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世界技能大赛(精选8篇)
“数控铣加工技术”项目命题标准
一、命题原则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参照数控铣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命题,适当体现当今数控加工新技术和新知识命题,命题应符合当代数控加工技能的特点,试件完成后要求能够实现一定功能性的作用,增强其趣味性和实用性,试件构思最好来自企业的高端产品。3-4个零件构成的组合件,工艺要适合于单件加工。
试件原材料建议用圆柱型和板料并用的45#钢,考核学生的装夹能力。至少能够实现3次配合的考核,考核学生装配尺寸的控制。最终能够利用数控铣床按照图纸完成加工试件,竞赛时间为360分钟。
二、命题范围
试件特征包含内容如下:
1、试题基本内容必须包含内外轮廓、槽、孔、薄壁、倒角、二维配合要素,占分比例可控制在80%左右。
2、试题其它的内容为刻字、铣削螺纹、T型槽、曲线、曲面及三维配合等加工,占分比例可控制在20%左右。
一、分析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 学生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在实训阶段,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在上机床操作时只能盲目机械跟从指导教师, 缺乏独立分析数控工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动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二) 师资力量薄弱
指导教师中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分离, 实训教师只带实训而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专业理论教师只在教室讲授专业理论课而导致动手实践能力不高。在指导学生参赛时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掌握本专业高新技术与运用能力的老师目前严重缺乏。
(三) 实训条件及训练水平有待改进
当前, 数控实训车间设备虽有所增加, 但与企业相比仍有所落后。另外, 实训内容基本不变、训练效果不明显, 没有有效的检测机制, 训练水平不是很高, 除增强实训强度以外, 还应和企业合作, 提升实训层次。
(四) 参赛选手心理问题分析
竞赛的环境和选手平时在实训场所有很大区别:设备和场地陌生, 各个学校的参赛选手同时操作, 心理有压力, 容易紧张, 操作手法可能变形, 容易产生平时不出现的错误, 给比赛增加了难度。
通过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可以对数控教学实训成果进行检测, 反复总结找差距, 对我们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训思路进行了思考总结。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 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数控技能竞赛的试题是根据国家数控加工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而制定, 主要体现在新颖、综合、广泛、量大等几方面, 教师必须对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改革, 删除过时知识增加新知识,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 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联系生产一线的零件实行项目化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首先,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渗透实操试题。题目设计应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 以先进的数控加工为理念, 将机械行业中典型零件的特征和近几届技能大赛的特色相结合融入到我们课程设计的项目中。其次,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论试题, 学生的理论知识点薄弱, 而竞赛时理论试题的特点是来自生产实际, 知识面广, 题量大, 注重操作理论、加工工艺, 并与实操试题相互补充, 在教学实施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不断练习,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 师资队伍素质结构的改革创新
技能大赛不仅是考学生, 更是考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 我们的指导教师应走出学校, 多参加数控技能培训, 开拓眼界, 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 锻炼实践能力, 使多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多和兄弟校交流, 取长补短, 促进自身发展。学校也可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行业专家经常到学校来做报告, 进行培训。这样我们的指导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 及时吸收到新鲜的知识点, 行业动态, 能真正锻炼成双师型的教师。学校也可制定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师资建设规划, 每学期制定发展目标, 保证技能教师既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可引入合理的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提高师资水平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 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 促进在岗教师的积极性, 增加紧迫感。
(三) 赛前训练模式的改革创新
赛场如战场, 技能大赛是在规定的时间内, 一定的环境下, 对每位参赛选手的知识技能、机床操作能力、突发状况等的综合因素的一个考核检测, 参加比赛的选手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要比赛一开始就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要冷静对待比赛中的各个环节, 当然这和平时的训练是紧密联系的, 在我们平时的实训、技能训练中可模仿比赛时的环节, 将比赛和训练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就能感受到大赛中的那种氛围, 学校、专业部可经常举办类似的技能比赛, 刻意制造一起突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学校、班主任对表现优异的同学加强表扬力度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样反复的模拟比赛、反省, 让学生能在技能大赛是能从容应对, 另外在学校里都有一些合作单位, 可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接触不一样的零件加工, 拓展视野, 让理论实践相结合、训练竞赛相结合, 让学生随时都能感觉到竞赛的氛围气息, 不再出现上阵临时磨刀、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
总之, 要想在技能大赛中独占鳌头, 在数控实训、专业建设中必须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 在实训课程改革中, 时刻渗透技能大赛的标准要求, 时刻注意其先进性和前沿性, 培养能适应比赛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机床操作工人。
参考文献
[1]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举行成为职教教学风向标[N].中国教育报, 2008-6-30.
[2]李健龙.数控技能大赛对数控专业的启示[J].大众科技, 2010 (6) .
关键词 数控技能大赛 学生选拔 技能培训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0-02
数控技能大赛的举办是职业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技能的一次大展示,对于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各省、市的数控技能竞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那么,我想通过我这几年分别作为选手和指导教师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浅谈一下数控技能大赛。
一、数控技能大赛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首先,从几届的数控技能大赛出题命题特点来看:
1. 2004年第一届数控大赛:只有一件简单的零件,主要考察选手的数控加工技能;
2. 2006年第二届数控大赛:两件公母配合件加工,不但考察选手们的基本数控加工技能,还要考察选手们的综合能力;
3. 2008年第三届数控大赛:多件零件加工和自动编程(CAD/CAM软件应用),要求选手们具有高度数控加工工艺积累、精度控制能力和熟练的自动编程能力;
4. 2010年第四届数控大赛:不但会应用传统的数控机床,还要会应用更先进的多轴数控机床;不但是一个选手操作,还要多个选手配合团体操作;不但会传统的加工工艺,还要具备更先进的复合数控技术加工工艺。
5. 2012年第五届数控大赛:比赛试题不但注重创新概念的考核,还关注细节,重视过程;同时还新增设了数控装调与维修的赛项(团队比赛)。
从2004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开始,数控技术大赛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件到多件,从手工编程到电脑自动编程,从单项到多项配合加工不断发展的趋势,也充分体现了数控技术在我国快速应用发展。
其次,从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比赛,于6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机电学院新校园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6个省市(计划单列市)518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七个项目的角逐。本届比赛是自2004年以来数控大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比赛。技能大赛得到了职业院校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同时示范、引领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经过赛前训练和比赛锻炼,选手技能水平、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受到中职学校的欢迎和认可。
另外,本届大赛在组织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在各赛区选拔赛期间,组委会组织专家到赛区做技术培训;在全国开展全国决赛试题及方案征集活动。在各赛区选拔赛结束后,组委会针对各赛区参赛选手,组织了免费的“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及工艺”培训班、“数控多轴加工软件应用”培训班;将实操试题提前公布,以便参赛选手学习及训练;在实操赛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便于场外领队、教练、选手观摩学习;在实操现场组织配套展览,加强宣传及交流工作等。除了以上这些创新工作外,组委会还组织了数控技术发展及数控技能人才培养论坛;还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点评活动等。
从几届的数控技能大赛出题命题特点以及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看,数控技能大赛不管是在技术要求,还是在选手的综合能力、人数以及大赛的组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作为职业教育者要不断地努力,为数控技能大赛做更高要求的准备。
二、数控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与培训
选手的选拔和培训是数控技能比赛前期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我根据自身参赛和培训竞赛选手的体会,对职业学校数控技能比赛学生的选拔和培训做了以下探讨。
(一)选拔学生是基础
俗话说“强扭的瓜果不甜”,挑选的时候应该体现一种自愿原则,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筛选。有些老师可能把听话、学习认真的同学当作首选,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片面。我们在挑选时首先需要参照的应该是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切削原理等,这些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对数控培训接受能力的好坏。其次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掉。最后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实训中对各种工量具的使用。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想要提高是很难的。
确切地说,选拔是一个促进与提高的过程。培训期间老师可根据日常表现及考核采取淘汰制,做到优胜劣汰。起初挑选的人数可以是正式比赛的3至4倍,随后逐轮淘汰,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的劲头将会大大提高。当然,有些技能不错的学生在培训期间会觉得培训过于枯燥,出现严重失误后会产生后怕心理,打退堂鼓,这就少不了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技能培训是关键
1.操作技能的培训
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指导老师应准备详细的进程安排,方能做到有条不紊。初步筛选的学生可能已学过数控方面的知识,但对编程和操作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在培训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再对每个指令进行系统的讲解、分析和演示,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培训的安排。有些指导老师或许存在着这样的心态,怕自己在演示中出错,我认为没这种必要,老师跟学生应该以探讨交流的形式进行培训,万一出错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比纸上谈兵效果更好,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也更直观。endprint
数控技能比赛培训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一般比赛都会使用指定的机床设备,教师可以根据比赛难度和比赛所用的机床来大概确定题目的类型。比如数控车床比赛,高级工难度,选用的机床大多是FANUC、GSK980TD或者华中系统等等,再根据比赛刀具清单,我们就可以大概确定是外圆台阶、凹凸圆弧、内/外螺纹、车槽、内孔等。这样培训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与比赛内容更接近。
2.三个“度”的把握
数控比赛讲究三个“度”——速度、精度、粗糙度。在日常培训中,指导老师应时刻检查学生的工艺编排、程序编辑、切削用量选择及操作规范性等,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三个“度”。怎样更好地保证这三个“度”呢?首先,一定要提高学生手工编程的能力,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比赛中由于心理等因素,程序出错再去修改往往很难找到错误的地方,既浪费时间、加剧紧张又影响到速度。其次,对工艺的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图纸就盲目加工,对工艺细节考虑不够周到,加工到一半时发现工艺出错,不能继续加工,前功尽弃。在培训时一定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宁可花十分钟认真分析工艺而不为图一时之快乱了大局。最后,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不同材料,使用不同刀具都有不同的切削用量。有些学生为了抓紧时间而不断提高切削用量,这样精度难以保证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当然切削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机床主轴的电机功率往往会被一些老师忽视掉,不同的主轴电机功率所选用的切削用量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会出现崩刀,甚至断刀等现象,在正式比赛前指导老师一定要及时提醒。
3.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竞赛中,由于选手对场地和机床性能的不熟悉,加上心理紧张和疏忽大意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程序编好后不能运行,加工中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刀具突然断裂等现象。所以日常培训中不能一味追求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竞赛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都有一些难点的设置,用常规的编程模式或许加工不出来,培训中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编程,可以尝试不同的编程方法来加工同一个工序。有些老师忌讳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断刀或发生刀具干涉等现象,我认为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差,反而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出现问题后,指导老师不要忙于解决,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由。不过一定要在保证学生和机床安全的前提下。
(三)培训时注意事项
1.劳逸结合:不要为了出成绩而搞得学生身心疲惫,合理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训内容尽量少而精:有些老师采取“题海战术”,但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更应注重培训质量而不是题目的多少,学生的技能不是老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愿意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才是最主要的。
3.安全问题: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到胆大心细,程序里一个数字的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会酿成大祸,轻者零件报废,重者造成机床受损或人生伤害。
4.及时总结、提高:不但指导老师要及时总结,选手也要及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快速的提高。
总之,通过数控技能大赛,数控技术向着高速、高精、高效、高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者的我们具备更高、更强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顾力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数控车床分册)[M].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金福吉.现代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总结
一、大赛简介和参赛回顾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是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数控大赛每二年举办一次,今年为第二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共有20支代表队共计500余名师生参赛。
今年是大学首次组队代表兵团参赛,所以在我校于5月20日正式收到通知后,机电学院与高职学院立即进行了参赛队员的甄选工作。选拔根据学习成绩、理论知识结构、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能各个方面综合展开,经过两轮遴选,陈虎等5名同学和机电学院王磊等3名教师最终组成兵团代表队,参加大赛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全部三个工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的竞赛。参赛队员放弃了暑假休息,进行了专业集训。由于此次参赛队员皆为大一同学,仅仅学习过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工程力学等数控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尚未涉及到核心技术,而且连真正的数控机床都没有亲自接触过,所以集训的工作量相当大、相当急。同学们在专业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复习加深了有关公差配合、零件读图的内容,学习了比赛必须的加工工艺、钢的热处理、应用软件系统、仿真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喊累的顽强钻研精神,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有规律地运转着,上午进行实操训练,下午又是4个小时的上机操作,晚上还要学习加工理论。同学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虚心学习的心态,于10月20日出发赴京参赛,22日顺利抵京,共比赛七天,后于28日安全返校报到。其中的多场实操比赛都持续了七八个小时,中间不吃饭、不休息。
二、参赛收获
1、通过参加全国性的高水平比赛,师生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想,磨练了实战经验。尤其是通过与全国高职数控专业的技术尖子的同台竞技,普遍产生了
危机感,寻找到了今后学习的巨大动力,明确了进取方向,激发了同学们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同学们憋足了干劲,发誓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努力攀登新高峰。
2、通过几天的紧张比赛和参加学术交流会,同学们在与顶尖级的专家、裁判的互动中,深受教育,学到很多有益的实操技术和课本之外的实用绝活,了解到了数控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同学们普遍感到受益非浅,长进较大。
3、通过比赛,同学们真正接触到了我国尖端的数控设备,并在比赛中迅速摸索、熟悉了高科技装备的操作技能,缩小了与发达地区高水平同学的差距。同学们十分兴奋,感到机会难得。同学们以大赛为交流平台,也确实认识到数控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光明前途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坚定了专业信念,同学们普遍形成了“技能成就人生,学习创造未来”的共识。
4、通过比赛,同学们发扬不怕吃苦,勇于钻研的顽强作风,充分展示了兵团高职事业蓬勃发展的风采,宣传了石河子大学,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同学们注重在比赛间隙与其他地区选手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不但带回了远方的友谊,而且还带回了很多高质量的有用信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对与内地参赛选手差距的分析
(一)客观因素
由于我校的高职教育是依托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展开的,所以带有明显的本科教学的痕迹。而内地大多数高职院校为独立设置,且有相当数量的是新近从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的,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建设、实习制度方面有重大差异,表现如下:
1、教学计划的差异:内地高职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紧紧围绕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展开,跟本科的学科教育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加强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他们把教学课时的大部分重点划分给专业课,突出实用。比如与实操有直接关系的公差,这一部分我们是安排的三天时间就讲授完毕,而内地院校则是整整一本书作教材用了一个学期在教学。诸如此类的情况较多,我们把相当
重要的纯专业内容夹杂在其他科目里一笔带过了,没有像他们那样高度重视。再次,内地院校十分注重高职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操课的教学时数比例接近一比一。熟能生巧,因此内地选手能在规定时间能轻松完成比赛任务,而我们则感到时间远远不够用。
2、师资的不同:由于我校为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因此在师资引进时,重点考虑的文凭和学科研究能力,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虽然有硕士研究生教师,但与内地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相比,优缺点在高职层次上分明可见。尤其可贵的是内地高职院校的好多教师实际上就是工作十数年的普通技师和工程师,他们具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领域的职业执照,业务熟练、经验老道,讲授突出实际,示范一步到位。学校对他们的考核不在于科研或发表学术文章,只注重教师的实操水平,因此教师能有充裕的精力和动力钻研数控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实际的应用问题。
3、实践环境的不同:由于内地经济活跃,改革开放时间较长,市场培育较为完善,因此内地多数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就是与生产企业联营的加工工厂,他们对外接活有实际的生产任务,因此大为欢迎、鼓励高职生到工厂实习工作,工厂也有固定利润用于教学实践环节和设备的更新,学生也能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发展趋势。校企之间建立着牢固的良性互动互惠机制,这样内地高职生在实习时可以接触到市场上最新的数控机床设备和难得的市场信息反馈。而我们实习工厂业务单一,紧靠大学投资当然就没有能力更新设备,也不可能紧跟市场发展前进,也缺乏动力引进师资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到目前为止我校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教学型机床,功能不全,加工精度低;而内地普遍使用的都是第二代生产型机床,而且正在进行数控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与我校作比较,他们有华中数控车床28台,发那科6台,西门子6台;华中数控铣床4台,发那科1台,西门子1台;华中数控加工中心6台,发那科1台,另外尚有980台各型较老的数控台。我校目前仅有华中数控车床2台,数控铣床1台,加工中心1台。其次,我们没能象内地学生如此方便地进入工厂实习工作,了解第一线生产力最新的发展状况,很多设备与软件都没有接触过,比赛中应用的高级设备多为现学现用,差距自然难免。
(二)主观因素
通过交流我们得知,我校的高职学生入校的录取成绩远远高于内地一
般的高职院校,超出了国家录取分数线很多。按理来说,我们高职生的智力水平和基础应在内地选手之上,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为什么能力反而甘居人后?经赛后师生冷静思考,客观分析,问题根结在于我们的高职生在入校后骄傲了起来,在自由宽松的美好环境中逐渐地自由散漫起来,懒惰情绪日益滋长,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丢弃了严格的自我约束观念。
正是基于上述主观因素,同学们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实习中,在对待自身学习、成材这样的大事上等靠思想严重,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更没有战胜困难、解决实际难题、不断前进的方法。凡事都等学校安排,靠老师来讲解,出现问题一概归咎于学校,只会怨天尤人,不会有效地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举同学们的现实例子来说,本学期在上数控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机械装备时,虽然没人旷课,但很多同学坐在教室里却心不在焉,要么是打瞌睡在睡觉,要么是做怪样,没有认真听课,更没有进行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如此这般,如何能学好、学透、学扎实?这其不是让老师枉费心血?试想若将内地高职院校那样繁重的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给我们,又有几人能吃得消?受得了这样的苦?若按内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相当的同学都会面临因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学习而被开除学籍的境遇。以同学目前的精神状态,即使是大学投入巨资建成了与内地同等水平规模的加工中心,对学生自由开放,又有几人能自觉牺牲文娱休息时间去刻苦钻研技能?若大家都像目前这般状况学习而不警醒,那校方做再大努力和投入也是白费。还好,我们中间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奋力拼搏,如朱运鹏同学感觉到公差的重要性,他就自觉地去大学图书馆借阅了相关辅导书籍进行自学,缩小了与内地的差距;务孟胜同学对电脑有爱好,他就能结合专业特点,自学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这些同学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为我们弥补差距、奋力赶超找到了一条适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道路和方法。
四、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同学们经过交流和思考,一致认为: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差距却不去奋起直追。同学们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参赛感悟,归纳出以下四点努力方向:
1、坚定专业思想,认清客观现实,丢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抛弃等靠的消极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高度紧张起来,重视学习,要有充足的信心靠自身的努力来应对困难。
2、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这样基本环节,加强师生教学互动,用心学习,潜心钻研,为今后数控实操技能的突飞猛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3、有效利用大学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学院开放的机房),加快个人知识结构的更新,开拓眼界,与时俱进。
4、联合有志同学组成一个固定的、小规模的学习核心小组,自主开展学习研讨,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加工工艺、热处理、公差等理论的讨论研究;二是对数控应用软件与仿真系统的理解学习,提升编程技巧与速度,熟悉仿真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三是加工过程中粗加工余量与精加工误差的实操经验交流,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缩短加工耗时;四是通过网络和与内地选手的交流联系,关注、追踪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学习小组为中心,最终带动整个班级数控专业水平的整体发展。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
当地时间2013年7月2日至7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选手参赛。在汽车维修、焊接、移动机器人、砌砖、模具制造、制冷与空调、美发、糕点制作等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范围内的46个项目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是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技能展示交流的平台,被称为职业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该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该组织目前有67个成员,涵盖世界72%的人口。2011年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第41届大赛的6个项目,获得了一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以及总平均团体分第二的骄人成绩。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第二次派代表团参赛,共有26名选手参加其中22个项目的比赛,最终获得1银、3铜和13个优胜奖,在全部22个参赛项目中有17个项目获奖,这是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新突破。
组委会主席特奥多尔•尼豪斯称,第42届大赛组委会成功实现了为世界各国更紧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相互学习交流提供良好平台这一宗旨。
全国数控工艺员职业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5年间工作组专家在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计划、模式、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始终坚持数控工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作为数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改善数控工艺的综合应用寄希望于“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完成的现状,探索着“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培养目标”。数控工艺员的培训成果对两届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起到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作用,数控工艺员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为大赛的命题提供了保障;数控工艺员的培训认证模式为参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竞赛形式。现将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关于理论、软件和实操的试题点评编辑在一起,供同行们参考,可以为把握08年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的方向提供借鉴,同时也折射出了数控工艺员培训的发展方向,指导办好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本届理论竞赛试题的命题组是由多位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讲师等专家所组成。他们既是数控大赛的命题人,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远程教育数控工艺员考试的命题人。这些专家根据数控工艺员的命题经验,从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结束后就开始酝酿本次的试题。通过总结归纳数控工艺员考试命题经验和首届数控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命题的经验,结合新颁布的数控操作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经过二年来的反复讨论最终形成终稿并获得大赛组委会的批准。
这次理论竞赛试题的命题原则是:遵照职业标准规定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侧重数控加工专业基础知识的原则;弥补实操考试的不足点的原则。
一、遵照职业标准的原则
在理论试题中我们严格按照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范围和要求命题。学生组遵照高级工要求,职工和教师组是按照技师要求。命题范围是构成试卷的基础。也是所有选手如何进行理论学习的依据。如果考题超出职业标准的要求。那么命题就会失败,考出来的成绩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今后各个职业院校应该认真地学习职业标准,在数控教学实践中贯彻和执行职业标准的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本届理论竞赛试题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题目都是来自生产实际。这些题目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却以生产加工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让选手做出选择或是做出回答。例如竞赛题目之一:
金属切削加工时,切屑的颜色可反映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它可以帮助判断切削参数是否选择合理。当加工碳钢时,切屑的颜色呈暗褐色,这表明()。
A.切削速度适当 B.切削速度偏高 C.切削温度太高,应降低切削速度 D.切削速度偏低 答案:A 这道题目直接来自实际加工。很多有经验的操作工凭借观察切屑的颜色就能判断当时的切削用量的选择是否合适。切削用量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是题目中并没让选手计算切削用量,而是让选手去观察。通过这种题目的考核,让选手知道平时经验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在平时的生产加工中要学会动脑筋,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人。当代的很多劳动模范不就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做出重要的技术革新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的吗? 例如竞赛题目之一:
有时按下松开机床主轴刀柄按键后,刀柄仍然不能从主轴上取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拉钉稍短或拉紧弹簧压合过紧 B.刀柄与主轴产生冷焊 C.松刀油缸位置靠后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答案:D 这个题目在机床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如果当这种现象产生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翻阅几本资料,那么对于机床的结构知识就一定能够掌握得非常牢固。
上述两道试题在书本上是不能够直接找到的。只有通过理论的深入学习,再通过生产实践,才能准确回答题目。类似这样的题目在本届理论试题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试题提出来以后职业院校中搞理论教学的教师们就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发展方向,那就是我们的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既是教师,又是技师,才能够培养好学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和2006年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师举办了两届数控技师班。就是要使更多的教师具有技师的水平和资格。
三、侧重数控加工专业基础知识的原则
在《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在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的第二项中写道: 2.2基础知识 2.2.1基础理论知识(1)机械制图
(2)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3)机电控制知识(4)计算机基础知识(5)专业英语基础 2.2.2机械加工基础知识(1)机械原理
(2)常用设备知识(分类、用途、基本结构及维护保养方法)(3)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知识(4)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5)设备润滑和冷却液的使用方法(6)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7)铣工、镗工基本操作知识 2.2.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1)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2)文明生产知识(3)环境保护知识 2.2.4质量管理知识(1)企业的质量方针(2)岗位质量要求
(3)岗位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2.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那么根据这种要求,我们选择了与数控加工最有关系的内容进行命题,使考题更具有数控的特点。例如竞赛题目之一:
假如,在加工时,数控系统出现了“CHECK LUBURACATION” 的英文信息,下面应该做的事情是()。A.调整液压系统的液压 B.调整压缩空气的气压 C.添加冷却液 D.添加导轨润滑油 答案:D 这道题目既有专业英语的内容,又有数控机床维护的内容。表面上是英语词汇,但实际上是机床维护知识。我们不要求每个操作工都能长篇大论地阅读外文资料,但是要求操作工能够基本了解数控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外文词汇,甚至哪怕是把这些词汇当作一种符号来看待都可以,最终目的是要求每一个操作工熟悉自己所用的机床,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和维护它。例如竞赛题目之一:
在开环控制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采用一对齿轮与丝杠相连接。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是三相六拍方式,电机转子的齿数为40个。已知脉冲当量为0.01mm,滚珠丝杠基本导程为6mm,则这对齿轮的传动比为()。A.5/3 B.3/5 C.2/5 D.5/2 答案:C 这道题目是把几方面与数控机床有关的基础知识综合体现出来。它包括步进电机的知识、脉冲当量的知识、数控机床滚珠丝杠的知识和机械零件中齿轮传动比的知识。虽然只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但是如果仔细的琢磨其中的含义我们可以学会很多的知识。作为命题作者真希望选手能够真正地掌握本题中的知识点,而不是简单地选择一下。竞赛题目之一:
当FANUC系统或者西门子系统执行了如下程序中的N30语句后,刀具实际移动的距离是()(西门子)(FANUC)...N10 G54 G90 G00 X0 Y0;N20 ROT RPL=30.0;N30 G1 G91 X80.0 F500;......N10 G54 G90 G00 X0 Y0;N20 G68 X0 Y0 R30.0;N30 G1 G91 X80.0 F500;...A.X移动56.569,Y移动56.569 B.X移动80.000,Y移动0.000 C.X移动40.000,Y移动69.282 D.X移动69.282,Y移动40.000 答案:D 这道题目表面上是一道数控编程题目,但它还包括有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选手首先要知道N20语句中坐标旋转的指令含义,然后要看N30语句的坐标位置,最后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计算移动距离。在本次大赛的理论题之中,多数题目都如同本题一样具有多重含义。命题作者就是想利用有限的篇幅,传达出更多的信息,考核出更多的知识点。
以上题目都是数控专业基础知识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选手们通过比赛或者通过学习这些题目后应该建立这样的一个概念,即:
(1)竞赛题目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范围很宽,但是并不很深奥。选手们如果想在竞赛前突击学习,那是绝对学不好的。即便是死记硬背地应付竞赛,那也只是临时性的。竞赛过后就会很快忘掉。所以选手特别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2)竞赛题目绝不是直来直去地问你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地问你多方面的知识。
四、弥补实操考试的原则
由于受场地、设备、资金所限,任何数控技能大赛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考核到。本届命题组为了使我们的大赛内容更加丰富,考点更加全面,提出了理论考试应该弥补实操考试的原则。命题专家认为理论考试应该是实操考试的延伸,应该是实操考试的升华。一部文艺作品的宗旨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理论竞赛试题,就应像文艺作品一样,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实际,而又不同于生产实际。它应该是实操竞赛的补充,应该把实际操作中的要点、窍门、精华用适合于考试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次理论竞赛试题包括了如下内容。(1)高速加工的概念(2)四轴、五轴的加工概念(3)零件的测量(4)夹具误差的计算(5)含有第四轴指令的编程(6)论文撰写的方法
这些内容无法在本届的实操考试中进行。那么就在理论考试中实现。可喜的是这次理论试题表现得非常成功。它与软件考试和实操考试相互呼应,相互弥补,使本届的竞赛试题体现得更加完整和全面。例如图-1所示:数控铣和加工中心试题中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定位误差
图-1心轴水平放置图
如图-2所示在数控车工理论竞赛试题中计算锥度尺寸的方法。
图-2锥度检测示意图
这些题目都是来源于生产实际,同时在本届大赛中又无法考核到的,最关键的是这些题目在生产加工中是经常用到的基本技术和知识点。
竞赛已经结束了,再次翻看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的理论竞赛题目后总结出它所具有的特点是: 1.知识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涵盖了国家职业标准中数控操作工相应等级的大部分内容。同时又着重突出了数控操作的特点。做到多而不乱,精辟概括。
2、联系实际,题目灵活;
试题出自生产实际,不照搬书本。有些内容在书本中根本就没有。只有真正掌握实操的方法才能正确回答问题。另外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有些试题选手可以利用宏程序编程,也可以用子程序编程。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论文题目是有关螺纹加工的方法。选手可以就此题目论述丝锥攻丝的方法,也可以论述铣削螺纹的方法。
3、彩色印刷,题意明确;
虽然彩色印刷成本比单色印刷成本高出许多倍,但是组委会仍然坚持采用彩色印刷。这不仅仅使理论试卷漂亮美观,体现国家级一类竞赛的风范,而更重要的是彩色图片使题目的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过去不能出的题目现在也能出了。看不清的题目现在也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描述清楚了。
4、难易结合,各取所会;
本届大赛的理论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非常简单的基础题。但是也有一部分题目是比较难的。就是在比较难做的题目中也有相当简单的得分点。竞赛中选手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回答试题。命题思路是每一道题目都可以有得分的希望和得分点,但是想比较完整地做对题目还是需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这样做既不挫伤选手的积极性,又不会让选手轻易拿分而导致不重视。
通过本届大赛,命题专家认为选手较上届大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点更加准确。但是专家们也发现了很多值得选手们和从事数控教学工作的教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选手们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基本知识不全面;
2、教师选手、学生选手新技术、新装备了解得少;
3、缺乏多轴加工的实操技术;
4、普遍计算能力薄弱;
5、灵活运用编程指令的能力不够
6、语言表述能力不够
7、职工和教师选手缺乏撰写技术论文或总结的经验
8、考试技巧掌握不好。
这些问题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剖析,希望在今后的试题点评书中或是在大赛的论坛中与选手们详细地讨论。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它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仍然将会发挥着它所具有的指导性的、引领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一直会延续到第三届大赛乃至数年。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理论竞赛试题是什么风格现在讨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地说专家们将在这两年的数控工艺员的考试中逐渐摸索和确立。
通过大赛的推动作用专家们发现目前我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数控操作技术能手。他们具有很高的技术和理论水平。这对我国数控操作技术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本次理论竞赛考试也为今后职业技术院校的数控操作理论教学树立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自实践,经过提炼后再去指导实践。作为一名数控操作工而言,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希望参赛选手,数控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数控操作的教师和职工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我国的数控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命题专家之一 实操竞赛现场裁判长
发展历史和背景
世界技能大赛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国际性。1947年, 在意识到社会急速发展极其需要提供大量技术人员服务后, 西班牙举办了全国技能比赛, 随后其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性技能比赛。1950年, 西班牙与葡萄牙共同举办了首次跨国职业技能比赛。正式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于1953年在西班牙举办, 有法国、德国、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及英国等七个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自诞生之日到1970年之间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1970年后基本每两年举行一次, 由世界技能大赛组织 (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 简称WSI) 的不同会员地区和国家轮流主办。
2008年6月, 来自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2000多名高职和中职选手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在已经投入使用的职教园区中建设了专门用于比赛的场地, 并进行设备和相关设施的配套。2010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之后, 我国加入了世界技能大赛组织, 成为其会员之一。
目的和宗旨
世界技能大赛举办的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们使用各种技术。大赛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 促进对新技术和高标准竞赛带来的重大贡献的全球性认知,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目的。更进一步地说, 大赛的宗旨是推广职业教育及训练;促进职业训练信息的交流;促进成员国之间年轻技术人员及培训人员的经验交流;提高社会对技术人才及职业训练的重视。在其50年的发展历程中, 大赛对各个会员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和日本都积极参加该项赛事。至今, 大赛已经基本达到了当初制定的“激励年轻人参与竞争、激发年轻人对职业训练的热情、对比并发展各个国家人们的技能水平”的目标。
与有着悠久办赛历史和丰富办赛经验的世界技能大赛相比, 我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 坚持政府主导。这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各项事业总结的经验;其二, 坚持推动赛、校、企三方合作办赛。在此基础上,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 强化大赛作为社会经济助推器的角色定位, 强化大赛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教育手段的角色定位。
制度与机构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举办的赛事。世界技能大赛组织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有两个最高权力机构———会员大会和执行董事会, 常设战略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会员大会 (the General Assembly) 负责协调大赛事宜, 常设行政委员会和秘书处。截至目前, 会员大会有58个会员。我国于2010年正式成为会员大会会员之一。会员大会现任主席Tjerk (Jack) Dusseldorp来自澳大利亚, 另设3名副主席。3名副主席分别分管战略、技术和特殊事物。会员大会就大赛的有关事项进行讨论, 并为未来发展制定重要方向。1971年后, 大会基本每两年由成员轮流主办一次。大赛也是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与大赛的举办相隔一年。头一年大会对下一年大赛各项事宜进行讨论, 并决定下一届大赛举办权归属。至今, 已主办过该项赛事的亚洲成员只有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组织机构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活动组织模式。共设置了三级管理机构:组委会、执委会、执委会办公室。组委会由教育部长和天津市市长共同担任主任委员, 并由多个中央部委分管领导组成;执委会由教育部副部长和天津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共同担任主任委员;执委会办公室由分别来自教育部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两位执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主任, 全面协调工作。另外, 为了顺利举办大赛, 及时解决大赛举办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安保、交通、卫生等各类问题, 天津市还特设了大赛协调委员会, 由该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注:表2、表3资料均来自教育部官方网站
从宏观角度来看, 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制度与机构在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首先, 最高权力机构的本质属性有别。世界技能大赛最高权力机构是世界技能大会, 非官方性质;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主办, 完全是官方性质。其次, 权力施行的特点有别。世界技能大赛指令的最终形成和下派主要通过大会投票形式;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令的最终形成和下派均依赖政府或政府指派的完全代表政府意愿的组委会、执委会等。再次, 比赛的运行支持系统有别。世界技能大赛是在大会主持下, 由承办地区或国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政府 (组委会) 主持, 地方政府 (执委会) 具体运作, 并引入市场规则运行。
项目设置
世界技能大赛有常规比赛项目和个性化比赛项目之分。常规比赛项目是每次都要进行的, 个性化比赛项目由主办方设置。以2009年加拿大Calgary举办的第40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常规比赛项目为例, 该届比赛共有6个大类比赛项目, 每个大类里又分为若干小赛项如表1所示。
注:译自2009年加拿大Calgary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
从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分类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社会行业作为比赛项目一级分类依据, 如信息及交流技术、运输及物流;二是技术技能模块化、具体化, 如建筑类中的细木工和木工手艺、信息及交流技术中的撤销打印;三是与当下社会潮流吻合, 如流行技术;四是强化基础技术门类, 如建筑类中的水管及供暖、社会及个人服务中的糖果/糕点加工和男士/女士理发等。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为中职学生组和高职学生组。2008年, 中职学生组包括7个专业门类, 共19个比赛项目, 高职学生组包括3类4个比赛项目。2009年, 中职学生组包括8个专业门类, 共31个比赛项目, 高职学生组包括4类4个项目。2010年, 中职学生组包括10个专业门类, 共35个比赛项目, 高职学生组包括4个专业领域7个比赛项目。2011年, 中职学生组包括12个专业类别, 共45个比赛项目;高职学生组包括4个专业类别10个比赛项目。具体见表2、表3。
纵观国内外不同门类、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比赛, 其项目设置对应的自变量均离不开两大类:一类是职业学校设置的教学专业以及课程;另一类是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现有的行业、职业或岗位技能。对于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设置而言, 专业与行业是两个自变量, 项目设置随之变化。一般情况下, 专业与行业交叉融合后对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有影响。
在与世界技能大赛比较之后, 可以看出,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比赛项目设置模式上的特征。首先, 就中职学生组比赛项目而言, 同样是专业门类下设置的比赛项目, 所不同的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专业门类设计兼顾了企业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如世界技能大赛除设置了建筑类、运输及物流比赛项目外, 也设置了社会及个人服务比赛项目。其次,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设置进行了等级划分, 而世界技能大赛没有等级划分。再次,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开始就强调了学生组别分类, 为以后教师组别分类打下了伏笔, 强化了教育的属性特征。从2011年的比赛项目设置来看,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与世界技能大赛靠拢的倾向。
在从背景与历史、目的与宗旨、制度与机构以及项目设置四个维度与世界技能大赛进行了初步比较后发现, 在经过了初创期, 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摆脱事物发展初期难免的青涩, 开始向先进赛事学习。显然, 这是我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殷堰工.反思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OL]. (2008-01-22) .www.szteacher.net/F=view.html&Rid=15691.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萃[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
数控技术是设备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核心部件,不仅影响到数控机床性能以及质量,同时对轻工、纺织、航天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关键零件加工有重要决定作用。应用数控技术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数控应用人才培养是数控技术发展的必备要求。
一、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的特点
全国职业院校的数控技能大赛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赛项内容创新。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数控机床集软件、机电、测量、检测以及传感器等技术于一体,理论知识高深,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不必全部掌握。职业院校的数控技能大赛不分理论试卷以及实操加工,只要求参赛选手基于工作任务来完成数控加工的工序卡、机械加工过程卡、加工中心的刀具卡以及数控车的刀具卡等必备工艺技术,竞赛内容同企业生产密切相关,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第二,体现团队合作。数控技能大赛的命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并创新竞赛内容以及组织模式,从而增加参赛选手的团队协作、软件应用、计划组织、工艺实施以及机床操作等能力的考察。第三,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数控技能竞赛不限制参赛选手的编程方式,提供手工编程需要的计算器,同时提供计算机以及CAM编程软件,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从而体现出竞赛内容同企业生产实际的贴近。
二、技能大赛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数控技能大赛一方面检验学生技能水平以及学校师资力量,也检验学校课程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从数控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数控机床的现场加工能力以及故障解决的能力
1.技能大赛对高职数控技术课程体系设置的作用
根据数控大赛的指导思想,高职数控专业可以调整课程的模块化设置,从而在专业教学计划当中革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高职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可以将课程设置为以下模块:文化基础、专业理论、技能实训以及岗位培训模块等。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以及基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之后,可以设置普通机床、数控机床以及数控铣床等实训模块,一方面训练高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从而实现同职业技能要求以及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对接。
2.技能大赛对数控技术教学内容设置的作用
数控技能大赛的项目是针对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而设计的。同时技能大赛为确定数控教学的内容提供明确方向。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数控大赛的考核内容,用技能大赛试题的要求为引导,来开发数控机床操作以及加工实训的课程,通过学习技能大赛命题来进行实训项目的教学。最近几年的数控技能大赛的试题主要是复杂零件以及配合件的加工。这些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遇到,不过可以拆分成几个子项目来加以处理,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3.技能大赛对数控技术教学方式的作用
在数控技能大赛的影响下,高职数控专业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也出现变化。例如,教学过程当中引入了启发式教学、仿真训练教学、项目化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教学等措施,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将课堂建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学习,还能够通过实物直观了解现场工作的环境,亲身动手操作,师生的互动性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也为数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
总而言之,数控技能大赛主要强调项目同行业岗位的对接。这也成为职业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通过借助数控技能大赛的引导,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缩小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同企业的融合以及教学的多样化,经过教学改革以及创新一方面缩短参赛学生的培训时间,另一方面保证教学资源利用率,在获得各类大奖的过程中提高学院知名度以及学生的数控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和平.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助推作用: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11(5).
[2]李宏策,李文芳.数控技能大赛与数控类专业内涵建设互动机制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2(10).
[3]王建荣,范祖贤.全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数控铣世界技能大赛】推荐阅读:
数控铣知识培训试题12-13
数控铣培训计划12-17
技能大赛对西部数控职业教育的启示09-18
masterCAM与数控铣编程教学大纲10-27
世界技能大赛11-27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12-15
数控技术技能实习报告11-15
数控车加工技术-技能竞赛总结10-09
2024年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分赛区主持词12-18
数控实习计划06-06