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共6篇)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临江乡中心学校

康文超 2017年4月

《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

2.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2. 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上课,你们的心情怎样?(紧张)为了缓解一下同学们紧张的情绪,把你们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各位老师,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组优美壮观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组图片张石的是哪里吗?(深圳)对,这就是位于我国的南海边的深圳。(课件展示地图)

2、看了这组图片,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3、小结: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可是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三十年几前,这儿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一看这座村庄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在课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一起读)

3、按句式说一说:昨天,这座村庄______。今天,这座村庄______。教师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今天:焕然一新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1、现在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看看昨天那座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吧!默读第1-2小节。想想,这座村庄贫穷落后在哪些方面?(课件出示课文前两节)

(1)是呀,一直以来,这座村庄的人们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过着困苦、单调的生活。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在田里干活;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家里没有煤气,只能在灶上煮饭,烧柴冒出的烟雾熏得人眼睛流泪;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小孩们也没有地方去,只能在“稻草里打滚。”

(2).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

“摇晃的”写出了挑水路途的遥远,“夕阳”既交代时间,也象征了贫穷落后的生活。这句话写出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困扰。

(3)第2节中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 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

(4)除了诗歌中写到的这些情景,请你想象一下,当时还会有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眼前?

(人们起早摸黑地干活还难以解决温饱;天黑了,那里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人们早早地就睡了;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农田……)(5)朗读指导:过去是那样的贫穷。这一部分,应这样读。(读时语调要低沉)

(6)小结:昨天的村庄贫穷落后,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所以诗歌中说现代文明——(生接)是那样遥远、渺茫。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学生边读边用直线划划)

(1)组织交流:高速公路、厂房、儿童乐园

(环境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2)想想:这地方还有哪些变化?

人的变化(那些离土不离乡的特区人,既有紧张高效的工作,“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又有健康充实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人们“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3)教师小结:课文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写的。(4)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改革开放后,一个贫穷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舒适了,人们的心情开朗了,人们的工作劲头也更大了,我们的社会也进步得更快了。)

(5)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6)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而不说“过去”。说明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3、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齐读第8节)(课件)“春燕”是指谁?诗人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是什么使这座小村庄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

2、(课件)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那同学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政策谁提出的吗?(邓小平)超链接

3、有那么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歌曲唱的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mv)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有党中央富国强民的好政策、有勤劳智慧、发奋图强的中国人民,还有你们——祖国未来的希望正在不懈地努力着,这儿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祖国的明天也必将大放异彩。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篇2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篇3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篇4

执教者:岱峰中心小学 吴美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学习“灶、庞、焕”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渺茫”、“晨曦”、“焕然一新”等词语。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5.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教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 渺茫 晨曦 边陲 面庞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思考: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 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己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4)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5)你能不能把自己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略)

(6)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5.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5)指名同学读、赛读、引读、配乐读。

6.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1)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深圳人(自己)的现在─将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7.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下来。

五、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教师激情总结:是啊!无论是经济、城市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似乎只在一夜之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城市。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一个缩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那么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

2.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歌唱的是邓小平和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也许深圳以及其他城市乡村,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春天,去聆听春天的故事吧!齐唱歌曲。(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3.作业:

(1)阅读《中国一日》,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找找“变化”。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语文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灶、庞、焕”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作用;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深圳的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的一个

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这一切无一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师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渺茫、晨曦、边陲、面庞、翩翩起舞、焕然一新(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巨大变化。)可以分为几部分?(昔日深圳,今日深圳,变化的原因。)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整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朗读课文,思考: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等词语。)

2.默读课文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生产力低

下,生活不便,教育落后。)

3.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4.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摇晃的”写出了挑水路途的遥远,而“夕阳”既交代了时间,也象征了贫穷落后的生活。这句话写出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困扰。)

5.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6.指导朗读,读出人们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学习第3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学习第4小节。

(1)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第4节,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学生读课文回答,教师总结: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

(3)朗读指导: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惊喜、赞叹的语气。)

5.学习第5—7小节。

过渡:真是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读一读。(2)学生读课文后概括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教师总结: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6.学习第8小节。

(1)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诗人把今天的农民比作“春燕”,表现了他们的勤劳。)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他们“描画着美好春光”是说他们正满怀希望地建设着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赞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引导学生想象深圳人的现在和将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7.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背诵下来。

五、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是啊!无论是经济、城市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城市。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一个缩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深圳在变化,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伟大成就呀!

六、布置作业

昨天这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篇6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下册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因此,教学中,我增加了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了解诗歌的特点,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读、轻声读、想象读、默读、赛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这样,不仅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而且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此外,本课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课件出示的画面来感受村庄的变化。

最后,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了解,我在课末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曲中所歌颂的人物——邓小平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学生热情高涨,情感达到了高潮,由此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设计了一道作业,让学生写一写家乡的变化。这样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地体会时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上一篇:小狗记者作文300字下一篇:岁月静好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_初三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