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精选5篇)

简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篇1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论文【1】

摘 要:巴洛克时期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为后来的钢琴音乐风格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阐释了巴洛克的概念,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音乐风格,音乐体裁和音乐奏法上来论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巴洛克 音乐特征

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发展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音乐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流行的音乐,是通向古典音乐的桥梁。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地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一复杂迂回的曲线形状,夸张地纹样形式和华丽的造型去表现动感和情调。

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规则比作浑圆的珍珠,那巴洛克的美学规则就是形态不规则的珍珠,这也是为什么用巴洛克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时期,。

它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四平八稳、统一协调的艺术风格,崇尚奇特精雕细镂的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推进了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

器乐曲和声乐曲同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古钢琴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为钢琴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洛克时期,贵族掌权,乐师都为宫廷、教堂服务,他们所创作出的绝大部分的作品是为了取悦上流社会。

而宫廷音乐在这段时期占最主要地位,为了显示宫廷的富丽堂皇、贵族的奢华,宫廷乐师创作出的音乐都有着精致细腻和华丽的风格。

这一时期崇尚的美学观点是“情感论”,即音乐的目的在于直接引起听众或观众特定的情感,所以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使用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状态。

例如自然 音阶、大调式、简单的织体引起欢快的、向上的感情,而半音音阶、小调式、复杂的织体带来忧郁的、深沉的感情;大音程使人欢快,小音程使人忧伤;刺耳的和声配上急促的旋律可能引起愤怒,把几个高度独立的旋律作对位化的结合时使人固执。

而由于更多对音乐的需要和更多对情感的需求的出现,已有的音乐体裁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音乐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曲式体裁,比如陆续出现了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和赋格等重要体裁。

其中很多体裁在之后的时期不断地发展、演变,成为了经典的、成熟的.体裁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而在作曲手法上,由于古钢琴的发展和改进,作曲家更加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所需的情感,如在旋律中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

作曲家们也开始使用节奏、旋律、调式、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来引导听众们的感情。

这时乐谱中开始引入速度、力度的标记,但划分并不精细,而且同一速度一般贯穿一个乐章的始终。

这段时期复调音乐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开始逐渐发展,但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奏法方面,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总体说来,速度中庸,音乐平衡、庄严。

由于古钢琴音量非常小,钢片拨弦有局限性,所以力度上没有很大的变换,只是采用音区式力度和阶梯式力度,不能做渐强、渐弱起伏的变化。

和声上以复调音乐为主,产生了对位法,即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吧不同的旋律线条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不仅要求横向线条独立,同时还要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

复调音乐史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在声音上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

奏法上也非常讲究。

当时古钢琴演奏强调表现力时靠奏法和装饰音,通常有两种奏法,即连奏和断奏。

在奏法上基本有两种基本原则1、音阶性-级进的音弹成连奏,三多以上的音处理成断奏2、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

装饰音是为了使旋律更美,更富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时古钢琴的局限性而大量出现的一种记法。

在演奏上有很大争议,如颤音是从这个音的上方音开始的,装饰音必须在拍子上开始。

古钢琴没有踏板,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时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以模仿古钢琴的音响,但一定要慎用,不要将踏板踩得太深,也不要将踏板踩得时间过长,以保持复调各声部的清晰。

在弹奏方法上,强调手指的单独弹奏,保持固定的手型与平静的手腕,后来转变为一种轻而浅的触键方法。

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古钢琴作曲家有法国的库普兰,拉莫,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德国的巴赫,亨德尔。

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赫,他代表了巴洛克音乐的顶峰。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裕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和吸收了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把巴洛克的音乐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巴赫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十二平均律运用到创作中,大大推动了键盘音乐的发展。

巴赫的作品不仅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质量也很高,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地音乐技巧。

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及《赋格的艺术》等。

巴赫成为了巴洛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巴赫被世人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参考文献:

[1]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刘湘,科技信息

[2] 《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钢琴演奏风格比较》——吴英莲,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的特色【2】

摘要: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的萌芽时期,乃至近代音乐文明的催生时期,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这一时期的钢琴艺术风格特色可圈可点,值得细细品味。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 钢琴艺术 风格特色

巴洛克时期是从公元1600年到公元1750年的150年时间,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代表着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源于西班牙语,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变形的珍珠”,代表了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意思和别开生面的意味。

巴洛克时期正值西欧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虽然在这一时期已经摇摇欲坠,但当时的封建君主影响力还残留,皇权的威严还有市场,所以,此时的音乐艺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因而,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尽管从艺术风格的特点上有了恢弘大气、神圣庄严的重大变革,但在内容上,尚未脱离以皇室生活,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在欧洲发展迅猛,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定理的发现使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宇宙的秩序之美和均衡之美。

所以反应宇宙的秩序和均衡之美成为当时艺术家争相追捧的创作潮流。

同时,接踵而来的启蒙运动,又引领人们崇尚理性,追求严谨和秩序,这一切又造成了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宗教神学和皇权的外衣下,表达着艺术家对个人享乐和精神满足的诉求。

一、节奏严谨平稳、律动周而复始

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之风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钢琴艺术创作同样受到了影响,理性信仰至上的思潮带给钢琴艺术创作以突出的结构严谨规整的艺术风格。

其中,巴赫的作品最有代表性。

他的作品的主基调从始至终都保持在一个基本的节奏之上,仿佛一直在叙述和沉思着什么,不再具有浪漫派的自由奔放、速度时快时慢的节奏特点。

简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篇2

关键词:巴洛克,长笛形制,长笛音乐

从大约1600年 (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 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 在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在现代已知的乐器中, 长笛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成员之一了, 与其他管乐器一样, 都属于舶来品。它的音色柔美、悠扬, 极善于演奏旋律优美, 技巧高超的音乐种类, 被称为是管弦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器乐的发展, 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声乐。在音乐史上, 器乐作品第一次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一、乐器的发展

大约于16世纪, 长笛在欧洲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结构上由于两个基本的变化, 使它的历史被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 在17世纪末, 长笛改革成为标准的巴洛克式长笛。其次是它的机械化, 经过一个世纪的机械装置试验后, 大约在1847年, 终于由泰奥巴尔德·波姆完美地完成设计。17世纪下半叶, 长笛可能被一些法国演奏者和工匠们进行了改进, 他们制作出了一种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被称为标准的长笛。这种长笛与早期长笛最大的区别在于, 新的管腔, 较之以前的要略微狭窄, 并且, 它的结构由原来的一个整管分成了独立的三个部分, 分别是圆柱、圆锥型管腔 (cylindro-cinical bore) 和用指键控制的第七个指控孔。这样的结构, 使得制作长笛相对容易起来, 工匠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在管体上钻孔, 并且由于笛头与笛身之间的接缝, 可以方便地调整音准。长笛的材质, 在巴洛克时期也有所固定。虽然很多长笛用象牙、黑檀木或者其他一些硬木制成, 但从17~19世纪, 黄杨木是制作长笛最受欢迎的材料。基于这些改变, 让长笛更加易于控制, 音域有所扩展, 音色也较之前有很大改善, 使得它的地位越发的重要起来。

二、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

从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期, 为长笛写过曲子的人有很多, 如德国的亨德尔 (1685-1759) 、巴赫, 意大利的维瓦尔第 (1678-1741) , 德国的泰勒曼 (1681-1767) , 匡茨 (1697-1773) , 卡尔·斯塔密兹 (1745-1801) 等, 先后为长笛创作了数百首奏鸣曲、协奏曲、组曲。下面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长笛作品进行介绍。

1. 泰勒曼。

乔治·菲利普·泰勒曼于1681年3月14日在德国的马德堡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路德派牧师。他不幸幼年失估, 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泰勒曼的作品非常多, 仅在二十年间 (约从1720~1740年) , 他为所有礼拜日和节日创作了十二组完整的宗教音乐, 十九部受难曲, 而且部分诗文常常出自他的笔下;二十部歌剧和喜歌剧;二十部清唱剧;四十首小夜曲;六百部序曲、三重奏曲、协奏曲、古钢琴曲等;外加七百首歌曲……泰勒曼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演奏多种乐器, 长笛就是其中的一项。他为长笛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作品, 有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的奏鸣曲, 无伴奏的幻想曲、长笛二重奏、独奏协奏曲、合奏协奏曲等多种类型。主要作品有:十二首无伴奏幻想曲、a小调组曲、op2、op5、Mathodical奏鸣曲、“宴会音乐”曲集等。

2. 匡茨。

JJ.Quants匡茨, 1697年1月3日出生在汉诺威附近, 哥廷根的一个叫Scheden的村子里。父亲安德列斯·匡茨是村里的蹄铁工, 母亲安娜·比阿玛尼, 于1702年去世。匡茨最初是在叔叔的影响下接触到音乐的, 然而一经接触后, 他就深深的爱上了音乐。匡茨先后学习了小提琴、短号、长号、圆号、竖笛、大管、低音提琴、大键琴、巴洛克大提琴、管风琴等多种乐器。匡茨与长笛的渊源要追溯到1718年3月了, 起初他是作为一个双簧管演奏员进入了十二人编制的波兰乐团, 但由于受到老成员的排挤, 他开始认真研究起了以前只是自学的长笛。后来, 他跟著名长笛演奏家Buffardin学习了四个月。由于长笛, 他越发产生出作曲的信心, 由于当时长笛的作品很长, 基本都是依照自己的能力, 改变演奏一些双簧管和小提琴的作品, 所以他创作的长笛作品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匡茨先后创作出300首左右的长笛曲和200多首其他类的乐曲, 还著有《长笛演奏法论稿》一书, 这是最早的西洋管乐器教程。他的演奏风格沉稳谦和, 在缤纷多彩的同时, 却又平易近人。匡茨对长笛的构造加以改良, 使其音色更为圆润, 是长笛演进历史的重要人物。

3. 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1678年生于威尼斯, 1741年7月28日葬于维也纳。维瓦尔第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 28岁时, 就任于圣马可大教堂, 由于他的头发为赤红色, 人们就昵称他为“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惊人, 包括声乐、器乐、歌剧、宗教音乐等多种范畴, 而其中的管乐协奏曲的创作是维瓦尔第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有500多首, 其中独奏协奏曲大约有350首, 约三分之二是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 其他则是为长笛、短笛、双簧管、大管、小号等各种乐器所作。维瓦尔第是最早为长笛写作协奏曲的作曲家。今天知道的, 有三十一首, 此外又有一首双长笛协奏曲和三首短笛协奏曲。1727年, 维瓦尔第《长笛协奏曲》Op.10在达木城正式出版, 这几乎是历史上最早的长笛协奏曲版本。维瓦尔第Op.10共有六首长笛协奏曲, 这个曲集, 究竟由何种原因出版, 现在已无记录可查, 但从曲集中的第一、二、三、六号四首作品可以看出, 都是由别的作品改编的, 所以这部作品可能是维瓦尔第受出版商委托, 将旧作改写成长笛曲的。这六首作品分别是, 《海上暴风雨》、《夜》、《金翅雀》、《G大调》、《F大调》、《G大调》。

4. 巴赫。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 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创作涵盖了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 许多作品都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他的作品体现了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渡。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德国, 生前只是一位普通的管风琴师, 19世纪在门德尔松的影响下, 巴赫作品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被后世称为“复调大师”、“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数量巨大, 博大精深, 创作涵盖了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 创作领域主要是声乐和器乐。巴赫共为长笛创作了10首奏鸣曲作品, 按照其体裁可以分为四大类, 三重奏鸣曲、长笛与拨弦古钢琴奏鸣曲、长笛与通奏低音奏鸣曲和无伴奏长笛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包括:G大调长笛三重奏鸣曲 (BWV1038) 和G大调长笛三重奏鸣曲 (BWV1039) 。长笛与助奏拨弦古钢琴奏鸣曲包括:g小调奏鸣曲 (BWV1021) 、b小调奏鸣曲 (BWV1030) 、b E大调奏鸣曲 (BWV1031) 和A大调奏鸣曲 (BWV1032) 。长笛与通奏低音奏鸣曲包括:C大调奏鸣曲 (BWV1033) 、e小调奏鸣曲 (BWV1034) 、E大调奏鸣曲 (BWV1035) 。无伴奏长笛奏鸣曲是:a小调奏鸣曲 (BWV1013) 。

在这几首作品中, 《b小调长笛奏鸣曲》 (BWV1030) 是唯一保存有巴赫完整亲笔手稿的长笛奏鸣曲作品。这部作品将巴赫完美的作曲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的长笛经典曲目之一。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 器乐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音乐开始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 更加注意表达人的情感, 在风格、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观念, 是西方音乐从文艺复兴向古典时期过渡的一个重要桥梁。而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长笛音乐, 它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巴洛克式长笛的出现, 使得它在这一时期, 无论是音色、音准、音域都有较大的提高, 为长笛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罗曼·罗兰.音乐的故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3]张志敏.浅论泰勒曼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5) .

[4]章滨.欧洲长笛艺术发展历程一[J].黄钟, 2007, (4) .

浅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 篇3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织体;巴洛克时期

公元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文Bar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此词最早出现在建筑与绘画方面,人们用它来嘲笑一些新奇怪异的不自然的风格。被应用在音乐上是在18世纪中叶以后,但此时已不具有嘲笑的意味。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强调情感的表现与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注重装饰性,具有大胆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因受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体裁和风格。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还受科学、文化与宗教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莫里哀、弥尔顿、伦勃朗、贝尼尼、牛顿、笛卡尔、伽利略等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所创造的新的观念和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例如J.S.巴赫《创意曲集》的创作和《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产生都反映了科学与文化对音乐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宗教方面,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宗教思想盛行和繁荣的时期,新教(基督教)与旧教(天主教)之间于17世纪上半叶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1618—1648),这场战争平息之后,新教得以确立。新教的改革家马丁·路德信奉音乐并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主人和统治者,音乐是通过耶酥之口以圣经的方式传达给上帝的圣音,音乐在宗教仪式、学校和家庭中都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仅次于神学的最高荣誉。[1]马丁·路德对音乐的这种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织体风格以复调音乐为主。复调音乐贯穿了整个巴洛克时期,并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最完善的发展,同时走向终结。J.S.巴赫是西方音乐史上复调音乐长期演进的终点,施威泽说:“巴赫是一个终点,一切都只是他的前导。”J.S.巴赫把百年来复调音乐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铸就了后世音乐家所不可企及的辉煌顶点。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高贵、典雅、繁复、精细,旋律流利酣畅,节奏生动活泼,强弱对比鲜明,尤其是装饰音的使用更使得音乐色彩更加华丽与奇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600年到1640年是早期,为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期;1640年到1690年是中期,为巴洛克风格的定型期;1690年到1750年是晚期,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亦可称为“巴洛克的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如J.S.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等,也出现了许多音乐体裁,如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同时声乐与器乐的发展在此时发生了巨大变化,器乐从对声乐作品的依赖中彻底解放出来,作曲家开始为特定的乐器写作且出现了大量的新曲目。奏鸣曲、赋格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舞曲等一些器乐体裁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重奏鸣曲、古组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及其他多种独奏或重奏体裁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器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如J.S.巴赫、蒙特威尔第、吕利、科雷利、斯卡拉蒂、维瓦尔第等。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有两种:一种是管风琴,一种是古钢琴。管风琴是德国音乐家最为喜欢的乐器,如J.S.巴赫就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乐曲,在巴赫协会出版的四十六卷《巴赫全集》中,就有四卷是管风琴音乐作品。管风琴的构造在巴洛克时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加入了变音音栓,大大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色变得丰富多样,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展。古钢琴有两种: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大键琴或羽管键琴),一种是击弦古钢琴(楔槌键琴)。拨弦古钢琴外形与现代三角钢琴相似,由羽管或皮制的弦子拨弦发声,它音色较硬,音值较短,长音不能保持,力度范围是p-f,音域根据琴的大小而定,一般的有三到五个八度。击弦古钢琴是一种小型的键盘乐器,靠琴键操纵楔槌击弦发声,音域为五个八度,力度范围是pp-mp,音色柔和,音量较小,通过触键可以使音色细微变化,这件乐器深得性格内向的德国人喜欢,J.S.巴赫也非常喜欢这件乐器,他认为这件乐器体现了演奏者手与键、耳与心之间最完美的结合。

总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强调情感的表现与充满戏剧性的对比,音乐织体风格以复调音乐为主,在细节上注重装饰性,具有大胆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它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作为音乐学习者值得继承和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

注释:

[1] 参见余志刚《音乐的大海——巴赫》,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30页。

巴洛克高效学习音乐是怎样的 篇4

1、高效完成工作,效率将提高2—10倍;

2、使大脑更具活力,思维更加敏捷;

3、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提升理解能力;

4、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探究 篇5

巴洛克时期,是诞生于17世纪而繁荣于18世纪的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繁荣音乐时期,其间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诸如,歌剧、康塔塔、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体裁的创新与发展,诸如,歌剧咏叹调、康塔塔及清唱剧选曲等,尤其是歌剧的在音乐史上的影响最广,体现了当时的先进思想,声乐写作技术以及创新音乐理念,被声乐教师广泛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产生了很多经典曲目和好教材。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巅峰时期。尽管已经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其优美、流畅的旋律声部和柔美、抒情的歌唱风格仍深受歌唱家和声乐爱好家的青睐,目前仍是国内外各大音乐高校声乐教材的必备教材,为此,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该时期的音乐风格,对我国声乐的发展与音乐风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巴洛克时期概述

巴洛克时期,起源于歌剧诞生的1600年,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卡奇尼、蒙特威尔第、阿·斯卡拉蒂和亨德尔等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在这一时期涌现,让“畸形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登上了巅峰时代,完成了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的完美过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而采用大小调体系,以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的节奏为特色,两者相辅相成,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中就是这两种节奏的搭配使用。但又相互融合,前者用于托卡塔、宣叙调、前奏曲等,后者用于赋格、咏叹调、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始终保持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这种写作技术在此时期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巴洛克音乐的和声音乐部分,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使其和声的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形成了完整的以主、下属、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促进了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巴洛克风格不仅影响了美术,还直接影响了其他的艺术领域。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莫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歌剧,康塔塔与清唱剧的诞生,器乐作为一个和美术一样庞大的领域也受其影响。

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解析

1. 人文性在音乐主题内容得到很好的体现

人性的解放是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理直气壮的行为。它赞颂被教会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阿斯卡拉蒂的一首哀怨、悲戚、凄凉风格的小咏叹调《别再使我痛苦、迷惘》表达了一位被爱情折磨愚弄的人想用自杀来解脱自己的痛苦。而《恒河上升起太阳》是斯卡拉蒂的另一首小型艺术歌曲颇具有民歌风格。歌词大胆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追求人性的发展,洋溢着乐观明朗情绪,旋律细致、感情丰富,风格典雅、甜美,线条流畅和风趣,整曲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

2. 简洁的伴奏型

巴洛克时期,音乐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相较于其他音乐形式,这种织体所强调的是低声部和高声部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也就是当前现在接触到的乐谱即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简洁而有力。其中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有所不同,巴洛克时期的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除了歌剧类作品之外,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不同舞曲的收集,依照快慢和乐曲的性格,运用各地方独具特色的舞蹈的速度、节奏,创作成专门演奏的一整组的曲子,就是舞曲艺术化的最早例子形态,另外,还产生了许多种重要的器乐演奏形态。

3. 抒情式的演唱风格

巴洛克时期,正处于人文主义思潮兴盛的时期,个性解放的直接结果打破了封建的、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桎梏,让爱情成为文艺(包括音乐)强烈、突出的主题,相应的形成了一种以甜美而柔和、幽婉而恬静的演唱风格,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允许加快、放慢或者延长,特别是含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其中的每个音符,使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现出来。由于巴洛克时期当时的作曲技法、和声、节奏等色彩运用的变化不是很复杂,还不能够突出地展现能够展示戏剧中强烈矛盾冲突的音乐手段,再加上受当时审美理念和风格的有限,演唱声音的力度不强,全曲没有强力的重音,也没有浓厚的低音,所以无法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其总体的演唱风格是抒情性的。

4. 流畅的旋律声部

旋律的调式与调性是旋律构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直接影响歌曲的感情色彩与情绪。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音域不宽,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音程以级进为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大跳,也是为了表达情感,音乐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楚的“阶梯式力度”。那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凭借其教会调式为大、小调的调式,将或明亮或暗淡、或刚劲或柔和的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将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通过流畅的旋律声部的魅力,展现作曲家那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作曲家为了抒发情感的需要,往往会选择将大、小调揉合在一起,并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奠定了全曲的音乐基调与情感内涵,从而深刻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生动而有效地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不但对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且对器乐、美学等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处于人文主义思潮兴盛的时期,在人性的解放、个性的解放以及爱情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并凭借其人文性在音乐主题内容得到很好的体现、简洁的伴奏织体、抒情式的演唱风格以及流畅的旋律声部,迅速发展成为音乐巅峰上的一种艺术代表,为后来的声乐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转化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听众带来极致的声乐艺术享受,也为歌唱者对这类歌曲的理解、学习与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罗曼丽.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赵海.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修辞学”及其蕴涵的美学理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4).

[3]林志超.歌剧改革对声乐演唱与声部发展的影响[J].大舞台,2011(01).

上一篇:消防应急预案内容下一篇: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