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我参加了黑龙江大学2013年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这里首先要感谢诸位老师辛勤的培育。老师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条理清晰、既贴近工作实际又紧扣热点问题。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我们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大大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已的头脑,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就今年所学课程,我先简要概括一下学习内容。

学习了第一讲的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实施,替代2005年开始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也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

这一讲,使我全面学习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学习了如何按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小企业会计核算。了解新旧准则制度的变化,领会小 1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学习了第二讲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 企业合并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为常见的交易事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跨国经营不断增多,企业的收购兼并日趋复杂,客观上需要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或市场等。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划分,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基本类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或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无论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均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本讲,我学习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核算的差异,理解了非同一控制控股合并下持股比例变化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影响,以及合并方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领会了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方法。

学习了第三讲的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

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频繁、最琐碎的管理,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本讲,我学习了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现金的含义、持有动机、持有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存货的功能、成本及控制方法。通过学习,我全面掌握了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熟练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各种管理方法。

学习了第四讲的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还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

现实中,人们往往把企业重组同企业失败联系起来,似乎重组是濒临失败企业的无奈之举、求生之道。事实上,企业重组是任何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选择,同企业失败没有必然的联系。

企业重组始于英国,在美国发展并出现了五次公司并购浪潮。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全球公司并购浪潮,使企业重组规模越来越大,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企业重组已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大趋势,是任何一个致力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管理者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讲主要学习了企业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重整与清算的定义和意义,实施兼并与收购的方式,剥离与分立方式的选择,企业清算的程序,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等基本内容。

学习了第五讲的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2008 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

本讲主要学习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包括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学习了控制活动审计,主要包括:职责分工审计;授权控制审计;审核批准审计;预算控制审计;财产保护审计;会计系统控制审计;内部报告控制审计;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审计;绩效考评控制审计;信息系统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式。

学习了第六讲的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 4 念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大省,黑龙江省靠资源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而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提升黑龙江经济增长和民生指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目标。从近些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风险预警、政策建议、监督保证三个方面的作用显著。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风险预警、评价服务和政策保障作用。但是,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刚刚开始实施,其理论与实务还需要审计人员认识、了解和掌握。关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也还需要审计人员分析和研究。

本讲以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使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

通过此次学习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会计岗位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想做好会计工作,胜任会计工作,就要我们认真对待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不能有私心,不能有烦燥的情绪。按部就班做好日常的每项工作,遇到繁琐或复杂的业务和事项,应区分先后和轻重缓急,认真仔细地,条理清晰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重要性。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除了与本部门工作协调配合工作外,还会与很多非会计部门的人员打交道,这样,就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平时多注意与人交往的细节。如果,我们只管自己工作方便、心情畅快,而不顾及与他人或他部门在业务往来上的方式方法,就有可能因为我们的言语不当或工作方式,给别人带来不便或是不快,而影响到整体工作的进程。要学会善于与人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促进我们的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工作之余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计工作,涉及知识面广,需要我们懂得和掌握的知识多。我们除了做好本岗位工作以外,更多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严格以法规和制度约束自己的工作,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到利用到工作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得好,做的好。

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专业知识的改进、更新,出现了很多新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导致了学科本身的改造。如果会计人员不及时学习新的财政政策、法规及新的核算方法,过一段时间再接触这些经济业务,便会觉得无所适从。但大量调查却发现,在当前学习型社会中,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知识存量贮备不足,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极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后劲。以至于企业在专业技术更新时,由于受到人力素质的限制,而难以应对革新的要求。因此终身教育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很好补充,而是改造整个教育体系的思想武器。必须考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终身教育的平台上改造过去很窄的教育。

为此,国家教育部全面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部(2008) 8号文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国家对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视,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觉肩上担子的沉重。

职业学校往往直接面对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目前需要,可以说,这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学习型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今日的人才,还需要未来发展的人才,而未来发展的人才,是需要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质来获得的,因此,职业学校要担负起终身教育的责任,就必须不断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学会继续学习,始终跟上社会和市场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上开展实践:

1、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语言能力,普遍不及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原因一是语言类课程时间较短,语言课程多为专业课辅助所设,内容简单,没有起到打下扎实语言基础的作用;二是考察较为简单,没有如同普通高等院校有着面临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之类国家级考试的压力,没有压力就缺乏必要的动力;三是学生普遍对语言学科缺乏兴趣,学生注重的是专业和实用领域,对专业外的语言训练缺乏必要的重视,加上语言课不能如同专业课般“速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使得不少学生觉得语言上进展不大,与专业课关系较远,因而缺乏足够的兴趣。

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方面,不能忽视对本国语言能力的训练。已有不少企业反映,有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非外语不过关,而是汉语不过关,不但不能说正确的普通话,而且在理解上也有很大的困难。职业学校在语言课程设置上应重视这些市场反馈,逐步修正和改善对学生本国语言能力的强化。不能认为是学生母语就可以轻视,而忽略了学生母语的应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往往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忽视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各自特殊情况,导致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种训练活动,如标准话竞赛、组织学生辩论比赛、作文竞赛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课程,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如会计专业讲授的市场营销、商务写作、经济法等课程,在学生宣讲营销策划方案,演示推销技巧,往来函电写作,经济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中注重对学生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口才和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开设的财会英语应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要积极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和规范考核方法,重点突破以往教学中忽视听说应用能力的缺陷,提供课外英语角给予学生语言环境,每学期举行口语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基本文化素质。

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知识面过窄,文化艺术修养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加强其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目前课时有限,专业课繁多的情况下,既要保证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课外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好方法。可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开设一些艺术文化类选修课,如文学欣赏、艺术欣赏等课程,另外塑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文化素质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训练,使他们能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素质能力全面的人才。

3、开发会计专业课程新模式。

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多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专业面过窄,动手能力较弱,而基层工作往往是繁多复杂,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也需要更多其他专业知识,过分重视专业,会使学生的就业面狭窄,不利于其向更高领域或其他领域的拓展。

因此,会计专业的课程模式应淡化或打破现有基础学科界限,开设一些综合类课程,如:可开设市场营销、经济法、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课程,使基础与专业、适应性与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当前就业需要与终身学习要求等关系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在实践中可采用综合类课程“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两段组合模式,第一阶段为职业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宽”,在会计专业大类范围内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找出共性的知识、技能,开设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如语文、数学、德育、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会计、珠算、经济法、市场营销、统计学、财政与信贷等,同时进行多种基础技能训练,以此使学生掌握应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达到较强的适应性。第二阶段组合针对不同岗位、工种的模块课程设置,即就业专门化教育阶段,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开设不同的会计专业技术课和技能课。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财务管理、职业就业、审记基础、会计电算化等。使学校和学生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众多的模块课程中进行选择。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在《基础会计》中讲解账户和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章节时,精心安排实习,讲练结合,让学生接触“真凭实据”,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科目汇总、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等技巧,使比较抽象的财会理论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应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要具有齐备的账、表、证,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整个的会计循环过程,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学生出校门就能上岗就业,就是“成手”。此外,还应上机熟练操作,实行手工与计算机处理双制度,以适应现代企业办公自动化的要求。

总之,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树立学生终身教育的观念,培养他们终身教育的基础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顺应这一要求,才能办好职业教育,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专业知识的改进、更新, 出现了很多新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 导致了学科本身的改造, 如果没有继续学习能力, 将难以应对革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终身教育,继续学习能力,文化素质,课程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洁波.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继续教, 2005, 2.

[2]石卫林.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比较教育研究, 2004, 1.

试析会计专业学习计算机教学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 计算机; 教育教学; 观念; 思路; 硬件设备

一、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已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但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过强,不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无法被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的能力标准,计算机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工具。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的普及,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将从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转向了高级财务会计、决策分析、财务管理等,从而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技能,以及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二)教育理念和思路的老化

当前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大多仍然沿着老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使其已经难以完成培育现代化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任务。在众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专业计算机课程也普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混淆。不重视区分大学生在专业应用计算机水平方面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当做硬性教学任务去完成,片面注重向学生灌输技术性、程序性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意识的培育,未对提升学生自身能力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教学教材和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变迁速度极快,而很多院校对于计算机技术变迁的敏感度较低,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与内容陈旧老化,这导致计算机教学成了一种固化模式,难以通过及时调整来适应信息社会的迅疾变化。

(四)教学资源匮乏

有的条件差点的学校,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研习;有的学校则设备老化,或损坏问题严重,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和修缮方面,又缺乏人员或资金投入,这些问题都使得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面临根本性的物质资源障碍。而对于另外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充足的学校而言,又同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势必要求老师相关知识储备与社会发展水平尽量贴近。但是计算机教学在师资更新方面的投入受限制,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使计算机教学陷入了被动状态。

二、改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途径

现如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日益紧密,唯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努力改进计算机教学的现况,树立新的教育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优秀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改进教育理念和思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将能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动力,是维持学习行动的支柱力量。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就会被看成是苦差使,专业学习也必定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为老师重点工作之一。老师需要作多方面的尝试。

(二)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计算机教学得以强化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与硬件技术条件相匹配,那么计算机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需要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专项培育,增设硬件设施,开设会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如实用性强的“Excel应用”课程,它对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与会计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另外,学校还要加强计算机设备的养护工作,定期送老师接受培训,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更加科学、实用。

三、总结

会计专业的教育担负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重任。为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应将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落到实处,不仅传授他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计算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之真正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的会计人才。

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财务会计学是指主要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来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会计学。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会计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

一是关注国际会计的最新进展: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最新进展:新发布或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进行的项目

二、近期主要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情况:美国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态度、日本推迟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印度改变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承诺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中国与欧盟——重点实现双方会计准则的最终等效、中日韩——建立未来十年三国合作规划、中国与俄罗斯——启动双方交流机制、中国与美国——完善定期会议机制、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会计准则持续等效成果明显、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交流和合

作日益加强

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展: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建立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机制、积极筹备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积极推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评价:公允价值计量联合项目的背景、目标及历程、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推动、IFRS13的主要特点、IFRS13与专题820的现存差异

六、IFRS13对中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启示:深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消除对公允价值的畏难情绪,积极学习公允价值的深刻内涵、更新会计人员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我了解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进展、近期主要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情况、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与进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评价、IFRS13对中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启示,从而使我树立了新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价值观念,以使我们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好务。在工作中,我将把我学到的会计准则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的会计工作更加完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运用会计会计准则,正确判断每一笔业务应进行的会计处理。

二是学习了会计美学分析。

一、会计美学概述讲述了:会计美学的提出、会计美学 的理论基础、会计美的外化形式与内在规律、会计美学的概念与特征、会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会计的美学分析的原则讲述了:道德观与法制观的统一、形象性与理智性的统一、真实性与功利性的统一、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三、会计审美原理的内容包括:会计审美活动、会计审美关系、会计审美体验、会计审美标准、会计审美创造

四、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美学分析讲了:会计简练美与抽象美、会计连贯美与节奏美、会计比例美与对称美、会计平衡美与整合美、会计秩序美与协调美

五、会计载体与程序的美学分析具体讲述了:会计凭证美、账簿美与报表美、会计图表美、影像美与色彩美、会计符号美、数字美与语言美、会计程序美

六、会计人员的美学分析:会计思想美、会计道德美、会计行为美

七、会计信息质量的美学分析:可靠性——真实美、相关性——理性美、可理解性——简约美、可比性——统一美、实质重于形式——社会美、重要性——秩序美、谨慎性——严谨美、及时性——时效美

通过学习会计美学,使我们树立良好的会计社会形象。在很多人看来,会计不过就是记账算账,也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将会计看成一种管理活动,还有人从技术上将会计看做是

一种信息系统。实际上,会计是一种美学,具有“真实、平衡、对称、简约……”等八种独特的美。“很多搞会计工作的人感觉很枯燥,整天面对的都是数字和加减乘除,时间一长,认为这项工作很没意思,我认为会计美学是试图换个角度让学生去更形象地感知会计,发现会计工作的乐趣。”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会计理论及实践中集中体现了美的本质和基本原理。对会计的美学特征的分析和概括,可以激发我们用会计美的独特标尺去评价、验证、促进会计规律在会计活动中的运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会计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主动的追求和实践会计之美。会计美学能够使人们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进行全新的理解,树立会计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治会计造假问题,有利于会计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通过学习,使我在实际工作中体验了会计方法之美、会计人员之美和会计工作之美。

三学习了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发展机会,我们需要加强资本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学习了投资方法研究和融资问题研究。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从六个方面学习了融资问题:

一、公司融资概述讲述了:融资及其分类、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二、债务融资与管理内容包括:银行借款、公司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负债期限结构管理

三、股权融资与管理包括: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

四、期权融资与管理:可转换债券融资、认股权证融资

五、公司融资财务规划:长期最佳负债与权益资本组合、新投资项目的融资、融资工具的选择

六、黑龙江省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融资是公司资金运动的起点,如何从不同融资方式中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并进行科学管理是公司理财的重要决策内容,有关公司融资的基本理论和有关业务方法,具体包括债务融资与管理、股权融资与管理、以及期权融资与管理。在学习中我全面掌握了有关公司融资的含义、分类、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掌握了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及期权融资的种类、方法及优缺点,为公司进行科学融资从而实现理财目标奠定基础。在工作中,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们将运用我所学的融资知识,为公司在制定公司资本结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是学习了公司投资方法的研究

一、项目投资概述:项目投资的特点、项目投资的分类、项目投资决策的程序

二、现金流量及其估算:现金流量(Cash Flow)的含义、现金流量的构成、估算现金流量的基本原则、投资决策

指标使用现金流量的原因

三、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运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与优选的方法

四、风险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确定当量系数法(约当系数法)

五是学习了关于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如何运用政府绩效审计功能,促进政府公共管理改革与效能政府的构建。

一、中国绩效审计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政府审计发展概述讲述了:古代政府审计的发端与演进、近现政府审计的变迁、新中国政府审计的创新

(二)中国绩效审计发展概况:绩效审计萌芽阶段、绩效审计探索阶段、绩效审计全面开展阶段

二、西方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与基础包括:绩效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公共管理运动促进绩效审计的发展、绩效审计产生的基础

三、绩效审计的内涵与外延:绩效审计的内涵、绩效审计的外延

四、绩效审计的对象与方法

(一)绩效审计对象:美国绩效审计对象、英国绩效审计对象、加拿大绩效审计对象、瑞典绩效审计对象、中国绩效审计对象

(二)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评价综合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了解了项目投资的特点、程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预测与估算,投资决策的方法、指标及其具体运用,以及有风险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等。项目投资是企业直接的、生产性的对内实物投资。重大项目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延缓决策会丧失企业的发展机会,而仓促决策也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项目投资的特点与程序,掌握了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预测与估算,以及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在工作中我要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公司的决策层提供有利的参考。

六学习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一、公司治理与审讲述了:公司治理的一般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

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审计

(一)内部控制基本框架讲了:牵制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讲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内部控制不等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差异

(三)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包括:最初对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审计标准发展、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强制要求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风险管理审计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二)风险管理审计基本理论:风险管理审计的涵义、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能、风险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风险预警审计模式选择: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实施步骤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懂得了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内部控制和审计,在实际工中,我要严格内部控制,不定时进行审计,完善会计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的学习,我对国内和国际的会计准则有了新的认识,了解的会计美学的内容,深入地学习了企业融资的方式方法,增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譬如,我认识到了会计的内在美与外表美,学习了如何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运用哪种融资方式和渠道才能使财务杠杆作用发挥优势,政府绩效审计问题。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了 8

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14年4月,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此次培训日程安排紧凑忙碌,学习内容对比上年有很多内容有所更新,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通过几年的连续学习,一此不太常用和少有发生的业务知识在我的学习领域得到了加强和连贯,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并在理论课方面学习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一、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经济运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总论部分中学习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之后分节地学习了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和市场、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最后本章结束学习了公允价值披露,准则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准则中界定了公允价值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于2014年1月以财会[2014]6号文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这是我国自2006年之后首次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

二、关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

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于2014年1月以财会

[2014]7号文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关于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修订“综合收益”的有关内容

(二)整合现行规范性条款,充实完善相关内容,基中在学习综合收益内容时,学习到了“综合收益”概念提出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到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最早提出了综合收益这一概念。1980年12月,FASB在其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收益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所有者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1997年,FASB正式公布了其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综合收益》,明确了综合收益的列报和披露规则。综合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其概念提出的意义为:综合收益概念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之上,反映报告期内企业与所有者以外的其他各方之间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额;突破了收益表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很好地结合了“当期经营利润观”和“满计当期损益观”;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实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使用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综合收益的对我国准则的影响为:坚持以财务资本保全观定义收入概念。这既是基于满足现行实务的考虑,又符合当前国际惯例。在收益内容上,坚持损益满计观与当期营业观的统一,构建二层次收益概念。运用总括的收益概念全面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运用盈利反映其业绩。在收益确定上,坚持资产负债法与收入费用法的统一。运用资产负债法反映企业综合收益的总额,运用收入费用法反映综合收益的变化原因与项目构成。以收益概念为基础,构建动态要素体系。按引起收益变化

因素、风险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的差异,设计收益构成项目,进而演绎出相应动态要素,实现动态要素间逻辑上的一致性。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费用、利润概念之间的矛盾。

三、是关于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选择的学习,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股利政策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公司利润在支付股利与增加留存收益之间的合理分配比例,即股利支付率问题,它是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公司与股东等关系的关键。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应当在认真研究股利政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公司的股利政策类型,分析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股利分配方案。我们学习了股利政策选择

(一)剩余股利政策

(二)固定股利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也学习了影响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法律因素、公司因素、股东因素、债务契约因素等,收获颇多。

四、是在跨国公司投融资管理方面的学习上内容比较多,但主要是学习了解了跨国公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跨国公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国际投资风险,其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国际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偏程离度越小,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小。规何避这些风险呢?首先是国际投资风险的识别,国际投资风险识别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需视国际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和公司运用识别方法的便利性而具体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1)风险调查法(2)风险模拟法(3)风险情报法 其次是国际投资风险估计:风险估计是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对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估计,并在概率估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损失估计。概率估计具有不同的形式,或者是客观估计,或者是主观估计。这是因为投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可能是客观概率,也可能是主观概率,客观概率的概率值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公司投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再次风险控制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风险控制。国际投资风险控制就是公司通过各种经济、技术手段回避、分散或转移国际投资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本公司所能够承担的一定范围之内的行为。学习到了相关的方法手段有(1)风险回避(2)风险分散(3)风险转移。

五、在学习关于俄罗斯反腐败战略中的国家审计作用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入了国际财务平台的高度,学习到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政权机构实施反腐败国家战略的主要措施有法律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信息措施、干部措施; 其国家审计的基本特点为1)俄罗斯国家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2)俄罗斯的审计官员制度颇具特色3)俄罗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俄罗斯国家审计法制化建设逐步推进。俄罗斯国家审计反腐败国家战略实施的启示:从俄罗斯联邦审计院对反腐败国家战略实施情况的审计中,我们一是可以明晰了解俄罗斯联邦国家反腐败所采取的措施,启示我国反腐败政策的制定和应采取的措施,二是从俄罗斯审计院的审计作为中,启示国家审计在反腐败中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三是从俄罗斯审计院在审计中所采用业务方法,启示国家审计业务规范的改进。俄罗斯国家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公务员队伍具有较高的职业化程度和待遇,审计工作注重发挥国家治理作用,审计法制化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为“俄罗斯重新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国家审计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预防、揭示或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健全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任务,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将审计内容由财政财务收支的的真实合法性,逐步扩展到政府活动的经济性,以审计成果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法律尊严和市场经济秩序,惩治腐败。其次我国反腐败应当注重整体性和全局性,多因素的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特别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严格依法办事,行有法律依据。我国应当重视依法反腐,既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消除滋生腐败的因素,又要坚持司法独立,依法办案。再次,国家审计

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国家反腐败效果;国家审计在同腐败斗争中,不仅仅是通过实施具体的审计事项去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去查处大案要案,还应当从全局的角度,以战略视野对国家反腐败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更有利于发挥国家审计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彰显国家审计的监督特性。最后,国家审计应当注重审计报告内容表述的借鉴改进。从审计业务的角度,俄罗斯审计报告能够有效地反映审计院和被审计单位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在遵守一定保密规则的前提下,详尽的审计报告不仅能提升审计的公信力,而且能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这就是学习俄罗斯国家审计在实施反腐败国家战略中给我们的启示。

六、在学习关于韩国公民参与审计的经验借鉴此章节时,学习到了韩国审计监察院参与性审计的经验,表明参与性审计的风险是对合理成本范围的控制。审计监察院能从参与性审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由于下面的几个因素,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审计监察院的模式适用于每一种环境。当然,各个最高审计机关间由于其各自的使命、战略和方法,以及周围审计环境的差异,审计资源分配优先考虑的事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总结经验,审计监察院可以通过实现以下目标把风险控制在合理成本范围内:(1)健全的法律架构应当到位,确保持续的运作和资源流入,并且吸引更多民众的关注;(2)最高管理层必须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以便让其审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激情;(3)通过提供各种不同但相关的参与性工作,可以获得协同效应或规模经济。这种综合“一站式”系统可以帮助最高审计机关更好地对民众的需求作出回应,提高公民的满意度;(4)强化访问申诉制度,通过各种各样的在线和离线媒介,例如基于网络的反腐败网站、免费电话热线系统、民事诉讼和申诉接待中心可以鼓励公民的参与;(5)应积极应对公民参与的潜在风险(6)对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提出更高标准,可以有效地避免请求者攫取私人利益代替公共利益的任何企图(7)通过地方当局和其他提供服务组织的内部审计单位,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有助于加快

整个进程(8)有良好从业素质的民间社会组织寻求公共利益是参与性审计良好运作的先决条件。学习到了韩国公民参与审计在切实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平稳地开展工作,并在审计监察院与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韩国审计监察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学习这些国际国家的经验对我国财务工作有着启示和深远影响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提高了大家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理水平,拓宽了事视野,借助黑龙江大学的知识平台,收到了良好的学习互动效果,置身此地,既可以及时学习、又可以学有所得,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公司的法发展都大有益处。学习课程结束了,我们又将所学知识用到工作岗位,教授的指导对我们今后的业务和工作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他们辛勤劳动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会以新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用我们学习到的新知识和理念,创新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同时,学员之间结下的友谊也必将成为我们相互勉励和勤奋工作的动力,它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必将留下深远的影响。

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对2010年档案专业的学习,我学到了档案管理行业的许多新知识、新技能,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将我对2010年课程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程共分为11讲:“现代图书馆学新概念”、“ 现代图书馆新理念”、“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 文书立卷改革成果——《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 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 当代视域下出版业态的变化”、“ 选题策划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选题策划和出版运作的创新思维”。通过这部分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了“关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OA环境下的文档处理”、“ 解读《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文件档案的差异”、“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长久保存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化条件下出版选题的新要求”、“ 选题策划的由来与定义”、“ 逆向思维与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知识。

我在海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主要日常工作是使用网络办公系统(OA),接发文件、通知,对中心内部的各类文件进行整理归档。本次学习内容中的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确定归档范围、划分保管期限、编写立卷说明、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等内容恰好与我的日常工作内容吻合,使我受益匪浅。结合所学知识,先将我的日常工作流程总结如下:

1.收文流程

收文流程主要是处理和记载收来文件,并对接收的所有正式电子公文实现签收、登记入库、拟办、批办、承办、传阅、催办、注办等。

(1)签收

文档管理员应使系统保持随时接收文件状态,新文件到达后,系统有提醒管理接收功能。工作人员在清点、检查后,履行签字手续。

(2)登记入库 按照收文处理单确定登记项目后系统自动登记。将文件按流水号归入文件库,并自动生成收文列表同时形成文件总目录。来文经登记后,系统自动给来文单位一个回执,以通知对方来文已经收到。

(3)拟办

需要承办的收文,由办公室主任或承办部门负责人提出拟办意见,填写收文处理单的拟办意见栏内。拟办时需填写拟办意见的权限,并有相应的数字签名。

(4)批办

拟办结束后,由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在自己的权限内,根据拟办意见提出批办意见,填写在收文处理单的批办意见栏内,并进行数字签名。

(5)承办

文档管理员根据领导的批办意见决定承办部门,承办部门对文件进行办理,并在办理后写出办理意见。办理完毕由承办部门填写收文处理单的办理结果栏。

如机关需要收文处理单,可根据后台形成的文件处理单打印输出。根据领导的不同需求,把承办件的办复情况,以月或季度为单位打印出文件列表,方便领导审查。

(6)传阅

对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要领导传阅的文件,由文书部门决定文件传阅人,并给予传阅人提示,传阅人阅毕在收文处理单的传阅栏填写意见,进行数字签名,系统自动记录并填写传阅人签字时间。如机关需要文件传阅单,可根据后台形成的文件传阅单打印输出。

(7)催办

基于文件办理时限,系统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理完毕文件,自动填写催办单或通过短信、邮件,发送给办理单位进行催办,由承办部门在收文处理单的催办栏内填写催办回执。催办单分为一次催办、二次催办、三次催办,每次催办都有催办意见、催办时间、回执等。如机关需要文件催办单,可根据后台形成的文件催办单打印输出。

(8)注办

文书部门对已经办理完毕的文件实行办理完毕确认,并对办理完毕文件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办理文件的完整性。同时,文书部门在收文流程全部进行完后,将收文处理单保存并与入库的原文件进行关联以备查看。

2.发文流程

发文流程主要功能是处理内部制定的或外来转发的电子公文,对所有正式公文进行草拟、审核、签发、会签、复核、编号制发、注发、登记入库等全过程的处理及管理。(1)草拟

电子文件的草拟过程是运用文件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的。首先进入文件制作页面,文件制作页面实际上是一份文件审批单,上面设置了文件必要的背景信息,包括拟稿单位、拟稿人、公文标题、主题词、主办单位、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会签单位等选项。

拟稿人进入文件草拟界面,用定制好的模板起草文件。文件模板是根据《格式》制作的,撰稿者只要在格式中填写相应的内容,即可形成格式规范的文件。

(2)审核

文件成稿后,拟稿人在填完“发文单位”、“标题”、“主题词”等选项后将文件存入待发文件夹中,然后通过机关内部网络,将文件草稿传给文书部门,文件便进入审核阶段。审核人签注审核意见,并规范签注、时间,以示对文件审核工作负责。在文件处理系统中,审核人可对原文进行圈阅和批注,系统自动记录审批的详细过程,起草人也可以随时查询追踪自己的送审文稿的审核状况。本机关单独发出的文件,拟稿人员初拟完成后,转给有关领导审修,领导可在文件审批单领导批示栏内填写审修意见。文中修改部分,系统将自动记录修改过程,作为文件背景信息存在,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文稿需反复修改者,系统自动标明并记录一稿、二稿、三稿,文档管理员根据文件的重要程度设置保留稿本功能,重要文件可自动保留各种稿本,并归入文件形成日志。

(3)签发

文件审核完毕,交由机关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发,领导人进入签发界面,填写签发意见和签发时间。如领导同意发出,则自动进行数字签名;如不予签发,则附有处理意见。

(4)会签

如果文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发出,拟稿完成后应将文稿交相关机关会签。会签机关可在发文处理单的会签栏内提出会签(修改)意见。文稿需反复修改者,可自动标记并记录一稿、二稿、三稿,重要文件系统自动保留各种稿本,并归入文件形成日志。

修改过程直接在文件运转日志中记录,作为文件的背景信息存在,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

(5)复核

复核就是文书部门对文件的定稿及生成过程再次进行核查,避免在印刷中出现问题。

在复核之前,如果文稿需要修改,必须根据领导的签发意见,对文稿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对文稿进行校对,校对工作可以利用校对软件系统进行操作。经过复核与校对,确认文稿从内容到形式没有任何问题后,准备将文件发出。

(6)编号制发

包括编制发文号(计算机可对文件自动编号)、进行版面设计与校对、数字盖章、发出。

系统内部预先设计规范格式的文件模版供发文时选择使用,并由发文处理单自动生成正式文件。局域网内本机关各部门之间应一律采用网上文件传递,往外机关的文件逻辑(网上)、物理(介质)、传统三种方式传递。文件发出后,在网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接收回执,作为文件的附件存在。

(7)注发

标明注发范围(主送、抄送机关)、紧急程度、秘密等级。

(8)登记入库

文件归库时自动登记发文列表,发文列表基于发文处理单形成,同时自动形成文件总目录。将发文处理单保存并与入库的原文件进行关联以备查看。

发文从形成正本起即为只读文件,不允许任何人对正本进行更改。

3.传输流程

电子公文传输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内容。电子公文传输有别于传统的公文传输,政府机关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公文的传输、交换、共享及处理,加快了公文的流转速度,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传输流程主要功能是在机关内部依赖局域网实现电子公文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的发送与接收,在机关之间通过政务网实现电子公文从一个机关到另一个机关的发送与接收。在电子公文传输过程中,包括对公文进行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操作。

(1)发出流程

在进行收发文时首先进入电子文件专用系统的主界面,点击发文管理便进入发文管理界面,查看等待发出文件的情况,选择收文单位地址,将文件发送出去。文件发出后,文书部门应注意受文单位的回执信号,以便确定对方是否收到文件,并作相应的处理。

(2)接收流程

在电子文件专用系统的主界面上点击收文管理,进入收文管理界面,选择待收文件,阅读或打印文件。

二、收获与体会

(一)明确了档案学是一门科学,增强了学好这门科学的自觉性。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后,我认识到学好档案学是开展好档案管理的基础。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对档案管理认识较为肤浅,认为只要把文件按照一定种类进行装订就是档案了,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后才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

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理工作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是一切知识才能的源泉,要在书本上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利更好地开展好工作,不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好工作。

(三)爱岗敬业,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动力。

要把档案工作当成是一种事业,要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大力弘扬“敬业、求实、合作、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积累财富。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四)通过学习对档案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系统的学习对档案的收发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自己提升档案工作技能奠定了基础。

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专门人才 篇7

我们认为,以上情况的出现,不利于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一,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是必要的,但不是学科替代。其二,多年来我国会计界对会计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和诸多学派,有必要通过会计专业教育进行继承与发展。其三,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会计学会曾经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但至今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会计都各具特色,而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拿来主义,以前是照搬原苏联模式,后又模仿美国等西方国家模式。如何总结与形成中国会计特色,有待于通过加强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来实现学科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专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热门专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包括基础会计学、职能会计学、部门会计学,综合会计学和专门会计学。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部分学校片面强调培养通用人才的导向,使得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比例越来越少,大量的课时都安排给管理学、经济学、或金融方面的课程了。据我所知,许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都是以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所谓会计专门人才,是要求掌握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目前,各校在会计教育实施过程中,培养通用人才与培养专门人才两个概念同时在提。但实际情况是,后者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和影响。曾几何时,人们对会计专业的内涵、边界与特色的理解变得模糊起来。我们的会计教育有被边缘化的迹象。我们认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写什么、研究什么。片面地强调通用人才教育,过分地减少会计课程安排,必然妨碍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坚持会计是一个复合型应用专业的前提下,有必要在教学计划中充实更多的会计专业课程,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培养会计专门人才一定要突出会计专业素质教育,尽可能调动教师教专业、学生学专业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会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会计原理重温会计史学

我们的《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基础》)教材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旧体系,在新形势下亟待更新。我国近代著名会计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在其代表作《高级商业簿计教科书》中写道:“故通常言之,会计可称为簿记之研究,而簿记则可称之为会计之应用。吾人常称簿记为术,会计为学。”A·C利波尔顿在《会计的再发现》中指出:“会计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科学会计,二是技术会计。”可以设想,将目前的会计原理一分为二,分为簿记原理和会计基础理论两门课。前者,专门研究记账、算账、报账的规则;后者系统研究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国际上称概念框架,国内称基本规范),重点研究如何创立中国特色会计学。值得关注的是,开展中外会计史教学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了解、认识、热爱本专业的重要举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许多高校受到重视,特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的《中国会计史稿》(1982年)问世后,一度在财经院校会计专业师生中出现学习会计史的热潮,有的学校通过开展比较会计史的研究,可以既知道世界会计史的辉煌,又了解中国会计史的源远流长。重温中外会计史,温故可知新。学会计,不数典忘祖,才能开创会计的未来。

二、开拓会计领域完善会计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学科的新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许多门新领域会计或称新兴会计。它们有的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逐门扼要简述,有的还停留在论文写作和会议研讨中。我们可以组织会计专业的师生,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和设计。对于部分发展得比较成熟且社会又有需求的新兴会计,我们可以单独编写教材,开设新的会计课程。如物价变动会计、合并报表会计、租赁会计、网络会计,特别是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法务会计等。成熟一门开一门,会计发展永不停。

在会计的三个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中,相对而言,会计分析是个薄弱环节。在传统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中,会计分析称作经济活动分析,是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财务分析,取代了原来的经济活动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失去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二是财务分析尽管引入了财务比率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从而更新了会计分析的内容,但它不能像经济活动分析那样联系生产经营活动,对财务指标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因此,可以将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结合,二者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称之为财务经济分析,进一步完善会计分析。

三、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评估

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我们认为,其内容应以会计内部控制为主,兼顾其他与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而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上是模仿美国COSO五要素制定的全面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内控和管理内控。这是值得商榷的。相对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接轨、协调、趋同的国际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因为内部控制是一项人控制人的管理活动,具有社会性与技术性双重属性,且社会性更为突出。所以应该注重中国国情和国际协调,不应全面照搬美国模式,或言必称COSO。根据我国国情,内部控制宏观上财政部推广,微观上由企业财会部门牵头实施,因此,内控制度应以会计内控为主。此外,与会计内控关系密切的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控的核心,是内控在资金和价值方面的体现。它可以通过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工作来进行。可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企业财务管理评价制度即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总之。作为会计专业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内容不应是全面内部控制或全面风险管理,而应该是会计内部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从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角度出发的,如岗位责任制。

四、引导会计选题实证会计辨析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会计专业的学生,研究探索会计学科本身发展中的理论与实务问题,把握好会计论文选题的专业方向。有关企业管理、金融证券方面的选题要密切联系会计(财务)的内容,如公司治理中的财务治理、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会计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的制度安排等等。另外,可以写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以及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案例分析和问题研究(此类问题包括关联交易、长期股权投资、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会计政策、合并财务报表、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处理、会计内部控制、企业财务控制、财务战略、财务风险防范等)。在论文写作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可取的,但有的院校在强调实证研究方面有走极端的倾向。学生们忙于找数据、建模型,拼凑出的论文花架子多,内容雷同,千人一面。这类论文难以对会计理论进行创新和对会计实务有所指导。我们认为在会计论文的写作方法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盲目与盲从,根据论述的需要,或规范,或实证,或二者兼而有之。

五、尊重会计名师传承会计经典

会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知识结构应做到横向(多学科)发展与纵向(会计学科本身)发展相结合。特别是要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加强对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中外会计史、中外名家著作的学习与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更好的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这方面,我们会计学界的许多老师、专家、老前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们一辈子坚守会计岗位,学会计、干会计、教会计,或是高足满门,或是著作等身,纵观其学术成就,始终围绕会计专业方向的内容,做文章、写著作、编教材。之所以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源于他们明确坚定的专业方向、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在这方面,葛家澍教授以其厚实的会计专业功底和极深的会计学术造诣,令人肃然起敬,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他在1956年提出会计是反映社会主义资金再生产,称之为“资金运动学派”;上世纪60年代初,受教育部委托主持编写国内第一批高校文科教材《会计基础知识》获优秀教学成果奖;1963年参加编写出版的财政部第一本会计统编教材《会计原理》发行量高达100多万册;1978年发表“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上世纪80年代提出会计本质是“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以来,葛教授一直致力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研究,作为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组织师生阅读会计名著、传承会计经典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会计专业师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均有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原著的安排,恰恰忽视了对会计经典名著的研读。这是不正常的。在这方面,2009年12月,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经典丛书》很值得关注和推荐。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 篇8

[关键词] 目标 素质知识结构 能力

当今世界正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教育制度等都面临着挑战,相应的变化和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将从对会计信息加工转移到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因此,社会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研究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体系设计,以及会计教材编写、教学形式改革等问题。现实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仅就会计专业教学中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缺陷

国家对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原有的定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定位过高。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仍有一定差距,毕业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践方能适应工作,很难做到一毕业就具备“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能力;且所谓“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及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而高校毕业生显然缺乏这一点;另外:这样定位会对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误导,会使学生认为自己已成为高级会计人才,不愿去乡镇企业、小公司等单位就业,易造成人才分配上的不均,与此同时,对于学生自己,会出现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定位过于专业化。过分强调“从事会计实际工作”会导致过分强调会计专业教育,以致学生偏重专业技术课,而忽视其他课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比较熟悉某—个领域或行业的具体业务处理,但对其他方面情况知之甚少,应变能力差,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3.定位培养面过宽。如目标中规定,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要能在学校及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事实上,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要求本科毕业生能够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高校、研究机构正逐渐普及硕士化、博士化,吸纳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少,此项要求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

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即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基本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素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那么,要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认为,作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素质。

2.知识结构。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基本标准是具有会计手工和电算化的双重操作能力,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务实、创新精神,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3.能力。从能力结构方面来看,除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还应具有人际交往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教育应该将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会计教育目标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会计职业的需要,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就成为专业会计人员,而是要使其拥有一名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人际才能、沟通才能等技能,另外还要培养对本职业的热爱,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方向性。就是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超前意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之惯例。

第三,创新精神。在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方面,确定过程及方法要创新;另一方面,所确定的目标内涵也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要求;同时,还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

第四,全面性。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1.人才层次定位要求。从目前我国“五大”专业教育层次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会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定位要求。加入WTO之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这种职业定位,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3.知识结构定位要求。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专才”。由于会计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财务活动,因此,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事财务活动的核算与监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会计专业应相应设置“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会计类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同样非常重要的比如“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

其次,提高人才的通用性是现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问题。這主要基于二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科学的发展是以综合趋势为主,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集成和综合。现今人们在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时,单靠狭窄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人们往往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综合化的这种趋势业已对社会科学构成了一定的影响。譬如,传统的财务会计及审计,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及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充,都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二是我国会计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充实到本专业工作领域。在21世纪初期,会计本科生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确立这样的培养目标并认真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应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后劲,更快地走向成功。

4.素质能力定位要求。面对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经济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处理会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会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与实践实施方案,包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征,树立教学新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调整学科布局,创新专业结构;抓根本铸就师德,重培养提高师能;以能力为特征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建立稳定的实践平台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中国会计视野www.esnai.com》,2002年12月19日

[2]张凤林:《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

[3]马文静:《构建适应会计环境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4]李君:《浅议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上海会计》(2000年第1期)

上一篇:XX年新学期升旗仪式讲话稿下一篇:公司年庆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