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参考教案(精选2篇)
1.教学目标
1、了解四则运算,知道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将3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正确计算。
3、从游戏“算24”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
能将3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正确计算。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① 师:“算24”是我国流传很久而且很广泛的游戏。你介绍一下它的游戏规则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游戏规则:
②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一起来算“24”。
二、新课探索: ① 探究一:
生1:这4张牌不能算出24,我用2+3+6+9=20 生2:我用9÷3×6×2=36,也不行啊!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可是这2种方法都不能得到24。生3:那能不能用上加、减、乘、除呢?
师:当然可以!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现在看看谁能用四则运算算出24呢?(讨论)生1: 2×6=12
3+12=15
15+9=24 生2:9+6=15
15-3=12 12×2=24 生3:2+3=5
9-5=4
4×6=24 生4:2+6=8
9÷3=3
8×3=24 师: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5:3×9=27 6÷2=3
27-3=24 生6:9-3=6
6-2=4
6×4=24 生7:6×9=54 54÷2=27 27-3=24 师:同学们利用四则运算想出了许多的算法,真棒!探究二
师:你们能把小胖编的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2×6=12
3+12=15
15+9=24 问:
1、谁能用文字说说把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就是求什么吗?
2、填写树状算图
3、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生1:就是求“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
生3:3+2×6+9 =3+12+9 =15+9 =24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内练习: ① 练习一
试一试a、先把熊猫编的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9×3=27 6÷2=3 27-3=24 生:9×3-6÷2 =27-3 =24 ② 练习二
b、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190-90÷18-97(2)23×10-66÷33(3)217-44+66×11(4)84+800÷20×40 ③ 练习三
动脑筋:在下面的数之间填上+、-、×或÷,使运算结果为24。3
= 24 5
= 24 生1:3×3×3-3=24 生2:5×5-5÷5=24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凭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并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特点:应用题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算题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生猜老师的年龄。
2.生提供信息:如果老师不直接告诉年龄,你能提供几条信息,使同学们从你所提供的信息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吗?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展开,让学生灵活选择条件进行解答。
[说明:课的.导入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师提供信息。
同学们种树,三年级种了36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两个年级种的总数少8棵。
(1)独立操作:你能用线段图把这几条信息表示出来吗?
(2)指名回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五年级种的棵数怎么表示?(课件显示)
(3)提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如: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四年级共种的棵数,五年级种树的棵数,三个年级共种树的棵数等。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课件在线段图的相应的位置上表示出来,并打上“?棵”。一、二步计算的问题马上让学生口答。)
[说明: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2.尝试解答:五年级种树的棵数,即例1。
3.指名板演。
36+36x2-8 36x(2+l)-8
=36+72-8 =36x3-8
=108-8 =108-8
=100(棵) =100(棵)
答:五年级种树100棵。
4.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路。
5.揭示课题: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小组讨论:如何来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7.交流汇报。
(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
36+36x2-100=8(棵)
正好符合原来的已知条件。
(2)换一种方法解答。
[说明: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分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尝试后讲解,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 中的落实。]
8.试一试。
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四(l)班同学做了25件,四(2)班同学做的件数比四(1)班的2倍少15件,四(3)班做的件数是四(2)班的2倍,四(3)班同学做好事多少件?
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并说出算式中前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9.概括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课件显示)
(1)读:弄清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想: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验:进行检查,写出答案。
[说明:既让学生在具体的解题体验中自然地总结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又能从中给予合理地简缩,形成“读――想――算――验”的学习方法,并适当地进行板书,有利于学法指导。]
三、巩固
1.先说图意,再列式。(课件演示)
(生讲一个算式,课件显示一个)
2.选择题
(1)果园里有桃树60棵,是梨树棵数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和桃树的总数少2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正确算式是(C)
A.60x2-20 B.60÷2-20
C.60÷2+60-20 D.60x2+60-20
(2)买一台洗衣机要600元,买一台彩电比买3台洗衣机的价钱还多100元。买一台洗衣机比买一台彩电要少花多少钱?
正确算式是(B、D)
A.600x3+100
B.600x3+l00-600
C.600x3+100+600
D.600x(3-1)+100
(回答正确,鼠标点一下序号,自动跳入括号,并发出鼓掌声。错误的,则序号自动从括号中弹出,并要求说出错在哪里。假如要使这个算式成立,应用题该怎么改?)
3.小组合作,搜集生活中的信息,编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小组间交换做题并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解答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参考教案】推荐阅读:
三步计算文字题04-22
《计算工具的认识》参考教案11-10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12-17
“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设计10-29
“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教学设计04-26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题05-30
文字的美化教案07-17
办公室工作人员文字题03-28
第9课多变的文字教案10-10
输入文字教案12-3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