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变阻器复习教案(精选2篇)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器材,中考试题必有涉及。滑动变阻器考查主要形式有: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以及滑动变阻器变形应用。此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电学以来最大的难点,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学习不系统不扎实,很容易造成失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注重学习顺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先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型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取铅笔芯,将铜线绑在它的一端,另一端可以在铅笔芯上移动,在移动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让学生说出小灯泡亮度变化的规律,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会发现:铅笔芯连入电路越长小灯泡越暗,铅笔芯连入越短小灯泡越亮;联系到长度对电阻的影响则得出:铅笔芯连入电路越长,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所以小灯泡越暗;铅笔芯连入越短,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所以小灯泡越亮。
二、再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瓷筒、电阻线圈、金属棒、滑片、接线柱。
结构如图所示:
三、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片相当于电夹;电阻线相当于铅笔芯,增大了电阻的变化范围。
则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电路符号:
四、再来研究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一)电路连接
1.连接形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目的是起到分压和控流的作用,一般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入电路。
2.连入电路的方法──有六种,分别为(附有结构图)
・接A、C
・接A、D
滑片向右滑动时,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接B、C
・接B、D
滑片向右滑动时,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接A、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连如电路,如同一个定值电阻,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接C、D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如同一条导线,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3.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其铭牌,如标有“50Ω 2A”,表明变阻器的阻值可在0~50欧之间变化,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4.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位于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例(宁夏)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
(1)(1分)下图甲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2)(2分)根据图甲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2分)该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操作错误是
①;②。
(4)(2分)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利用该实验电路,你还能研究相关的哪一个问题?。
答案:(1)甲图中左上为电流表;与电灯并联的应为电压表。
(2)乙图中电流表右侧接线柱与小灯泡左侧接线柱相连,小灯泡右侧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左右接线柱分别与小灯泡的左右接线柱相连。
(3)①电路连接好之前开关已闭合;②滑动变阻器作为定值电阻接入电路。
(4)R = U/I
测灯泡的电功率 或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小结:对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考查,一般依附电学实验题不独立成题。在连接时谨记连接要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在开关闭合前应保证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
(二)对滑动变阻器作用的考查
中考中应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有:
1.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例(2009潍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调整R′的阻值,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3.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小结:滑动变阻器的以上作用都源于其串联入电路后,能起到分压的作用;可不能忘了在电路中的基本作用是:分压、控流,保护电路。
五、拓展应用
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两个端点时,分别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和导线,借此用它来代替定值电阻,利用一个电压表和已知最大电阻的滑动变阻器来测电阻。
例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已损坏,能否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
解析: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1)将滑片移至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作U。
(2)将滑片移至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作。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因为心理年龄并不具备智力那样的稳定性,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化。
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好和坏可以区分的。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表象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
人从出生到衰老,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儿童时期:不切实际是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喜欢被人表扬,总想取悦他人,他人肯定的评价才能令你肯定自己。渴望从人家那里获得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情绪起伏大。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高,可塑性强,好模仿;在社会生活的学习适应中时常受挫,但是并不会造成即时的心理阴影。心理处在儿童期的人,简单而快乐,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精力旺盛,头脑灵活,较为乐观,好幻想,不保守,做事全凭兴趣,几乎完全没有名利概念。容易走极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强烈的竞争欲望,但在竞争时又几乎不会运用有效的心计。
青少年时期:内心不能平息的矛盾冲突是此时最明显的特征。如:闭锁性与人际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高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的矛盾等。强烈渴望独立自主自由洒脱,但还没有摆脱受他人影响的阴影,好像有“第三只眼”随时监控着你,你的一举一动在儿童时期是为了让具体的他人满意,现在是为了让这“第三只眼”满意。而实际上,“第三只眼”就是内心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体系。本能与人为,现实与理想,自我与超我,这种种矛盾的痛苦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对责任,想去担当又渴望逃避,对名利,想去追求又不屑一顾。富有创新精神,敢作敢为,多变化。
中老年时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若将人生之路视为登山,目前已到达了自己的峰顶;性格特征基本定型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成熟、稳健、老练、实际,能够合情合理地处理现实人生的种种矛盾,平和地看待完美与缺陷、获得与丧失;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分辨可能与不能,可为与不可为。但这种状态稍有偏失,就会走进保守与停滞,相对悲观,性情固执,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创造性和人生乐趣的逐渐丧失。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稍加用心地“普遍应用”,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因为对方是小孩,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进行对话沟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再比如,我们成年后会觉得和父母沟通有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都是天真烂漫可爱的小孩子,不管你在外面,拥有多么大的公司、有多么高的地位,那些“附加值”在父母看来,都不过是“皇帝的新装”。如果我们用“社会面孔” 去对待父母,父母会感到极端不舒服。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该享享清福”,而忽略了让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给子女一些照顾,来继续感受付出关爱时的成就感,此时的心理满足才是父母最需要的。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满足需要,并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所谓“还不清的儿女债”,其实也是父母心头最甜蜜的债。若没的还了,没的指点了,恐怕也是一种失落。所以,在长辈或上司面前,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年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