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程序内容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议程序内容(精选8篇)

会议程序内容 篇1

按照“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专家论证会议按规定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会,会议一般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以下为专家论证会的常规会议程序: 1.介绍参会各方人员 参会人员一般包括:

(一)专家组成员(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不少于5名及以上的,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2.介绍工程概况

由承担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单位介绍工程概况,如由总承包单位组织施工,则由总承包单位介绍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的规模及特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等情况,介绍的要尽量详实,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可进行补充。最好的方式是参会人员在开会前到施工现场查看现场情况,让参与论证的专家组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如果专家组到不了现场,可提供现场影像资料。

3.由专业设计单位提供设计方案的,由设计单位就设计方案进行阐述。

4.施工单位阐述安全专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项目组织机构、技术措施及计算书、应急预案等。

5.参会专家对设计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进行初步评审,并询问工程有关情况,各专家提出各自意见。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

(一)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二)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专家组意见提出完毕后,休会半小时左右以便各专家统一明确评审意见。6.复会后,由专家组组长宣读评审最终意见。并由专家组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会议程序内容 篇2

关键词:配电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建筑防雷保护设计

1 概述

对于建筑物有特殊要求的电气设计项目, 还有扩声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电脑管理系统等, 仅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加以阐述,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 应加以细致考量。由于建筑电气是一项综合性科学, 因此必须在现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 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2 配电设计的原则

2.1 设计原则:

低压配电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a.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操作安全、节约电能和安装维修方便;b.满足用电设备负荷等级相对应的供电可靠性要求;c.满足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 电能质量包括频率偏差, 电压偏移, 高次谐波分量等。频率偏差及高次谐波分量用户往往不易控制, 这里主要指电压偏移。工业用电设备对电压偏移值有特别要求;d.单相用电设备应合理配置, 力求三相负荷平衡。对于三相负荷经常不平衡的建筑物, 建议采用△/丫-ll接线的变压器;e.当变电所内达不到电网所要求的功率因数时, 应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负荷平稳、容量较大且经常运行的用电设备的无功负荷宜申独就地补偿, 其余则宜在变电所内集中补偿。

2.2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的主接线应满足以下要求:2.2.1当建筑物变电所高压侧的操作开关不在低压配电装置附近或没有操作开关 (加高压采用跌开式熔断2S保护) 时, 变电所的低压侧应设置能带负荷操作的总开关;2.2.2当建筑物由邻近变电所的低压侧供电时, 在该建筑物进线处宜设置能带负荷操作的总开关, 这种开关并有明显可见的断开点。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刀开关:a.不带负荷操作的馈电和切换;b.仅切断线路电压而不切断负荷电流;c.3k W及以下电动机。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低压断路器:a.需要带负荷切换的线路;b.需要自动切换的线路;c.联络线引出消的线路开关;d.高压侧用跌开式熔断器保护的变压器, 当容量在315k YA以上时低压侧的总开关。

2.3 低压配电系统主接线:

2.3.1电源的接线方式。2.3.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常用低压配电系统有以下几种典型接线:a.放射式接线。这种接线故障时互不影响, 供电可靠性较高, 便于管理。但系统灵活性较差, 线路有色金属消耗较多, 投资较大, 一般用于用电设备容量大, 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潮湿、腐蚀性环境的建筑物内。b.树干式接线。这种接线结构简单, 配电设备及有色金属消耗较少, 系统灵活性好, 但一旦干线发生故障时影响范围大, 因而可靠性较差。当向楼层各配电箱供电时, 多数采用分区树干式接线的配电方式。c.变压器干线式接线。由变压器引出总干线, 直接向各分支回路的配电箱供电。这种接线比树干式接线更为简率经济并能节省大量低压配电设备。d.链式接线。链式接线适用于距供电点较远而用电设备彼此相距很近, 容量很小的不重要的场所, 每一回路的环链设备一般不宜超过5台或总容量不超过10kw, 但链式接线供电给容量较小用电设备的插座时, 每一条环链回路可适当增加用电设备的数量。一般多层民用住宅往往也采用链式接线方式, 由l层 (电缆进线) 或2层 (架空进线) 引入电源, 然后按链式接线方式向各层分配电箱配电。例如某15层高层住宅的部分低压配电系统, 从低压配电间引出5条干线, 组成的放射式系统, 而其中3根干线又沿楼的高度向亡延伸形成“树干”, 每层的分配电箱又可分配出若干支线向各住宅配电按链式接线系统对楼层各住宅配电。另外2根干线专门向水泵房及电梯供电。

3 电器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应根据国家照明标准, 达到规定的照度, 并使空间有适当的亮度分布, 避免眩光, 改善光色, 以创造满意的视觉条件。照明设计应做到实用、经济、安全, 便于安装和维修, 并与建筑协调, 根据一定的条件取得美观的效果。电光照分类, 照明电光源种类很多, 按其由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形式不同,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热辐射光源。它是利用物体通电加热而辐射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如白帜灯、卤钨灯等。b.气体放电光源。

3.1 白炽灯, 它是靠电流加热钨丝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的。

白炽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源之一。它的光效随灯丝工作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但随之而来钨的蒸发加快, 寿命缩短。为抑制钨的蒸发, 延长寿命, 可在灯内充入氯等惰性气体。但充入气体的热传导和热对流作用, 将使灯损失一部分功率, 故功率在40w及以下的均采用真空泡。白炽灯品种很多, 陈普通照明灯泡外, 近年来又发展了多种新型白帜灯.如反射型普通照明灯泡、柔光白炽灯、蘑菇形反射型照明灯泡、彩色灯泡等。

3.2 卤钨灯, 在灯管内充入卤元素, 利用卤钨循

环作用, 使由灯丝蒸发的一部分钨重新附着在灯丝上, 以补偿钨的蒸发损失, 从而达到既提高光效又延长寿命的目的。

3.3 性能。

a.电源电压变化对灯的寿命和光效影响很大, 当电压升高5%时, 寿命将缩短约50%, 电压降低5%照度将减少15%。所以要求电源龟压偏移不宜大于2.5%。b.环境温度高时寿命也要缩短, 如充气泡在100℃环境使用时, 寿命降低约40%。c.由于灯丝冷态电阻较小, 刚通电时将出现短时冲击电流, 所以开关周期在几秒的间隙内点燃, 寿命将减少2%~8%。d.为了保持良好的卤钨循环, 卤钨灯在使用时要避免出现冷瑞, 否则寿命缩短。

4 建筑防雷保护设计

4.1 雷电起因及其引起的危害:

4.1.1雷电的形成和特性。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雷电现象和特性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雷电的形成和机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般认为, 地面湿空气受热上升至高空, 或大气中冷热不同的气团相遇时, 都会形成水滴或冰晶。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 水油或冰品分裂成更小的中元, 其中较大的水滴或冰品带正电荷, 微细的水滴带负电荷, 它们在气流的作用下分离成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当带有不同极性, 包荷雷云之间的电场强度赵过空气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 雷云之间产生了放电现象.只件符号的电荷沿着放电通道中和, 在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产生高温使之急剧膨胀, 发出巨大的响声和强烈的闪光, 称为雷电现象。一般200 k A的雷电流出现概率约为1.4%。4.1.2雷电活动的规律性:雷电活动的强弱, 雷电活动的强弱因地区所在而异, 就一般情况来看, 我国北方地区强, 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强;为防止雷电流电磁感应产生高电压引起火花, 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如管道钢筋等, 每隔一定距离要用金属物跨接并加以接地。防雷电波侵入, 由于架空输电线路分布范围较广, 绝大多数雷电波侵入事故是由架空输电线路少数则可能由接地不良的架空金属管道等引入。为了避免雷电波从架空输电线侵入损害电气设备, 一般采用避雷器。避雷器分管型和阀型两种, 管型避雷器丰要用在架空线路上, 在变配电所及民用建筑内部是用阀型避雷器。

4.2 防雷的保护。

4.2.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露天变电所防直击雷最常用的措施是用避雷针保护。避雷针保护装置由接闪器 (针头) 、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所谓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是指被保护物在此空间范围内极少遭受雷击而言。4.2.2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建于山谷中的水电站变电所。对于防止建筑的或构筑物在经济上合理时, 也有用避雷线保护。4.2.3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 建 (构) 筑物的防雷按防雷要求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包括:a.凡建筑物中制造破坏和人身伤亡者的生产性质、发生雷害事故所造成后果的严使用或贮存大量易爆物质, 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b.爆炸危险场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包括: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b.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 加国家组会堂、馆、一等火车站等;c.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并装有大型电子设备的国际通讯枢纽等。

5 结论

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及设计项目有:供电系统、输电线路、变配电所、配电系统、照明、防雷、接地、自动控制等;属于弱电部分的项目有:有线通信、有线广播、电缆电视系统、电气消防系统等。由于建筑电气是一项综合性科学, 因此必须在现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 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师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故, 1987.12.

[2]建筑电气设备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会议程序内容 篇3

摘 要 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程序,施工项目在具体组织工程成本核算时应遵循的一般顺序和步骤。按照核算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程序和明细分类核算程序。

关键词 施工项目 成本核算 程序

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形式

(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

以企业财会系统为依托,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网络组织,各项目经理部均设立经济核算股,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将成本管理指标自上而下的纵向层层分解到每个职工,形成纵向若干层次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建立项目成本跟踪核实管理小组,由财务、经营、生产、材料等部门所组成,全面负责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财务部的成本管理室作为跟踪核实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以机关职能部室为主体,将项目成本管理的机关管理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形成横向项目成本的多方位和核算与管理体系。

(二)项目成本核算形式推行

施工项目管理,带动了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由原来的公司、工程处、工程队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改为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减少了管理层次。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通常可建立以下四种类型的核算形式。项目经理部为内部相对独立的综合核算单位。负责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归集、核算、编制竣工结算和项目成本分析,直接对公司负责。栋号作业承包队为施工直接费核算单位。主要负责承包合同规定的指标及项目成本的核算,编制月(季)度各项成本表和资料,直接对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劳务队为内部劳务费核算单位。主要负责劳务费和劳务管理费核算,编制月(季)度劳务核算报表。机关各职能部(室)为内部管理费用限额节约价值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本系统业务有关的限额管理费用的核算。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一定遵循“制造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制度,从“谁受益、谁负担”出发,不得少计、漏计、挤占或摊派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力求使施工项目成本具有直观性、敏感性、可控性,真正达到“项目经理部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建立以项目为成本核算中心的核算体系

项目经理部与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租赁或买卖关系,一切都以经济合同结算关系为基础。它们以外部市场通行的市场规则和企业内部相应的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运行,构成了以项目经理部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辐射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二)理顺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

项目经理部在承建工程项目,并收到设计图样之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制订降低成本计划及其实施和控制措施,最后将项目总成本与各个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以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程序

总分类科目的设置为了核算工程成本的发生、汇总与分配情况,正确计算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一般应设置以下总分类科目。

“工程施工”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性费用。借方登记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以及期末分配计入的间接成本;贷方登记结转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机械作业”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机械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所发生的各种机械作业支出;贷方登记期末按照受益对象分配结转的机械使用费实际成本;期末应无余额。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租入机械时支付的机械租赁费,应直接计入“工程施工”

科目的机械使用费成本项目中,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辅助生产”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企业内部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等生产材料和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结构件的现场制作、施工机械的装卸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以上各项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完工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或未完工劳务的实际成本。

“待摊费用”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若干期分别负担的各项施工费用,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一次支付数额较大的排污费、财产保险费、进出场费等。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登记本科目的借方;按受益期限分期摊销时,登记本科目的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支付但尚未摊销的费用。

“预提费用”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发生的各项施工费用,如预提收尾工程费用,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等。贷方登记预先提取并计入工程成本的预提费用;借方登记实际发生或执法的预提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已经计入成本但尚未发生的预提费用。

工程成本在有关总分类科目间的归集结转程序,是将本期发生的各项施工费用,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归集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归集在“辅助生产”科目中的辅助生产费用,根据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转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由本月成本负担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转入其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归集在“机械作业”科目的各项费用,根据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科目借方。

工程月末或竣工结算工程价款时,结算当月已完工程或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从“工程施工”科目的贷方,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借方。

(二)工程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程序

上述工程成本总分类核算只能总括地反映施工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施工费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施工费用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还必须设置有关明细分类账,进行工程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

1.明细分类账的设置

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归集各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施工费用。

按各管理部门设置“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归集施工中发生的间接成本。

按施工队、车间或部门以及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劳务的种类)的类别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

按费用的种类或项目,设置“待摊费用明细账”、“预提费用明细账”以归集与分配各项有关费用。

根据自有施工机械的类别,设置“机械作业明细账”。

2.工程成本在有关明细账间的归集和结转程序

根据本期施工费用的各种凭证和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明细账(表)”、“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明细账(表)”、“待摊费用明细账(表)”、“预提费用明细账(表)”和“机械作业明细账(表)”。

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表)”,按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数量分配该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等有关明细账。

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表)”及“预提费用明细账(表)”,编制“待摊费用计算表”及“预提费用计算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等有关明细账。

根据“机械作业明细账(表)”和“机械使用台账”,编制“机械使用费分配表”,按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将本期各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机械使用费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明细账(表)”。

根据“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按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数量分配该费用,制“间接成本分配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

月末,根据“工程成本明细账(表)”,计算出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已完工程成本或竣工成本,从“工程成本明细账(表)”转出,并据以编制“工程成本表”。

参考文献:

[1]张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析.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

[2]李颖卓.谈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

[3]李朝霞.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技术开发.2010(12).

[4]梁敏瑛.企业会计新制度下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会计核算探讨.企业经济.2006(02).

劳动用工备案程序及内容 篇4

(一)用人单位招用、调入职工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备案程序

用人单位招用、调入职工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自招用、调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时,用人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一份;

3、用人单位招用、调入职工备案花名册一份;

4、用人单位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一份;

5、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协议书一份;

6、签订《劳动合同书》文本一份。

(二)解除、终止职工劳动合同的备案程序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7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备案时,用人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职工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文本一份;

4、解除或终止职工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一份;

5、双方签订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协议书一式四份;

职业健康体检内容和程序 篇5

职业健康体检是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时,非常重要且直观的一环。包括了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体检,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不论是哪类职业健康体检,大体都遵循以下工作程序:确定体检对象与体检项目→确定体检时间→体检→领取体检结果→体检结果解读与通报→归档等。

1.确定体检对象与体检项目

体检对象的确定是职业健康体检的首要工作,确定的依据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中界定出来的危险工作岗位,且危害等级达到3级及以上者。体检项目要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对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的体检项目要求安排体检。职业健康体检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次体检时,都对体检对象和体检项目做出评估。同时,为了提高与承担体检单位之间沟通协调的效率,以及便于查阅,可以按照下表的模式,一次确立不同的工种或危害因素相应的体检项目及其他事宜。

2.确定体检时间

为了便于体检机构统筹安排,合理调配资源,从而确保体检质量。企业在每次体检之前,特别是大批集体体检之前,有必要和体检机构沟通协调,以确定合理的体检时间。应保证企业合理安排工作,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另外,为了保证体检能真实反映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有些体检项目体检之前,必须让员工离开接触有害因素的岗位足够时间,方可进行体检,事先确定体检时间也便于使企业合理调度人员,从容应对。

3.体检

体检前1~2天,一定要将“体检注意事项”清晰地传达给体检员工并确保体检人员知晓。体检过程中需要重点杜绝的问题就是弄虚作假,这需要企业与体检机构共同把关。企业可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全程监控体检过程、逐一核对;体检机构可采取摄像、核对身份证、逐层核对等方式把关,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终止体检并及时通知企业。

4.体检结果与评价

体检机构做出体检评价前,企业应向体检机构如实提供岗位员工接触危害因素的名称、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环境检测结果等资料。企业职业卫生人员要及时向体检机构了解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为体检结果的正确解读作好准备。

5.体检结果解读与通报

体检结果的解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员工身体是否正常,产生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工作因素有关?(2)本次体检结果与既往体检结果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工作因素有关?在明了上述问题后,一份体检结果的解读基本就比较全面,也容易得出

客观的结果。体检结果的解读是一件非常严肃且严谨的工作,其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员工的正当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企业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因此,体检结果解读人员除要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

体检结果解读后,要将体检结果书面通报给员工。此时,企业职业卫生人员应告知员工体检解读的真实情况,并认真细致地解答员工的询问。

6.归档

体检结果作为一份重要资料,应及时归入到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里,妥善保管。但是,体检结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归档处理,企业还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综合分析。即将最新体检结果与既往体检结果进行对比,描绘出不同项目体检结果的变化曲线,这样就能很直观地看出员工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为企业的健康干预提供技术依据。

公证的特别程序有哪些内容 篇6

公证的特别程序有哪些内容

核心内容:公证机关办理特定公证事务,才适用特别程序。而公证特别程序适用于公证机关办理招标投标、拍卖、开奖、遗嘱公证、提存公证、公证纠纷等等。法律快车小编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公证特别程序是公证机关在办理特定公证事务时。依照法律规定所适用的公证程序。特别程序只适用于法律规定的特定的公证事务。公证特别程序主要包括内容:

(1)公证处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必须派公证员亲临招标投标,开奖、拍卖活动现场,对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实和法律监督。对真实、合法的,承办公证员应当当场宣读公证词,并在7日内作成公证书发给当事人。如果发现当事人有弄虚作假、违反活动规则或违法行为,承办公证员应当当场责令当事人改正;当事人拒不改正的,公证员应当拒绝宣读公证词。

(2)公证机关办理遗嘱公证,要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由其中1名公证员在公证书上署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由1名公证员办理,但办理时应有1名见证人在场,见证人要在遗嘱和公证笔录上签名。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3)公证机关办理提存公证时,应以通知书或公告方式通知债权人在确定的期限内领取提存标的物。对不易保存的或债权人到期不领取的提存物品,公证机关可以进行拍卖,然后保存其价款。对超过20年仍无人领取的提存物品,应视为无主财产上缴国库。

(4)经过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原公证处可应当事人的要求进行调解。经调解后当事人达成新协议的,公证处应给予公证;新达成的协议符合《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35条规定的,公证机关应当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会议程序内容 篇7

本文结合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开发想法和方案, 该方案将原有的数据结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 根据专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背景, 采用典型的案例, 将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的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建设。

一、课程内容确定的理念与思路

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析软件专业程序员典型工作要求的基础上, 按照工作内容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为依据来选择, 具体分析得到如下职业能力。

1. 专业能力

(1) 能够向用户询问所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流向、操作方法、数据输出格式等; (2) 能够根据项目要求的目标, 分析数据的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存储结构、进行数据存储结构的描述; (3) 能够根据项目要求的目标和选择的数据存储结构进行算法描述, 将算法描述转换成C语言代码或功能模块; (4) 能够将各功能模块装配成完整的项目, 初步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5) 测试项目的正确性。

2. 方法能力

(1) 能够结合具体项目进行信息的获取、数据结构的分析、数据存储结构的分析、算法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流程图等设计,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2) 熟练掌握所用数据结构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3) 能够将典型数据结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4) 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调试过程中真正学习体会算法融入程序的基本思想; (5) 会对完成的成果进行测试和评估。

3. 社会能力

(1) 培养学生与客户交流沟通、调研客户需求、解决客户质疑等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程序开发习惯; (3)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实施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具有数据结构分析、存储结构分析、算法编写分析等明显的步骤性特点, 每一个工作步骤具有特定的工作内容, 在实践教学环节, 以项目开发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 在提出任务后, 让学生来完成数据搜集, 提交项目设计工作成果, 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而为学生建立起数据处理的全局观念, 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

项目教学法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展开。 (1) 确定项目任务; (2) 制定计划; (3) 实施计划; (4) 检查评估; (5) 整理归档。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 每完成一个学习项目, 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都切实地上升了一个台阶。

2. 项目驱动式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环境中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真实项目或案例为资料,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任务, 如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 学生信息与自己的情况相关, 学生对项目感兴趣, 能够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中产生知识需求, 针对需求引入理论知识, 增加了大量的实用案例, 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深入浅出, 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

念, 而非仅仅讲授基础理论知识。

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实施

根据上面的分析, 课程教学内容考虑安排如表1。

由此, 课程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知识点的对应情况如表2。

把每一个学习情境拆分成几个学习领域在课堂中呈现, 每个学习领域都有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本文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见表3) , 介绍课程学习情境和学习领域的开发。

项目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 教学活动从问题和工作任务开始, 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中学习, 即学中有做, 做中有学, 并用程序设计实现算法, 在理解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目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已开展了一段时间, 以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学的开展, 提高了教学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 教学团队也通过探索实践在课程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摘要:本文从高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实际出发, 介绍了一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背景, 采用典型案例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文章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 提出了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践案例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程序设计,高职教育,计算机

参考文献

[1]何迎生, 鲁荣波, 陈国平等.ACM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9, (12) .

[2]李作春.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

[3]路炜, 门玉梅, 段继光.基于项目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专科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31) .

会议程序内容 篇8

[关键词]庭前会议;裁决程序;救济程序

一、裁决程序

(一)裁决的主体

在较为简单的案件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审查听证可以由主审法官一人主持;而在较为重大、复杂的案件中,合议庭全体成员都应参加听证。然而,无论是简单案件还是复杂案件,裁决都应当由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做出。合议庭是我国审判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合议庭作为裁决的主体是审判权行使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这可以发挥法官的集体智慧,降低误判的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法院内部审判监督,避免法官个人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

(二)排除结论的载体

对于应当以裁定还是决定的方式来处理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程序性制裁措施,对非法取得的证据以裁定的方式予以排除,同时赋予控辩双方独立的上诉权进行权利救济。[1]从充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看,以裁定方式对非法证据问题做出排除并赋予当事人独立的上诉权作为救济途径无疑是理想的选择,西方大多数法治国家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作为权利救济的途径。然而,考虑到我国法律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司法资源紧张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采用决定的方式处理更适合我国的司法实践,理由如下:

第一,从适用主体上看,裁定只有法院有权作出,而检察院无权作出。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有职责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如果采用裁定的话,那么意味着法院通过裁定来排除而公安机关、检察院只能通过决定来排除,显然这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同时也给当事人在不同阶段进行权利救济带来混乱。

第二,从生效时间来看,决定一经作出马上生效,对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期间也不影响其效力的执行;而裁定作出后并不马上生效,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上诉期满没有提出上诉或是上一级法院作出裁决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由于对非法证据的排除直接影响到对实体的处理,因此必须先对程序性问题作出裁决才能对实体进行进一步审理。这必然使案件审理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冲击,大大降低了诉讼效率,也与庭前会议制度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三,从二审审理的范围看,我国二审实行全面审理,既对案件的事实问题进行审理,又对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理。如果我们采用裁定的话,那么一个案件既可以对程序性排除不服上诉一次,还可以在最后通过对实体判决的不服提出上诉,实际上对同一个程序问题赋予了两次上诉救济的机会。这种权利的重复设置既是司法资源的浪费,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带来增加司法成本、降低诉讼效率的负面影响。

第四,从对其他程序性问题的处理来看,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的关于回避、管辖权异议、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等与审判有关的程序性问题,都是通过决定来处理的。作为与回避和审判相关的程序问题并列列举的非法证据问题,当然也应该采取同样的决定的方式来处理。

(三)说理的方式

对于非法证据是否排除的理由必须予以充分的说明。实践中有的法院采取了在判决中一并对非法证据排除与否的理由进行阐释的做法,但在目前我国刑事判决不说理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的背景下,这样的方式实在难以达到息诉宁人的司法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裁决的理由不应在最后的判决书中一并阐释,而应在听证之后合议庭做出的决定书中进行详细说明。

二、救济程序

(一)赋予申请复议之权利

由于笔者主张采用决定而非裁定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因此,这里的救济途径也是在采用决定的范畴内进行的探讨。在认同采取决定方式处理的前提下,对如何为被告人提供程序性救济,依然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对处理决定不服应当在上诉或是抗诉的时候一并提出,由二审法院组成合议庭对非法证据问题进行审查。[2]《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非法证据问题的处理,也是采取了这种二审救济的做法。而新《刑事诉讼法》对于非法证据问题的程序救济方式,则没有明确规定。然而,从实质上说,二审的救济属于一种事后的救济,具有滞后性与障碍性,难以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益。首先,二审救济不符合诉讼参与有效性的精神。作为诉讼活动的参与主体,应当有权通过自己的诉讼行为对诉讼的进程以及诉讼结果的形成产生有效的影响。这既是诉讼参与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诉讼参与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更是程序正义基本内涵的重要体现。其次,通过二审进行救济面临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不利于非法证据的排除。由于我国法院系统内部考核机制中存在发改率等考核指标,通过发改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地区法院的工作业绩。如果一个案子因为证据或者其他问题发回重审或是改判,那么势必对一审法院的绩效考评产生影响,并导致一审中相关审判人员责任的追究。由于种种制度上的因素考量,二审法院在对非法证据进行重新审查时会格外谨慎,不敢轻易进行排除。即使真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也是在考虑到排除后对被告人定罪或是量刑并不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作出决定。这使得二审中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往往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真正排除非法证据的目的。因此,为了使被告人的

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关注与保障,应当赋予控辩双方对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进行救济。

(二)复议审核的主体

对于控辩双方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处理决定不服提出的复议申请,应当由一审法院审判委员会进行审核作出决定。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正当性虽然一度受到学界的质疑,但作为我国审判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也还存在着某种相对的现实合理性。在目前的体制和条件下,法官的肩膀过于柔弱、难以承担重大案件判决的社会压力,由审判委员会行使审判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这些弊端。[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申请复议作为一种权利救济的途径,审判委员会不应对合议庭的听证裁决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否则,复议审核也就徒有救济之名,而无救济之实。

(三)不服复议结果的二审救济

我国二审实行全面审理的原则,二审不仅审查案件事实,而且审查法律适用;不仅对实体问题进行审查,而且对程序问题进行审查。控辩双方对于复议处理的结果依然不服的,可以在一审判决作出后于法定期限内与实体处理问题一并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或是抗诉,二审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综上所言,笔者认为应采取事中复议救济与事后二审救济相结合的方式,赋予控辩双方对处理决定不服时向一审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作为救济的途径。具体而言,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人民检察院对合议庭关于证据合法性问题的调查结论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在3日之内向一审法院申请复议,对复议的申请由该院审判委员会负责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如果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可在一审法院判决作出后于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或抗诉,由二审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本质上是国家侦查机关实施的一项违法行为,根据违法者不能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的公理性原则,侦查机关通过违法侦查行为所获取的证据不能被用来指控被告人。[4]对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既是对侦查人员违法取证行为的一种程序性制裁,也是我们履行国际人权公约“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承诺的必然要求。

在非法证据排除的道路上,我们唯有以公正、审慎之心,以坚定、笃行之志,理性而无畏地探索,才能走出中国法治的一片朗朗晴空。

[参考文献]

[1]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反思.法律适用,2006,(6);汪建成.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环球法律评论,2006,(5);宋英辉,王贞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法学杂志,2010,(7).

[2]卞建林,杨宇冠.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7-18.

[3]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5-37.

[4]謝佑平,万毅.多元与普适:刑事司法国际准则视野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重庆社会科学,2001,(4).

上一篇:关于好听英语句子唯美爱情句子下一篇:关于办居住证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