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能力提升策略(推荐8篇)
【摘 要】:农村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本地在家务农人员和到外地打工人员的子女,起点要比城里的小学生低。作为农村学校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把握住农村学生的特点,落实知识,合理布置作业;引进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真正达到轻松学英语、轻松用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落实知识 引进竞争 提升能力 【正 文】: 农村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本地在家务农人员和到外地打工人员的子女,与城里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相对城里的小孩而言,农村的小孩接触外语的机会少,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起点要比城里的小学生低。农村学校不仅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而且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较低,同时,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的思想保守、走出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极不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为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针对这些不利因素,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英语课堂的高效性,让农村的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轻松愉快的学习并逐渐爱上英语。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提升农村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一.激发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学习自觉性和认知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对于学生而言,认知兴趣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而只有提高了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能提高。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运用游戏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语言。孩子的世界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正适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些知识点,属于一个一个的句子,但需要掌握,我就采用小声大声的游戏方式;有些知识点,属于两人对话的,我通常会采用开火车的游戏,一问一答;还有些知识点,是属于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对话的,我就会采取小组游戏活动的方式,这个时候,游戏中有交流的需要,老师把他们急需的英语语言教给他们,让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来感受语言的运用。
(二)运用“旋律”法,让学生在音乐中爱上英语语言。
课前一首歌,或歌谣,能将学生轻而易举地带入到英语课的学习氛围中来。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或歌谣,感受语言的音律美,让学生在音乐中爱上这门语言。(三)运用TPR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会英语语言。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让他们安安静静地上完一节课很难。在教学what is your hobby?时,需要拓展到what is her/ his hobby?而学生很不容易弄清楚my, your, her, his 的用法,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借助TPR,用手指自己,就是my, 用手指大家,就是your, 用手指某一个女生,就是her, 用手指某一个男生,就是his,采用I do, you say 或I say, you do 的方式,能轻松地让孩子们在动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快乐,并学会运用语言。
(四)运用赏识教育法,在自信中让学生表达英语。
学习动机的形成除了提高学习的兴趣,也离不开诱因和目标,如分数、红花、表扬、鼓励等。这点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而小学生,特别是小男孩,天性顽皮、好动。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为这而一棒子打死。但可以采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方式,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指导、多鼓励。六
(三)班的马雄,在开学初期,上课经常讲话、自习制造噪音、下课喜欢惹是生非,但他头脑灵活、模仿能力强。我抓住这个闪光点,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同时很委婉地表达我对他的不良行为的不赞成,并要求全班同学做监督。一段时间后,上课不仅不讲话,还开始举手发言了;自习的时候,不仅不制造噪音,而且书写越来越规范了;下课后,不仅不再惹是生非,竟然还帮着老师监督其他的同学了。六
(一)班的管胜平同学,嗓子天生沙哑,一读英语就变调,同学们喜欢嘲笑他。我捕捉到这个信息后,抓住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优点,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达老师对他的欣赏,并让同学们向他学习。同时,也给他提了一个小要求:嗓音沙哑,我们没办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说英语的语音语调。现在,他不仅说英语的声音好听了,而且,还可以给同学们做表率、当小老师了。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爱模仿,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我采用“ 手势暗示法”,让学生静下心来,安静地听。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比如听第一遍录音要能作出选择,第二遍要能够听出具体内容。。。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学习英语是从“ 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学会: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人小,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要适度、仪表要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做到人人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因各人的气质、性格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那些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在每个班里倡议开展每日读英语的活动。授课前,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时还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授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有时是小老师教读;有时是分小组互帮互带朗读;还有就是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我在课上提出了具体的书写要求: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方式要规范,每个字母所占的四线三格、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要准确,从26个英文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循序渐进。
(五)记笔记、独立思考的习惯。
科学合理的笔记是学生在学习中查缺补漏的一本教学宝典,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英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曾经说过,脑能积极构造自己对信息的理解。记笔记就是一种促进学习的生成技术。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而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并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三.落实知识,合理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最基础的英语作业入手,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
(一)画画
比如,在学习抽象的形容词时,可让学生在课后把形容词和名词结合起来作画,如画“big ball”、“small egg”、“tall man”、“short boy”,在画画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上半部分画画,下半部分写单词,或一面画画,另一面写单词。这样,把抽象的单词和形象的图片联系起来,这时在学生脑海里的big、small、tall、short更形象更生动,记忆更深刻。又如,学了PEP第三册Unit5《 My home》 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自己的家并简单介绍。
(二)调查
在学完What hobbies do you have?一课后,可布置学生用英语调查班上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并完成表格,为开展运动会或文娱选拔人才。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等形式,既培养了交际能力,也锻炼了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三)采访
在学Kate always gets up early.一课时,我布置学生相互采访: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 „ 然后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He/She always gets up / goes to school/„at„这种类型的“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大大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制作
在学完祈使句后,我要求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制作英语警示牌。在节假日,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写上祝福送给同学,有意识地培养交际能力。或者要求作一张书签或画一张画,用学过的句型写上一段话,以此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通力,在假日里,还可以布置学生制作英语小报,自制单词卡片等。这些制作类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又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在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引进竞争机制,提升农村学生的英语能力。
农村学生课外家长辅导的少,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合作学习,我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英语之星”活动。目的是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个人竞争
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在作业方面完成规范认真的可得一颗星;单词默写好的可得一颗星;在指定时间完成背诵,可得一颗星;在课堂学习方面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根据情况加相应的星。如果在争星过程中,有学生出现故意“犯规”的情况,如作业不认真,作业完成不及时,上课开小差等,将视情况扣去相应的星星数。2、小组竞争
在课堂上小组竞争最为激烈,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响亮的组名。无论是在检查课前任务时还是在表演对话时他们都很卖力,都想给自己的小组赢得最多的星星。每堂课每个小组都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在情景创设表演上更是如此,每个组有每个组的亮点,每个同学都有闪光点,盗版表演现象几乎没有。每堂课我们都要评出优胜小组,获胜小组每人加一颗星。3、“一帮一”最佳组合竞争奖
每周评选一次最佳组合奖,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谁是最听话的好学生。
个人间、小组间全方位的竞争,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比一比,赛一赛;赶上前面的同学,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争取进入上一层次等观念,逐步地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竞争意识明显提高,进取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原来成绩比较差,对学习,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把握住农村学生的特点,落实知识,合理布置作业;引进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真正达到轻松学英语、轻松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积极示范, 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素材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真实的内容”, 且内容具体。在我们山区学校, 学生能够见识到的事物很少, 视野是那么狭窄, 在这样的环境中, 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 学生的写作素材该怎样获得呢?我尝试了教给学生这些方法: (1) 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 积累课本中觉得写得好的词句, 并把它背诵下来。同时, 在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同学们去学校图书室,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本阅读, 记录一些好词佳句。所谓熟能生巧, 考场上知识的灵活运用来自于平时的勤奋积累与灵活应用。因此, 在摘抄之余, 我还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把精心挑选的摘抄按照规则进行分类, 不断强化, 以求把“拿来”的东西更好地穿插在自己的作文之中, 避免生搬硬套。 (2)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生活, 许多学生并不会懂得, 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 教会学生怎样去体验生活, 怎样把生活融入写作中去, 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情感。对于山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虽然比较闭塞, 但是这里还是有值得学生留心观察的人和事物, 所以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气息, 感受我们这里的人情物理。 (3) 在活动中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 例如参加校园运动会、义务劳动等等, 以不同形式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妥善引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师, 兴趣是成功之母。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 学生才会更乐观、更积极地去学习。对作文越有兴趣, 作文的完成度就越好。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避免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 去寻找、探索更有效率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 在一次市里的作文交流研讨会议上, 周宓宓老师分享了她的一次习作指导———《看动画写故事》。周老师在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花费了很多功夫, 教学开始阶段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片, 再给学生分析动画片里的情节, 然后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举一反三。这样, 既避开了学生对作文的排斥心理, 又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开始了快乐的写作。在周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一直以动画为线索, 让学生围绕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来展开表达, 由于动画内容很有趣, 学生们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总体上看, 周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 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的周记习惯
去年我教四年级时做了一个试验, 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 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也提出一些要求, 每天坚持批改。第二月, 我要求他们改为写周记。之后将两者对比, 差别竟然不小。日记这一组, 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而周记这一组就要好得多, 不少学生在用词用句方面减少了以前敷衍之态, 内容上也变得丰满充实。通过尝试, 我发现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不断增强, 也让学生在周记训练中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真实了。看到学生在不断地进步, 令我深感欣慰。因此, 周记取代日记的做法是可行的, 且更合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用心交流,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一直重视修改作文的教学, 主要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方法: (1) 交流法。在学生写完草稿, 先将自己的草稿检查三次, 自我修改掉一些错误后采用同学间互助的方式, 交换各自的草稿为对方检查, 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的付出, 但经过这样的方式, 为增进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 讲评法。在之前交流的基础上, 老师先课余时间批改, 罗列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再从班级中选择典型作文进行集中讲评。在讲评课堂上, 我要求学生们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解释这样修改的用意和好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教师与学生的两个环节去纠正一篇作文存在的问题, 强化学生对普遍性存在的一些失误点的认识。 (3) 鼓励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要注意不能打压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论文, 及时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不断激发他们超越自己的信心。但是, 对于较差的作文, 教师要更有耐心地去辅导学生, 不能一味地批评,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待作文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这个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综上所述, 只有充分运用好这几个方法, 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就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逐步提升, 甚至受益终身。
农村小学生受地理因素、年龄因素、学校师资配备因素等限制, 作文能力相对不高, 因此, 更需要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进取, 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这是个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我们广大同行不断钻研, 努力探索, 人性化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摘要:在信息和交通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 小学语文作文是相对较难提升的科目之一。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 立足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素材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真实的内容”,且内容具体。在我们学校,学生能够见识到的事物很少,视野十分狭窄,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该怎样获得呢?
1.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积累课本中觉得写得好的词句,并把它背诵下来。同时,在课余时间,笔者经常带领同学们去学校图书室,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本进行阅读,记录一些好词佳句。所谓熟能生巧,考场上知识的灵活运用来自平时的勤奋积累。因此,在摘抄之余,笔者还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把精心挑选的摘抄按照规则进行分类,不断强化,以求把“拿来”的东西更好地穿插在自己的作文之中,避免生搬硬套。
2.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生活,但许多学生还未意识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去体验生活,怎样把生活融入写作当中,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情感。虽然山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比较闭塞,但是这里还是有值得学生留心观察的人和事物,所以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气息,感受我们这里的人情物理。
3.在活动中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参加校园运动会、义务劳动等等,以不同形式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师,兴趣是成功之母。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乐观、更积极地去执行。对作文越有兴趣,作文的完成度就越好。因此我们要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去寻找、探索更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接受度的教学形式。比如,在一次作文交流研讨会上,有位老师分享了她的一次习作指导——《秋天》。在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位老师花费了很多功夫。教学开始阶段,老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秋天的动画,再给学生分析动画里的情节,然后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举一反三。这样,既避开了学生对作文的排斥心理,又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开始了快乐的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一直以动画为线索,让学生围绕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来进行表达,由于动画内容很有趣,学生们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总体上看,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
笔者原来的思路是只要天天练习写作,就能提高作文能力。但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笔者终于领悟到,其实天天让学生写日记,学生早已厌倦,每天都是记“流水账”。同时,在其他的课业负担下,日记加重了学生们对作文的厌恶感。从日出到日落,从家里到学校,每日重复的两点一线,这样的环境下写日记,即使成人也很难做到每天写出新颖的内容。后来笔者改为要求学生们写周记,发现学生完全不一样了,写出来的内容真实而具体,也改变了只要见到日记本就头痛的情况。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改好作文是习作中的重中之重。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自己去承担修改的担子,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到修改的过程中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先发现错误,再改正错误,逐渐养成独立修改的习惯。
1.交流法。学生写完草稿,先将自己的草稿检查三次,自己修改掉一些错误后,采用同学间互助的方式,交换各自的草稿,为对方检查,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的付出,但经过这样的方式,为增进同学间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讲评法。在之前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先课余时间批改,罗列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再从班级中选择典型作文进行集中讲评。在讲评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们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解释这样修改的用意和好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从教师与学生的两个环节去纠正一篇作文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普遍性存在的一些失误点的认识。
3.鼓励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要注意不能打压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作文,及时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不断激发他们超越自己的信心。但是,对于较差的作文,教师要更有耐心地去辅导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打击学生积极性。这当中尤其在对待作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这个方法更会收到极好的效果。综上,只有充分运用好这几个方法,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逐步提升,甚至受益终身。
农村小学生受地理因素、年龄因素、学校师资配备因素等限制,写作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更需要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进取,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想。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同行不断钻研,努力探索,人性化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中心小学)
一、当前影响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和知识的缺少。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儿童、妇女较多,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十分的淡薄。2008年**办事处的一村民在“4.8”风雹灾发生时,不但不避灾反而冒险到自家楼房房顶上去修理房屋,结果被大风从楼顶吹下摔死。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从2007年、2008年两年**发生的灾害来看,因灾倒塌的房屋中有90%的是因房屋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差所致。农村电讯、电力等公用设施的防灾能力也较薄弱。这两年**因灾倒损电杆 1500 根,损坏电讯线路5000多米。造成灾区停电和部分通讯中断,给灾民生活和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差。农民在灾害发生时自救能力很差,往往是等外界来人救援,这样就十分容易错过最佳的避灾时间,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灾害损失。
(四)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有限。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更换较为频繁,经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实践相对较少,加上受到农村交通、通信和人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负指挥和救援能力十分有限。
二、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要提高加强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008年4月8日**市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倒塌房屋793户 1385间,死亡3人,该市**办事处的一村民在自家房屋即将倒塌而又不能冲出室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瞬间,他利用掌握的减灾知识,急中生智的站立在门后,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此例说明,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是一项投入小见效好的工程,农民掌握了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就可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已鲜活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播放公益广告,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
二是采取专家宣讲的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从市国土、卫生、科技、民政、水利、气象、消防、科协等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到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三是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带领农民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四是利用农村中小学校这个阵地,从小学生抓起,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他们学习后回家当小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给印度洋沿岸造成了举世瞩目的灾难。英国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子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 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亲发出警报疏散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则传奇的故事,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二)多措并举,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自然灾害的标准高,就能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一些。因此,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
2、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击地震、洪涝、风雹灾的能力。通过我们两年来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按照“一个为主三个一点”的原则,积极筹措倒房重建资金。即按照以倒房户自筹为主、动员倒房户亲友帮扶一点、组织村组集体通过义务工等形式支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原则,多方筹措,形成合力,破解筹资难题。2008年**市共投入因灾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56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民政部门扶持资金718万元;农民自己筹措4600万元;社会各方支助 280万元,其中:义务帮工2.3万个,折合现金120多万元;灾民向亲朋好友筹资160多万元;捆绑利用残联、移民资金2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问题。
其次是社会联动服务,整合各方力量。一是建议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城建、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减免各种费用。市物价部门及时有力地打击拱抬建材物价的行为。二是要十分重视科学规
划、保证质量。规划部门搞好危房改造规划图纸,帮助农民建房科学址。要充分认识科学选择建房地址的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育溪镇勤丰村一张姓农民所居住的是新建的质量很好的二层楼房,在2008年4月8日风雹灾中全部倒塌,这是他家房屋第二次因灾倒塌,其原因是住房是建在易发风灾的地址上。三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作用。由于这些贫困户相当一部分的料理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村干部组织协调服务,如两河镇麦城村在雪灾倒房恢复重建中采取“五统一”方法抓重建,即统一设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安排施工人员、统一结算、统一验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对三组10户进行了恢复重建中,仅采用统一购红砖、水泥的方法就节约支出1.2万元。四是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农村危房改造扶持政策,刺激农民危房改造的积极性。2008年**市仅投入倒房重建、危房改造扶持资金718万元,就新建了1420户农房,拉动农民投资5600万元,政府在农村危房改造上的小投入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五是可以仿照国家家电下乡的政策,对农村危房改造中必须的建材进行补助。
3、督促农村电讯、电力产权单位加大对农村电讯、电力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升级,提高抗灾能力。
4、要加强避雷设施的建设,**市两河、河溶、**等地是易发雷击区,每年发生多起雷击耕牛死亡事件。避雷检测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指导农民安装避雷设施,科学避雷。
(三)加强农村村级组织灾害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
农村村级组织是在灾害发生时处在第一现场长、第一时间的组织,是农民在受灾时的最近、最信任的组织,他们对环境十分了解,对灾民熟悉。2008年8月15日**市发生的暴雨灾害时,两河镇胡场村的村干部在零时将一被暴风雨困在家中老人救出家门几分钟时老人住户就倒塌了,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此事件说明,村级组织应急处置能力强弱十分重要。
一是抓好农村防灾减灾示范村建设。以示范村带动当地农村村级组织灾害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二是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各村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并要提高群众对预案的知晓度,预案制定得再好老百姓不知道哪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可以采取组织专业人员到村进行现场示教活动。尤其是要注意教会农民如何利用农村现场易找到材料创造条件进行自救和他救的方式方法。四是每年在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开展规模不等,有针对性的群众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提高群众对预案的掌握程度和知晓度,提高群众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技能。五是分批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增长救灾知识和技能,搞高应急处置的组织能力。
钟芳锋
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农村与城乡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师资的差距。我们培训设计的出发点是培养农村骨干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解决农村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现从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在此次活动中的具体培训过程加以分析。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农村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任务尤其艰巨。如何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农村体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是一个需要教师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郧县一中在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通过“名师带动走,专家引领走,领导激励走,同侪互助走,师生并肩走,社会监督走自我驱动走”等方式,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体育教师专业和谐成长之路。
一、名师带动走。
为了使体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学校精心挑选一部分名师带领体育教师们
走向教育教学艺术的殿堂,通过传经授宝,彼此交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人梯”作用和“桥梁”作用。俗语也有“名师出高徒”之说。郧县一中多年来一直坚持返聘退休的特级教师和名师回校参与“师带徒”工作,制定了《教师青蓝工程培养实施计划》,让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和三星级以上教师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培养青年体育教师,用制度来规范、激励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教育教学工作艺术精湛,教育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一批基础差、底子薄、教学水平不高的年轻体育教师在名师的关心、扶持、带动下快速成长为各级骨干,个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归宿感。名师的热情带动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关键的“助推器”。
二、专家引领走。
高校教师教育专家、教师培训机构名师、教科研部门专家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课、示范课,及时传达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体育教师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给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郧县一中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课、讲座、交流,形成了“导研学互动”的良好氛围。青年体育教师有专家的引领作“坚强后盾”,信心倍增。专家的引领、激励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难得的“催化剂”。
三、领导激励走。传统体育教师因缺乏竞争性,对专业成长的愿望不强烈,认为只要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就行,常常把专业提高看作是组织上的事,因而表现过于被动。作为学校领导,应及时给体育教师“外部刺激”,给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以积极的行政支援,有意识地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郧县一中多年来坚持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报销学费、车船费、住宿费,解决了体育教师学习的后顾之忧,还对专业提升快、教学绩效显著的体育教师给予优先晋升职称等政策倾斜,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师专业提升的积极性。问卷调查显示,郧县一中95%的教师愿意主动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学习。
四、同侪互助走。体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同伴合作互动、相互促进。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体育教师间信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同行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方法的借鉴等充实了体育教师生活的空间;通过同行互动,使体育教师摈弃了“同行是冤家”的陈腐观念,取而代之的不足,进一步坚定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和决心,并体验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快乐。郧县一中在该校继教网上建立了专门的论坛和博客网站,每天吸引数十名教师留言,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体育教师交流平台。同行互动促进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进程中的“加油站”。
五、师生并肩走。
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每位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仅靠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只有跟时代合拍、跟学生合拍,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值得深思。“感恩学生”与“师恩难忘”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体育教师应该看到,是学生为自己提供了工作的岗位和生存的意义,是学生为自己创造了专业的领地和发展的空间。现在,随着学生的思想、知识、信息的多样化,体育教师更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审视自己,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促进自身的发展成长。体育教师再仅凭“一桶水”而老大自居,必然是要落伍的。体育教师既要和学生同步走,又要比学生超前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师生并肩前行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后视镜”。
六、社会监督走。
近些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等似乎成了社会衡量体育教师优劣的标准,体育教师只有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满足时代与时俱进的需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改造,不断创新奋进,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体育教师,做人民满意的体育教师,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永立于不败之地。社会的监督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监视器”。
七、自己驱动走。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它不但优化了教学结构,而且打破了地域限制。并使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文本中未能涉及的资料,不管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均可以国际互联网等为载体,通过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带到我们的教室,来实现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关键词: 远程 资源 农村 语文 效果
目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形式正从教师依靠粉笔、黑板、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发展。教育模式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发展。媒体和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工具,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势在必行。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门技术。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点。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原则。它的发展,正在引起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它不但优化了教学结构,而且打破了地域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活动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迫在眉睫
昔日,教育、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学校,大多都以“书—教案—粉笔—黑板”四点一线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能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组织教学活动。课文内容中涉及到的资料,不管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均可以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等为载体,带到我们的教室,提高教学活动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学习、掌握远程教育信息操作技术,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的方法。
二、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脱颖而出
1、它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过去,大多数教师认为农村学校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远程教育进入课堂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教师通过学习,受到远教资源的熏陶与感染,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得不从传统的教学圈子中走出来,迈进素质教育的天地。只有辛勤的播种,才有快乐的丰收!年轻教师逐渐改变了过去贪玩游戏的陋习,老年教师也不再闲聊等待。不得不挤出时间来,学习今天的信息技术,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适应现代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2.它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得不购买家用计算机,并接入国际互联网。通过在家自学、集中学习、参与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学校空闲时,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搜索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取长补短,不耻下问,并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及教学技能的提高,提升了教师驾驭新形势下教学活动的能力。
3、它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远程教育资源的效应,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逐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日新月异。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在竞争机制日趋激烈的今天,大部分教师都树立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积极主动地学习远程教育资源,学习课外的语文知识,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远程教育资源作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活动中去;要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资源对诱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具有很大的优势。课堂要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同时,要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而又扣击心弦。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出现旺盛的求知欲,伺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鲸》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习性,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材,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立体的大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我在组织学生学习《鲸》一文时,将搜集的大海中鲸的各种图片制好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对这些图片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在背景音乐声中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各种鲸的画面。虽然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饱览大海里的鲸,但通过教学课件的播放,学生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了。当学生陶醉于美景之中时,他们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钻研文本内容。这时,向学生展示了本课知识的外延——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针对“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为什么像鱼一样生活在海洋里?”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制作了鲸进化的动画片,在播放鲸的进化动画时,画外音是: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经过很长时间,他们的前肢渐渐变成鳍,后肢退化了,变成鱼的样子,于是就生活在海洋里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情绪处于高亢状态,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达到预定目标。
2、播放动画,培养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更形象、更生动。不但让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还使抽象静止的画 面成为具体活动的情景,使学生认知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还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
如《草原》一文,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搜索关于蒙古草原的视频片段制成课件。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提问学生:“你结合文本内容体会一下,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大多便会知道: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的放声歌唱。再问:“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仔细阅读对应的文本,并结合课件上的视频资料,再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的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这就知道‘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了。相应的问题如“锈上了白色的大花”中“大花”的意思,学生看了大多都会知道是白色的羊群。再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学生通过看了相关视频资料,也会明白“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学生因为受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影响,知道了最好用赞美、愉快的语气去朗读文本。最终理解了“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内涵。
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题,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不但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教师要精心策划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可事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资源、学生实际等方面情况设计出课件,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引出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这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利用小组之间竞争,还可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
笔者身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二十余年,出于培训需要,对本地区农村学校常有调查研究。2007年10月至12月,调查了所在县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状况,结果显示:虽然该地区,凡是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职教师98.85%已通过信息技术初级学习,73.2%的在职教师又通过了信息技术高级学习,然而调查中,只有50%左右的在职农村教师初步具有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等;10%左右的农村在职教师基本了解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和编辑软件(如办公软件、演示文稿、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 软件、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 等方面的内容;3%左右的农村在职教师可初步利用信息手段在与学科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目前,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已全面开展,这正改变着教师工作、成长的方式和环境,引导着教师深远、长足地发展。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尤其是教育技术能力的缺乏,影响了教师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其发展与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现代教育虽已走进广大农村中小学,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障碍,尤其突出的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装备不足,缺乏运用教育技术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科技信息,具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良的信息素养现状,将使新课程教学改革、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受到很大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种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正全面铺开,面对农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低效状况,如何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如何避免以往的培训效能达不到的问题,关注教师真正发展的目的性,是师训和教师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村学校对教育技术能力关注分析
1. 认识不到位
在山区农村,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教师缺乏应有的上进积极性要求,对信息化认识是不到位的,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教育素养的提升。
一是在培训学习中,只注重教育技术中技术方面的学习,而忽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可能造成教师在实践运用中,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缺乏真正需要的有效结合。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特别敏感,也乐于学习和运用,而且不断把所学信息技术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但由于新的教育理念的缺乏,出现就技术而用技术的现象,而很少考虑技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因此,这样的设计可能模糊学生在学习欣赏中学习的目标,偏离学生关注的方向,错解课堂的重点等,这很明显抹杀了现代教师们拥有教育技术能力的原始初衷。
二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导向偏差,未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如在很多教学教研活动中都强调:“……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必须使用多媒体,否则扣分……”这是一种不良导向,忘记了教育技术应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手段,更可能导致竞赛课堂教学中技术泛化的倾向,而不对教学需要进行深入钻研,为得分而操作机器的本末倒置。
2. 运用环境普遍缺失,教学硬件跟不上
教师学而不用,这是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农村学校的普通课堂,教育技术运用率是很低的,如在对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掌握及运用的调查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只是在有县级以上教学竞赛时用一用,做一个“花架子”,秀一秀教学而已,其他时候根本不用。对该地区片中心小学以上的农村中小学66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中10所学校教师没有配置电脑;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10%以下的有37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11%~20%的有11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21%~35%的有5所学校;配置电脑数与教师人数比在40%的有5所学校。这种环境的惰性,引发人的惰性,这样,教师想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而又懒得去“组织”这些“人的”“物的”……在山区农村学校要真正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是艰难的。
三、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技术是一种工具,教育技术能力是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效能体现,教师只有明确认识、提升认识、加强学习与常运用,其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得以形成与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实效也才得以发挥。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中,以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薄弱具体映射了如下问题:学校提供的培训条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积极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欠缺。
1. 培训先行,且有针对性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获得与提升,大多是在职后,这就说明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一个关键环节。职后教师的培训不同于儿童的培训,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David Kolb) 提出了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这种理论同样实用于教育技术培训。根据该理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深刻变革与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急需教育技术具体技能, 及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经验,这些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第二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会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这些新经验;第三阶段,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创造性地对教育技术技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重新表达与建构,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第四阶段,教师把上面形成的教育技术技能、设计技巧、整合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科任务与实践中做出自己的设计决策,使其转化成教育技术能力。
这类培训属于全员参与,不仅一线教师,各行政主管教学领导都需包括在其中。学习内容从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基本功、教育技术技能等进行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全方位培训。
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湘西州龙山县就开始组织该区域教师进行了分学科、分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近千人已经获证。该县通过近一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域80%以上教师开通了个人空间,空间数4469个,班级空间1173个,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县域优质课堂专递系统(包含:录播教室、教学资源实时录制直播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互动教学控制平台、网络通道、终端系统),且该系统具有精品课堂、名师课堂建设功能。实现城区优质课堂向全县73所学校的每间教室同步传递。且在师资特别薄弱的农村学校建设的第一批8个双向音视频的互动教室,可实现学生参与城区优质课堂的问答等教学活动等。整个系统现已投入运行,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成为全国率先投入。
2. 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技术能力形成的核心因素之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较繁重,虽然培训学习占主动地位,但学员参训大多是迎合上级或其他学校的形式检查、学分登记规定等各方面原因而学习,所以可能造成学习效率偏低,教师发展不均现象。薛梅一文所述:“……校领导要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条件,教师才能不断地学习,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选取适合自己提高的东西……校长要为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提供适当的学习时间,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好的学习场所,与教师互帮互学,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 深化学习,创设条件,积极运用
教师教育技术提高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实践 —反思—再学习 —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这说明短少的培训时间是很难达到运用和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目标,坚持长期的实践学习和运用是关键,在农村学校,领导要重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符合要求的教育技术运用的环境,给教师一个自己的演练平台,组织老师相互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使培训的理论基础得以深化、教育教学基本功时时演练加深等。并且在这种好的导向中,让教师明确,只有让自己具备应有的教育技术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不“落伍”,达到自我提升的认识效果。
4. 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夯实教育技术能力实战基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师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成熟起来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条件,可强化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督促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式优势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更可发挥信息化建设效益。如湘西州龙山县近一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3000万元列入2014—2019年财政预算,目前对农村片小均已配备55寸交互式触摸液晶一体机(含绿板、备课仪),光纤接入互联网。教学点将在年底前全部建设到位(42寸液晶电视 + 电脑)。发挥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给予其良好的展示平台。
5. 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促成以点带面的全员发展
鉴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几大要素及教师队伍结构状况,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可开展以下活动及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互助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农村,由于老教师占的比例较大,他们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丰富,对于教材的处理、重点难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思路的设计等相对于青年教师都很到位,在老教师的带动下,青年教师可快速成长。另外,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在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中可以帮助老教师加快利用信息资源,设计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等方式,促使其共同提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尚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课件缺乏整体性,造成本末倒置。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课件,希望将课件制作得更加完美。而完美课件的形成需要搜集资料,包括音频、动画、图片等形式的资料,而且还要进行反复修改,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由于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思考就相应地减少了,造成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与书写,出现教师对于教材不熟悉的情况。教师难以将课文的重难点解析透彻,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未结合实际进行备课。由于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常常会出现备课脱离实际的情况。多数教师单纯地依赖网络而未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较难接受与消化。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
首先,要将传统方法与多媒体备课结合使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渐丰富起来,也给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提供了条件。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教师并不能因此而一味依赖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忽视。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工具,黑板和粉笔具备多媒体教学所没有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使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地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进行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困倦的情况,则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相关的短片或者图片来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充分将多媒体的价值体现出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掌握一定的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次,要强化对参考资料的解读。为了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充分地掌握教学方向与教学预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进行仔细研读。由此达到熟悉教材并将其进行有效合理地整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的目的,并通过实践来提高对教材的综合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用书》时,教师应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关键词句,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教师应对相应的单元主题进行阅读,在掌握主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到回顾性教学,从而加强课文与知识点间的衔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日常知识的积累,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文学的熏陶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语文教学的平台不断扩大,教师可以借鉴网络上的名师教学视频,但不能完全照搬,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参考或应用,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模式。
再次,要细读文本,熟悉教材。为了提高备课的效果,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在反复的研读当中体会文章的精髓,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最好能够烂熟于心。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主要接触的是字词、句子、段落、标点符号、表达方法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划分为多个步骤来阅读。首先对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细读,领悟文章的精妙。其次为了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教师必须做相应的习题,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涵。最后则要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由浅至深,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另外在课内教材学习的基础之上阅读相关的课外文章,从而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将阅读感想、写作背景等教材未出现的内容进行填补,增强文本的文化意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备课作为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来提高其备课能力,增强教学能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水平。
【农村学校能力提升策略】推荐阅读:
农村学校困境09-27
农村学校发展规划09-21
小学校长谈农村学校管理的艺术10-28
农村学校校长述职报告06-23
农村学校寄宿制管理09-17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07-15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07-20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优势10-09
农村学校管理干部培训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