怎么样 (有哪些优势和存在哪些问题) ——怎么办 (如何解决和发展方向) 。

四、比较知识异同, 突出本质特征

比较法是地理学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可分:类比法———对同类事物比较, 包括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而共性事物的比较等。纵比法——对发展过程各阶段、等级系统各层次、延伸方向各部分的比较。横比法——对不同地区的同一地理事物、或两个以上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等进行比较。中心内容比较法——以一个对象为中心, 分别与几个对象为参照进行比较, 以突出中心地理事物的内容。综合比较法——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都较多的比较方法, 内容全面、角度多样, 有助于全面了解完整的地理事物。通过比较知识异同, 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加强知识联系, 便于掌握和扩大新知识;同时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 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等。例如,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成因和特征上存在的异同;中亚地区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和特点上的异同。

五、突出主干知识的多向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通过将知识信息加以组织和编码储存在大脑中, 待遇要时提取的。这些信息越有序, 越能表现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就越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系统论明确指出:各部分知识的相加不等于各部分知识之和, 知识的整体要大于各部分知识之和。因此, 在高考复习中, 我们可以从一个问题 (信息) 出发,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充分发挥想象力, 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气候知识, 我们可以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气候评价、与土壤和动植被的关系、相关自然带、与地形的关系、与河流的关系、对工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水利建设的影响、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对军事的影响、对洋流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对聚落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六、抓住主导因素, 把握区域总体特征

地理环境是由诸多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 这些环境要素, 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素, 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 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因此复习时, 根据地理事物形成、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抓住主导因素, 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篇3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不少老师还存在重传授轻方法的问题,学生跟着老师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针对这种情况,历史老师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积累、比较、整合等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加工”过程,是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整理历史知识体系,是学生在知识层次的重要学习方法。

学生在整理知识体系时,首先,必须先对教材仔细阅读,才能找出知识点。一旦把知识点正确地整理出来,知识点就会在学生的头脑里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脉络。下面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历史知识整理的方法问题:

第一,根据时间顺序进行记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例如:1921年中共成立,1923年中共三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6年北伐开始,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7月国共合作破裂,最后宁汉合流。这样按照时间顺序就把这一段的历史知识有效地掌握了。

第二,根据事件内容进行整理记忆。这种方法能够使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呈现出来。例如:抗日战争,从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1932年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接着是1932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然后1935年又制造了一连串的华北事变,再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正式爆发然后就是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到1938年10月进入到相持阶段,1940年的百团大战还有1942年的國外战场的开辟,直到1945年8月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完整呈现了全过程。

第三,对比记忆。这种方法能够使知识横向联系紧密。比如: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问题,汉朝时施行“推恩令”;到了唐朝地方上设置了“节度使”非但没加强中央集权反而削弱了中央的实力;到了宋朝军政财权全部收归中央使得权力空前加强;到了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权力加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唐朝的措施不得力,所以印象非常深刻,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第四,等距离时间记忆法。根据几个历史年代间的相等差距的记忆方法,好处是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个年代就可推算出其余的几个年代。如:相距两年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依此类推还有相距五年、相距十年等。

第五,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这样就会在快乐中记忆,效果良好。

历史知识就像我们学习的汉字,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才能形成鲜活的文章,才能表达一定的意境,否则怎么能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呢!所以我们要掌握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让它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更要从历史中获得教益,学会历史的智慧。对前人的失败和成功,我们不仅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更要让其在今天现实生活中发挥参谋和借鉴作用,让历史和现实统一。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热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摆脱所谓的“历史无用论”的困惑,感受历史的智慧。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见解,希望对学生的学习能有所帮助。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同仁能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进步。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4

《离骚》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错: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二)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三)古今异义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 ..(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而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四)一词多义

1.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离骚》知识整理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五)特殊句式

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及训练 篇5

一、识记字音 险衅()祚薄()茕茕孑立()床蓐()拔擢()优渥()陨首()希冀()..........终鲜兄弟()除臣洗马()责臣逋慢()期功强近()猥以微贱()日笃().......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臣之辛苦..,非独------

5、生孩六月..

6、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7、臣以供养无主..

8、臣之辛苦..

9、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四、多义实虚词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少:

① 少多疾病 解鞍少驻初程 ③ 少仕伪朝 一时多少豪杰 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良剑期乎断

五、词类活用

1、臣具以表闻.

2、臣之进退..

3、且臣少仕.伪朝

4、举臣秀才..

1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1、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拜臣郎中..

14、臣欲奉召奔驰..

15、臣侍汤.药

16、岂敢盘桓..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除臣洗马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③ 攘除奸凶 1.以

(1)臣以.

险衅,夙遭闵凶(2)谨拜表以.

闻(3)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急于.

星火(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臣之.进退

5、察臣孝廉..

6、少多疾病..

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 1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10、夙遭闵凶 ..

11、猥以微贱 ..

六、特殊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

2、急于星火

七、积累相关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离开我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子 .C.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

12、沐浴清化 ..

13、凡在故老 .

3、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4、而刘夙婴疾病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皇天后土: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身心劳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臣具以表闻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B.急于星火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3、名句翻译:(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年。

(7)、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4.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躬亲抚养

..②每有赠鲜肴者

终鲜兄弟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鲜”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鲜”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

6.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译文: ⑵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译文:

⑶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译文:

陈情表答案一词多义 ⑤ 1.以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2.于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②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课堂演练】

1.D(辛酸苦楚,苦衷)2.B(介词,比/介词,对,向)4 .D 5.D 6.D 7.⑴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⑵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俸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⑶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篇6

高考文言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拜见、进见上级或长辈。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风教,风气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13.折:指斥,责备;佩服,折服;抵销,对换(折过)。

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或强自克制。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干:求,求取。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没:侵吞公私财产

25、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也指发布文告晓示。

26、抗直:直言抗争。“会真卿以抗直失旨”(《旧唐书·穆宁传》)也指刚直不阿。

27、规:谋求,谋划。“楚之规欲报复”(《旧唐书·穆宁传》)劝勉,如规过劝善。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等。

地方文职:太守、牧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

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等。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蠲(juan):除去,免除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第1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改:改任官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调:变换官职。转: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出:京官外调。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 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请告:请求休假或退休“请告几十旬者数矣”(《旧唐书·穆宁传》)

三、表其他诸方面的

1.表人物个性的:耿(光明)、(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梗(正直)、鲠(直爽,正直)、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诈、阿谀、谄谗、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称赞)、嘉(赞美)、称、誉、与(赞许)、许、叹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第2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籴、粜、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予谷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欠收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富足,充足;供给)、足、给(足,丰足)、佚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20.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1.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构逆:犯上作乱 22.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23.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4.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怨、患、疾、恨、怒、诅(诅咒)25.表暗中的:阴、间、密

26.表诬陷的:中:中伤、诬蔑别人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区分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7.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28.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29.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禁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车驾;帝王乘坐的车,代指帝王。

30.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31.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2.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33.表宽容的:容、贷(严惩不贷)、恕、宽

34.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5.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6.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案、狱具(罪案已定;刑具)、系狱(囚禁于牢禁)、收、牵累(涉案连累;牵挂拖累)、录(逮捕)、执(拘捕,捉拿)、大辟(死刑)、坐、诛、族灭、贷

第3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7.表监狱的:囹圄、狱(也可指案件)

38.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9.表告别的:辞、别、谢(另有推辞、道歉之意)

40.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1.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2.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3.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4.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四、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6、忝:愧对,愧为 “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新唐书苏瑰传》)

7、戢:收敛 “削其护卫,王稍戢”(《明史 崔恭传》)

8、款:诚心,恳切。款附,诚心归附。“诱化酋渠,多来款附”(《周书杨摽传》

五、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服除:守丧期满。

哀毁: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3.用事:掌权,主管;起兵,使用武力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处理政事;听命行事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11.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变严肃或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3、涌贵:物价猛涨

14、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清史稿循吏二》)也可指屈身折节,如委曲求全。

15、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等方面的问题。“召对中左门”(《明史·尤世威传》)

六、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2.详、阳,通“佯”

3.蚤,通“早”

4.倍,通“背” 5.禽,通“擒”

6.畔,通“叛”

7.趣,①通“趋”②通“促”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

七、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不久)、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先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等到)、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或“在„„期间”,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7

2009年6月12日, 江苏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份文件的颁布, 一方面, 为中小学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 又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背景下, 如何调整策略, 应对挑战, 从而减负增效, 保证教学质量, 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学校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例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案的有效利用率、如何提高作业练习的有效性等, 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践。在此过程中我发现, 知识整理在教师提高课堂“教”的效率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知识整理的意义

减负增效并不意味着减掉所有的学习任务, 同时又要提高学习效率, 而是要通过“完成适度的学习任务, 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因此, 知识整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1.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托学案, 对重点知识分层梳理, 让学生从预习、上课、课后对知识全面进行网状建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有效提高课后巩固、复习效果

依托“复习巩固练习、早晚读材料”, 再次对重点、易错、易混知识点等, 以归纳、对比、变式练习等方式巩固。

3.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借助知识整理和错题整理, 除了有效复习重点知识, 还能培养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 并且能逐步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知识整理使用的具体策略和实际效果

1. 依托学案, 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 根据单元重点知识, 特别是一些难点, 系统地整理在学案上, 易于学生把握, 并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如在教授非谓语动词时, 把该语法在考试中的重要考查点列出, 并配以“思考”的问题,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且减轻了学习负担。

第二, 对新旧知识点前后联系、比较, 便于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我校使用的牛津版教材的语法呈现较散, 某些语法会散落在几本书上, 如定语从句、时态等, 所以适时地复习、再加上新授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第三, 用不同的方法呈现知识点, 如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根据知识点的类型, 需采用合适的呈现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语法的教授我们一般采取定义、归纳法, 在此基础上, 再用演绎法, 让学生自主探讨, 并解决问题。

2. 依托错题集, 进行错题分类整理

第一,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如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连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特殊句式等。

第二, 对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如词义辨析, break up/down的区别。

第三, 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 注重在情境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掌握知识点。

第四, 重视书面表达中的易错词汇、句型纠错整理。这对提高学生整体书面表达能力是有效的途径。

3. 依托巩固练习, 进行重点知识巩固

第一, 每周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 重点巩固学案中的重点知识。

第二, 每两周一次的周末练习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

4. 依托早晚读材料, 进行课本和练习中的重点知识的再现和拓展

第一, 每周印发早晚读材料, 及时归纳、整理所学的内容, 充分利用平时的练习材料中好的词句, 紧密结合所学课本知识, 提高知识的复现率, 对教学内容也是非常好的延伸。

第二, 提高早晚读效率, 让学生有目标、分层次地进行记忆。以往学生早读总是捧着一本书读单词, 读书效果差。现在利用早晚读材料, 学生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记忆。

5. 教师督促学生, 及时进行知识整理和反思

第一, 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如对学案的知识点如何进行“加工”, 列出自己的疑难点等。

第二, 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反思、释疑的能力。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 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除了能有效掌握知识, 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第三, 教师应培养学生定期进行知识整理的习惯 (每天、每周、每月) , 各个阶段目的应有所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自主学习效果有一定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知识整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许多学生有拖拉现象, 半途而废, 不能持之以恒。

第二, 部分学生不善于科学地进行整理, 有时只是盲目摘抄, 不能进行自主思考。

第三,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6-02

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但是由于全省各地州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如何做好中考总复习,整理出一份有利于学生备考的复习资料,成了初三老师们的必修课。

依据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考试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对“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一专题的内容及相关案例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一、知识整理与案例解析

(一)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宪法规定的权利,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的义务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怎样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各种义务。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两者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3)所以,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二)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试层次要求:B)

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

(2)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3)我们应怎样行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① 公民应该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②当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③我们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也负有不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

2.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地位: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内容: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3)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如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请求法律保护,向有关门反映;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3.公民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个人信息,②个人活动,③个人领域。

(2)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①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②可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帮助;③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案例解析:

拥有自己的秘密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之一。作为中学生应该保守的秘密是

A.网友约自己单独见面 B.考试时作弊未被发现

C.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D.上学途中被强行“借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保守秘密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有些事情却不能保密。C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能获得内心的安宁;A错误,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B错误,是缺乏诚信品质的表现;D错误,是懦弱、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

(三)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怎样劝说不让子女上学的父母)

(1)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它能唤起人的潜能,从而开辟出人性发展的道路;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什么是义务教育?它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含义:国家统一实施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基本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怎么办?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增强维权意识,坚决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请求父母、老师的帮助;

(3)向学校、居(村)委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寻求帮助;

(4)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我们应如何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坚决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3)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案例分析:

材料一 2014年云南省深入推进“营养餐”改善计划,让“营养餐”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5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覆盖全省290万名农村学生。从3月份开始,云南逐步将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食堂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

材料二 晕!上自习课时,我溜到操场上玩,被老师抓个现行,狠批了一顿。真是的,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老师真是多管闲事。

(1)材料一中的措施保护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2)材料二中“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为了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1)问从关键词“学生”“营养餐”,不难判断是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第(2)问首先要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材料二中观点关键错在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具体做法即可。

二、整理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分析研究考标要求,把握考试难易程度

2.把考标与教材相结合,理清知识体系

3.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选取案例时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符合考试要求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篇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一、古今异义

其他祖父积(祖父和父亲)..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汪然出涕曰(眼泪).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一天天地)..阡陌交通(交错相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牺牲玉帛,不敢加也(猪、牛、羊等祭祀品)..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它们的果实)..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妻子和儿女)..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怨恨)..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值得可惜)..至若春和景明(阳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朝廷)..余悲之(同情).永之人争奔走焉(争着做)..君将哀而生之乎(可怜).以尽吾齿(岁月).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尽)).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请).未果,寻病终(不久).后遂无问津者(渡口).衣食所安(养生的).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扩大)(规模)..薄暮冥冥(迫近).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栖止)(水中美丽的游鱼)...或异二者之为(行为).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隐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归依)..舜发于畎亩之中(被推荐).陶后鲜有闻(少).坐盗(犯....的罪).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映).以其境过清(冷清清).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亭亭净植(竖立).

39. 悄怆幽邃.(深)40.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1. 惟吾德馨.(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42. 小信未孚.(相信)43. 去国.怀乡(京都)

二、通假字

44. 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45. 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46.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7. 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48.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9.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50. 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1. 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的)52.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53. 止.有剩骨(同“只”只是)54. 比其反.也(同“返”返回)55. 公输盘不说.(同“悦”快乐)56. 邹忌脩.八尺有余(同“修”长)57. 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58.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同“惑”感到奇怪)59.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同“曝”晒)60.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61.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62. 为天下唱.(同“倡”倡导)63. 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64. 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披着)65.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6.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同“圆)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67. 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 6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69. 驴不胜怒,蹄.

之(踢)70. 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点头 71. 狼不敢前.(向前走)7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 73.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向下走)74.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保佑)75.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钻洞))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登轼而望之(扶车前横木).但微颔之(点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高高的帽子)..名之者谁(取名).故自号曰醉翁也(取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尉果笞广(用竹板打).夜篝火(提着灯笼)..陈胜王(为王).上使外将兵(率领).臵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87.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88.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耀).89. 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

(二)名词作状语 90.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91.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92.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9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9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向下).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潭西南而往,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像蛇)..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乃丹书帛曰(用丹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地里).狐鸣呼曰(像狐狸).复前行,欲穷其林(向前).岁赋其二(每年).汶水东流(向东).济水西流(向西).105.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106. 北定中原(向北).

(三)动词作名词 107.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108. 惧有伏焉(埋伏).109.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生产出来的东西)(收入)..

(四)形容词作动词

110. 尔安敢轻吾射(轻视).11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赞美)(偏爱)..112.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冻).113. 若毒之乎(怨恨).

(五)形容词作名词 114.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六)意动用法 115. 父异焉(感到奇怪).116. 父利其然(以....为利).117. 稍稍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118. 如鸣佩环,心乐之(感到开心).119. 老吏史苦之(感到辛苦).120. 渔人甚异之(感到奇怪).121. 天下苦秦久矣(受苦).122. 不耻下问(以...为耻).123. 固以怪之矣(感到奇怪).

(七)使动用法

124.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125.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使...痛苦;使...劳累)则冻馁其妻子(使...受饿挨冻)..126. 凄神寒骨(使...凄楚)(使...寒透)覆而出之(使...出)...127.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使...流汗)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

(一)文化常识:

1、“记”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桃花源记》:叙事和写景,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岳阳楼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醉翁亭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登泰山记》:写景,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黄生借书说》: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作家作品、朝代

1、春秋:

《左传》——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 《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孔孟论学》

《晏子春秋》——多己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橘逾淮为枳》

2、战国

《墨子》——墨家经典。墨翟,春秋战国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公输》

《孟子》——儒家经典。孟轲,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天时不如地利》 《庄子》——道家经典。庄周,战国文学家、哲学家。主张顺从天道、清净无为; 《庄子钓于濮水》(追求自由、淡薄名利)

3、汉代

《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陈涉世家》

《战国策》——西汉史学家刘向,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4、晋朝

《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潜,东晋大诗人。《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前的小记)

5、南北朝 《世说新语》——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周处》

6、唐朝:

《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陋室铭》

7、宋朝: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 《爱莲说》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记》 《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醉翁亭记》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主张变法,遭司马光等人反对。《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黠鼠赋》《记承天寺夜游》

8、明朝: 魏学洢:《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辑。)林嗣环:《口技》

9、清朝:

《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朝诗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黄生借书说》 《聊斋志异》——蒲松龄,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狼》姚鼐:桐城派古文家。(桐城派: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登泰山记》 刘开:清朝文学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问说》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三绝。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三)写作特点及主要内容

1、《陋室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形象。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比喻,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

4、《伤仲永》:叙述了仲永才能泯灭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方仲永的惋惜,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精选“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周处的个性特点,表明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7、《卖油翁》:通过对两件事“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总分总的结构,空间顺序,先正后背;表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

9、《黔之驴》:详写虎,以虎认识驴的过程为线索,表现“黔驴技穷”,从而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10、《黠鼠赋》:先叙事,后议论,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11、《狼》:以屠夫与狼斗争的经过为线索,用传神的动作、神态表现狼的狡诈、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

12、《王顾左右而言他》、《公输》、《庄子钓鱼濮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孟子、墨子、庄子的论辩特色。

13、《曹刿论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通过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用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作对

比。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几乎都是运用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来记叙。比喻生动确切,又能由近及远、因小见大地说明事理,说明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地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劝谏、善于劝谏。

15、《小石潭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6、《孔孟论学》:语录体形式,告诉人们学习的态度、方法。

17、《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读书必须深入研究、选择精华反复诵读。

18、《黄生借书说》: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19、《口技》:侧面衬托(道具、宾客反映)、正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口技者的“善”。20、《天时不如地利》:运用距离论证,借谈战争论治国之道——仁政。

21、《岳阳楼记》: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22、《醉翁亭记》:写景,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3、《记承天寺夜游》:写景,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压抑、无奈的心情,以及自矜、自嘲、自解的情怀。

24、《陈涉世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陈涉胸怀大志,有卓越的政治见解和才能,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25、《出师表》:诸葛亮出师北伐前上书后主刘禅,陈情言事。提出三个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体现了“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情。

26、《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纯朴的社会风尚——离开桃花源后再访却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27、《捕蛇者说》:对比论证,揭示“赋敛毒于蛇”的中心。

28、《登泰山记》:以游踪为线索,介绍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主旨归类

(1)表现爱国主题,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如杜甫《登高》、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诉衷情》、苏轼的《江城子》

(2)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的,如白居易《卖炭翁》(3)表现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如李白的《送友人》、崔颢《黄鹤楼》、李清照《如梦令》《一剪梅》、关汉卿《四块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4)表达作者高尚情操或蕴含的道理(哲理),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弃疾《青玉案》、杜甫《望岳》、白朴《天净沙〃秋》、(5)热爱大自然,赞美河山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干谒诗)、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上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给亲爱的爸爸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